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摇篮曲》音乐教案【精编10篇】
通过《摇篮曲》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柔和与宁静,学习旋律的表现力,培养音乐欣赏能力与情感表达,激发创造力与想象力。下面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小学《摇篮曲》音乐教案【精编10篇】范例,欢迎借鉴参考。
《摇篮曲》音乐教案 【第一篇】
活动目标:
1、感受《摇篮曲》柔和宁静的音乐氛围。
2、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3、体验爸爸妈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的浓浓爱意。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录音机、摇篮曲磁带、娃娃(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1、音乐导入:
欣赏《摇篮曲》
1)(教师手抱娃娃,轻轻地拍)娃娃想睡觉了,怎么才能让娃娃安安静静地快快睡觉?
2)(教师边抱娃娃边哼唱《摇篮曲》,哄娃娃睡觉)
3)你们看娃娃睡着了吗?他听到妈妈唱歌给他听就安静下来了;
4)我们小朋友来做我的宝宝,闭上眼睛,听听摇篮曲,说说你听了有什么感觉?
5)告诉小朋友:你们小的时候爸爸妈妈也是这样唱给他们听的,摇 啊摇小朋友就慢慢长大了;
2、哄娃娃睡觉
1)引导幼儿抱起自己的娃娃 你的娃娃也想睡觉了,我们一起来唱《摇篮曲》,哄他们入睡吧!
2)放录音,幼儿一起哄自己的宝宝入睡;
3)你的娃娃睡着了吗?轻轻的,不要把娃娃吵醒,轻轻地把娃娃放到“床上”(放回玩具筐)
活动反思:
在欣赏《摇篮曲》时,他们不仅能用安静柔和的嗓声演唱,而且能用动作表示对娃娃的关心:有的幼儿做拍娃娃的动作;有的幼儿做摇摇篮的动作;还有的幼儿做轻抚娃娃的动作,体现了美好的情感。这种生活经验的自然整合,是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积极丰富的情感是幼儿终身收益、也是他们当前非常需要满足与发展的内容之一。
《摇篮曲》音乐教案 【第二篇】
设计意图:《摇篮曲》和《进行曲》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乐曲,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场合,根据中班幼儿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环境的不同,特设计本次活动内容,让幼儿学习对比欣赏,并能选择不同的动作表现不同的音乐,增强幼儿对音乐的欣赏水平。
活动内容:
对比欣赏“摇篮曲与进行曲”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摇篮曲》和《进行曲》,让幼儿了解乐曲的不同性质。
2能根据不同的音乐选择不同的动作来表示。
活动重点:
通过欣赏,了解《摇篮曲》与《进行曲》的特点,并能说出两种乐曲的不同。
活动难点:
能用与别人不同的动作来表现不同的音乐。
活动准备:
1、录音机一台,录有《摇篮曲》、《进行曲》、《舞曲》的磁带。
2、布置一个森林的场景,请大班的幼儿扮演各种小动物。
3、装有信和磁带的信封一个。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出示信封)老师:“今天,老师收到了一封信,信上说小动物要举行‘森林舞会’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去参加,你们想去吗?”(想!)“小动物还有个要求:需要小朋友熟悉它们的音乐,才可以去参加!”
二。对比欣赏音乐。
老师:“我们来听听看,它们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音乐?”(播放音乐)
老师:“这些音乐是一样的吗?感觉有什么不同?”(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感受)
老师:“这是两首不同的乐曲,一首是安静、优美、柔和的,我们把它叫做《摇篮曲》;一首是比较雄壮有力的,我们把它叫做《进行曲》。谁能用动作来表现出来?”(要求幼儿做出与别人不一样的动作,鼓励表现好的幼儿!)
三。参加森林舞会。
老师:“森林舞会快要开始了,我们出发吧!”(边听《进行曲》和《摇篮曲》边做动作去参加舞会,要求幼儿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现。)
“小动物”:“欢迎大家参加我们的舞会,请大家自由跳吧!”(播放《舞曲》幼儿和“小动物”自由跳舞)
摇篮曲 【第三篇】
第四单元 外国小花
第五课 创——《咪咪摇篮曲》
教案出处:上海教育资源库集体备课
设计思路
本课的教材是选自上海音乐出版社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第五课第四教时,主要的教学内容是歌曲处理《我的小宝宝》,能用安静、甜美的歌声,气息连贯的演唱歌曲《我的小宝宝》,并能用各种各样的队型和造型进行情景创设,学生能用do,re,mi;do,mi,sol创编简单的节奏和旋律。在这堂课中,学生对摇篮曲的温馨、柔和的特点已有所掌握。在创设的学习意境中,演唱歌曲《我的小宝宝》,将自身从长辈那里感受到的的亲情,再抒发到对小宝宝的爱,表现安详的意境和摇篮曲摇曳的感觉,在音乐实践中深刻体会摇篮曲带来的艺术魅力。
本教时重点突出在创上,通过短小乐句的创作,律动--多彩的摇篮以及简单的歌词创作等活动,让学生在与同学协作表演的过程中,能分角色表演,在创设的情景中表达对洋娃娃、小动物以及小伙伴的爱,从而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合作互动、各类创作能力,达到培养创新精神的目的。
教学内容
1.唱——《我的小宝宝》
2.玩——多彩的摇篮
3.创——咪咪摇篮曲
教学目标
1.通过歌表演《我的小宝宝》,以及游戏创作活动,让学生再次感受“摇篮曲”的平稳、优美、抒情的音乐形象,同时体会自己对洋娃娃、小动物以及小伙伴的爱。
2.尝试用do、re、mi;do、mi、sol等唱名创作符合摇篮曲特点的短小的乐句,并根据自己创编的摇篮曲,进行情景创设、角色扮演,培养学生合作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摇篮曲的特点,创编短小的符合摇篮曲特点的乐句,并根据改编了歌词的歌曲,创设情景并分角色表演。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随着《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进教室,分角色,摆造型
说明:
船歌的摇曳感与摇篮曲有异曲同工之处,通过此环节,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将以前学过的音乐知识与摇篮曲的音乐特点作比较,为创作乐句作好铺垫。
二、游戏活动
1.律动:采花
2.编编节奏:
(用附点二分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来编编节奏)
3.编曲活动:(1)do、re、mi (2)do、mi、sol
说明:
游戏是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在游戏中学习音乐知识,既能得到快乐,又能得到综合能力的锻炼。
三、歌曲表演
1.齐唱歌曲《我的小宝宝》
2.指导学生用宁静、甜美的声音演唱
3.歌表演
4.结合多彩的摇篮按小组组合表演
说明:
学生根据自己所带的玩具进行歌词创作,是简单而浅显的,但他会在表演时注入真情实感的,为情景创设打好基础。
5.根据所带的玩具,边扮演角色,边尝试创作歌词
6.小组表演,展示,评价
7.情景创设,布置环境,教师唱唱舒伯特的《摇篮曲》,学生律动,按照小组摆多种多样的摇篮造型
说明:
在学生自己布置的适合摇篮曲的环境中,身临其境的感受摇篮曲。通过教师的角色创设,引导学生进行环境的布置,既锻炼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综合表演能力,又加固了摇篮曲在学生心中的感受。
四、拓展
1.你还知道哪些摇篮曲(曾经学过的)
2.各类乐曲片段赏析,分蓝组、红组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示
说明:
将学生的多种感官结合起来,体验摇篮曲、圆舞曲、进行曲、迪斯科的不同与相似,加深对摇篮曲的理解。
3.用不同的曲线来表示
4.用乐器来敲敲,编编咪咪摇篮曲
说明:
用音条乐器来进行旋律的创作,可以将创作的难度降低,然后将音条上的音再唱出来,学生的即兴创作能力和音准能力同时得到了锻炼。
5.用打击乐器来伴奏
五、小结
六、布置任务,拓展课外
说明:
将知识的学习拓展到课外,既加固音乐知识,又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找找摇篮曲的音响资料,下一节课拿来我们共享
教学反思
本课时的重点在“创”上,通过节奏、旋律的创作,歌词的改编、多彩的摇篮等教学环节,让学生不断的创作。本单元是对学生进行外国小曲的教学,学生初步接触了国外著名的音乐家创作的关于摇篮曲的乐曲,对于摇篮曲有了浅显的了解,能用安静、甜美的歌声,气息连贯的演唱歌曲《我的小宝宝》,在教学环节中,让学生用围巾,布娃娃,水果篮还有凳子等身边的道具搭起多彩的摇篮,让学生布置摇曳的氛围创设情景,学生不仅学习兴趣相当浓烈,并通过这样的活动,体验到了摇篮曲起伏动感的特�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以“听、赏、动、演、创”作为音乐感知的隐线,在生动、活泼、积极的学习气氛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求异求新的创造欲与创造力。在课中通过现今最流行的活动——超级pk台,让学生听辩欢快、优美的不同音乐情绪的音乐片段,并用身体表现出进行曲、圆舞曲、迪斯科、摇篮曲的不同感觉,从而用曲线总结出摇篮曲与其他曲式不同的音乐特点,并运用音条乐器及打击乐器即兴创作出短小的乐句。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掌握音乐知识技能学习音乐知识是最愉快的,掌握音乐的知识与技能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用一拍、二拍的音符,来组合成两小节的节奏是不难的事,学生兴趣会很高,再加上三拍的附点二分音符,就能组合成三拍子的节奏,在创作两拍子的节奏的基础上,创作三拍子的节奏就顺理成章了,同时也让学生掌握了两拍子和三拍子的知识点,同时也为创编旋律做好技能的准备。对于新时期的一代新人,要有团结协作的能力,并在协作过程中有创意,每次都有不同的组合表现。在听音乐进教室这一环节中,要求学生能用各种各样的队型和造型表现《摇啊摇》,按照小组的合作,搭成不同的船的造型,在创作多彩的摇篮过程中,也用自由组合的要求做到和他人的合作和协调表现,学生在歌表演的过程中,也进行了角色的扮演,有扮长辈的,有扮小宝宝的,还有扮演小鸟、大树的,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合作的能力,同时也加强了互相的协调能力,并提高了音乐表现能力。
《摇篮曲》音乐教案 【第四篇】
演唱部分动作建议
前奏 随乐做拍手的动作
1-4小节, 随音乐节奏做“走”的动作,并在最后一个音符时拍手。
5-6小节, 背对背扭扭屁股。
7-8小节, 面对面做鬼脸。
9-10小节, 同5-6小节。
11-12小节, 同7-8小节。
游戏玩法建议
1、合乐做动作模型:幼儿自己随乐做动作。
2、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两名幼儿游戏。
3.大公鸡来了时(低八度音乐响起间奏):幼儿定住,摆一个造型静止不动,“大公鸡”在其中来回走动,以多种方式逗毛毛虫。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旋律,能合乐做出“扭屁股”、“做鬼脸”的逗乐动作,并保持造型不动。
2、迁移故事情境,与同伴合作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的动作空间方位,并创编不同的鬼脸动作。
3、享受运用肢体、表情动作与同伴玩诙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剪辑好的音乐、电脑播放器、幼儿人手一只手腕花。
2、经验准备:幼儿有站双圈跳集体舞的经验。
活动过程
1、创设故事情境,导入活动。
师:一天,在草地上,毛毛虫们在找朋友做游戏,他们找到了一个好朋友,扭扭屁股做鬼脸。玩得正高兴,一只爱吃毛毛虫的大公鸡来了,毛毛虽立刻一定不动,大公鸡以为是石头就走了。
2、创编“扭屁股”“做鬼脸”的动作模型。
师:我是一只毛毛虫,我要去找朋友了,扭扭屁股,每个人都扭一扭,还要做鬼脸,怎么做?
3、初步感受音乐,并合乐做动作模型。
师:现在,毛毛虫们,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坐在椅子上玩一玩。(2遍)
师:毛毛虫们轻轻起立,我们一起听着音乐站在椅子前玩一玩。(1遍)
4、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
(1)师:毛毛虫要和朋友背对背扭屁股,还要面对面做鬼脸逗乐。你们可以怎麽做?
(2)师:请你和你的好朋友找个空地方试一试。
(3)请个别幼儿示范。
(4)教师哼唱音乐,幼儿随乐做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的动作。
(5)幼儿随乐游戏。
5、创编不同的做鬼脸逗乐的动作。
(1)师:还可以怎样做鬼脸逗乐?请你来试试。看看他的鬼脸是怎么做的?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他的手是怎么放的?
幼儿听音乐变换鬼脸造型进行游戏。
6、迁移双圈舞的经验,换朋友进行游戏。
(1)讨论换朋友的方法。
师:我们在跳舞时换朋友,经常用什么队形换朋友?
师:现在男生站在里圈,女生站在外圈,男生不动,女生换朋友,怎么换?
师:做什么动作的时候换朋友的?拍手时又是和好朋友在做什么呢?
(2)教师哼唱音乐,幼儿站双圈尝试换朋友。
(3)幼儿听音乐完整游戏。
7、戏剧游戏:毛毛虫与大公鸡。
(l)师:这回啊,毛毛虫们,可能在玩游戏的时候真有大公鸡要来做我们哦,我们要怎么样?能不能动?我们先试一试,我来挠挠这只毛毛虫,嗯,他没动,是个小石头,这只呢?
(2)邀请客人老师扮演角色参与游戏。
三、友情提示
1、在游戏活动环节组织过程中,教师遵循团体律动的傻瓜教学流程:放事一一动作一一音乐一一游戏(动作方位、游戏、交换舞伴等等),采用逐步累加游戏元素的教学策略,先引导幼儿创编、熟悉动作模型,在初步熟悉动作模型和音乐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探索背对背扭屁股及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接着再引导幼儿创编不同的鬼脸造型并游戏,最后再加人大公鸡逗引的游戏玩法。
2、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可调整游戏难易度,如,降低难度时,可在音乐的第2、第4小节时,不必强调幼儿在乐句句末拍手。
摇篮曲 【第五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唱会歌曲:节奏、音高及一字多音处准确无误。
2、指导学生唱好歌曲:通过不断学唱,能用多种形式(唱、奏、演、说)来表达对妈妈的爱。懂得感恩及孝敬父母
3、初步感受《摇篮曲》,让学生会用慢速体会歌词意境,并能用深情、轻柔的歌声演唱歌曲,感受歌中宁静、和谐、温馨的画面。
教学重点
用深情、轻柔的情绪演唱《唱给妈妈的摇篮曲》,用歌声表达对妈妈的爱。
教学难点
3—5的跳进,一字多音的准确歌唱。
教学准备
教师:钢琴、多媒体、教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设计意图:感受摇篮曲的音乐特� 师放背景音乐《摇篮曲》(第一段):“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你一边仔细听一边随音乐做做动作。
2、了解摇篮曲的音乐特点。“在这歌声中,你是怎样做的?”师请一生示范并回答。生:“轻轻拍。”师:“哦,你是在轻轻的拍,用了轻柔的力度。(板书:轻柔)我还看到有的同学是这样的……说明他的速度是……?对,很缓慢。(板书:缓慢)那这首歌曲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生听歌曲做动作表现自己的感受。生答:“很美、优雅、优美。”(板书:优美)(设计意图:生用肢体动作表现出对歌曲的感受。)
(设计意图:生用动作表现对歌曲速度、力度、情绪的理解。)
3、听《摇篮曲》第二遍。师带学生律动并启发:“让我们继续来体会歌曲的优美。”生听歌曲。“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是作曲家舒伯特写的《摇篮曲》。摇篮曲是夜晚时妈妈哄小宝宝睡觉的歌曲,它的音乐特点就是(生读):优美,缓慢,轻柔。”(师同时用动作和姿态来引导。)(设计意图:了解摇篮曲的音乐特点)
4、让孩子想象唱给妈妈的摇篮曲的音乐风格。“孩子们,小时侯妈妈的摇篮曲伴随我们长大,我们今天也为妈妈唱一首摇篮曲,你会用怎样的情绪唱给妈妈听呢?”(生猜)“那请你带着这样的音乐特点来读读歌名。”(设计意图:运用刚才所学知识来读课题)
二。新课:学习歌曲(设计意图:通过四步来熟悉并学习好歌曲)
1、初步感受歌曲。师:“真优美!来,让我们一起听听这首歌曲是不是和我们的猜想一样。”生初听音乐。
2、听歌曲内容。师:“歌曲优美、缓慢、轻柔,给我们展示了我们对妈妈的爱,随着音乐让我们一起走进歌曲中一个又一个感人的瞬间。”生复听音乐。师:“你最感动的是什么?”生回答:“我最感动的是孩子给妈妈披棉袄。”“他把桌子当成摇篮来摇。”
3、听歌曲旋律,用手画旋律线并哼鸣。师:“夜空中,繁星点点,连星星也想用唱歌的方式来表达我们对妈妈的爱,来,我们用lu跟着星星一起唱出我们的感动吧。”生边唱边画旋律线。
4、小声跟唱。师:“孩子们的声音真美!让我们一起再用优美的歌声让妈妈进入甜美的梦乡吧。”老师引唱,学生一起轻声连贯的演唱歌曲。
三。处理歌曲。(设计意图:从老师身上学会处理歌曲的方法)
1、通过提问来分段解决、处理情绪。
(1)师:“夜!多么宁静、多么安详,连小虫子低声的吟唱也听得清清楚楚,来,让我们一起轻声演唱第一段吧!”教师带领学生演唱第一段。
(2)心里充满对妈妈的爱来学习第二段。师问:“这么美的夜里小女孩为妈妈想了些什么?”生:“她想把桌子当成摇篮来摇。”师:“因为她爱妈妈,那让我们带着对妈妈的爱来唱唱第二段。”
(3)内心带着心疼的感觉来学习第三段。师问:“小女孩又为妈妈做了些什么呢?”(生答)“那她一定非常心疼他的妈妈,你能唱出这种感觉吗?来,唱给老师听听。”生演唱。
2、老师范唱。
(1)师范唱(加上动作、表情和情绪)师:“听着你们唱,老师也想唱了,你们想听吗?”师唱歌曲。(设计意图:用老师正确的范唱来引领学生)
(2)找出老师的优点。师:“你们觉得老师唱得怎样?”生答:“有动作。”师:“是啊,我就是根据歌词的内容来演唱的。”生答:“唱得很优美。”师:“老师是根据摇篮曲的音乐特点来演唱的。”
(3)生学唱,并歌表演。师:“其实,我相信,同学们一定比老师唱得还好,敢来挑战勾老师吗?”生:“敢。”师:“那我们同座的两个孩子一个来扮演妈妈,一个扮演女儿,一起来边唱边表演,好吗?”生表演唱。(设计意图:学生找到老师好的方法并学习,如:加上动作来处理歌曲)
(4)多种形式演唱歌曲。师:“孩子们,刚才我们大家一起来唱的这首歌,那这种演唱形式叫什么?”生答:“齐唱。”师:“现在我们再来换一种演唱形式,只唱第一段。我请一个孩子来唱第一句,全体女生唱第二句,所有孩子接着唱完。”生实践唱。师:“刚才的演唱形式孩子们知道叫什么吗?”生答。师:“叫领唱。老师再告诉大家一种演唱形式:女生唱一句,男生唱一句,这叫对唱。一起来试试第二段吧。”生实践唱。师:“我们再来用一种高难度的形式唱唱吧,左边的孩子先来唱,右边的孩子后来唱,这叫轮唱,敢来试试吗?”生实践。(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多种演唱形式)
四。出示课件照片。师:“在你们的歌声中老师听出了你们对妈妈的爱,当然妈妈也爱着你们,真是幸福的一家,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个个幸福的家庭。”师出示课件照片,生欣赏。(设计意图:激发爱心)
五。为歌曲加打击乐器。
1、师伴奏歌曲第一段。师:“夜深了,当劳累的妈妈趴在桌上睡着了,这时,你最想对妈妈说什么?”生:“妈妈你辛苦了。”师:“你们真是孝顺的孩子,为了使歌曲更加好听,老师想了个小办法,孩子们想听吗?”(放伴奏,师加入打击乐)(设计意图:师为生示范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及伴奏型)
2、学生演奏第二段、第三段。
(1)学习拍击节奏型。师:“你注意听了吗?刚才老师是怎样伴奏的?”(生用手拍击)“孩子们听得真仔细,老师是用这种节奏型来伴奏的,来,我们一起来试试。”(师哼唱歌曲,生拍手)
(2)师点出这种乐器的音色是符合这首歌曲特点的。师:“孩子们,你能准确喊出这两种小乐器的名字吗?”生:“碰钟、三角铁”师:“真不错!我们人能唱歌,这些小乐器也能唱歌,说说这些小乐器唱歌时音色有什么特点?”生:“轻柔。”师:“非常好,这两种乐器的音色正符合了这首歌曲的意境,所以老师选择了这两种乐器来进行伴奏。”
六。拓展。(设计意图:再次深化母爱,从《小脚丫》这部公益广告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1、观看公益片《小脚丫》。师:“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同学们都是非常爱妈妈的好孩子,而且每个小朋友都用不同的方式爱着妈妈。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个小朋友是怎么样爱他的妈妈的。”生:欣赏《小脚丫的视频》。
2、生用说的形式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师:“广告中的小男孩是个肯用心、懂事的好孩子,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孩子也和他一样。老师想听一听,你又是怎样爱妈妈的?”生畅所欲言,师放背景音乐《感恩的心》。“我们的音乐课就要结束了,但我们对妈妈的爱却是无止境的,让我们用一颗感恩之心去回报我们的妈妈吧!”(随音乐出教室)
课后反思
《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是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叙事性极强的歌曲,歌曲表现了主人公对妈妈的热爱之情,所以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启发培养尤为重要。让学生在歌曲中既得到情感陶冶,也在从中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父母,了解父母的辛苦。教学中,始终以审美为核心,以互动为手段,注重学生的参与,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情感人,让每个人都获得美的享受。
我的预设是让学生深刻体会母亲的爱。可以把这种感情放到表现歌曲当中去。首先我给大家欣赏轻柔、优美的《摇篮曲》,然后又说说自己的母亲是怎样爱我们的。然后又让孩子们联想小时候妈妈的关怀。接着导入歌曲。在教学当中,为了启发学生对妈妈的关爱,对妈妈的深情,我先用多媒体播放FLASH展示妈妈因为在辛苦工作在桌子睡着了的情景。给学生以视觉冲击!接着再播放录音,视觉和听觉的交替的展现,引发学生由表象进入形象思维。在进行教学时要把握歌曲深情、轻柔、宁静的基本情绪,多媒体再次展示:布满星星的夜空,我给妈妈披花袄情境,讲解歌曲中的结束句,虽然只有一个字,是用哼鸣来演唱的,但是简单的一个字,却包含着我们对妈妈深深的感情,因为我们对妈妈的爱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经过画面的展示和老师的启发,学生情弦被拨动了,想象的大门也随之打开,眼前不由自主浮现妈妈工作的辛劳和平时对我们的种种关爱。合理的想象不仅渲染了歌曲的情境,表达了歌曲的情感,而且使学生对歌曲的艺术性、思想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因此,在演唱时,学生能用轻柔的歌声完美地唱出对妈妈的一片挚爱与真情。在教学中,出现了这个样一个问题在教唱到56|5-|夜深了这一句时,有些男同学有喊唱现象,为改变这一现象,我带领同学们分析歌曲。第一遍初听歌曲后提问:摇篮曲是谁唱给谁听的?什么时候唱?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唱?第二遍听录音,学生回答。摇篮曲是妈妈唱给孩子的,晚上哄孩子睡觉时唱,应该用很弱,很轻的声音唱。教师总结:摇篮曲一般都是妈妈唱给孩子的,而这首摇篮曲是孩子唱给妈妈的,歌声中充满孩子对妈妈无限的爱,我们应用深情轻柔的声音来演唱。第三遍听录音,学生小声哼唱旋律。第四遍听录音,学生跟唱旋律。通过分析,学生改掉了喊唱的坏习惯,能够用较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在教学当中,为了启发学生对妈妈的关爱,对妈妈的深情,我让学生自由组成小家庭来表演情景剧,使学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接着再播放录音,视觉和听觉的交替的展现,引发学生由表象进入形象思维,
而这一课的不足之处也就出现在这一环节,在创编活动时,有的同学很内向,积极参与的意识不如其他学生,教师应在这时给予他们多多的鼓励,使他们敢于想象,勤于思考,勇敢自信,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正是新世纪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也是我们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应着意关注的。总之,只有老师的正确引导,孩子们的潜力就能够得到的发挥。
本节课的设计以真实、朴实为主,让学生扎实的学习歌唱、在优美的音乐中学会审美、学生感悟,启发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感恩、感谢、学做善良的人、学做品德高尚的人。如果再让我上一次,我设计更多的教学亮点、更高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快更好的学习,达到更好的效果。
摇篮曲 【第六篇】
教学设计沙湾中学 商海青一、 教材分析:本教材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第14册第四单元。勃拉姆斯的这首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作于1868年。它通过强弱拍节奏的起伏,来塑造摇篮摆动的形象。曲调优美抒情,语气安详平缓,细腻地勾画出一幅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这首歌曲虽为3/4拍,但作曲家巧妙地从第三拍起音,把节奏进行了细致的改变,将节拍的舞曲化性格化为内在的韵律,使音乐更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而适于语义。二、教学目标 :1、 通过课前让学生搜集各种类型的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应用各种手段查找知识的能力。2、 通过对的演唱,体验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想象歌曲的意境,用轻柔的声音演唱好歌曲。3、通过聆听各种类型的,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充分展开想象,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得到结论,得出各类摇篮曲的特点。4、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爱心的教育。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用轻柔声演唱2难点:分析综合中外的异同四、 教学流程程序教师活动预计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组织教学钢琴弹奏旋律 和着音乐走进教室,找好位置坐好。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导 入 新 课打出幻灯片(母亲哄孩子入睡)问:通过图片你联想到什么?自由发言(妈妈、小时候、入睡、歌声……)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聆 听 体 验1、播放幻灯片打出问题: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2、幻灯片:为了表达的感情,用怎样的力度和音色演唱好呢? 3、请用你想象的处理方法试一试。 1、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一首母亲哄宝宝入睡唱的歌,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亲切祝福。2、讨论得出:速度徐缓,力度较弱。 3、提出自己创作的歌曲方案,用自己的方法处理歌曲1、初步体验歌曲,为下面的歌曲学习打基础。 为学习歌曲、总结歌曲特点做良好准备。 通过亲自体验把握歌曲的演唱情绪。 歌 曲 教 学范唱,要求学生和着音乐做一个� 边听范唱边做动作(有的模仿摇摇篮、有的模仿抱小孩……)启发学生充分的进行想象1、 弹钢琴,2、 播放录音3、 要求用轻柔声演唱歌曲1、模唱2、跟录音一起唱3、用轻柔声演唱改变以往一句一跟的歌曲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对歌曲的完整体验。演 绎 歌 曲你能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歌曲的吗?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做动作、歌唱、用节奏伴奏……) 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综 合 阶 段欣赏中外:(一)声乐曲:1舒伯特2东北民歌比较两首歌曲的异同 (二)器乐:莫扎特聆听两首1、讨论得出两首歌曲的不同点:前者直接抒发内心的情感,后者通过环境描述含蓄地表达情感。2、总结中外摇篮曲的特点:a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b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c伴奏音型多模仿摇篮摆动的节奏。3、总结得出:是一种音乐体裁。培养学生查找知识的能力 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歌曲意义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欣赏中外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摇篮》音乐教案 【第七篇】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2、在掌握诗歌的基础上,学习仿编诗歌。
3、感受妈妈的爱,懂得感恩,用行动报答妈妈的爱。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摇篮曲》。
2、与诗歌内容匹配的图片、创编所需的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1、出示摇篮,提问:看,这是什么?
幼:摇篮。
师:对了,是摇篮。摇篮有什么用呢?
幼:小宝宝睡觉的。
幼:我们小时候可以睡在里面。
师:摇篮是小宝宝的床,睡在里面有什么感觉呢?
幼:很舒服。
幼:感觉很暖和、很温暖。
(评析:出示摇篮图片,让幼儿用已有的经验说说睡在摇篮的感觉,很多的幼儿都能说出睡在摇篮舒服、温暖的特点,有的幼儿会不自觉地做出一系列身体摇摆的动作,很好地感受到了睡在摇篮里舒服的感觉。)
2、师:睡在摇篮里软软的,很舒服,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像摇篮一样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
3、欣赏课件(没声音的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你觉得什么像摇篮呢?它摇着谁?
幼:我看到了星星,我觉得白云的它的摇篮。
幼:妈妈是宝宝的摇篮。
幼:花园里有很多的小花,风吹起来,它的摇篮。
师:小朋友说的真不错,这段动画当中还藏着一首好听的诗歌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完整欣赏诗歌,加上配音)
(评析:一开始出示课件,让幼儿欣赏诗歌中漂亮的场景,没有加上配音,让幼儿根据看到的内容猜测生活中的一些摇篮,第二遍加上配音朗诵,让幼儿欣赏画面的同时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熟悉诗歌的内� )
(二)学习诗歌,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教师配乐朗诵,完整欣赏诗歌。
(1)教师配乐诗朗诵,幼儿欣赏,欣赏后提问:你听见了哪些好听的话,用诗歌中的话来说一说。(出示相应的图片)
(评析:请幼儿试着用诗歌中的话来说说,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来加深对诗歌的印象,熟悉诗歌内容,并看着图完整地复述句子。)
(2)引导幼儿用诗歌中语言来回答。(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大海是摇篮,摇着鱼宝宝;花园是摇篮,摇着花宝宝;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
(3)为什么说蓝天是星宝宝的摇篮?(为什么说大海是鱼宝宝的摇篮?花园是花宝宝的摇篮?)
(4)分析句式,这首诗歌中有哪些一样的地方?
幼:都有摇篮。
幼:最后一句一样,它们都睡着了。
幼:小宝宝都睡在摇篮里。
(评析:让幼儿看着图片来进行句式分析,帮助幼儿理解记忆诗歌内容的同时,更加便于幼儿去分析整理句式,发现四句诗歌的共同之处。)
《摇篮曲》音乐教案 【第八篇】
教学过程:
一、 课前游戏——读RUAPO(引导学生用普通话读,用方言读)
二、
师:好了,刚才同学们,精彩的方言使我们知道了只要你敢想,只要你敢做,美梦一定会实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敢想、敢做音乐家——舒柏特。(师:上节课,我布置了让大家自己去搜寻关于舒柏特生平的事迹介绍,谁来说一下)
(生描述,师补充):舒柏特:十九世纪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1797——1828),出生于维也纳附近小学教师家庭。幼时在教堂唱诗班受音乐教育并任歌童,8岁随同父亲和哥哥学习提琴、钢琴14岁开始创作歌曲,16岁开始创作交响曲,17岁为歌德的诗篇谱曲。18岁完成第二、三交响曲,五部歌剧及一百四十多首歌曲。
舒柏特曾在本地小学任教三年,以后失业终生。他的一生非常贫穷受进了折磨,于1828年死于伤寒病。他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财富:共写了十四部歌剧,一百多首合唱曲,五百多首歌曲,九部交响曲,其中很有名气的有“未完成交响曲”“C大调交响曲”“鳟鱼五重奏”歌曲“美丽的磨坊姑娘”等,他的歌流行七大洲,并且有很多首成为世界名曲。尤其是他创作的歌曲,有时一个早晨能写五、六首,并把遇见的每一件事都变成歌曲。他的歌曲常常被称为浪漫主义的“艺术歌曲”被世界人民称为“歌曲之王”。其中他创作的“摇篮曲”流传渗广。体现了一种舒缓安详柔美的意境。
三、感受聆听中外不同的“摇篮曲”
说到了摇篮曲,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一下两首不同国家的“摇篮曲”,一首是舒柏特创作的,一首是我国东北民歌的,互相对比一下,歌曲在情绪、意境和音色上有什么特点?
1、播放东北民歌“摇篮曲”与舒柏特的“摇篮曲”的录音。
(聆听感受歌曲舒缓、安逸的情绪,安详柔美的意境;柔和甜美的音色,引起学生关注,激发学生兴趣。)
2、个别提问听后感
四、 学习新歌
导言:这两首不同风格的歌曲,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的,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母爱都是伟大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舒柏特的“摇篮曲”
1、 教师范唱。(集体哼唱)
2、 出示歌曲(几拍子、几段歌词)
3、 个别提问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引入:关于这首歌曲的来历,有这么一个故事,你们想听不想听?
舒柏特19岁那年,有一天他十分饥饿,下意识地走进一家饭店,当服务员向他出示菜单时,他身无分文感到十分尴尬,他四下张望希望遇到一位熟人或朋友,可饭店里全是陌生人。当他低头失望时,忽然看到报纸上刊登的克劳蒂乌斯的一首小诗,立即把这首诗谱成歌曲交给了店主,才换来一份土豆充饥,可是在他死后三十年,这首“摇篮曲”的手稿竟以四万法郎高价卖了出去。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讲这个故事就是向你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希望你们刻苦学习,将来用自己的智慧创造更多的财富来报效祖国,报答养育你的妈妈。
4、学生视唱,教师伴奏
导言:为了更好地理解、学习这首歌曲,请大家想象自己小时侯妈妈哄你入睡时的情景,心里怎么想?试着唱一唱(有表情的演唱)
5、 分析歌曲,指出重点难点
师:你能看出歌曲是由几个乐段组成的吗?歌曲两个乐段,第一乐段有两个乐句,节奏平稳而规律,充满温馨的气氛;第二乐段开始出现了一个附点四分音符,突出了“摇篮摇动”的感觉,加上装饰音的运用,使歌曲洋溢着母亲对孩子的无限温存的柔情。另外,在演唱时要唱出节拍的强弱。声音要轻柔、甜美。
6、 教师伴奏,集体有感情地演唱
根据歌曲的旋律,分成小组自编歌词。(个别小组演唱)
7、 教师指挥,学生集体用口琴吹奏。
8、 好了,同学们,通过刚才歌曲的演唱与吹奏,我们了解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母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所以接下来在优美音乐声下,为自己的母亲写下一段话,来感谢母亲对你们的养育之恩,同时你也可以做为母亲节的礼物送给妈妈。
五、 教师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唱了《摇篮曲》,回去后给你妈妈唱一唱,让妈妈评价你唱得怎么样?然后问妈妈小时哄你入睡时都唱过那些《摇篮曲》,自己学一学。下节课,我让每个同学到台前来唱一唱,听谁唱得最有特点。好,今天的课就到这儿,下课!同学们再见!
小班音乐欣赏《摇篮曲》 【第九篇】
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欣赏感受《摇篮曲》轻柔、优美、舒缓的特点。
2.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准备:课件、娃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件)今天我给小朋友请来了漂亮的照片宝宝。你的亮眼睛在照片宝宝身上看到了些什么呢?
2.星星宝宝很调皮,眨着他们的亮眼睛,怎么也不睡觉。月亮妈妈很着急,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助妈妈吗?
二。欣赏感受音乐
1.月亮妈妈请来音乐姐姐帮忙。音乐姐姐带来一首神奇的摇篮曲,星星宝宝听着听着,很快睡着了。
2.摇篮曲的本领真大,我们一起请音乐姐姐也给我们听听,好吗?
3.(放音乐,旁白)蓝蓝的天空,是星星温暖的摇篮,它们顽皮地眨着亮亮的眼睛。月亮妈妈带来美妙的摇篮曲,轻轻的,慢慢的,那么优美,那么温柔,满天的星星都闭上了眼睛,睡着了。
4.星星睡着了,音乐姐姐问:小朋友们,你听了觉得怎么样?
三。动作表演
1.(婴儿的哭声)哎呀,小宝宝哭了。这可怎么办呀?
2.我们小时侯和星星宝宝一样很顽皮,哭着不睡觉,这时,你的妈妈是怎么做的呢?你知道吗?
3.请你们来当爸爸妈妈,看谁最先使你的宝宝睡着。(动作轻轻的)
4.幼儿随音乐自由动作。
《摇篮曲》教案 【第十篇】
一、活动背景:
角色游戏“娃娃家”在班级中开展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了,孩子们会在游戏中给娃娃喂饭、抱娃娃去玩、给娃娃洗澡等,从孩子们的游戏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已经开始关爱娃娃了。但是在娃娃睡觉的时候,孩子们还不会用合适的方法照顾娃娃,他们不会轻声说话、或者把娃娃往床上一放就不管了,看到这样的情况,我觉得应该设计一个借助幼儿已有
生活经验,使孩子获得发展的活动。而主题《亲亲一家人》中正好有一个音乐欣赏活动《爱意摇篮曲》,让孩子体验爸爸妈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的浓浓爱意。因此,在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设计了音乐活动“爱意摇篮曲”,目的是通过孩子亲身的感受,懂得要时时关爱娃娃。体验爸爸妈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的浓浓爱意。
我将活动过程分为:讨论导入,哄娃娃睡觉;基本过程,欣赏摇篮曲,感受柔和宁静的音乐氛围;结束部分,我来哄娃娃睡觉。
二、活动片段:
片段一:开始部分我就提问怎么才能让宝宝快快睡着呢?孩子们的回答是:听故事,摇一摇,晃一晃,拍一拍。有个小朋友说:听歌。我马上追问听什么歌?是唱起来很大声,让我们很兴奋的歌吗?“是轻轻的,能让宝宝睡觉的歌。”哄宝宝睡觉的歌我们给它一个名字:摇篮曲。这一部分和幼儿的互动比较自然。
片段二:弹奏《睡吧,布娃娃》第一遍的时候,孩子们都能跟着音乐,轻轻的摆动身体,摇晃脑袋,有几个孩子还闭上了眼睛。音乐对于孩子有一种天生的魔力,而这个氛围是需要老师来有效创设的。
片段三:我来当爸爸妈妈,这个环节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抱着自己的“宝宝们”,有模有样的拍拍“宝宝”的背,在角色置换中,让孩子感受爸爸妈妈对于自己的浓浓爱意。
三、活动思考:
1、小班孩子音乐欣赏活动的特点。
小班音乐活动要整合幼儿的已有经验,《纲要》中指出,幼儿没有经历就没有经验。可见生活已有经验对幼儿学习的重要性。尤其象音乐欣赏类型这种对小班幼儿而言相对较抽象的内容,更应顾及到他们的已有经验与需要。《爱意摇篮曲》中妈妈与孩子的爱抚、关爱等正是小班幼儿特别需要、印象深刻的生活经验。由于小班的孩子们对父母的依恋很敏感,常常会有孩子想家、想爸爸、想妈妈。因此,活动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更能理解音乐性质,乐意表现音乐。在欣赏《爱意摇篮曲》时,我一开始就创设了情境,让幼儿回忆起被妈妈拍睡时的意境,激起了孩子们的活动兴趣。活动中孩子们不仅能用安静柔和的声音演唱,而且能用动作表示对娃娃的。关心。有的做拍娃娃的动作;有的做摇摇篮的动作;还有的幼儿做轻抚娃娃的动作,体现了美好的情感。这种生活经验的自然整合,是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
2、选材应选择有明显特征的音乐让幼儿欣赏:
让小班幼儿欣赏音乐,首先要考虑音乐本身对幼儿是否具有吸引力,那么选材就显得很重要。应选择一些具有明显音响特征和情感色彩的音乐让幼儿充分感受,这些音乐中,歌曲所占的比重较大,因为歌曲中有歌词,幼儿容易理解。
3、音乐活动满足幼儿各种情感的需要,积极丰富的情感使幼儿终身收益。
在活动中,我来哄娃娃睡觉“这一环节幼儿边听音乐边跟着哼唱,哄娃娃入睡,幼儿既感受柔和和宁静地音乐氛围,满足幼儿各种情感的需要与发展。同时又满足了幼儿好模仿的特点。活动中我们能看到一幅幅温馨的场面:有的把宝宝抱在手里,有的把宝宝放在小椅子上,边哼摇篮曲边哄娃娃睡觉,孩子们体验到了爸爸妈妈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给予的浓浓爱意。
4、存在的不足之处:
若能在欣赏“爱意摇篮曲”后将这一问题抛给幼儿(如:谁听了摇篮曲也会睡着,他们睡在哪?)这样更能提升欣赏摇篮曲的意义。活动给予孩子的并非只是一首能哄宝宝睡觉的摇篮曲,更是一首让每样事物都入睡的舒缓、安静、优美的摇篮曲,这才是摇篮曲欣赏的更高价值。
音乐欣赏活动我虽然上的并不多,但我明白活动中音乐活动的氛围营造很重要。比如可以多准备几首摇篮曲给幼儿欣赏,而不只是单一的一首,拓宽幼儿的音乐欣赏。在播放录音时,可以引导幼儿轻轻哼唱,在最后边听音乐边做动作的环节,给孩子留有更充足的时间,鼓励幼儿尝试用各种动作来哄宝宝入睡。希望自己可以在以后的活动中前期准备更充分,这样在活动才能和幼儿有效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