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小学教案 >

《草原》教学设计优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3344953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草原》教学设计优质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草原》教学设计【第一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5段,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2.展开想象,感受“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美好意境。

教学重难点

“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为本节教学的重点。

展开想象,感受“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美好意境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初入草原,作者就非常强烈地感受到那里景色的迷人,把你喜欢的景物描写背给大家听,也可用自己的话来介绍。

二、品读课文,体会人情美

看来,草原风光的确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实,让老舍先生感动的,不仅仅是草原风光,那里的人们热情好客,也给老舍先生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

1、请快速浏览课文的2---5段,思考:每一段分别描写了什么场面?试着用最简短的话总结出来。(相机板书:远迎、相见、款待、话别)

2、从这些场面的描写中,你可以感受到什么?(蒙古人的热情好客、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3、请同学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场面,划出表现蒙古人热情好客的语句。仔细品读,说说你从中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热情好客?

4交流:

A、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1),你交流的是远迎这个场面,具体说说,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蒙古人的热情好客?

男女老少:说明人多,还从哪个词语看出人多?(群马)穿着各色衣裳:作者怎样描写“各色衣裳”?(像一条彩虹)我们什么时候能穿上各色的衣裳?(过节)蒙古人民把客人到来当成节日一般,的确是非常热情。像一阵风吹来:速度快,表示非常急切地想见到客人。

作者从欢迎的人多、盛装、心情的急切,写出了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

2)此时,你就和老舍先生一起,见到了这感人的一幕,想像着当时的情景,读出你的感受。(抽生读,齐读)

过渡:关于远迎这个场面,你还从哪些语句的描写中感受到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

B、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1)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此时草原的情景,�

此时草原的热闹与先前的静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们更能感受到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过渡:你还想交流哪个场面?

C、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的。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1)握手,表示什么?(友好、亲热)

在这里,蒙古人民和客人是怎样握手?(握住不散、握手再握手、边握边说边笑)

2)他们都可能说些什么呢?小组合作演一演蒙古包外见面握手的场面。

对呀,就像作者说的那样:语言不同,心却是相通的,大家都有一共同的心愿,那就是民族团结互助。

D、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们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举杯……

1)热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总是用好酒好肉、载歌载舞招待最尊贵的客人。作为客人的老舍和他同行的人,也都热情的回敬。

2)这样热闹的场面,让你想到了你见过的哪些场面?(过节,一家团圆)

是啊,此时,蒙汉两族人民多像一个合睦的大家庭啊!

三、拓展延伸

1、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偏西。此时此刻,他们还沉浸在这快乐的气氛中,谁也舍不得离去。分别在即,在夕阳的余晖里,主人和客人依依不舍,有说不完的话。正像作者说的那样: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同桌互相说一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

假如你是客人,你会说些什么?假如你是主人,你又会说些什么?

2、如果我就是蒙族同胞,我来到美丽的阳城观光旅游,你们会怎样招待我?

感受到你们的热情,我非常感动,临别之际,站在高速路口,我由衷地说:蒙汉情深何忍别,高速路口话斜阳。

3、其实,不仅蒙古族与汉族两族人民感情深厚,全国五十六个民族也一样团结互助,感情深厚。让我们一起齐唱《爱我中华》。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跟随着老舍先生,我们一起领略了草原的迷人景色,感受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课后同学们可以把自己感受深的段落和语句积累下来。

草原教学设计【第二篇】

教材简析

这篇文章是大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感受,辽阔美丽的草原景色、热情好客的内蒙古人民,都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完成整篇文章,首先描绘了一幅一碧千里而不茫茫,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的奇丽的草原美景,接着描写了人们盛大热情的欢迎场面,最后是草原联欢、把酒话别的情形直至以“蒙汗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收束全文。全文脉络清晰,行文流畅而且语言优美,既不失纯朴简练的语言风格,有呈现生动感人的气息。

学习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

一、设计理念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一切为孩子的发展”是本次课改的主旨,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阅读方法,然后放手让他们大胆地去进行阅读实践,在读中找(批画),读中思,读中议,读中悟,再通过感情朗读,表达自己对文章的感情和体会,设法使学生能在整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始终激情满怀,积极主动,并能自觉地与学习伙伴合作探究。另外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还要努力体现听、说、读、写等语文素养的实践活动,力求整体推进,全面提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能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弄清本文的思想内容。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读优美句段,感受草原绮丽风光和蒙族兄弟姐妹的热情好客。

(3)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3、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积累优美的语言。

(2)学习本文边描绘边议论抒情的描写自然景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景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教学难点

通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来把握文章的内在思想感情。

五。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导入新课

1.播放草原风光录像,学生边看边想怎样概括地描述草原的绮丽风光。

2.同桌交流,概括草原的绮丽风光。

3.师:谁来给大家描述一下草原美丽的风景?

生:那里天是那么蓝,飘着几朵白云,那一望无际的天底下是成群的牛羊。放羊的姑娘手里拿着鞭子,正在高歌一曲。

生:蔚蓝的天空中飘着白云,一眼望不到边的草原上,牛羊在悠闲地吃着草,清清的湖水泛着微波,此情此景真使人难忘。

4.师:今天老师和你们去草原看看那里的优美风景和热情的蒙族人民。

[点评:用录像的画面展示草原美丽的风光,引人入胜,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的同时,让学生初步感知草原的美景,营造审美化的课堂教学情景,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做好铺垫和衔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音。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继续自由读课文,要求一定要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3.指名朗读(或开火车读),检查是否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学生依据读得正确流利的标准自评,互评)

4.默读全文,想一想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桌交流。

5.指名说。

生:这篇文章主要讲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热情好客的蒙族人民。

生:课文主要讲了草原的迷人景色和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点评:读准每个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整体把握和深刻理解课文的基础。]

(三)理清文章脉络,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1.默读课文,找一找作者都去了哪些地方,画出有关语句。

(初见草原――接近陈巴尔虎旗――蒙古包外――蒙古包内――蒙古包外)

2.同桌或小组交流。

3.反馈层次划分的情况。

4.自由读课文,想想,在这五个地方,作者各写了什么呢?给每段加个小标题。

(草原美景、欢迎远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联欢话别)

5.教师作必要指导。

[点评:小标题不同于段落大意,因学生这方面的练习较少,教师有必要作相关指导。]

6.四人小组交流,互评。

7.反馈。

(四)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草原静态美。

(1)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想一想老舍笔下的草原是一幅什么样的美景,你又有什么感受?

(2)同桌或前后同学交流。

(3)全班反馈讨论。

师: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的感受呢?

生:“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句话使我感受到了草原美得像一幅赏心悦目的风景画。

生:我感受到了草原的色彩特别美。

师:你的感受很好,作者描写草原色彩,突出了哪种颜色?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课文,找出描写草原色彩的句子好好读一读,想一想,作者是怎样突出描写草原色彩的。(学生认真读课文,自由交流)指名朗读描写草原色彩的句子。

师:大家一起说,作者用哪个字突出了草原的色彩,为什么?

生:(齐答)绿色,因为草是绿色的,写草原的颜色就要突出一个“绿”字。

生: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丘比作了中国画。

生:还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师:找一找哪点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一起读运用夸张手法的句子。

生:我读了以后感受到草原的美是一种静态的美。

师:怎么见得呢?

生:课文中只写了草原到处一片绿色,没写声音,还写道:“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师:看到这么美的中国画,该怎样读来表现草原这绮丽的风光,表达出作者和你自己的心情呢?

生:我认为该用欣赏的语气来读。

师:你能不能试着读一读。

生:老师,我认为该用高兴的语气来读。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我的心情一下好起来了,所

师:你的感受也很独特,你来读一读好吗?(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师:你们读得都不错,老师听了以后,眼前仿佛展现了一幅美丽的中国画。

[点评: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让学生有了自己不同的感受,用不同的语气来朗读课文,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这也是阅读教学中,学生个性化阅读的体现。]

师:还有哪位同学想谈谈你的感受?

生:四面都是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了草原是碧绿的。

生:我认为还是草原的色彩美。

师:作者还是用静态美的描写手法,写出了草原的色彩美。这里有个关联词“是……也是……”谁能用它来说一句话呢?

生:老师不仅是我们知识的传授者,也是我们的好朋友。

(3)师:哪位同学还想谈谈自己的看法?(生回答略)

师:同学们都读得格外认真,都有很真切的体会,那就让我们用读来把我们的不同感受表达出来吧。(自由读,同桌交流读,指名读)

[评析:教学中充分体现出了阅读教学 抒发自己的情感,真切地感悟到草原的美,感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既增强了教学效果,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2.师:我们在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时,采用了什么学习方法呢?

生:我们用的学习方法是“读―思―议―读”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就用这种学习方法,小组内学习课文2~5自然段,注意在书中作好批注。(学生四人小组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评析:教是为了不教,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去自学,这才达到了教的目的,同时教师也突出了自己的指导作用,真正体现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1)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想谈谈你们的感受?

生:“忽然像一阵风吹过……这是主人欢迎远客”。从这段话中,我感受到了草原人民是那么好客。

生:老师,我们小组认为,这句话不仅写出了草原人民的好客,而且写得很美,骏马疾驰襟飘带舞的迎客队伍像一条彩虹飞过来,我想他们一定穿得很鲜艳才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你们都谈得很有见解,能把你体会到的美用朗读的方式表达出来吗?

生:老师我认为语速要读得快些,这句话除了写色彩美,还写了草原牧民纵马疾驰的场面。

师:这又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呢?

生:动态描写。

师:请你试着读一读,好吗?

(2)师:谢谢你给大家带来美的感受,哪个小组的同学还愿意汇报你们的感受?

生:“初入草原,听不见……忽飞忽落的小鸟。”从这句话中我体验到了草原的安静。

师:不错,草原为什么会这样安静呢?请大家默读下面的内容,看看能发现什么?

生:老师,我知道了,那是因为草原太大了。课文里写“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人们惊叹“呵!”表示走了一百五十里路突然见到一条明如玻璃的河时很惊喜。

师:很好!谁说说你对“快了,快到了!”这句话的体会呢?

生:我想,人们坐车跑了一百五十里路,突然见到了河,见到了牛羊,隐隐听到鞭子声,急着要见到草原牧民。

[评析: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回答,因势利导,把学生带入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感受草原的辽阔。]

生:“也不知道怎么的,就进了……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我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了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生:我认为这段话还写出了蒙古的风俗特点,淳朴、好客、热情、大方。

生:这段话也体现了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师:能把你们的感受通过朗读体现出来吗?(生有感情地朗读)

生:老师,我们组认为,最后一段也表达了蒙汉两族的友谊。

生:这部分还表达了人们愉快地相见,盛情地款待,让主客忘了回家,忘了太阳已经偏西。

3.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试着背下来,和小组同学交流。

(五)配乐朗读,感情升华

1.在《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的歌声中,朗读全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句抄在《好词佳句本》中,和同桌交流一下。

3.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试着背下来,和小组同学交流。

[评析:学生体会了草原美和人情美后,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对文章的感受得到升华,学生与作者、与文本产生了感情的共鸣。这时的朗读,是孩子们发自肺腑的赞歌。]

4.以小组为单位,试着设计板书,归纳文章大意和中心。

5.反馈归纳板书设计。

《草原》教学设计【第三篇】

教学目的

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草原上》,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初步感受内蒙古的民族民间音乐的民族风格。

二、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草原上》,并进行表演。

三、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二分音符、四分音符。

四、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草原上》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材分析

《草原上》这首歌曲为4/4拍、羽调式,歌曲的音乐语言十分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节乐段。其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形象地勾勒出风和日丽、绿草如荫的草原风光,使人置身于一望无边的辽阔草原情景之中。

《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内蒙古民族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歌曲以明快的旋律,跳动的节奏,具有舞蹈性的律动感,表现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是的喜悦心情。歌曲为2/4拍、五声羽调式,系扩充了的一段体。四个乐句的句尾和句首基本采用了八度跳进,表现了小牧民手擎羊鞭,快乐欢唱的形象。最后重复了第四乐句的曲调,天真活泼,自豪的表达了草原对自己家乡和甜美生活的赞美。

教学重难点

1、听音乐、编舞蹈、讲故事,锻炼学生的想象力。

2、唱准音高,进行即兴编曲。

教学方法

合作法讲授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学习:

1、导入:(谈话、多媒体出示内蒙古大草原和内蒙古人民的风土人情,并配以《草原上》伴奏音乐)

教师介绍:在这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蒙古族,他们以放牧为生……老师唱一首给你们听吧。

教师范唱,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听后回答,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2、再听音乐,学生自由随音乐表演,教师可稍做指点。

3、学习歌曲(出示大歌片或投x)

1)听歌曲录音《草原上》(也可选看光盘x内容);

2)教师范唱,引导学生小声随唱;学生轻声跟着范唱录音唱。唱出优美抒情的情绪。

3)结合竖笛进行视奏练习

4)多媒体出示大草原,学生用中速、悠扬的歌声演唱,注意唱出对草原的赞美之情,开展联想与想象,投入到“草原上”的情景中去。

5)边唱边即兴表演。

6)教师出示打击乐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进行编配为歌曲伴奏。

三、音乐知识

1、学生跟着琴边看谱边唱唱名。

2、师:歌谱里出现最多的是哪三个音?

看老师用柯尔文手势边唱表示着“3、5、6”三个音。(学生唱)

教师弹琴,开火车游戏,教师弹一组,学生按节奏唱一组,一个接着一个。

(唱音高时结合柯尔文手势进行训练,让学生从立体的直觉上理解音的高低。)

3、加上时值唱一唱365―625―认识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由节奏入)

4、节奏游戏找妈妈

将《草原上》的歌谱分割成卡片,将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分别贴在黑板上归类,边听音乐边贴,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看哪一组贴得快,贴得最正确。

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草原》教学设计【第四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段落层次。

2.读懂第一自然段,领会草原的自然美,体会句中含着的意思。

3.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

1、领会草原的自然美,品味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

2、体会第一段中动态,静态的描写。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草原景色的静态,动态的。

教具准备:音乐视频、幻灯片。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以讲促读,自主感悟,展开想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听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多媒体课件展示草原的美丽风光和人土风情的画片,请学生谈谈观后的感受。(放课件,听歌曲)

听了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着草原美丽的画面,此时你有什么想法?

2,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板书课题)

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一起走进草原,齐读课题。

3.老师来变一个小魔术(草原后加上?号)现在你再读读看,意思改变了吗?你又读出了哪些新意思?(师加上!)请你再读读看,有没有什么新感觉?(生自由谈)

二、整体感知,理清作者叙述顺序

1.草原之美让人魂牵梦绕,现在,赶快打开书,去读读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吧!有个问题请大家边读边想:课文围绕草原先后写了哪些内容?

2.生充分自读思考。

3.读后交流,师相机概括板书:读课文,按照作者进入草原的顺序,

板书:初见草原——迎客——待客——话别

风光美人情美

三、品读,感悟第一自然段,体会草原的美

1.过渡:老舍先生用他的一支生花妙笔,给我们“画”出了一幅美丽的草原风景画,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欣赏优美的音乐,一边听老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并在脑海中想像画面。听完后,告诉同学们,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2.师配乐范读课文。

3.说说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生自由说。

4.过渡:草原的美是如此与众不同,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用波浪线画出文中描写的最让你心动的景色,美美地读一读,并在学习小组内交流。

5.生自读交流,说说文中最让你心动的景色。

6.全班交流,师点拨引导,相机出示课件画面,图文结合理解“一碧千里”“小丘柔美”“翠色欲流”等词的意思。

结合中国画理解“勾勒”“渲染”等词的意思。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赛读,师生评议。

8.面对如此美丽宽广的大草原,假如你置身其中最想做的是什么?

9.那么,我们来看看作者来到大草原的感受吧!用横线画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

10、交流读后感受,相机指导学生理解“高歌”“低吟”两词的区别。

这两种情调一样吗?如果把文中的两个词颠倒一下位置,好不好?

11.是啊,作者陶醉了,你们陶醉了吗?让我们带着赞叹,带着兴奋,带着陶醉来朗读第一自然段。

12.读了这么多,大家会背了吗?把你最心动的句子背下来。

13.拓展。假如你是一位来草原寻找灵感的诗人,你会低吟一首怎样奇丽的小诗呢?假如你是一位带团游览的导游,你又会怎样向游客来宣传草原的美景呢?想一想,你是当诗人还是导游?赶快写下你们的赞美吧!

14.生练笔。试写小诗或导游词。

15.指名生上台读自己写的小诗或导游词,师给予热情评价。

16、这都说明大家在草原上心情愉快、高兴。我们还是来看看作者此时的感受是怎样的吧!

重点分析“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句话。并说一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指导个性化地阅读。

17、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忆一下,这一自然段都写了什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18、对第一自然段的描述做一个评价,写的怎么样?(抓住能表现草原特点的景物进行描绘等等。)为什么?之所以能把草原的美丽景色描绘出来,并且对草原有着如此深的感受,作者的细心观察和巧妙的表达,请大家在文中找一找,看看作者哪些方法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借鉴。

19、学生交流,指导好词佳句的积累。

四、欣赏歌曲,升华情感

同学们,虽然这节课我们没有真正去美丽的大草原,但我们已经用心感受到了那儿的风景之美。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首献给草原的赞歌,来结束今天愉快的学习。至于草原的人性之美,下节课我们再去细细品味。(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五、练习

1、指导用关联词语造句。

〈1〉“那么……那么……“是排比句式,表示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2〉“既……又……”是两种情况兼而有之,在这一句中,表示一个事物的四个方面。

〈3〉“不管……总是……”是表示条件不同,结果相同的句式。

六、作业

1、背诵第一段。

2、用练习五的关联词造句。

3、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展开想象,画一画自己心目中的草原美景图。

七、板书:

空气(清鲜)

天空(明朗)

小丘(绿)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平地(绿)羊群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16 334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