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民风作文5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民俗民风作文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民俗民风的作文【第一篇】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特色和风俗。那大家想不想听听我们是怎样过打鬼节的呢?且听我细细道来。
“三月三,鬼下山。”每年的三月三日,就是打鬼节。在打鬼节这天,人们全都要吃打鬼粑,这一天晚上,所有人都不出门,不管是强大的大人,还是淘气的小孩。
传说在古时候,人们每天都要去山上砍柴,有一天,一个 于是他紧跑回寨子,跟寨子的人说了这件事。于是每天都有大但对人晚上到山上去,果然看到了那蓝色的光。于是鬼火的故事就这样形成了,一直流传至今。
许多世纪以来,人们常在被水淹没的墓地看到放荡的幽灵,奇怪的鬼火飘过沼泽地。现在,化学家最终对这些现象作了了解。汉堡赫戈生物研究的冈特加斯曼和敌特格林口曼追查一下发表的下水和海洋沉积中测出磷化氧的报告。
其实人们口中所说的鬼火是最普通的自然现象。人死后,骨头烂了,人体中许多物质从骨头飘出�
其实鬼火只说是非常迷信的,我们因该相信科学。传说吃炒面是把打鬼节这天出来的游魂野鬼用面捆住,而吃打鬼粑是用来打鬼。这样的传说你信吗?
民风民俗作文【第二篇】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五十六朵鲜花一齐绽放,每朵鲜花都有着不同的民风民俗,最吸引我的还是傣族。
对于我这种业余“吃货”,最先要干的事就是品尝傣族的独特小吃——竹筒饭。将新鲜的竹节砍下,将糯米放在竹节里,加水侵泡若干小时,用芭蕉叶或干净的甘蔗叶将筒口塞住,放到火上烤,再将竹筒放在平整的木板上,轻轻敲击,剥去竹筒的薄皮,便获得一条圆柱形的米饭。傣族的竹筒饭美味菜谱,将糯米放入竹筒里烤熟,融入糯米香、青竹香于一体,是色香味俱佳,最具民族特色的风味食品。
傣族是一个盛产竹子的民族,所以除了竹筒饭,就连他们住的房子都是竹楼。之所以用竹子,是因为竹子可以防酷热和湿气。
如果你是阳历的4月13日至4月15日到傣族来游玩,那么你要小心啦,因为这是傣族在过新年——泼水节,所以稍不留神,就会成为“落汤鸡”!到了泼水节,傣族的男女老
民风民俗作文【第三篇】
人间四月天,春色满江南。茅山庙会,是传统民俗与春天的一场约会:4月13——农历三月十八日,具有两千多年的文明史的茅山古镇今天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节日,空气中到处都弥漫着节庆的气息,威风锣鼓,激扬茅山福地;龙腾狮舞,跃动古镇春风。来自周边城镇的老百姓们汇集一堂争相观望茅山庙会的盛况,颇有“平民狂欢节”之感。
追溯茅山庙会,约始于清乾隆年间,已有二百余年,今年是茅山有组织规划的第二十二届庙会,庙会虽然有些迷信色彩,但其目的是去集商贾,交流物资,供应春耕生产及人民生活所需用品,起到振兴经济,搞活市场的作用,另有文艺青年,发挥特长,化装表演,比赛娱乐,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早晨八点,“哐哐哐”的锣声声解开了庙会的帷幕,威风凛凛的舞龙队率先登场,在空中飞舞翻腾的舞龙引得众人高声欢呼。这些舞龙队由各个乡镇组成,一般一个乡出两条龙,多则四条,舞龙由专门的船运送,到达茅山后被安置在当地的庙中,待到庙会正点,以旌旗、锣鼓、号角为前导,将舞龙从庙中请出来。龙身大多用竹扎成圆龙状,节节相连,外面覆罩画有龙鳞的巨幅红布,每隔五六尺有一人掌竿,首尾相距约莫有十数来丈长。龙前由一人持竿领前,竿顶竖一巨球,作为引导。舞动时,巨球前后左右四周摇摆,龙首作抢球状,引起龙身游走飞动。
舞龙穿过东岳庙,东岳庙会源于东岳大帝的原型——三茅真君的茅盈,他也是南方道教的创始人,每一条舞龙都在东岳大帝像前三叩头以示祈福,最终到达景德禅寺稍作歇息,等待下午一点的扫街。香客们跟随龙队进庙拜佛,寺庙里摩肩接踵,人烟鼎沸,漫天的烟雾让人恍如仙境。而由千年古刹之称的景德禅寺更是香烟缭绕,梵鸣悠长,大雄宝殿也在今日举行上梁仪式。寺内卧佛殿、藏经楼、方丈室上梁和山门殿已经重修完毕,对外开放,卧
来自兴化的淮剧团在景德禅寺里搭台表演,老百姓们为了看得清楚,早早地就用条凳占上了地方,茅山号子那嘹亮的唱腔和急促的节奏穿过天空,站在老远就能听见,柔软缠绵的舞蹈,天真可爱的小朋友同台演绎,给台下的老百姓提供了一台充满欢声笑语的视觉盛宴。
下午一点,舞龙汇合,组成一条百米龙队,环绕茅山镇游行扫街。舞龙的用意,概括起来不外乎几条: 龙队前面有一人敲乱棒锣,以示紧急,继由马皮清路。马皮是当地人请来的巫师,在社祭前进行扫街,以驱除妖魔和邪气,马皮带领龙队穿过大街小巷的每一户人家,众人夹道欢迎,十多面颜色异同的彩旗,迎风招展,以助阵威,家家户户,秉烛焚香,燃放烟花鞭炮,以保来年平安吉祥。
放眼望去,是茅山浓厚的乡土风情让人陶醉,古镇老百姓在纳新同时不忘传承文化,刮面,扎香,自制的农具深受群众喜爱。在沿袭传统的同时也吸取新经验,谋求新发展,文化沟通的背后是经济的融合。所谓乱世的黄金,盛世的古董,富裕起来的茅山人民,在政通人和的情况下,自发恢复茅山庙会,其目的是挖掘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古迹,开发旅游经济,弘扬民族宗教文化,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扩大市场,振兴茅山。
一座茅山,一方风水,拉动一方经济,也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我们坚信福祉茅山!好运茅山!
民风民俗作文【第四篇】
在我的家乡——常德,有着十分独特的民风民俗。
在我的家乡有着一种独特的美食——鱼糕。每逢佳节,大家总会拿出鱼糕来品尝。它在家乡人民的眼中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一种象征。
家乡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色,就是在每年的十月份,村民们都会齐聚在一起,开一个小型的“跳蚤市场”,大家可以随意采购别人的农产品。整个集市活动要开展近十天左右,在此期间,大家都会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希望来年的时候能有个好收成。
在这几天的时间里,大家也都没有在干农活了,全村人都会用这样独特的方式来庆祝今年有了个好收成。
一年又一年,家乡变了模样,但在游子们的心中,“家乡”的情是永远也不会变的。
一年四季,四时八节,都有约定俗成的风气。别的不多说,先来重点说说春节的风俗吧。
除夕之夜,燃放鞭炮、吃团圆饭,同各地一样,但又有讲究。一是给家中的猪、牛、羊圈和鸡笼鸭埘贴张红纸,点根蜡烛;给房前屋后的桃、李、梅、桔等果树和松、竹等也贴张红纸,祈求来年六畜兴旺、果实丰收、林木茂盛。二是要先祭拜祖宗。在祖宗的牌位前点燃香烛,摆上贡饭贡酒和三鲜(指鲜鱼、鲜肉、鲜鸡,当然都是蒸熟的,而且是热气腾腾的)。从家中最年长的开始,依次按辈分给祖宗跪拜。接着才是全家上桌吃团圆饭。饭后,一家老小围炉烤火守岁。小孩向长辈辞年,长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红包给小孩发压岁钱。
民俗民风的作文【第五篇】
饮食
蒙古族人民大多居住在辽阔的大草原,以畜牧为主要生产方式。以奶和肉类食品为主,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和奶茶是他们日常生活最喜欢的饮料食品和招待客人时用的“美味佳肴”。辽宁辽西的蒙古族比较早地从事农耕生产,所以在饮食上既保留了蒙古族的传统食俗,还有一些东蒙地区独特的美食。如全羊汤、“手把羊肉”、蒙族馅饼、喇嘛糕等。
所谓的全羊汤,就是将新鲜的羊肉加上羊的心、肝、肺、肚、肠等下水,切成条状,一起放入水中煮熟,然后放上各种佐料食用。味道鲜美可口,很受人们的喜爱,全羊汤是蒙古族人民的特色饮食。
“手把羊肉”是蒙古人传统的食品之一。做“手把羊肉”必须选用膘肥肉嫩的羊,就地宰杀,将皮剥去后放入锅中,放入调料,进行蒸煮,可谓色香味俱全,是蒙古族待客的美味佳肴。因为不用筷子,而直接用手来吃,所以叫做手把肉。
蒙古族的饮食是我们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没有品尝过的,令我们感到很新奇!
服饰
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蒙古袍很受蒙古族男女老幼的喜爱,是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形成的独特衣着装饰。
蒙古族妇女头上的装饰品,用宝石、金银等制成,大多在节庆宴会上或探亲访友时使用,平时则用彩色长绸缠绕。蒙古袍两袖长而宽大,下面左右不分衩,领子很高;领口、袖口、衣边常用花� 男袍大多为蓝色、棕色;女袍大多为红色、绿色、紫色。穿蒙古袍必备腰带和马靴,这样的着装使男子汉显得强悍潇洒;女子则显得身材苗条、矫健。蒙古靴有布靴、皮靴两种。布靴:美观别致、柔软轻便;皮靴:挺括光洁,结实耐穿。
蒙古族的服饰是我们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没有尝试过的,令我们很向往!
民居
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
蒙古包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搬运轻便,十分适合蒙古族人们的生活。蒙古包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空气流通,光线也很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辽宁的蒙古族人现在大多数居住在与汉族或满族人相似的砖木结构的房屋,但是在室内的装饰上却有着明显的民族特色。
蒙古族的居住习惯和地方是我们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没有居住过的,我对蒙古族的民居的风格有着一种很强烈的喜爱!
这就是蒙古族人们日常生活的风俗习惯,因为我是蒙古族的,所以我对自己的民族有着独特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