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作文大全 >

学生的文化自信与作文能力提升(优质10篇)

网友发表时间 2465314

【写作参考】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让您的写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的“学生的文化自信与作文能力提升(优质10篇)”优质范例,供您写作参考之用,轻松写作,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学生的文化自信与作文能力提升【第一篇】

在美国,演讲和辩论几乎是一项全民运动。从小学开始,学校就会为孩子开设相关课程,以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公众演讲和辩论是美国中学里常设的选修课,也是很多美国高校大一新生必备课。不仅如此,美式辩论还对接了大学的学术要求,在美本申请中的认可度很高。下面是网友为大家收集关于如何提升学生的演讲和辩论能力,欢迎借鉴参考。

为什么演讲和辩论可以堪称藤校的“敲门砖”?因为它不仅是唇枪舌剑式的较量,比拼的更是客观、理性、深入、多维的分析并注重语言表达、信息检索、演讲、批判性思维等能力的综合运用。可以说,一个好的辩手、演讲者,也会是一个好的批判性思考者和优秀的终身学习者。

在欧美国家,表达能力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技能,数届美国总统都以其高超的演讲辩论能力而著称。从幼儿园开始,很多美国的孩子们就开始系统地训练演讲辩论能力了。

有人认为欧美学生就是天生热情、擅长于表达,事实上,是因为表达能力在我们的教育里一直是被忽视的一个区域,我们受到的相关训练少之又少。反之,在欧美,好几门课程的考核都是要求学生就某个主题发表一个小演讲。刚开始,这对于很多含蓄内敛的东方人这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我们亚裔留学生经常会被无情地打上“不善言辞”的标签。

而在欧美,与表达能力息息相关的“演讲辩论教育”是贯穿在他们日常课程体系之中的。

例如,在历史课的时候,老师会问孩子们,大多数历史专家对这个事件是持这样的观点的,你们同意他们的观点吗?学生们通常被鼓励去质疑,提出为什么,在做过一些研究后,通过做一个小的演讲(presentation)或发言分享自己的视角和观点。

“我的孩子在三年级的时候,就被老师要求在全班同学面前用ppt或者粘贴画做演讲了。”stefan说。

在美国的许多中学,都会开设演讲辩论的选修课,学生参加辩论队便可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有些学校甚至提供荣誉学分。“在中国,演讲辩论更多是被定义为‘课外活动’,是与学术学业成绩分开的。而在美国,演讲辩论是学术的一部分,对学生的gpa和升学都会产生影响。”

欧美的基础教育阶段就已经开始要求学生针对一个主题写出有观点的小论文,并从各种角度分析、例证提到的观点。

stefan介绍说,“通过辩论思维,可以产生很多有价值的观点,并找出现有观点的弱点。发现弱点后你就可以重新构建论点,寻找更多证据让观点具有说服力,尤其在美国的教育里,阅读、写作与演讲辩论都是一脉相承的,这些都和表达与批判性思维密切相关。”

美国总统特朗普一句‘makeamericagreatagain’(使美国再次伟大),击中了许多身处于困惑和困苦中的美国人民,每个人都赞同这个观点,即使实现这个愿望的方法在他们心中各不相同。“但作为一个概念,这是一句很难反驳的话。这就是辩论中的技巧,也是助力特朗普成功竞选的一个重要因素。”

欧美国家如此注重表达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为了让每个孩子都站上大的舞台去表达自己,成为专业辩手或者国家领导人。事实上生活中处处都充满了舞台,充满了无形的演讲台和辩论台,而好的表达能力,是使得我们工作学习更加顺利的助力剂。

人是社会动物,想做成一件事,无疑需要人们一起共同协作。在学校、公司,有很多场景需要你说服他人,让他人信服你的观点,然后对你委以重任。”美国人都很清楚,不管你在任何领域工作,你日常所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在试图说服他人,说服你的上司通过你的方案,说服你的客户使用你的方案,说服你的下属执行你的方案。即使你是美国总统,你也需要需要说服议会通过你的提案。”

不止是工作学习中,stefan认为,在生活中,我们也是随时随地都处于辩论的处境中。

“比如你需要在生活中做出一个决定。你想买一套公寓,所以你需要一些观点和证据去决定到底买不买。比如它的质量、地理位置、是否会增值、周遭环境等去评估它的优势和劣势。也许你只是和你的朋友讨论,中午吃麦当劳还是上海菜。你同样需要罗列证据和观点,才能去做出一个对于当下更优的决定。这其实就是在makingargument。”

通过评估不同类型的证据来选择能够达到目的最佳方法,这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而辩论的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和快速地找出那个最佳方法。

stefan1984年就开始投入到辩论这项活动,至今已有34年。

“我真的很喜欢辩论,从八年级就开始在中学辩论了。后来我决定当一名辩论教练,教授了许多许多跟我一样热爱辩论的孩子。”stefan认为,辩论和演讲是一门大学问,因为这其中有太多东西可以教了。

学生必须学习如何提出好问题,并要自己找到好的答案。不仅如此,辩论是一项团体活动,孩子还必须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了解每个人的优点和缺点方便搭配作战,并承认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以便于完善观点。当然,学生还需要了解如何做一些调研,使得自己的观点更丰富更具有说服力。

“中国孩子在学术上似乎比美国孩子花得时间更多。他们的日程非常满,除了学校学习,他们还有丰富的在线课程。这样的优势是,他们会有一个坚实的基础知识库,当他们遇到辩题的时候,不至于完全没有思路。但与美。

国学。

生相比,他们严重缺少实战经验。我问一群中国学生你们有多少人在学校或者班级做过演讲,举手的人可能寥寥无几。”

由于学术上的强大,中国的学生很擅长做辩题的调研。stefan给他们一个很复杂的辩题,这些年轻的学生可以做出条理逻辑性很强的报告。

“在钻研精神上,美国学生可能要差很多。”但由于缺乏实践和从小表达能力的培养,尽管中国孩子“纸上谈兵”的能力非常强大,但真正通过语言自己观点表达出来,美国学生可能会更胜一筹。

“上课的时候,有的时候中国的学生可能会等待着老师给他们观点,而不是让自己的思维主动转起来。很多辩题其实没有一个绝对正确的答案,需要的是学生找出有利于自己这一方观点的证据,然后找出对方论点的漏洞进行驳斥。”stefanbauschard感叹说。

s=stefanbauschard。

s:当你做公众面前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言论时,活力,热情和信心非常重要,你最好是兴奋的、等不及让听众听到你演讲的状态。首先你要为你演讲的内容而自豪,听众才会信服你为你自豪。自信、热情虽然是被提及很多次并不新鲜的观点,但我还是想在这里再强调一遍,因为这确实非常重要。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你的演讲内容。我的建议是你应该尽量多的提供一些与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参考文献,让听众觉得你讨论的内容的是重要的,你的论点是有权威论据的。当然,如何编排组织演讲内容让听众不仅能够被你吸引,还能够很快理解你想表达的内容也是一门学问。

q:那学生如何组织演讲内容使内容更符合逻辑和清晰?

s:在内容的组织上,我们基本上遵循着引言—主体—结论的结构。引言非常重要,这几乎决定着听众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要不要集中注意力去听你的演说。

举个例子,如果学生在中国做一个关于气候变化的演讲。我会建议他这样开头:你能想象在几十年后,因为海平面的上升,浦东会沉入水底吗?这可以帮助他在一开始就吸引到观众的注意力。第二,一个演讲的内容需要给观众留下一些有价值的、值得记忆的东西,否则听众在听完就会立刻抛于脑后,只当是听了一场脱口秀。比如在气候变化的演讲里,演说者不仅要揭示现象,还可以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例如我们可以采用一些环保的替代能源等。

q:你认为中国学生缺乏的是什么?

s:中国学生最缺乏的其实是经验。不仅仅是演讲辩论的经验,甚至是辩论性研究性写作的经验。其实写文章和研究论文跟辩论演讲有很多共通之处,他们都需要严密的逻辑和批判性思维,通常你遵循的是引言—主体—结论。我发现即使是很多中国的高中生,很多都没有认真地写过研究性论文。我认为中国学生绝对有能力做好演讲和辩论,但很多时候他们缺乏去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机会。

q:学生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呢?

s:首先,你需要了解一些最基本的概念。什么是逻辑?日常里有哪些常犯的逻辑谬误?但最重要的是,你需要实践中练习这些概念,比如做一些批判性思维的阅读和写作。

现在网络如此发达,学生完全可以在网络上通过在线书籍、在线视频自学。辩论其实是非常调整逻辑思维的,网络上有丰富的演讲辩论的视频,平时多看看也可以积累素材和灵感。据我所知,在中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演讲辩论的联赛,即使没有机会参加这样的大型比赛也可以在学校、班级抓住每一次练习的机会。

学生的文化自信与作文能力提升【第二篇】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简化笔算,加强心算,重视估算。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数学教学;估算能力;教学情境。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其实只需要估算一下就行了,不需要知道精确的结果,或不可能知道精确的结果。然而,学生在这方面的体验不多,往往不知道什么时候、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需要估算。因此,遇到问题时一般都想到准确计算。所以,教师要多创设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不断地体验和感受用估算来解决实际的问题,真正地认识到估算的实用价值,学生才能变“不愿估算”为“喜欢估算”.让估算活动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田,使他们愿意去学,快乐地学估算,从而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比如,教学四年级下册《我们去春游》综合实践课时,课的结尾,教师把活动的内容进行拓展应用。教师说:“通过今天这节课,我感受到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我们要做个有心人,去发现数学问题,在去解决它们。”很多学生都有和家人出游的计划,借此机会设计一个“游玩方案”,做个理财小能手,教师提供了一个去苏州乐园―日游的游玩路线,并有各项费用:旅行社(不含餐)228元,餐费125元,自选景点海底世界100元。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很快就估算出这次旅游的费用大约是460元。甚至学生还说出门在外多带点钱吧,带500元。听到学生这么科学合理的理财建议,作为教师的我真是不能小觑他们,既通过估算合理地解决了日常生活问题,又丰富了与数学有关的生活体验,增强了他们估算的应用意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要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小学生的理解、记忆建立在学生的直观操作、动手实践上,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操作活动,耐心引领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悟、思考,从而揭示规律、掌握知识。只有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自我探索获得的知识,才会根深蒂固地扎根在脑海中。

比如,教学四年级下册《认识容量和升》一课,学生感知1升有多少时,教师设计三个动手实践的活动:(1)通过量杯认识1升。每个学生观察量杯实物(事先装好1升水),初步形成1升的概念。(2)通过正方体容器认识1升。出示正方体的容器,先估计能不能装得下1升水。在让学生把量杯中的1升水倒入正方体容器中。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正方体容器内装的水正好是1升。量一量正方体容器的长度、宽度和深度都是1分米,得出结论:长、宽、深都是1分米(10厘米)的正方体装的水正好是1升。(3)估一估大约1升的水可以倒满几杯,然后让学生动手倒一倒1升的水。学生通过猜测、估一估、动手实验认识1升容量的大小,感受1升容量的含义。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估算的.乐趣,并切身体验用估算解决问题的实用性,凸现估算应用的价值。

创设巧妙的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师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思维的动力。

比如,教学四年级上册《一亿有多大》一课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情境(课件出示):小学生在家吃饭时,在碗底剩有很多米粒。今天同学们来算一算这“1粒米”到底有多少?假如每人每天浪费1粒米,全国人民就要浪费13亿粒米,那么13亿粒米相当于多少呢?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教师先是让学生大胆猜测,有的说大约有几车,有的说大约10吨……答案差异很大。于是组织学生讨论,寻找解决办法。然后启发学生开展分组实验、统计、计算等活动。有的组数出100粒,称出重量为克,再计算出13亿粒米有26吨……后来学生进一步推算出13亿粒米大约能装多少车,大约供1人吃多少天,大约供1人吃多少年等等。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不但受到了爱惜粮食的教育,而且在活动中探索出了“以小估算大数量”的方法。

由此可见,估算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表示人们对所需要得到的理想结果尽可能地接近的程度。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创设有趣的情境,加强估计和估算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猜测、推理、判断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学生的文化自信与作文能力提升【第三篇】

所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能自己独立阅读文章,理解其思想内容,把握中心思想,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阅读是语文基础训练的重点项目,是培养学生能力,开发智力的重要手段。

1多鼓励,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直接影响着阅读能力的提高。如果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产生阅读的主动性。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诱发、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是训练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第一要义。人总是喜欢听好话的,小学生也是如此。我在教学中,当学生遇到难题正犹豫不决时,我不是一味地催促,而是善意地进行引导,我会说:“没关系,老师知道你是最棒的,把你想说的大胆说出来,有错老师帮你纠正。”要多鼓励小学生阅读,及时肯定小学生在阅读中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快乐地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我常常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找一些儿童读物让他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进行阅读,每星期进行一次交流评比,看谁夺得“阅读智多星”。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兴趣越来越浓,阅读理解能力越来越强。

2多引导,让学生学会阅读方法。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学会灵活多变的、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

(1)略读法。这种方法就是根据学生学习或写作上需要,有选择性地阅读相关篇章或相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2)精读法。精读法就是对文章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对语言隽永,情节生动的文章,教师可以这些文章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默读法。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文章不发音地快速地读。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默读法能用最少的时间获取较多的信息。

(4)摘抄评价法。这种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最优美的词、优美的句和段摘录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

(5)写读书笔记。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这样学生的读、写、听、说紧密结合,阅读能力就能很快地得到提高。

3看题目,找问题,读课文。

如阅读《旅行家树》一文,看了题目后让学生找问题,提出:“这种树什么样?生长在什么地方?它有什么作用?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这样养成学生遇事多问为什么的良好习惯。然后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进而达到了解文意,抓住重点,找到难点的目的。

4抓特点,重点阅读。

1篇文章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们学习文章既要理解内容,又要学习写法;既要学习基础知识,又要受到基本训练。如果不分主次,“胡子眉毛一把抓,”结果什么都抓,什么也没抓实。课内外读物要抓文章特色,什么地方感人,什么地方精彩,学习其精华。如课文《我们家的猫》,先让学生想象一下,自己是怎样写猫的。我们可以按猫的外形、生活习性和活动情形来写。然后读一读文章,模仿作者是怎样把大花猫古怪和刚满月小猫写得是如此地淘气可爱。再如课文《天鹅的故事》,让学生重点阅读老天鹅破冰这个自然段,学生反复朗读并亲自体验,使朗读理解紧密结合,感悟老天鹅的勇敢。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多做一些服务性工作,努力为学生创设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幽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地进行课外阅读。

(1)学校办好图书室。图书室是学生阅读的主要来源,有了图书室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室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的好场所。

(2)班级办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以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3)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

总之,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我们要持之以恒地阅读,坚持不懈地练习,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的文化自信与作文能力提升【第四篇】

小学语文教材中大部分课文都配有相应的插图。这些图画都具有一定的编排目的,体现了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而且它们色彩鲜明、形象生动,感染力强,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这些插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丰富表达的内容。将比较深刻的道理与形象具体的图画联系在一起,学生说话的兴趣和愿望自然会被唤起,他们语言的表达也就更加丰富具体了。这种看图说话训练,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有效的对话能创造精彩的课堂。与文本对话,感悟语言,就是要抓住课文中重点部分和关键语句反复涵咏、体会、揣摩、品味。如抓“题眼”,能感悟文章的主旨;抓中心句段、过渡句段、重点难点,能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布局谋篇的`技巧;抓文中比喻、拟人、反问等特殊表达形式的语句,能体会特色表达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差别;抓精彩的语句或感受最深的地方,能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形象、准确精妙;抓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能感悟句意,辨明语气,理解课文内容;抓住刻画人物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及情感变化的线索,能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性格特征……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品味重点词语,同时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对话和思辨,能够在品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对话,在对话中体现出个性化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以教材为依据,与学生进行思想、知识、能力等方面的交流,大胆地说出自己独特的体悟与感受,能使课堂成为学生彰显个性的舞台。

为了帮助学生感受课文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和灵活性,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抓住语言训练的迁移点,让学生从文中悟出说写规律,从而使不拘一格、精彩纷呈的语言表达变得有章可循。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借助课文中特殊的语言形式,精心为学生设计说写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从最简单的训练内容,如仿词、造句、换词、仿说句子,到稍难一些的常用句式、构段方式、仿写片段的练习,再到模仿整篇文章的结构、叙述说明的方法练习等,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进行训练。在训练中,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兴趣提高了,想象丰富了,表达能力实现了由简单的操作到复杂的模拟迁移和创造,提高了语言表现力,实现了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飞跃。

多听,是在与别人交流的时候多听别人的说话方式,从中学习其好的说话技巧,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为多说做准备。由于国考申论的特殊性,所以听的时候一方面学习好的说话技巧,另一方面听的时候要有侧重点。例如听新闻联播,学习其对时事的报导性、概括性、新闻性的语言。

多读,是多读好书,培养好的阅读习惯,从书中汲取语言表达的方式方法和技巧,知识会增加语言的素材,增加一个人的气质涵养,而多读也是为多写做准备。而读的时候也和听的时候一样,一方面增加素材,另一方面读的时候要有侧重点。可多读人民日报的社论,学习其对事物评价、分析的表述方法和语言。

多说,并不是逮什么说什么,乱说一气,而是有准备、有计划、有条理地去说,或者是介绍,或者是演讲,要说得好、说得精彩,必须有充分的准备,而这一准备过程和实际说的过程,也就是在练习语言表达的过程。

多写,平日养成多动笔的习惯,把日常的观察、心得以各种形式记录下来,定期进行思维加工和整理,日积月累提高写作技巧,在平时的写作练习过程中,也可以同时养成整洁的好习惯,在申论考场上不会因格式、字谜、标点或卷面给阅卷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

学生的文化自信与作文能力提升【第五篇】

作者:李文利。

来源:《职业·中旬》2012年第01期。

近年来,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中学扩招,职业类学校的生源不断减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越来越差,班主任管理难度加大,任课教师连正常上课都很难维持。如何透视学生的心理,分析其利弊,正确看待、引导和规范技校生的学习行为,已经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技校生厌学原因分析。

为了能帮学生找到出路,笔者所在团队设计了一套《技校学生心理问题调查问卷》,对个别班级进行调查,并对学生进行访谈,从中总结出,学生心理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心理问题。

70%的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动机层次不高。这是因为三分之一的学生在中学养成被动学习的习惯,有升学压力。但是,进入技校后,环境改变,管理模式和中学相差甚远,突然放松,使很多学生失去了方向和目标,自己感到迷茫。50%的学生,中学就开始厌学,没有任何想法,到技校后“如鸟出笼”,更加放纵自己。

2.自我意识问题。

学生自卑、自贱心理严重,缺乏自信。过低的自我评价,是对理想期望较高而又无法达到,对现实不满意而又无法改进的一种表现。他们在心理上的一个特征就是自我排斥。他们的心理体验常伴随较多的自卑感、盲目性、自信心丧失和情绪消沉、意志薄弱、孤僻、抑郁等现象。过高的自我评价,往往盲目乐观,以我为中心、自以为是,不易被周围环境和他人所接受与认可,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和不满。因此,极易遭受失败和内心冲突,产生严重的情感挫伤,导致苦闷、自卑、自我放弃。

3.情绪心理问题。

消极情绪,指因生活事件引起的悲伤、痛苦长时间持续不能消除的状态。情绪问题导致学生大脑神经活动功能紊乱,使情绪中枢部位的控制减弱,使其认识范围缩小,自制力、学习效率降低,不能正确评价自我,甚至会产生某些失去理智的行为,造成心理障碍等心理疾病,最终表现为情绪不稳定,自控力差,烦躁空虚。

二、运用目标激励,激发学习兴趣。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上课时,50%的学生在玩手机;25%的学生在睡觉;10%的学生在说小话;5%的学生逃课上网吧;只有10%的学生在学习。面对这样一群学生,很多老师也感到困惑,每次从教室走出来,都感觉上课就好像是背着一块大石头在剧场演戏,吃力头痛。根据对学生的心理分析,笔者采取了心理学上的技巧。美国马里兰大学管理学兼心理学教授洛克和休斯在研究中发现,外来的刺激(如奖励、工作反馈、监督的压力)都是通过目标来影响动机的。他们认为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目标能把人的需要转变为动机,使人们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能实现目标。这种使需要转化为动机,再由动机支配行动以达成目标的过程就是目标激励。对此,笔者重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目标感,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机,让学生能快乐自主地学习。笔者从新入校的2010级11班(高级数控专业)新生开始试验,经过一年的培养和训练,积极配合的学生有明显的效果。

三、具体实施。

1.树立榜样,让学生找到学习动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此,笔者邀请学校的优秀教师为学生做报告,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时小光老师也是技校的毕业生,数控专业出身,技校毕业后又对口升学读的本科,他在技术上追求卓越,先后获得河南省技能大赛第一名、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荣誉称号,并靠自己的实力,成为学校实习工厂的副厂长。学生听完后,谈到自己的感受,会感到成功并不是想象中的遥不可及。

2.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建立自信。

榜样能产生动力,但很多学生还是怀疑自己的能力。为此,笔者所在团队针对这些学生,设计出一套训练模式。

(1)定出终极目标。通过团队活动或游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能力,老师及其他同学给予反复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后,写出自己20个优点。写完后,他们突然发现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然后悦纳自己。

(2)积累成功记忆。学生多回忆自己成功的好形象,帮助其建立信心。

(3)消灭自我否定性语言。这可以帮助学生在潜意识暗示自己很棒。

(4)结合心理学nlp技巧。nlp研究的是大脑如何工作的问题。学生知道大脑如何工作后,可以配合和提升它,从而使自己的人生更成功、快乐。也因此,nlp译为“身心语法程式学”或“神经语言程式学”。nlp是一种思想的技巧,即语言来改变身心状态的具体方法。它的创造人找到一些卓越的人,研究他们有一些怎样的程序,总结起来,然后教给其他人,并相信其他人如果能掌握这些程序,也可以获致成功。nlp可以帮助学生消除局限性的信念(我不行,我生来就很笨,不是学习的材料等),让学生慢慢自信起来。

3.指导学生设立目标,制定学习计划。

(1)制定终极目标。哈佛大学曾做过调查目标对人生的影响的实验,据此导入成功人士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目标的重要性。他们进入状态后,调动自己的内视觉和内听觉,想象20年后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情景,出现什么画面,自己有什么样的感觉。学生充分畅想后,分享感受。

(2)制定中期目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完成最终目标,具体分几步走,自己具备哪些资源条件,会碰到哪些困难,如何克服,最后将思考心得写出来。

(3)短期目标。三年后,毕业等级考试能考多少分,进什么样的工厂工作,技能大赛能得到什么样的名次。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依然用时间线技巧,制定出目标计划问题对策,并一一写出来。时间线在nlp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巧,也是效果非常好的技巧。就时间线来说,它也可分为几个技巧:时间线实现目标法、重塑印记法、时间遂道法、时间线提升自我法。

(4)制定当天计划。通过nlp技巧,让学生体验感受想象,专门设计详细表格,让学生写出来,贴在课桌上,天天看看,天天读,强化目标意识。

4.引导学生强化目标。

落实过程也是个艰难的过程,有很多学生缺乏毅力,容易淡化。笔者采取下列措施进行强化:

(1)净化心灵态度。教育有静态教育和动态教育两种,也叫修养教育,要求学生从细节小节做起,如打扫卫生,整理个人衣物,腰杆挺直,说话响亮、迅速、准确,与人主动打招呼,认真聆听别人说话等。培养学生自我检查的能力,摆正态度,可以提高观察能力,在行动中雷厉风行,将对实现目标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2)整理心灵。引导学生写日记通过写日记,磨练意志力,反思自己的行为,评价自己的行为,发泄内心的郁闷,从而修正自己的行为。写日记前,每天看目标计划,进行思考感受,并写在日记。每天这样做,就会在潜意识中留下深深烙印。

(3)强化心灵。写成功目标宣言每天看完目标,写出目标宣言。例如,“我的目标一定要实现,一定要,一定要实现!”“我的生活会变得越来越好,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

(4)把目标形象化、视觉化。视觉化,就是把文字变成图像或图像和文字并存,便于理解和记忆。图像能够给大脑一个更深刻、更具体的内容,比单纯抽象的文字更能被大脑接受和记忆。很多速记方法都是基于这种理论做出来的。

通过这些技巧,激发学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目标,不断强化,增强目标意识,引发其主动学习的动机,自己管理自己,把内在动力调动起来,使他们高效、快乐地学习,老师和班主任都会省心省力。

(作者单位:平顶山高级技工学校)。

学生的文化自信与作文能力提升【第六篇】

过去,学生一般不重视口语交际,主要跟从上到下的教育部门不检测有关。现在,由于新教学理念的影响,上级教育部门已经开始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比如,2004年期终考试,我市的初一语文考试试卷第一题,就是考口语交际中的听力。学生反应很好,觉得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同时,学校、老师也可以利用自己的条件,多形式,多途径实现这一要求,如我校通过开展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辩论赛等形式检验学生的口语水平,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还有几位老师,坚持在课前5分钟以发布新闻、演讲、讲故事的形式,检验学生的口语水平,结果他们那些班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明显提高。尤其在平时的教学时,老师不要只凭笔试成绩来确定学生的语文水平,而要将善于聆听、能说会道作为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起口语交际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学生的文化自信与作文能力提升【第七篇】

平时讲解课文之前要求学生要预习、阅读课文,其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课文、读通课文、读懂课文。要答阅读分析题,自然也不例外,读是基础。何况现在的选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

它们或注重思辨、启迪学生智慧,或展示科技新貌、开拓学生视野,或寓理于情、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有的还代表着新的文化观念等,这些材料对大多数同学而言是陌生的,因此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浏览、细读、品读是必不可少的。

浏览,即引导学生学会快速阅读包括标题和检测题在内的所有文字资料。通过浏览,大体知晓材料的内容和命题的方向,形成初步印象。

细读,即在浏览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检测题细细阅读选文,深入了解文章立意、写作思路、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等,做到重点明确、胸有全局。

品读,就是要求学生带着对材料的初步理解,首先重点品读检测题的题干,揣摩出题者的意图,在有所思考的基础上再读选文,同时对那些答题要求较高的题目做到有的放矢、重点关注。

二、抓住文体特征。

阅读是解答题目的前提,要答好题,如果仅是读懂选文,而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不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可能也会无从下手。各类文体的特征就是必须掌握的知识。因为许多阅读材料一般都有较明显的文体特征,只有掌握各类文体的基础知识,答题才容易“上路子”。

例如,记叙文常涉及的是记叙的六要素、记叙的线索、叙述的方式、表达的方式等;说明文常考的是说明方式、说明顺序、说明对象及特点、说明方法等;议论文则侧重对议论文的三要素考查,如文章的论点、论据的类型、论证的方法等。

这些都涉及到相应文体的基本概念,有共性的内容。如果学生对选文的文体类型辨别无误,基本概念认识清晰,那么答题时就不会张冠李戴,这样基本分就不会丢失了。

三、准确把握材料。

每篇选文都是有血有肉的。但是阅读过程中,如不能很快地抓住主要内容或主题思想,而被一些具体琐碎的材料遮住视线,答题就会吃力不讨好。怎样很快地抓住文章的主干和灵魂呢?大体有以下三种方法:

1、抓题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读懂了它,文章大概意思也就知晓了三分之一。有些文章题目交代了文章的文体或写作的方向,抓住了题目,答题一般就不致于产生太大的偏差。

2、抓住中心句。中心句是文章内容的主要基石,常常是文章题目的阐释和延伸。抓住它,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认识就会更准确更具体。

3、抓议论、抒情句。议论、抒情句往往起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是作者感情倾向最鲜明的体现之所在。因此,抓住这类句子,往往能明了文章的立意,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中心。

四、区别题型作答。

读懂文章、明辨文体及基本概念,其目的还在于运用,在于答题。学会区分不同题型,巧妙处理也很重要。

1、选择题。通常采用排除法。阅读分析题的内容涉及到的不仅仅是内容,有时对课内知识也多有勾连考查。因此对课内掌握的知识如能或排除或选择,就无形中降低了知识的选择难度。

2、延伸题。如根据有关内容默写名句等,对此要避难就易,写自己最有把握的答案。否则容易吃力不讨好。

3、基本概念题。要做到抓住语段的主要内容来答题,不能捡芝麻,丢西瓜,更不能一页障目,不见森林。

4、综合分析题。对于这类题,则要在整体认知的基础上扣住命题内容解答,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答非所问。这类题往往是最能见学生语文能力高下的题,答题应努力做到:简明扼要,言简意赅,一般不超过30字;句子要通顺,语言表达没有漏洞,符合逻辑推理;要围绕文章内容,突出重点,不能信马由缰,胡乱扯谈。

学生的文化自信与作文能力提升【第八篇】

首先,阅读能力的提高必须通过阅读量的积累,没有捷径可走。不管是哪一种语言,阅读能力都是和阅读量密切相关的。孩子学语文,不仅仅是学课本,更重要的是学习一种语言和思维,这也是近年来很流行的“大语文”的概念。老师课堂上的讲解,主要是教授阅读的方法和写作的技巧,以文章赏析为主要方式。但是仅仅有了方法还远远不够,需要大量的阅读去支撑这个方法。

大家学英语的时候常常说“语感”,其实中文学习也存在语感。语感的直观含义,其实就是对语言的感知能力,这种能力是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积累出来的。可喜的是,阅读并不是一个苦差事,而是孩子们生活中最好的伙伴,阅读积累的过程完全是快乐成长的过程。这里要重点提醒妈妈们,一定不要把阅读作为任务分配给孩子们,而是作为奖励奖赏给孩子们。当然,前提是孩子们已经养成爱阅读的习惯,至于怎样培养阅读的习惯,这个要从孩子一岁说起,如果大家觉得有兴趣,日后我再另写1篇。

其次,培养家庭阅读讨论的氛围。萝拉四岁之前我俩是亲子阅读,我读她听。但是她喜欢看着绘本的画面听我读,我们会就绘本的内容和图画随时进行交流讨论。她还喜欢看着文字听我读,所以大约四岁半的时候,她就可以独立阅读绘本了。当时她读过的所有书我都很熟悉,我们几乎对每一个情节都展开了非常充分的交流。

后来她开始独立阅读了,有些书的内容我就不了解了。我们会一起去逛书店,她挑选自己喜欢的书。我也会留意童书信息,推荐一些书给她。但是她特别喜欢的书会要求我读一读,然后和我讨论书中的情节。这个要求是她主动提出的,我也愉快接受了。我猜想可能因为她读书的过程中一直有妈妈讲解讨论,不仅仅是文字本身,还有文字背后的引申和拓展。所以即使自己能阅读了,也不希望漏掉这宝贵的分享环节。

我记得大约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她读了一本书叫《俄罗斯娃娃的秘密》,这本书是写给孩子的一本生活哲理书,书中探讨了父母感情和家庭生活的不同方式。萝拉看完后似懂非懂,让我也看一遍。起初我也不太放在心上,结果她总是催着我问看完没有,她有问题要问我。我在她的催促下抓紧时间看完,然后一本正经地回答她的疑问。经过那次之后,萝拉看到喜欢的书和文章都要拿给我看,然后和我认真讨论文章情节和写作手法。我俩都会说出对文章的体会,说出自己觉得好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尤其是要说出文章背后的引申含义,作者想表达而又没有明白说出来的那层意思。有时候萝拉能领会这层含义,有时候能模糊感受到,而我从成人的.角度来分享自己的理解后,萝拉通常都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这么一来她就跟更喜欢和我分享,也给了我机会了解她的喜好,遇到她可能喜欢的书我会第一时间买回去给她,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第三,阅读讨论时的重点要放在中心思想上,当然,比较精彩的细节描写也可以交流讨论。我们小时候做阅读题,最关键的就是中心思想,但是老师总是给个套路让我们背下来,其实我们并没有真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不少家长给孩子上课外辅导班,做阅读练习题,最后阅读能力并没有提高也这个道理。孩子抄写了老师的正确答案,不代表孩子理解了文章的精髓。更重要的是,阅读题的选材有时候真的很烂,答案也是莫名其妙。

上学时候我一直对中心思想这四个字很抗拒,现在回想起来是老师把这四个字妖魔化了。对于长篇节选和短篇文章来说,我个人理解中心思想通常就是作者最想让读者感受到的写作意图,或者说是作者最希望读者产生共鸣的部分。通常看完1篇文章我会问萝拉:“你觉得作者想表达什么意思?”或者结合文章的内容问得更具体一些,比如“你觉得文章中的爷爷有哪些大智慧?”“你觉得作者的家徽内涵是什么?”等等。

可能有些妈妈认为自己的理解能力也不是很强,怕误导了孩子。其实我觉得作为受过常规教育的成年人来说,对文章总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只要如实表达就可以。成年人的人生阅历毕竟要多一些,对文章的理解力也会强一些。最重要是交流自己的真实感受,和孩子有情感上的互动,而不是应付差事或者按照应试模式去套答案。

实话说,我的阅读积累很少,过去一直不怎么爱看书。生了孩子后,鬼使神差地给孩子读起书来,现在回想起来完全不明白是如何开始的。大概是某一天忽然发现孩子很喜欢画报图画,本着和孩子交流的基本想法就胡编乱造讲故事,然后就开始了绘本阅读。之后就进入一种螺旋式循环,孩子很喜欢听,自己就卖力读;孩子更喜欢听了,自己就更卖力读。完全没有什么章法,只要孩子喜欢就自由发挥,天马行空,享受和孩子互动的过程就好。

虽然初中时候语文成绩还算可以,但因为没有参加高考,所以之后的语文学习几乎都跟着感觉走。中专里学了两年语文后就再也没学过啥,读的书也寥寥无几。女儿上小学之后,我基本不辅导她功课。一来我拼音学得不标准,前后鼻音还是跟着女儿学会的;二来阅读理解和作文我也觉得自己不咋样。班里有孩子的妈妈是报社编辑,有孩子的爸爸是语文老师,都说自己辅导不了孩子,我就更不想尝试了。但是女儿追着我要我给她讲一讲文章,我想那就讲一讲呗,反正讲错了也没关系,不过是交流而已。学校里的作业老师自然会认真讲解的,我们交流的都是课外读物。没想到女儿对我的第一次讲解就给予了高度评价,说“妈妈讲的比老师好听。”当时确实有飘飘然的感觉,自己也很诧异孩子居然会爱听我的分析。

所以我的体会是,认真对待孩子的要求,讲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就行。不论你的文学水平如何,也不论你的表达能力高低,最重要的是,你是最爱孩子最了解孩子的那个人,也是陪伴孩子最多的那个人。有时候,孩子只是想找一个交流对象,随时愿意倾听又诚恳表达自己想法的伙伴。这会促进孩子对文章的思考,也会提升她对阅读的兴趣。

学生的文化自信与作文能力提升【第九篇】

在阅读的时候也可以选择一些绘本式阅读,然后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讲故事给别人听,那么讲述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阅读。

针对低年级的孩子们可以选择亲子阅读以及和大人一起读,有家长陪着孩子读,可以大声的读出来,让孩子觉得读书就是和父母一起成长的过程,在不知不觉中形成阅读的习惯。

如果阅读处于第一层面,我们可以从书中得到知识,如果是下面三个层面,这样就可以在理解作者的观点的情况下,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

基础阅读。这个即是我们可以通过作者的字面意思和语句意思,大概了解作者在讲什么,能够从中获得一些资讯,这个和我们一般人的阅读方法是一样的。

学生的文化自信与作文能力提升【第十篇】

在没事的时候,你就可以拿起各种书籍大声地朗读。通过朗读来加强自己的语感,就像我们说英语读得多才会说得好一样,汉语也是同样的道理。朗读时,完整的句子一定要读完整,使整篇文章尽可能顺畅、流利,这样在说话时才可能有相同的感觉。

有很多人虽然平时与别人说话都挺好,但只要一到台上,或是当着领导的面,就什么也说不出来。这是紧张的表现,通过参加各种演讲比赛一是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是可以锻炼自己的胆量。这种比赛本身无关紧要,不要有紧张情绪,当你找到在台上讲话的感觉,以后在各种正式场合就可以很好地表达,再也不会出现紧张、怯场的情况。

平时多和家人、朋友交谈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交流是双方的、相互的,根据对方的反应,你要适当地调整谈话的内容和表达的灵活性。让家人、朋友多监督你,久而久之,表达能力就会有所提高。

当然,上面的几种方法都不会立竿见影,需要长期持久的锻炼,才会有效。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是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也应注意灵敏的原则。

周恩来在一次和国民党谈判时,对于国民党提出的条件据理力争,这激起了国民党官员的愤怒,他们拍着桌子大叫:“这简直是对牛弹琴。”周恩来不动声色地说:“对,是牛弹琴。”一句巧妙的回答,显示了他的.不卑不亢与机智幽默。

在交往中,不光要机智灵巧,说话也需因人而异,即遇到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符合对方的心理需求,从而赢得对方的好感。接下来的谈话就会顺利得多。

在与地位高于自己的人谈话时,既要表现出对其应有的尊重,又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见解,不能随声附和,一味地说“是”,这样反倒会使别人不悦,认为你没有主见。当然,必要的尊重是应该的。例如当你和老板探讨某一问题时,要在充分听取他的意见之后,再陈述自己的见解,这样即可以表达对他的尊重,又表露了自己的见解。

在与地位低于自己的人谈话时,要显得庄重大方,不要显得过于严肃或独断。你不能说的太多或者漫不经心,不能太过于随便,这样容易降低自己的威信,可以给他们一定的自由的气氛,但要有谨慎的态度。

这种因人而异的谈话方式不仅表现了你的修养,更能让对方在与你的谈话中产生对你的尊重与信任,青年人不可不知,也不可不学。

另外,在交往中,要学会表扬别人。只懂得批评别人的人,是不会巧妙指出别人错误的。人都有自知之明,更何况响鼓不用重锤敲呢!在某些时候,表扬比批评更有效,更能让人保留面子,从而更能激发人的积极性。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1 2465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