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幼儿园教案 >

《种子》幼儿园教案精彩4篇

网友发表时间 3156556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种子》幼儿园教案精彩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种子》大班教案【第一篇】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种子发芽的条件,尝试做种子发芽的观察记录。

2、培养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不同的种子(黄豆、绿豆、花生、蒜头、南瓜籽),幼儿自带的各种容器,幼儿观察记录本。

活动一播种种子

活动过程

1、认识种手和种子麟酌各和条件。

(1)教师出示各种不同的种子,让幼儿识别并说出不同种子的名称。

(2)教师引导幼儿回顾以往的经验,说出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师提问:你见过种子发芽吗?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呢?

2、选择种植条件进行种植。

(1)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地选择希望种植的种子。

(2)幼儿将自己选择的种子依据自己认为应有的种植条件,种在不同的容器内。

有的孩子选择把种子种在水里,有的孩子选择种在土壤里。有的孩子把种好的种子放在阳光能晒到的地方,有的孩子将其放在阴暗角落里。

活动二做观察记录

活动过程

为了方便孩子们记录,我们为每个孩子制作了一个观察记录本。孩子们像小科学家一样,每天都在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种子发芽的情况,并随时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他们还让老师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写在观察图边上。

1、幼儿每天观察两次种子,并进行必要的辅助管理(换水、浇水)。

2、引导幼儿根据观察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记录(绘画)。帮助幼儿用文字进行辅助记录。

教师提问举例:

(1)你把种好的种子放在了什么地方呢?

(2)为什么把它种在水(土壤)里呢?

(3)今天你观察到了什么?

活动三实验总结

活动过程

1、引导比较、尝试分析

引导幼儿比较同一品种的种子在相同的种植条件下发芽情况的异同,并让幼儿尝试分析其中的原因。

教师小结:同一品种的种子在相同的种植条件下,也会有所不同,这是由种子本身的差异及后天的管理造成的`。

(1)比较种子在土壤(不浇水)和水中发芽情况的异同。

教师小结:水是种子发芽的必备条件。

(2)比较种子在有空气的条件和无空气的条件下发芽情况的异同。

教师小结:空气是种子发芽的必备条件。

(3)重点比较阳光下和阴暗角落里种子的发芽情况。

教师小结:阳光不是种子发芽的必备条件。

2、实验总结:空气、水分是种子发芽的必备条件,而阳光则不是。

活动延伸

1、发动幼儿收集种子,并将所收集的种子分类用透明袋装好,投放在实验角,大家一起辨别,增长有关种子的知识,并讨论不同种子的由来。

2、可将幼儿收集的一些种子(西瓜籽、黑豆等),投放在美工区,让幼儿用种子来进行创意贴画。

3、选择几种不同的较大的种子,分类投放在计算区,让幼儿尝试按不同的方法有序地排放种子,或者用种子来做分类游戏。(教师可变换不同的要求,如按形状、按能否食用等。)

4、种子发芽是植物生长的最开始的过程,每一种植物最开始都是从种子中长出来的,很多幼儿对于这种现象会感到很奇特,可以让幼儿自己体会一下种子发芽的全过程。

《种子》幼儿园教案【第二篇】

科学活动:种子变变变

生成背景:

在生活区里放着石磨和石臼,孩子们非常喜欢玩这些古老的工具,磨豆浆是孩子喜欢

的,因为老师事先把豆子浸软了,但是当我提供了干、硬的豆子时,孩子们发现的现象是

不一样的,这里隐藏着一些科学现象,于是,我和孩子一起进行了科学探究。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比较,找出最合适的使用工具,增强探索意识。

2、能根据操作结果进行记录,并能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

3、对操作活动感兴趣,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活动准备:

1、 干、湿黄豆、稻谷若干(幼儿参与浸泡)。

2、 石臼、石磨和擀面棒若干。全自动豆浆机一台。

3、 记录表《“种子的变化”记录表》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比较干、湿种子的不同。

引导幼儿看看、摸摸,讲述干湿种子的不同,为什么?

(二)第一次操作:使用工具后观察种子变化。

1、分别介绍石臼、石磨和擀面棒的名称及使用方法。

2、幼儿操作,并观察种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3、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与发现:你使用了什么工具?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结:浸泡过的种子容易碎,所以磨豆浆一定要浸泡,而为稻谷蜕皮应该把稻谷晒干。

实录:孩子们对这些古老但实用的生活工具显得非常感兴趣,因为生活中幼儿接触得不多,新鲜感非常强,第一次操作让孩子熟悉了这些工具,为下面的科学探究作好了铺垫。

(三)幼儿第二次操作:按要求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操作并记录操作结果。

1、兔妈妈打电话来说,秋天到了,他们收获了许多黄豆和稻谷,它想请他们的朋友到它家喝豆浆和尝到白白的大米饭,但不知使用什么样的工具才能做到,请小朋友来帮助它。

2、幼儿猜测:你觉得兔妈妈使用什么工具最合适,才能吃到香香的豆浆?

3、幼儿操作:

(1)讲解记录要求。

(2)幼儿操作并记录。

实录:第二次操作让幼儿带着科学的问题去实验,通过记录把结果记录下来,可以更好地帮助幼儿记忆,因为本次操作非常多样,共有12种,因此记录表在这里非常必要,而不是摆形式。

(四)汇总记录结果,比较发现最合适的工具。

1、交流、讲解自己的记录结果。

2、按照使用工具的不同,分别统计成功与否。如:使用石臼成功的举手等。

3、根据统计数字的不同发现最合适的工具。

反思:本次活动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幼儿有效的实验得出了科学的结果,发现了米饭用干的稻谷和石臼最合适,而豆浆则用湿的'黄豆和石磨最合适,活动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五)介绍全自动豆浆机。

1、米饭、豆浆非常有营养,以前的人们就是利用石臼来使稻谷蜕皮,变成大米的;用石磨来磨豆浆,然后把豆浆烧熟后再喝。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已经发明了碾米机和全自动豆浆机。人们想喝豆浆,只要把浸泡的黄豆放进去,一会儿就能喝到香香的豆浆。

1、 示范磨豆浆。

反思:现代化设备的介绍为拓展孩子的思维起到了作用,也推进了科学活动中的技术演变,能引发孩子发明更现代科学的工具。

延伸活动:

品尝豆浆。发明更方便的工具。

《种子》幼儿园教案【第三篇】

活动目标

1、 认识各类种子的外形特征,知道种子的传播方法。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激发幼儿对植物种子传播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 培养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5、 初步了解种子生长的小常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知道种子的传播方法。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各种种子、种子的传播过程图片、课件《种子的传播》、录音机、磁带实物(苹果、桃子)

葫芦种子头饰若干

2、经验准备:活动前带领孩子到乡村进行春季观察,了解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幼儿参加播种活动,初步认识种子。

活动过程

一、 导入种子

1、教师出示苹果、桃子导入。春天来了,老师给小朋友请来了两位神秘的小客人,她们是谁呢?

2、教师操作切开苹果、桃取出种子,引导幼儿发现果实里都有种子。

3、教师讲解种子的用途。提问:你还见过那些种子?

二、 观察种子

1、 幼儿操作,观察种子。

2、 讲一讲自己认识的种子。如:玉米、水稻、花生种子等。

三、 认识种子

1、了解四种种子的外形特征:蒲公英宝宝像一把小伞,苍耳宝宝身上有刺,葡萄宝宝小小的黑黑的、葫芦宝宝白白的像瓜子。

2、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发现这四种种子的`特征,请幼儿挑选出这四种种子。

四、 种子的传播

1、 解释传播

2、 操作课件,幼儿观察种子的传播方法及过程。

3、 教师小结:蒲公英是靠风传播的,苍耳是靠动物传播的,葡萄是靠小鸟传播的,葫芦是靠水传播的

五:分辨种子

观察其他的种子,分辨哪些种子可以吃,哪些种子不可以吃

六; 游戏:播种种子。

幼儿是葫芦种子宝宝,教师来播种。

《种子》大班教案【第四篇】

设计意图:

艺术源于自然,种子贴画是一种自然的艺术,也是一种美的艺术。通过这样的操作活动不仅锻炼了幼儿动手动脑能力而且在操作中也认识了各种种子。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绿豆、赤豆、瓜子、芸豆等,进行种子贴画。

2、体验创作的快乐。

3、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每桌绿豆、赤豆等种子各一盒,若干勾画了物体轮廓作品、双面胶。

2、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欣赏"种子贴画"范例。

师:"你喜欢哪幅画?"屈,老师、教,案,网"它用了哪些豆豆?"了解可以用一种豆或两种豆交替排列,也可以用一种豆贴出轮廓,细小的部分用不同颜色的豆表现。

(通过范例,激发兴趣,为下一步的操作环节做好铺垫,同时利用谈话形式,让幼儿初步感受艺术的。美,从而产生表现美、创作美的欲望。通过欣赏、观察,让幼儿掌握初步的操作技巧。)

2、教师示范,勾画物体轮廓,要求幼儿画的要大,尽量和别人不一样。

(鼓励幼儿在勾画轮廓的环节时,要有个性、有创造性地作画,培养孩子个性化发展。)

3、教师提出要求:

(1)可以选择老师提供的纸来贴,也可以自己设计,勾画时要画的大一点。

(2)粘贴时,不用取很多豆子,豆子落到桌子要拣起来。

(3)全部粘贴后,用手掌轻轻地压一下。

(教给孩子操作的细节,根据孩子们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确保活动的基本成功。)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提醒幼儿粘贴豆子时,手不要压到白胶上,以免粘不住。

5、展示作品,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喜欢的作品。

(给幼儿展示作品的机会,让孩子间互相交流、欣赏以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

6、教师与幼儿一起布置种子贴画主题墙。

7、教师与幼儿一起参观种子贴画主题墙。

活动反思:

原来的粘贴相框的活动只是单一的技能要求以直线条为主,这一操作任务对孩子已经不再具有挑战性了,这就向我们发出信号,提醒我们要调整材料,作出应答。这正是《纲要》中提倡的教师在组织实施教育活动时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的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应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15 3156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