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艺术教案【推荐11篇】
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促进身心全面发展。下面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幼儿园大班艺术教案范例,欢迎借鉴参考。
幼儿园艺术的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欢快的情感演唱歌曲,接好前奏,并能用动作表现歌曲。
2.感受音的厚与薄,发展听音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节奏乐器、磁带、手偶燕子。
活动过程:
1.幼儿听音乐《小声轻步》,用前脚掌练习轻步走,愉快地进入教室。
2.听音练习:要求幼儿注意力集中,反应准确。
(1)教师在钢琴上弹单音、合弦让幼儿听,比较哪个音薄,哪个音厚,感知单音与合弦的不同,反复听练习。
(2)用动作表现单音:轻拍(弱),合弦音厚强。
3.歌曲:鲜花开
花园里的花开的可漂亮了,一朵朵,特别的可爱,像我们小朋友漂亮的脸蛋,咱们快来用最好听的歌声来唱鲜花开吧!
(1)为了帮助幼儿记住歌词,按内容画一幅《鲜花开》的图片。
(2)集体听前奏演唱歌曲,提示幼儿要接好前奏、间奏。分清蜜蜂采花蜜、蝴蝶采花粉。
(3)教师用清唱的方法辅导幼儿唱准音调和吐字。
4.复习歌曲《小燕子》
(1)歌曲中的前两句请一名幼儿领唱,后两句集体接唱,接唱要衔接紧凑,唱准,唱齐。一字两音要唱清歌词。
(2)幼儿利用手偶边唱边表演,还可以自编动作来表现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5.节奏故事:小老鼠和大狮子
(1)老师编故事,幼儿用乐器打节奏,讲到狮子得意的时候停下,让幼儿继续编故事,打节奏。
辅导幼儿选择乐器要符合模拟的声音。
如:大鼓(雷声)─∣
或沙球∣
沙球(雨声)∣
木鱼(老鼠)∣
双响桶(马跑)∣∣
响板(鸭子)∣∣
木鱼(兔子)xOxO∣xOx0∣
小动物们一起唱歌跳舞用铝板琴或木琴敲击,
∣:1356∣531:∣
(2)幼儿自由结伴分成3个组,每组选一名幼儿讲故事,其他幼儿用乐器伴奏模拟自然界的声音和节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6.结束部分:一人用乐器敲击,幼儿按自己的想法用动作表现出来,自然地离开教室。
幼儿园艺术的活动教案 篇2
目标:
1.愿意担任小指挥,明确指挥在打击乐器演奏活动中的职责。
2.尝试听音乐指图谱,指挥同伴演奏乐器,进一步感受节奏及乐曲的结构。
3.能与同伴轮流担当小指挥。
准备:
1.选择幼儿已经学习过的打击乐作品,如《爷爷为我打月饼》,在大纸上绘制图谱。
2.将该打击乐作品配上提示语录制成音频资料保存于u盘中。
音乐开始前的提示语:今天的小指挥是谁呢(停顿,给幼儿时间确定指挥的人选)请其他的小朋友看着图谱,选择一件乐器,做好准备(停顿,给幼儿留出选乐器的时间)准备好了吗请大家看着小指挥,我们的演奏就要开始了!
音乐结束时的提示语:节目表演完了,感谢小指挥的指挥,感谢小朋友们的演奏,请把小乐器送回家哦!
3.铃鼓、小铃、圆舞板等乐器,每种4~6个。
玩法说明:
幼儿自主播放音频,在提示语的引导下确定小指挥,其他幼儿根据图谱选择乐器。音乐开始后,小指挥听音乐指图谱,其他幼儿看图谱演奏乐器。
指导要点:
1.幼儿独立担任指挥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如果刚开始没有幼儿主动表示愿意担当小指挥,教师可鼓励能力较强的幼儿试一试,并表示“你有困难时,老师可以和你一起指挥”,以帮助幼儿克服畏难隋绪。如有两个以上幼儿同时想要担任小指挥,教师可先让幼儿尝试自行解决矛盾,如果幼儿无法解决矛盾,则可以建议他们用“猜拳”或“黑白配”的方法决定谁先担当小指挥,并鼓励幼儿轮流担当小指挥。
2.如果幼儿演奏乐器时无法合乐,教师可用肢体动作提示、带动。
小贴士:
幼儿在集体活动中学习了新的打击乐作品后,教师可及时将其添加到音乐区节目菜单中,以激发幼儿指挥、演奏的兴趣。
大班艺术活动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京剧是我国特有的剧种,京剧脸谱、服饰、唱腔都非常有特点,其鲜艳的色彩,夸张的形象、有一定功夫的动作,都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此活动旨在从京剧脸谱入手,让幼儿欣赏京剧的特点,培养幼儿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活动目标
1、欣赏京剧脸谱鲜艳的色彩和夸张的形象。
2、初步了解京剧的特点,知道京剧是我国特有的剧种;激发幼儿对京剧艺术的兴趣,激发幼儿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活动准备
1、京剧脸谱照片和有鲜明个性的脸谱图画若干。
2、京剧音乐磁带、电视录像带。
过程建议
1、 听京剧片断,说说自己的感受及想像的人物形象。
2、 欣赏京剧脸谱的色彩。
了解脸谱色彩与人物个性之间的关系:黑色脸谱代表个性刚直(如包公),红色脸谱代表忠勇(如关羽),白色脸谱代表奸邪(如曹操),金色脸谱代表神话人物(如:财神、金钱豹、二郎神)。
3、感受脸谱对称和夸张的图案。
脸谱上所画的五官都是对称的,比普通人的五官大,眉毛是粗粗的、长长的。眼睛又大又圆,嘴巴又红又大,这就是夸张,目的是让看戏的人一看就知道台上有谁。
4 、欣赏有趣的图案。
包公的额头上画有月牙印,财神脸上画有铜钱和便服,二郎神的脑门上睁着第三支眼,孙悟空的脸画得象猴子等。
5 、听京剧,表演动作。
延伸提示
1、制作京剧脸谱。
2、学唱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3、 举行京剧脸谱化妆会。
4、认识京剧服饰特点。
5、认识京剧演出时用的乐器:锣、鼓、钹、京胡、板鼓等。
大班艺术活动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孩子们非常喜欢玩节奏游戏,但在游戏中他们往往对乐器更感兴趣,一拿乐器就不停地敲.不关注其中的节奏和规则,随意性比较大,于是我设计了集体活动“小鼓响咚咚”。活动中,我选择孩子喜欢的腰鼓,通过“看指挥演奏”“变换纸杯位置创编节奏演奏”“看节奏图谱综合性演奏”三个层次的游戏,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关注节奏活动的指挥,探索节奏里的秘密,体验节奏活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看指挥用腰鼓演奏,表现开始、停止、渐强和渐弱。
2.通过纸杯游戏创编多种节奏型,并学习看图谱演奏。
3.积极参与,体验节奏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腰鼓人手一个,红色和白色的纸杯各6个,节奏图一幅,音乐《拥军花鼓》《跟我做操》。
经验准备:幼儿熟悉音乐《跟我做操》《拥军花鼓》,有敲腰鼓的经验。
活动过程
热身游戏:跟我作操
教师和幼儿一起随着《跟我做操》的音乐一边表演一边进入活动室。在其中的间奏部分,带领幼儿玩节奏回声游戏。
(评:《跟我做操》的间奏很有特点,是互相呼应的一对乐句,并随着段落的增加而依次累加,是进行节奏练习的好音乐。教师在开场带领幼儿玩此游戏,既活跃了气氛,又有针对性地练习了各种节奏型,为后面节奏活动的创编做了经验准备。)
游戏:开始和停止
1.感受指挥的作用。
师: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腰鼓)喜欢敲腰鼓吗?那我们一起来敲一敲。(全体幼儿自由敲腰鼓)听上去感觉怎么样?(太吵了)那怎样就不吵了呢?对,敲腰鼓时我们要看指挥。
2.学习指挥——停止。
教师做停止的动作:双手往前平推。
师:猜一猜,这个动作是什么意思?当你们看到这个动作时,应该怎样?(停止演奏)
3.学习指挥——开始。
教师做开始的动作:双手打开。
师:看到这个动作应该怎么做?(开始演奏)
教师指挥开始和停止,幼儿看指挥演奏腰鼓。
4.幼儿学做小专指挥。
师:谁愿意像老师这样来指挥大家?
鼓励幼儿上台学做小指挥。
(评:从一段嘈杂的腰鼓声中,孩子们感受到指挥的重要性。教师顺势做出两个意图很明确的指挥动作——开始和停止,没有直接教给幼儿,而是鼓励幼儿看动作猜想,然后再鼓励幼儿上台尝试指挥,巧妙地让孩子自主学会了这两个基本的指挥动作。)
游戏:渐强渐弱
师:现在如果我这样做(双手合拢,慢慢打开,再慢慢合拢),想一想,应该怎么演奏?(声音要渐强、渐弱)
幼儿看老师指挥,用腰鼓演奏,表现渐强、渐弱、停止。
幼儿上台做小指挥,指挥大家演奏。
(评:学习渐强渐弱的指挥时,由于幼儿指挥过开始和停止,有了一定的经验,掌握起来就容易了许多。因此,教师便引导孩子关注自己演奏的声音,要随指挥演奏出强和弱来,丰富了幼儿的演奏技巧。)
创造性节奏游戏:快乐的纸杯
1.演奏只有一个休止符的节奏。
出示4个纸杯(3个红色1个白色)。
师:这儿有几个纸杯?这四个纸杯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三个红色,一个白色)秘密就藏在这里噢,当我指到红色的纸杯。你们就拍手,指到白色的纸杯就停止。
教师指挥,幼儿用手拍打节奏:xoxxl
教师交换白纸杯的位置,幼儿看纸杯用腰鼓演奏:xxoxi
请幼儿换白纸杯的位置,大家一起用腰鼓把其中的节奏敲出来。
2.演奏有两个休止符的节奏。
师:还是难不倒你们,我来加大一点难度,再增加一个白色的杯子,这个节奏你们会不会?
幼儿用腰鼓演奏:oxoxi
师:还有谁能变出更难的节奏型?
鼓励幼儿变化白纸杯的位置,大家一起演奏。
3.演奏两组不同的节奏。
师:假如我再增添4个纸杯,把这组节奏变长,你们还会敲吗?
教师再出示4个纸杯(3个红色1个白色),鼓励幼儿敲出其中的节奏:xoxxlxooxl
(评:这个环节设计非常巧妙,鼓励幼儿自由摆放不同颜色的纸杯。创编出不同的节奏,再引导幼儿用腰鼓演奏出来,变化很多,有效且充满趣味。)
节奏活动:拥军花鼓
出示音乐《拥军花鼓》节奏图。
师:小朋友,这幅节奏图里,有什么地方看不懂吗?(幼儿提出问题后,鼓励其他幼儿帮助解答。重点理解两个波浪线表示渐强渐弱)
师:这里面藏着哪些节奏呢?假如用腰鼓,可以怎么敲?先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幼儿自由交流。
集体交流,幼儿尝试敲打出图谱中的节奏。
教师引导幼儿看图谱完整演奏。
第一遍演奏后交流: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
第二遍演奏后交流: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表演,好吧?
第三遍演奏后交流:演奏时除了敲鼓面,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可以敲鼓身)什么地方敲鼓身呢?(在白纸杯休止的地方……)
根据幼儿的建议,采用相应的演奏方式,进行集体演奏,体验合作演奏的乐趣。
(评:这个环节,是一个总结提升,节奏图设计巧妙,幼儿前面所练习的指挥、声音的强弱以及各种节奏型在这里得到综合运用,最后《拥军花鼓》的配乐演奏,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幼儿在自主的演奏活动中充分享受到节奏活动的奇妙和乐趣。)
大班艺术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努力唱准歌词与旋律。
2、运用“排图”游戏思考歌词内容,尝试自己创编替换部分歌词。
3、乐意在同伴面前分享自己创编的歌曲。
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能唱准歌词与旋律。
难点:幼儿尝试运用“排图”游戏,创编歌词。
活动准备PPT课件、钢琴曲《大自然多美好》谱子
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引出活动
师:“小朋友请看,这是哪里?图片上有什么?”
幼:“户外”“有太阳,有云,有风,有小朋友”
师:“小朋友他们在这里干什么呢?”
幼:“唱歌”
师:“老师知道他们听的哪首歌曲,我们也一起来听听吧”
教师范唱第一遍,提问:“请仔细听一听,歌曲中是谁在追着谁跑?”
二、“排图游戏”寻找图谱并排图。
1、倾听歌曲第二遍;
2、出示图谱,请幼儿观察;
3、教师范唱第二遍,要求幼儿:在歌曲结束后找到图谱,并按照歌曲演唱顺序排出来。
注意:教师事先在黑板上画好格子,第一、二、三横排画好格子,第二横排两个格子,在第一横排教师按照歌词内容先排好,给幼儿以范例。
教师:排好了吗?是和我唱的顺序一样吗?我们来验证下(教师范唱第三遍)
三、创编游戏:“风儿追着太阳跑”
1、教师出示PPT课件第1—2页:“大自然里有山,有水,有树林,特别的美丽。可是,因为有些人不珍惜,制造了污染。你们看,这么多的污染源,大自然多可怜。”
2、出示PPT课件第3页:“想要拯救大自然,去掉烟囱这个污染源,必须学会创编歌词。我这里有一个太阳,请你们把它替换进歌词里唱出来。”
3、教师与幼儿一起试唱。
4、替换正确后,PPt课件翻至第4页,带领幼儿用自己的动作清除烟囱。
四、创编游戏2——“XX追着太阳跑”
1、出示PPT课件第5页:“第一关顺利通过,第二关想要清除河里的污水口就没那么容易了哦。需要你们自己创编一个歌词替换,加油喔!”
2、教师选择一位幼儿来创编歌词并替换,全体幼儿一起跟唱。
3、替换正确后,PPt课件翻至第6页,幼儿用自己的动作清除污染源。
五、创编游戏3:“XX追着XX跑”
1、PPT课件翻至第7页:“恭喜你们又通过一关,接下来森林里的垃圾想要清除更难哟,需要你们自己创编两个歌词替换到歌曲中。”
2、幼儿按组来创编歌词并替换,每组自选一位幼儿分享他们组的创编歌曲。
3、PPT课件翻至第8页,创编正确的组做清除的动作。
六、完整演唱
1、PPT翻至第9页:“想要保护环境,最重要的就是要行动起来。
2、播放音乐,幼儿完整欣赏并跟唱。
活动总结
我们班孩子对音乐活动非常喜欢,对节奏也非常敏感,能在活动中与老师进行互动。本次活动我选择的《大自然多美好》这首歌曲,让孩子更加了解大自然,巩固了幼儿对大自然的认知。通过游戏化的形式,引导孩子听歌曲熟悉旋律——排图游戏熟悉歌曲——尝试创编歌词层层递进。但活动中还存在几个问题:排图游戏的变现方式比较单一,还可以请孩子自己的方式来进行表达,如:绘画、涂鸦。
大班艺术活动教案 篇6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今天是什么节日?
在老师的节日里,小朋友想给老师画张像吗?
2.引导幼儿观察教师特征。
看一看吕老师的头发是什么样的?衣服是什么颜色?什么式样?衣服上有什么特点?宗老师又是什么模样的?
看吕老师的胳膊在身体的什么部位?腿在身体的什么部位?胳膊和腿是怎么动的?再看脸上眼睛的位置,眼睛上面是头发,现在每人用手摸摸自己的头发,是不是光长在头顶上面呢?
3.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教师:我们可以画一位老师,也可以画两位老师。要把老师的头发和服装的详细的特点画出来,先画头,再画身体,最后画胳膊和腿,大家都很喜欢老师,要把老师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幼儿掌握人体的结构关系和各部分的比例。
4.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我们来找一找,哪几张画画的是吕老师? 哪几张画画的是宗老师?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活动延伸:
可开展照相馆游戏,为顾客照像(画像)。
大班艺术活动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鸭妈妈真糊涂》歌曲诙谐,旋律中大量出现附点音符和休止符,如何在比较轻松自然的游戏中感受歌曲的性质,初步学会这首歌曲呢?教师根据音乐的特点,巧妙地将歌曲的第二部分(附点音符出现比较频繁的那部分),运用了难点前置的念白方式,在已经学过的简单的歌曲后加入。这样,课堂上黄金时间的利用就更有意义。根据音乐旋律的性质、结构及音乐节奏,教师还以游戏难度的叠加方式,在活动中贯穿了“找朋友、逗乐、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激发了幼儿的浓厚兴趣。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感受歌曲的幽默与诙谐。
2、在情境游戏的不断变化中,自然而然地学会演唱歌曲。
3、进一步体验游戏化歌唱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一)知识经验准备:已学过《玩具进行曲》(孩子们将歌词里的玩具都创编成了动物玩具)、初步会玩传递游戏
(二)物质材料准备:锦囊(里装小鸭子模型)、音乐、PPT
活动过程
一、激疑(难点前置)——在游戏中熟悉念白
(一)在复习歌曲《玩具进行曲》中,教师在结尾处以念白的`方式加入《鸭妈妈真糊涂》的第二部分。
“昨天我们一起学了《玩具进行曲》。现在我们听音乐把这首歌唱给客人老师听。”
(二)回忆念白内容,以PPT图片1帮助幼儿理解歌曲《鸭妈妈真糊涂》中第二部分的内容。
“刚才在唱《玩具进行曲》的时候,你们发现老师在歌曲的最后还说了什么?是怎么说的?”
(三)带领幼儿清唱,记忆歌曲《鸭妈妈真糊涂》的念白部分。
(四)在传递游戏中熟悉歌曲《鸭妈妈真糊涂》的旋律,初步会念念白部分。
结合PPT2:“还有一支队伍也很神气!到底是谁呢?我这里有一个魔术口袋,曲子唱完,口袋传到谁手上,谁就可以打开它,找到答案。”
二、激趣(主体部分)——在游戏中学唱歌曲
(一)教师完整范唱歌曲,通过提问、利用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
“这支队伍要干嘛去?它们是怎么做的呢?歌曲里是怎么说的?”
“遇到过马路没走斑马线的小动物,司机叔叔、阿姨们是怎么做的呢?歌曲里怎么说的?”
(二)点兵点将游戏激发幼儿歌唱的兴趣。
“刚才老师唱的歌曲名字叫做《鸭妈妈真糊涂》。我们这里谁会是糊涂的鸭妈妈呢?看我来点兵点将,看看谁会是这只糊涂的鸭妈妈,好吗?”
(三)反思评价。
“你觉得唱起来有困难吗?哪句唱起来最难?”
“我们来做个记号,提醒自己注意。”
(四)在合作游戏中完整学唱歌曲。
1、教师示范“石头剪刀布”的游戏
“谁还会是糊涂的鸭妈妈呢?今天我和伍老师带来了个游戏,你们看看我们俩谁是糊涂的鸭妈妈?”
2、理解游戏玩法。
提问:(1)“谁是糊涂的鸭妈妈?为什么?”石头剪刀布,谁输了谁就是糊涂的鸭妈妈。
(2)“我们是什么时候出拳的,你们发现了吗?”(唉的时候就出拳)
3、在游戏中学习歌唱。
三、挑战新玩法,在“找朋友、逗乐”的游戏中巩固歌曲。
(1)教师示范玩法。
“很多小朋友不服气,还想挑战。”
“看看老师是怎么挑战朋友的?”
玩法:边唱边学鸭子走路,摇摇摆摆找朋友,在停顿的时候就扮鬼脸定型,逗乐朋友,说白的地方就来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石头剪刀布,谁赢了,谁就是糊涂的鸭妈妈。
(2)幼儿游戏。
(3)评价歌唱情况。
活动反思
《鸭妈妈真糊涂》这首歌曲的教学中,在感受音乐环节,老师充分发挥自身的语言魅力,采用了简单的肢体语言——拍手、握拳、扮鬼脸来帮助幼儿感受歌曲中的停顿,同时也通过点兵点将、找朋友逗乐的游戏,使他们的身体动作与音乐相匹配,充分帮助幼儿体验了歌曲的诙谐与幽默。整个活动,教师通过游戏玩法的不断变化,吸引了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学会演唱歌曲。课堂上,孩子们兴趣很高,能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在游戏中的扮鬼脸环节,孩子们专注于游戏,以至于学唱歌曲的意识减弱,教师应事先给孩子知识经验的铺垫:如集体舞“找朋友”,“扮鬼脸”游戏简化,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学唱歌曲。
幼儿园艺术领域教案 篇8
目标:学唱歌曲,能用快乐的情绪演唱。
能按乐句敲击乐器,进行初步的合作表演。
准备:幼儿分成四组,每组的“乐器”分别是勺子,瓶子、锅、铲子、碗、菜刀、菜板。
过程:(一)厨房里的声音。幼儿感知第一遍音乐。
小朋友们,你们的家里都有厨房吧,你们都见过爸爸妈妈在厨房里做什么?(洗菜、切菜,炒菜等)_妈在切菜的时候你能听到什么声音?咱们一起用小嘴巴学一学。除了切菜,你爸爸妈妈还在厨房里做什么?(莎莎莎莎的取菜声,咚咚咚咚的切菜声,嘶嘶啦啦的炒菜声,丁丁冬冬的瓶子声等等)
(二)今天郭老师也来给小朋友们做菜菜吃,你们听一听郭老师在炒菜的时候都做了什么?通唱一遍。我先干什么了?小朋友们咱们一起来学一学?(咚咚咚咚的切菜声)除了切菜我还做什么了?(嘶嘶啦啦的炒菜声)还做什么了?(丁丁冬冬的瓶子声等等),你们猜郭老师做的是什么菜?咱们一起来炒菜菜吃吧。可是这次郭老师想请小朋友们帮帮忙,用你们的小嘴巴来帮老师做菜菜,当郭老师切菜菜的时候就说:咚咚咚咚咚,当郭老师炒菜菜的时候时候就说:呲呲呲呲。当郭老师放酱油的时候,就说哗哗哗哗哗。尝一尝的时候你们就学:巴巴巴巴,咱们一起来做菜。
(三)小朋友们,咱们一起加油,做一个好吃的菜菜怎么样呀?想一想,咱们还能用身体的哪个地方来发出声音?那我们就用小动作和小嘴巴来做菜菜。菜菜做的可香了,大家互相尝一尝。
(四)现在,请小朋友们到这边来选一个你喜欢的用具来做饭,选完以后到相应的椅子底下坐好,这一组小朋友们切菜,这一组小朋友们炒菜,这一组小朋友们放酱油,这一组小朋友们尝一尝。咱们一起来做一个菜。
(五)咱们今天都很棒像小厨师一样,今天晚上咱们也回家帮妈妈做个好吃的菜菜好不好呀。
大班艺术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的:
1、通过老师演示,进一步感知音的强弱变化,并能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现强。
2、理解歌词,掌握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在听听、看看、玩玩、唱唱中学习演唱歌曲。
3、能用肢体动作大胆表现歌曲,体验鼓上的小米粒弹跳的乐趣,初次尝试创编歌曲。
活动准备:
1、空间准备——幼儿座位摆成半圆形。
2、物质准备——小鼓一个,彩色米粒若干,纸制小动物,歌曲录音带,节奏图谱,动物图谱。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
1、听鼓声进行节奏练习
师:看,这是什么?请小朋友认真听小鼓唱了什么?
2、教师分别用不同力度敲击小鼓,引导幼儿听辨强弱。
3、引导幼儿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现强弱。
教师启发幼儿用拍手、拍腿等动作表现轻重不同的鼓声。
二、老师演示,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并学习演唱。
1、出示米粒。师:今天,小鼓和米粒做游戏,请仔细听,认真看。
2、将米粒放在鼓面上,分别用轻重不同的力度击鼓,引导幼儿观察米粒的变化,并得出结论:小鼓唱得响,米粒跳得高;小鼓唱得轻,米粒跳得低。
3、出示节奏图谱和动作图谱,引导幼儿按“×。×∣×××∣××××∣×—∣的节奏念以上两句儿歌。
4、幼儿模仿米粒,听鼓声的强弱,边念边表演以上两句歌词,要求在跳的动作上表现出强弱。
5、教师示范唱,请幼儿说说听到了什么。
6、幼儿当米粒,教室地面当鼓,听音乐边唱边做游戏“鼓上的小米粒“,要求在第三、四乐句上按节拍跳跃,能表现出强弱,最后一句上定格,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各自形象。
7、引导幼儿分析、处理歌曲。
师:敲得响用什么声音演唱?敲得轻应唱得怎样?小米粒在鼓上蹦蹦跳跳可开心了,我们应该怎样唱?
教师和幼儿一起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在声音上表现强弱。
三、拓展、创编
1、出示纸制动物放在鼓上,引导幼儿讨论:重重敲,轻轻敲,动物会发生什么变化。
2、引导幼儿创编新歌:鼓上的小动物“,并能边唱边做游戏。提问“除了小米粒,小动物能在鼓上跳舞,还有谁会在鼓上跳舞?”启发幼儿大胆创编。
四、结束活动:提问“小米粒能在鼓上跳舞,还可以在什么地方上跳舞啊?”
大班艺术活动教案 篇10
活动:
1、感受歌曲带来的快乐气氛和农家生活的情趣,熟悉农村,热爱家乡。
2、初步探索用图示法理解并记忆歌词,学会唱歌。
活动过程:
1、欣赏歌曲感受音乐旋律饿表达的情绪。
2、探索用图示法理解记忆的歌词的方法。
(1)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图上的景物。
(2)结合挂图欣赏歌曲第一段,使幼儿进一步熟悉和理解歌曲内容。
(3)讨论怎样用1-4的贴绒数卡按顺序在图上把第一的歌词标出来。
(4)尝试按刚才标注的顺序演唱歌曲第一段。
(5)欣赏歌曲第二段,讨论歌曲第二段的图示法并用5-8的数字标注和演唱。
3、幼儿与教师练习接唱歌曲。
4、幼儿分小组有表情地接唱,教师鼓励胆小的幼儿大胆地进行接唱表演,分享与同伴一起歌唱的乐趣。
2我的幼儿园(写生画)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认真观察自己喜欢的幼儿园环境,大胆作画。
活动准备:
图画纸、彩色笔指导要点:
教师指导:
1、幼儿园美吗?你最喜欢幼儿园的哪个地方?它有什么明显的特征?
2、幼儿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进行写生,如果范围不好确定,可以把两手食指与大拇指组成"取景框"进行确定。
3、展示作品,还可以利用作品布置成幼儿园的平面图并介绍。
3一群好朋友(写生画)活动目标:
1、观察一群好朋友的基本特征及动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2、培养幼儿大胆作画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欣赏有关多图人物的主题写生画。
2、准备图画纸、彩色笔、人物四肢关节活动模型。
指导要点:
1、让幼儿自由选择一个区域中正在活动的好朋友进行写生。
2、在幼儿遇到困难时,指导幼儿借助人物四肢关节活动模型,摆出想要画的姿势后参照着画。
要求幼儿认真观察作画,完成后请幼儿互相观赏作品。
大班艺术活动教案 篇11
一、活动名称:
《哈哈小孩》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在折纸上的绘画,了解折纸绘画的奇妙之处。
2、培养幼儿创新能力,将舞蹈的动作画在纸上,能将断开的小孩连接起来。
3、能从活动中感受到创作的乐趣,激发幼儿独立创作、深入探究的能力,并能乐于与同伴分享自己作品。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ppt课件;活动音乐(《熊之舞》、《祖国祖国我们爱你伴奏曲》、《欢快的伴奏曲》);筐子4个;幼儿每人一张没有折过的彩纸、两张折过的彩纸、一支黑色勾线笔;哈哈小孩图片。
2、经验准备:幼儿有过绘画简单线条勾勒的小孩的经验,能熟练运用彩笔,且要有一定艺术创作和艺术表现力。
四、活动过程
㈠开始部分
1、问好环节
播放《熊之舞》的音乐,幼儿跟着老师进入活动室。
教师:小朋友们好!(幼:老师好)
教师:今天呀,见到小朋友们,老师很开心!所以呀,我想和小朋友们先来跳一支舞。好,所有小朋友们起立!
2、请幼儿跟着图片上的小朋友的动作一起舞动。
舞动前提出要求:
教师:在跳舞前呀,老师有一个小要求,请小朋友们跳的时候仔细看看我们上面的小朋友跳的什么样的动作,看看她跳的好还是我们跳的好。(音乐起)
①要认真仔细观察他们的动作。
②要跟着节奏做动作。
3、教师出示和真人舞蹈动作一样的美术作品(哈哈小孩),请幼儿跟随音乐边欣赏边舞动。
教师:这支舞跳完了。老师想问小朋友们刚才她们的动作你们记住了吗?
教师:现在请你闭上眼睛,我在刚才跳的时候呀变了一个魔术,你们看一看是什么?看看我把谁变到了这个上面,睁开眼睛。
教师:噢!是刚才在上面跳舞的小孩子,被我给变到哪里了?
教师引导幼儿:我把她画在了纸上,我用我的魔法笔刚才把她画了上去,那现在请小朋友们再一次的运用你们的才能,我们看看自己能不能也创作一些舞蹈的动作。一会儿呀,自己把自己跳舞的过程呀画在哪(幼:纸上)?谁能创作更多的舞蹈动作,谁就多多的展示出来。
教师:好,那我们一起开始!看谁能创作出更多的动作,不一样的(请跳的好的小朋友上来示范跳)
教师:好,你们的动作都创作完了。我们今天要变一个大魔术,我们的魔法和我们刚才的动作有关系,那么现在请小朋友们运用你们的智慧,运用你们的想象力,把你刚才自己跳的各种各样美丽的动作画在我们的画纸上。现在呀,我已经把你们的画笔和画纸赋予了魔力,一会儿我们就能见到奇迹的诞生!
㈡基本部分
1、幼儿在平整彩纸上创作
⑴教师启发幼儿回忆并画下刚才的舞蹈动作。
创作前提出要求:
教师:现在就是你们的时间到了,你们来变魔术,让老师看一看。你们要用自己的想象力。
①在彩纸上画一个舞动的小孩。
②要把小孩画大,画高,画满整张纸。
③用简单的线条来画。
⑵教师巡视,及时予以点评。
2、幼儿在折纸上横向创作
⑴幼儿成为魔术师,在折纸上画下刚才设计的小孩。
创作前提出要求:
①一定不要展开这张纸。
②在折纸上创作,折纸横着放。
③要把小孩画大、画高、画满整张纸。
⑵教师巡视,引导幼儿不要刻意避开折线,把小孩画满,画大,及时点评。
⑶探索折纸创作奥秘
①幼儿展开折纸,发现小孩断开。
教师:请幼儿说说什么分开了?(耳朵、身体……)
②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折纸绘画的奥秘
a.在折纸上创作小孩,展开后小孩会断开。
b.将什么部位画在折线上,什么部位就会断开。
⑷幼儿探索连接断裂处的方法
幼儿找出方法连接断裂处:用直线将断裂的两个点连接起来。
3、幼儿在折纸上纵向创作
⑴幼儿成为魔术师,在折纸上画下刚才设计的小孩,想让小孩的什么部位断开,就把什么部位画在折线上。
创作前提出要求:
①千万不要展开这张纸。
②在折纸上创作,折纸竖着放。
③要把小孩画大、画高、画满整张纸。
⑵教师巡视,引导幼儿不要刻意避开折线,把小孩画满,画大,及时点评。
教师:这次的魔术和上次的有什么不一样?谁能告诉老师全部分开了怎么办呀?
教师:用什么方法?(把断开的部分用直线连接起来)小朋友们把他们连起来,看看会变成什么样子?会不会让你们捧腹大笑。
4、作品展示
幼儿起立跟随音乐展示自己设计的作品,并做出相应舞蹈动作。教师及时点评,鼓励幼儿创作。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起立,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自己创作的哈哈小孩是什么样的(先模仿胖的,在模仿苗条的),他们呀,有各种各样美丽的动作,那现在就让我们用舞蹈把刚才自己画的三幅作品展示出来吧,自己画的什么动作就跳什么动作。
㈢结束部分
鼓励幼儿进行活动延伸。
教师:小朋友们真棒!今天呀你们和老师一起当了一次魔术师,在折纸上进行了两次创作,一次把折纸横着放,变出了苗条的自己,一次把折纸竖着放变出了胖胖的自己,那现在让我们回家后再把折纸斜着进行一次创作,看看会出现什么样的魔法!
五、活动延伸
回家后进行第三次折纸绘画创作,将折纸斜着放,设计一个与众不同的小孩。鼓励幼儿不断探索,激发幼儿对美术创作活动的浓厚兴趣,并乐于与同伴分享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