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第一篇】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生通过品味咀嚼“无赖”、“醉”等词语,深入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生借助朗读、析词、想象,感悟词中田园生活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剖题切入。
1、师导语: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历来被称为“诗词国度”。从小到大我们学了许多诗词,从这些优秀的诗词中,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秀丽,感悟到人物的志趣情操。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诗词的殿堂,去感受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
2、请同学们看看老师写课题。
教师边板书边说“清平乐”是词牌名,真正的题目是“村居”,所以中间要空一格
3、谁能把题目读好?
(清平乐注意“乐”的读音,词牌与词题中间要略有停顿)
4、师:一眼看到“村居”,大家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农村恬静和谐的生活)
师: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我们的想象让题目有了意义,让阅读更有趣味,一起再来读课题。
过渡:你们的描述已经让我陶醉了,在大词人笔下,又给我们展示出一幅怎样的风景画呢?让我们打开书,走进词人所营造的田园世界吧!
二、理解字词,疏通语言,初步感知词意。
1、读书要求: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做到八个字:字字响亮,字正腔圆。
2、生自由读词。
3、师从读准字音读准节奏、理解字词等方面、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
a、注意读好字音:茅檐、醉相媚好、翁媪、锄豆、卧剥莲蓬。“媚”读去声,“媪”读“ǎ0”,“剥”读“bāo”.
b、相机理解“翁媪”一词的词义。
看图,谁是翁?我们学过“孤舟蓑笠翁”、“家祭无忘告乃翁”,“翁”是什么意思?“翁”就是指年老的男子。
那“媪”有“女”字旁,想一想是什么意思?看图理解,指的是年老的妇女。
c、相机理解“吴音”一词。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写这首词,在江西上饶地区,这里春秋时代属于吴国。现在那里的人还在使用“吴音”。
师小结:刚才通过联系旧知、观察画面、分析字理等方法,理解了一些词语的意思。今后,大家在学习古文时,也可采取这样的方法去学习。
4、初步感知全词大意。
交流:能说说这首词的大意吗?你感觉哪个句子意思不好理解?(教师对学生不理解的词句指导)
5、生分组说词意,读诗句。
三、整体感知、想象画面,品味诗词情趣。
1、师: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们,词读到这儿为止,你看到了几幅画面?
生交流:
a、看到池塘上泛着的绿意,溪中流水淙淙。硕大的荷叶托着水上芙蓉—荷花,还泛着青春的红晕。引读:这就是—“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b、“溪上”:看到一对老夫妇坐在家门前聊家常。引读:这就是—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c、看到二儿子心灵手巧,正用薄竹片专心致志地纺织精致的鸡笼。引读:这就是—“中儿正织鸡笼。”
d、“溪东”:看到一亩见方的豆田上,大儿子正辛苦地锄苗。引读:“大儿锄豆溪东。”
e、“溪头”:看到调皮可爱的小儿子正趴在池塘边,剥开莲藕吃莲子,不时咂着小嘴。引读:这就是—“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2、师:“茅檐、小溪、青草、老翁媪”,这一切巧妙的组合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诵读全词吧!
四、引导发现,品析词眼,提挈全篇,深化情感。
1、师过渡: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已经读了这么多遍,再通过自己的想象,一定理解了很多。但古诗词创作年代毕竟离我们遥远,所以有些字词背后蕴涵着丰富的内涵,需要我们细细品味。
2、师:你读懂了哪些字的内涵?有什么问题?品读、交流:
a、品味“无赖”。
(1)仔细读读最后两行,想一想。“无赖”在这里应该取什么意思?
(2)引导学生从“喜”字感受到诗人对小儿子不是讨厌,而是喜欢;从“卧”字感受小儿子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烂漫、调皮可爱;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从小儿子的姿态、吃相等方面来理解。
(3)“最喜”和“卧”字让同学们推敲出了无赖的应取之意感受到小儿子的活泼顽皮,那怎么读呢?指名读,读出小孩子的可爱、淘气、活泼的童趣。
b、品味“醉”。
(1)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2)醉可以组什么词?(陶醉、洒醉、沉醉……)
研究:在词中你认为哪种醉更为恰当?
预设:美好的风光、孩子们的勤劳可爱、夫妻的恩爱让老两口陶醉。
除了陶醉,老两口闲暇之余喝喝洒,聊聊天,因此还有些酒杯之意。
·有感情的朗读,想象老两口心理,他们会说些什么?
·学生畅谈后再读,读出温馨的情景。
小结:老人为风景的迷人而醉,为夫妻的亲密而醉,为孩子们的懂事而醉。(感情诵读)
d、理解诗人之“醉”。
(1)多么美好的景色,多么和睦的家庭啊!课文里除了老夫妻之醉,还有谁在醉?(诗人)
(2)想象诗人喝了一点酒来到这里看到和平安宁的情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生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3)诗人因为什么而醉?仅仅是因为喝酒了吗?(诗人因美丽的田园风光而醉,因安宁的田园生活而醉)
(4)师:这样的情境怎能不让人陶醉,怎能不让人向往呢?让我们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学生有感情诵读全诗)
四、吟诵积累,引读明意,拓展延伸。
1、师:如此醉人的词,能不能像吟诵古诗那样把它吟诵于心呢?把书合上试一试。(自由背诵)
2、师生全作背整首词。
3、师生对白。师说词意,生说词句。
4、指名背诵。
5、师:今天我们跟随着辛弃疾来到了宋代的乡村,和他一起感爱恬静的田园风光,一起领略了安乐的田园生活。相信在这次旅途中,我们的心灵同样也得到了陶冶,得到了净化。
在古词中还有许多描写田园生活的,同学们可以继续查阅,也可以了解辛弃疾的其他词。“学无止境”,“举一反三”才能带着我们走向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五、板书设计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景—美 人—美
醉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第二篇】
教材简介
《清平乐 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在江西上饶带湖闲居时,写的一首表现农村生活的词作。全词不用“人在图画中”的咏叹来直接抒发主观感受,而是置身局外,静处闲看,移步换景,客观摹状,摄取了特具画意诗情的人物活动镜头。词中以“溪”萦回映带,意脉连绵,情思不断,组合成了江南农村的清秋风景画和劳动风俗画,字里行间表达了词人对安宁平静的农村田园生活的喜爱,抒发了对安居乐业的生活的陶醉之情。
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凭借朗读、联想,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说一说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写下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通过朗读、联想,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达到熟读成诵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过程
一、话题引入,初读感知。
1、板书“居”,组词。想到了什么?然后板书“村居”。指名背诵高鼎的《村居》。
2、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题名也叫《村居》的诗,不过,它的前面还有三个字“清平乐”(板书)。(播放舒缓悠扬的音乐)“清平乐”是词牌名,又名“醉东风”,它相当歌曲的谱子。看,咱们的语言真有意思,三个字就能定下曲子的意境。
3、这首词的作者是南宋的爱国词人辛弃疾。(屏幕出示辛弃疾的生平,学生看之后提取关键词,譬如:字幼安,号稼轩。文武双全的传奇英雄。词作的风格:农村词,英雄词。)
4、放声诵读,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读通读顺,读正确。(学生读词,教师做手势进行指挥。)
二、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翁媪 锄 莲 相媚好 剥
2、指名学生读一读,一边正音,一边加以渗透。
〔锄——锄禾(指名背诗)——锄豆(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指导读“青青草”。)
莲——莲花——莲蓬(为了读起来响亮点,读第二声)〕
3、齐读。
4、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了几个人物?他们在哪儿呢?(指名说,相机板书:翁媪 大儿 中儿 小儿)
5、这么多人和景,词人巧妙地运用了一处景,将它们像珍珠一样串了起来,找找看,看看谁是火眼金睛?(学生交流,指名回答。板书:溪)这个字和大家的感情肯定很深,因为咱们是桃溪小学的一员。如果,把这个“溪”换成提足旁的“蹊”,你有什么发现?(齐读: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6、现在大家看,这是怎样的一幅村居图?(出示课文插图,指名回答。)
(①幸福的一家子 ②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③安居乐业的一家人……)
三、走进村居,在诗意中徜徉。
1、是啊,多么幸福的一家人。其中,你认为谁是最幸福的?说一说你的理由。(学生交流)
2、在这里,“醉”可以理解成什么?(沉醉)从哪儿可以看出他们是沉醉?(学生交流)景美,心情舒畅,或许也会喝点老酒,微带醉意。
“醉里吴音相媚好”,诗人先声夺人,突出翁媪亲热聊天,用吴方言说着贴心话的样子。如果在作文中你能掌握先声夺人的“法宝”,你的作文定会锦上添花。想象一下,他们会说些什么?
3、句式训练
读着“醉里吴音相媚好”,我仿佛听见翁(媪)夸赞媪(翁)说:“ 。”
4、学生自由交流。指名谈一谈。(男女同桌之间扮演翁媪,自由畅谈。)
5、其实,儿女一直是父母口中永恒的话题。听——
1)翁喝了一口酒,喜笑颜开地对媪说:“大儿子可是咱家的壮劳力,地里的活都让他承包了。”
2)媪笑着说:“这呀,是幸亏没有战争,大儿子才能在地里干活。你看他干得多么认真啊!他也老大不小了,该帮他娶个媳妇了。”
3)老太婆,你瞧咱家的二儿子,简直和你一样的心灵手巧。
……
6、出示“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齐读)大儿幸福吗?中儿呢?(指名回答)
句式训练:
大儿的幸福,在于( );中儿的幸福,在于( ) ;翁媪的幸福,在于( )。
7、当看到最小的儿子的时候,翁媪会是怎样的神情?出示“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学生交流,指答。板书 最喜 )小儿子是“无赖”,翁媪怎么会“最喜”呢?(学生交流)
理解“无赖”。当父母看到你顽皮的时候会怎么说?
小儿子为什么最让人喜爱呢?(学生交流)哪一个字表现了小儿的活泼可爱?指名说一说。
8、俗话说:皇帝中长子,百姓爱幺儿。前者想到的是责任,后者让人欣慰。小儿子偷偷地躲到溪边,躺在那里尝新莲子,可真是个精灵鬼。你看,他一边津津有味地剥着莲蓬,一边还津津有味地数着“一颗,两颗…… ”,让我们好好地端详他剥莲蓬的样子。(学生交流,理解“卧”)
这个字用得好在哪里?推敲一下。
一个“卧”字,不仅让我们想象到有趣的画面,还引发了大家的感慨:“动”的时候是那么的随心所欲、无拘无束;“静”的时候是这样的专心致志,全神贯注。一动一静竟然融合在一个字上,真是“一字千金”啊!此情此景,你羡慕“小儿”吗?为什么?(学生交流)
9、看到“莲蓬”,你会想到哪些诗?
1)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儿可能就是刚刚“偷采白莲回”,正在美美地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呢!
10、此情此景,让人“沉醉不知归路”。 词人醉了:他陶醉在乡村生活的淳朴之中,陶醉在一家普通老百姓的安居乐业之中。让我们也一起来陶醉一番,陶醉在乡村的美景中,陶醉在一家人的相亲相爱之中。(齐声诵读,然后背诵。)
11、我们再来看这一家老小,居住在这样矮小的茅屋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遇上大冬天就更别说了。如此清贫的日子,他们却其乐融融。因为即使是这样简单的幸福,在当时,许多人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12、词人闲居在上饶老家二十多年,写了许多词,形成了“稼轩体”。可是看似居安的他却一直充满忧虑,忧虑着北方战场,真是“此生谁料,心在‘战场’,身老‘村居’”。他多么希望这种安居乐业不仅仅是一家两家,多么渴望不再有“遗民泪尽胡尘里”的凄惨。所以说这样的农村剪影在词人的心中只是“别调”。他心忧天下,在《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的这一情怀。
四、将“醉”字进行到底
赏析《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一)、初读悟“醉”
1、那么深深地刻在诗人辛弃疾心中的基调是什么?(媒体出示)
2、想一想,“破阵子”这一词牌表达得意境是怎样的?(慷慨激昂)你听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3、整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洋溢着爱国、报国的激情。)哪一句写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壮志未酬?(“可怜白发生”。)
(二)、探询“醉”的缘由
1、这首词开篇就“醉”,它和《清平乐·村居》里的“醉”一样吗?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俗话说“酒后吐真言。”醉酒之后,诗人念念不忘的是什么?
学生交流,指名读一读。(配上激昂的音乐)
3、词人由看到一家人的安居乐业,想到了天下:老百姓多么渴望过上和平安居的生活啊!词人多么希望天下所有人都能“醉在村居”啊!(出示村居图)“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齐读)
4、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村居”,享受一下一家人的其乐融融。“蓦然回首”,却发现咱们和这幸福的一家人,还是半个老乡呢。(出示吴方言分布图)让我们用我们的“吴侬软语”来读一读这首词,相信大家一定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配乐,学生用吴方言读词,体会。)
五、作业。
同学们,诗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其中,描写儿童的古诗词更是脍炙人口,别有韵味:一个“卧”字,精彩纷呈。在课外阅读积累中,睁大你的慧眼,你一定能采撷到其中亮丽的一枚。试试看,怎么样?
《清平乐·村居》译文【第三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说一说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抓住“醉”字研读文本,展开想象,感悟田园生活的美好意境。
3.通过对词的朗读和感悟,体会作者对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朗读古诗,导入新课
1.同学们,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化史上的艺术瑰宝,闪耀着夺目的光彩。今天我们在学习新的课文之前,先来读几首古诗。(课件出示高鼎的《村居》、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袁枚的《所见》、范成大的《夏日田园杂兴》,学生齐读这几首古诗)
2.读了这些古诗,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呢?
(都是关于乡村田园风光和儿童无忧无虑生活的诗。)
3.南宋词人辛弃疾有一次外出,也看到了一处美丽的田园风景,不禁感慨万千,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词《清平乐村居》。(出示词)
设计意图:所选读的这几首古诗与所要学习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相似性,轻松地将学生带入了美丽的田园风光,易于激发他们阅读古典诗词的兴趣,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达到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在学生自由朗读的基础上,辨析“剥”的读音,说一说“蓬”在这里为什么不读轻声,知道这首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是哪几个字押韵的。)
2.古代的词都是可以用来合乐歌唱的,因而在读的时候除了押韵之外,还非常讲究节奏和谐。我们一起读一读这首词,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指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
3.课文读好了,但是知道这首词写的是什么意思吗?请同学们一边读课文,一边结合自己的预习尝试着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
4.要能准确地说出词意,必须先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师生共同讨论“吴音”、“媚好”、“翁媪”、“无赖”等词语的意思)
5.谁来说说这首词描写的情景?
设计意图:学习古典诗词离不开一个“读”字,学生只有读顺读通了词句,才能披文入境,进一步去领悟诗词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才能与作者在心灵上产生共鸣。
三、细读课文,感悟内容
1.同学们,读一首好词,就像品一杯香茶,只有用心品味,才能品出其中的芳香。面对这迷人的田园风光,面对这样的一家人,你能用书中的一个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吗?(板书:醉)
2.从低矮的茅屋,我们知道这其实并不是一户物质富有的人家,但是两位老人却能一边饮酒,一边亲热地谈笑,说明这里的“醉”不仅仅指两位老人因酒而醉,肯定还有比物质生活更重要的东西使他们陶醉其中。想想看,两位老人到底会陶醉于什么呢?
3.结合学生的回答展开相应的讨论。
(1)为乡村美景所醉。
这里有什么样的美景?课文中用了“茅檐、溪上、青青草”三个词勾勒出了乡间的田园风光,其实乡村的景色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哪些呢?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用自己的话具体地讲一讲。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2)为夫妇恩爱所醉。
两位老人还会陶醉于什么呢?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
两位老人有可能在亲热地交谈什么呢?
听了两位老人的谈笑,老师不禁想到了《诗经》里的一句话“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用现在的流行歌曲来翻译,就是“最浪漫的事,是与你一起慢慢变老”。这对老夫妻相敬如宾,相爱一生,这样的情感怎能不让人陶醉呢?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3)为儿子的勤劳孝敬而醉。
两位老人还会陶醉于什么呢?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两个儿子一边劳动一边在想些什么?
正是孩子的勤劳孝敬才使老人陶醉于这幸福之中啊!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4)为小儿子的天真顽皮而醉。
两位老人还会陶醉于什么呢?你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抓住“卧”字想象小孩子一会儿躺卧,一会儿趴卧,一会儿睡卧的姿势,体会其天真顽皮的特点)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4.同学们,现在你能用一个词语来说说这是怎样的一家人吗?
(和和美美、天伦之乐、幸福安康、和睦温馨、其乐融融……)
5.这么美好的环境,这么闲适的生活,这么甜蜜的亲情,即使不喝酒,也肯定会被深深地陶醉的,因为“酒不醉人人自醉”啊。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词,和老人一起陶醉于眼前的一切。(学生有感情地齐读整首词)
设计意图:从词眼“醉”字入手,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体会思想感情,享受审美乐趣,使之领会抓词眼阅读的方法,同时培养其个性化阅读的意识及能力。
四、走近作者,体会情感
1.此情此景,使老人陶醉了,更使在这里流连忘返的辛弃疾陶醉了,于是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词。不过,这首词仅仅是表达对农村平静安宁生活的赞美吗?让我们来走近辛弃疾。(出示辛弃疾资料让学生阅读)
辛弃疾是我国宋朝的一位著名词人。他21岁就参加了抗击金人的义军,参加过无数次战斗,后来担任过很多军职。这期间他写出了大量的词作,词中热情洋溢, 慷慨激昂,富有爱国热情,表现出了极高的文学成就。他极力主张南宋王朝抗金北伐,并提出了很多的主张、政策,可惜都没有被采纳。到了他42岁的时候,却因为谗言陷害被解除了职务,退居到现在的江西省上饶地区的农村。在这里,辛弃疾度过了他人生最为艰辛的20年。《清平乐村居》就写于这一时期。
2.当时金兵南下,黄河以北的大片国土陷于金兵的铁蹄蹂躏之下,征战沙场二十多年的作者在前线看到的是百姓的流离失所,看到的是百姓的生命朝不保夕,看到的是百姓的血泪生活,如今看到眼前的安静和谐的乡村生活,他会想些什么呢?(学生在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展开讨论)
3.教师小结:
是啊,要是没有战争,祖国统一,全天下的老百姓都过着这样安宁幸福的日子该有多好啊!这就是辛弃疾,一个一生都在忧国忧民的辛弃疾。
让我们带着辛弃疾的美好愿望再来读一读这首词。
设计意图:通过资料补充,拓展文本资源,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生活及写作的背景,使之更能深刻地理解这首词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一步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
五、赏析辛词,领略风格
1.辛弃疾的词以豪放著称,与苏轼同为宋代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并称为“苏辛”。这首词并不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现在我们来读一首代表他豪放词风的词。(师范读)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2.学生读译文(略)。
3.教师小结:
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这一伟大的爱国词人,课后既要去读他那温柔甜美的《清平乐村居》,更要去聆听他那充满金戈铁马之声的词。
设计意图:辛弃疾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有必要让学生在初涉辛词的时候,对辛弃疾的精神世界及其创作风格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激发学生课后对其阅读探究的兴趣。
清平乐·村居 赏析【第四篇】
《清平乐村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描绘了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在教学我首先引导学生结合拼音把这首词读正确,读流利,在此基础上,从整体上对诗词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接着发现词的一些特点,然后结合注释,采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理解每句诗句的意思,在学生对全词大意有所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课后练习第3题,我又引导学生深入读悟,结合自己的感悟想象词中呈现的情景,体会词中描述的孩子们童年生活的有趣和这首词的意境之美。接着抓住能表现一家人心情的词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在学习了《清平乐村居》后,我总结了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并用这种方法学习辛弃疾的另一首词《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这节课我认为做的比较好的是:把单元目标和古诗词教学紧密结合,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再抓关键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用本课习得的方法学习别的诗词。在教学中以“词是用来唱的”贯穿首尾,激发学生兴趣,给学生心灵种下传承中华文化的种子。
我认为不足的是:教学中追求面面俱到,因此想象画面环节给学生的时间不够充足,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