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的教案【推荐5篇】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理解基本科学概念,增强动手能力,激发探索精神,促进科学思维的发展。下面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的教案【推荐5篇】范例,欢迎借鉴参考。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的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
2.同样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是不同的。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的水中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
2.能用搅拌使水中的物体充分溶解。
科学态度目标
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发现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难点:学会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相应的问题。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食盐20g,平均分成8份、小苏打20g,平均分成8份、(或食盐、小苏打、2克的勺子、尺子)、装有50毫升水的烧杯2个、玻璃棒2根、白糖、味精、红糖各一份、学生活动手册、全班数据汇总表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1小包食盐,一小包小苏打,一小包碱,装有水的烧杯1个,玻璃棒1根]
1.出示食盐,提问:把它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学生根据之前的生活经验进行预测。预设:消失了,不见了,溶解了。)
2.老师将食盐放入水中,搅拌使之溶解。
3.提问:除了食盐,你还知道哪些东西能够溶解在水中?(学生交流,教师板书。预设:白糖,味精,红糖等。)
4.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补充说明小苏打和碱,并出示小苏打和碱。(板书:小苏打,碱。)
5.提问:如果我在这杯水里不断加入食盐,一直加一直加,食盐能够不断溶解吗?那小苏打呢?能一直溶解下去吗?(学生进行猜测。)
6.提问:那么,同样多的水中,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一样吗?(学生猜测。)
7.揭示课题: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板书)
二、探索:水能溶解多少食盐和小苏打(预设25分钟)
材料准备:每组准备食盐20g,平均分成8份、小苏打20g,平均分成8份(或食盐、小苏打、2克的勺子、尺子),装有50毫升水的烧杯2个、玻璃棒2根、学生活动手册、全班数据汇总表。(实验时可以采用书本上的先取20克食盐和小苏打然后平分成8份;也可以采用平勺定量法,即用2克的勺子盛一勺食盐或小苏打,用尺子刮去多余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1.提问: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同样多的水中,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是否相同?如果这节课我们就用食盐和小苏打来研究这个问题,怎么研究?(预设:学生提出进行实验设想。)
2.根据学生意见,适时出示小组讨论的提示:要知道同样多的水中,能溶解多少食盐和小苏打,我们打算怎么做?我们还应注意什么?(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实验方法和注意点,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实验设计方案,教师选择关键词进行板书。(预设:水量一样多;食盐和小苏打每次加入的量要相同,并且要等前面一份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板书:水量统一,每次加入量相同,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直到不能溶解为止)
4.阅读科学书13和14页,思考并交流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水为什么要一样多?怎样加入食盐?什么时候加入第二份、第三份?什么时候停止加食盐和小苏打?怎样知道食盐和小苏打完全溶解了?
5.教师进行相应的指导,并演示。(采用平勺定量法时要演示如何获取2克一份的食盐——用2克的勺子盛一勺盐,用尺子刮去多余的盐,搅拌的操作规范——搅拌时玻璃棒不能碰到烧杯的底和壁,什么时候加入第二份食盐、第三份食盐,要将食盐溶解的份数及时记录下来,如何判断食盐是否完全溶解等。)
6.出示活动手册第3页,指导学生实验要求及记录:先完成食盐的溶解实验,再完成小苏打的。溶解实验,并根据食盐和小苏打溶解的情况,进行记录。当一份食盐或小苏打在水中完全溶解的时候,在表格中打一个,在实验结束时,通过统计的数量,来表示食盐或小苏打溶解的份数。
7.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食盐和小苏打溶解的量。教师进行巡视和指导,巡视的注意点:(1)是否按照流程进行实验;(2)小组内是否人人参与;(3)是否对实验仔细观察并及时记录。
8.学生完成实验后整理器材,汇总全班的数据到黑板上或者课件上。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数据汇总表]
1.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实验数据汇总表,进行交流: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份食盐?多少份小苏打?(引导学生从黑板上的数据得出“大多数小组50毫升水中溶解了多少份食盐和小苏打”)
小结我们的发现: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溶解的份数多,小苏打溶解的份数少。
2.组织讨论:为什么我们在做上面实验的时候,要一份一份地加入?这样加,有什么好处?(学生交流想法。达成共识:这样一份一份地加入,能够清楚地知道,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能够溶解的份数。)
四、拓展:其他东西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一样吗?(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白糖、味精、红糖各一份]
1.教师出示白糖、味精、红糖,提问:如果想知道这几种东西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我们可以怎样研究?(学生交流实验方法。)
2.回家后同学们可以利用今天课堂上的实验方法,探究这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板书设计
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食盐、小苏打、白糖、红糖、味精、碱……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的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2)会提问题。
2.知识与技能:
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做一位小科学家。
二.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自带各种玩具。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课: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爱迪生。
(二)自主学习:
1.讲科学家的故事:
(1)同学们相互讲;
(2)学生阅读P5的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
(3)老师讲青霉素的发现和滤毒罐的发明故事。
2.将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过程与我们吹泡泡的游戏比较,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把它记在书后的活动记录上。
(1)学生比较并记录;
(2)学生相互交流;
3.玩自己带来的玩具。
(1)玩一玩从自己家里带来的玩具,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2)学生分组研究;
(3)汇报交流;
(4)得出结论。科学就是这样的。原来科学离我们这么近。我们也能做科学家。
4.看P6上的一幅图,说一说科学是什么?
(1)学生观察研究;
(2)师生讲座后得出:
自然界→提出问题→观察测量查问资料→思考→得出结论。
5.观察我们周围的事物,每个小科学家提出10个科学的问题,记在书后P74页的。表格里。提出后最好能够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附板书:
2.做一位小科学家
自然界→提出问题→观察测量查问资料→思考→得出结论
第二单元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
(2)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观察、调查的结果。
(3)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自然中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2)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要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对有生命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2)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
(3)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教学准备]
寻找一个合适的地点,准备调查用的工具材料等。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获得关于生物的亲身感受是本课重点。讨论这些物体为什么是有生命的是本课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1、谈话: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去校园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2、室外活动: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注)放手让自己去寻找,不要有引导,让学生凭自己已有经验去感知“有生命”。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周围的世界,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二、记录有生命的物体。
1、谈话:在刚才的活动中,你寻找到有生命的物体了吗?
2、小组讨论,交流。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的教案【第三篇】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1)能根据动物的食性对动物进行分类。
(2)能推断不同种类动物的齿和爪对它们捕食有什么好处。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意识到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落实到行动上。
3.科学知识目标:
(1)能自己的话说出草食、肉食、杂食动物的概念。
(2)能根据动物的某种器官的结构特点推断出其食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研究不同动物需要不同食物,并按食性进行分类。
2.教学难点:
动物一些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是如何适应生活环境的。
三、教学资源:《动物的食物》主题学习网站
四、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任务驱动法、演示转播法等
五、教学结构和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在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的生长。谁能说一说植物生长需要什么条件呢?
生:(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师:对,如果有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阳光,植物经过光合作用,就能自己提供养料,供自己生长。可是动物却不能,它们需要捕食。
3.师:那么,动物到底吃什么?它们是如何捕食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动物的食物》。(板书课题:动物的食物)
二、新课讲授
(一)动物食性
1.师:请同学们打开IE浏览器,输入“ ”,回车。
2.师:点击“学习新知”,看一看图中都有哪些动物?生:(马、牛、羊……)
3.师:点击“动物食性”,仔细观察这些动物都在捕食什么?同学间可以讨论一下,并把分类结果填在书上16页的大圈中。
4.师:你们观察得很认真,那么谁能总结一下同一圈中的动物在所吃食物上有哪些共同特点?
生:(生1:草食性动物都是吃草的。生2:肉食性动物都是吃肉的。生3:杂食性动物既吃草,又吃肉。)
(二)捕食帮手
1.师:现在请同学们欣赏几段动物捕食视频。看一看这些动物是如何捕食的。(师播放视频1、视频2和视频3)
2.师:不同动物的食物是不同的。那么动物身体器官是如何帮助它们捕食呢?请同学们点击“捕食帮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它们的牙齿和爪子有什么不同?
3.除了牙齿和爪子,动物还有什么器官可以帮助它们捕食呢?谁能举例说一说?(舌头、嗅觉、鼻子等)
三、课后总结:
1.师:动物的生存不仅需要食物,也需要一定的生存环境。那么,谁能说一说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分别需要什么样的生存环境呢?
生:(草食性动物需要广阔的草场;肉食性动物需要茂密的森林和有其他动物生存的草原;杂食性动物也要在森林中和草原上获取自己所需的食物。)
2.师:动物也是我们地球家园的主人,它们的生存也需要我们人类的关爱。世界上的珍稀动物逐渐减少,我们要保护动物,爱护环境,与动物和谐相处。
“五官兄弟”游乐场【第四篇】
教学要点:
引导学生体验五官在观察活动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到人体五种感官在观察活动中的作用。
2、激发学生参与科学探究学习的乐趣。
3、培养学生仔细体验、观察及积极提问的习惯。
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3~4种常见水果各2~3个、玩具2~3个。大自然中的声音磁带,录音机。蒙眼罩,调味品若干。视觉区活动中的物体要尽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声、色、形、味俱全,以便学生描述和反思眼睛的作用和局限。
布置活动场所:布置五个活动区,各活动区之间位置适宜,避免干扰,又要便于管理。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通过上课的盲人火车游戏,大家知道了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感官来观察世界。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同样非常有趣的游戏,进一步体验一下我们五种感官的作用。
二、分组选出组长。在活动中小组要发扬集体的作用,集体行动,互相协作。
三、游戏规则。
1、视觉区活动:仔细观察桌上的物品,把眼睛能够看到的内容尽可能全面地记录下来,同时讨论并思考物体还有哪些属性是眼睛不能观察到的。
2、听觉区活动:播放录音,所有成员倾听并记录听到的是什么声音(闭上眼睛会增加活动的乐趣)。思考:我们的耳朵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体的哪些属性?
3、触觉区活动:蒙上眼睛,用手触摸袋中的物品,取出并猜出它们的名字。思考:通过手的触摸可以了解物体的哪些属性?
4、嗅觉区和味觉区活动:轮流蒙眼,在小组同学帮助下用鼻子嗅,以辨别出常见食物、调味品的气味,并说出该物品的名称。猜不对时,协助的同学帮着取一点让他尝一尝在猜。思考:人体的嗅觉和味觉能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哪些属性
四、分小组开始活动。
官在观察活动中各自的作用。
校园里的植物【第五篇】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对各种各样的植物进行观察比较。
2、能描述一些常见植物的不同特征。
3、能找出不同植物的相似之处。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自然中有种类繁多的植物。
2、认识到植物是各不相同的。
3、知道植物都有相似的形态构造,有共同的需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认识植物的乐趣,感受到植物的美,产生亲近自然的感觉。
2、意识到植物也是有生命的,应该珍惜,不损伤一草一木。
教学准备:各种植物、纸、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生物包括什么?
2、你知道哪些植物?
3、你对这些植物有什么了解?
二、新课
1、教师出示带来的各种植物。
2、教师出示书本上第11页图片,问:
(1)你认识这些植物吗?
(2)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
(3)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3、揭题:“植物的不同与相同之处”
4、仿述:
说说自己家里的花、草、树木有什么特点?用语言和图画描述一下。(如书本第11页)
5、观察书本上第12页。
找出桃树和向日葵的不同之处与相同之处。
6、比较
不同:(1)叶子形状不一样。
(2)每年种的次数不一样。
(3)果实的大小、形状不一样。
(4)茎的粗细不一样……
相同:(1)都有根、茎、叶。
(2)都有花、果实。
(3)都有种子。
(4)都需要阳光和水……
三、对书本上第13页内容进行讨论
1、任意选图中的两种植物,比较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2、完成第75页的活动记录表,看谁找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