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5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篇】
教学内容:
教材第61~62页练习十四第6、9、10、11、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估算方法,提高口算速度。
2、通过估算步骤的推导,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能正确进行口算,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促进思维条理化。
3、结合形式多样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淀数学意识;人人参与口算,使学生佯称积极动脑、认真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1、练习十四第6题。
比一比,那组摘得多?
2、练习十四第9题:夺红旗小游戏。
以小组为单位,按箭头号所指的方向开始计时。请优胜组代表说一说你怎样估算的。
3、练习十四第12题。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二、估算练习
1、练习十四第7题。
(1)出示统计表,提出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
(3)全班交流。
2、练习十四第8题。
(1)理解题意。
(2)小组合作,收集估算所需要的数据,估算结果。
(3)全班交流。
3、练习十四第11题。
(1)指导看图,弄清题意。
(2)独立完成。
(3)组织交流。
三、课堂小结:
通过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第二篇】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冊第六单元《24时计时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及探究活动,使学生掌握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借助“时间尺”理解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相互转换。
2、借助时间尺的学习,渗透对应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和转化思想。
3、直观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理解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相互转换。
教学难点:
学会普通计时法和和24时计时法的相互转换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直尺、学生活动单、学生作业单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听声音猜时刻
(播放新闻联播录音,为学生创设情境)
2、看画面、起冲突、导入计时法
(播放新闻联播视频,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画面,使结果更有说服力。)
二、预习反馈
(一)出示预习反馈题:
1、什么是24时计时法?你认为用24时计时法该怎样表示一天中的时刻?
2、你觉得用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有什么区别?
3、你是怎样将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进行转换的?
4、你还有什么问题希望在这节课上得到解决?
三、探究学习
1、教学一天的开始
(利用春晚倒计时视频,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半夜12时是前一天的的结束也是新一天的开始。)
2、回忆一天
(课件演示钟表的转动,唤起学生对一天的记忆)
3、简单介绍普通计时法
像这样在具体的时刻前加上时间词来计时的方法,生活中很
用叫普通计时法,同时它是用0到12来表示时刻的,也叫12时计时法。(板书一个上午的时刻)
4、引入24时计时法
去掉前面的时间词只用0到12还能表示一天的24个小时吗?为了避免混淆,人们就用0到24来表示一天的24个小时,我们把这种计时法叫24时计时法。
5、探究24时计时法是怎样计时的
(课件演示24时计时法,使教学更加直观,使学生掌握用24时
计时的`方法。)
6、展示学生作业、汇报方法
(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学生作业,使全体学生都可以看到其他同学是
怎么做的?使教学更加的有效)
7、练习用24时表示时间
(课件演示钟表转到具体的时刻,减少了手播中钟面产生的麻烦,
节省教学时间)
8、引入时间尺
(用课件演示时间尺的形成过程,使教学更加直观,有说服力)
9、教学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转换
(课件演示,使活动更加有趣高效)
四、生活中的应用
1、将生活中常见的24时计时法转换成普通计时法
(课件出示生活中见到的24时计时法,把事物搬到了课堂上而且
使全体学生都能够看到,更好的帮我达到教学效果)
2、洛阳一日游、谁当小导游
(课件展示更有利于情景创设)
五、拓展延伸
这是他们买的一张返程的火车票,从票上你知道了那些信息?火车开车前10分钟就要停止检票了,从酒店到火车站需要30分钟,你能帮他想想他们最晚要在什么时候从酒店出发去火车站吗?
(课件出示火车票,帮助学生能够直接观察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六、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怎样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一天的
24个小时,还能熟练的把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进行转换,下课后,请大家用24时计时法记录一下爸爸妈妈的一天好吗?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教学难点: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例2主题图 彩色笔
教学过程:
学前准备
1、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
3810
20xx
9140
8160
7230
5031
6230
7021
2、笔算。
357= 2321=
让学生集体完成并指名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做完后请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全班集体订正。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49页例2.
出示例2.
教师:读一读题,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要求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也就是求37个48是多少,怎样列式呢?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3748
老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计算方法。
(1)估算方法:4850 3740 5040=20xx(盒)
大约有20xx盒。
(2)笔算方法: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7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方法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7乘8得56,在个位上写6,向十位进5;7再乘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4,得28个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5个十,得33个十,所以在十位上写3,百位上也写3;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3去乘48,所得的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列式解答:4837=1776(盒)
答: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怎样计算。学生讨论后总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相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分别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与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相加时不要忘记加进位的数。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童话情境,自主探索出“一个数与0相乘得0”。
2、经历探索乘数中间月的乘法的笔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你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今天有3只小猫去钓鱼,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有什么收获。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探索“0和一个数相乘得几”
⑴出示小猫钓鱼场景图
问:(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你是怎样看出来的?)“3只小猫一共钓了多少条鱼”可以怎样列式?
⑵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出结果。
⑶问:你能改写乘乘法算式吗?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个0相加等于0,改写乘乘法算式还可以怎样写?
⑷想一想:0×7= 8×0= 师小结:0和乘号在一起就是一颗炸弹,谁和他们遇上了谁就会等于0,因此我们这样说:0乘以任何数都等于0,任何数乘以0都等于0让学生说一遍给你的同桌听听
指名口答。
问:你还能说出几个类似的算式吗?从中你有什么发现?
2、探索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⑴出示看台图
问:这个看台一共有几排?每排有几个座位?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求出这个看台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吗?
⑵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⑶一个看台102个座位,学校体育馆有4个这样的看台,估计一下,学校体育馆大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小组交流,并说说估计的方法。
⑷算一算,到底有几个座位?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
⑸班级交流评讲。
问:积的十位上的0十位怎样得到的?与刚才估算的结果接近吗?
⑹试一试:104×4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1
在书上计算,同桌检查计算结果并改正。
2、想想做做2
独立完成在书上,做完后小组里交流订正。
3、想想做做3
独立检查,在书上订正,然后全班交流。展台展示书上习题中错误所在,分析错误成因然后问:你认为做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最容易发生哪些错误?怎样避免这些错误?
4、想想做做5
看图说一说,4个书架各有多少本书?你有什么发现?你能估计4个书架大约一共有多少本书?说说你的估计理由。
5、想想做做6
谈话: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
将学生提出问题板书出来,要求学生选择问题并解决。
四、全课总结,深化理解
问: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要注意些什么?
五、作业
想想做做4
0乘任何数都得0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不是难题,可简化过程,强化结果让学生牢记。
关于0的乘法强调数位,那一位上乘的鸡写在哪一位上,有0一定要写,如进位要和这一位的积相加。
强化竖式的对齐,这样会有利于计算的正确。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五篇】
一、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 p13 。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使学生理解算理,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引导学生将掌握的口算乘法知识迁移到口算除法中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
探究并初步掌握口算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口算除法的算理,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五、教学要素:
1、已有的知识经验:表内除法和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
2、原型:
(1)赵伯伯3次运60箱黄瓜,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2)王叔叔3次运600箱西红柿,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3)李阿姨3次运240箱青椒,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3、探究的问题:
(1)计算“60÷3=”应怎样算?
(2)计算“600÷3=”应怎样算?
(3)计算“240÷3=”应怎样算?
(4)如何计算几十、几百、几千除以一位数?
六、教学过程:
(一) 唤起与生成
1.口答
80里有( )个十
400里有( )个百
3000里有( )个千
2.口算:
36÷624÷430×3 600×6
48÷872÷9400×22000×3
在口算时,让学生说一说①口算“36÷6”是怎样算的;②“30×3”、
“600×6”、“2000×3”是怎样口算的。
3.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的口算。
(二)探究与解决
学习例1
出示13页情境图,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其中的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教师板书:
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李阿姨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1、解决第一个问题: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列出算式:60÷3= (棵)
(1)学生独立思考。
20×3=60,60÷3=20;6÷3=2,60÷3=20;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
做完后分别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动手操作,印证算理
让学生动手利用小棒、圆片、或回形针等摆一摆,如何把60平均分成3份,并找出每份是多少。摆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把6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十,所以是20。(通过摆一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理解算理,使算法直观化。)
(3)补充事例,举一反三
40÷2 60÷250÷5
学生独立做,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解决第二个问题: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让学生先列式、试做,然后同桌说说是怎样想的。。
600÷3=200(箱)
补充事例,举一反三
400÷2 300÷3 800÷2
学生独立做,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3、基本练习,掌握算理
40÷480÷49000÷3
600÷2 500÷5 8000÷4
订正时,让学生分别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4、小结方法:口算整千、整百、整十的数除以一位数,就用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除以一个数,得数是几千、几百、几十。
5、解决第三个问题:李阿姨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列式:240÷3=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内互相说一说,然后集体交流。
学生可能有两种方法:3×80=240,240÷3=80;240是24个十,24个十除以3等于8个十,所以240÷3=80。
补充事例,举一反三
120÷6 180÷33600÷4
订正时,让学生分别说一说是怎样想的。(计算时,可以把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看做几十、几百。)
6. 归纳概括,形成结论
“怎样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几十、几百、几千除以一个数,就等于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除以一个数,得数是几十、几百、几千。
(三)训练与应用
1.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订正,并说算理。
2.练习三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订正,并说其中几题的算理,重点说
9000÷3的算理。
3. 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发现了什么规律。
4.知识介绍:除号的由来
(四)小结与提高
小结学习的收获:口算除法的方法,评价学习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