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作文大全 >

[1000字]《红楼梦》读后感_【优秀5篇】

网友发表时间 3345295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1000字]《红楼梦》读后感_【优秀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第一篇】

那个晚上,我抱着《红楼梦》,正津津有味地读着。不知不觉,我竟来到了一个宛如仙境的地方。咦,这是哪儿?我一边打量着,一边跨进那高高的门槛。一进门,便看见一位长得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女子正由人扶着,只见她行动处似弱柳扶风,仿佛病若西子胜三分。刚想上去问问这是哪儿,却又见一位貌比潘安、风度翩翩的公子出来,定睛一瞧,觉得很眼熟却又说不上在哪儿见过,不料他们竟往一处去了,我也痴痴的跟在后面。咦,这地方倒漂亮,不知是谁住的。正想着,他们已进了屋,不一会儿屋里便传来了欢声笑语。我扒着门,偷偷的。往里打量:只见一位八旬老母正坐在宝座上,身旁并着几位貌美如花的姑娘和几位谈笑风生的夫人。我不禁细细打量起姑娘们,她们个个恍如仙子般脱俗,其中有两位长得异常美,一位是我之前见过的,另一位则脸若银盆,眼若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竟又是一个妙人儿。只见那公子时而和那闭月羞花的女子说话,时而与那貌美如花的女子谈笑,我竟看呆了。忽醒,却见那身子娇弱的女子正向老母告退,我也竟撇开众人,随她去了,只见她来到一处桃红柳绿、有山有水的地方,拾了那些花将它们一一归类葬了,口中不觉又吟出一些令人伤感失魂的诗句。细听,却流露出对原先那位公子的相思之情。听着听着,我不觉落泪,觉得甚是感人。不久,那位公子竟也往这里走来,听到女子的喃喃自语后,不觉流下了泪水,远远的对着女子的背影痴痴地站着。只是葬花人尚未知觉,过了些许,两人便又都默默走了,我倒很希望他们能在一起,成为一对天合之作。可惜天意弄人,我偷偷在那府上逗留了些时日,却听有人说公子要娶小姐了,却不知是哪位小姐,大家都认为是那位貌比西施神似貂蝉的姑娘,听了那些传闻,姑娘十分高兴,我也站在门外,望着她的背影替她高兴,并真心祝福她。哪知,直到成亲前两三天,才传出消息:娶的是另一位脱俗而雅淡清新的姑娘。这造成的最终结果就是姑娘因听闻这个消息,气血攻心,悄无声息的离开了人间;而公子则在结婚后,离家当了和尚,指点教化人间。

我不禁为他们的命运感到悲哀,明明两人相爱着,却被人给活活拆散了。但那又有什么用呢,自古“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谁都抗不过紧紧束缚住你的命运,虽说公子和原先那位小姐情投意合,但他们只是有命无运,终不能成为一对佳人。现在的社会是自由平等的,再也不会出现这样的悲剧了!

不觉,思索了一番后。一睁眼,竟发现周围依然摆着一堆书、一张小茶几和一盏台灯,回想起刚刚的景象,我不禁抿嘴一笑。

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第二篇】

记得有位名人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

《红楼梦》许许多多美好的东西被毁灭,人却又无可奈何,无法挽回这样的悲剧。正如那一僧一道告诫灵性已通凡心正炽的灵石:“凡间之事,美中不足,好事多磨,乐极悲生,人非物换,到头一梦,万境归空,你还去吗?”顽石曰:我要去。

这种“乐极生悲,好事多磨”的变故情节,在《红楼梦》中数不胜数。

《红楼梦》被公认为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一部,《红楼梦》中写入了大量的诗词曲赋、灯谜、酒令、建筑、管理、道学、佛学、……做到了真正的“文备众体”,学术界公认的“百科全书”。

张爱玲说人生有三大遗憾:“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有的时候,想看《红楼梦》有多期待,就有多遗憾;《红楼梦》有多不完整,就有多完美,就能让人流连忘返。

“生于繁华,终于沦落”,曹雪芹的家世从鲜花着锦之盛,一下子落入凋零衰败之境,使他深切地体验着人生悲哀和世道的无情。

他把他的悲剧体验全部熔铸到《红楼梦》里,可是好事多磨,《红楼梦》终究没有完整版本,这个缺憾可能恰恰成了“天不从人意”。即使经过“批阅十载、增删五次”,部分稿件遗失,之后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因贫病无医而逝。留与后世的只有八十回,我们默认的完整版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的。

不只是著作《红楼梦》好事多磨,就连《红楼梦》里的无数人物都是好事多磨,天不从人意。最后大家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林黛玉整天为贾宝玉哭泣叹息,贾宝玉整天为林黛玉牵肠挂肚;林黛玉心里只有贾宝玉,贾宝玉他心里只有林黛玉。———宝黛爱情的幻灭就是天不从人意的一条注脚,这不正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吗?然而在荣国府那样的牢笼里,他们的爱情始终被压抑着。

香菱本来是一个乡绅甄家的大小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可是,由于霍启看管的失误,导致香菱小小年纪被拐卖。霍启,就是“祸起”,暗示着香菱悲剧命运的开始。被拐卖的香菱,长大后被卖出当小妾,人贩子现将其卖给了冯渊,结果又将其偷卖给了呆霸王薛蟠。本想“好事多磨”,嫁到“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过上好日子。可是天不尽人意,被夏金桂虐待,最后因难产而死。

袭人对人和顺友善,善于体恤他人,做事稳重认真,在大观园中人人佩服。本来是大家默认的贾宝玉姨娘身份,可是贾宝玉的出家,就注定袭人的愿望破灭。

《红楼梦》第七十六回,黛玉笑道:“正是古人常说的好,事若求全何所乐。”众人的苦恼,往往缘于“美中不足,好事多磨,天不从人意”,人生如梦、如幻,让世人莫要执迷于人间的幻境。

红楼梦读后感【第三篇】

任是无情也动人

滚滚红尘,携着记忆的枷锁,永远地尘封了那场悲伤的爱恋。在那最后一抹余晖中,被风静静地吹散了,也吹淡了往日的思念。终于,消失在茫茫人海,留下了世人的遗憾……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个朝代,腐朽的王朝在堕落,这里没有亲情,没有仁义,却有着凄凉无情但又纯美如水的爱情。

黛玉是水,这已无可非议。即是从姑苏水乡走来的女子,是为白甘露之恩的降珠仙子下凡投胎,她自然带着股清甜的水气。“两弯似蹙非蹙柳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她有着喜怒无常的性格,爱哭的脾气,与那作诗作词的才情,无一不带着水的特征——柔美,空灵,变化无常。然而黛玉有她坚守的一面:对宝玉的爱情,用情之深深至泣血。我觉得,这种爱情视富贵官爵为泥土,建立在互相欣赏,心有灵犀的基础上,干净飘渺。但,它始终是空虚的,如肥皂泡一般,会随时破灭。“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宝钗则不然,她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纠葛体,且不论她在“宝黛恋”中的角色,看� 她从小受到正统教育的熏陶,深受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毒害,为人行事遵守三从四德,纲纪伦常。宝钗如山,稳重,守分,才知。她的柳絮词更托出她的沉稳,贾母不也如此夸她!“贾宝玉奇缘识金锁,薛宝钗巧合认通灵”,他们的爱情是大家认定的金玉良缘。

只可惜宝玉是个情种,他只看到山水各自的好,看到钗黛各自的美,最终选了一瓢水。也许曹雪芹想歌颂的就是如此干净纯美的爱情。为了真爱的人可以抛弃一切世俗名利,甚至可以背上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的罪名。但这并不现实,在封建社会里,把握如水的爱情是很难的,纵然它灵动纯洁美丽,也只是从人们的手中一点一点滑落罢了。曹雪芹曾惨痛地写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寞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一曲红楼,万声叹息。红楼一梦,写尽了大观园的繁华,写尽了豆蔻年华的热烈,亦写尽了在这所有繁华掩盖下的因男尊女卑引起的重重悲剧:被折磨至死的迎春,青春守寡的李执,远嫁的探春,跳井而死的金钏……想到那些我喜欢或者不喜欢的女子,最终都逃不了的凄苦命运,真觉得造化弄人。有貌怎样?有才怎样?有家世又怎样?那些曾经拥有的一切竟然无法换取一个简单幸福的生活,这才是她们最大的悲哀。这样的红楼,是对这个人情冷暖世间的社会的无情的鞭挞。但,任是无情也动人!

红楼梦读后感1100字【第四篇】

《红楼梦》是一部杯具,也是一部喜剧。说它是喜剧,因为它是古往今来第一部女性的颂歌,以� 在曹雪芹的笔下,“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儿是泥做的骨肉”;在贾宝玉眼里,他“见了女儿便觉得浑身清爽,见了男儿便觉得浊臭逼人”;在大观园里,有超凡脱俗的林黛玉,有雍容华贵的薛宝钗,有心直口快的史湘云,有处世干练的王熙凤……在过去思想禁锢的年代,如此出色的一部小说,如此不凡的一部小说,怎能说不是一部喜剧?

然而,说它是一部杯具,也确实如此。而导致这成为杯具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两个主人公。黛玉本是书香门第的女子,比别人更出类拔萃。她刚进贾府的时候,贾府上上下下都称赞她,喜欢她。可是她太聪明了,锋芒都露了出来,她不像薛宝钗那样有心计,她嘴巴想说啥就说啥,比刀子还尖利。所以,贾府的人都有意疏远她。即使她很出色,贾母也很喜欢她,可是人们喜欢她完全是因为贾母,贾母至高无上,喜欢黛玉可是是对贾母的溜须拍马罢了。于是,在书中,我们真真切切听到黛玉的悲吟,明白在“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中的大观园,在她眼里却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场所;明白在清幽的潇湘馆里,她过的是“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直到“不知风雨几时休,以教泪洒窗纱湿”的凄凉长夜;明白在每次99.诗词比赛中,才华洋溢的她,每次忧愁的时候,也只能是“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太多太多的悲,太多太多的叹,太多太多的感,太多太多的痛。如此聪明出色的女子,在过去的年代,就这样被埋没、被遗弃、被淡忘,直到今日,黛玉的神情,的动作,的思想还在人们心中。

而在大观园里,唯一真正关心黛玉的,就仅有贾宝玉了。贾宝玉,名副其实一块“假”宝玉。在贾府里,他是家长眼中的“混世魔王”。读书,不读;考功名,不考,他还大骂科举八股文是文人“饵名钓禄之阶”,批判考取功名制度。宝钗和袭人劝他,他却说:“好端端的一个女孩子,竟被世俗功名所污染了!”但吟诗作对,他却比那些所谓的文人雅士高出一筹。他和林黛玉骨子里都包含一种叛逆,但他是男子,不会受到唾弃。林黛玉在过去,仅是女流之辈,就算学富五车又有什么用?那时候,“女子无才便是德”。会纺织针线才是最重要的。黛玉那张嘴已经得罪不少人了,她就算是大观园里数一数二的才女又有什么用呢?可悲可叹啊!

《红楼梦》是历史性的杯具,经过对封建豪门贾、史、王、薛四家从辉煌到腐败的过程描述,揭露了封建贵族家庭的极端腐朽,展示了它无可挽回的堕落和崩溃,以及必定灭亡的命运。虽然是必定灭亡,虽然是应当灭亡,可是,造就“灭亡”的这个社会,是很令人深思的。

有人说,杯具就是把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可是也仅有当好的东西没有了,才能触动人心中的痛,也才更耐人寻味,回肠荡气。

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第五篇】

人生有许多事都是冥冥中早已注定,比如那一梦红楼,梦魂中是多少人生的恩恩怨怨,悲欢离合。或许世上有太多的繁华,衬托着有些人的`落魄,命运是公平,或许下一秒钟繁华就灰飞烟灭,随之而来的是有些人继而来之的富有,可谁又知这不是一场循环,环着每个人的命运?

《红楼梦》中就是这种联系的真实写照,这里面的人,都太贪恋人间烟火。在众人物之中,林黛玉最是不食人间烟火,而她错就错在太清高,让谁看得都难受,或许还有种说法,就是林黛玉清高了许多年,最后却贪恋红尘,以至于亡命,是因为她把一切都看得和她一般清高,殊不知身边的人有谁可以对人间烟火无动于衷?这两种说法我都不算赞同,事实上一切都早有安排,金陵十二钗的结局,在那一场太虚幻境中便已明了。因为贾府太繁荣,繁荣得让人看着眼红,而她们,贾府里那些姑娘却并不适合享受这种繁荣,在繁华面前,她们的一颦一笑都要受人约束,可却在约束中荣华富贵,享受仙境般的待遇,更可见想要得到的得到了,可另一件东西却会被取走。她们更适合在乡间纺织,和普通少女一样逛集市、采山花。可惜她们生的太美,太不平凡,在命运面前她们真的无动于衷,她们受命运的摆布,却无力反抗,也不想反抗。

我曾经喜欢过一句话:信命,但不认命。命运是受人指控的,如果贾府没有当年的那气派繁华,也不会衬托着被抄家之后的失魂落魄,或许我们再举一个例子,王熙凤机关算尽,最后却因病而终,谁知道这不是忽然的变化造成的?这就像传说中的冰火两重天,刚经历过寒冰刺骨的人,怎能再经得起烈火焚烧?也就是昔日的人儿太跋扈,落魄之后回想起昔日,才会难受。《红楼梦》里的人,病死的那些,估计大多都是心病,才会没人能医治。

或许《红楼》只有一次,有些人含冤而死却无怨,有些人伤心至死却无恨,有些人熬过了落魄的时候寿终正寝,有些人本就平凡所以有属于自己安乐的一生。最终一切结局,都归在“红尘烟火”这四个字上,贾府像《收尾?飞鸟各投林》中的那一句“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一样由盛而衰,和人对红尘烟火的控制有着密切的关系。

最终落幕,有些人贪恋钱财,因而不得善终;有些人因贪恋红尘,死得让人心疼;有些人看破世间烟火,才会出家为僧;有些人则不食人间烟火,却因清高和高调死去……

人世间的繁华,终究还是要靠每个人贪恋烟火的程度而决定的,或许这也是冥冥中早已注定,对于烟火,节制的人不会善终,贪心的人却只得一晌贪欢。世间烟火,或许不需要太多的束缚,可却不能太自主,烟火不得不食,可却不能贪心不足。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1 3345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