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一年级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热选【参考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917487

【阅览】优质的范文能让您的写作方便快捷,远离加班,以下这篇“一年级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热选【参考8篇】”是由阿拉题库网友整理分享的,供您参考之用,希望对您有些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第一篇】

(1)学会8个生字、词。 。

(2)能熟练朗读课文、理解句子。 。

(3)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 。

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能读、写,并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8个生字、词。 。

难点:能概括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 。

课时安排:2课时 。

第1课时 。

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做到: 。

(1)能使学生会读、写生字、词。 。

(2)能朗读课文 。

任务分析 。

2、教学任务分析:该节课都为陈述性知识的教学。 。

教学过程 。

(一)知识的新授阶段 。

1、呈现新教学内容 。

(2)老师讲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使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大致概念。 。

2、生字教学 。

(1)呈现文中的生字、词 。

(3)教写生字 。

学生先书空8个生字、词。请两位学生板书。老师纠正错误之处。 。

提供记忆策略: 。

结:由“糹”、“士”“口”组成,注意是“士”而不是“土” 。

往:“住”字再加“丿” 。

常:底下是“巾”字 。

跳:与脚有关,所以是“足”字旁。 。

(4)运用生字、词 。

非常:提问:非常是什么意思?(参考答案:十分、很、极) 。

用“非常”这个词造句。老师提示:老师奖给我一面红旗,我( )高兴。 。

学生自己造句。 。

扛:请学生表演扛东西的姿势。然后造句。 。

(二)巩固与检测 。

1、根据课后习题第二题,比较区别形近字。 。

先请学生读这些字,然后给3分钟时间答题,请学生回答,并及时反馈。 。

2、根据课后习题三,区分不同动词的意义,并会在适当的语言情景下运用。 。

读“抱”“扔”“摘”“扛”; 。

学生表演这四个动作(有错误之处及时纠正) 。

学生做习题,校对。 。

作业 。

抄写生字,熟读课文,完成课后习题四。 。

第2课时 。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做到: 。

(1)能流畅朗读课文。 。

(2)能回答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 。

(3)能看图复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

任务分析 。

(2)教学任务类型:关于处事态度的教学。 。

教学过程 。

(一)复习与这堂课有关的原因知识 。

1、全体学生朗读字词。 。

2、请一位学生朗读整篇文章。 。

3、提问习题四。 。

(二)开始新授课教学 。

1、提问:大家看了第二自然段之后,发现小猴子摘了什么?(参考答案:玉米) 。

提问:那么第三自然段,它又摘了什么?(参考答案:桃子) 。

提问:它的玉米呢?(参考答案:扔了) 。

---------------------------。

提问:那么第五自然段呢?(参考答案: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了) 。

问:结果呢?(参考答案:没追到,所以什么也没有了) 。

问:小猴子这样做好不好?(参:不好) 。

问:为什么?大家讨论一下。请几位学生回答。 。

一年级《小猴子下山》优秀教学设计【第二篇】

《小猴子下山》是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四课。课文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去摘桃子,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去摘西瓜,看见兔子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最后,兔子跑进树林里不见了,小猴子一无所获的故事。除了故事本身具有教育意义以外,教材还注意到了本文的构段,并把“提手旁”的字集中在一起当作这篇课文的生字来进行学习,让识字规律可循。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猴、结、掰、扛、满、扔、摘7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非、常”2个汉字。

3、了解故事内容。

4、理解并运用本课中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准确性。

识字写字,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理解文中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加强学生对动词的准确使用。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生字卡片、贴画。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7个生字,正确书写“非、常”。

3、大致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1、师出示一则谜语:“一物像人又像狗,爬竿上树是能手,擅长模仿人动作,家里没有山中有”。生自主阅读并猜出谜底是猴子。(师出示猴子的图片和“猴子”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2、和小猴子打招呼!(学生打招呼)。

(指名读“小猴子”,读的机灵可爱)“子”要读成轻声,谁能读好轻声?

4、学习“猴”字,(出示卡片“猴”)谁有好办法能记住这个字呢?

预设1:“反犬旁”+“侯”(小结:“反犬旁”的字一般都和动物有关)。识字方法:加一加。

预设2:形声字。

5、师激趣:这只小猴子呀,它天天待在山上,都待得不耐烦了。这一天,它准备下山去玩,会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发生呢?这个故事就藏在书本里,赶快打开书本找到它。(师板书课题,指名学生朗读课题。)。

1、(1)生自主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小猴子下山都来到了哪些地方,请用“_____”划出。

2、读后交流:

(1)玉米地。

(2)桃树下。

(3)瓜地里。

(4)往回走回家的路上。

3、摆放路线图。

故事还藏在这些图画中,谁能把小猴子来到哪些地方按照顺序排一排。(听录音读)。

4、师生看路线图一起梳理故事内容: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一块玉米地,然后再走到一棵桃树下,接着来到一片瓜地里,最后往回走时,看见了一只兔子。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要求:(1)同桌共读第一自然段。

(2)用“波浪线”画出,小猴子看见了什么?是怎么样的?

2、指名学生交流,明确小猴子来到了玉米地里,看到了又大又多的玉米。

3、师出示玉米地和玉米棒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又大又多”的意思。交流()又()又()。师小结:前后是可以共同存在的特点。(翻开作业本p63,第三题)。

4、正音“结”,懂意义,记生字。

5、(1)用“小三角”把小猴子的心情标出来。

(2)用“o”把小猴子的动作圈出来。

6、引导学生抓住“非常高兴”来体会小猴子的心情,拓展想象当小猴子看到这一片玉米地时会想些什么,在此过程中,师对于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鼓励。

7、交流“掰”和“扛”,出示图片,并结合动作示范来理解“掰”和“扛”的意思。师小结识字方法,掰=手+分+手(加一加);扛,红,江(换一换)。

8、我会说。用“小猴子走到……看见……做了……”的句式对第一自然段再次认知。

9、朗读。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1)在第2自然段中,用“小猴子走到……看见……做了……”的句式找一找。

(2)同桌互相说一说。

2、指名学生交流,师适当小结:小猴子来到了一颗桃树下,看到了又大又红的桃子,便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3、师出示“满树又大又红桃子”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又大又红”的意思,引导学生想象当小猴子看到桃子时会想些什么。

4、师出示“满”,满桌,满树,满星,理解“满”。(组词)。

5、出示图片、结合动作演示理解“扔”和“摘”的动作。师小结识字方法,“扔”和“奶”偏旁不同(换一换);“摘”,摘苹果,摘桃子,摘花(组词)。

6、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

7、比较“掰”,“扛”,“摘”,“扔”,都是和手有关的。动作。(翻开作业本p63,第四题)。

1、学生观察,指导书写。

“非”:独体字,两根旗杆六面旗,中间拉开小距离。第二竖比第一竖长,注意同样的笔画在同一个字里也有变化,在写横时,注意间距均等。

“常”:加上两根魔术棒,一看就很清楚,“小字头”和“巾字底”宽度一样。“秃宝盖”要舒展,口字形体小又扁。

2、书空,范写,练写。

小朋友们,那今天我们学习了小猴子来到玉米地和桃树下的场景,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一年级猴子下山心得体会【第三篇】

白天的太阳好大好明亮,但是夜里的月亮才是我最喜欢的,因为它那么圆,那么亮,还有那么多的星星陪伴着它。今天是我入学的第一天,妈妈带着我和我最好的朋友小红一起来到了学校。我们大家摩拳擦掌,向着大山迈出了第一步。这个时候,我大声地喊道:“下山我们就是尖子生了。”

第二段:艰辛的攀登,面对困难保持毅力。

我们开始了艰辛的下山之旅,沿着学习的新路径,我们慢慢地攀登。起初,我们还是有很多的不适应,有时候我们会因为学习的困难而泄气。但是,我想起了爸爸告诉我的一句话:“要想成功,必须先克服困难。”我决心要好好坚持,努力去克服一切困难。

第三段:顽强的磨砺,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一天天过去了,我发现自己的学习能力在不断地提升。我学会了如何有效地组织自己的时间,合理地安排作业和课外活动。我爱上了读书,每天晚上都会找一本好书读上一会儿。通过不断地努力,我成功地参加了学校的语文比赛,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这一切的努力和收获让我更加坚定了学习的信心。

第四段:丰富的成长,从知识向思维的提升。

在学校的一年中,我的知识不仅丰富了,我的思维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我开始学会思考问题,自己寻找答案,而不再依赖于老师的教导。我学会了主动探索,勇于尝试。每一次的失败都是我成长的机会,而不是遗憾。我明白了,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第五段:珍惜收获,感悟人生的真谛。

一年的下山之旅结束了,我收获了满满的成果,更重要的是,我深深地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不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只要坚持努力,就一定会取得成功。下山的一年,教给了我坚持、努力和思考的重要性,这将伴随我一生。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我都会不断地奋斗前行,成为更好的自己。因为我明白了,只有在坚持努力的道路上,才能找到人生的真谛,并实现自己的价值。

在一年级猴子下山的旅程中,我收获了许多。我不再是一个幼稚的小孩子,而是一个拥有坚持和毅力的尖子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从无到有,从好到更好完成了猴年下山的目标。我知道,未来的人生道路还会有更多的艰难险阻,但我相信,只要保持着猴子下山的决心和毅力,我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迎接更加美好的人生。

一年级《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第四篇】

1、复习巩固认生字词,在教学中通过做动作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本课的动词,并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运用又( )又( )形式的词语并进行拓展。

2、通过个别生读、男女赛读、齐读的方式让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专一,有始有终。

教学重点

1、复习巩固认生字词,在教学中通过做动作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本课的动词,并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运用又( )又( )形式的词语并进行拓展。

2、通过个别生读、男女赛读、齐读的方式让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专一,有始有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物图片、生字词卡片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情景表演法

教学过程

1、课前游戏互动:

2、导入:

看,(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猴子图片)有一只小动物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它也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呢,大家欢迎吗?(生:欢迎)今天我们就和小猴子一起来学习《小猴子下山》。

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注意:“猴” 左右结构“犭”旁)

齐读课题

3、复习字词:

(1)这只勤学的小猴子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词语宝宝呢,大家一起来看看还认识吗?

(2)自读课文,说一说:小猴子下山都经过了哪些地方?

贴图片:“玉米地”、“桃树下”“瓜地里”、“树林里”

(3)哇……你看,这只可爱的小猴子经过了这么多的地方啊!谁能用小猴子先来到哪里,再来到哪里,接着来到哪里,最后来到哪里说一说。

4.学习课文

(1)过渡语:小猴子一路来到了这么多地方,那它都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呢?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小猴子下山》。

(2)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生评价。评价后再齐读。

其他生思考问题:

小猴子来到了哪里?(用“———”划出来)

看到了什么? (用“﹏﹏﹏”划出来)

心情怎么样?

又是怎么做的呢?(用圆圈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指生回答:

理解“又大又多”不仅仅玉米的个头大,而且这样大的玉米到处都是,非常多。

谈话:如果你就是小猴子看到地里又大又多的玉米是什么样的心情?(高兴)理解“非常高兴”(特别高兴),你能不能带着这种特别高兴的心情读一读。

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有“掰”“扛”这样的动作,(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这两个动词)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指导学生读好第一段。

(3)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生根据以下四个问题合作学习二、三、四段。

小猴子来到了哪里?(用“———”划出来)

看到了什么? (用“﹏﹏﹏”划出来)

心情怎么样?

又是怎么做的呢?(用圆圈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4)引导生各种形式朗读:

引导学生感受小猴子看见了桃子就喜欢桃子,扔了玉米;看见西瓜,扔了桃子;看见小兔子,就扔了西瓜。结合图画,体会当时小猴子的心情。(读出小猴子的心情)

(5)积累“又( )又( )”形式的词语。

(6)小猴子为什么最后空着手回家去呢?

抓住“只好”一词,引导学生感受小猴子什么也没得到的原因。(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7)整体回归

借助插图,复述课文(让孩子带着头饰体会着小猴子的动作、神态演一演也可以)

5.拓展阅读

《小猴子下山》儿歌

6.课堂小结。

7.课外作业或实践活动。

读编故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一年级《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第五篇】

(上课铃响了,老师走进教室,师生互相问好后,学生坐下)

师:同学们,这一单元的生字,上一节课我们已经集中学完了。

现在,我们复习几个生字(老师先拿出《小猴子下山》一课中的生字卡片进行演示,让学生集中读、个别读、再对比较难的字进行分析。)

同学们,谁会分析“掰”字的字形结构?

生:(一个学生发言说)“掰”字是左中右结构,两手中间一分开,就是“掰”字。(这个学生还用两只小手做了一个“掰”的动作。)

〔分析准确,比画得当,动作示义,一目了然。〕

师:好!(老师接着问)蹦蹦跳跳的“蹦”字的字形结构谁会分析?

生:(一个男孩举手,大声说)“蹦”字是左右结构,山下有个小朋友,正在踢足球,就是“蹦”字。(老师表扬同学们把生字记得牢固)

师:现在,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好不好?

生:(学生齐声回答)好!

(教师板书课题)

(老师一边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一边演示幻灯片,彩色的小猴子动来动去,同学们仔细地看着画片、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故事。)

(学生打开课本,先小声预读课文,然后集体大声朗读了一遍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这篇课文。

大家看,这只小猴子从山上下来后,先到哪里?

生:(学生齐声回答)走到一块玉米地里。

(老师把彩色玉米图片挂在黑板的第一条线绳上)

师:玉米结得怎么样?

生:(齐答)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老师指导学生看课文中第一幅图画,再把词语卡片“又大又多”也挂在第一条线绳上。)

师:小猴子看见又大又多的玉米,它是怎样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生:小猴子心里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玉米,扛着往前走。

(老师把“非常高兴”的词语卡片竖挂在黑板上的线绳上,把“就”字的卡片挂在“非常高兴”的右面的中间线绳上。接着在第一条线绳的右端挂上“掰”、“扛”的卡片。)

师: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后,又到了什么地方?你们按小黑板上提出的几个问题,边看图、边思考,自学下面几段课文。(老师同时挂上小黑板后,请一名学生念一遍问题。)

生:(念题)小猴子到了什么地方?看见了什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学生念完后,同学们小声读起课文,同桌互相讨论,气氛比较热烈。)

师:谁先回答?

生: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看到又大又红的桃子,心里非常高兴。小猴子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生: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又走到一片瓜地里。看到又大又圆的西瓜,心里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生:小猴子抱着西瓜往回走。看见一只蹦蹦跳跳的小兔子,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

师:结果,小猴子得到什么?

生:小猴子没有追上兔子,结果一样东西也没有得到,所以只好空着手回去了。

黑板的板书如下:

师: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知道了小猴子下山后,做了四件事。

(老师让学生看着黑板上的图片、字卡,复述课文。几个同学都很流利地复述课文。这时,老师便趁热打铁,及时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师:同学们,这只小猴子下山后看见了许多可爱的东西。它扔了这个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一件事也没做好。

现在大家想一想,你们平时做事情时,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

(小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小声嘀咕,互相议论,小手都举起来了。)

生:我预习生字时,拿字典查字,有时第一个字没查出,就去查第二个字,第二个字没记住,又急着学第三个字,结果没有预习好。

生:我打扫卫生也和小猴子一样,地没扫完,就去抢着擦桌子,桌子没擦完,又去扫院子,结果人家把教室打扫干净了,自己一件事也没做好。

师:同学们联系小猴子的做法,检查自己,这很好。今后我们小朋友做事可不能像小猴子那样,扔了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做好。我们不论作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

师:同学们,我们再看看黑板上这些图画,画的是什么?

5、一年级教案:《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这只小猴子下山后看见了许多可爱的东西。它扔了这个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一件事也没做好。

现在大家想一想,你们平时做事情时,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

(小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小声嘀咕,互相议论,小手都举起来了。)

生:我预习生字时,拿字典查字,有时第一个字没查出,就去查第二个字,第二个字没记住,又急着学第三个字,结果没有预习好。

生:我打扫卫生也和小猴子一样,地没扫完,就去抢着擦桌子,桌子没擦完,又去扫院子,结果人家把教室打扫干净了,自己一件事也没做好。

师:同学们联系小猴子的做法,检查自己,这很好。今后我们小朋友做事可不能像小猴子那样,扔了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做好。我们不论作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

一年级《小猴子捞球》语文教学设计(一年级小猴子划船作文)【第六篇】

一天,一群小猴子在小河边踢足球,它们踢得正开心的时候,球被踢进了河里。小猴们都非常着急,小猴子不会游泳。

它们想呀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们找小鱼来帮助捞球,小鱼说:“我一个人的力气太小,我要找更多的鱼来帮忙。说完就游到水中找来更多的鱼,大家一起把球推到了岸边。

小猴拿到了足球心里非常高兴。同时它也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个道理就是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大家的力量是无限的,团结力量大。

小猴们谢过小鱼,他们又开心地踢起了球。

一年级《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第七篇】

师:这节课我们要看图读文,看图说话,还要进行一些简单的写话练习。上节课,我们已经把课文进行了朗读和讲解,并做了两个造句练习,现在,我们打开书,先分别把课文读一遍。

(本课一共五段,请五位同学分段读课文)

读完课文后,我们练习看图说话,要求是:仔细观察,动脑思考,说话吐字清楚,声音宏亮,态度自然,语句通顺连贯 。

(接着教师边放幻灯,边指导学生观察。全班同学小声进行看图说话。大约四五分钟。)

师:现在谁来说说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呢?

生:有一天,天气很好,一只顽皮的小猴子下山来,它爬到了一棵松树上往下望,看见一大片玉米地,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心里非常高兴,它连忙从松树跳了下来,跑到玉米地里,爬到一根玉米杆上,掰了一个最大最大的玉米,扛着往前走。

师:同学说得好不好?

生(齐答):好。

〔对学生的“说话”给予及时的评议和鼓励,这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好方法。〕

生:小猴子扛着一个大玉米,高兴地往前走着,走着走着,走到一个桃树园子里,它看到满树桃子又红又大,非常高兴,就把玉米一扔,又去摘了两个桃子,高高兴兴地捧着往前走。

师:同学说得多好啊!现在谁来讲讲第四幅图呢?

生:调皮的小猴子,捧着两个又大又红的桃子往前走。走着走着,又走到一片西瓜地里,它非常高兴,就把两个大桃子往后一扔,就去摘了一个又大又圆的大西瓜抱着往回走。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体现了口语训练的灵活性,有助于说话能力的提高。〕

生: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正往回走,走到半路,看见一只小白兔,蹦蹦跳跳,真可爱,(很有表情)就把西瓜一扔,去追小兔。

生:小猴子扔掉西瓜去追小兔,小兔往前面跟,小猴子在后面追,追呀、追呀,小兔跑进树林里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师:以上几个同学,都说得很好,现在我们再请几个同学把这几幅图连起来说说。(挂出小黑板,小黑板上是让学生口述时用的词语。)

师:同学们,这些词是老师在自习课上教给大家的,这些词能帮助大家把课文复述得更好。现在谁能看着黑板上的词语和幻灯上的图,复述课文。

(全班学生都举小手争着要说)

师:(在幻灯上打出第一幅图)好,你先说说。

生:有一天,天气非常好,淘气的小猴子高高兴兴地下山来,它爬到一棵松树上往下望,看见一块玉米地,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它非常高兴,连忙从树上跳下来,跑到玉米地里,很快爬到一棵玉米杆上,掰了一个又大又粗的玉米得意地扛着往前走。

(教师打出第二幅图)

生:顽皮的小猴子扛着一个又大又粗的玉米兴冲冲地往前走,走到一个桃树林里,它看见桃子结得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把玉米扔到一边去摘了两个大桃子,捧着高高兴兴地往前走。

〔始终把看图与指导说话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指导口语训练的一种途径。〕

(老师打出第三幅图)

生:淘气的小猴子捧着两个大桃子高高兴兴地往前走,走着走着,走到一大片西瓜地里,小猴子看见西瓜长得又大又圆,就把桃子一扔,去摘了个大西瓜,吃力地往回走。

(打出第四幅图)

生:没主意的小猴子看见一只蹦蹦跳跳的小白兔,非常高兴,就把西瓜往一边一扔,西瓜也摔开了,就去追小兔,小兔在前面跑,小猴了后面追,追呀,追呀,小兔跑进树林子不见了,小猴子什么也没得到,只好空着手哭着回家去。(这位学生说得有感情,听课老师都发出笑声)。

教师总结:(略)

小猴子下山 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八篇】

《小猴子下山》是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四课。课文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去摘桃子,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去摘西瓜,看见兔子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最后,兔子跑进树林里不见了,小猴子一无所获的故事。除了故事本身具有教育意义以外,教材还注意到了本文的构段,并把“提手旁”的字集中在一起当作这篇课文的生字来进行学习,让识字规律可循。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猴、结、掰、扛、满、扔、摘7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非、常”2个汉字。

3、了解故事内容。

4、理解并运用本课中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准确性。

三、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加强学生对动词的准确使用。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生字卡片、贴画。

六、教学过程。

一、出示谜语,激趣导入。

1、师出示一则谜语:“一物像人又像狗,爬竿上树是能手,擅长模仿人动作,家里没有山中有”。生自主阅读并猜出谜底是猴子。(师出示猴子的图片和“猴子”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2、和小猴子打招呼!(学生打招呼)。

(指名读“小猴子”,读的机灵可爱)“子”要读成轻声,谁能读好轻声?

4、学习“猴”字,(出示卡片“猴”)谁有好办法能记住这个字呢?

预设1:“反犬旁”+“侯”(小结:“反犬旁”的字一般都和动物有关)。识字方法:加一加。

预设2:形声字。

5、师激趣:这只小猴子呀,它天天待在山上,都待得不耐烦了。这一天,它准备下山去玩,会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发生呢?这个故事就藏在书本里,赶快打开书本找到它。(师板书课题,指名学生朗读课题。)。

二、初读故事,借助故事图了解故事内容。

1、(1)生自主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小猴子下山都来到了哪些地方,请用“_____”划出。

2、读后交流:

(1)玉米地。

(2)桃树下。

(3)瓜地里。

(4)往回走回家的路上。

3、摆放路线图。

故事还藏在这些图画中,谁能把小猴子来到哪些地方按照顺序排一排。(听录音读)。

4、师生看路线图一起梳理故事内容: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一块玉米地,然后再走到一棵桃树下,接着来到一片瓜地里,最后往回走时,看见了一只兔子。

三、精读,学习1、2自然段。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要求:(1)同桌共读第一自然段。

(2)用“波浪线”画出,小猴子看见了什么?是怎么样的?

2、指名学生交流,明确小猴子来到了玉米地里,看到了又大又多的玉米。

3、师出示玉米地和玉米棒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又大又多”的意思。交流又()又()。师小结:前后是可以共同存在的特点。(翻开作业本p63,第三题)。

4、正音“结”,懂意义,记生字。

5、(1)用“小三角”把小猴子的心情标出来。

(2)用“o”把小猴子的动作圈出来。

6、引导学生抓住“非常高兴”来体会小猴子的心情,拓展想象当小猴子看到这一片玉米地时会想些什么,在此过程中,师对于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鼓励。。

7、交流“掰”和“扛”,出示图片,并结合动作示范来理解“掰”和“扛”的意思。师小结识字方法,掰=手+分+手(加一加);扛,红,江(换一换)。

8、我会说。用“小猴子走到……看见……做了……”的句式对第一自然段再次认知。

9、朗读。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1)在第2自然段中,用“小猴子走到......看见......做了......”的句式找一找。

(2)同桌互相说一说。

2、指名学生交流,师适当小结:小猴子来到了一颗桃树下,看到了又大又红的桃子,便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3、师出示“满树又大又红桃子”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又大又红”的意思,引导学生想象当小猴子看到桃子时会想些什么。

4、师出示“满”,满桌,满树,满星,理解“满”。(组词)。

5、出示图片、结合动作演示理解“扔”和“摘”的动作。师小结识字方法,“扔”和“奶”偏旁不同(换一换);“摘”,摘苹果,摘桃子,摘花(组词)。

6、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

7、比较“掰”,“扛”,“摘”,“扔”,都是和手有关的。动作。(翻开作业本p63,第四题)。

四、指导书写“非”“常”

1、学生观察,指导书写。

“非”:独体字,两根旗杆六面旗,中间拉开小距离。第二竖比第一竖长,注意同样的笔画在同一个字里也有变化,在写横时,注意间距均等。

“常”:加上两根魔术棒,一看就很清楚,“小字头”和“巾字底”宽度一样。“秃宝盖”要舒展,口字形体小又扁。

2、书空,范写,练写。

五、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那今天我们学习了小猴子来到玉米地和桃树下的场景,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2917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