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小学教案 >

小学听课记录【范例19篇】

冠军发表时间 3735000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参与,老师讲解生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点掌握情况良好,互动环节增强了思维能力,整体教学效果显著。下面是小编给各位分享的小学听课记录,仅供参考,喜欢就支持一下啦。

小学听课记录

小学听课记录 篇1

1.老师讲故事:宋朝皇帝赵佶“万绿丛中一点红”提问:皇帝为什么连声叫好?

板书:12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导入新课)

2.观看录像《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3.自选方式朗读课文“个别.小组”

4.启发式提问(弄清事情起因和结果.激起学生好奇心)

5.学生提问题.自然过渡到“过程”

6.重点分析三位徒弟画骆驼的过程

板书:画多许多小骆驼

许多骆驼头

两只山谷走(以少代多)

7.用“虽然……但是……”句式评三个徒弟的画

8.猜猜“大徒弟、二徒弟会对小徒弟说什么话?”(角色扮演)

评: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学会换位思考.有利于加强对人物之间关系和人物性格特点的理解。梁老师抓住这一点设计这个教学环节.很好!

9.让两位学生站起来读ppt上的故事“踏花归来马蹄香”

提问:你知道这幅画妙在何处?

10.老师读故事:“深山藏古寺”.学生闭着眼睛想象画中情景

提问:皇帝会喜欢哪一幅画?

给四幅画分别起名

评析:

杨老师具有独特人格魅力.是因为她脸上和善的笑容给人带来的无尽亲和力。她是个善于调控课堂的老师。整堂课气氛很活跃.学生很配合很投入。

教师用宋朝皇帝赵佶“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故事导出新课。该故事与课文中画骆驼的故事类比.立意都是“想别人没有想到的”.很自然地导出课文题目。

该课最大的亮点是多媒体的使用。教师课前收集了很多材料.做了精心的准备。在学生朗读课文之前.让学生观看课文录像.目的是给学生一个感观认识.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这样做限制了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否在学生阅读课文后观看效果会更好呢?

教师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有良好的'教师语言艺术。“我觉得你说得特别好.只是声音再大一点。”既指出了学生的不足.又不伤害学生自尊心。

整堂课的总体设计是故事连故事.进行师生互动.积极.富有个性的自主学习。但我认为连续四个相似的故事.没有必要.反而缩短了课文的学习时间.显得喧宾夺主。

小学听课记录 篇2

一、引入新课,阐明课题

板书课题、读题。蜜蜂怎样会引路呢?请同学们读课文。揭示课题:“引路”是什么意思(带路)

二、自学生字新词

⑴读准生字的读音

⑵划文中不认知的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它们的意思

2.检查自学状况

三、再念课文,初步认知课文资料

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导学生用扩句法说一说。)

四、自学第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2.在语境中辨析词义:列宁常常恳请养蜂的人去谈天。

往常派去找他的人不在.列宁只好亲自地去找。

念这两个句子.比较一下.加点字的意思存有什么相同。

听课评析

课堂中难点从列宁利用蜜蜂指路的事例中受鼓舞和教育.教学中.必须把指导朗诵做为理解课文的主要手段.横跨在教学的始终。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在《秋日私语》的乐曲声中播出秋天的画面.并谈话引入。

(二)巩固字词.感知全文

1、出具课件.稳固字词.我将它们按必须的规律、特点排序为三行。

如:第一行出示生字:凉爽。让学生用心记住易错字“爽”的笔顺.先写四个小x.再写一个人字托住他.

2、教导师范念全文.使学生听到后找找每个自然段作者就是用哪一句话写下了他对秋雨的印象?用横线画下来。虫体汇报。

(三)品读课文.感悟体验

由于第二自然段用诗通常的语言描写了秋天的.颜色.就是课文“浓烈的一笔”.因此我将着力点放到了自学第二自然段.层层大力推进指导学生的读。

如:理解中心词“五彩缤纷”。先请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把描述颜色的词语找出来。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利用多媒体把词语变成相应的颜色。之后追问…..(这样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积累词语.进行潜力培养.体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赏析美句.重点指导。学生先自己练读讨厌的句子。之后虫体个别念.相机指导

3、学习第三段

4、自学第四段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五、说道板书设计

五彩缤纷丰收

11、秋天的雨香甜好闻

(钥匙)传递信息欢乐

听讲评析

这堂课的板书简明扼要地反映了课文的主要资料.脉络清楚.丰收和快乐两个词语点明了课文的中心.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小学听课记录 篇3

一、导入新课.解读课题

解释赠。我们以前也学习过一首题目中有赠的古诗。(生回忆《赠刘景文》)生答:赠的意思就是送。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

1.学习生字:

(1)画出生字词.通过拼音认读.自己读----指读----齐读

(2)指导写字

3、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抽生读.教师、学生评价

5、这首诗反反复复读了多篇.什么感受?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这首诗你的感受?(李白和王伦的情谊深)

6、再带着这种感觉读

7、抽生读、齐读

8、学生汇报此刻让老师检查一下你们的自学成果。

9、师生配合朗读古诗

A、教师读题目以及作者和诗句前3个字.学生读后三个字

B、调换

C、学生齐读全诗

三、体会意境深情诵读

四、读写结合深化主题

拿出练习纸把此时李白、汪伦最想说的.或是自己最想说的把它写出来。

听课评析

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启发想象用语言或图画描绘古诗的意境是这堂课的难点。

小学听课记录 篇4

根据课改规划要求.教师要积极钻研业务.自主参与到学校课改之中.参加“磨课”和研究课等听评课活动.提升教学艺术水平.4月6日.联校对本学期任课教师的听课记录进行了详细的检查。

发现的问题和建议如下:

1、听课本数(含支教):

2、封皮内容要填写完整.尤其是时间要写清楚。

3、按照联校规定.学校每一个月要检查一次教师业务材料.听课记录上要有学校的盖章和检查时间标志。学校不能只查听课次数.不看听课质量。

4、听每一节课的记录表头内容要填写完整;听课内容要详实.不能记成课堂实录;在右栏中要写出听课意见、提出改进的建议和评语。

5、听课本的反正面都要写内容。有的教师听课时间还是3月上旬。

6、书写要认真.不能把听课本当做练字本。要保护好听课本.有的封皮已烂.有的有油迹、尘土等。

7、教师参加学校安排的外出学习活动.有的没写听课记录。

8、(在每班有教师值班的`情况下)提倡开展校际间区域活动.教师互相听课;教学点的教师可以到完小听课。(经学校允许)教师可以浏览网络上教师的授课视频、光盘等资源.要有记录。打破年年只听本校教师课的习惯。

9、学校要规定教师每学期的听课次数.但至少每周要有一节听课;有的教师为应付检查.在同一时间内写多节听课(不指参加外出学习或听课活动)。

10、联校每次检查已在相应的位置盖章、写时间。

小学听课记录 篇5

在反思中了解他人.看清自己;在反思中进步与提高。听了一节课.成功的地方.令人欣赏的地方记下来.不足的地方找出来.在中补出来.这样的结果除了让自己在教学中做个明白人以外.还及时地扬长避短.做个谦虚好学的人.慢慢地.自己的教学课堂就会得心应手。

要指出的是笔记要记得清楚醒目。在记的过程中.不要吝惜纸张.行距稀疏些.便于做及时的添补与评论。如果方便的话.精彩、添补、评论等引人注意的'地方可用色笔做上记号.以利醒目。

明白了做的几种形式后.我们就能够注意在记时从六个“面”上记录了。我们听课时.一般来说.能够从六个方面动手。

在听课前.要初步了解讲课教师的基本状况和教学特点:如文化程度.教龄年限.讲何课程.教学的主要特点、效果等等.有助于在听课过程中准确地抓住教师的教学特点.体会其教学设计的匠心。

第一.划步骤。即记录全课教学环节。如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导入新课后的预备知识.按照几个层次逐层讲授新课.总结全课.提高升华或交代规律等。

第二.抓转换。就是记录教学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转折和衔接。这种转换.既有对前面讲课资料的小结.又有对下面要讲资料的启发和开端。因此.教学环节转换时.教师关键性的话.要记上一两句.千万不能放过。

第三.加备注。就是对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以外.而又有记录必要的东西.用加备注的方式记载下来。如教师使用教具.进行演示、实验、板书.学生活动次数、回答问题、提出问题、学生听课反应等。

第四.记时间。听课过程中.对教师主要教学步骤.各用了多少时间.要计算记录.以考察教学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是否突出重点。

第五.勤评点。听课过程中.对讲课教师的教学步骤环节.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学生反应等.听课者要及时进行思考、整理.迅速做出反应.用随堂短评形式记录下来.从教育教学理论角度.对讲课教师的做法或加以肯定或提出推荐.或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对点评最好用另一种色笔记录。

第六.录板书。一堂课结束时.一个完整的板书也就出来了。如认为板书设计有可取之处.可在最后将板书主要资料、形式记载下来。

小学听课记录 篇6

课题:连续前滚翻

一、准备部分

1、整队.师生问好。

2、热身运动:

a、围绕操场跑步两圈。

b、头部运动、扩胸运动、腹部运动、跳跃运动、前后压腿运动、手脚腕关节运动。

3、宣布教学内容《连续前滚翻》

4、师让生在垫子前面站立.后让学生坐在垫子上。

二、新课教学内容

1、教师示范前滚翻动作

2、教师讲解、示范.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每生一垫.前后摆动.两手抱小腿:团身滚动——抱小腿——撑地。

3、学习前滚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练习前滚翻。

4、纠正动作.用头的后部.蹬腿收腿、低头团胸。

5、连续前滚翻(下蹲.两手撑地.蹬腿收腿)讲解示范.学生展示动作、练习挑战连续前滚翻。教师再次纠正动作:下蹲.两手撑地.蹬腿收腿。

6、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的`练习.同学们终于完成了任务.同学们纷纷祝贺。

三、整理结束让学生听轻音乐进行放松:

让学生围成一个大圈.做丢手绢的游戏。小结.下课。

小学听课记录 篇7

《观潮》一课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今天听了城内小学桂老师上的这篇课文.受益匪浅。桂老师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学生为本.以读为本.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与雄奇。

一、创设情境.体会观潮人的感受

首先桂老师在屏幕上出示钱塘江大潮到来之前人们在大堤上等潮来的.情景.提出“如果你就是观察人中的一员.想到就要见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会怎么做?观潮的人群又是怎么做的呢?”。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会到观潮人的急切、激动的心情。

二、读中感悟.感受大潮的气势

学生自由读潮来时这一部分.教师要求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读出精彩来.并跟同桌说说自己喜欢读的理由。这就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如读"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时.教师要求学生反复读.并分组读.一层一层.仿佛大潮就在身边.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也读的很好.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气势磅礴。

三、运用电教媒体.直观感受.激发情感和兴趣

学生通过感受到了大潮的气势.老师就问潮水真的像作者描写得那样吗?想不想亲眼看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然后放录像.展现大潮来时的雄壮的情景.在体会文中描绘的情景的基础上再次直观感受到大潮气势的雄伟和壮观。最后在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给录象配解说词.既锻炼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学做能力。

小学听课记录 篇8

经过一天的精彩展示.圆满结束。纵观整个展示课.我感觉教师们的课堂教学实践丰富.数学素养深厚.每节课各有所长。反思整个展示课.我认为成功与缺憾并存。下面以宁晓英教师的《周长》一课为例.谈谈我的一点看法。我认为这节课具有以下优点:

1、注重实践.构成概念。

宁教师能将本节课的教学资料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生活经验巧妙地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知是本节课的亮点之一。如:开课之初.从一个;周;开始.利用教具;树叶、正方形、长方形、半圆形、五角星等;.让学生动手描出周长.从而建立周长的概念.设计巧妙。教师能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注意创设生活情境.组织教学.密切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2、注重参与.学生合作。

本节课能在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上下功夫.教师起到设计者、参与者、合作者的作用。教师比较关注学生全程参与.让学生在玩中学数学。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探索时光。学生学的主动.学的活泼.敢于发表意见。善于动脑思考.这些都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如:在测量周长一节中.让学生在纸上描画每个图形的周长.清晰建立;周长;的概念。

不足之处:

1、教师讲解过多.不敢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

在;寻找周长的测量方法;这一教学环节中.宁教师一个图一个图的带着学生尝试各种方法.讲解过多.包办过多.显得改环节显得单调冗长。没有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而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路。和新课标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2、没有注意引用比较的方法.巩固学生的概念。

如:在教学;封闭;概念时.教师仅仅限于让学生认识封闭图形。而没有设置比较图形;不封闭图形;.让学生经过比较.加深对;封闭图形;的理解。这样教学.学生的认识就比较淡薄.对封闭的理解流于浅表.削弱了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听课记录 篇9

授课教师:xxx

年级(班)一(2)班

课时:1

科目:数学

课题:《认识整时》

听课记录

一、情境导入。

师:这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想认识他吗?你们猜猜他是谁?对他就是鼎鼎大名的孙悟空.孙悟空小时候淘气顽皮.上学总是迟到.每一天早上.别人都去上学了.他还躺在床上呼呼大睡.于是师傅送给他一份礼物.大家猜一猜.师傅买了什么东西给悟空?

生:闹钟。

师:孩子们真聪明.孙悟空高兴极了.但是他不会看时间.他想请同学们和他一起认识钟表.你们愿意吗?

师:这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整时。板书:《认识整时》

二、探究新课

1、认识钟面

2、认识整时。

①、出示第64页主题图。

②、课件出示8时、3时、6时.学生认读。

③、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

④、小结整时的读法。

三、课堂活动

1、拨钟练习

①师拨钟.小组抢答。

②学生挑战拨钟。

2、课件出示“小明的一天”

学生独立填上这些时刻。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孩子们.时间是宝贵的老师期望同学们都能做时间的.小主人.好好学习.长大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1、利用学生十分喜爱的动画人物出现导入课堂.能一下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中注意对学生渗透“珍惜时间、爱惜时间”的思想品德的教育。

3、师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了游戏环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来。

4、教学环节衔接不好.教师对课件使用不熟练。教学中出现了必须的失误.今后还将有待提高。

小学听课记录 篇10

一、导入:

1、生活中你在哪见过圆?

对于圆我们有没有深入学习的必要呢?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一下。

2、看见过方形的车轮吗?(课件:唐老鸭骑方形车轮的车子)

为什么笑呀?(生述原因)

3、摸一摸手中的圆片.在桌上滚一滚.感觉怎么样?(没有棱角)

我们说方形能给人以阳刚之美.那么圆形给人以曲线美.圆形是平面内一种封闭的曲线图形。

4、唐老鸭骑车时它的表情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不平稳)

学生模拟平稳着走路。

5、(课件:小强骑车)车轮安装时该把车轴安装在什么地方?(圆的中心)

(课件:小红平稳骑车)猜想为什么安在中心走起来就能平稳了?(圆点到圆边的长度一样)

板书:圆中心的一点到圆边上任意一点的线段都一样长。

6、指名指出课题中圆的圆边上、圆内、圆外。

二、新课:

下面我们来证实圆中心到圆上的线段都一样长。

1、可以怎么证明.师述方法.学生找手中圆的中心.找到后小组交流。

2、指名说是怎样找的?

谁用的是对折的方法?能找到圆中心到圆上的线段吗?能找到几条?画出来。

圆里这样的线段有无数条。

3、证明这无数条线段一样长.你有什么方法?小组讨论。

指名说方法。

4、边展示边指出定义:圆心、半径(一样长、无数条)

能解释车轴为什么安装在圆心上了吗?

5、看圆形的折痕有没有比半径更长的线段的呢?

有什么特性?自己来解决.完成“工作报告单”。

学生尝试.教师巡视。

全班对照报告单交流。(通过圆心.两个端点都在圆上.叫直径.无数条.长度相等.和半径的关系.用字母表示)

6、回顾我们学到的这些知识是怎么得到的?观察——猜想——实践——获得

提倡这种学习方法。

三、会画圆吗?自己画一画。

指名板演画圆.师问生答:每一步要做什么?

学生再画一个圆。

比较大小两个圆.为什么大小不一样?(指出: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四、练习拓展:

1、体育课上要在操场上画圆.你打算怎么办?

2、生活中随处可见圆.圆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美感.欣赏课件:有关圆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一种封闭的曲线图形

圆心O 圆中心的一点

半径 r 圆中心的一点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都一样长。

直径 d 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都一样长。

直径=2x半径 半径=1/2直径

圆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陈老师在教学中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并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使学生认识圆的.形状.掌握圆的画法及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学生获取知识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一、从生活实际引入.并在进行新知的探究活动中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接着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地方见到过圆。课的开始.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学生很自然的说出是圆。接着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地方见到过圆形的物体。然后让学生欣赏大自然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知道圆在一切平面图形中是最美的。课的结尾让学生讨论车轮为什么要制成圆的车轴要装在什么地方并出示形象的动画.使学生具体的感知数学应用的广泛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了学习目的教育。

二、思维往往是从动手开始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中。要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本节课在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教学圆的画法时.安排了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与讨论.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重视激发学生求知欲。教学圆的认识时.老师注重给学生创设思维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体验.自己产生问题意识.自己去探究、尝试.总结.从而主动获取知识。

值得思考和改进的地方:

关于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半径的特征以及两者间关系的教学。

这应是本课的重点.我觉得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清晰的理解掌握概念、帮助其提升思维水平。如:在同一个圆中有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它们的长度都相等吗?在同一个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学生在圆形纸片上通过画、量、折、比等操作活动中;怎样证明直径和半径的关系的讨论过程中。这里的教学由于时间关系还不够细致.有待改进。

小学听课记录 篇11

一、提出猜想.引入新知

师(复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请同学们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数会有什么特征呢?

生:个位是3、6、9的数。

生:个位是0~9的数都有可能被3整除.如30、21、12……

生:个位是0~9的数都不必须能被3整除.如11、13、14……(沉默片刻后.学生纷纷表示反对.并举出例子进行反驳)

师: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出现了片刻的冷场)你们想通过自己的操作来发现这个特征吗?

生:想!(跃跃欲试)

二、实验操作.初识新知

各小组用自己组里的小棒摆数摆数.并完成教师发给你们的表格。

三、汇报交流.理解新知

师:通过操作.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5:教师.我发现303、120、450、300、960等数能被3整除。

生6:教师.我发现用3根小棒怎样摆都能摆出3的倍数。

师:是吗.只能用3根小棒吗?(很多学生举手回答:6根、9根、12根……)

生7:我发现小棒的根数只要是3的倍数.摆出的数就必须能被3整除。

师:你们的发现很有价值!再观察一下.你们必须会有新的发现。(学生讨论一阵后开始举手)

生8:我发现小棒的根数就是它所摆数的各位上的数字之和。

生9:只要各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师:同学们真棒!自己发现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同桌间互相再说一说。

四、巩固练习.运用新知(略)

五、回顾梳理.内化新知(略)

本节课中.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情感体验为出发点.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方式亲身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没有一味地套用教材.而是为学生创造了实验操作的活动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经历了“猜想──失败──疑问──求知──解决等一系列过程.逐步地感悟到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与所用小棒的根数有关。当学生通过操作对新知有所感悟后.就必然产生说的愿望。于是.安排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两个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各抒己见.大胆争议甚至激烈辩论。交流的问题并非为了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而是来自于学生自身的需求.是他们在感悟后急于表达而自然产生的想法。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去讨论、去体验、去感受.相互纠正和补充自己的片面认识.最终使新知(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步一步浮出“水面”。

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的氛围中.学生感悟和获取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他们还不断体验数学的魅力.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认识自己、建立自信.逐步构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听课记录 篇12

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深深的怀念”这一单元主题.请同学们自读“单元导读”.想想我们在这一单元里将要看到什么.学习什么?

二、质疑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自由谈心中的疑问)

2、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课本寻找答案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文.借助工具书.做到正确流利读课文。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检查正确流利读课文情况.检查生字生词掌握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李大钊的`哪些事?你从这些事中感受到什么?

4、学生借助课前搜集的有关李大钊的资料.相互交流自己的初步感受。

四、熟读课文.动笔书写。

1、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2、书写本课生字、生词。

小学听课记录 篇13

经过一天的精彩展示.圆满结束。纵观整个展示课.我感觉教师们的课堂教学实践丰富.数学素养深厚.每节课各有所长。反思整个展示课.我认为成功与缺憾并存。下面以宁晓英教师的《周长》一课为例.谈谈我的一点看法。我认为这节课具有以下优点:

1、注重实践.构成概念。

宁教师能将本节课的教学资料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生活经验巧妙地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知是本节课的亮点之一。如:开课之初.从一个;周;开始.利用教具;树叶、正方形、长方形、半圆形、五角星等;.让学生动手描出周长.从而建立周长的概念.设计巧妙。教师能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注意创设生活情境.组织教学.密切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2、注重参与.学生合作。

本节课能在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上下功夫.教师起到设计者、参与者、合作者的作用。教师比较关注学生全程参与.让学生在玩中学数学。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探索时光。学生学的主动.学的活泼.敢于发表意见。善于动脑思考.这些都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如:在测量周长一节中.让学生在纸上描画每个图形的周长.清晰建立;周长;的概念。

不足之处:

1、教师讲解过多.不敢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

在;寻找周长的.测量方法;这一教学环节中.宁教师一个图一个图的带着学生尝试各种方法.讲解过多.包办过多.显得改环节显得单调冗长。没有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而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路。和新课标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2、没有注意引用比较的方法.巩固学生的概念。

如:在教学;封闭;概念时.教师仅仅限于让学生认识封闭图形。而没有设置比较图形;不封闭图形;.让学生经过比较.加深对;封闭图形;的理解。这样教学.学生的认识就比较淡薄.对封闭的理解流于浅表.削弱了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听课记录 篇14

上课铃响后.学生还是比较吵闹.教师立刻采取措施——这堂课采取小组加分制.这决定今日小组作业的多少.放学的快慢;刚才第二小组坐的最端正.加三分。

一、导入新课

1、大家一起齐读课题——“长相思”预备起。

2、“长相思”是词牌名。这首诗还是词.词又叫长短句.字数不对称.有长有短。

二、生字词

朗读古诗.回答诗中哪个字是多音字——“畔”

三、进入新课

1、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这首诗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2、讨论中有什么问题

(学生):“风一更雪一更”什么意思?

(教师):哪个同学能够帮一帮他

除了这句不懂.还有什么不懂?好.都懂了.我来考考大家。

3、逐句品读

“风一更雪一更”.读到这一句时.你能想象到当时的天气是怎样样的?

(学生):当时下着鹅毛大雪……凛冽的寒风迎面吹来

(教师):还有其他表达吗?

“山一程水一程”.读到这一句时.你能想象当时士兵们经历了什么.当时的环境是怎样样的行军路上他们走过了什么地方

(学生):士兵们走遍了千山万水……山崖险峻.河上结冰.可是他们都没有放下。

(教师):还有其他表达吗?错了并不可怕.教师欣赏你开动脑筋。

这些环境描述都突出了什么——行军之难

当时诗人想到了故乡的什么呢?可是行军之地仅有什么?

四、总结

本诗用了什么手法——借景抒情叙事抒情

表达了什么情感——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五、作业

小练笔:假如你是纳兰性德.经历了行军之难。请你把当时行军的环境具体描述下来。

小学听课记录 篇15

授课教师:xxx

年级(班)四(2)班

课时:1

科目:数学

课题:《角的分类》

听课记录

一、复习导入

让学生画两个大小不同的角。

教师展示部分学生作品。

教师用课件出示不同大小的`角.导入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学生尝试给角分类

(2)认识锐角、钝角、平角、周角

学生自学课本;并交流自学收获。

教师边用活动角演示边讲解周角的好处。

(3)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锐角、钝角、平角、周角?

(4)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5)体验

A.提问:三角尺上各有什么角?用一副三角尺能拼出什么角?

B.折角

C.自由活动:谁能用身体动作表示锐角、直角、钝角或平角?

(6)认识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略)

4.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知识?角分为哪几类?怎样的角是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

1、复习巩固学生学过的知识.为新课做好铺垫。

2、教学上利用尝试教学法组织教学.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新知识。

3、练习的设计有梯度.能够考查出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状况。

小学听课记录 篇16

我作为一名教师.听同行教师的课.既是一项教学常规的基本要求.又能够相互学习、教学相长。如果听上一节好课.常兴奋不已.课堂上师生双边活动的精彩画面常萦绕在眼前;如果听上一节不好的课.常扼腕叹息.理出个“一、二、三”。因此.每次听课对我来说.都是一次真真实实的学习。

几次与同年级的老师在交流如何做好时.总觉得做的根本目的是决定采用什么方式做笔记的主要原因。记的方式.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记教学流程。

每一节公开课.都是执教人经过了周密细致地思维实践的结果.从多角度体现了不同的闪光点.有必须的科学性。从课堂开始的准备.到课堂过程的组织.到课堂结束的收尾都做了认真地记载。“会看的看门道。”听课时.力求熟悉课文资料.思维随执教人的思维转.记清楚执教人的讲课环节。教学准备、教学新课、教后积累与延伸等包含的大标题、小标题都要清晰地在中显示出来。这一点是听课人就应记的最基本的资料。

二、记课堂的画面。

课堂体现的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是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结合体.因此.课堂上常有教师的精彩与学生精彩的和谐场面。记下教师的精彩设置.哪怕是一个问题.一个教学的处理片段.一个动作.甚至是一个成功的肢体语言。教师的这些精彩表现引发了学生哪些成功的.展现.记下学生的精彩回答.精彩动作.精彩朗读.甚至是精彩的表演。记的时候把这些资料贯穿在教学流程中。

三、记课堂的疏漏。

再好的课堂总有一些疏漏。听课时除了有一个认真学习的态度外.还应有一种辩证、客观的思想进入课堂流程中。在师生双边活动出现不协调或遇到障碍时.听课时不能无动于衷.要思维.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不和谐.假如是你.如何调整这种不和谐的状态。简明地做一下记载.这样的话.就能够让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如“明镜高悬”.步步前进。

四、记课堂的反思。

小学听课记录 篇17

师: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必修二.我们先来看一下第一章《空间几何体》。学习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用多媒体展示学校的建筑)。

生:学校的教学楼.实验楼。

师:这些几何体都占据着一定的空间.可以近似的看成我们以前学习过的长方体。(用多媒体展示空间几何体的概念)我们来看这些我们常见的一些物体可以抽象成我们学习过的那些几何体。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我们来看这个塔吊臂.可以抽象成什么几何体?

生:三棱柱

师:我们学校的柱子?

生:长方体

师:包装盒

生:六棱柱

师:金字塔

生:四棱锥

师:花盆

生:棱台

师:我们把这些抽象出来的几何体放到一起来看.(多媒体展示)它们有何共同特征?注意观察围成几何体的各个面。

生1:围成几何体的各个面有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

生2:围成几何体的各个面都是平的。

师:很好.这两位同学观察得很仔细。老师来总结一下他们的观察结果。围成几何体的各个面有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我们可以把它们统称为多边形。并且它们的各个面都是平的。我们把这种由若干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多面体。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和多面体有关的概念。围成多面体的各个多边形叫做多面体的面.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叫做多面体的棱.棱与棱的公共点叫做多面体的顶点。认识了多面体的概念以后我们就来学习几种简单的多面体。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

有这样几个几何体.我找人来给这些几何体分一下类。

生:前边两个是棱柱.中间两个是棱锥.后边两个是棱台。

师:你们同意不同意他的分类。

生:同意

师:但是它们分别具有怎样的结构特征呢?下面我们分组来讨论一下这些几何体的结构特征。注意你们讨论的时候要注意的内容。(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内容.老师给各个组相应的几何体模型)

学生分组讨论。(10—15分钟)

师:大家基本上讨论差不多了.先由第一个大组的同学向大家展示你们的讨论成果。棱柱具有怎样的结构特征.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来总结。

生1:棱柱有两个面互相平行

生2:棱柱的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

生3:棱柱相邻侧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

师:这几位同学总结的很到位.我们把满足以上三个特征的几何体叫做棱柱。注意: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现在我们来看这几个几何体哪些是棱柱。

生:一.三.五

师:棱柱的有关概念(底面.侧面.侧棱.顶点)。棱柱的分类.棱柱的表示。为了加深大家对棱柱的理解我们来看这个选择题。

生:选C

师:正确答案选C。如图所示。

师:看两个几何体.第二大组的同学.请你们来展示你们的讨论成果。

生1:有一个面是多边形。

生2:各个侧面都是三角形。

师:不错.观察得挺仔细。我们来看侧面的'三角形.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生:这些三角形有一个公共顶点。

师: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公共顶点的三角形.满足以上两个特征的几何体我们称为棱锥。棱锥的有关概念.棱锥的分类.棱锥的表示。有这样一个问题: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的几何体是棱锥吗?

生:不是

师:棱锥的侧面是一个有公共顶点的三角形.必须要有公共顶点。现在第三大组的同学.请你们来展示你们的讨论成果。来给大家展示一下棱台具有怎样的结构特征。

生1:上下底面平行。

生2:各侧面都是梯形。

生3:各侧棱的延长线交于一点。

师:在总结特征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棱台是怎样得到的。(用多媒体动态展示)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棱台。也就是说我们把棱台补齐的话可以补成一个棱锥。现在我们再来看棱台的结构特征.由棱锥截得(侧面是梯形.侧棱的延长线相交于一点)。截面和底面平行(两底面是对应边互相平行的相似多边形)。棱台的有关概念.棱台的分类.棱台的表示。我们来看下面这两个几何体是不是棱台.为什么?

生1:不是.各侧棱的延长线没有相交于一点。

生2:不是.上下底面没有平行。

师:已经学习了棱柱、棱锥、棱台.我们来看它们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生:棱台比棱柱的上底面小.棱锥是一个点。

师:分析的很好。如果上底面是可以伸缩的话.上下底面一样大的时候是棱柱.拉紧一点上底面比下底面小点是棱台.拉紧最后拉成一个点就是棱锥。

同学们可以总结一下我们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生1:多面体的特征

生2:棱柱的结构特征.相关概念.分类及表示。

生3:棱锥的结构特征.相关概念.分类及表示。

生4:棱台的结构特征.相关概念.分类及表示。

师:大家总结的很好.这节课我们学习的重点内容是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大家下去要重点复习。我们来看这节课的作业。

小学听课记录 篇18

授课教师:xxx

年级(班)六(2)班

课时:1

科目:数学

课题:《圆的周长》

听课记录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认识圆的周长。

(2)揭示课题。

二、引导探索.展开新课

(一)测量圆的周长

1.把圆放在直尺边上滚动一周.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则师生合作演示量教具圆的周长。

2.用绳子在圆上绕一周.再测出绳子的长短.得到这个圆的周长。

3.教师甩动绳系小球.构成一个圆。

4.小结。

(二)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1)启发思考

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猜一猜.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

(2)出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

组织学生观察比较.得出结论: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

2.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

3.认识圆周率。

(1)揭示圆周率的概念。

(2)指导阅读第63页方框中的文字.了解让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历史。

4.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三、初步运用.巩固新知

1.完成第65页第1的第1题。

2.完成第64页下面的“做一做”。

3.看书质疑。

四、照应启思.总结新课

1、让学生动手操作去验证.去理解、探究出好的方法。

2、老师很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地去探究新知识.更能启发学生的思维。

3、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把德育教育和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值得我学习。

4、把所学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并运用于生活之中.使学生更加对学习有兴趣。

小学听课记录 篇19

《月亮的心愿》是1篇优美动人的童话故事.借小女孩珍珍为了照顾生病的妈妈放弃郊游的事.赞扬了关心父母、体贴长辈的美好品质.既有童趣.有极富人情味.寓孝敬父母、体贴长辈的教育于生动感人的故事之中.进一步深化了本组关爱家中的每一个人的主题。周老师在教授本节课时.采用了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完成本节课教学内容之后都能懂得一家人之间要相互关爱的美好品质。在听完周老师的这节课后.我认为这节课的最大优点在于:

一、教师整节课教态和蔼可亲.儿童化的语言使课堂生动自然.评价奖励方式也形式多样.如:学生在自由读课文时.周老师说:“如果哪个小朋友读得有感情啊.月亮姐姐就会来到你的身边”.进而契机给学生发“小月亮”。而且板书工整大方.可以看出周老师是深得学生喜爱的好老师。

二、抓住识字这个重点.反复多次、多形式地复现生字.达到熟练认识生字的效果!周老师这节课从个别认识.到集体出示带拼音.去掉拼音.从个别孩子.到集体读.小老师带读及结合学生自身的记字方法等.学生能在多次的复现中熟练的学习生字.扎实、有效!

三、以课文插图为引子.理解课文

课文的插图是有效的教学资源.周老师有效地利用了课文中的`两幅插图来帮助理解课文。她先引导他们仔细观察课文的插图.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再让学生把观察到的说一说.说说图画中画了什么?这既教给学生正确看图的方法.又让学生练习了说话.是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一种好方法。因此当孩子们看完插图后.马上便争着举手来说图意了。

四、紧扣主线.引导质疑:

这节课周老师抓住“月亮的心愿是什么”这个中心问题让学生根据课文插图、文本进行思考理解:月亮为什么改变主意.她的心愿是什么.能否实现。另外.为了更好地解月亮的心愿.周老师又质疑:小女孩的心愿是什么?珍珍的心愿是什么?妈妈的心愿是什么?通过这样的学习、思考.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使学生入情入境.达到心灵的共鸣。

这是一个童话故事.可其中蕴涵的内容却很丰富.有些词句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是比较难理解的比如:“自言自语”.周老师让学生用上“自言自语“来说一说.让孩子们巧妙地理解了这个词语。

评价:

周二.听了范老师的《月亮的心愿》一课.这是一个童话故事.可其中蕴涵的内容却很丰富。一年级语文课的重点是识字和情感朗读。这一节课范老师正确把握了重点.突出了重点.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

1、整节课符合低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课堂活泼生动.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扎实有效.如月亮的“亮”从笔顺到读音.引导学生书空.朗读.面面俱到。

2、紧紧抓住低年级识字这个重点.学习生字时方法多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反复多次、多形式地复习生字.达到熟练认识生字的效果!这节课从个别认识.到集体出示带拼音.去掉拼音.从个别孩子.到集体读.小老师带读。多次巩固.反复记忆。

3、注重课堂纪律.时刻维持.好的纪律是学习的保证.另外生字卡片运用较少.还应当多想些办法.提高利用率。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16 37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