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幼儿园教案 >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说课稿热选【汇集10篇】

网友发表时间 3331894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说课稿热选【汇集10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说课稿【第一篇】

1、引导幼儿学习用图形拼贴画的方法,保持画面的整洁。

2、激发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大胆表现。

1、各种图形若干(三角形,圆形,正方形,椭圆形,长方形)。

2、幼儿操作白纸人手一张,固体胶一支。

3、教师操作示范画一张。

一、导入:

1、师:小朋友,今天从图形王国来了很多图形宝宝,你们想见见它们吗?(想)那我们就一起把它们请出来吧(依次出示准备好的图形)。

2、师:你们真棒,一下子就把它们的形状给认出来了,所以这些图形宝宝们可开心了,他们决定找上一些好朋友和我们一起玩一个变魔术的游戏!

3、师:(出示另一边的图形)可是这么多的图形宝宝们到底会给我们变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教师示范操作,引导幼儿学习图形拼贴画的方法。

1、三角形宝宝出发找朋友(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

师:他找来了谁做他的好朋友呀?(三角形)。

引导幼儿比较两个三角形的大小(将两个三角形重叠在一起比大小),原来是一样大的,变出了一只美丽的蝴蝶。(用记号笔添触角)。

提问:老师用“三角形”宝宝变出了蝴蝶的什么?(翅膀)。

2、“圆形”宝宝准备出发了(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依次找来了两个小椭圆形,一个大椭圆形和一个小圆形。

提问“圆形”宝宝找到了这么多的朋友,变出了一只什么?(小兔子)(用记号笔添出眼睛、嘴巴)。

请幼儿说出每个圆形宝宝分别变出了小兔子的哪个部位?

3、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椭圆形,请幼儿上来操作。

师:现在正方形宝宝和椭圆形宝宝都准备出发了,老师想给正方形宝宝找一个好朋友,让她们变成一座漂亮的房子,你们想一想可以找哪个图形宝宝呢?(用记号笔添出门和窗)。

想给椭圆形宝宝找个好朋友,让它变成一只小鸡,哪一位小朋友愿意帮帮我呀?(用记号笔添出眼睛、翅膀、小爪子)。

4、最后教师出示图形宝宝拼好的一棵松树。(长方形和三角形)。

提问:这棵树的树杆和树冠分别是用什么图形宝宝变出来的.?

5、完成示范操作,教师小结。

这些图形宝宝们可真奇妙!他们找来了不同的朋友,一起做游戏,变出了这么多的东西,玩得可真开心!你们想玩么?(想)。

三、请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1、要求。

师:在你们的桌子上也有好多的图形宝宝等着和你们一起游戏呢!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白色的纸,等一会儿你们就在这张白纸上拼一拼、贴一贴、画一画,看看哪个小朋友最棒,能拼出一些和老师不一样的东西!

2、幼儿操作。

3、展示幼儿作品。

(1)先变好的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开火车,去欣赏别的小朋友变魔术。

4.延伸活动。

去教室里继续拼贴画,拼一拼,画一画,还能变出什么不一样的东西。

1、活动以变魔术的形式开展,幼儿的兴趣还是蛮浓的,在幼儿操作的环节中,有些幼儿拼好了一个图形,还在继续拼着第二个图形,这样在时间上有点缺少,教师可在巡回指导中,对能力强的幼儿,提出更高的要求。

2、在活动第二环节中,教师引导幼儿帮助正方形和椭圆形找朋友,分别变出漂亮的房子和可爱的小鸡,这一环节,不应该框死幼儿的思维,可以让幼儿想一想,说一说,正方形和椭圆形分别可以变出什么,然后在请幼儿来试着变变看。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说课稿【第二篇】

1.让幼儿初步感知滚动。

2.激发幼儿探索事物的兴趣。

3.培养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操作过程。

1.常规至关重要,要能收能放。

2.幼儿已善于在玩中发现、玩中学习。

3.各种形状的玩具数个。

4.纸板、搓板数个。

5.大筐三个。

第一部份:设置情景,请幼儿自主操作玩具,引入课题。

“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玩具,想不想玩?”

(第一次散花)。

1.玩后提问:“你玩的是什么玩具,是怎么玩的?”

2.找出重点:“滚动”。

(从回答中找出)“滚着玩”。“小皮球、易拉罐都能滚着玩”。

3.教师讲解操作皮球、易拉罐条件一样下的滚动,介绍新词汇:“滚动”。

集体总结:“我们刚才玩小皮球、易拉罐时,发现了什么?它们会干吗?”

小皮球、易拉罐会——滚动。(用好听的词)。

第二部分:教师提问,请幼儿带着问题,第二次撒花,玩玩教具。

a问题:“请你们找找哪些物体能滚动,哪些物体不能滚动?为什么?”

1.提问(1)“所有的玩具都会——滚动吗?”

(2)“哪些能滚动,哪些不能呢?为什么呢?”

2.集体。

总结:有角的玩具不能滚动,没角的玩具能滚动。

b进行分类。

1.一次分类:“现在请你们把能滚动的放一起,不能滚的放一起”。

过程框架:

第一,撒花操作,发现滚动,学习新词“滚动”。

第二,(1)撒花操作,发现滚动的条件;(2)进行滚与不滚动的初浅分类;

(3)发现滚动物体的特殊情况,总结不同之处,并与二次分类。

第三,(1)球体大小、路面质量、外力一样,高滚快,低滚慢。纪录。

(2)球体大小、高度一样,外力一样,路面平的快,坑洼的慢。纪录。

提问结束:高度一样、路面质量、外力一样,而球体大小不一,哪个快?

1.球体、圆柱体的玩具占多数;搓板、纸板数个,支架数个。玩具筐三个。

(操作玩教具不宜过多,与幼儿人数要成比例,且要考虑到幼儿的收放速)。

2.常规至关重要,要能收能放,会听开始与停止口令词。幼儿已善于在玩中发现玩中学习。(尽量避免幼儿对教学环境、听课老师的改变增减的敏感度)。

第一部份:集体分散玩教具。找出“滚动”,学习词汇“滚动”。

玩前:设置情景,引入课题。

;玩中:首要,保证玩中不乱;其次,幼儿已有善于在玩中发现的意识习惯;最后,教师参与其中,重在观察、引导。

玩后:提问:“你玩的是什么玩具,是怎么玩的?”

(并请回答问题的幼儿师范玩法)。

发现:球体、圆柱体它们会——滚。

总结:球体、圆柱体它们会——“滚动”。

第二部分:集体分散,找出滚动物体,归纳滚动条件,并进行分类。

(1)滚动与不滚动物体。

(2)随意与不能随意滚动的物体。

玩前:教师提问,请幼儿带着问题,去集体分散游戏。

玩中:首要,保证玩中不乱;其次,幼儿已有善于在玩中发现的意识。

习惯;最后,教师参与其中,重在观察、引导。

玩后:重复提问:所有的物体都能滚动吗?哪些能,哪些不能,为什么?

集体总结:滚动的条件—有角的物体不能滚动,没角的物体能滚动。

(1)请两位幼儿来检查。

(2)找出、发现易拉罐与球的不同之处。

提问:“为什么易拉罐它不能像皮球一样随意滚动呢?”

总结:因为球都是圆溜溜的,而易拉罐有平的地方。

(提问:“两个东西都能滚动,那碰到墙后会如何?”

教师操作,解答问题。总结:易拉罐碰墙后会停住,而球会往别处跑。)。

2.二次分类:“请你们把像小球一样可随意滚动的放在一起,像易拉罐一样。

不能随意滚动的放在一起。”集体检查。

第三部分:操作实验——。

1.不同高度,滚落速度不同。

提问:“我这里还有一些纸板,想跟小球一。

起玩。请你们认真看,看。

你们能从中发现什么?”

请幼儿操作撒花,并纪录结果,教师巡回指导。

总结:不同高度的滚动速度不同。高架纸板上的球先滚动下来,低架纸板上的球后滚动下来。

2.不同平面条件,滚动速度不同。

提问:“我这有两块板,你们看看有什么不同?”

“你们觉的球会在哪块板上滚的快?”

请幼儿操作撒花,并纪录结果,教师巡回指导。

总结:平面的快,不平面的慢。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说课稿【第三篇】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科学活动《我身上的数》,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字:电话号码、货物价格、门牌号码……我们的身上也蕴含着数字:一个鼻子、两只眼睛、三个扣子、四个口袋、五个手指……“我身上的数”这个活动,就是运用我们身上蕴含的数,引导幼儿认识数字,感知数量,了解数字与数量的对应关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根据中班上学期幼儿的发展水平和中班数学领域的教育要求,我确定了如下目标:

1、感知5以内的数量,认识数字1"5。

2、寻找、发现自己身上蕴含的数量,并用相应的数字表示,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3、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感知5以内的数量,认识数字1-5。

活动的难点是:数字与数量的对应及用绘画方式记录。

根据本次活动的需要,我做了如下准备:。

1、数字卡片1—5;

2、贴满数字的外衣。

3、人手一套绘画笔、纸张。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游戏法和操作法,幼儿的学法主要是探索法、讨论法、操作法等。把数学知识寓于一个个有一定规则的、有趣的游戏之中,通过对数字卡等材料的玩耍和操作,快快乐乐的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我设计的教学环节其实就是由几个小游戏有机串联而成的:

1、游戏一:一开始,我用“眼明嘴快”的游戏导入:“我给分享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说课稿热选【汇集10篇】”,看看谁能最先认出它、最先说出它的名字。”然后我用“闪烁法”快速出示数字卡,请幼儿认读。这个游戏既能检验幼儿对数字的认识程度,又能防止已经认识数字的幼儿失去兴趣。作为对幼儿良好表现的奖励,我说:“小朋友,我爱你,照张相片送给你!”一边用手指作成取景框,“咔嚓、咔嚓”给孩子们“照相”,其实,这已经自然过渡到第二个游戏——和幼儿一起“给数字宝宝照相”。

2、游戏二:目的是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记忆字形。分别给数字1-5照完相后,我说:“香蕉老师也想请你们给我照张相,行吗?不过,我得打扮一下,请稍等!”当我穿上贴满数字的外衣时,新一个环节开始了。“啊,香蕉老师变成数字人了!咦,数字宝宝跑我身上干什么?找朋友?我身上有数字宝宝的朋友吗?在哪里?我们来帮它们找一找。1(2、3、4、5)的朋友在哪里?”这样引导幼儿寻找我身上数量与每个数字对应的部位或物品,初步建立数字和数量的`对应关系。当幼儿领会了游戏的要求时,我说:“数字宝宝想到小朋友身上找找朋友,可以吗?”请每位幼儿拿一张数字卡,在自己身上进一步探索、寻找数量与所拿数字相对应的部位或物品。

3、游戏三:让幼儿尝试用绘画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我是这样过渡的:和孩子玩“哑谜”——我指自己身上的某一部位或物品,它的数量是几,就请拿数字几的幼儿把数字卡交给我,然后到写着这个数字的“转盘”周围等待。当所有幼儿都进行完后,我向幼儿交代要求,请幼儿在“转盘”周围的空白纸处,用画简图的方法,记录自己发现的相应数量的部位或物品,并引导同一组的幼儿画的时候分工合作,避免重复。

4、结束部分:“我们身上藏着很多数,动物身上也藏着很多数,你听——一只青蛙(伸出一个手指)一张嘴(指嘴巴),两只眼睛(眨两下眼睛)四条腿(各拍一下四肢),扑通一声(学蛙跳)跳下水(两臂滑水)。来,大家一起来学学小青蛙吧!”这个游戏除了与数字有关外,还能让幼儿得到适当的活动。活动在有趣的游戏中结束。

本次活动,我运用了一个个幼儿喜欢的游戏,首先激发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每个游戏中蕴含着不同的知识点,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积极操作、主动思考,不知不觉、快快乐乐地获得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如果活动结束后,幼儿能感到“学习数学原来这么有趣、这么快乐!”那便是我最大的成功、最大的快乐!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说课稿【第四篇】

活动目标:

1、产生对颜色的兴趣。

2、认识紫色、桔黄色、绿色,通过探索懂得颜色的混合可以变成另外一种颜色。

3、幼儿能运用颜色大胆创新作品。

活动准备:

1、足量的红、黄、蓝三色颜料,透明口杯,棉签若干,调色盘。桔子、茄子、白菜图片各8个。

2、儿童音乐一首。

活动过程:

1、教师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介绍今天来参加活动的成员,引出桔子宝宝,白菜宝宝,茄子宝宝,并让幼儿说出它们的颜色。

引出红、黄、蓝、三种颜料,并让幼儿说出颜色。

2、教师边操作实验边讲解,让幼儿观察颜色变化。

指导语:今天,老师要当个魔术师,用刚刚带来的颜料变个魔术给你们看看,请你们仔细观察好。

将红色颜料和黄色颜料倒入一个空口杯中,轻轻摇一摇,变成了什么颜色?(桔黄)用同样的办法变出绿色、紫色。

并记录如下:黄+蓝=绿色红+蓝=紫色3、交代实验要求,请幼儿调色、上色,教师指导。

指导语:刚才老师变了魔术,现在请小朋友们来当魔术师,自己来变魔术好不好?

(1)教师逐个变出一篮子没涂颜色的桔子、白菜和茄子,需要小朋友来帮忙。

(2)交代实验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3)让小朋友们用自己变出的颜色,边听音乐边用棉签给没上颜色的桔子、白菜和茄子,涂上漂亮的颜色。

3、启发幼儿自我创作图画。

活动延伸: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说课稿【第五篇】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生活中,家长经常会带小朋友带森林中去玩,但幼儿对森力了解多少呢?知道多少呢?森林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资源之一。全球资源日益减少,环境保护也日显紧迫,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邓小平说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而我们的孩子社会环保意识比较淡泊,所以让幼儿从小就养成不乱摘花、折树枝,懂得爱护树木、保护森林的情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埋下保护环境的种子。而《纲要》中也明确指出:教育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的环保意识。所以,我选择了关于“森林”主题中的“树”作为本次活动的内容,结合中班幼儿的爱玩、爱游戏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一次神奇的旅行让幼儿来玩,通过旅行一路上让幼儿认识了树的作用,了解了树的作用。

(二)目标定位。

目标的确定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及本次活动的内容,我确定了两个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树防风作用。

2、情感目标:让幼儿萌发要多种树,爱护树木的情感。

活动将围绕着目标而展开,在活动中的`重点是如何让幼儿了解树的防风作用。活动的难点是如何让幼儿爱护树木,保护森林的情感得到共鸣。

(三)、教、学具的准备:

为了达到预期的目标,在活动之前做了两点准备:

1、教具方面:

1)垫子。

利用垫子作为幼儿旅游的交通工具——魔术毯,激发了幼儿的兴趣。

2)种树材料:用卡纸做的小树、水壶各若干。

3)多媒体教具:森林的画面(鸟叫、小兔)、

一棵没有树叶的树及光秃秃的山坡。

一场被大风袭击的情景(树倒了,房屋也倒塌了)。

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的展示了茂密的森林及被大风袭击的情景,视觉的有利冲击,让幼儿感兴趣,易理解。为突破重点做好了铺垫,以更好的达到目标。

2、知识方面。

在课前带幼儿到室外一起来看树,一起来抱抱树,以次来增进幼儿与树的情感。达到情感教学的目的。总之,这是一次愉快而有意义的一次活动。《钢要》中指出,要让幼儿在快乐的童年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相信本次活动会让幼儿有所收获。

二、说教学过程。

《纲要》中指出,教师是活动的主导,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幼儿的合作者、支持者。在设计活动环节的时候,我始终让自己扮演幼儿的伙伴。根据中班幼儿的爱玩、好动好玩等年龄特点。为了能更好的达到目标,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情景导入。

一开始我对幼儿说:今天我们一起去旅游,好吗。这样我就给了幼儿一个角色-------旅行者。这样,幼儿在活动中就有了一个特定的角色。并一直贯穿整个活动,让幼儿在旅行中一边玩,一边学习知识。《纲要》中说要让幼儿在玩中学,在玩中玩。所以,我用旅游这一幼儿感兴趣的事情来贯穿整个活动。符合了幼儿爱玩得年龄特点。我也是他们的一员。我们一起坐上魔术毯一起出发。这里的游戏法就是为达到活动目的让幼儿作的游戏的一种教学方法。这里我采用的游戏法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而兴趣点的高低是决定幼儿幼儿主动地动力,只有让幼儿能主动地参与活动,才会更好的达到预期的目标。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说课稿【第六篇】

本学期我们结合市研训中心研究重点“科学教育”主题式研训开展了科学领域的教学研究,第一次是三年内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武,使青年教师浸入数学教育课堂实践;第二次是教研组长课堂教学展示,提供了大家科学教学的研究案例;为此我在本学期的公开课中,也选择了科学领域的教学内容,几次的研究课都是从《幼儿园建构式课程》的主题活动中选出来的,从而为老师们科学合理地使用教材提供了教学的参考。现我就本次活动作如下教学分析:

夏天到了,各种各样的小昆虫飞出来了,昆虫世界充满了生机,充满了趣味。自然界中的昆虫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生物,有趣的昆虫会引发孩子无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探索的欲望。用昆虫作为教学活动的素材定能引起孩子学习的兴趣。中班科学活动《昆虫的家》是选自幼儿园《建构式课程》中班下册《有趣的昆虫》主题中的一个数学活动,主要通过昆虫们搬新家让幼儿找出各个昆虫家所在的位置,并能用序数词准确表示出来,从而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获得一些空间方位概念。

教材中让幼儿分辨序列都是单排的,通过平时的观察,本园几个中班的幼儿对1~5的序数已经有了比较熟练的掌握,如果只区分单排的序列,我觉得偏简单了点,因此活动中我增加了难度,昆虫的家从一层一间增加到了三层三间甚至更多,根据幼儿参与人数所定,序列从一维增加到了二维,使幼儿的学习具有挑战性。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认识序数这个内容灵活丰富,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因为序数教学中既有方向性的序数,也有初步的二维空间序数的认知,是对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一些零散的、无意识的序数感知的整合。中班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等现象都有了一定的兴趣。但由于数学活动比较枯燥,经常机械性的学习,容易引起幼儿学习的疲劳,学习不够积极主动。为了让幼儿能更主动的学习,更深入地掌握序数方位概念,我做成生动的多媒体动画,以昆虫搬家为主线,使幼儿一开始就对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幼儿在轻松愉快地活动中自主探索、认知,为以后学习10以内的序数打下基础。

第一环节:利用昆虫在草地上玩、排队引导幼儿感知横排物体序列中的位置,学习从左往右数,说出昆虫排在第几个。本打算变换昆虫的位置让幼儿再次辨认,但看到幼儿对这知识点掌握得比较好了,所以就省去了这一步。

第二环节:昆虫回家,我用了一幢5层楼的房子,请幼儿数一数这幢楼房一共有几层?确定第一层的位置,提示幼儿从下往上数,引导幼儿说出其他的楼层数,并用1—5的数字标出楼层。引导幼儿感知竖排物体序列中的位置,请幼儿用序数词表示它们在序列中的位置。如蟋蟀住在一楼、蜜蜂住在三楼是哪一层?住在四楼的是谁?瓢虫住二楼等。蜻蜓是不是住在这里呢?我采用让幼儿叫唤的形式,蜻蜓不出来,原来蜻蜓不在这里住,从而引入下一个环节。

第三环节:昆虫搬新家,感知物体在多层中的序列位。是活动的难点部分,我提供了4幢难度不一的房子,从第一幢到第四幢逐渐复杂,越来越增加难度。然而我提供给幼儿的昆虫图卡难易也有所不同,目的是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在幼儿的座位和操作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加以引导,把难度高的给平时表现比较出色的一些幼儿,而平时操作总要遇到困难的幼儿给他们稍简单一点的,但尊重幼儿的自主选择。

每一次幼儿作业总有快有慢,交流评价环节让操作快的幼儿先相互交流评价,减少幼儿等待的时间,也能自我评价。然后集体交流评价,检验幼儿操作结果,巩固幼儿学习。

最后延伸环节我安排排队的游戏,可以放一段有序数的音乐,音乐停,幼儿说出自己在队伍中的序位,加深幼儿对知识的理解。有条件的话带幼儿去小区数楼房,数楼层数,学会运用序数词,意在把学习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1、让幼儿先认识昆虫、熟悉昆虫,以免第一次接触昆虫而兴奋过度,偏离数学活动的目标。

2、由于本次活动难点比较高,在课前还需做更充分的经验准备,如带幼儿先去小区认识楼房的编号等。

3、在第三环节中,一共有4幢房子,每个幼儿帮一只昆虫找家,全班38位幼儿就有38只昆虫,提供了每个孩子锻炼的机会,而且满足了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但课堂比较难控制好,容易发生混乱。讲评的时候每个都讲到时间会拉得很长,可以将幼儿操作的环节和评价的环节延伸到区域活动中。

4、幼儿操作材料的昆虫图片、门牌号小,集体评价时比较难看清。操作环节可以为每位幼儿准备一幢房子,然后房子可以类同,每个幼儿找到的昆虫的家也有一些相同,讲评的时候利用多媒体呈现正确答案,让每个幼儿自己作校对。

5、提供幼儿操作的房子结构再简单一点,几幢结构可以类同,只从幢上区分开来,如果每位幼儿一份操作单,讲评的时候最好运用实物投影仪,使每个幼儿都能看清。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说课稿【第七篇】

1、了解、发现转动并对身体不同部位的转动产生兴趣。

2、在试试、玩玩、做做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体验操作探索带来的乐趣和成功感。

3、了解日常生活中转动的运用,感受现代科技带给人们的方便。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1、人体图一张、录音机、磁带、记号圆点。

2、“转转转”展览会:筷子、线圈、伞、风车、牙签、钟表、卷笔刀、盖子、转动玩具、筐子等等。

3、纸片、剪刀、竹签等。

一、探索身体部位的转动。

1、老师做转手腕动作,幼儿初步了解转动现象。

2、试一试、找一找,发现身体不同部位的转动。

3、听音乐做各种不同的转动动作,激发幼儿兴趣。

二、第一次探索、操作,鼓励幼儿想办法转动物体。

2、幼儿分组探索、操作,教师适时介入,观察引导。

3、交流操作探索的结果。

三、第二次操作、探索,引导幼儿发现转动时的有趣现象。

1、在玩的过程中,共同探讨和发现转动时的有趣现象。

2、互相交流: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五、动手制作陀螺,结束活动。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说课稿【第八篇】

1、通过实物观察,了解猫的外形特征(主要是脚部分与脸部)及相应的生活习性。

2、在视频录像中了解其生活习性、感受猫的各种趣事,激发幼儿爱小动物的情感。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备:

视频、小猫、手套、猫粮。

1、幼儿对猫已有经验的反馈。

教:今天有只小猫来我们中二班做客,你知道小猫的一些事吗?谁来介绍一下。

教师把幼儿的已有经验以板画形式给予展示记录。

2、出示小猫(提醒小猫怕生,怕噪音,小朋友别发出很大的声音)。

3、观察小猫脚部特征(同时对幼儿的已有经验进行验证)老师戴上手套抱出小猫。

教:老师为什么要戴上手套?

(小猫有爪子)小猫的爪子是怎么样的?幼儿先说再验证,教师抱着小猫给幼儿近距离看爪子,尖尖的、弯弯的.象什么一样?(鼓励幼儿用好听的词说说),你知道小猫尖尖的爪子有什么作用呀?(幼儿学学爪子抓老鼠的样子,教师配音帮助幼儿感受其厉害之处)(补充:尖尖的爪子不用时是缩在里面的,所以我们刚才不太看得清楚。用了才露出来)。

教:小猫的脚上除了爪子还有什么?再次近距离给幼儿看看脚,说说那块肉垫,引申到已学儿歌的词(走路要学小花猫,脚步轻轻静悄悄),小猫为什么走路要静悄悄。(把猫放下来让它走走,大家倾听其走路无声。)。

4、通过喂食观察其脸部特征回忆一下猫爱吃的食物,再出示猫粮,这是小猫的食物,老师进行喂食(根据情况是否能请幼儿尝试喂食)。

教:看,小猫在干嘛?看看她的嘴巴有什么特别吗?(三瓣嘴)瞧,它边吃嘴边还有什么在动啊?(胡子)谁也长胡子的啊?怎样的胡子?(细细长长)小猫的胡子有什么本领你知道吗?这些都长在小猫的哪里啊?(脸上)教师勾画猫脸,画上嘴巴胡子,小猫像了吗?还少什么?添画眼睛、耳朵(谁来说说小猫眼睛、耳朵的事情)随意说说即可看看黑板上的小猫还少什么?添画长长地身体和尾巴。简单表示小猫全身的毛。

欣赏碟片(分段看、三段内容)。

接下来有一段小猫和小狗的录像(看时间进行)你猜它们在一起会是好朋友还是要打架?如果打架谁会先动手呢?观看录像(边看讲述小猫的动态)知道结果了吧。

6、小结:

小猫可以做我们的小伙伴,我们都要保护爱护它们,不要伤害它们,只有你去伤害它它才会攻击你。小猫还有很多品种,让我们来看看其他种类的小猫是怎么样的?(看照片)。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说课稿【第九篇】

爱玩水是幼儿的天性。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只要有机会接触到水,就常常玩得很开心。有一次,幼儿园停水,保育老师用脸盆端来一盆水让孩子们洗手,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把小手放在盆里搓呀搓呀。“哎呀!老师,水里有好多泡泡!”“老师,我在水里看见我的小手好大呀!”“这水老把我的`小手往上顶。”小朋友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不时又转头问问我,我看着孩子们专注的神情,不禁想到,既然孩子们对水这么感兴趣,我为什么不组织一次有关水的活动呢?《纲要》不是说:“教育活动内容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吗?于是我设计了《宝贵的水》这一科学活动。希望从幼儿感兴趣的日常事物入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动手动脑,积极主动地去发现“水”的秘密,同时在认知的过程中逐步萌发幼儿珍惜水资源的积极情感。

我班是中班上期,整体年龄偏小,只有6-7个幼儿满了4岁。虽然他们有求知的欲望,喜欢说,喜欢动手。但他们依赖性强,主动探索的意识不够,语言表述能力较差,知识经验也较少。为此,我为本次活动设计了三个目标:

1、初步了解水的基本特性,知道水的重要性。

2、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活动。

3、萌发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第一条目标意在丰富幼儿的基本认知。这是本次活动的重难点。第二、三条目标主要指向情感态度方面。这对于我班幼儿长远的学习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说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装有水,牛奶,醋的三个杯子。一盆水,图片,幻灯片,玩水的玩具。这是完成教学活动所必备的条件。

2、知识经验:请家长给孩子讲一讲生活中有关水与人们关系的故事。以便在活动的经验拓展上给予幼儿更多的信息。

三、说活动设计。

此次活动的内容线索为:探索活动——集体讨论——提取经验——联系生活实际——拓展生活经验——获得感悟。

第一个环节:探索活动。

1)了解水是无色、无味的。

我先通过语言引起孩子们对桌上三个瓶子里的液体的关注,然后请他们自己选择探索工具对桌上三杯物品进行观察。幼儿有可能出现单一的行为如:只是搅拌,那么我就要多通过言语提示鼓励幼儿利用多种感官去尝一尝,闻一闻,看一看。尽量让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并将发现的问题与同伴交流,最后教师小结。本环节是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开始,幼儿有可能比较被动,探索的兴趣可能不是很浓厚,因此,我要精心设计好自己的提问“小扣子放到水里能看见吗?”充分调动起幼儿想了解事实真相的愿望。

2)玩水探索水的其它特征。

怎样让幼儿来进一步感知水的基本特性呢?这是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如何突破?我主要想通过幼儿在自己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水有浮力,水是流动的。这是一个玩中学,学中玩的过程。我请幼儿选择自己带的各种玩水材料玩水。玩之前,我就提出问题“水有很多秘密,小朋友要动脑想一想,看谁最先发现的秘密最多让幼儿带着问题去玩。玩后,我请小朋友互相交流自己获得的经验。这一环节,幼儿依然是在自主探索发现,即使个别幼儿获得的经验有限,但通过小朋友大胆讲述,互相补充,互相启发,再经过老师的提取引导,幼儿一定会对水的物理特性有进一步的认识。

第二个环节。

交流分享。利用图片和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讨论:水是从哪里来的?水有什么用途?。让幼儿了解水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知道人们喝的水叫淡水,淡水资源在地球上是很有限的,只有幼儿认识了水,知道了水的形成过程,才能知道节约用水。该环节我先提问“水是从哪里来的?”,让幼儿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回答,然后,我再利用图片进行讲述,让幼儿获得正确的知识来完成。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因为,我班幼儿年龄偏小,前期积累的知识经验不够,要让他们一开始就说出饮用水形成的全过程,他们肯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先通过幼儿的经验讲述,教师小结。让孩子有了一定的认知以后,再让孩子们小组讨论,这样效果就会好一些。

第三个环节。

拓展经验,让幼儿进一步认识水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知道人类没有水就会面临巨大的危险。此环节是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网上下载的图片“土地没有水干裂,莲偶没有了水,排队接水,到很远的地方抬水,废水污染了小河,废垃圾污染了河水。”来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产生认知认同。

第四个环节。

谈话活动,也是本次活动的结束环节: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做节约水的好娃娃”。鼓励幼儿大胆发言。表扬能将自己的节约水的方法介绍给别人的好娃娃。该环节可以很好地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对幼儿节约水的思想情感再次进行提升。我想: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应该从孩子抓起,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唤起全社会的人都来自觉地节约用水。通过这个活动,我想孩子们对于生活中熟悉的水一定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延伸活动:

设计一个主题墙“节约水的好娃娃”,用小花来展现在每个幼儿的表格里。以此鼓励幼儿都来做节约水的好娃娃。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说课稿【第十篇】

把“摩擦起电”这一物理现象以游戏化,通过使小纸人跳舞这一游戏方式来让幼儿感受,并愉快地掌握。不是让幼儿掌握多么高难的物理知识,而是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培养幼儿自主探索的能力。

1、通过操作,引导幼儿感知丝绸和玻璃摩擦之后,能产生静电的现象。

2、引导幼儿迁移运用所获得的感性经验,自制小玩具,激发幼儿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

1、玻璃板、薄纸、大头针、丝绸布料。

2、在干燥的天气进行活动,因为干燥的天气容易产生静电。

一、组织幼儿认识“小指人”,激发探索的兴趣。

1、师:“小朋友,这是什么?”(一张薄纸)。

师:“现在老师用剪刀剪一下,变成了什么?”(老师剪成几个1.5—2厘米高的小纸人,要使小纸人站立不倒,可以在小纸人中间插上一根大头针)。

2、师:“可爱的小纸人,请你们给小朋友跳个舞吧!”幼儿发现“小纸人”没有跳舞。师问:“你们能不能想办法让它跳起舞呢?”

3、请幼儿用各种办法让“小纸人”跳动,谁想出来的办法好。

二、引导幼儿探索并进行交流。

1、幼儿第一次动手操作与观察,探索如何使“小纸人”跳舞。(幼儿可用辅助材料或不用辅助材料)。

2、幼儿集中后交流操作中的发现,并提出道理师:“你是怎么使小纸人跳舞的呢?”幼儿回答并演示操作,提、拿、吹、晃、摇。

最后教师帮助幼儿小结:由于力的(jy135幼儿教育)作用,小纸人会跳动。

3、师操作演示。(能不能除了这些,还有方法使小纸人跳舞吗?)。

师把小纸人放在桌子上,然后在离小纸人上面1厘米处搁上一块玻璃班,师用丝绸布料不停地在玻璃板上摩擦,桌上的小纸人就开始翩翩起舞(附图)。

4、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进行尝试,寻找答案,幼儿每人操作实验。

5、幼儿集中。

师:“你是怎么使小纸人跳舞的?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能使小纸人跳舞呢?”

幼儿充分回答后,鼓励幼儿长大后去探索其中的秘密。

三、启发自制玩具。

1、教师出示自制玩具:用轻薄材料制成的小动物等,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自制各种玩具。

2、幼儿动手自制玩具,教师巡回指导。

3、请做好玩具的幼儿用丝绸在玻璃摩擦方法,使他们跳舞,

4、结束。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15 3331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