首页 > 学习资料 > 作文大全 >

《我本是高山》观后感【汇集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662286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我本是高山》观后感【汇集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观看《我本是高山》观后感心得体会【第一篇】

《我本是高山》这部电影让我深受启发,故事讲述了一位坚韧不拔的女校长和一群刚刚毕业的老师们,带领一百多个女孩成功逆转命运的故事。这部电影不仅仅是关于爱、青春和热血,更是关于坚持和奉献。

张校长以她的“燃灯精神”创办了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为困守大山的'女孩们提供了读书改变命运的机会。她的热情和奉献精神感染了一群对未来懵懂无措的大山女孩,让她们意识到人生的选择是可以被改变的。

电影中展现了女孩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坚强和勇敢,她们携手跨过前进路上的一个又一个阻碍,努力丰富着人生的选择。这部电影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我本是高山》让我明白了,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和挑战,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逆转命运。这部电影充满了温暖和力量,让人感到心灵深处的震撼和感动。我相信,只要我们愿意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电影《我本是高山》观后感【第二篇】

看完电影后,快6岁的儿子很激动,在片尾曲时候还抑制不住地开始舞蹈,当然这有赖于我们坐在最后一排,而且观影的人较少,不曾影响到他人。观影途中,他多次为剧中的姐姐们加油,还问我这个真实的校长是谁啊!当我告诉他是张桂梅校长之时,他说“我在手机上看到过她。”

姑娘则偶尔来一句,妈妈大姐姐怎么了,她怎么哭了,妈妈我想回去了……许是我太崇尚,太敬佩这样的一种精神,太想让这种精神对三岁多的女儿产生影响,以至于带三岁多的姑娘来观影,她的确有些看不明白,不过于我而言这也没有什么,到底是否有助于她内心精神的塑造,这谁又知晓呢!

我被故事深深地吸引,多次泪流满面。张桂梅校长的大格局,高瞻远瞩和无私奉献令我钦佩,她那种无我的状态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我本是高山”是张桂梅校长本人,也是那一个个青春美丽的姑娘,我本是高山还可以是那一个个不畏生命艰辛坎坷,穷尽力气勇往直前的人。

这部电影的播出,迎来了口碑大反转,有人说电影将原著中酗酒的父亲改成了母亲是对女性的不尊重,有人还说展现孩子们在县城中逛街的场景中不合适,山里孩子根本不可能,还有人说改变了张校长的人生信仰等等。我想说,先看了之后再评价,不要被他人眼中投射的价值观和观点带偏了,做自己思想的主宰,我认为海清演的很好,价值观传递的没有问题,将张校长平凡中的伟大展现的淋漓尽致,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无私,看到了奉献,看到了不畏艰难,看到了心中有别人唯独没有自己的张桂梅,这些优秀的品格都是值得被学习和传扬的,这个电影也让我看到了乡村女孩生命的觉醒,为自己而活的力量,她们本就是高山。

山里的孩子知山里孩子的心,山里孩子明山里孩子的苦,被帮助过的人晓张桂梅校长报的恩,有大爱,有信仰的人懂张桂梅们的良苦用心。

电影《我本是高山》观后感【第三篇】

康宜原定于昨晚进行的观影活动因故延到今天上午,原定的“观影团”成员周日各有要事,最后观看《我本是高山》的人剩下了四位——康宜伉俪、易家妈妈金医师和我。上午康宜让她的夫君富宇担任专职司机,两人专程从椒江开车来黄岩接我和她妈妈,我们两个老太太上车后,都笑说自己“今天涨身价了”。

10:30,车到椒江老粮坊德信电影城,康宜用手机扫出预定的电影票,我们走进6号放映厅。我们进去时,这个放映厅里已有一对母女,加上我们四人,中途又进来一位:出场时观众总人数7人。

电影《我本是高山》根据张桂梅真实事迹改编,讲述了她以“教书救人”为己任,引领大山深处的女孩们热烈生长、打破命运牢笼的故事。片名出自张桂梅定下的华坪女高校训: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我本是高山》首映前,网上就有不少吐槽的文字,主要是针对剧情与真实的不一致,譬如把女生酗酒的父亲,改成了酗酒的母亲;把山里女孩不学习的原因改成贪玩,逃课去逛街;把支撑张桂梅走下去的精神力量改成了她的亡夫……

我和康宜虽不是“英雄”但“所见相同”,我们都认为看完电影才有发言权。于是我们专门相约观影,此刻专注地盯着银幕观赏电影。

影片前半场以渲染贫困和办学的艰难为主,开学典礼时,学校俨然是一片工地,到处都是施工的钢筋水泥,开学典礼在仅有的一幢教学楼前面的空地进行,教育局长刚讲了两句话话筒就因保险丝烧断而“失声”,领导退场时陷进淤泥,刚开学的华坪女高没有食堂、厕所、围墙和大门——简陋至极!大山里深度的贫困,就像是深度的窒息和深度的绝望一样,让我看得心里很压抑的同时也领悟了张桂梅所说的“女孩子受教育,可以改变三代人”的深刻含义,因为高考才是这些大山里贫困女学生们逆天改命的唯一出路。

影片后半场着重刻画张桂梅用“愚公移山”的实际行动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的事迹:张桂梅节衣缩食,缩减自己的伙食费,少吃肉,甚至不吃肉,把钱省出来,去接济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把自己的被子、衣服翻出来,给学生们用,帮助她们补课;她拖着瘦弱多病的身躯,在大山里穿梭,翻山越岭对学生家访,精确收下应收的免费女生;去工地找回辍学打工的学生;她“顶风”克扣节假日,让老师加班加点给学生补课;就这样,3年苦战,17名老师中,有9名受不了,走了,但张桂梅还是带着剩下的人咬牙坚持了下来,全力辅导她们,并创造了奇迹,在一年半里让学习基础极为薄弱的学生达到高一水准,三年后96人全部考上了大学,本科率达70%。

镜头里,考上高校的华坪女高那些女孩们,一个个都满脸笑容,青春自信。她们用模仿张桂梅校长言行的小品表达对她的尊敬和爱戴。

看电影前半场时,密闭的放映厅令我呼吸不畅,加上剧情的压抑导致我直接倒胃呕吐,康宜要陪我出放映厅,我忍住不舒服,坚持看完了全场。

看完《我本是高山》,我想起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专门引以赞美孔子的话:“《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孔子是圣人,他开创私学,培养了三千弟子。我觉得在改变女生命运这一点上,张桂梅确实是当代圣人,她是高山,是一个最真实、最纯粹、最有信仰的人,她的高尚唯有神会而无法表演。片中扮演张桂梅的海清,形似很逼真,但神似却嫌不足。特邀出演董老师的胡歌,形象也属于直线型而非立体型。编导把张桂梅的精神支柱归因为她对丈夫的思念,改变了真人的精神内核。片中张桂梅对老师的苛刻,对学生的死逼,违反了《劳动法》《教育法》。她提高教育质量的方法就是延长教学时间,逼着学生刷题做题。她的思想教育简单粗暴:“不读书你就回家嫁人生孩子去!”——虽然艺术允许虚构影片允许改编,但这些依然是片中无可否认的瑕疵。

真实的张桂梅说:“一个重病的人,为什么浑身有病却不死,却没有倒下?因为始终有一种精神支撑着我,那就是感恩,那就是回报!”为了感恩和回报,张桂梅经历了无数痛苦折磨,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她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了出来,毫无保留,她孤身一人,没有车、没有房,只有学生……原汁原味的“苦行僧”张桂梅才是最感人的,她的“教书救人”的朴实追求是我们最稀缺的、最宝贵的。

高山仰止唯有神会,这就是我观看《我本是高山》后的感悟。

电影《我本是高山》观后感【第四篇】

电影《我本是高山》改编自张桂梅真实事迹,讲述了她以“教书救人”为己任,带领山区女孩们追求知识、打破命运束缚的感人故事。

张桂梅,一个来自黑龙江的东北姑娘,十几岁时随姐姐来到云南,从此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1996年8月,家庭变故使得张桂梅从大理来到丽江山区,本想逃避过世爱人的悲伤,却意外发现山区贫困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纯真面庞。出于对孩子们的爱,这位女教师在山区扎下了根。为了改善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状况,张桂梅先后捐出了40多万元,使得她的学生们没有一个因贫穷而辍学。

张桂梅同志将自己的全部心血投入到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和儿童福利事业中。2008年,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正式成立,成为中国唯一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专门为贫困家庭的女孩提供教育机会。自学校建校12年以来,已有1645名来自大山深处的女孩通过这所学校进入大学,完成了自己的学业。

一位女学生向张校长提问:“这个世界对我们一点也不友好。就算考上大学有什么用?”张校长回答:“如果你们现在回家,一辈子就在山里出不来啦!一个个争点气,去当医生当护士当律师,去改变它!”这段对话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以及通过大学教育来改变命运的意义。

2008年,华坪女子中学成立,学生主要来自农村贫困家庭和城市下岗工人家庭。到了2020年的高考,华坪女子中学共有159名学生参加考试,其中9人考上了专科,150人考上了本科,所有参考学生都成功逃离了大山。这一成绩展示了他们通过教育获得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我生来就是高山”,蕴含着力量、不屈和将卑微踩在脚下的勇气。一头齐耳的短发,一袭灰色上衣,一条浅蓝色牛仔裤,还有缠满胶布的双手,她的形象太深入人心,社会需要更多这样执着于追梦、点燃他人梦想的人。

质朴中带着疲惫,那双真诚的眼睛有时让人不忍直视,她付出的太多了。免费办一所女子高中,真的是一个梦,但是,这个梦竟然成真了。可能,你的命是注定的,出生在哪里、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这些都不是由你所能决定的,然而,通过努力,通过重塑自我,运气确实会改变,那1000多名身在大山深处的女孩子,在桂梅校长的引领下,打破放羊、嫁人、生娃的桎梏,走出了大山,冲破命运牢笼,实现了更大的人生价值。

“我本是高山”,很有力量感,给人以豪迈之感,有一种傲视群峰的潇洒和经历过艰难困苦之后的宽阔胸襟。很多时候,我们跨不过去的不是别人的眼光,而是自己心里那道懦弱的坎。“我不行”“难度太高了”“别人太优秀了”……还没有上战场,这些心魔已经将你的士气杀死了一半。晚上想了千条路,白天起来还照旧,跨越自己,确实有难度。能站在高山之巅的,都是勇士。相信自己、热爱自己想做的事,有本是高山的底气,有无畏的勇气,便开启了一扇通向无数可能的希望之门。

高山,是厚重的、深沉的,有着一份沉甸甸的情怀。“我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你们都能拥有更灿烂的人生、更幸福的生活。”“我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长时间,但只要活一天,我就会把教育继续振兴,让山里的孩子飞得更高、飞得更远。”这份信仰,是支持桂梅校长坚持走下来的精神支柱。

“好累呀”“干啥也没精神”“没劲儿”等等之类的话,并不鲜见,我们不时会觉得全身无力,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颓废得很。俗话说“人活的就是一个精气神”,有了人生目标,有了内生动力,便有了方向感。缺乏信仰,内心难免会空虚、迷茫,到底该往哪里走?芸芸众生,凡人居多。我们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慢慢筑牢基石,让人生不虚度,也很了不起。不管咋样,先打起精神来,就有了一个好的开端。我们要相信,我们就是一座高山。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一张宣传海报上,海清饰演的桂梅校长与一群女学生手挽手,她们目光坚定,笑容灿烂,整个画面以暖色调为基调,朴实无华中洋溢着青春的朝气,生动地刻画了一幅温暖而有力量的女性励志群像。她们是高山,一群压不倒的高山!

绽放的生命,是一场花事;生命的绽放,是一种力量。只要你愿意,你就是高山!

电影《我本是高山》观后感【第五篇】

张桂梅老师,如同崖畔的桂,雪中的梅,在烂漫山花中倔强地绽放着。她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却用真爱点亮了那些无依无靠的孩子们的希望之光,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爱的奉献之歌。作为千千万万普通教师中的一员,我要学习她爱生如子,精心教育学生,辅导学生;学习她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崇高境界;学习她热爱生活、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优良品质;学习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愿意做这棵树,让更多的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我愿意做这朵云,让更多的云朵绽放精彩!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时刻以张老师为榜样,牢记教育初心和使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好的自己,用真诚、善良的品质,充沛的精力和才智,带领学生们一起努力,一直向前!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1 2662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