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小学教案 >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汇编15篇】

网友发表时间 3640691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以基础数概念、简单运算和图形识别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下面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范例,欢迎借鉴参考。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10的认识的编排与前面8、9的认识基本相同,先显示一幅主题图供学生数数并抽象出数10,再认识10、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学习10的组成和写数。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与8、9的认识主要有两点不相同:一是没有安排10的序数意义,这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对自然数的序数意义已比较熟悉了,没有像前面那样具体介绍。二是将10的组成提前到写数前面,而将写10安排在认识数的最后,这样安排既有利于在教学中利用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去更好地突出10的组成,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集中练习10的书写。

学情分析

为了能让学生能更好更快地掌握10的读写和组成,以及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根据学生之前的知识基础,还有一小部分的学生对数的组成掌握得并不是很好,针对这种情况,我准备了各种不同的教具,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好地掌握10的组成。

教学目标

1、学会10的读写和组成及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10的读写和组成及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感受数字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统计的方法;复习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灵活地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填一填,算一算。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统计的方法,谁知道在生活中什么时候要用到统计?我们可以用统计的方法来统计天气的变化情况,这是小明对近20天的。天气情况统计的结果。(出示总复习第12题。)观察图画,说一说图中符号表示的意思,然后数一数分别有几天,填完统计表。谁能提出一个问题?谁能解答。

二、填上合适的数。(出示总复习第13题。)教师:这里有许多美丽的花朵,在它们的身上有许多数,谁能发现16、9、7这个数有什么特点?那么第二朵花有15和9,另一片叶子上应填哪个数?第三朵花?第四朵呢?

三、填空。(总复习第14题。)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过程并填在书上。四、乘车。(出示总复习第15题的画面。)

1、观察画面,说一说什么意思,这幅画告诉我们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独立思考,然后与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

四、想一想,算一算,(总复习第1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观察。师:你会发现每一竖行都有自己的规律,谁能来说一说?

五、破密码。(总复习第17题。)教师讲解第一个,首先算出四个算式的数,这四个数就是它的密码。然后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的三个密码。

六、连环画。(出示总复习第18题的画面。)让学生观察这两幅图,说一说意思,并把这两幅图变成故事让学生讲给大家听,最后让学生列算式并解答。

教学后记: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统计的方法;复习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数一数、算一算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就在我身边。”

2、了解学生的数学水平,在活动中使学生对1-20各数有初步的认识。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观察的能力。

教学重点:

调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有序地观察,体会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就是一名小学生了,我们先一起到校园中去发现数学问题吧。二、观察图,说一说

在我们的学校里藏着许多数学问题,我们来找一找吧。

1、观察校门口,你看到了什么?说一说,数一数他们的数量。

2、请你自己观察学校操场上的同学们在干什么?数一数,你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怎么观察的?学生说一说。

3、你还想观察什么地方?请你自己观察,说一说。学生观察说一说,数一数。

4、请你观察图,你还发现了什么?校园一共有19名同学,2位老师,3棵苹果树,苹果树上一共挂了14个苹果。

5、你是怎样指导的?

三、数一数

我们的教室里也藏着数学问题,谁能找到?(你真会观察)

四、课外延伸

数一数你家的物品的数量。

五、课堂小结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表扬。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4

(一)、激发观察兴趣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3.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具学具准备:

教科书第2~3页的教学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1~10数字卡片一套。

教学设计:

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跨入小学的校门感觉新鲜吗?上学了,你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从现在起,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让我们来相互认识一下。

[以谈话的形式开始。师生相互介绍,老师简单介绍本校情况,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消除陌生、胆怯的心理,对学校、老师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师生相互介绍。

2.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打开第1页,老师有感情地朗读“编者的话”,讲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

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

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数一数

激发观察兴趣。

出示教科书第2~3页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出现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情境图。

[此处从情境入手,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知道,学校。

师:对,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大家看一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

生1: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

生2:这里有一座大楼。

(二)、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配合学生回答,贴一面国旗图(2)师: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图右边对应 贴出数字卡片“1”。)

(3)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

(4)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5)小朋友们再数数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多少?

三、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三)、数身边的事物

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数身边的事物:

师: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

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

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枝日光灯?

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

黑板的上边贴了几个字?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目标

1、会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减法试题

2、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加减发的含义,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和比较能力。

3、培养学生爱学习和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出示6、7的组成图,

1、生动手连一连

2、动口说一说6、7由哪两部分组成?

二、学新知

1、出示主题图

2、生观察说图意

3、引导讨论:表示的意义。同桌讨论,小组汇报

4、把两部分合起来列式?

5、练习有关6、7的加法

3+32+44+3

6、出示西瓜图,生说图意

猜猜筐里有几个西瓜?根据什么?

怎样列式?

7、算一算

7-26-57-4

可以摆一摆,同桌交流汇报

三、游戏

四、练习

1、看图列式P61T1

先说图意再列式纠正

2.比一比谁最快

6-31+67-45+23+46-24+27-67-57-75+1

3.猜球

五、小结

在生活中有很多得数是6、7的加减法,你能找到吗?

六、作业:找生活中得数是6、7的加减法。

板书

有关6、7的加减法

植树图西瓜图

2+5=76-4=2

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8~19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有趣的童话情境中,知道数是有大小的,理解符号=><的含义,并能运用这些符号来描述数的大小。

2. 在比较的过程中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使学生初步知道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数的大小。

3. 使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提高合作、探究的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4. 使学生初步养成认真观察、积极动脑的良好习惯,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谈话: 在一片大森林里住着小白兔、小猴、小松鼠、小熊等许多小动物。它们决定举行第一届森林运动会,咱们去看看吧!

2.课件呈现森林运动会的画面。

(1) 提出要求: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数一数每个代表队各来了几位运动员,并帮它们整整齐齐排好队。

(2) 每个小组发一张粘贴表(如下图)和小动物图片,让学生把它们贴在方格中。

(3) 学生汇报,可让数得又对又快的学生介绍自己的经验。

二、 引导探究,组织讨论

1. 帮小动物设计比赛方案。

提出要求: 小动物们首先要进行的是拔河比赛,小朋友能不能先帮助它们设计比赛方案(哪两种小动物分在一组比赛)?

(1) 学生分组设计比赛方案。

(2) 学生分组汇报。

方案一: 小白兔(4)小猴(4)

方案二: 小白兔(4)小松鼠(5)

方案三: 小白兔(4)小熊(3)

方案四: 小猴(4)小熊(3)

方案五: 小猴(4)小松鼠(5)

方案六: 小松鼠(5)小熊(3)

2. 认识=。

(1) 让学生看设计的这几种比赛方案,想哪一种最公平,并说说为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小白兔(4)小猴(4)这种方案最公平,它们都是4只,一样多。

引导学生用○代替小白兔,用△代替小猴,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

(2) 指出: 像这样,小白兔和小猴一样多,我们就说小白兔的只数和小猴的只数相等,可以用=连接起来,写成4=4。(板书)

(3) 引导学生摆同样多。

教师摆6个○,让学生对着○摆△,要求△和○同样多,指名到投影仪上摆,其余学生自己摆。

(4) 介绍=。

=叫做等号,表示两边的数同样多,读作等于。学生读并观察=的样子。

学生汇报: 两横一样长,粗细一样。

指导学生写=。

(5) 练习。

出示5 ○ 5,让学生填空并读一读。

3. 认识><。

(1) 出示后几种比赛方案,让学生说看到这几种方案,有什么想法。

(2) 学生观察,回答: 这几种方案不公平,有的代表队小动物多,有的代表队小动物少。

(3) 出示小松鼠(5)小熊(3)比赛图,组织学生讨论这种方案是不是公平。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得出:

① 小松鼠多,小熊少,比赛不公平;

② 小松鼠比小熊多,比赛不公平;

③ 小熊比小松鼠少,比赛不公平。

(4) 指出: 小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5比3大,可以写成5>3;反过来也就是3比5小,可以写成3<5。

(5) 引导观察并指导书写><。

>: 开口朝左,尖尖朝右,左边数大,右边数小。

<: 开口朝右,尖尖朝左,右边数大,左边数小。

指导书写>和<: 先书空,再描红,最后独立写。

(6) 启发学生根据5>3和3<5再说说几比几大,几比几小。

(7) 出示以下练习:

△△△△ □□□□

○○ ○○○○○

()比()多 ()比()少

4 ○ 2 4 ○ 5

要求学生先用△和○摆一摆,再填空。

三、 巩固深化,提高能力

1. 出示: 2 ○ 1 1 ○ 0 3 ○ 3 2 ○ 3 5 ○ 4

要求先在○里填上><或=,再说一说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2. 让学生从1、2、3、4中任意挑选两个数,先比一比,再用><或=连一连。

3. 举卡片游戏。依次出示:

4>○ 2<○ 5=○ 1<○

要求学生从学具盒中选出合适的数字卡片并举起来。

四、 总结评价,拓展应用

同学们,今天你学到了哪些本领呢?

课后观察学校和家里的东西,每次挑选两样,运用学过的方法比一比它们的多少。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掌握6、7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发展初步的动手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受到辨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的实践探索、合作交流得出6、7的组成。

教具准备:

圆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设疑:茄子博士有18个气球,想送给3个孩子,每人6个气球。6个气球,分在两只手里拿,可以有几种分法呢?

三个学生的分法没有按次序出现,可以让其他学生调整他们排列的次序。

讨论:看着一个同学的分法,可以有几种说法呢?

说完后,指导学生有条理地填写教材第32页例题中的空格。

二、动手操作,尝试练习

讨论:茄子博士看到你们爱动脑筋、爱思考,每人奖7个圆片,你能把圆片分成2堆吗?有几种方法?能按顺序有条理地分一分吗?请你一边分,一边把结果记录在教材第32页试一试的空格里。

填完后小组相互交流检查,指定一名学生板书。

三、活动游戏,应用巩固1.连一连(想想做做第1题)

描述:茄子博士看到大家那么聪明,高兴的不得了,他奖给大家6张数字卡片,哪两张卡片上的点子合起来是6,请你连一连。 2.说一说(想想做做第2题)

茄子博士一口气又给我们送来了6朵白云,哪两朵白云上的数合起来是7?请你说一说。

同桌互相说一说。

3.对口令(想想做做第3题)

师生玩6的对口令:教师出手势2,说:我说2,学生出手势4说:我说4,6能分成2和4。

学生之间玩7的对口令。 4.吃螃蟹(想想做做第4题)

讨论:同学们口令对得那么好,茄子博士为你们准备了许多螃蟹,看谁吃的螃蟹多,怎么吃呢?谁能把螃蟹身上的数分成钳子上的两个数,把钳子上的两个数合成身上的数,那么那只螃蟹就归你吃了。

教师指导学生。

四、揭示课题,巩固应用

讨论:黑板上是你们动手动脑学会的知识,谁能用一句话说说学会了什么?

师生齐板:

6、7的分与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8

学习内容:p14~16;练习二第1、2、3、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3、利用“野生动物图”使学生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滋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好愿望。

学习重点:

1~5的基数意义和写法。

学习难点:

1~5的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1~5数字卡片;投影仪;计数器;小木棒

预设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去动物园吗?动物园里有什么动物?现在同学们就来看一看这些可爱的`动物。除了看动物之外,我们还要从中学习数学知识,1~5的认识,看谁学得又快又好。(板书)

二、教学1~5的认识:

1、(屏幕显示“野生动物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画了什么?各有几个?说给你的同桌听。(指名说)

2、你们能不能按照顺序来说一说?先说数目小的,在说数目大的。再说给你的同桌听。(指名说,根据学生发言操作课件)

3、这幅图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用“?”来表示?

4、(投影“1”数字卡片)现在请你拿出1根小棒,摆在数字“1”的下面,可以怎么摆?(学生上来演示)

5、(投影“2”数字卡片)现在请你拿出2根小棒,在桌子上摆一摆自己喜欢的图形(学生上来演示)(“3”、“4”、“5”类同)

6、谁能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5各数表示?

三、教学数序

1、(计数器上拨1颗珠子)老师拨了几颗珠子?用几表示?(板书:1)

2、(计数器上再拨1颗珠子)再拨一颗珠子,一添上一是几?(板书:2)(3、4、5类同)

3、齐读1、2、3、4、5

4、1的后面是几?5得前面是几?3得前面是几?后面是几?(全班回答)

四、教学书写

1、(屏幕显示1~5的数字卡片)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想一想,这5个数字各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物体?(学生自由回答)

2、教学1、2的写法。

(1)动画展示“1”、“2”笔顺。

(2)请同3学们跟着老师用手划。

(4)在书上描写。

3、教学3的写法。(同上)

4、教学4、5的写法。(同上)

五、练习

p21练习二 1、2、3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给10、9、8、7、6凑10各需要�

3、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大胆发言的习惯。

教学重点:给9、8、7、6、5凑成10

教学难点:区分给这几个数凑十需要几

教学用具: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小仙子与同学对话;做对口令的游戏。板书:10的组成

1010101010

二、学习新知

1、摆一摆

摆9个圆片,再添上几个就是10个了?

(学生边摆边说,指学生在黑板上演示)

板书:9+()=10

2、摆8个圆片,再添上几个就是10个了?

问:8加几等于10?

板书:8+()=10

3、让学生边讨论边动手操作,口述过程。

填空:

4、凑十的方法

三、巩固新知

说一说圈一圈

A

******

**

***

**

B蘑菇图

C对口令

四、与学生一起编儿歌

1,9,1,9好朋友,2,8,2,8一起走,3,7,3,7点点头,4,6,4,6看杨柳,俩5相凑就是10。

编拍手边说儿歌。

五、作业;和爸爸妈妈一起玩凑10的游戏

板书:9+()=108+()=107+()=106+()=105+()=10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0

一、 教学内容

北师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2~3页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初步学会数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初步体会数的广泛性。

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交流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

(1)、使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尊重与欣赏他人。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动物物的爱的情感,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要爱护动物、保护动物。

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们现在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你们来到学校,看到咱们的校园非常美丽吧?今天,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也背着书包来到学校,猜猜看,动物学校有些什么动物呀?

生:有小兔、小猴、小狗、小熊、大象、小松鼠、小猫

师:小朋友们想的真多,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地球上不能只有人类,野生动物灭绝之时,就是我们人类灭亡之日,所以我们要爱护身边的动物,特别是野生动物,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东北虎、亚洲象、中华鲟等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目前它们濒临绝迹。(渗透环境教育)那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动物学校开学的情况吧!(出示主题图)(课件)

(点评:教师利用语言魅力,使学生感知校园的美丽,并通过故事情节将孩子引入动物世界的童话中去,通过插图渗透环境教育,使学生更易理解,从而激发学生愿意观察的欲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二) 探究活动

1、 任意观察

问:看看动物学校有什么?

师:数数图上的动物分别有多少。它们都在什么地方?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的小伙伴吗?

指定部分学生汇报。

(点评:让学生尽情地看,使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自主地、有兴趣地观察,自然感知各数,自我体会发展数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数是人类的好朋友;渗透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形成对数的感知和表象,初步体会交流的快乐。)

2、 探讨数数规律

师:刚才你们的汇报都非常好,但是老师一样一个小小的建议,能不能按照一定的方法来数一数呢?

(1) 四人小组内探讨数数规律。

(2) 汇报:你们是怎样数的?

小组甲:先数数目小的,再数数目大的。

小组乙:先数远的,再数近的。

小组丙:先数上面的,再数下面的。

小组丁:从左边数到右边。

(3) 互评:�

(点评:让学生在互相启迪过程中感知认识,完善认识,并感受到如何评价自己、评价他人和倾听他人意见。在看、数、听、说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交流信息、收集信息的机会,使学生的学习个性化。课堂成了学生探索与交流、自由表达观点、实现心灵放飞的舞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数学情感。)

(三) 及时强化,层层深入

1、 寻找身体上的数

(1) 同桌之间互相观察、交流。

(2) 集体反馈交流(注意引导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

2、 数周围的实物

3、 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1) 手里最多能拿几支粉笔?

(2) 盘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

(3) 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支笔?

4、 寻找校园里的数(可带领学生去操场上找一找,说一说。)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整十数的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

3.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合作意识,激发他们计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整十数的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整十数连加、连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开火车口算:20+50= 3+2+4=

10+80= 8-5-2=

70-30= 4+1+3=

90-30= 10-3-6=

30+70= 8-6-2=

师:你们在做连加、连减题的时候,是按什么顺序做的?(从左到右)如果题目中的数变大了,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整十数的连加、连减的计算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的连加。板书:30+20+40=

(1)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30、20和40这三部分合并起来)

问:你会算吗?

学生自己试算,然后集体交流。

(2)问: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谁和他想得不一样?

(先算30加20等于50,再算50加40等于90.)

(想:3加2加4等于几,就是几十。)

2、教学例2的连减。板书:80-50-20=

(1)师:这道连减的题目表示什么意思?(表示从80里面去掉50这部分,再去掉20那部分或从80里面去掉50和20这两部分)

问:怎么算?(学生试算,然后集体交流。)

(2)问:谁来汇报一下,你是怎么算的?

(先算80减50等于30,再算30减20等于10.)

(想:8减5再减2等于几,就是几十)

3、比较:整十数的连加、连减与10以内的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1)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2)各组进行汇报。

(整十数的连加、连减和10以内的连加、连减计算顺序是一样的,都是从左到右,不同的是计数单位,10以内的连加、连减是以“一”为单位的',整十数的连加、连减是以“十”为单位的)

三、巩固练习

1、对比练习

口算:2+5+1= 9-4-3= 1+3+4= 8-2-6=

20+50+10= 90-40-30= 10+30+40= 80-20-60=

请一位女生代表做第1行,一位男生代表做第2行,女生和男生交错进行,其他同学做裁判。

问男生代表:你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因为每组题相加减的数是一样的,只是计数单位不同,所以第2行不用算,根据女生算的结果推想一下就可以了。)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9页做一做的第1题和第50页的第4题。

3、应用问题

(1)有50个花生,大猴吃掉30个,小猴吃掉10,还剩多少个?

师:请你帮小猴算一算。

订正:你是怎样算的?

(2)同学们前年栽了30棵树,去年栽的和前年同样多,今年又栽了50棵,三年一共栽了多少棵?

师:你会解答吗?请你试着做一做。

订正:你是怎样想的?

4、出示图片“填一填”

把10、20、30、40、50填在圆圈里,使

每条直线上三个数的和相等。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篇12

教学目的:

1.在具体操作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实际意义,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意识。

2.初步掌握“10”的。加减法,并能正耐

3.发展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得数是10 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难点:整理出10的加减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小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小动物,今天这些小鸡也走进了我们的课堂。

(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情景图)

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问题?

师:说得非常好,谁能列式解答?

二、探究新课

的加减法。

师:这些小鸡跑到盘子那开始吃食了,同学们再仔细看看,又能发现什么?

师:说说你想知道的问题是什么?

师: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这么多呢,大家帮着解决一下吧,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的组成。

学生小组合作在计数器上拨10个珠子,然后分成两部分,

看有哪些分法?填在教材第43页的表格里。

3.巩固练习

课本44页的“练一练”

三、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小鸡吃食(10的加减法)

1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9 8 7 6 5 4 3 2 1 0

作业设计:

连一连,合成10

② ⑦ ⑤

① ⑨

⑥ ④

⑤ ⑧ ③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3

教学内容:

课本第17--18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0”的意义,表示一个也没有,并理解“0”的其它含义起点,分界线等,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较工整地书写“0”。

2、通过紧密联系生活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初步知道0的含义,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

理解0的含义

课前准备:

课件、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个《小兔采蘑菇》的故事。

教师讲故事:星期天,有四只小兔告别了兔妈妈结伴出去采蘑菇,它们高高兴兴地向森林走去。其中有三只小兔采蘑菇的时候非常专心,采了一个又一个蘑菇。还有一只小兔在采蘑菇的时候一会儿看看远处的风景,一会儿看看飞来的蝴蝶,结果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探究交流

(一)出示课件

1、学习例题3

教师:你知道故事里的那只三心二意的小兔是哪一只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别的小兔采了多少个蘑菇,你能用数字表示出来吗?

教师:小白兔一个也没采到,应该用数字几表示呢?

教师:同学们真聪明,0也和1、2、3这些数一样,也是一个数。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0”的知识。(板书:0的认识)

教师指着小兔下面的0问:在这里0表示什么呢?(板书:一个也没有)

教师:小兔采蘑菇的时候三心二意,所以一个蘑菇也没有采到。我们小朋友可不能向它那样,上课的时候要认真听讲,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

2、试一试

(1)看图,想一想,两幅图表示怎样的一件事情。试着用几句话把这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说。再跟同桌说一说。

(2)思考:原来的萝卜数用什么数表示?现在呢?

这里的0表示什么?

集体交流,小结。

(一个萝卜也没有用0表示)

3、说说生活中用0表示的例子。

教师:小兔一个蘑菇也没有采到,我们用0来表示。生活中用0表示的例子非常多,比如:桌上有三个苹果,爸爸吃了一个,妈妈吃了一个,我吃了一个,结果一个苹果也没有了,这时苹果的个数可以用“0”表示。你能说出几个要用0表示的例子吗?(学生说,教师正确地引导。)

4、生活中的“0”。

教师:现在想一想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0呢?

(门牌号码上的0;电话号码上的0;直尺上的0……出示有0的图片)

(课前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有0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感知0的另两种含义.

1、观察自己的直尺

教师:课前同学们也准备了直尺,拿出直尺,放在桌上。找一找0在哪里,小手指向0。你能大声的把直尺上的数字读一遍吗?

2、出示图片(直尺)

教师: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这些数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从0开始的)

教师:谁来把这些数大声读给全班小朋友听,(一生到黑板上指读)

教师:这个0表示什么呢?

小结:直尺上的这个0,表示起点的意思。(板书:起点)

3、出示图片(温度计)

教师:在温度计上也有0,这个0又是什么意思?(生尝试说)

教师:0度是水变成冰的温度,当温度下降到0度时水就开始结冰了.所以这里的0表示分界线。

4、小节  0的'三个含义。

5、学习写0。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0的这么多知识,0应该怎么写呢?

你们看这个0像什么?(生发挥想象,充分说明)

(2)师在日字格里示范书写0。

0是一笔写成,起笔在上半格中间偏上一点,向上碰到上边线,圆圆的没有一点棱角,收笔处与起笔处相连接.这里还有一首有关写0的小儿歌“数字0,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要想写好数字0,封口之处是关键”。

提问:�

(3)学生描红,独立书写,教师指导。(你们写得真漂亮!在写好字的同时,还注意了写字的姿势)。

(4)展示两生作品。

教师:�

1、想想做做第1题。

(1)小猴来到果园里,他看到桃树上有几个桃呀?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在书上表示出来。

(2)小猴看了很馋,吃掉了1个,这时树上还有几个桃?用数字几来表示?在书上表示出来。

(3)小猴又吃了2个,现在树上有几个桃?用几表示?在书上写出来。

(4)小猴索性把最后的1个桃也吃了,现在该用几来表示树上的桃呢?在书上写出来。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然后汇报交流,并说说0所表示的意思。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填写并交流读一读。

四、全课小结

教师:现在,请大家想一想,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了一系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判断、概括的思维活动中体验、理解、掌握知识。即使是写字,也要让学生动脑筋想一想如何写,然后再书写,让学生养成有步骤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本课的特色首先在于能够把数学知识的学习融于有趣的、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之中,学生的对话、小兔采蘑菇、小猴摘桃,这些童话无不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实践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的理念。其次,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认识0的意义到写0,到学习活动的总结,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完成,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4

教学内容:

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重、难点:

熟练掌握10的加减法

教学关键:

使学生建立“凑十”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花狗和小蚂蚁在做游戏,你们想去看看吗?

出示:画一画,填一填(投影)

每行再画几个是10个?同桌说后再汇报

2、10的组成

二、学新知

1、小蚂蚁和小花狗看大家表现的好特别高兴,愿意和大家交朋友要考考大家。

2、出示葡萄图

你能看图说出算式吗?你是怎么想的?

师板书:3+7=1010-3=7

7+3=1010-7=3

指生说说算式的意思。

3、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小蚂蚁:小花狗给你们出的题太简单,我来考考你们。

8+2=10-8=6+4=10-=

2+8=10-=4+=10-=

4、课间休息

5、游戏

a)玩扑克说10的组成

b)连线:凑成10P47T2

c)比一比

4+6=10-9=7+3=10-4=

10-3=9+1=10-2=10-7=

5+5=10-6=10-5=2+8=

d)猜一猜

小花狗和小蚂蚁要奖励认真听讲的孩子,大家猜一猜袋里可能

有几朵红花?几朵黄花?10朵

6、谈收获

7、板书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3+7=1010-3=7+=

7+3=1010-7=1010-=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5

教学内容:

《认识钟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91—92页的内容及练习十六的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钟面,了解时针、分针。

2.掌握整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整时的时间。

3.了解生活中的时间,感受时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认识钟面,能区别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

2.会认读整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有时针、分针的钟面模型,无时针、分针的钟面图。

学具准备:

有时针、分针的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猜谜语。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猜猜看是什么?

生:钟表。

师:对,是钟表。谁能告诉大家你都见过哪些钟表?(学生自由发言)

【通过说自己见过的不同形状的钟表,让学生了解钟表与日常生活密切相连。】

2.展示多姿多彩的钟表。

师:钟表王国的兄弟姐妹可真多呀!瞧!(课件出示各种钟表)这些钟表都是带有指针的;这些是显示数字的电子表;现在呀,人们又发明了一种既带有指针,也能显示数字的钟表。这些表别看它很普通,很常见,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今天我们一起认识钟表。(出示课题:认识钟表)

【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整体上建立钟表的感性认识。】

二、借助经验,认识钟面

1.感知钟面。

师:请小朋友拿出你的钟面模型玩一玩。

要求:在玩的时候看看钟面上有什么?再拨动钟面模型侧面的按钮,看看你又发现了什么?请开始吧!

2.小组交流。

师:请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钟面上有什么?

3.汇报评价。

师:刚才,你们玩钟的时候,发现什么了?谁知道这根又细又长的针叫什么针?(出示钟面模型)你是怎么知道的?那谁知道这根又粗又短的针叫什么针?(生汇报的同时并让学生在钟面模型上指一指,摸一摸)

师:你是怎样区分时针、分针的?(重视学生评价)

师:拨动按钮,小朋友们还发现了钟面上的时针跑的慢,分针跑的快,时针和分针是怎样转动的?请小朋友们用小手比一比。(生用手比划。)

4.师生小结。

师:请看大屏幕,老师这里也有一个钟表。(课件出示钟表)

【让学生再次感知钟表的几个特点。】

钟面的特点:

①有12个数;

②有长针和短针;(课件出示:又粗又短是时针,又细又长是分针)

③有12大格;

④每大格里有5小格;

……

【借助学生生活,获得有关钟表的经验,让学生认识了钟面,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整时的教学

⑴学生拨出1时

①师:调整好你的钟面模型,使时针和分针都指向12。(学生调整)

②师:现在拨动指针,使分针转一圈,还指着12,观察时针有什么变化?(生拨)拨好了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谁知道钟面上现在表示什么时刻?(1时)你是怎样知道的呢?(多让生说)

③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就是1时。(板书:1时)想一想,1时在电子表上是怎样显示的?(小圆点后面是两个零,前面是几就是几时)(生说后师板书:1:00)

⑵学生拨出2时

师:请小朋友们继续拨动,使分针再转一圈,还指着12,现在钟面表示什么时刻呢?(2时)

师:2时的时候,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课件出示后板书:2时)

⑶认识整时

①课件出8时

师:再看大屏幕,现在钟面上是表示几时?(板书:8时)

②课件出示3个整时时刻:8时、3时、6时

师:刚才,我们认识的1时、2时、9时都是整时(板书:整时)(小组讨论)

生讨论后小结:

⑷学生操作

师:请大家迅速在你的钟面上拨出你最喜欢的整时时刻。(学生拨)同桌互相交流一下,你拨的是几时?这时你在干什么?

【在认识整时的教学过程,人人动手、动口、动脑,全员参与,安排了三次动手拨一拨的活动,让学生在拨一拨、说一说、评一评的活动中认识了整时。】

四、律动放松,课间小憩

课件出示:《时间就像小马车》歌曲,让学生随着音乐自由活动。结束后进行惜时教育。

五、阅读课本,质疑问难

阅读课本92页的内容。

师:图中的小朋友们,一天的学习、生活是怎样安排的? (学生阅读课本后再汇报)

生:我知道这个小朋友7:00刷牙,8:00就开始学习了。

师:你看他上课多么认真啊!希望大家也能象他一样。

师:……

生:……

师:整时的认识方法是什么呢?你能说一说吗?

2.质疑问难。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疑问吗?

生:我认识了整时。

生:我知道了钟面上有12个数,还有时针和分针。

生:我会认时间了。

师: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生:我想认识那个细细的针。

生:我想知道1时等于多少分。

师: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师:小朋友想了解的知识可真多!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请记住: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课件出示这三句话)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引导~自学,让学生“我能读”和“我能问”,培养学生读中思,思中读,找出关键句,重点词,动笔圈、点、勾、画、批注,从小养成自学的习惯。汇报自己的收获,锻炼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通过质疑,为将来学习打下伏笔。】

六、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练习十六的第1题:连线(课件出示)

注重学生的评价。

2.练习八的第3题:过1小时是几时?(课件出示)

3.练习八的第2题:看一看、拨一拨、画一画

⑴师:大家学得很好!请看这几个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课件出示电视节目时间表)你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把这个节目的时间拨出来,好吗?(同桌合作边拨边说)

⑵师:真不错!老师还准备了小礼物奖给大家,猜猜是什么?(每生奖励一张没有时针、分针的钟面图)快看这些有趣的钟面图,你发现了什么?(钟面上没有时针、分针)

请你结合大屏幕上提供的电视节目时间表,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的时间,在这张纸上画出时针和分针。(画一画)

画完的小朋友在小组内互相检查,对不对?不对的大家帮他改一改。

【练习的设计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安排了与生活密切联系的习题,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数学,也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用数学。】

评析:

着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是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者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小学数学“引导~自学”实验倡导学生学习中做到“我能做”,就是要在“做”中经历数学的“再创造”过程,这节课基本特点就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拨一拨、说一说、看一看等观察和操作活动,从认识各种钟表→钟面→整时。在教学整时时,让学生人人用学具拨出1时、2时、9时等,从而归纳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读书是有益的吸收,通过读书能让学生了解书中重要的知识和宝贵的生活经验。在教学中教师重视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能力,从小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无论是课的导入,新知识的探究学习,还是最后的课堂活动都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加深学生对时间的认识,让学生体验所学知识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16 3640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