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精选10篇
通过实际测量和比较,帮助学生理解1米的长度,培养空间感和量感,激发对长度单位的兴趣,如何更好地掌握呢?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相关范文,供您参考学习!
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和测量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初步学会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测物体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要点
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你有多高吗?
二、自主合作探究:
动物们要一起去游乐园玩,其它小动物都顺利的进入游乐园了,可是小鹿却被挡在了外面,你知道为什么吗?
1、认一认,想一想:
小老鼠摆小棒的活动,带领学生由厘米引出新的单位米。
教师提示米和厘米的关系
师板书课题
2、比一比,说一说
帮助学生体会米的意义
组织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受米的长度
3、小组合作,用尺子量一量
组织学生利用已经形成的1米的表象进行估计,再实际测量。
学生看情境图,思考原因并汇报
学生体会100根小棒就是小米
认识米
1米=100厘米
学生利用米尺来认识1米
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
打开自己的手臂等
学生小组合作
估计后测量比较,体会米
四、归纳反思:
1、想一想,填“厘米”还是“米”呢?
门高约2()
一拃长约15()
黄瓜长约20()
2、完成54页估一估,小明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学会了什么?
4、布置课后习题作业
学生独立完成
橡皮长约3()
树高约10()
李老师身高约175()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完成习题
学生汇报收获
板书设计:
1米有多长
1米=100厘米
1m=100cm
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教材第57-59页教学目的:
1、通过“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动,体验1米有多长,初步建立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米=100厘米,学会米和厘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感知1米的长度。
教学难点:
1、准确地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2、能估计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教学准备:卷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你知道你走一步有多长吗?同学们可能一时想不起来,没关系,请每组选一位同学上来走一走,再请一位同学量一量,不就知道了吗?
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1.走一走。
通过实际测量,感受走1米用多长时间。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操场上走一走,数一数10米、100米大约有多少步,分别用了多少时间,并做好纪录。
回到教室,先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步测结果,在说一说走完100米后有什么感受。
2.估一估。
通过刚才学生的亲身感受,猜测思考1千米的长度。
(1)刚才我们测量出1米大约有多少步,思考:几个1米的长度正好是100米。
(2)估一估走1000米大约有多少步?
(3)(课件显示)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沿操场走()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圈大约用了几分钟?那么沿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3.想一想。进一步体验感受1千米有多长。
(1)盐田街你们一定熟悉吧?请看课件:从中心小学到大益广场的距离,约1千米。
(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在脑海里沿金海路走一走,感受一下1千米的实际长度。
小结:1米=100厘米
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篇3
教材与学情
“测量”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属于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学生对“米”并不陌生,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特别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到身高。上节“课桌有多长”的学习为本课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此时再进行“1米有多长”的教学,学生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基础都已具备。本节课通过设计动物游乐园的情境,引入1米,使学生体会学习米的必要性,同时也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由浅入深地提出四个问题,引导学生逐渐形成米地长度观念。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和测量活动中,感受1米有多长。
2、能用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体会测量物体的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会用米,厘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设计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小朋友,大家好,我是今天学习号列车的乘务长,很高兴地能带着大家一起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之旅。准备好了吗,学习号列车就要出发喽!第一站,游乐园站到了,看,小狗在游乐园的门口对长颈鹿和小乌龟说了一句话,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生:身高1米以上要买票。
(设计意图:采用教师担任乘务长,学生乘坐学习号列车开始本节课的学习这样童趣化的导入快速地把学生吸引到课堂学习中来,小狗说的“身高1米以上要买票”的形象描述,使学生产生了要了解“1米有多长”的需要。)
二、自主探究
1.认一认,想一想
师:那1米有多长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索的内容。(板书:1米有多长)
生自由说想法
生1:1米比我的身高矮一些(板书:1米比我的身高矮一些)
生2:1米=100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
师:那标准的1米究竟有多长呢?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米尺就能告诉我们。(师将米尺贴到黑板上)这么长就是标准的1米。
师:你能在米尺上找到1厘米吗?
生在米尺上找1厘米(回顾1厘米有多长)
师:请你快速地数一数米尺上有几个1厘米?
生在米尺上数
师:有小朋友已经数出来,谁数得快请你来数一数?
生在米尺上找100厘米
师:和100厘米一样长的还有一种更简单的表示方法——1米。100个1厘米直直地连接起来的长度就是1米,100厘米和1米虽然说法不一样,但它们的长度是相等的。所以我们可以说1米=100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米也可以用m来表示。
师:哇,这是我们刚刚发现的关于1米的知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记一记。
师:图上的1米是这么长,那你觉得1米实际上就是这么长吗?
生说想法
师用米尺和图上的1米进行比较
师:现在请你拿出米尺双手张开感受一下1米有多长,记住1米有多长了吗?好了,现在把双手放下,请你恢复1米的长度。请你的同桌用米尺帮你量一量,看看你双手伸出来的是否为1米长?
同桌交换再操作一次
(设计意图:揭题知学生对米的认识的起点,通过学生的交流1米比自己的身高矮一点说明部分学生已经对1米有多长有了生动的感知,有学生已经知道了米与厘米间的关系:1米=100厘米,根据学生对1米已知的知识顺势而为,通过在米尺上找标准的1米以及在米尺上数,进而验证米与厘米间的关系:1米=100厘米)
比一比,说一说
师:在游乐园站我们认识了米尺这个新朋友,知道了标准的1米有多长,那我们看看动物园站我们又会认识到哪些朋友呢?看,淘气和笑笑在干嘛呢?原来呀他们想知道从地面到我们身上的哪里大约是1米,请你们先来猜一猜。
生自由猜
师:现在请你的同桌用米尺来揭晓1米在你身上的哪里吧。
同桌用米尺互相测量并贴上红色胶带做记号。
师请两个身高悬殊的学生作为代表让学生说说1米在两位同学身上的什么位置
师:咦,1米长变了吗?
生:变了
师:思考一下
生:没有变
师:为什么呢?
生:身高不一样,所以1米对应的位置不一样,1米并没有变。
师小结:原来1米无论在哪里,它的长度都是固定不变的。
(设计意图:认识1米后,通过本问题进一步体会1米的实际意义,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找一找,说一说
师:在动物园站我们知道了从地面到我们身上的哪里大约是1米,现在让我们去下一站体验馆站看看吧!进体验馆前要先通过馆长的考验,我们来看看是什么考验吧。你能在生活中找一找到1m有多长吗?
生1:我能在教室地面上找到1米
师追问在教室地面哪里到哪里是1米,请你用红色胶带贴一贴,并让学生用米尺测量验证。(在教室里找到的1米标签要让它停留得久一些,便于建立学生对1米长度观念)
生2:两只胳膊打开的长度大约是1米
师:这位同学真厉害,他会把手当作1米的尺子,你能找到你身体里1米的这把尺子吗?
(设计意图:学生初步建立起1米的长度观念后,让学生去现实生活中找出1米,充分交流后使得学生对1米的认识更加深刻。)
估一估,量一量
师:那我们用身体里的这把1米长的尺子来量一量黑板大约有多长。有谁想要来试一试
师请3位学生上来示范
师:你们3打算怎么测量,开始吧。
预设:生站歪了
师:你们看明白了吗,有没有什么疑问的地方或者有没有什么温馨提醒。
生:站直
生:手一定要伸直
生:两位同学的手不能重叠
纠正完后
师:你们可以了吗?需不需要支援
预设:
需要
师:好的吧,那你需要几个,先来1个,够不够,再来直到够为止。
不需要
师:你们真厉害,3个人就把黑板的长度测量完了,那请你们告诉大家黑板的大约有多长吗?
师:你们的方法很不错,但是可能更多的小朋友帮你们,你会更准确更快速地记录,所以我现在给你增外援好不好,先来1个吧
师:你们数清楚了吗,1个人两只胳膊打开的长度大约是1米,那这里有多少个1米哦。
师站到最前面
师:那我们请这些同学来报数吧
生报数
师:那么4个1米是?
生:4米
师:原来黑板大约有4米长,但这只是我们估计的,差不多,大概。如果我们要知道黑板实际有多长就需要用到标准的尺子来测量。哪两位同学想来试一试。
师:开始量之前大家有没有什么温馨提醒想给他们吗?
两生动手操作
师:黑板的长度刚刚这两两位同学已经量出来,那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的教室的长度呢?请你先猜一猜我们的教室大约有多长?
师:课后你可用上米尺去量一量,量的时候要牢记我们刚刚的温馨提醒哦。
(设计意图:学生对1米有了基本的认识后,开始用稍大些的长度单位“米”进行实际的测量。通过两次量黑板的长:第一次用身体上1米的尺子;第二次用标准的米尺。两次测量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长度单位“米”的表象,借助身体上的尺子把米尺装到学生的眼里、心里,建构了1米有多长的参照无,从而对后续长度单位的选择更加灵活准确。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此外,黑板的长度不是整米数,学生需要用几米几厘米来表示,也就是把所学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结合起来运用,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实际测量能力。)
三、巩固练习
师:好了,孩子们我们已经知道了1厘米有多长也知道了1米有多长,那么现在给下面这些物体的长或高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室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自己是通过怎样对比确定填写什么单位的。
师小结:通常我们测量较短的物体要用“厘米”做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要用“米”做单位。选择适当的单位要依据物体实际的长短,还要结合单位前面的数。
通过本次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自己的数学运算和实际应用能力。
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2.使学生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难点:用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的实际长度。
教具学具
教师:贴纸、米尺、课件等学生:卷尺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动物游乐园吗?
师:看看长颈鹿和小乌龟在游乐园门口遇到了什么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情景图。
生1:小狗门卫告诉它们,身高1米以上要买票。
生2:和看门口1米画的标记,长颈鹿的身高超过了1米,要买票;小乌龟的身高不足1米,不用买票。
师:观察得真仔细!看到了门口处1米的地方有标记。
师:1米到底有多长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米有多长。
二、目标导学,自主探究学习
1.认一认,想一想1)初步认识一米有多长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我们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现在
请大家拿出直尺,找出1厘米给同桌看。
师:同学们找得非常准确,你知道吗?100段这样的1厘米接起来就是1米。今天,两只小老鼠也来帮忙了,来帮我们弄懂一米到底有多长?
(课件出示)
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测量教室的长。老师巡视,了解不同做法,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组织学生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重点说明测量的方法。
四、实践应用
师:“厘米”和“米”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结合实际情况完成下面填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老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自己是怎样通过对比确定填写什么单位的。
五、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长度单位——米,知道了课桌的长大约是1米,并且知道了测量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用“米”作单位,要记住米=100厘米。还学会了量出物体的长度,注意测量时要从0刻度量起。
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篇5
一、教学目标
1.能够估测物体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2.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1.学会估计物体的长度。
2.掌握测量的方法:先量出整米,然后再接着量剩下的部分,剩下的部分应该用厘米表示。
(二)教学难点
1.学会估计物体的长度,并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三、教学过程
(一)通过练习,复习旧知
师:现在我们一共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生:米、厘米
师:那一厘米有多长?
生:指甲盖儿那么长(或者用手比划)师:那一米有多长?
生:窗户、电灯师:一米和一厘米的关系又是怎么样的呢?生:1米=100厘米
师:看来大家对1米和1厘米的概念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先做几道题目检验一下大家的学习成果。
PPT出示练习1.练一练
师:第一个填什么?生:厘米师追问:为什么不能填米呢?2.谁猜得对
师:小丽、小刚、小强、小明他们正在围在桌子边争论着?你们猜猜他们在争论什么?
师:这是他们各自的观点,你们觉得谁是对的?
师:那在我们的生活中什么东西可以是7厘米?什么可以是7米?什么可以是70米?
(二)新知学习,学会估计
师:昨天咱们用米尺测量了咱们的教室有多长,可是有时候啊,我们不能随时随地的拿出米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所以有时候我们要学会估计。
师:那咱们来看看这一张图?估一估,小明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呢?咱们先估一估小明的
生:小明100厘米。
师:那你能说一说你是怎么估计的生:门大约有两个小明这么高,门是两米,也就是200厘米。所以小明是100厘米。
师:诶,他说门大约有两个小明这么高?你们同意吗?师:大家觉得他的方法怎么样?
师:诶,是的。是一个好方法,他根据门的高度估计出了小明的身高大约是门的一半,所以门是2米,那小明就是1米(板书)师:那用同样的方法,谁来估计一下机灵狗的身高?
(三)活动学习,测量黑板
师:看来大家都已经学会估计,那咱们来估一估咱们教室黑板有多长呢?
师:先请一个同学来说一说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来估计黑板的长?生:叙述自己的办法
师:是个不错的办法,那你估计黑板有多长呢?
学生活动:请不同的学生说出他们的估计值并记录在黑板上。
师:昨天我们测量了我们教室的长,还记得咱们量的是多少呢?师:小朋友们记性真不错,是8米多?8米多是一个估计的值?还是准确的值?
师:不错,是一个估计值。那8米是什么意思?
师:也就是说,咱们用米尺量了8次,刚好有8个一米是吗?而后面多出来的就是不到一米,也就是几厘米?对么?
师:好,那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更精确地来量一量咱们教室的黑板是()米()厘米
师:谁先来说说,咱们应该怎么量?
师:那下面,咱们进行小组活动,左边的同学量前面的黑板,右边的同学量后面的黑板?
(四)小组汇报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测量结果的汇报师:咱们来看一看谁估计的更准确呀?
师:估计是一项重要的本领,需要多多练习我们就能越估约准了呢!
(五)练习巩固
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难点:用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的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动物游乐园吗?
师:看看长颈鹿和小乌龟在游乐园门口遇到了什么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情景图。
生1:小狗门卫告诉它们,身高1米以上要买票。 生2:和看门口1米画的标记,长颈鹿的身高超过了1米,要买票;小乌龟的身高不足1米,不用买票。
师:观察得真仔细!看到了门口处1米的地方有标记。
师:1米到底有多长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米有多长。
二、自主探究学习
1.认一认,想一想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我们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现在请大家拿出直尺,找出1厘米给同桌看。
师:同学们找得非常准确,100段这样的1厘米接起来就是1米。看(出示米尺),这就是米尺,是我们今天认识的一位新朋友。注意看,自己数一数是不是有100厘米。
学生自己数,明确:1米就是100厘米。我们可以写成:1米=100厘米。
测量比较短的物体,一般我们用“厘米”作单位。在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用“米”作单位,“米”也是国际通用的一个长度单位,“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
2.比一比,说一说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描述一下1米有多长。
学生可能有多种回答,如有的学生边用两手比划边说,有的学生边比划自己的身高边说,有的学生说出课
桌的长度 是1米等等,老师要给予鼓励。
师:同学们都挺好的。现在把你们的手臂伸开,看看伸到什么程度就是1米,用尺子量一量。
学生用米尺进行测量,老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同学。
三、合作交流,探索反馈
活动一:
1.小组合作,用尺子量一量从脚到身体什么地方是1米,做个标记。
2.找不同身高的学生来比一比,发现身高不同但1米的标记一样高。
3.小结:测量对象不同,但一米的高度是不变的。
活动二:
伸开手看一看从一只手的指尖到另一只手的什么
地方是一米
活动三:
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学生说完并
进行实地测量。
活动四:
师: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测量,从教室的一头到另一头大约有多长?教室里的黑板长大约是多少米?
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测量教室的长、黑板的长。老师巡视,了解不同做法,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重点说明测量的方法。
四、实践应用
1.巩固练习
师:“厘米”和“米”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结合实际情况完成下面填空。
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最下面的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老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自己是怎样通过对比确定填写什么单位的。
2.认识米和厘米。
课件出示
师:我们在用米和厘米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思考,认真辨别,不能用错哟!下面是淘气在学习了米和厘米之后写的1篇日记,我们共同来看一看。
指名做出评价和改正。
五、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长度单位——
米,知道了课桌的长大约是1米,并且知道了测量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用“米”作单位,要记住米=100厘米。还学会了量出物体的长度,注意测量时要从0刻度量起。
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和测量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初步学会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测物体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
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重点:米的实际意义和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难点: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PPT课件、米尺三把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长度单位——厘米。想一想1厘米大约有多长?你能用手指比划告诉同桌吗?
2、小结:大家讲得非常好。游乐园里真好玩儿,长颈鹿大哥带着它的小乌龟弟弟也要到游乐园去玩,我们看看他们遇到什么情况了。(PPT出示情境图)小动物们争先恐后地往里面跑,可是长颈鹿却被保安给拦在了门口,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因为游乐园要求“身高1米以上要买票”)那么1米是多长呢?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1、认识米。①出示米尺:同学们,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就是1米。那1米大约有多长呢?你们伸开双臂,我来给大家量一量。
②猜一猜:同学们,你能猜一猜一米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吗?师将米尺竖放,让学生估计,引导学生认识1米的长度。
③比一比:再和米尺比一比,验证自己的猜测,看一看1米究竟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
④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2、认识米和厘米的关系。①认识1米=100厘米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米尺,想一想: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米有多少厘米?生:1米有100厘米,1米等于100厘米。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板书)
②给学生一把直米尺,让他们用短直尺量一量1米有多长?③汇报量的结果
3、量一量
A量一量我们的教室有多长?量一量黑板有多长?门有多长?B教师带领学生实地测量,学生三人一组分三组
师提示:先将木直米尺的“0”刻度线对准教室的一端然后量一米打个记号,一直量到教室后如果不是整米数,就是几米几厘米。一组量完可再找同学组成一组继续量。
C、汇报量的结果。
D、认识米的作用: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1厘米长的小棒,准备用这些小棒测量教室的长度,你有什么想法吗?生:小棒太短,测量起来太麻烦。
(2)小结:厘米是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而要测量教室地面的长,或者比较长的距离,那就需要用到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它就是米。米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经常会遇到它。(板书)
三、巩固练习
1、选择合适的单位
铅笔长约17()
橡皮长约3()
毛巾长约60()
旗杆高约8()丝瓜长约35()
房子高约3()
一辆公共汽车长9()
图钉的长大约是1()
课桌高是70()李老师的身高是175()
一棵大树高约15()
2、计算:15厘米+8厘米=()厘米
16厘米-9厘米=()厘米6米-5米=()米
1米5厘米+1米3厘米=()米()厘米
四、总结全课。这节课大家都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1米有多长
1米=100厘米
量短一些的物体我们一般用厘米量长一些的物体我们一般用米
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篇8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的生活经验,在观察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二)教学难点
明确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
三、教学过程
(一)旧知回顾
师:回顾我们学习过的长度单位—厘米。想一想1厘米大约有多长?你能用手指比划给你的同桌或者找一个你觉得你身边的东西出示给你的同桌看告诉他你觉得这个东西大概是几厘米?同桌之间试一试,待会儿请你来说一说。
预设:建议学生把自己认为的一厘米和指甲盖比一比,或者用指甲盖去验证他估计的东西的长度。
小结:看来大家对一厘米的概念都有了一定的认识。
(二)情境引入
秋天可是个旅游出行的好时候。所以呢?长颈鹿大哥带着它的小乌龟弟弟也要到游乐园去玩,我们看看他们遇到什么情况了。
(PPT出示情境图)
师:小动物们争先恐后地往里面跑,可是长颈鹿却被保安给拦在了门口,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因为游乐园要求“身高1米以上要买票”)那么1米是多长呢?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1.认识米。
①出示米尺:同学们,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就是1米。那1米大约有多长呢?你们伸开双臂,我来给大家量一量。
②猜一猜:同学们,你能猜一猜一米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吗?师将米尺竖放,让学生估计,引导学生认识1米的长度。
③比一比:再和米尺比一比,验证自己的猜测,看一看1米究竟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
④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2.认识米和厘米的关系。
①认识1米=100厘米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米尺,想一想:一米到底有多长呢?观察一下你们手里的米尺,看看有什么发现,把你们的收获四人一小组说一说。
生:1米有100厘米,1米等于100厘米。
②感受1米=100厘米之间的关系
师:你说的非常清楚,100个1厘米连接起来就是1米。
3.量一量
A量一量我们的教室有多长?量一量黑板有多长?门有多长?B教师带领学生实地测量,学生四人一组师:在测量之前要注意什么?我们应该怎么测量?生:(1)米尺要水平放置
(2)教室或黑板的一端要对准米尺的“0”刻度线(3)教室或黑板的另一端对到尺子的刻
度线那就是它的长度。
(4)量一米打个记号。
(5)一直量到教室后如果不是整米数,就是几米几厘米。
(6)尺子多余的部分不能算进去。
C、汇报量的结果。
D、认识米的作用: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1厘米长的小棒,准备用这些小棒测量教室的长度,你有什么想法吗?
(2)生:小棒太短,测量起来太麻烦。
(3)小结:厘米是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而要测量教室地面的长,或者比较长的距离,那就需要用到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它就是米。米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经常会遇到它。(板书)
三、巩固练习1.选择合适的单位
铅笔长约17()橡皮长约3()毛巾长约60()旗杆高约8()丝瓜长约35()房子高约3()
一辆公共汽车长9()图钉的长大约是1()
课桌高是70()李老师的身高是175()一棵大树高约15()
厘米+8厘米=()厘米16厘米-9厘米=()厘米6米-5米=()米1米5厘米
+1米3厘米=()米()厘米
四、总结全课。这节课大家都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
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3.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4.发展估测意识,提高估测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在学习第二册时已经认识了“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能体验1米和1厘米的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这节课是有关长度的第二阶段的学习,通过教学使学生再认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教材通过让学生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做一做,使其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表象,形成解决生活中长度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动手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在操作学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此外,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估测活动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位于市中心,学校的教学条件较好,班级配备有电脑、电视及投影等电教设施,便于日常教学工作的使用。此外,学生对数学有着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在生活中已经具有了测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并在前面的学习中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具有初步的估测意识,因此,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应合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多动、多说、多想,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解决问题,从中感受数学的意义、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力争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一些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
〖教学设计〗
(一)认识分米
1.设置情境,质疑导入
(1)请同学们猜测老师的年龄、体重及身高。(表示身高时用到了“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
(2)动手操作:用“米”或“厘米”作单位量自己课桌的宽。(当学生用“米”做单位量时,课桌宽不够1米,用“厘米”做单位时,量得很麻烦。)
2.**探索,发现新知
(1)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想像: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
(2)小组讨论:这个单位规定为多长合适?学生讨论。(得出以“10厘米”为一个单位比较好。)汇报并说明理由,从而引出“分米”。分米可以用字母dm表示,1分米可以写成1dm。
(3)在尺子上找到1分米(不一定从0刻度开始)。你的尺上一共有几个1分米?同桌互量从手腕到指尖有多长;量一量,估一估,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用手势分别表示出1分米、2分米的长度。
(4)讨论米、厘米、分米之间的`关系。(板书:1分米=10厘米,1dm=10cm,1m=100cm,1m=10dm。)
(二)认识毫米
1.设置情境,质疑导入
(1)猜一猜老师手中的铅笔有多长,你有什么好办法?
(2)学生动手操作,测量铅笔的长度。(课件演示测量结果的放大图——6厘米3毫米。)
(3)看到这个测量的结果,你想说些什么?问些什么?(引导学生质疑:格尺上的1小格表示什么。)
2.自主探索,发现新知
(1)教师或学生讲解:格尺上的1小格表示1毫米。
让学生拿出手中的尺子找到1毫米。(使学生了解:尺子**意1小格都是1毫米。)用一个字概括出1毫米的特点。(小、细、短……)
(2)在学具袋中找到长度、宽度或厚度是1毫米的物体。(如:1分硬币的厚度,IC卡的厚度,3张扑克牌的厚度,1分硬币上表示年份的小数字“1992”中“1”下面的“”长,扑克牌中“K”一竖的宽度,胶带的厚度……)
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的长度,怎样验证手势是否准确?(用拇指与食指轻轻捏住厚度是1毫米的物体,再用另一只手将其取走,拇指与食指之间的空隙大约是1毫米。)
(3)生活中你在哪儿听说过“毫米”这个词?(课件演示:11月份上旬全国降水量分布图、蜂鸟图、35毫米自动榴弹*图、世界上最薄的手机图、眼睑及脚底皮肤的厚度图、手指甲及脚趾甲生长速度图等。)
(4)知道1厘米=10毫米。
(课件演示)淘气和笑笑为了“1厘米长,还是10毫米长”这个问题而争吵。数学博士认为:1厘米与10毫米同样长。
为什么数学博士要这样说呢?听了他的话,你明白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1厘米=10毫米;进行长度比较时,不仅要看数字,还要看长度单位。)
自己在尺子上数出10毫米。
(三)复习巩固,应用提高
1.手指游戏
(1)教师边说边演示:“手指兄弟亲又亲,大哥挂帅高高站,二哥是首我是尾,我是小弟表毫米,米到毫米记得牢,手指开表进率,相等空间**10,大哥二哥有秘密,等待我们去揭密。”(用“快板”的形式说出来。)
(2)学生互相动手表演。
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大哥二哥到底有什么秘密呢?明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密。”
2.看图说出回形针和课本的长度。
3.自己测量树叶标本的长度和宽度。
4.剪出长度为30mm,2cm,5mm,1dm的彩带。
5.先估测各种实物的长度、宽度或厚度,再进行实际测量。
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篇10
本节课是学生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后,又要认识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米”。这节课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为他们对于一米到底有多长心里完全没有 数。所以,我为学生设计了一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1米的概念。
教学时,我以提问的`方式引入:你想知道你的身高吗?要知道你的身高,必须要用到什么?从而引出尺子。然后介绍尺子的基本构造,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又为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打下了基础。认识1米,安排了三次活动:第一次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出1米的长度,体会尺子的长是1米——建立1米的空间观念;第二次让学生找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为1米,学生找出了很多,如:五块瓷砖的长度﹑窗子的宽度、从脚到身子某部位的高度等等,这是我课前没有想到的,我想对学生建立1米的表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三次用手比划出1米的长度。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正确建立1米的空间观念,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建立几米的长度观念。
在学生的脑海中,1米的概念不是很牢固,让学生硬把1米=100厘米记住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1米=100厘米”的转化中,我请学生拿出卷尺用20厘米长的学生用尺来测量,1米长的卷尺有几个20厘米,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明白1米长的卷尺上有5个20厘米,问5个20厘米想家得多少?20+20+20+20+20=100厘米。学生就明白1米实际长度。
存在不足:
1.米尺、1米长的线应该多准备几份,这样学生就可以常常感受一米的长度,也加深了学生对米的认识。
2.在课堂教学中,在让学生汇报交流这一环节里,当学生表达不出或不清楚时,我不够耐心,急于给学生提示,这样不利于对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如果当时我能不急于帮学生下定论,而是请其他同学发表意见,相互补充,将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索,更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