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一年级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与评价(10篇)

网友发表时间 2989556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一年级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与评价(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一年级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与评价【第一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在一年级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生字的方法,以《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

预习是专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的。为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在上新课前,我要求学生预习生字。首先,我让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课文,在初读的过程中学生基本上读准了字音;其次,我让学生看田字格中有几个生字,并要求他们从文中一个一个地找出来拼读。这样,通过预习,学生获得了学习生字的主动权,也为课堂上学习生字做好了心理准备。

《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中有“画”这个生字,我在教学中让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画竹叶……”的“画”与“一幅画”的“画”的不同意思。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知道前者指“动作”,后者指“图画”。再让学生说说谁会画什么?“画”字还可以组成哪些词?这样教学,遵循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原则,学生理解到了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是不同的。

听课是重要的学习途径,又是很难掌握的学习技巧。让学生同时运用眼、耳、脑去积极地捕捉知识。眼,要注意看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字及笔顺。耳,要善于发现老师指出的重点,如老师说“雪”字上面是“雨字头”,“雨字头”第三笔是横钩,不要写成横折或横折钩;“牙”,共4笔,第二笔是竖折,不要把它写成两笔等。脑,要牢记字的读音、字义、字形。简单的字,如“画”“叶”可以运用已有知识,自己分析字形;“几、用、笔”可与熟字“儿、同、毛”比较字形,加深记忆。

记忆的东西在保持中会发生遗忘。因此,复习巩固生字很重要。我教给学生学会自我再现生字,实践证明对巩固生字十分有益。

(一)自我口述法。

将课堂上学的生字的读音、笔画、笔顺、组词等,不看生字口头复述出来。说出来之后,再看书或与黑板上的范字对照,及时纠正复述中的错误;也可以说给同位听,说完后让同位指出正误。此法可用于课堂巩固练习或放在课间休息时进行。

一年级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与评价【第二篇】

教材章节:第一单元序号:2学校:

年级:一年级班级:一年级姓名:

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学习内容拼一拼

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重点难点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知识链接生活中很多图形都是由几种图形拼凑而成的。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做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有什么特征?

正方形:( )个角,( )条边,每个角都是( ),每条边都( )。

2、在我们上节课学过的图形中,谁和正方形相似?你能试着说出他们的特征吗?

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

4、同桌两人合作,说出三角形和圆形的特征。

三角形:

圆形:

5、你还能用这些图形拼出什么样的形状?快来试一试、比一比吧!

学习反思1、本节课我学会了什么?

2、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3、评选出本节课中小组成员表现最突出的“学习之星”。

课堂检测1、独立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

2、第6页的第4题。

3、第6页的第5题。

一年级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与评价【第三篇】

本周三,可慕小学开展了常规教研,我很荣幸的作为常态课展示教师参加了这次活动,加入可慕小学这个大团队一学期了,我觉得我们的教研氛围非常浓厚,在王校长和华美老师的努力之下,我们开展了多样的教研形式,在教研过程中让作为一名新教师的我受益匪浅,经过多次的练习,周三早上我站在了课堂上为大家上了一堂课,在评课过程中虽然各位老师都给予了不错的评价,但是我需要努力的地方还是很多的。不管是课堂掌控能力,还是评价过渡语,我都还得下苦工才能取得进步。对此我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教学反思。

本课是1篇诗歌,在诗歌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朗读,在读中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运用拟人的表现手法,描写了生活中看不见摸不着的风,新的课程标准,倡导把课堂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场所,呼唤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在教学中,我努力尝试种种做法,尽量争取启发学生已有的生活实践经验,唤起学生丰富的生活体验,这节课上学生画的起风时的景象有:风儿把小朋友手中的风筝送上天;细细的雨丝被风吹得东歪歪、西斜斜。红旗飘扬;风车转动图……他们自己写的诗也让我欣喜。

如:尘土飞扬的时候,我知道风在赶路了;小草跳舞,花儿招手的时候,那是风在和他们拥抱……;他们不仅读懂了课文内容,而且还会用个性化的方式表达对风的喜爱之情,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上了这一课,我更深地感受到,课堂要充满活力,师生的创造是很重要的。

一年级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与评价【第四篇】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作为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讲,如何能让他们在40分钟的课堂上认真地听讲,是专门重要的。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教学工作开始的重点。从坐直到站立,从写字到读书拿书,从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到爱惜学习用品,都需要老师不厌其烦地讲,通过一学期来的培养,我班学生差不多都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方面,首先汉语拼音知识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在开学前一个半月教学拼音的时刻里,我针对学生因材施教,并经常引导学生对已学拼音知识活学活用,通过学儿歌、“摘苹果”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识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

因此专门注重引导学生主动识字,一年级上学期是意义识字的关键期,不仅要求对课文内容熟悉,同时加强了课外阅读。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反复多次和汉字见面,并通过一段时刻后又对多篇课文进行阅读训练,使学生逐渐认识汉字,然后以适当的方法强化刺激,达到识字的目的。

写字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难点。学生的字写得好坏美丑,在非常大程度上能够反映他的语文水平。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会读帖、描红,既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又从习惯方面的要求学生。专门是习惯方面的要求,如如何样握笔,写字姿势,这些往往容易忽略,而恰恰正是这阻碍了学生的写字质量的提高。

因此,在抓好学生写好字的同时,我更注重学生有良好的写字习惯。在读书的训练上我采纳了当天阅读最认真的小朋友。

一年级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与评价【第五篇】

丁一小写字,写来写去写不好。

“对了,是我的纸不好!”

他把姐姐的纸拿来写。他用姐姐的纸写字,写来写去写不好。

“对了,是我的笔不好!”

他把姐姐的笔拿来写。他用姐姐的纸、姐姐的笔写字,写来写去写不好。

“对了,是我的位子不好!”

他坐到姐姐的位子上去写字。他用姐姐的纸、姐姐的笔,坐在姐姐的位子上写字,写来写去写不好。

“我还有什么东西不好呢?”

姐姐拿起了丁一小丢掉的纸,拿起了丁一小丢掉的笔,坐在丁一小的位子上,身子一动不动,认认真真、一笔一笔地写字。

瞧,她写出来的字多好!

丁一小明白了:“不是我的纸不好,不是我的笔不好,不是我的位子不好,是我自己不好。”

他像姐姐一样,身子一动不动,认认真真、一笔一笔地写字。

瞧,他用自己的纸、自己的笔,坐在他自己的位子上,写出来的字也好了!

一年级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与评价【第六篇】

好久没有上手工课了,孩子们早早耐不住自己的情绪,所以这周为了给大家换一种上课的感觉,我把《会动的小纸人》一课调到了本周。它是一节一年级美术手工课。众所周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入学不久,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没有养成,最大的缺点就是上课的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教师在进行预设时,应重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使课堂上的内容由始至终都能够吸引孩子们的眼球。我把会动的小纸人当作玩具,给同学们欣赏。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设入手,让学生一开始就以轻松的心情进入本课。本节课的难点部分是小纸人的身体——纸弹簧,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在语言的理解上有一定的阻碍,所以在这部分的教学上,我采取了“小老师”直接教的方法,所谓的“小老师”就是教师课前准备好的纸弹簧,每组发一个,让学生们自己拆开,然后在折回去的。这样学生们对学生们来说比较浅显易懂,也比较直观,效果较好。《会动的小纸人》一课的重难点是如何让纸人动起来,引导学生仔细分析课本的制作方法,从而发现会摇的奥秘竟然是纸弹簧的制作:两条从宽到窄的纸条相互折叠而成。针对这课的重点——制作小纸人的步骤。主要是利用课件让学生们直接看步骤图来掌握。对于学生没有太好的画画基础,在做头和手的时候我在黑板上贴模型来解决。效果非常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一年级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与评价【第七篇】

《品德与生活》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门课程,它作为一门独立的综合型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回顾以往的教学过程,感到自己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尤其在教学时常会遇到这样的苦恼,学生不理解的内容,自己还教得特别累。拿到了新教材时,一开始还很茫然,不知如何去教。细看时觉得新教材与以往的思想品德教材相比,新教材更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更生活化、大众化,每一课的插图都很新颖,很有趣。慢慢地,我就感到新教材一定要用新的观念去理解它,要用新的方法去教学生。接下来我就谈一谈我用了新教材之后的一点感受。

《手拉手,交朋友》是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中的1篇课文,一年级的儿童是刚从幼儿园进来的,此时的儿童是怀着渴望与不安的心情跨进小学大门的,他们将面临许多的问题与挑战,其中首先要碰到的是如何熟悉环境,认识老师和同学,并和新老师、新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体验学校生活的愉悦。于是,我采用了他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游戏,在“找朋友”的游戏中,小朋友一边唱儿歌,一边做游戏,在游戏中,让小朋友懂得班内每个小朋友都是自己的好朋友,同学之间应该和睦相处,见到老师和同学应该主动打招呼,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同时,我适时表扬守纪律的小朋友,提醒违纪的小朋友,从而让小朋友养成懂规则、守纪律的好习惯。在整个游戏中,我始终把自己放在与孩子处于平等的地位上,与孩子共同参与活动,活动气氛热烈融洽,让儿童感受到学校生活的愉快。

《我与春天在一起》这一活动教学时,我则是站在尊重学生学习独立性的立场上,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课前,我先让学生自身去感悟春天,让学生通过找找、看看、读读、写写、画画、唱唱跳跳、剪剪贴贴,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带着独立学习的成果进课堂与师生交流、探讨、合作。学生们有的带来了找到的资料,有的带来了自己画的春天图画或剪贴的作品,有的边歌边舞。与此同时,学生们还说到了春的节气,春天里的节日,春天的草木花鸟,整堂课洋溢着浓浓的春的气息,显现着独立学习的魅力。

上完这些课,我反复琢磨,总结出几条小经验:第一,活动的开展不仅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做,教师也应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和指导者。因为老师的参与,会让学生感到他们所做的事不是一件随意的小事,而是一件值得他们去重视、去认真体验的一件大事;老师的指导又使他们少走弯路,可借鉴我们已有的经验帮助他们更快地享受成功。第二,对学生有创意的一些想法或做法,老师应给予赞赏,让他们的才能充分发挥,促使他们形成再研究的愿望,形成良好的“愿学”行为。当学生在活动中遇到挫折时,老师应尝试用“挫折教育”让学生品味人生,鼓励他们勇于面对失败,培养良好的“抗震”心理素质,为筑起他们的人生之塔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三,课后要反思。不论是老师或学生在每一次活动的结束时,都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所得与所失,让反思成为下一次课取得成功,进步的前奏。第四,让评价体系贯穿于活动全过程,并采取生生互评及师生共评等多种评价方式,为完善活动方案提供最直接的帮助。

品德与生活课的产生,确实向老师提出了挑战,我们要让它成为通往成功殿堂的又一途径,让它真正成为服务于学生和让学生喜欢的学科。而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活生生的,要实现这一点,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动”起来,接受“活”的教育,闪烁“活”的思维。在“动”中去体验,在“动”中获得真知,培养能力,养成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品质,也让课堂成为学生发展个性的舞台,在学习中掌握知识、体验快乐。

一年级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与评价【第八篇】

我所任教的一年级小学生协调性较差,注意力较分散不易集中,理解记忆力也不够完全,立定跳远动作虽然简单,但对于他们来说仍然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在教学时,我采取新颖、有趣的练习方式和手段,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通过游戏或竞赛的方式,诱导学生进入角色,激发练习兴趣。另外在教学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合作学习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主体,使学生在“乐中练,动中练,玩中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的兴趣。增强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创造力、表现力和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创设利于学习的环境。

学习环境对发展能力、培养兴趣具有重要作用。本课依照课程标准要求,努力改革体育教学方法,尝试运用自主教学的形式,让学生有选择地从事学习活动。比如我在教学开始时首先让学生模仿小动物跳跃,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由选择游戏内容。这样做改变了以往低年级教学中一切由教师带着学生活动的做法,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向主动,并且能够给学生多一点自主的选择,多一点独立的思考,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发挥。

二、设计易于接受的活动形式。

本课力图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像在家中玩耍一样,设置一个亲切和谐、灵活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

本课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自控能力与认知能力均较差,但是它们具有好动、好玩、好思考等特点。所以在立定跳远教学时,综合运用练习、思考、探索、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逐渐完成探疑过程。这样不但学会了立定跳远的动作,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始终沉浸在良性的学习氛围中自觉、自主、能动地学习。

四、存在不足:

(1)本节课由于时间关系,显得学生准备活动时间较长,自主学习时间较短,时间分配不合理。

(2)学生没有进行分组联系。在联系立定跳远的过程中,没有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很好的为学生创设自由的空间和展示的平台。

一年级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与评价【第九篇】

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作为刚刚担任一年级语文教师的我,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我觉得一节好的语文课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例如《家》一课,我设计了一段充满激情的导语:“你喜欢自己的家吗?谁能列举一件小事谈一谈自己与家之间的深厚感情?”简短的一句话,开启了学生感情的闸门,学生纷纷发言。正是基于对自己家的热爱,学生才渐渐走进了作者的心灵,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对理解课文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如涓涓细流源源不断地流了出来。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以任务驱动学习,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指导学生体验和感悟学习内容。不到几年的语文教学,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体验。是的,语文教学离不开情境,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把学生带入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形的情境世界呢?我觉得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课堂上,要大胆地让学生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每学习1篇新课文,我都鼓励学生尽可能地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上课时,大家都希望把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的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

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另外,我还结合教材所涉及到的内容,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使学生尽量领悟不同类型的文章的写作技巧;同时,鼓励学生阅读中外儿童名著,领略书中的精妙所在!我们班还设立了图书角,更加丰富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总之,我愿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回顾我听过的语文课堂教学以及自己短短的语文教学经历,特别是在整体批阅了学生的第1篇作文之后,我真正地意识到:小学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只有学生把在课本中学到的知识用到对周围生活的观察、品味、描写中,才能真正地学好语文、用好语文。因此,我不断鼓励我的学生坚持观察周围的一切,要养成从生活中汲取养分的好习惯,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我想信,久而久之,生活中的一切都会演变成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丰富资源。

总之,我期盼着:我的语文课堂会变成孩子们学习知识、放飞梦想的理想舞台。

一年级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与评价【第十篇】

1、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人物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学生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例如,在开课之初,教师就演示几个学生在学前接触过的有代表性的会意字、形声字,通过画面与文字的演变,使学生将自己头脑中的资源与眼前所见的画面产生联系,从而激起学生探索祖国文字奥秘的欲望,对学习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2、新课标在识字教学中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要求。要让学生达到这样的要求,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激发儿童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风车转转……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比如《在家里》一课,我让学生通过家里的照片,展示、介绍自己家里的陈设,创设一种学生到别人家做客的场景,此时,我说:“这些陈设还会变魔术,看,它们变成了汉字娃娃,你们还认识它们吗?只要你们能正确叫出它们的名字,它们就会出来和你们做游戏。”这样一引导,使他们对相应的词语产生兴趣。学生情趣盎然,认真地读、记词语。再如《菜园里》一课,我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带来的蔬菜:看颜色、闻味道、摸软硬,再读词语,识汉字,充分调动他们的五官参与识字过程,学生在这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牢牢记住了汉字。

3、给字配“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简笔画简洁、生动且内蕴丰富,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低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生字字形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思维动画”,如:教学“跳、扔、举、拍、扫、洗、刷、端”一课时,让学生运用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让字形在脑海里如动画般流出来,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初步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给字配“画”恰当地结合在图画与文的巧妙联系中,丰富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生动地识字,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如在教“雨”这一个生字时,我就根据小学生对这一个字的理解,在黑板上把这个字生动地画了出来:“雨”字上的一横就代表雷电,一竖跟横折钩就代表一间房子,里面的一竖就是闪电,直穿房子,把房子都打了一个孔,那么房子就漏水了,那里面的四点就是漏进来的雨水。学生的想象力真是不可想象,我把他们的话转变成了生动的图画,收到了很好的认字效果。

可是一年级学生识字,存在的问题是:学得快,忘得也快。

如何解决这个难题,通过实践,我发现巩固识字的最佳办法便是让学生进入“游戏乐园”,在轻松、有趣的玩耍氛围中记住汉字。我从每天早晨读书时间抽出5分钟乐称为“文化早餐”时间。早餐内容分别为识字“游戏点心”、拼音“水果拼盘”、故事“多味酱”……学生兴趣十足。其中,识字“游戏点心”的宗旨就是通过各种游戏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将所学汉字加以巩固,加以运用。

二、倡导合作学习,利用差异促提高。

由于学前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了学生在识字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一年级上册要求认识的字学前差不多都会认了,但有的学生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再加上学习能力的差异,如果要统一地从头学起、从零开始,学生一定不喜欢,这样就会影响教学效果。能不能将认识较多字的学生作为我们识字教学中的有利条件,让他们成为我们最有利的教学资源呢?我进行了尝试:

1.培养合作能力,实现优势互补。

刚入学的儿童大部分不会与他人合作,现在一般都是独生子女,有的孩子甚至不愿意与他人交往。但是通过我两个半月的培养,学生已初步形成合作习惯。在识字教学时,我通常先让学生尝试读课文,不会读的除了借助拼音认读以外,还让他们请教小组里的其他同学或老师。在这一环节里,小组成员就可以实现异质互补,会的教不会的,达到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学了1篇课文后,可以让小组里的同学互相听读课文,辨识生字,并告诉他们:如果你的同学读得好,请你夸夸他;如果你的同学需要帮助,请你帮帮他。这样做,既让识字量多的孩子更有自信,也会让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获得帮助。

2.聘任“小老师”,实现多元评价。

课堂上我要在短时间里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识字情况是很难的。于是我采用聘任“小老师”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刚学的(甚至是未教的)生字,就让他读给老师听。对于确实读得好的,就聘任其为“小老师”,其他同学都可以到他那儿认读生字。为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每一位识字过关的同学都可以被聘为“小老师”。因此学生学完1篇课文后,就积极地到老师、“小老师”处认读生字,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拓宽识字途径,扩展读的数量。

1、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无意识字。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他们不仅特别爱听故事、还爱讲故事,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习掌握一些词语,在讲故事时练习使用,把识字教学寓于有意无意之中,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喜欢读故事是学生的天性,我们应因势利导,经常性地组织、引导学生看故事课外书,由于这种做法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都很乐意做。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常常随手把一些学生比较熟悉,字形又不怎么复杂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对一些易混淆的同音字、形近字还适时适度地作一些比较。在学生看书的时候,教师不忘提醒学生注意看故事中有没有刚学过的生字,它在故事中组成了什么新词,看到后把它告诉同学或老师。这种看似无意、实为有意的做法,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一是学生在无意中复习巩固了学过的生字,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学会使用这些生字,是一种知识的迁移,是兴趣盎然中的再学习,取得的是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2、开展实践活动,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

教师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实践活动。每次活动有一个主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自己动手、动脑去收集资料,并交流收获。交流之后,还可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儿童识字。如举办“娃娃超市”“动物运动会”“花的世界”“秋天的田野”“我当小导游”“逛家电商场”等等识字活动。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过:“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跨入更广阔的周围环境,以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因此,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3、自做“识字课本”,引导学生把教材向课外延伸。

识字教学需要课本,这是学习语文的凭借。然而识字仅仅靠几册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课本能容纳的东西实在是太有限了。尽管大部分生字要先后在课本上几次出现,但绝大部分仍达不到让学生形成永久记忆的次数。至于生字的多义性,要在有限的课本中多次体现,更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教材的学习向课外延伸,把学生学习生字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广告牌、商品包装物,还有各种报刊杂志都成为儿童识字的好材料。让他们收集起来,剪剪、画画、贴贴,就成了图文并茂的“识字课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体会收集、整理、编排的创造过程。

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多多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

以上几点仅是我个人粗陋的观点,希望同行能给我多提供点更宝贵的经验,让我在识字教学中能得心应手,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2989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