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指南样例(10篇)

网友发表时间 2537239

【写作参考】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让您的写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的“信息技术教学反思指南样例(10篇)”优质范例,供您写作参考之用,轻松写作,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指南【第一篇】

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统领和指导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于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因此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教育观念一转变,许多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以前我们教学生为学而教,只注重告诉学生这个问题的答案,而忽略了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重演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重统一轻独创。对教师设置的相同或相仿的训练题目得心应手,而遇到新的问题或出现故障时,却手足无措。这种做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如果我们转换一下教育观念,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就可能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我们应该彻底改变教育观念,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在让学生怎样自己解决问题上多下功夫,帮助学生找到最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熟练运用计算机来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就像骑自行车一样,只要掌握了骑自行车的方法,什么样的自行车都能骑。这样才能体现出计算机这一现代化学习工具的优越性,才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形成技能,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

我任教的是小学计算机课。有趣味、多角度、有创新地教学,使小学生愿学、乐学、爱学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由于没有教材,没有演示设备,教师的“干”讲,根本起不到作用,相反学生还出现了厌学情绪。这时我就采用了“畅所欲言”教学法。首先,我在前一节课时,故意加大练习量,让学生无法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训练,学生问的问题也故意留下几个,等下节课的时候,我首先表扬上节课勤于发问的学生,然后激发其他同学提出上节课未解决的问题,这时没有机会发问的学生争先恐后地说了起来。听完后我“故意”说:“哎呀!这个问题我怎么不记得了,其他同学谁能说说?”乐于助人的孩子们就抢先发言了。这样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再放手让学生互相解决,最后老师来点拨讲解共性的问题,这样孩子们会听得更认真、更仔细、更有目的性,做到了有的放矢,提高了课题效率,从而达到了资源共享和自己的预期目的。

另外,每次上计算机课时,总会有一些聪慧的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一定了解,在上机时总想千方百计地显示一下自己的能力,比如将设置改变一下,将图标移动或者设置大屏幕等等,如果解决不好这类问题,不但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而计算机课是一门综合性、技术更新快的学科,“一题多解”常常出现,为了把这些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我的做法是:抓住时机请这些“小能人”上来给大家介绍他们的“经验”,然后由教师点拨引导,让学生相互讨论此经验的正确性和科学性。这样不仅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转化了不利因素,加大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量,而且使优秀的学生获得了成功感,增强了学习信心,并且还激发了听讲学生的求知欲,树立了他们赶超好学生的信心,三方互动,良性循环,高效省时。

经过短暂的实验,效果还是不错的,但也有一些问题存在。比如: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是一遍一遍反复练习,形成思维定势的时候才能掌握。这就要求教师精心打好“埋伏”,创设意境,引导学生走进新课,课的效果才会很好。经过一段训练令我欣喜的是,学生自己乐于发问了,主动学习了,虽然还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但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要不了多久,学生就会熟练掌握学习方法,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此,我们要明白: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有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观察,代替学生感知、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所以我们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科学的教育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再单纯地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注重结合学生的经验,使新知识、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长此下去,我们一定能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进而真正完成学生“全人”发展这一艰巨的任务。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指南【第二篇】

本课的图片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插入文件中的图片,第二种是在线图片,这相当于过去使用的word中的剪贴画。前一个问题本不是大问题,但现在学生机上没有图片,需要从网上下载,如是一来,他们对于下载图片又忘了,结果做得很慢,按理说,我应该发一些图片给他们,但我一直没有用这个功能,所以学生也不会接受,这是日后需要注意的方面。第二个本来也不太难,但由于网络问题,结果效果也不太好。

这一点是相对于原来的点绿旗或键盘上的某个键而言的,所以开头先到侦测部分中将音量部分点上去,然后再针对不同的问题是设定不同的活动内容,是行走,还是翻跟头,再就是平滑移动,最后是身子放大百分之十,对于学生来说,设定不同问题音量的数会上,需要了解,在这里用到逻辑一项里的各个知识,尤其是是音量值处于两个数据之间时,需要注意用到一个带且的选项,这在高中集合中似乎叫并集,至于对于各个活动的设置,反而不是太难的事情,在做的时候,同样分段进行,在中间让学生自己练习。在给三班讲课时,上课时发现教师电脑不好用,无奈之下,便让学生自己照书上操作,我则在各处指点,我发现多数学生不知道在侦测部的分音量值要点一下,这样才会出现在舞台中,还有人在应该拖入音量值的地方直接打字,结果打不出来,所以我在黑板上提示了一下,只是有学生不听,后来单独跟他们说才知道了。最后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完成了,并且没用多少时间。

对于这一课,去年跟学生讲的时候,由于没有软件操作,主要谈的是原理,当时是说了不少,但自觉没有多少意义,今天则开始用软件进行设计,课前已操作了一遍,但还是有些摸不着头脑,上课后继续操作,对于几个过程有所感觉,但还不太明显,所以演示给学生看完后,便让他们自习,自己仍在操作,这时才将两个自变量有所了解,然后再来看所设定的条件,我想,还是要多看看书才可以,对于相关的原理要进一步了解。在给一班上课时,让学生自己操作,后来我在巡视时发现,有的学生无法将灰度传感器拉出来,仔细一看才发现,他们没有预先将三个通道设定为灰度传感器,这一点与scratch的舞台上没有动作积木性质是一样的。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指南【第三篇】

信息技术课在很多人的眼里也许很不起眼,是边缘学科,认为上起来很容易,不就是让学生自由玩嘛,不就是让学生上上网玩游戏,轻松轻松嘛。其实呢?只有我们做这门学科的老师知道这里面的酸甜苦辣,也有和其他学科老师一样的和学生间的真情互动。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那时我缺少了什么?缺少的是平等,缺少的是师生间彼此的宽容和对待问题的人性化的处理。在新课程改革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和学生之间不在是单纯的师生关系,单纯的主动和被动的求学关系。在打破这种固有的模式中,我感觉学生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教会与否、学会与否的信息,而是我们在塑造学生人格和我们自己人格的相互碰撞中彼此的信任、彼此的承诺、彼此的给予。通过这个很普通的小事,我更体验到了人性的美丽。这么说也许有些不合适,可是当遇到问题时,我们作为老师能从人性的一方面去考虑给与孩子心灵安慰和理解,能从深处体验学生的需求,严中有柔,把微笑带进我们的课堂。让他们在自信的目光中体验学习实际是件快乐的事情,是件苦中有乐的事情。那么,我想比我们用书本上的大道理告诉他该怎么做要实用得多。反过来对于学生在教学中,其实我还要感谢他们。有时他们的一句话会成为我教学上的灵感,有时一个观点恰恰是我遇到百思不得其解时的钥匙。因而作为老师只要我们舍得蹲下去和他们面对面地、心与心地沟通,用一种平和的教育智慧原谅学生目前的落后,用发展的眼光相信学生日后的优秀,我想无论我们的新课程改革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会一笑而过,因为我们的身后有着千万双纯洁的眼睛和稚嫩的双手在支撑着!尽管稚嫩但确是未来的永恒!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指南【第四篇】

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把课上得再好一点,如何让学生喜欢这么课,并且能在喜欢的状况下,学好这么课,掌握这门课。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也积累了必须的经验,在那里提出,与大家共同分享。

此刻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课程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及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自己就应不断充电,不断用新的知识来武装自己,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能简单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才能不断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前沿,才能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心服口服,从而简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就应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从而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每一个任务都设计的明确、合理、科学,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蕴含于各个任务中,将每一个学习模块的资料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让学生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后,从而也掌握了需要理解的知识。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从而让学生拥有学习真正主动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任务”,从而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让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课程改革中,教师不能再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潜力发展的教育模式。让学生从被动地理解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钻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设计一些问题,要把握好教学进程的坡度,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分析学生的.基础和需要,针对不一样的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让学生试着自己去解决,在自身实践中体会和提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关注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学生,教师也要做到少讲,让学生自学,做到精讲多练,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充分体现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指导者、促进者的多重身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选取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知识类型多种多样,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时,往往喜欢上机操作课,而不喜欢上理论课。其实,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尽量将枯燥的东西讲解的生动形象一点,教师在讲解时,可用风趣的语言,贴近的比喻,引用身边的事件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认可。比如我在上“信息无处不在”这块资料时,通过举例:校园的铃声告诉我们上课、下课的信息,走过食堂时传来的饭菜香传递给了我们能够吃饭的信息,通过这几个身边的小事情,学生踊跃发言,让学生简单地掌握了信息的概念及信息的载体,也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用好的比喻,贴近生活的例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教师能够把理论课教得简单,学生学得愉快,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世界的五彩缤纷。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很重要,教师上课要带上良好的情绪、真诚的微笑去应对每一个学生,从而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尽可能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让他们轻体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有什么问题才会及时地提出来,师生双方才能够及时交流。教师应不断地分析学生的感受,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把握好“度”,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为学生创造简单、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教师在和谐中诠释教学,让学生在和谐中建构知识,从而在学生心目中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魅力,让自己的课堂散发出灵性的光辉,爱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喜欢的感觉,从而到达“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务必根据环境,注重知识应用的综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摸索总结,才能到达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而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总体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适应时代的要求!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指南【第五篇】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新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活动之中是推动英语教学改革的途径之一,它具有其他媒体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由于受到条件、环境以及教师自身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农村小学,目前仍然有许多英语教师思想比较保守,观念比较落后,对多媒体技术知之甚少,方法简单,手段陈旧,课堂上,主要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强迫学生死记硬背,忽视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们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培养。久而久之,学生们的英语水平两极分化,放弃英语的学生也是屡见不鲜。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集图形、文字、动画和声音于一体,创造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活动实践,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从而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英语水平。

信息技术化英语教学形象、直观、效果好。它的动画效果是其它英语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它可最有效地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易于学生掌握。其交互性将授课内容和学生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动静结合的特点,能充分再现语言情景,并将知识诉诸画面,达到声、画交融。英语教学内容更具体、更生动,使人如身临其境,学得轻松愉快,有乐趣;理解更加深透,印象更加深刻。从而,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原来枯燥的语言材料,不用费很大劲儿就能记住。

2.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优质、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意味着“高密度”和“快节奏”。“高密度”是指“学生外语实践的量大、面宽”,而“快节奏”指“在设计信息技术课件时,英语教学节奏明快,练习转换、环节交替紧凑。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贮存大量信息,我们更能多创设情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营造一种轻松、愉快、适度紧张的课堂气氛,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英语教师应重视利用信息技术做好英语课堂教学的复习(revision)、呈现(presentation)、操练(drill)、自由交际(freecommunication)等工作,使信息技术所能提供的图像、影片、提示语和背景音乐等能发挥充分作用。

英语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应用的关键在于充分体现并充分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等到进一步提高。通过语言、图像和声音的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左右脑并用,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英语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得以进行大容量的仿真交际。在学生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其直接用英语思维的能力经常得到锻炼,因而能更有效地提高其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4.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进行交际。交际主要是口头的。作为英语教师,一定要事先对话题、情景、训练项目(日常用语、词汇、语法等)进行精心的设计。课堂交际活动的目的,是要让学习者练习表达能力。优质高效的课堂交际活动可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让学习者有机会练习整体表达能力,有利于学习者自然学习语言。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英语教师注意创设良好的交际环境。离开情景交际是不现实的,课堂交际活动将课堂变成了一个“littlesociety(小社会)”,这样的语言训练更富有灵活性和挑战性。我们有很多办法创设良好的交际环境,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手段。

5.信息技术的应用利于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类一生中获得的信息有94%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的,其中88%通过视觉,12%通过听觉,可见,视觉器官是人类最重要的获知器官。信息图像化本身就满足了每一位学生的不同需要,它能以各自不同方式和进度来对图像化的信息进行个别化、理性化的筛选和理解。图像化的信息本身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同步进行的多感官刺激,而单纯口授和板书是无法达到这一点的。只有信息技术英语教学系统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和其他感觉器官,从而获得最佳的认知效果。

以英语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英语教学,忽视学生的自主发展。课堂上,英语教师讲,学生记,相同的英语教学内容,统一的练习,学生个性培养被忽视,学生特长无从谈起。信息技术英语教学在同一空间营造出一个相对个性化的英语教学环境,使每个学生都可得到与英语教师充分交流的机会,使个性化英语教学成为可能。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所提供的东西,应当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巨的任务来负担”。《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学习以及对英语文化有了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可见,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强劲动力。信息技术通过视听结合、声像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扩大学生视野,它能把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当然,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而要持续不断。教师应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努力创造活泼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量多扬少抑,哪怕这个学生仅仅取得一点点进步。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要做到激活学生学习动机,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探求知识,使之成为乐之者。

2、丰富教学手段,学无难事。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把平时从电视、录像、光盘或因特网上分享的“信息技术教学反思指南样例(10篇)”,在课堂教学作为知识背景展示给学生,为学生创设真实、自然的学习情境,原声电影在这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课堂应用视频益处多多,首先是学发音的好材料,可以纠正发音,增强语感,提高口语水平;其次能学到最鲜活的词汇和表达手法;第三,提高听力,让视觉帮助听觉达到听力的锻炼;第四,可以给你提供一个全英文的环境;第五,可以感受异国文化差异。

通过多种教学形式的运用,会使学生们觉得学英语原来不是那么难,原来也可以这么轻松有趣,极大的激发学习的热情。

3、拓展学习途径,自主学习。

由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存在差异,学习风格、策略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渠道,网络上的各种媒体资源以及专门为英语教学服务的网站为各个层次的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教学的融合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单调模式,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直观材料,丰富的信息资源将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

信息技术迅速发展,英语教学必须紧跟信息化脚步。在英语教与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教学活动服务,改进学习方式,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英语教学模式的进一步优化,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更加有效地为英语教学服务。

4、创设实践环境,体会乐趣。

英语是一种语言,语言来源于生活,我们学习这门语言的目的也就是为了在生活中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的放矢,根据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不同的实践环境,如问路、打电话、采访、表演等,实施情景教学。这样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感受到了效果,只有他们把英语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时,他们才会真正体会到英语的价值,英语新教材内容丰富多彩,教师要潜心挖掘教材的内容,从课文内容中取材,在网络媒体上设景,为教学实践营造一个真实的社会氛围,使同学们在一种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到真正的语义,真实的语感,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学习中进行感情、思想、语言的`交流。教师应多为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的机会,由浅入深,由点及面,引导他们在做中学,在学中用,掌握知识,收获快乐。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走入了我们的生活,成为改变生活方式、促进经济发展的得力工具,它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必然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仍是实现教育目的、任务的主渠道。因此,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必将做对素质教育的落实与创新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指南【第六篇】

信息技术在本次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具有潜在的优势有:教学内容直观、操作使用快捷、方便,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各种感官并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软件的选用上,符合教学内容的要求,便于实际操作,能够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在教学中是通过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启发并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先出示课程表效果图,带领学生认识表格的组成结构,给学生明确任务(制作接近效果图的一张课程表)。

1、对齐表格文字。

2、合并单元格。

3、添加表格线的理论知识,教师示范,学生看着大屏幕跟着操作,引导学生完成本节课的任务。

其中,教师在介绍了制作课程表的一般方法后,布置学生制作"班级功课"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测试学生对表格制作方法的掌握程度,95%的学生都能迅速地完成这一表格的制作,学生尝试表格的制作成功后的喜悦。

在谈编辑课程表时,首先确定选取编辑对象,具体介绍了选取方法,清晰、及时,并指导学生通过鼠标调整表格的列宽或行高的方法和技巧,为下节课美化表格做准备。最后,要求试制作"双休日活动安排表"这一残缺不全的表格,给学生设置难度,目的是为了解学生对本次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实际操作能力,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每一个小任务的提出,都要事先出示课程表效果图,让学生面对眼前的实际问题,指导学生看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随后教师示范,学生看着屏幕跟着一起解决问题,效果良好。另外,要求学生试制作"双休日活动安排表"这一残缺不全的表格时,教师一定要巡视每个学生,必要时结合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进行个别辅导,让学得不扎实的'学生也能尝受到成功的喜悦,以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指南【第七篇】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指导纲要》就着重强调了以激发兴趣、培养意识为教学起点的新课程理念。为此,这节课我选择了一个对同学们来说比较感兴趣的话题——“网上祭拜英烈”作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一听到这一话题,个个都兴趣盎然,课堂气氛顿时活跃了不少。

有人曾把信息技术课当成纯技术的课,认为这只是在跟冷冰冰的机器打交道的课。其实在信息技术课中,除了信息技术本身的知识以外,还涉及很多科学文化知识,在今天注重文化传统的我们,清明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应该怎么引导学生文明的去祭英烈,去缅怀历史已不单是语文老师的事情,而是所有老师的事情。所以在教授本课时,我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外,还不断适时的渗透文化素养。

在本课教学的过程中,我始终都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在尝试中探索并充分利用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对于新的知识,先不急着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动手动脑,在自主学习中感受探索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在合作中培养了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而老师则是适时的用“试一试”的话语鼓励学生去探索新知识,在不断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基本技能。

如何适当地设置一个大的任务作为主线来贯穿整节课的始终,然后又把这个大任务分成了几个小任务分散到各个环节中,一直是信息技术师在思考和尝试着的。本节课教学采用了网上祭英烈作为学习任务,充满浓厚的人文色彩,可操作性又强。任务的分散使学生在网上祭英烈的这一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掌握了浏览器的启动等知识和本领,并把它们都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中去。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指南【第八篇】

键盘是计算机最基本、最常用的输入设备,通过键盘接口与主机相连,用户通过按键向计算机输入信息。本课学生学习的是标准的104键键盘。学生已经学习了鼠标操作的能力,在第七课安排学生认识键盘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学生学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下面的指法练习和画图等简单的学习。教材根据教学重难点安排了四个学习板块,分别是键盘分区,主键盘区,光标控制区和小键盘区。其中主键盘区是本课重点,掌握使用方法,初步识记字母键位。每个键区上的键位的认识和使用,不能够死记硬背,要让学生在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练习和实践来掌握。

直观演示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迅速地认识事物,因此,教学认识键盘四区时,我用比一比,说键盘上的字母,让学生来找,让学生熟知各区的名称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各区有哪些字母和数字。加深了学生对键盘分区的认知力。

对于基准键的学习,我采用了让学生试一试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把手放到键盘上,怎样放才舒服,从而引导正确的方法。

打字的坐姿内容比较简单,教材上叙述的也较为清楚,我采用“尝试自学”法来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一边学一边调整自己的坐姿。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过程,学生都能参与探究;注重情感,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避免正面否定学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在这样一个生动愉悦的教学中,领悟键盘的认识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指南【第九篇】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型的课程,其实践性强,发展快。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发觉孩子们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初步掌握了计算机操作的基础知识,在挑战困难,增强自信心与创造本事等方面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欢乐。

一、重组教材激发兴趣。在中低年级段,学生处于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初步状态,对于趣味性的知识较为敏感,所以根据这一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开设的计算机课就以指法练习、辅助教学软件的应用以及益智教学游戏这些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本事的知识为主要资料。这样做,贴合儿童阶段的认知结构便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本事,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学习状态之中,便于理解教师教授的新事物,并且易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发展自我的本事。为此,我把教材中最容易的资料——《用计算机画图》提到最前面教授,新授之余也教学生玩玩“扫雷”、“纸牌”等益智教学游戏,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机操作课中,我经过学校的多媒体展示系统,将有必须电脑基础的学生的电脑作品制成幻灯片并配上优雅的音乐在教学楼一楼电视屏幕上播放,学生们顿时沸腾起来,纷纷举手询问,我都一一给他们解答,并鼓励他们只要努力学,就必须能成功。于是就开始手把手耐心给他们讲解画图的有关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们对电脑已不陌生了,我就带着他们进入windows的“画图”。在画图纸上进行画点、画线、画图形等操作,经过操作训练,学生们学会了许多工具和菜单的使用。经过复制、剪切、粘贴和移动,学会了画一些简单而美观的作品,互相欣赏,直到下课,同学们仍然余兴未尽,围着教师问这问那久久不愿离去。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作品做好了,如何输入汉字给自我的画取名或将自我的大名也写在画上呢?这时我顺势让学生认识键盘,用键盘练习卡一遍又一遍的练习,同学们最终能找到26个英文字母的位置,汉字也会输了,我又指导学生构思新的作品,给自我的画起上名字,也把自我的大名写上。看着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图画,同学们十分高兴。对自我的创新本事有了全新的认识。找到了自我,提高了自信心。学习的进取性大大提高。

二、针对学情化繁为简。给中年级上计算机课是件比较困难的事,学生刚刚认识键盘上的字母,却不熟练,更谈不上让他们去记住字母和其它字符的位置。给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解带来很大困难。经过实践,我找一些较贴切且又能让学生感兴趣,能轻易理解的事物作比喻,效果比较好。

三、教学方法生动灵活。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奇、顽皮好动,但他们形象思维本事强,抽象思维本事差。如果仅仅口头讲授计算机知识,显得比较枯燥,学生会没有兴趣,课堂效果肯定不梦想,必须要采取用特殊的方法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不是单纯讲解,而是侧重于画各种各样趣味的图形。这种由静变动的教学手段直观、形象、清楚,易于控制进度、重点的地方能够反复演示方法,极大的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使之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之中,完全调动了学生的进取性,到达了梦想的教学效果,排除了心理障碍,大大的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上机时,我又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他们多一些求知的欲望,多一些学习的兴趣,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由于我这种新理念、新意识,学生们对电脑的学习兴趣逐日增强。

四、精讲多练加深印象。精讲多练就是多一些上机操作的时间。俗话说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多练习,学生自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我在做“文字修改”练习时,采用了使用多种文字修改练习软件的功能比较,使学生对word20xx产生新鲜感和好奇心。为了增强课堂效果,在教学中,先熟悉word工具,再熟悉软件。之后就进行文字录入比赛,使他们在玩中练,练中学。我还及时总结他们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准确性和速度不够,不能盲打等是他们失败的主要原因。进入指法综合练习后,我提出了操作要求和技巧,许多同学理解了挑战,课堂学习氛围即活跃又充满竞争性。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指南【第十篇】

走上教师这个工作岗位一直担任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点点滴滴积累了下来。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的学科,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正因为其独特性,所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此文来自)活动中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注意:

因为信息课内容丰富,刚开始接触计算机,学生都非常感兴趣,可时间长了,有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慢慢减弱了,觉得没意思,这时需要及时保护好学生的学习兴趣,遇到这样的情况时,我都是这样做的:采用分层教学,在共同完成任务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的将任务进行拓展,根据完成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

信息技术课在内容与环境上是相对比较自由的学科,所有有一部分学生上课时,老师在前面讲的津津乐道,可学生却埋头在做自己的事,怎么让学生的思绪跟着你走,成了每一个信息技术教师都必须考虑的问题。

现代教学中大力倡导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信息时代产物的信息技术学科,更是率先垂范,而且最具学科优势,小到每一项操作,每一个练习,都有不同的方法。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对问题也有独特的见解,同样方法达到不同效果更是司空见惯。所以只要老师用心挖掘,悉心指导,到处可以展现学生智慧的火花,培育学生创新的幼苗。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我把每一节课都当成和学生一起学习的机会,与学生一起成长。学生也都很喜欢上我的课,这是我觉得很骄傲的地方。当然,我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我会继续探索,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2537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