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作文大全 >

《功勋》观后感【优质6篇】

网友发表时间 3768891

影片展现了英雄人物的奉献与牺牲,深刻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与人性的光辉,令人感慨万千,激发对理想的追求。下面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功勋》观后感范例,欢迎借鉴参考。

《功勋》观后感 篇1

电视剧《功勋》看完了,心情久久不能安静,一成天,脑海里都出现剧中人一个个牺牲时的场景。最震撼我心灵的,不是金天一、春兰、乔老板、项政委、梅津和卓越的牺牲,而是剧中年仅七岁的巧丫的牺牲。

剧中巧丫戏份并不多,是廖飞和卓越先后租住的康西公馆的老板娘的女儿,聪慧可爱,廖飞和卓越都先后教过她学写字,她对廖、卓二人有着深厚的感情。

卓越预备离开新京去东林镇埋伏,外出办事出门前答应巧丫给她买糖人回来。巧丫快乐地等着姐姐回来,等来的却是带兵去康西公馆抓卓越的黑木茨。年幼的巧丫由兴奋变得恐惊,然而当黑木茨把大院里的人都赶去屋子里监视时,巧丫选择了院子一个角落隐藏起来。卓越满怀喜悦拿着买好的糖人回来,走到大门口时,巧丫从角落冲出来提示卓越不要进大院,黑木茨残忍地枪杀了巧丫。

那句"姐姐,姐姐你别过来,有日本人,他们要抓你!以及中枪后喊出的一声"姐。,让卓越难以接受活泼可爱的巧丫瞬间死在她面前,立刻泪流满面,买的糖人也掉落在地上。若不是巧丫的妈妈还有叔叔冲出来和日本鬼子舍命,全部被枪杀,巧丫妈妈临死前提示卓越快逃,唯恐她还难以回过神来。

直至廖飞帮助卓越脱险,帮她更换成日本医生的'身份,在火车站送别后,卓越离去时泪流满面,仍难从哀思中释怀,镜头回放巧丫死前的那两句话。巧丫的死让卓越亲眼目睹了日本鬼子的残忍,也激发了她对日本鬼子的仇恨,决心要精彩完成谍报任务。

第十九集开头这火车站离别的一幕,让我也不禁热泪长流。说不清晰为什么,心里堵得慌。是剧情太伤感,还是我太难受。

再次听柳云龙唱的《功勋》,在那肤浅、激扬的片尾歌声中缓缓站起身来。

《功勋》的确在剧情方面有不少的漏洞和缺憾,即便如此,这部电视作品依旧是胜利的,特殊是演员精彩精彩的演绎,使该剧从人性化的角度刻画了一个又一个的鲜活的人物,不论好坏形象都很真实。通过他们各自的命运告知我们,是罪恶的战斗把人类本是美妙的感情变成仇恨和伤痛;把才智和才华变成杀戳的帮凶。它告知我们要牢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今日的和平生活是多么的宝贵,而我们只有用自己最大的力气为祖国的建设努力奋斗,让她强大、富强,永久不受侵略。

《功勋》观后感 篇2

近期收看了一部感人至深的电视剧《功勋》,讲述了首批8位共和国功勋获得者的纪实故事。由郑晓龙担任总导演,著名导演沈严、林楠、杨文军、毛卫宁、康洪雷、闫建刚、杨阳、郑晓龙分别担任单元纪实剧导演,8名导演共同完成的一部史诗力作,分别是《能文能武李延年》《无名英雄于敏》《默默无闻张富清》《黄旭华的深潜》《申纪兰的提案》《孙家栋的天路》《屠呦呦的礼物》《袁隆平的梦》。其中印象颇深的是第四单元《黄旭华的深潜》。

“沉潜三十年,为华铸重剑”的黄旭华,1926年3月出生在广东,从小的志愿是学医,然而“七七事变”的爆发,日军的侵略,无休的炮火让他对未来有了新的方向。“弱国就要受人家的欺凌,受人家的宰割。”“我要制造军舰,抵御外国从海上进来的侵略。”年轻时候的黄旭华怀揣科学救国的理想考进了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1958年我国核潜艇工程正式立项,黄旭华被选中成为29人队伍中的一员,29个平均年龄还不到30岁的人就这样挑起了国家核潜艇的开拓任务。

黄旭华告别新婚的妻子和其他28位同事来到了一个荒芜凄凉、与世隔绝的小岛上,开始了30年的`“隐居研究”,34岁,他投身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发事业担任了“总设计师”的职位;46岁,他参与设计的中国第一代核潜艇下潜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动力潜艇的国家;64岁,他亲自登艇参与深潜试验,克服水压的不适,成为总设计师参与核潜艇极限深潜试验的世界第一人。在这与世隔绝的小岛上,黄旭华还写了1篇打油诗以作纪念“花甲痴翁,志探龙宫, 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1957年——1985年,近30年的时间,黄旭华一次也没有回过家,父亲和二哥去世他也没有回去,父亲去世前都不知道他到底在做什么工作。直至工作公开以后,黄旭华来到父亲坟前请求父亲的原谅,有人曾问他如何理解“忠孝不能两全”,他坚定地回答“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词作家闫肃曾这样评价黄老:“问大海碧波,何谓以身许国?青丝化作白发,依旧铁马冰河,磊落平生无限爱,尽付无言高歌”。

如今95岁的黄老,仍坚持到研究所工作,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为鼓励装备科研人员不断开拓创新、勇攀高峰,他向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捐赠1100万元个人所获奖金,作为科技创新奖励基金,用于奖励为推动装备研制事业创新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科研人员。黄旭华院士为年轻科技工作者授课,他寄语青年员工要拼搏进取、开拓创新,为铸就国之重器再创辉煌、再立新功,黄旭华院士将个人所获得的各级各类奖项奖金逾2000万元几乎全部捐献出来,用于国家的教育、科研及科普事业。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他们用毕生的付出换来我们的岁月静好,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大国脊梁”,也是这个时代最该追的偶像。

《功勋》的观后感 篇3

最近观看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而展播的电视剧《功勋》,八个人物的真实事迹深深地感动了我。

李延年的事迹让我懂得了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那些战斗英雄们在那么艰苦的岁月中,为了保卫国家不让亲人们受到侵犯,即使献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每次冲锋号的响起都让我热泪盈眶,细细想来,何其有幸,生在华夏。

于敏的事迹让我知道了是科研工作者他们的默默无闻地奉献,诠释了什么叫忠诚什么叫执着。

申纪兰提出的“男女同工同酬”被写进了《宪法》,让中国妇女不再受到歧视。

张富清的默默无闻,让我看到了一个淡泊名利,扎根基层的好干部。

孙家栋的天路,让我们在太空中有了一双“眼睛”,为了中华民族的航天梦呕心沥血,奋斗不息。

黄旭华即使受到了委屈和不理解,为了国家,隐姓埋名保守秘密30年。

袁隆�

屠呦呦的青蒿素让我们不再遭受疟疾的折磨,尽管研制过程不易,可她依旧没有被打垮,没有退缩。

这些一个个鲜活的事例,给了我很多的启迪,正如片头所写的“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他们就是我心中的英雄。是我一生的榜样!

《功勋》的观后感 篇4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我们沐浴新时代的朝霞,享受新时代的幸福的时候,我们不会忘记曾经奋不顾身、呕心沥血的先辈们,他们才是人民的功勋。

电视剧《功勋》讲述了8位为了新中国的革命事业奋斗一生的`人民楷模,参加过抗美援朝的李延年、研究氢弹的于敏、劳动楷模申纪兰、致力卫星的孙家栋、脱贫致富的张富清、潜心抗疟的屠呦呦、水稻之父袁隆平及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他们是新中国真正的英雄。

在电视中,我仿佛回到了战火硝烟的抗美援朝战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壮烈,李延年、张富清是战场上的幸存者,而那些将生命留在朝鲜土地上的志愿军战士是多么伟大!他们是那么年轻、那么勇敢,为了国家繁荣富强,宁愿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都是该永远铭记的人民功勋!记得有个战士说过:“我们把这些仗都打完了,我们的下一代才不用再打仗了。”多么简朴的话语,却蕴含着他们殷殷期望。虽然现在的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士们。我们将继承先辈们的遗志,好好学习、积极向上,努力建设我们伟大、富强的祖国。

在这8位功勋之中,有几位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们悲痛、我们追思。当“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离开我们的时候,无数老百姓痛心疾首,自发涌上街道,送这位“当代神农“最后一程。“我毕生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在人间播完种子,燃烧尽了所有的力量,现在他要去天上洒甘霖。

明知这世界没有谁能永远活着,听闻消息,我还是忍不住悲痛和难过。就像从未谋过面的亲人离去,就像一直陪着我们的爷爷突然走了。

一辈子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他把这一生浸在稻田里,把功勋写在大地上。山河呜咽,大地悲恸,这个解决了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吃饭问题的老人离开了他一生钟爱的土地,离开了他孜孜不倦研究的稻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悼念袁隆平爷爷,我们爱惜粮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袁隆平爷爷。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

人民的功勋何止千万,无论在任何时期,任何地点,他们都在为祖国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我们为人民的功勋喝彩,他们的事迹必将永远载入中国发展的史册。

《功勋》观后感 篇5

近段时间,我和父母观看了电视剧《功勋》。该片主要讲述了首批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李延年、于敏、申纪兰、张富清、孙家栋、黄旭华、袁隆平、屠呦呦八位功勋人物,在不同的行业领域为祖国的发展默默耕耘、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的故事。

在这八位人物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中国卫星之父——孙家栋。在那个温饱问题尚未解决的年代,可想而知研究卫星是多么困难。孙家栋临危受命,召集中科院等十八位科技工作者开启课题。起初大家意见不一致,经常有分歧,后来他们统一认识、分工合作,携手攻克重重技术难关,成功研制并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为中国航天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那时的中国工业基础薄弱,做个插头儿就能忙几个月,更别说研发卫星上天了,一切都得从零开始。孙家栋作为总体设计部负责人,图纸上每一笔每一画都是他自己勾勒,没日没夜的工作。他每天只睡三到四个小时,即使高烧39度晕倒在外,也从未请假。出于工作的特殊性,回家面对妻子的`质问“你去干什么去了?”时也只能编造各种理由。后� 我敬佩他这股坚韧不拔的心劲儿,为了实现“骑着单车上月亮”的理想,任劳任怨甘心付出自己的所有。

反观自己,在学习上遇到一点儿小问题就退缩,真是太不应该了。我要沉下心来,学习孙家栋先生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航天精神,踏踏实实的把学习搞好,才会无悔于自己的少年时代。

《功勋》观后感 篇6

电视剧《功勋》看完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整天,脑海里都浮现剧中人一个个牺牲时的场景。最震撼我心灵的,不是金天一、春兰、乔老板、项政委、梅津和卓越的牺牲,而是剧中年仅七岁的巧丫的牺牲。

剧中巧丫戏份并不多,是廖飞和卓越先后租住的康西公馆的老板娘的女儿,聪明可爱,廖飞和卓越都先后教过她学写字,她对廖、卓二人有着深厚的感情。

卓越准备离开新京去东林镇潜伏,外出办事出门前答应巧丫给她买糖人回来。巧丫开心地等着姐姐回来,等来的却是带兵去康西公馆抓卓越的黑木茨。年幼的巧丫由高兴变得恐惧,然而当黑木茨把大院里的人都赶去屋子里监视时,巧丫选择了院子一个角落躲藏起来。卓越满怀喜悦拿着买好的糖人回来,走到大门口时,巧丫从角落冲出来提醒卓越不要进大院,黑木茨残忍地枪杀了巧丫。

那句“姐姐,姐姐你别过来,有日本人,他们要抓你!”以及中枪后喊出的一声“姐。”,让卓越难以接受活泼可爱的巧丫瞬间死在她面前,顿时泪流满面,买的糖人也掉落在地上。若不是巧丫的妈妈还有叔叔冲出来和日本鬼子拼命,全部被枪杀,巧丫妈妈临死前提醒卓越快逃,恐怕她还难以回过神来。

直至廖飞协助卓越脱险,帮她更换成日本医生的身份,在火车站送别后,卓越离去时泪流满面,仍难从悲痛中释怀,镜头回放巧丫死前的那两句话。巧丫的死让卓越亲眼目睹了日本鬼子的残忍,也激发了她对日本鬼子的仇恨,决心要出色完成谍报任务。

第十九集开头这火车站离别的一幕,让我也不禁热泪长流。说不清楚为什么,心里堵得慌。是剧情太伤感,还是我太难过。

再次听柳云龙唱的《功勋》,在那深沉、激昂的片尾歌声中缓缓站起身来。

《功勋》的确在剧情方面有不少的漏洞和缺憾,即便如此,这部电视作品依然是成功的,特别是演员精彩出色的演绎,使该剧从人性化的角度刻画了一个又一个的鲜活的人物,不论好坏形象都很真实。通过他们各自的命运告诉我们,是罪恶的战争把人类本是美好的感情变成仇恨和伤痛;把智慧和才华变成杀戳的帮凶。它告诉我们要铭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今天的和平生活是多么的珍贵,而我们只有用自己最大的力量为祖国的建设努力奋斗,让她强大、繁荣,永远不受侵略。

《功勋》展现的是功勋人物真实的`人生经历,也让观众看到了这些英雄、模范最生活化、最接地气的一面。李延年在烽火连天的前线能和战士打成一片,于敏会在家里和妻子畅想如何品尝北京烤鸭来解馋。原来,不平凡的英雄也很“平凡”;原来,他们离观众并不远。

不过,在最危险的地方,李延年从未退缩;为了祖国的科研事业,于敏毅然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机会;哪里有需要,张富清就去哪里,不管条件有多艰苦。“平凡”的英雄在关键时刻,又是不平凡的。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里。

祖国的强大,让他们不会再身处战火纷飞的环境里,感受战争的恐惧和残酷;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的富裕,也不会让他们再体会到粮食短缺的艰难,永远不用像于敏一样,去“偷”自家的鸡蛋给同事果腹。

看一看前辈们是怎样让自己的青春无悔,看一看当年的同龄人是怎样度过充实的一生,看一看他们在遇到生活的困难和挫折时,又是如何应对和克服的。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就不会再有迷茫和彷徨,内心就会充满奋进的力量。新时代的“功勋”,正召唤着我们勇立潮头、奋楫争先、拼搏进取。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1 376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