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小学教案 >

二年级下册语文咏柳教案【精彩22篇】

网友发表时间 3655797

通过观察柳树的特点,感受春天的气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审美情趣,激发对自然的热爱。下面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二年级下册语文咏柳教案范例,欢迎借鉴参考。

古诗《咏柳》教案 篇1

教学内容:《咏柳》是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六册第二单元的一首古诗。

教材分析:

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咏柳,就是歌咏柳树的意思。这首诗通过写柳树的美好姿态和蓬勃生机来赞美春风,以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把看不见的春风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借以抒发作者在春回大地时的喜悦、欢快的心情。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字词,读懂古诗。

2、通过对诗古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美的思想感情。想象古诗描绘的意境,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咏柳》描绘的美丽景色。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感诗境——感知美。

1、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2、导入:同学们,不知不觉中,春天的脚步又近了,这轻快飞行的燕子,吹面不寒的杨柳风,羞红了脸的桃花,柳枝轻摇的柔柳,组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你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杨柳图)

3、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学生答:咏鹅),咏鹅就是赞美鹅,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

4、揭题解题:柳树真美啊,唐朝诗人贺知章也被柳树的美所陶醉了,所以写下了这一首赞美柳树的诗——《咏柳》。

5、欣赏配乐朗读,学生感受古诗节奏。

6、自由读诗,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7、突显生字,指出这些字是今天所要学习的生字,再让学生读字。

二.交流切磋,诵读求悟——品味美。

1、诗人都写了些什么呢?现在我们再来做进一步的理解。先请同学们想一想:“咏”什么意思?“咏柳”呢?

2、在“碧玉妆成一树高”中,“妆”——装饰。什么装饰了什么?柳树真是碧玉装饰成的吗?说说诗句意思。(鼓励展开想象,有不同的说法)

3、千万条柳枝,在春风中飘荡,诗人又想到了什么?“丝绦”什么意思?用“绿丝绦”来比喻柳枝写出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说诗意。

4、齐读1、2句,问:第1句着重写(树),第2句呢(枝),诗人通过形象的比喻,把新叶满树的翠绿比作(碧玉),把柔美的柳枝比作(绿丝绦),突出了垂柳的什么特点?(翠柳、柔美、充满生机)从而展现了“垂柳”的“美”。

5、“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又该怎么理解呢?

6、第1句写“树”……第3句写什么?(叶),第四句呢?(春风→风)

7、从诗题“咏柳”上看,这首诗要赞美的是柳树,你觉得诗人仅仅是在赞美柳树吗?那是在赞美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8、齐读,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你为什么喜欢?(师小结:作者的想象多么丰富,从满树的新叶想到“碧玉”,从随风飘荡的柳条想到“绿丝绦”,多么贴切而生动呀,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大胆而巧妙的想象,把“二月春风”想象成手执剪刀的能工巧匠,把春风写“活”了,也把柳树写“活”了。)

9、这首诗的妙处还不仅于此,请同学们看,诗人从“树”写到“枝”,再到“叶”,然后想到春风。诗人(整体)到(部分)先观察后(想象)的顺序来写,显得有条有理,自然有序。短短的四行诗,却充分的体现了丰富的想象和精心的构思,这也许便是“咏柳”传唱至今的缘故吧。

10、过渡: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用什么方法来写出柳树的美呢。(生:比喻)是啊,诗人一连用了三个比喻句,用碧玉来比喻柳树的枝和叶,写出了柳树的颜色美,又用丝绦来比喻柳枝,写出了柳枝的样子美,然后展开大胆的想象,由柳树想到二月春风,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从而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接下来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配乐朗诵边想象一下这首诗的意境,等一下我要请同学们把你们想到的意境描绘出来。

【主要运用课件图片帮学生理解,让学生通过反复读及小组讨论体会课文三个比喻句的精妙,品味课文语言的美及柳树的美】

三、分组活动,熟读成诵——抒发美。

师:大家都喜欢这首古诗,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喜欢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创造、表现这首古诗,告诉老师,好吗?

(学生考虑、讨论,并纷纷说出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朗诵、写作、(画画等)

1、教师根据学生的提议分成四组:诗朗诵组、表演组、图画组。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小组。

2、学生分组讨论、创作表演。(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开阔思路)

3、分组展示表演。

(1)诗朗诵组;

a.学生朗读几首有关柳树的诗歌。

b.全组一起配乐朗读《咏柳》。

师评:同学们有表情地朗诵《咏柳》,更加深刻地体会了古诗的韵味,井背诵了几首与春天与柳树有关的诗歌,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和感受到春天的美。大家表演得非常好。

(2)表演组:

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通过动作把柳树的婀娜多姿表演得惟妙惟肖。 师评:这组同学用优美的动作来表现这首歌曲的意境,表现柳树的特点。表现春天的勃勃生机。他们的表演,使古诗变得更加生动起来。真棒!

(3)图画组:

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用彩笔画出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师评:这组同学运用图画的形式,鲜明形象地表现了古诗的意境。画得真漂亮。

(4)写作组:

学生用自己生动的语言,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师评:能写出柳树的特点,能用上生动的比喻,写得好!

4、师:刚才同学们都运用了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了这首歌曲,我觉得大家都做得非常好,回家后把你们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好吗?

【设计分析:l.采用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既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又能让学生各展才能。2.用多种形式表现古诗,加深学生对古诗的体会和理解。3.通过创造、体验、合作,生生互动,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四、总结写法,网络拓展——延伸美。

1、小结:诗写得精彩是因为作者观察仔细,能抓住柳树的。特点善于运用比喻手法,抒发真情,才使得我们对柳树,对春天的也产生了喜爱之情。希望同学们也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颗敏感的心灵,去观察身边的一切,领略身边的美景!

你还知道哪些歌颂、赞美其它事物的诗?

2、告诉学生相关古诗的网址拓展学生课外学习,并搜集。

3、作业:画一幅春景图。

五、板书设计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教学反思 篇2

1、两首诗一个主题,与其说是在教学两首古诗,不如说是让学生通过两首古诗徜徉在更多描写春天的美诗文中,从而感悟春的勃勃生机,春的万紫千红。教的时候既要注意区别,又要注意联系,前者为点,后者为面,点面结合构成了美丽的春天。

2、《咏柳》从剪,裁入手,学习完后自然剪出《春日》,过渡自然。两首古诗的分开教学看似独立,其中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始至终不离“春”这一主题,为二次整合铺垫基础。课末,将两首古诗再次整和,进行对比参读。使学生领会到:《咏柳》如细笔勾勒,由一柳而见出整个春天;《春日》则如泼墨挥毫,渲染出春天的“无边光景”,“万紫千红”。然而此处对比的实质并非为求异,而为探求两首古诗内在精神之一致,即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至此,学生对春的感悟和热情得以升华,此时,让他们写下心中对春的感受便如水到渠成,一蹴而就。课堂氛围达到高潮。

3、让学生学诗画画是最佳选择。引入朱自清的散文《春》,使古今诗文得以整合。

两首教学有所不同。《咏柳》是让学生感受到柳树的色彩美和形态美并用自己的话将一、二两句诗写下来。《春日》则是任选一个景物展开想像说具体感受景物美。还感受语言美、空间美、诗人情操美等。两首古诗品位语言美时,《咏柳》抓住了诗眼“裁”,品位“裁”的'精妙。

4、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以诗歌的语言最为精炼,感情最为丰富。而“每一首诗都离不开意念、意象和意境这三个层面”(张厚感)。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老师要引导学生把握好这三个“意”,品读好这三个“意”。就一定要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读出语调、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让他们在反复吟诵中浮现出诗的意蕴。读诗,若要解得其中真意,就需仔细玩味,抓住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去体会,这是一个体味诗意的过程,更是一个炼字的过程,一个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过程。这是读诗的关键,也是进入诗境、体会诗情的关键。例如《咏柳》前两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我们要尽量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体会词的妙处。教师只起引导作用,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自然领悟意味深长的诗意。

5、诵读是引发读者与作者情感共鸣的酵母,是作者和读者情感交流的纽带,通过有声有情的诵读,文中的字句就会活起来,文章整体也会更具形象性,在潜移默化中,读者就会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体验。

探讨:

a.如何能照顾到基础较差的一部分学生,他们几乎不思考,不想像,不发问。

b.要不要学生记教参上的诗意。

《咏柳》 篇3

第一课时

△齐读:“单元提示”“学习重点”“预习提示”。

△提问:这一单元与上一单元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

△订正:它们各反映了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一单元是自然景物:这一单元是经济文化生活。它们的关系是并列的。今天学习的《<咏柳>赏析》中的《咏柳》一诗是你们在小学学过的,可是“赏析”从未学过,你们一定很有兴趣。

(一)总体认识(板书)(出示投景片①)

1.释题

2.复习《咏柳》

①背诵本诗。②从体裁来分类:③从内容来分类:④本诗主题:

3.关于赏析

①本文的主题:②本文的基本结构:

4.学法

△请同学依次补出冒号后的内容。(学生补出)

△订正:《<咏柳>赏析》就是对《咏柳》的欣赏与分析。学习怎样欣赏诗歌,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欣赏,是老师的教学目的。

△全班背诵《咏柳》。

△订正:明确《咏柳》是七言绝句,是咏物诗。

△请学生在“预习提示”中抓三个动词和三个名词,并搭配起来。

△订正:那就是揣摩含义——再现形象——引入意境。(板书)这就是本文的主题和学法。本文的结构很清晰,第4段是过渡,全文分为两部分,前部分是对《咏柳》作语言分析;后部分是对《咏柳》的艺术鉴赏。

(二)阅读课文

△请同学们带表情地朗读课文。△学习1—3段,讨论投景片②上的题(五分钟)。

1.作者怎样串讲第一句?为什么抓住“碧玉”进行分析?通过什么进而分析全诗?

2.作者怎样串讲第二句?为什么抓住“绿丝绦”进行分析?怎样进而分析全诗?

3.作者抓住了第三句诗中哪一个关键词进而引出了“春风”的?

△订正:明确“碧玉”是描绘柳树整体的关键词;作者是通过揭示“碧玉”的双关意义进而分析全句的。“绿丝绦”是描绘柳枝的关键词;作者通过想象,化静(万条垂下)为动(随风飘拂),进而分析全句。作者抓住第三句中的“谁”自然地引出了春风。

△请同学们归纳第一部分大意。明确第一部分是对诗的语言分析,让读者从总体上理解表层含义,初步感受诗歌塑造的意境。

△提问:第4自然段怎样承上启下?

△订正:用总说本诗的句数和字数来承上;用提示下一部分的内容来启下。其中“但”字起到了枢纽作用。

△学习第5段,讨论投影片③上的题(1分钟)。第一题:在第5段中,作者是从诗的类别的角度来鉴赏的。他是怎样从表层内涵深入到深层内涵的? ◆[2004-01-26]

《咏柳》的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安排了一样特殊的作业给你们,你们完成了吗?

(同学出示收集的柳叶)

2、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你们完成这样的作业吗?因为,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板书:3咏柳)

3、全班齐读课题。

4、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同学答:咏鹅)

5、咏鹅就是赞美鹅的意思。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

6(出示课文中的图)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诗人正看着柳树,赞美柳树)

7、这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板书:贺知章)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l、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身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课后的五个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同学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4、从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同学会读,读准确。

5、同学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同学正音。

7、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l)(放远看柳树的图片或录像)

(2)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同学自由发挥)

(3)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课件出示该句)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假如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4)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绿”字也可读重点。

(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三、四句。

(l)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同学自读。

(3)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身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4)读到第三句的时候,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5)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同学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发明力”。

3、全班齐读。

4、能背的站起来背。

四、指导说句,写句

1、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你们能用自身的话来赞美柳树吗?大家下去和小伙伴们互相说说柳树的样子。

2、指名说。

3、和同桌说。

4、把你说的写下来,只要求两三句即可。

五、安排作业

1、回家修改自身写的句子。誊写工整。

2、背熟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

1、开火车背。

2、指名有感情的背。

3、全班背。

二、讲评

讲评同学写的关于柳树的句子(课前收好,批改)

l、选出优秀的到台上读。

2、指出缺乏之处。(注意字要写正确,句子要通顺)

三、指导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五个字。同学观察讨论:哪些字好记好写。

2、同学提出难写难记的字。老师指导。

“垂”的笔顺要多次书空,让同学记牢、写的时候四横的长度不一样。

“裁”字注意笔顺。下面的部件与“衣”字要区别:一捺改成了一点。

“剪”字下面是个“刀”不要写成了“力”。

3、同学自身练习,老师指导。

四、板书设计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古诗《咏柳》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听古诗的兴趣,并能记住诗名,初步理解古诗的大意

2、 引导幼儿按要求进行观察,并完整地讲述图画内容。

3、 知道贺知章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

4、 愿意欣赏古诗,感知古诗语言的优美,风趣。

5、 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教材、大书、录音机,磁带柳树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柳树

1、提问:小朋友,春天来了,身边的景物发生了哪些变化,请幼儿说出春天的美好景色

2、教师出示柳树的图片,提问:这是什么?

3、你觉得春天的柳树像什么?鼓励幼儿自由想象,回答问题

二、请幼儿学燕子飞,到指定的位置取书

三、请幼儿将书翻到第15页,和乖乖熊一起看图讲述

看图片上是什么季节?什么地方?近处有什么?什么样子的?远处有什么?什么样子的?

四,看动画,与老师一起欣赏古诗。并回答问题

1、请一名幼儿在大书上示范欣赏古诗,师生共同提出欣赏要求

2、提问:这首古诗的名字是什么?请幼儿在书上划指古诗的名字,集体回答

3、提问:你知道“咏柳”是什么意思吗?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教师小结:咏就是歌颂、赞美的意思,“咏柳”就是赞美柳树

4、介绍作者贺知章,他是我国唐朝伟大的诗人,

5、再次欣赏古诗一遍。

小百科:《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古诗《咏柳》教案 篇6

知识目标

1、学会读写“碧、垂、丝、裁、剪”五字。会读“咏、妆、绦”三个字。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诗歌初知诗意。

3、体会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之情。

能力目标

通过课前观察和学习诗歌、练习用两三句话描写春天。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学会读写”碧、垂、丝、裁、剪”这五生字。

2、有感晴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难点

了解本诗的大意。

教学方法

课前观察,图文结合,反复朗读。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幻灯片

第一课时

一、观察“咏柳”的插图或幻灯片

1.图上画的是什么?(长满绿叶的柳树。)

2.从图上能看出这是什么季节吗?(春天。)

3.教师介绍《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把春景描写得那么美好,是凭借自然景物——柳树,歌颂了春天。美好的新春,充满了勃勃生机,激起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4.把你看到的春天柳树的样子说—说。(激情引趣)

5.板书课躇。“咏柳”是赞美柳树的意思。

二、读诗歌

1.出示生宁卡片,指名读。

2.借助拼音自读诗歌,要求读通顺。

3.检查读的情况:指名读、小组齐读、互相推荐读。

4.教师范读。

三、初步了解诗文

1.看插图或幻灯片,读课文,想一想每句诗说的意思是什么?

2.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然后提出不懂的词语。

3.互相讨论解释不懂的词语:“碧”,绿的意思。“妆”,打扮的意思。“垂”,东西的一头挂下来。

四、边读诗文边体会诗中说的是什么

五、识记字形、写字

引导学生识记字形。

形近字:“载”和“裁”,进行区别;“剪”和“碧”可通过熟字组合加以识记。“碧”,先写上半部的两个部件,要紧凑,下边的石字居中。“垂”可以通过教笔顺识记。“垂”字写法:。“丝”字要注意字形结构,两个“ ”并排写,千万不要加点,下面一长横把两个“ ”托住。

第二课时

一、熟读课文

二、了解诗句

1.理解第一、二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通过看图,看柳树的整体和它的枝条。了解全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像碧玉装饰成的一样。从树上垂下来无数的绿色柳条就像绿色丝带一样。

其中帮助学生弄懂:“碧玉”是绿色的玉石;“一树”是满树;“丝绦”一种丝织的带子。

(1)指导用欣赏赞美的语气读这句话。

2.了解第三、四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先理解“细叶”、“裁”的意思。

(2)再理解全句的意思。全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剪出来的呀!

3.朗读全诗。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体会春日柳树的美景。

4.背诵全诗。

三、完成练习第3题,进行醣话、写话练习

1.观察春天的柳树。(可在上本课之前领学生去附近有柳树的地方进行观察或看挂图)

2.说一说春天的柳树是什么样的。

(1)说柳树的颜色。

(2)说柳枝和柳叶的样子。

3.写春天的柳树。

(1)先写在什么地方看到了柳树。

(2)写柳树的颜色、柳枝、柳叶的样子怎么美。

4.学生写话后教师进行评议。优秀的可在全体同学面前朗读或展出。

古诗《咏柳》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创新目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识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写字,写话练习。

教学步骤:

一.导引目标、激发兴趣

1、启发谈话:同学们,从图上你能看出是什么季节?画的是什么?

2、解题:“咏”,通过写诗作文歌颂、赞美。咏柳,赞美柳树。

3、那么,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

学生看图思考并回答问题。

二、创设条件、自主参与

1、出示字卡,指名读生字。

2、检查朗读。

3、看插图或幻灯片,读课文,想一想每句是说的意思是什么?

4、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然后提出不懂得词语。

三、组织研究、体验发现

1、互相讨论解释不懂的词语:“碧玉”、“妆”、“丝绦”。

2、细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中说的是什么?

3、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四、引导创新、应用实践

1、观察春天的柳树,说一说春天的柳树是什么样的?

(1)、说柳树的颜色。

(2)、说柳枝和柳叶的样子。

2、写春天的柳树。

(1)、先写在什么地方看到了柳树。

(2)、写柳树的颜色、柳枝、柳叶的样子怎么美。

五、反思小结、巩固提高

写话后进行评议,优秀的可在全体同学面前朗读或展出。

六、研究性作业

研究春天的景色还有什么特点,写一写,画一画。

板书设计:

咏柳

碧玉 妆成 垂下 绿丝绦

裁出 似剪刀

咏柳教学反思 篇8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描写春天的诗,诗中描写了春天柳树吐芽、柳条碧绿的生机勃勃的景象。在教学中,我先板书课题“咏柳”,问学生“咏”是什么意思,学生摇头,我鼓励学生查字典,得到“咏是用诗歌的形式描述,有歌颂、赞美的意思。”我接着说:“诗人要赞美什么样的柳树呢?是这样的吗?”我随手在黑板上粉笔画出了一棵只有树干和几条光秃秃的柳条的样子。学生迟疑了片刻,马上有学生说:“不对吧!”很多学生产生了疑问。有的`说:应该是绿色的,不该是白色的!有的说:柳枝是不是太少了,春天来了,不应该只有这几枝。看到同学们一颗颗质疑的眼睛,我顺水推舟:“让我们打开书,看看书中是怎样描写的!”学生翻书读起来,我又分别找几名同学朗读。在多次的朗读之后,我又引领学生回到黑板,“你们能帮助我把诗人笔下的柳树画出来吗?”学生开始各抒己见,“这棵树应该很高,从‘一树高’就知道树很高。” “从‘万条’知道树的枝条有很多条,应该多画几条。……就这样,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们把这首诗学完了。另外,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主人”意识,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小组讨论怎样记住这些字,从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贯彻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课标精神。如果本课让学生再看着图片来朗读感悟诗歌的意境,同时也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将会使学生印象更深刻。

咏柳教学反思 篇9

上周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这册书的第一首古诗——《咏柳》,通过自己讲课和年级组听课,对于古诗的讲解有了一些新的思考,把它记录下来,在以后教学中重点改进。

《咏柳》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所写,被世人� 诗中比喻生动,虚实结合,通过写柳树来赞美春天,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对于孩子们来说背诵是不成问题的,很多在幼儿园时就已经会背了。到了中年级学习古诗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能背诵,还要自己说说诗意,体会作者在诗中抒发的真情实感,感受诗中所运用的一些写作手法。所以在设计教案时,我把说出诗意和感悟大自然的美好作为了教学重难点。

全诗四句中第一句在解释意思时是难度较大的,“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注释中有“妆”的意思,“碧玉”、“一树”的意思也在课件中给出解释,七字有五个字都已解释好,剩下的就需要孩子们自己组织语言来说出整句话的意思了。在我的预设里,孩子们应该可以连词成句,大概说出诗意来,但当天孩子们并没有很好地表达出来,大家被这几个注释限制住了。

孩子们有这样解释的:“绿色的'玉装扮成了满树高”、“高高的柳树像碧玉一样打扮起来”,我能感受到大家是知道这句话的含义的,但说出来时就有些别扭了。同样的问题在听教研课时也存在,但在问题处理时就不太一样了。我当时自己直接说出了正确诗意,告诉孩子解释的时候可以前后顺序颠倒,符合现在我们说话的习惯,而李燕老师是不同的。

她问学生:“这句是什么打扮了什么?”

学生答:“柳叶打扮了柳树。”

“什么样的柳叶,什么样的柳树?”

“碧玉一样的柳叶,高高的柳树。”

“看图上,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柳叶,像不像碧玉装扮的一样?”学生们点头。

简单的几个问句,让孩子们的思路清晰了,又结合画面,孩子们真切感受到了诗中的意境,自然理解出诗句所表达的的意思了。对比起来,自己的方式还侧重于讲,而不是引导,没有给学生更多的参与和体验的过程,相信在学生的掌握情况上会是不一样的。后来集体备课时,我们也讨论了课上出现的情况,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直接说出诗意是有难度的,最好用看图、想象等方式让抽象变得形象生动起来,能结合画面说出自己的理解就可以,不必死扣注释,把美美的诗韵限制在理性的解读上,这样的要求是需要在更高年级时才能达到的。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慢慢渗透和引导就可以了。

通过听课,还有一点很深的体会,自己在平时讲课时过于急躁,情境导入环节没有真正落实到位,特别是古诗授课时,更应该充分地把情境烘托好,让学生沉浸到古诗的韵律和美感中,真正感受到语言美,诗的美,自然的美。

古诗《咏柳》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2、理解古诗中“咏”、“碧玉”、“妆”、“丝绦”等字、词的含义。练习发音咏、高、条、绦、垂、知。

3、欣赏古诗,并初步理解古诗发现古诗韵律的特点。

活动重点:

理解古诗中“咏”“碧玉”“妆”“丝绦”等词的含义。

活动难点:

初步理解古诗并发现古诗韵律的特点。

活动准备:

柳树图画、 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一幅柳树的图画。起幼儿兴趣。

——这是一棵什么树?它是什么样子的?

二、欣赏教学课件。了解一些关于柳树的知识。

1、教师小结柳树的特点:落叶树,柳枝细长,柔软下垂,生长很快,适合在水边生长,树皮,树枝,树根都可入药。

2、让幼儿小结柳树的特点。

——你觉得柳树美不美?什么地方美?

三、欣赏古诗<咏柳>的教学课件。让幼儿欣赏并理解古诗内容。

1、初次欣赏古诗。

——在古代有个叫贺知章的诗人也觉得柳树很美,他写了一首诗来赞美它,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

2、完整欣赏古诗《咏柳》,初步理解古诗。

——诗歌里说了些什么?你记住了哪一句呢?

3、再次欣赏古诗,理解古诗中的字、词及古诗所表达的含义。

——哪些地方你听懂了,哪些字词你不明白?你可以举手问老师。

4、分句理解古诗意思。

5、通过观察课件,小结古诗的特点。

——你们来看一看这首古诗和我们平时所学的儿歌有什么不一样?

四、学习有感情地朗诵古诗,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1、教师范读,让幼儿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这是一首很美的诗,老师也想念一念, 你们来听一听好吗?

2、师生一起朗诵古诗:集体、轮念等多种形式。

3、请幼儿表演朗诵古诗。

咏柳教学反思 篇11

《咏柳》是唐朝诗人贺知章所作,写的是初春二月的柳树。诗的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赋予巧妙的想象,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

我从复习有关春天的古诗导入课题,板书课题“咏柳”,问孩子们“咏”是什么意思,他们摇头。我鼓励学生查字典,明白“咏”有歌颂、赞美的意思。《咏柳》这首诗孩子们课前读了,比较熟悉,背诵很快。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感情朗读、背诵很顺利。但是,到了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的时候,就不知如何回答了。这一环节,为了让孩子们自主去探究,我安排了同桌合作学习,并提示孩子们看书中的注释,或者查《词语手册》。当汇报交流时,他们大多只是按照诗句的顺序,生硬地连起来,整句诗的意思听上去很别扭。古诗的语言倒置现象较多,有时要先解释最后的词句。孩子们较少接触,我举诗句例子说,强调诗句的意思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表达,但要说通顺。最后,部分的孩子能用自己的话说得出来了。当然还有一部分不会说的。我认为学习古诗最关键的是从理解重点词语入手,一步步理解诗句意思。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这需要一个过程。课堂中我讲得比较多,没有让学生在诵读中充分感悟古诗内容。以后我在古诗教学中会更放手些,多给学生一些自由思维的空间,去体会诗意。

《咏柳》的教案 篇12

教材简说:

本课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描写春天的诗,诗中描写了春天柳树吐芽、柳条碧绿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教学理念:

本课设计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而且通过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展开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一样特殊的作业给你们,你们完成了吗?

(学生出示收集的柳叶及有关的柳树图片)

(这里最好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看到的柳叶、柳树形象。)

2.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你们完成这样的作业吗?因为,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板书课题,解题。

3.全班齐读课题。

4(出示课文中的图)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诗人正看着柳树,赞美柳树)

5.这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板书:贺知章)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本课的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4.从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

5.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7.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1)(放远看柳树的图片)

(2)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3)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出示该句)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4)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绿”字也可读重点。

(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三、四句。

(1)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4)读到第三句的时候,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5)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四、想象意境,美读成诵

1.学生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的朗诵,一边想象诗人描绘的画面。

2.直到有感情的朗读,能背诵的自己被一遍。

五、指导说句,写句

1.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柳树吗?大家下去和小伙伴们互相说说柳树的样子。

2.指名说。

3.和同桌说。

4.把你说的写下来,只要求两三句即可。

六、布置作业

1.回家修改自己写的句子。誊写工整。

2.背熟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

1.开火车背。

2.指名有感情的背。

3.全班背。

二、讲评

讲评学生写的关于柳树的句子(课前收好,批改)

1.选出优秀的到台上读。

2.指出不足之处。(注意字要写正确,句子要通顺)

三、指导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五个字。学生小组观察讨论:哪些字好记好写。说说怎样记住它们。2.学生提出难写难记的字。老师指导。

指导书写“妆、柳、丝”。先引导学生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再师范写。

3.学生自己练习,老师指导。

四、板书设计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这是新课标中明确规定的,所以在《咏柳》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这一特点,在课前,通过让学生收集有关柳树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诗歌的特点,出示直观的插图,再现诗歌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

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主人”意识,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小组讨论怎样记住这些字,从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贯彻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课标精神。

另外,我让学生在学诗歌中练习写话,让学生借助自己所收集的图片,先说后写,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解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想说什么就写什么。

《咏柳》原文和译文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2]

【注释】

{1}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此诗描写的是垂柳。

{2}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的颜色如碧绿色的玉。

{3}妆成:装饰,打扮。

{4}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5}绦(tao):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6}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7}二月:二月,正是初春时节。

{8}似:好像,如同,似乎。

译文

如同碧玉妆扮成的高高的柳树,长长的柳条柔嫩轻盈,像千万条绿色的丝带低垂着,在春风中婆娑起舞。这一片片纤细柔美的柳叶,是谁精心裁剪出来的呢?就是这早春二月的风,温暖和煦,恰似神奇灵巧的剪刀,裁剪出了一丝丝柳叶,装点出锦绣大地。

《咏柳》赏析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写杨柳,该从哪儿着笔呢?毫无疑问,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们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也许有人会怀疑: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我想,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咏柳教学反思 篇13

当完成教学写这篇教学反思的时候,我心中涌动的是浓浓的感谢和感动,低年级的古诗教学很难定位,仅仅将古诗作为识字的载体,教学时满足于一遍一遍地读,缺失了发展学生思维、语言的重要环节,形同囫囵吞枣,让学生逐字逐句地理解研讨,对于学生来讲,又是强人所难,会令他们丧失情趣。我想在二年级古诗教学中,从情趣化入手,更符合学生年龄与认知特点,古诗重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解读古诗时,想象更是不可或缺,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达到“思接千载”“神通万里”的境域。古诗教学情趣化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再现作品描绘的场景、画面,丰富作品中的形象,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移情和共鸣,融情于境,入境悟情。”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1.结合关键词深入理解古诗: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笔下的'柳树的样子——高,绿,柔软,茂密,美丽等,从而引出“高”“绿丝绦”“妆”“万条”“垂”等关键词。

2.淡化诗意,寓诗意教学于无形:如设计贺知章和老船夫的对话,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想象,发展学生思维。

4.结合图片,激发向往:在这节课上,我多次通过图片,让学生欣赏春天,并力争通过优美的语言使学生产生“春天真美呀”的感叹,从而与作者贺知章产生共鸣——表面是赞美柳树,实际上是在赞美这催生万物复苏的春天。

5.旁征博引,指导积累:让学生汇报所知道的关于春天的古诗。

不足之处:

1.在语文课上求大求全,想展示的东西太多,导致主题不突出,思路不清晰。

2.教师本人,表现过于紧张,缺乏从容,导致课堂死板。

3.在备课前一定要充分研究学生,同样一节课,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孩子。

咏柳教学反思 篇14

语文教学,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这是新课标中明确规定的,所以在《咏柳》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这一特点,在课前,通过让学生收集有关柳树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诗歌的特点,出示直观的插图,再现诗歌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

在教学古诗《咏柳》其中的两行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时”时,我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在这美好的春光里,似剪刀的二月春风除了剪出细嫩的柳条外,还剪出了什么?”一学生精彩纷呈的各异思维就展现出来:剪出了火红的桃花,剪出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剪出了小草……这些答案让我满意,正当我打算收场时,一位孩子说:“还剪出了这一大片春光。”语出惊人,使我一愣如果按照常理思考:“春光”这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如何能用“剪”呢?但多年的教学实践又提醒我:“要小心对待学生萌芽中的创新思维”。

有了这一想法,我马上把“球”踢给了孩子:“孩子,您为什么这么认为?”“因为春天各种美好的事物汇聚而来,凑成了美丽的春光图,我想这各色景物都是春风拿剪刀剪下来粘贴成的。”学生脸带笑容,似乎也在为自己的这一新发现而兴奋。我心中暗暗惊喜,马上就对孩子的回答给予了充分肯定。

也许是受到了我的鼓舞和这个富有创意孩子的启发,接下来一个个孩子的发言则完全超出了我的`意料之外,带给了我更大的惊喜:剪出了花的香味,剪出了宛转的鸟语,剪出了草地上我们嬉戏的姿态,剪出了春光中孩子们的一张张笑脸。,剪出了风中悠扬的歌声……

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主人”意识,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小组讨论怎样记住这些字,从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贯彻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课标精神。

另外,我让学生在学诗歌中练习写话,让学生借助自己所收集的图片,先说后写,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解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想说什么就写什么。

咏柳教学反思 篇15

历来古诗的教学,有许多老师在探究。现代人学古诗,讲古诗,理解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要想把古诗课上得生动、学生轻松理解诗意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学开始,我板书课题“咏柳”,问学生“咏”是什么意思,学生摇头,我鼓励学生查字典,得到“咏是用诗歌的形式描述,有歌颂、赞美的意思。”我接着说:“诗人要赞美什么样的柳树呢?是这样的。吗?”我随手在黑板上用赭石色粉笔画出了一棵只有树干和几条光秃秃的柳条的样子。学生迟疑了片刻,马上有学生说:“不能吧!”这迟疑正证明了他们对诗句的不理解和疑惑,为进一步学习古诗起到了推动作用。“让我们打开书,看看书中是怎样描写的!”学生翻书读起来,我又分别找几名同学朗读。在多次的朗读之后,我又引领学生回到黑板,“你们能帮助我把诗人笔下的柳树画出来吗?”学生开始各抒己见,“这棵树应该很高,从‘一树高’就知道树很高。” “从‘万条’知道树的枝条有很多条,应该多画些枝条。” ……就这样,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们把这首诗学完了。

如果让学生再看着图片来朗读感悟将会使学生印象更深刻。

咏柳教学反思 篇16

在执教《咏柳》中,有一个教学环节:让同桌的两个学生互相读,纠正字音。在开始之前,说到:“请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 一时间,两个小伙伴就你一句,我一句地读开了,有的说:“这句话应该这样读……”,有的说:“我们一起读吧!”每一个孩子都积极、主动,他们情绪高涨、热情投入,形成了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动态教学过程。

这个过程使我深刻感受到要尊重、赞赏每一位学生。全班这么多个学生,难免有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面对班级中的学困生,我教师不是抱怨指责,不是轻言放弃,而是尊重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 当然,对于那些成绩优秀的孩子老师也不失时机地给予赞赏、鼓励,“� 当时正是初春时节,柳树吐出的嫩芽,呈现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授课前,我先让学生画一幅自己眼中的柳树,并写上一两句赞美柳树的话,好让学生提前从色彩方面感知一下碧玉妆成般的柳树,也从形态方面感知何为万条绿丝绦。这样一来,学生对古诗内容较容易理解一些。

导课时,学生展示的作品超出了我的想象,当他们双手举起自己的作品时,站在讲台上的我禁不住叫了起来:“哇!太美了,我仿佛置身于柳树林。”然后,依次点了三个孩子单独展示自己的'作品,他们的描述令我惊叹,也令在场的老师们惊叹。看来,准备工作做得很好。授课时,我采用叙事的方式来贯穿整首诗,从一千年前的某一天开始,引出地点、人物,缘何出现了《咏柳》这首诗。

整节课来看,流程进行得很好,从对“咏”的理解,到对柳树从远到近的认识,以及作者从观察到想象体现出的对春的无限热爱之情,课堂中呈现得都很好。不足之处是,老师表现得多,学生发挥得少,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一次经历,一次收获,磨砺中总结经验,在教育这条大道上,和学生携手共进。

咏柳教学反思 篇17

《咏柳》教学反思

在教学古诗《咏柳》其中的两行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时”时,我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在这美好的春光里,似剪刀的二月春风除了剪出细嫩的柳条外,还剪出了什么?”一经“点燃”,学生精彩纷呈的各异思维就展现出来:

“剪出了火红的桃花”,“剪出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剪出了大地的胡须——小草”??预料之中的答案让我满意,正当我打算收场时,一位孩子说:“还剪出了这一大片春光。”语出惊人,使我一愣,心中盘算该如何评价这样的答案,如果按照常理思考:“春光”这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如何能用“剪”呢?但多年的教学实践又提醒我:“要小心对待学生萌芽中的创新思维”。

也许是受到了我的鼓舞和这个富有创意孩子的启发,接下来一个个孩子的发言则完全超出了我的意料之外,带给了我更大的震动:“剪出了花的香味”“剪出了宛转的鸟语”“剪出了草地上我们嬉戏的姿态”“剪出了春光中孩子们的一张张笑脸。” “剪出了风中悠扬的歌声”??最后一位同学俨然在做着精辟的总结“剪出了空气中快乐的`气息”。

回到办公室,望着窗外美好的春光,我又在回味学生刚才的话语,发现这竟带给了我那么多享受的画面。我明白了:有时候千万不要自以为是,给孩子强加成人的思想,儿童的世界是可以尊重的。我又很庆幸:就是因为自己的顺势而导,才使诗意喷薄。

咏柳教学反思 篇18

《咏柳》、《春日》是两首古诗,前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所作,后者出自南宋诗人朱熹之手。这两首诗都描写和赞美了春天的景色。《咏柳》写的是初春二月柳树、柳条、柳叶。《春日》是一首春游诗,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同时也点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两首诗把春天描写得姹紫嫣红,多姿多彩,而又充满了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万物复苏的春天的渴望,以及春天到来时的喜悦。除此之外,《春日》一诗还饱含劝学之意。

上课之前,我细钻教材,品读诗句,搜集相关资料,做好上课前的准备。给学生布置的任务是:熟读诗句,背诵诗句,观察柳树。

上课时,我自创了一个谜语——“春天到,抽丝叶;春风吹,细腰扭;梳长发,爱春天。”学生很快能猜出谜底:柳树。结合字谜以及学生观察到的柳树的样子,让学生说说柳树的。特点,这样很自然就导入了课题。板书完课题后,便是引导学生朗读诗句,着重注意语感和节奏的指导。《咏柳》诗意比较浅显易懂,加之课前布置学生观察柳树,学生对诗意理解起来难度不大,因此我才去抓住重点词语让学生自主读、悟,对照插图自行吟诵的方法来学习全诗,让诗句描绘的柳树的形象在学生的的心中形成以致终生难忘。《春日》的教学我抓住全诗的感情基调,通过设计找“证据”,从关键词入手,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诗句的大意,教师适时点拨。理解了诗的大意,学生再来诵读,必定是“功到自然成”。这是一首写春诗,劝学诗,学生便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这句警示语,也算是学生明白的另一个道理吧。

课后,我检查学生背诵的情况,全班通过,然后默写,有十多个学生写错了一个字,其他的全对,奖赏他们每人一个“笑脸”。

咏柳教学反思 篇19

正文内容:

一位老师教学贺知章的《咏柳》时,首先让学生观察柳条的样子。她刚从包里拿出一条仿真柳条,不知从哪里冒出了一个声音──“假的!”有些学生嘘嘘地笑起来。

“能带真的来吗?”老师轻轻地问。

“不能!”好多孩子喊道。

“为什么?”老师笑吟吟地问道。

“我们不能随便折柳条,柳条会疼的。”

“柳条折下来就枯了。”

“如果大家都折一根柳条,柳树妈妈会变得光秃秃的。”

“同学们多么爱护柳树呀!你们一定跟老师一样喜欢柳树,咱们赶紧看看它长得漂亮不,好吗?”

学生仔细地观察了起来,一会儿教室里响起了“碧玉妆成一树高……”学生声情并茂地吟诵着。

[反思]

“假的。!”看似学生在搅和,但老师没有指责学生。在意料不到的情景中,教师因时而变,顺势一问“能带真的来吗?”瞬间营造了一种积极的反思氛围,使得学生立刻把视角放到“能不能摘柳条”的问题。学生毕竟是纯洁善良的,他们关爱柳树溢于言表。课堂建立起了浓浓的爱的基调,学生观察柳条兴致盎然,体会诗人赞美柳树、热爱春天的情感也自然水到渠成。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出现课堂矛盾很正常,关键是教师如何随机应变,运用教育机智敏锐地捕捉问题,以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智慧化解矛盾。这样的课堂生成也许只是“昙花一现”,但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搭建的灵动而开放的课堂,却折射出现春天般的勃勃生机。

咏柳教学反思 篇20

本课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描写春天的诗,诗中描写了春天柳树吐芽、柳条碧绿的生机勃勃的景象。在《咏柳》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先板书课题“咏柳”,问学生“咏”是什么意思,学生摇头,我鼓励学生查字典,得到“咏是用诗歌的形式描述,有歌颂、赞美的意思。”我接着说:“诗人要赞美什么样的柳树呢?是这样的吗?”我随手在黑板上用赭石色粉笔画出了一棵只有树干和几条光秃秃的柳条的样子。

学生迟疑了片刻,马上有学生说:“不能吧!”这迟疑正证明了他们对诗句的不理解和疑惑,为进一步学习古诗起到了推动作用。“让我们打开书,看看书中是怎样描写的!”学生翻书读起来,我又分别找几名同学朗读。

在多次的朗读之后,我又引领学生回到黑板,“你们能帮助我把诗人笔下的柳树画出来吗?”学生开始各抒己见,“这棵树应该很高,从‘一树高’就知道树很高。”“从‘万条’知道树的枝条有很多条,应该多画条。……就这样,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们把这首诗学完了。

另外,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主人”意识,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小组讨论怎样记住这些字,从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贯彻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课标精神。如果本课让学生再看着图片来朗读感悟诗歌的意境,同时也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将会使学生印象更深刻。

《咏柳》 篇21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这首诗通过赞美嫩绿多姿的柳树来赞美春天,歌颂春风给大地带来了一派生机。

下面谈谈这一课的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是教师以优美的导语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就是苏醒,就是温暖,就是繁荣,就是希望。春是花的世界,是鸟的天堂,是诗的故乡。春天如此美好,有许多诗人都用优美的诗句赞美春天的可爱,你能背出1-2首你学过的与“春”有关的诗吗?然后指名背《春晓》《绝句》《草》等诗。学生背完后,教师揭题:今天我们要学的第八课《古诗两首》也都是描写春天景物的诗。请同学先自由读《咏柳》一诗。

二、指导预习,划出不懂的字、词。

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然后听录音读课文,划出不懂的字、词,接着指名读课文,正音。引导学生质疑,把自己不懂的字、词或问题提出来。

三、回忆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并按此方法指导学生自学。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归纳古诗学习的方法:(1)解字词;(2)明诗意;(3)赏意境;(4)诵诗句。

先学习一、二行诗。

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先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咏、碧玉、妆、万条、丝绦”的意思,再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小组自学后,进行反馈,检查自学效果,先指名说说以上字词的意思,老师重点点拨:万条不是实指,而是虚指,并让学生再举出类似的例子。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千里江陵一日还”,“危楼高百尺”,“飞流直下三千尺”等,并指出此处用了夸张的手法。在理解诗意时,老师重点点拨一、二行诗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即把嫩绿的柳树比作碧玉,把柳枝比作丝带。

一、二行诗学完后,小结一下学法:先解字词,再明诗意,接着让学生自学三、四行,重点理解“不知、细叶、裁、似”的含义,讨论三、四行诗意。学生自学后,交流自学情况,老师重点点拨“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一句运用了设问、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体会这一问一答,问得新奇,答得有理,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是全诗的妙处所在,也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它让人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抒发了诗人对春光赞美的喜悦心情。

理解一至四行的字义、诗意后,老师小结学法。接着就引导学生紧扣字词赏意境并进行讨论:诗中哪些字、词用得好?为什么?在反馈时,老师适时点拨:碧玉写出了柳树的嫩绿,万条写出了柳枝数量多,丝绦写出了柳枝的轻柔美丽,以及把春风比作剪刀写出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作者借柳树来赞美春天,赞美生命的萌发,赞美大自然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景象。

接着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这首诗,并达到熟读成诵。

四、迁移运用,培养能力。

《咏柳》这首诗描写了柳树迷人的姿态,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抒发了作者的喜悦心情。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描写春天的一处景物(如:稻田、油菜田、荆江大堤等),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小学二年级语文《咏柳》教案 篇22

教学目的:

1、会认“咏、柳、碧、垂、似、剪”六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会认“咏、柳、碧、垂、似、剪”六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启发谈话:

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听音乐,你想到了什么?

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自古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文,今天,我们就来读一首唐代大诗人贺知章,通过描写柳树来赞美春天的诗。

2、板书课题

柳树可喜欢春天了,它总是轻轻摇摆那长长的柳条,告诉我们春天来了。快让我们来听听诗人是怎样歌颂柳树赞美春天的。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兴趣。

2、自己试读课文。

3、对照格里的生字画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

4、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生字。

三、细读课文,读懂诗句。

1、你一定想把这首诗读给同学们听吧,那你可得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诗句)

2、指名学生读诗句。

(请读的好的学生配上音乐再读一读)

你可以看着图也可以看着诗,你想到了什么?

3、男、女生进行比赛,看谁读的好。

四、朗读背诵,体会感情。

过渡:在这一片明媚的春光中,柳树垂下了姑娘长发似的柳条,一阵春风轻拂,那柳条随风摆动,碧玉似的叶子在春光中,仿佛一个个小生命在颤动,多么迷人的春天啊!

1、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会背这首古诗了吗?先自己试一试吧。

2、指名学生背诵。

3、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4、集体背诵古诗。

五、课外延伸,注重积累。

1、你还收集了哪些和春天有关的故事?背给同学们听听吧。

2、多么迷人春天,你也可以当当小诗人或是小作家,说几句赞美春天的诗句吧。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16 3655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