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小学教案 >

培养小学生的法治意识热选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696953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培养小学生的法治意识热选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培养小学生的法治意识【第一篇】

在暑假的时候学习了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策略,自己深有感受很值得我们深思。我们的孩子无论从学习态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是考试成绩都不错,但为什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生产中的问题的能力却较差呢?究其原因,数学应用意识的淡化是其根节所在。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那么,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又应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呢?我觉得在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利用生活素材进行教学,使学生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在内容的学习时,我觉得刘霞老师的案例一:《小数的意义》的例子教师创设了一个简单的情境:呈现刘翔在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中的图片。这个情境学生熟悉,但刘翔的具体成绩学生并不关注,老师把这段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让学生以直观的方式体验小数的大小。刘翔在雅典奥运会决赛中的夺冠成绩是秒,在洛桑田径大奖赛上创造的最好成绩是秒,把成绩提高了秒,击掌体会秒这一时间的长短。紧接着让学生举例,说明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视力,体重千克,一包奶元。虽然学生对这些小数并不一定理解,但这样的引入设计能让学生体会到:新的数学知识并不生疏,在生活中经常能够见到。能激发起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是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条件之一。

2、收集应用事例,加深学生对数学应用的理解与体会。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的发展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数字化的家电系列,宇航工程,临床医学,市场的调查与预测,气象学……无处不体现数学的广泛应用。但是,小学生们并非能很好的理解这些知识的应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对数学知识在各方面的应用加以列举,让学生大开眼界。另外,教师也可让学生去搜集这些信息,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与信心,更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例如:在认识正方体,长方体时,可以让大家在家里去收集一些这样的形状的物体,在分享的“培养小学生的法治意识热选8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尽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这一过程以及应用。

例如:在教《时、分的认识》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感受到1分钟时间的长短,可让学生欣赏一段一分钟的音乐,数一分钟拍几下皮球,一分钟做几道口算,数一分钟自己的脉搏跳动几下。

学生对数学知识应用范围的狭窄与广阔,很大程度上取决与学生能不能很好的发现数学问题。如果学生不会发现数学问题,就不可能做到很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数学问题,结合数学内容选择一些简单的问题加以分析,解决,这对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观念尤为重要,同时也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例如,在学生学习了面积之后,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对面积的认识只停留在教师所教的范围内,离开这个范围就一问三不知。如他们知道家庭居住的面积是若干平方米(这是从家长那里知道的),但问他们这一数据是根据什么得出的,他们都摇头说不知道,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在学生认识面积后,组织学生先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居住面积的大小是根据什么条件确定的”,接着布置一道作业题,让学生回家动手测量自己居室的面积。这时学生就要考虑房间的形状,要求出面积就必须测量哪几条边,怎样测量,用什么单位,怎样计算,是否取近似值等等。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有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让学生主动地提出与生活有关的数学问题,并对学生加以表扬,鼓励学生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从生活中自主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激发应用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了“认识人民币”后,可组织学生做模拟购物的游戏,让学生用自己的手中的钱,去买一些文具盒,彩笔,铅笔,皮球等。在教学“轴对称图形”知识后,开展“比一比谁的手最巧”的活动,请学生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剪出自己喜爱的轴对称图形,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剪出了许多美丽的有创意的图案和数字等,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和数学中的对称美。在教学“千克和克”时,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称一称自己小组准备的蔬菜,水果来感受一千克有多重,然后来估计一千克西红柿有几个。1千克茄子大约有几个,1千克苹果,桔子,梨大约会有几个。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只有认真学习和应用书本上的知识,才能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通过各种载体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有效地激发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积极性,加大学生体验成功的频率,提高他们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

培养小学生的法治意识【第二篇】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教育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各科任教师的纽带。小学班级管理中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地位,九十年代的小学生,生活在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到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环境中。通过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的实践,我认为抓好班主任管理的关键是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完善管理机制,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下面谈谈我在班级管理中的一点做法:

一、激发学生动机,搞好自主管理

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农村的学生难以管理。但我一直重视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规范班级管理为目标,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班要管理好就必须制定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如考勤制度、纪律卫生检查制度、公物保管制度等。这些制度由我协同班干部制定,然后交全体同学讨论、修改、补充。最后由我发布实施。制度建立之后,关键看执行。这时我一定要率先垂范,起领导带头作用。还建立了《班级考核细则》。以卫生考核为例,学生能自觉地打扫卫生区,不乱丢废物,能自觉摆放好卫生用具,按时擦净电教用具,班级能保持全天整洁、干净,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得到了加强。

为了搞好班级管理,做好学生的日常思想工作,我还实行了三多三少。“三多”是指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引导,多掌握一些教育方法。“三少”是指少一些急躁,少一些批评,少一些空洞说教。这三多三少的基本核心是爱。爱是生命世界得以存在的基础,是人与人交往中,心灵沟通的纽带。只要对学生充满爱心,学生就会感受到关心,从而增强对班主任的信任感,我讲道理学生就容易接受。“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心理换位,都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问题就简单了。师生之间的这种和谐关系,就会使班集体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创设民主氛围,激发自主管理能力。

小学生要真正做到自主管理必须是他们自发的,主动的,必须是来自他们自律的需要。所以引导学生的自主管理首先要强化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最主要的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起来。中国有古话说,授之鱼不如授之渔,意思就是给一个人一些鱼还不如教给他捕鱼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并在班集体创建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我认为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适用未来社会竞争的需要。班内的一些活动在我的统一安排下,由学生自己组织一些活动。来锻炼他们的组织领导能力和积极参与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在的创造性。

在班级自主管理上,我还建立了值周班长制度,使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来尝试管理的苦衷和乐趣,培养学生的管理才能,这样既可以克服当干部学生的优越感,又可以克服不是干部学生的自卑感,更重要的是在管理中找到自信与自我价值。

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魏书生认为“管是为了不管”,其实就是说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管理,根本上在于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我想,当孩子们实现从“被管理者”到“管理者”的角色转变,让自己直接参与到管理中来,成为真正的主人时,就可以纯正班风、学风,可以增强学生的民主意识,可以大大提高班级管理效益。学生们会对自己的班级充满热爱之情,在各方面都积极进取,争取为班争光,每一位学生都能追求真知,奉献爱心,实现自我,感受欢乐与成功。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精神和自我管理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自力、自治、自强。为学生将来踏足社会,成为具有独特个性的现代化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启迪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能只是单纯的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求知的本领,要善于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组织活动、适应环境、交流交往、自主管理等多方面的能力,为学生将来走出校门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结合班主任工作体会,就谈几点肤浅认识:

一、社会实践,培养自主管理的`能动性

引导学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按照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管制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作为班主任,我利用假期时间,组织“今天我当家”、“在希望的田野上”等各种主题实践活动,建议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在家帮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或是在所住的居民小区内干一些有益的活动等。通过实践活动,使小学生从中学到了一些自主管理的技巧和方法,并创造和把握自主管理的能力,又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使他们在今后的自主管理中不断的明确方向,从而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二、策略指导,培养自主管理的人格特征

自主管理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然选择。班主任应多方面地加强学生自主管理的策略指导,真诚的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有效的管理策略。如设计调查问卷,呈现必须掌握的自主管理策略,供学生了解选用指导制订各种工作计划或学习计划,确定各种活动的时间安排,引导学生通过写日记或其他记录方法记下自己一天的学习、生活过程,从而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控。随时了解每个学生对自主管理策略的实施情况,及时进行个别指导,做到真诚的帮助。使学生在自主管理过程中“敢做”、“敢管”,自主管理的信心得以树立,自主性的人格特征得以培养。

三、合理评价,培养自主管理的信心

对小学生的评价不能局限于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应放宽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和自评,让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参与整个班级的评价过程,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主动精神。每个学生不可避免地存在个性差异,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增进自己的信心。班主任在评价过程中应关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问题,加强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班主任、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交流互动活动,从而达到学生自主管理自己的目的。常言道:“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只有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管理习惯,才能受益一辈子。

培养小学生的法治意识【第三篇】

团队精神是指一种团结一致、互帮互助,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坚毅奋斗到底的精神。目前,在青少年甚至成人中都存在着一意孤行,缺乏团队精神的现象。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幼儿教育中缺乏对孩子团队精神的培养。

首先,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游戏可以说是孩子的重要课目,它是一种对社会活动的模仿,深受孩子喜爱,因而也就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游戏中教师有意识培养孩子团结协作,为了集体的荣誉而努力的精神。比如,将孩子分成几个小组,选择需要互助合作才能完成的游戏让孩子比赛,赛完后分析获胜和失败的原因,让孩子知道只有服从集体利益。即使自己吃亏也是光荣的。

其次,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爱心、责任心,消除孩子孤僻的心理障碍。要想具有团队精神,爱心、责任心以及合群意识是必备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这些素质的综合培养。比如,在吃饭、睡觉时要让孩子互相帮助,值日生要负责任,对有困难的小朋友要有同情心并给予帮助。对于孤僻的儿童,首先要消除他和其他孩子的疏远感,使之真正参加到孩子们中间去,然后才有可能进一步培养其团队精神。

再次,树立孩子正确的竞争意识,在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对孩子教育中适当让之树立争第一的意识,使每个小朋友用较高标准要求自己。但同时也要让孩子明白,在争第一中要用正当的手段,要有正确的心态,各种教育活动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们相信,未来的时代是一个需要团队精神的时代,因此,我们从小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培养小学生的法治意识【第四篇】

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更需要为孩子们灌输信息安全意识。信息安全不仅包括网络安全,还包括文档的安全、版权使用等方方面面,在自由使用网络资源的同时,也要主动去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活动一、观看信息安全介绍视频。

首先播放课前准备好的《信息大爆炸时代》视频,让学生领略和认识到信息时代到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什么样的巨大变化;然后播放《之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安全》片段,让学生在了解信息时代不仅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和快捷,更需要注意方方面面的安全,尤其是个人信息保护、资金安全和网瘾控制三方面。

活动二、教师信息安全经验教训分享。

教师就本人和计算机打交道、和手机打交道的经验,分享使用qq、微信和邮箱等日常工作和生活所必须的应用软件遇到的困惑、密码忘记或设备更换后如何转移相关数据和保护个人的信息安全的举措,尤其是最常用的qq和微信,涉及到工作和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通过层层加密并与手机账号绑定、邮箱绑定甚至设备绑定、指纹绑定等措施来实现高等级的安全防护。

培养小学生的法治意识【第五篇】

在中国的小学教育实践中,教师经常会因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欠缺的问题颇感头疼,忙于应付经常出现的打架、损坏公物、争抢好处、集体活动很难开展等问题,处理得不好,还会造成班级风气恶劣、影响到学习成绩的提高。由于现实中独生子女比例较大,家庭教育不到位,使小学生普遍存在着团队意识差、互助意识差、缺少合作精神等现象,如果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也忽略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就会加剧造成小学生不能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缺少集体主义精神。如何引导学生建立起社会公德意识,形成良好的班风,已经成为小学生素质养成教育的前沿问题。

小学教育是建立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关键时期,笔者在班主任工作中,非常注重对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小事的引导,及时抓住机会,因势利导,把出现的问题和素质教育紧密结合,对其进行必要的引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在一个素质教育开放日,为了展示学校、学生的风貌,规定全体师生必须穿校服,并且三令五申,可是事与愿违,届时竟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没有穿校服。还有一次,有两名在学校用午餐的孩子到外地参加考试,他们的盒饭会就分给其他就餐的同学,但是每个孩子都想得到最好的。抢到的,洋洋得意;空手而归的,满脸沮丧。

我注意到,这些问题的出现,虽然只是一些小事,如果不及时调整,就会使学生习以为常,影响到孩子们最基本的素质的养成。虽然看来这是一些小事,只要要求一下就可以,但是,如果和小学生的素质教育联系在一起,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也会使学生真正的建立起自己的社会角色意识,对其今后的`发展是极其有利的。

二、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注重对小学生行为的意识调整。

小学生的社会意识,应该建立在班级意识的基础上,这对素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学生把班级利益都视而不顾,何谈社会意识?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我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

1、对第一个问题的处理方式。

学生思考后的回答是:如果他们是老师的话会很生气;如果看到别的班的同学服装不整齐,他们会觉得这个班的学生没有集体荣誉感,说明学生已经注意到了一些问题,但还没有上升到班级集体荣誉和自己社会公德意识上来。

于是,通过讲述穿校服的意义,让孩子们真正建立起爱集体、爱社会、爱国家的良好意识。因此我通过五个方面给孩子们说明穿校服的意义。

(1)校服是一个学校的象征,校服穿在身上应该感到自豪。

(2)整洁统一的校服可以体现学校、班级的精神面貌。

(3)外出时,一旦掉队,可以通过校服找到自己学校的队伍。

(4)穿校服便于学校进行统一的管理。

(5)可以消除同学间的贫富差距。

通过和孩子们的沟通,使学生开始主动地按照要求穿戴校服,并且改变了交不齐作业的毛病,而且对各项班级活动都开始积极了。通过此次事件,我的班级已经开始树立起较强的集体主义意识,学习成绩也开始逐步提高了。

2、对第二个问题的处理过程。

小学生的社会角色意识,是建立社会公德意识的基础。在发现这个问题以后,我不是硬性要求学生做到什么,而是利用给学生讲故事的方式,对学生的行为心理进行调整。

(1)故事一:在生活困难时期,一位母亲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多吃点,从来不跟孩子同桌吃饭,但是其中一个孩子发现原来每次母亲都是等他们吃完后,自己才吃,如果有孩子吃剩的,母亲就把剩饭吃掉,如果没有剩饭,母亲就会将锅里的饭渣捡着吃。我问:“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孩子们都说这位母亲很伟大,很受感动。

(2)故事二:在长征路上,一个老炊事员为了让战士们多吃一口,自己经常饿着肚子,最后终于牺牲在长征路上。我问:“老炊事员跟战士们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但是他宁可自己饿着,甚至饿死,也要把自己的粮食分给其他的战士,这是为什么?”学生回答是因为革命时期人的精神境界高。

针对这种回答,我对学生进行了深入的引导,让学生懂得,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每一个人应该学习和敬佩的。老炊事员的心中装着战士们,知道自己的责任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是令人敬佩的品质。现在虽然处于和平年代,处在一个吃得饱、穿的暖的时期,不需要为了让别人而损失自己,但是应该具备这样的品质,才能体现出自己的社会价值,才能表现出自己良好的品质,让社会认可自己。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引导后,第二天中午分饭的时候,没有了眼巴巴的眼神和迫不及待抢吃的场面了,而是出现了这样的声音:“豆豆喜欢吃肉串,给她吧。”“不用了,我这里有一串了。给男生吧,他们吃得多。”我禁不住给他们鼓掌。

根据我做班主任的经验,小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才能逐步建立起来的。发生在身边的每一件小事,都是我们应该注意到的,也是解决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最佳时机。虽然每个孩子身上都存在着缺点,但是作为老师,我们不但要看到缺点,更重要的是对每个孩子进行养成教育。因此,要利用班会课的时间让每个孩子去挖掘他们的优点,建立起社会角色意识,就可以保证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的提高。如果我们只注重课堂上的说教,而没有把我们的要求放在这些小事上融会贯通,那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往往就会造成小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缺失,即使通过硬性要求强迫学生们做到了一些表面上的文章,也不可能变成学生们自觉自愿的社会公德意识,就更谈不上素质教育。因此,我认为,注重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对小学生进行心理调整,是素质教育的最为有效的途径。

文档为doc格式。

培养小学生的法治意识【第六篇】

摘要:自主学习意识的研究对于解决大学生的学习困境具有重要意义。自主学习意识是启动学习过程,并使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具有主动建构特征的起始点。自主学习意识具有复杂内涵,是学习者自觉主动地觉察与认识自己的学习的一系列心理活动的总称,其结构要素包括主体意识、学习动机、目标意识、自我效能感、方法意识、信息筛选意识和自我评价意识。

动迁移转换加工,完成于学习者形成具有个人特征的有意义的知识。没有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意识,就无法使其主动进入学习过程,所以自主学习意识是启动学习过程,并使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具有主动建构特征的起始点,决定着学习过程的发生、影响着学习过程的走向和结果。

(4)意识是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自主学习意识是人类复杂意识结构中的一部分,自主学习意识的属性为:内生于学习者的内心,是内在心灵对于学习的某种主观状态;以学习意愿为驱动力量;反映学习者对于“学习”的认识;是关于学习的系列心理活动的总和。

所以自主学习意识内涵要素应当包含:学习者主体视角下的主观状态;主动意愿;对于学习的认识;以及系列心理过程。总体来说自主学习意识是学习者自觉主动地觉察与认识自己的学习的一系列心理活动的总称。

加维斯认为学习是把经验转换为知识、培养技巧和生活态度的过程,是一个复杂长期的系统过程。这个复杂过程有几个主要要素:差距、决定学习、参与形态、设定目的和目标、内容、方法、思考、语言、评估与行动、结果等。自主学习意识反映学习者对于学习的认识,自主学习意识的构成要素应当与学习过程的结构要素相对应。其构成要素应当包括:

1.主体意识。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应当具有学习者本位观,即一切学习过程都应当以学习者为中心。在多元化的教育学的参与群体中学习者始终是核心。明确这一点有利于学习者始终以自我需求和自我满足为学习的原动力,而不是为了升学等目标开展学习。

2.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并指引学习活动趋向既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时间的长短,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直接的近景性学习动机和间接的远景性学习动机。

3.目标意识。

学习者应当预设自己的学习要获得何种程度的知识发展,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从而明确学习的方向。学习目标也可以作为检验学习效果的标准和参照,学习目标与学习动机是学习意识结构中重要的激励要素。

4.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用于解释一个人对能成功地执行任何特定行动任务的期待。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应付学习环境和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挑战或事物的总体上的自信心。学习者在学习中具有自我效能感,意味着其具有相信自己能够完成预期学习目标的信心,是一种内心的自我肯定和自我激励的意识。

5.方法意识。

学习者应当具有为了达到学习目标而采用恰当方法的意识,并具有了解并能应用多种学习方法的良好方法素养,同时理解方法与目标需要谨慎选择和匹配,方法的功效可能随着环境的影响而有着不确定的变化,并具有结合学习实际调整方法的意识。

6.信息筛选意识。

面对广博的信息海洋,学习者应当具有理智过滤和选择的意识,这种对于信息的筛选应当是自觉的、主动的,是紧密切合学习目标的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过程。由于学习者经验的限制,对于信息的筛选可以借助他人的帮助。

7.自我评价意识。

即对于学习效果的自我判断和评价,是一种自我反馈机制,同时也是维系学习者持续学习或进入新一轮自主学习过程的推动力。

(作者单位辽宁科技大学经济与法律学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培养小学生的法治意识【第七篇】

实践证明:单独的行为参与不利于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思维交流,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应用,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如今,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越来越注重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应用最广泛、最多的学习方式,它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在系统利用组内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优标准,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组织形式。其目的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然而绝大部分老师在操作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在合作学习中存在一些问题:或闲聊,或冷场,或好生讲、差生听。从这些问题中透析出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淡薄。而小组合作学习意识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二、课题的界定与研究假设: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作为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者、实施者,我们应该有意识、有目的、有方法的去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小组成员都应该有强烈的合作意识。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要确立明确的目标意识,强烈的竞争意识,自觉的主体意识,协作的团队意识,合理的评价意识。让小组在自己目标的引领下,团结协作,相互督促,共同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潜能开发理论:脑科学研究证实。每个人都是富有潜能的创造者,中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智力、开发学生潜能的最佳时期,只要教育恰当,引导得法,完全有可能把青少年头脑中蕴藏的智慧潜能进一步开发出来。

2、合作学习理论:教育社会学认为,同辈团体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的现实因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动态的集体力量,要使学生小集体成为认识的主体来发挥作用。

3、主体性学习理论:马克思认为,人只有通过主体活动,才能对客观世界发生作用,才能主动地认识客观事实,并在这一过程中改进发展和完善人本身。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1、自主性原则: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鼓励学生放开手脚,大胆讨论,在交往中质疑,在合作中共同进步。

2、鼓励性原则:教师在教学中或与学生的交往中,要尽可能地贯彻鼓励为主的原则,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积极的心态能激发潜能。鼓励学生人人都要树立“我能行”的信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3、整体性原则:在评价时,要以小组为单位,激发小组的互帮互助、合作竞争、相互督促等意识的形成,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情感性原则:积极的情感体验能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人的动机和意志,从而提高人的认知效率。因此,在实验中一定要加强教育者与学生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感情交流,使教学情感化,使之成为促进主体性发展、激发小组自主学习的支柱和动力。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探索不同学科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2、探索“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培养方法”的学习氛围的创设。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4)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如何有效调控?

3、探索合作竞争机制的引入。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如何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合作竞争机制?

(2)如何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机制?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总体上采用行动研究法,并辅之以问卷调查、个案分析等方法。

帮助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从而掌握学生真实的发展变化规律。

七、课题研究步骤:2010、9——2010、2组织准备阶段:学习理论,积累资料,制定方案,组织论证。2010、3——2010、2研究实施阶段2010、3——2010、7总结评估阶段:完成研究报告,组织结题活动。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及管理:

1、成立校“小组合作学习意识方法的培养”实验领导小组及课题组。

2、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培养”实验研究工作制度。

建立每月例会制度,学习最新教育动态,交流各自实验的进展情况,商讨下阶段工作计划及具体安排。

3、课题研究成果体现:

(1)研究报告。

(2)优秀教案集。

(3)研究论文集(包括个案)。

(4)公开课展示。

培养小学生的法治意识【第八篇】

寒假里,我读了应老师推荐的《神秘岛》,读后让我思绪万千。小说讲了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五名美国北军俘虏在神秘岛上的故事。五名北军俘虏趁人不备,乘坐气球逃离里士满,被抛在太平洋的一个荒岛上。他们团结互助,凭着自己的智慧和惊人的毅力,在这个取名为林肯岛的神秘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并建立起富庶的家园。最后他们登上格兰特船长的儿子罗伯特指挥的邓肯号游船,重返祖国的怀抱。

我最感动的是史密斯被海浪冲走了,他的爱犬托普自愿扑上去救他,和他一起失踪了。在这样的荒岛上,五个人发挥各自所长,抓住每一丝生的希望,在岛上生存了下来!在他们历经千辛终于建立起自己的家园时,林肯岛来了入侵者。史密斯他们则誓死也要保卫林肯岛。在战斗中,哈伯受了重伤,眼看着快死了,神秘人——尼摩船长救了他。艾尔通本来是一名无恶不作的海盗,但他在塔波岛已经赎罪了十二年。后来,他不顾生命危险,到海盗船上打探,为伙伴们探取了许多海盗船的信息,在生死抉择的时刻,他毅然拿起枪,准备点燃火药库,与海盗同归于尽,这是一个多么坚定的选择呀!但是海盗首领发现了他,他只好一边攻击,一边逃跑,这就是人性的光芒!我非常敬佩艾通,他让我认识到:没有一个人注定是坏人,每个人的心中都存在着善。书上有这样一句话:“在茫茫宇宙中,个体生命显得多么渺小;在理想的生命境界的追求与严酷的现实生存环境的激烈冲突中,在与自然、与社会的抗衡中,个体的力量不堪一击。但生命的进程所看重的并非结果,而是过程。生命的全部意义就在于为人生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而追求、拼搏。”这句话让我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

神秘岛虽然已经不复存在了,但人类顽强拼搏的精神将一直激励我前进!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16 2696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