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论文优质8篇
初中化学教学应注重实验与理论结合,激发学生兴趣,培养科学思维,提高实践能力,如何更好地实现这些目标呢?以下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的初中化学教学论文相关文章,便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篇1:
新课程改革中制定的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培养目的的叙述为:“以提高学生的科学� ”所以笔者认为,新的课程标准对我们化学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应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在实际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精心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要认真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这本书的实验,分析实验目的,研究实验特点和理解学生认知上的不平等,从而巧设实验,在学生心理上造成悬念,以唤醒学生要求投入实验的迫切愿望,进而引领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实验,这在实验教学中显得非常重要。
如:在学习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的性质》的[实验2-3]时,教师可以先演示硫磺在空气中的燃烧,并让学生认真观察现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教师马上提出问题:硫磺在氧气中燃烧又会有什么现象呢?它与空气中燃烧的现象相同吗?如果不同,那又是为什么呢?这就在学生的心理上造成了悬念,学生迫切需要观察到硫磺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此时,教师就可规范地演示硫磺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此时此刻的学生,无不处于极度的兴奋之中,在这种情境下,让学生描述实验现象、理解实验注意事项以及对比理解物质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不同的原因,可谓是轻而易举。这一课学生在兴奋中开始,势必就可以取得一个让学生印象深刻的最佳教学效果。
二、改进实验内容教学方式,增强实验教学效果
为了让实验教学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我尝试性地改变了一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某些演示实验改为部分学生参与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从而增大了学生的实验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验尝试,这样做的教学效果非常好。
1.变演示实验为部分学生演示实验
这种做法就是将教材中难度不太大、实验过程比较简单安全的实验让部分学生来演示,当然实验前要先让学生预习该实验,有时可以让要进行实验的同学预做该实验,充分掌握实验后才进行。
例如:在处理教材第三单元课题1《水的组成》的[实验3-1]内容时,我让四个学生上讲台亲自演示水电解的实验,并且验证实验的产物。……演示实验经过如此改进后,课堂气氛明显活跃了,讲台上下的学生个个精神抖擞,情绪高昂,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2.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
这种做法就是将教材中比较简单、安全、药品消耗量不大、过程不复杂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室中亲自动手尝试。例如:在处理教材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的两个活动与探究实验时,我将学生领进实验室,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白磷在密闭容器里跟空气中的氧气的反应,再让学生自己做一个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在托盘天平上进行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反应,让学生在实验中真切地感受到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确实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然后又让学生在托盘天平上做一个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根据天平指针的偏移情况,寻找质量关系,分析确认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等等。通过以上实验和分析,学生在这一堂课上对“质量守恒”这一定律的内涵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很自然地对下一课题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作好了铺垫。
学生实验,我也作了一些尝试,变过去的“预习、按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填写实验报告、进行问题的讨论、评价与交流”的程序为:“做好预习报告,充分设计好自己想做的实验,交老师审核批准后,进入实验室可按自己的意愿进行分组实验,实验过程中各组分别记录自己的实验现象,寻找自己的问题,然后各自解决”。实验时,教师在实验室巡视引导,解决一些难度较大的共性问题,课后学生完成实验报告。例如:教材中学生实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我就是按照这种思路放手给学生做的(当然,选择这个实验进行尝试,是因为这个实验安全、可靠)。实验的头两天便告诉学生,此实验可自由设计,但不能离题,设计时许多同学对二氧化碳的制取没有做太多的变动,但在性质实验中却作了很大的调整和改动。在自行设计实验时有少数同学别出心裁,所列出的提纲远远超出了教材要求的步骤:有的增加了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验证实验;有的想亲自验证课本给出的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实验;有的。想用小动物做一个验证二氧化碳不可以帮助呼吸的实验;有的想做实验室制得的二氧化碳与人呼出的二氧化碳的异同的实验;有的同学受我上课时的启发,建议老师可否同意他们用石蕊试液先制几朵小花,来完成“紫花复活”的实验。当然,课本中要求的实验他们也不能放过。在做计划的时候许多同学将一节课的实验设计得两课时也完成不了,甚至有同学明确向老师提出要求:这个实验用两个课时来完成。虽然不太符合实际,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生们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为了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尽量满足学生们的要求,建议学校开放实验室。首次有这样自由的机会,在实验室里学生们兴奋得不得了,课后频频向老师要求:“下次还这样实验行吗?”在课后的书面信息反馈中,我惊喜地发现,同学们在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方面确实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实验超出了预期的效果。
总之,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化学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实验内容,同时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按照学生的学习心理、生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教学原则去进行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切实提高实验教学效率是不难的。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篇2: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有了兴趣,什么事情都会取得成功。初中化学对于刚刚进入中学的学生是一门比较抽象而且生疏的学科。他们学习起来会有难度,长此以往,就会失去学习的信心。那么,如何能够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呢?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这个问题的一些做法和尝试,以供大家参考。
一、以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理化学科的最突出特点是以实验来提高学生的理解性。实验更能使学生增强直观性,提高理解能力,更能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化学教师要抓住这个契机,充分利用实验教学手段。比如,我执教碱金属钠的性质演示实验,如果老师除去外皮让学生看银白色,只有前面的学生能看到,后面的是不能看明白的。因此,我就把这个演示实验同钠受热、钠与水反应等三个演示实验放到一起,让前后桌4人一组进行学生实验。通过这样做,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促进了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轻松地学化学。
二、让化学走进生活
化学比较抽象,但它与生活则是十分密切的,我们时时处处都和化学发生着联系。所以,我要率领学生走进生活,让他们知道化学是我们生活的依托就喜欢学习了。如,我教学“氧气”一节时,他们只知道氧气与我们人类密不可分,但是对怎样制作氧气,生活中一些东西和氧气反应都很陌生。我就列举了食物变馊的问题,就是氧气和食物的`化学反应。接着又举了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学生就自然高兴起来,感到非常有意思。我们要抓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进行启发,和生活相结合的课堂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增加兴趣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够给学生带来无穷的快乐,更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并能使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比如,办黑板报或办专栏的形式,结合与化学有关联的突发热点新闻,来宣传、研讨、答疑、解惑以增强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还能开展一些趣味化学的小制作,诸如“魔棒点灯”“空杯生烟”“清水写红字”等,这些有趣的活动无疑也会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总之,我们作为广大化学教师,要深入研究新课标,挖掘教材,研究教法,提高教学水平,要研究好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精心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逐步认识和感受化学知识对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激发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从而激发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篇3:
摘要: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础,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分化点。旨在分析造成化学用语学习困难的原因,从观念和方法上提出化学用语的教学策略,以供初中化学老师借鉴。
关键词:初中;化学用语;核心观念;科学方法;教学策略
化学用语是整个化学学习的基础,它自始至终贯穿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化学用语包括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刚刚接触到化学用语时,都会感觉不适应,甚至难以理解,因此失去了学习化学的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滑,失去学习的动力。造成学习困难有如下原因:没有意识到化学式和数学式的区别和联系,如认为“+2”“2+”“2”意义相同,H2O中含有H2,CO2含有O2;不能区别化学式中的下标和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没有把化学内容所包含的宏观、微观、符号有机结合起来[1]。因此如何让学生尽快掌握化学用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帮助学生建构“元素观”“微粒观”“变化观”
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物质进行宏观表述、微观表述和符号表述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最典型的思维方式。宏观表述是指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外在表现,是可以直接观察的现象;微观表述是指无法通过直接观察得出的物质的结构、组成、反应机理等微观领域的属性;符号表述是化学独有的符号系统,有其独特的语言规则,是表示化学变化最丰富、最贴切的符号系统[2]。如在学习“水的组成”时,提出问题:古代五行说认为水是一种元素,现在看来是否正确?怎样用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同时,教师演示电解水实验并追问:电解水是如何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呢?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的动画过程,增强学生对微观结构的想象力,再通过符号表达式的书写,实现从宏观到微观的抽象。接下来介绍一百多种元素组成三千多万种物质。为了便于研究,科学家对物质从元素角度分类。让学生列举所学物质,教师板书化学式,学生根据组成元素把物质分为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最后提出进一步研究问题:讨论水和过氧化氢性质有什么不同,为什么?通过以上层层递进的教学设计,强化核心观念教学。
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化学用语教学必须渗透科学方法教育,因为它的。产生和发展是科学研究的最高结晶。化学对物质的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物质的结构模型、性质、用途、制法、分离和提纯等。教师可提供丰富有趣的学习材料,让学生体验科学方法使用过程的乐趣。如学习原子结构时,充分利用化学史,将科学家(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的原始实验,设计成一堂探究性学习课。通过提供他们解决问题时的情景,让学生体会科学家是如何设计实验,对实验现象分析、推理、归纳,最终得出科学结论的。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探究精神和研究微观领域的方法。
三、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搞好落实
1.在学习元素符号时,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教师在第一阶段只要求学生能够查找元素符号和名称,着重渗透N2、O2下角标的含义,画出构成水和二氧化碳微粒图。思考O和O2有什么不同。用“H2O”代替“水”和“水分子”,渗透“H2O”的宏观、微观意义。在学习离子符号和化合价时,会用是第一位的,理解是最看重的,不要因为死记硬背造成学生分化。2.在学习化学式内容时,引导学生系统整理化学式的书写规则和意义。总结写法顺口溜:正价左,负价右,交叉约简定个数;写右下,验正误,从后向前顺着读;是否用括号,先看几个数[3]。重点放在利用化学式计算,使学生明确物质的微粒数与宏观质量之间可以通过相对分子质量的桥梁联系起来。3.在学习如何书写化学方程式时,使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是描写化学反应最贴切、最丰富的语言,不能脱离化学反应的实际,像背外语短语一样死记化学方程式。因此,教学中处理好了事半功倍,处理不好学生望而生畏。为了使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可总结如下书写顺口溜:左写反应物,右边写生成;写对化学式,系数来配平;中间连等号,条件写注清,生成沉淀气,箭头来标明。
四、按知识的内在联系组织教学设计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以系统的观点来考虑所学知识,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开展有意义的学习[4]。例如对“物质的组成和构成”教学时,首先对生活经验和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引出分子的概念和性质;接着从水是由分子构成以及水的分解实验中,说明分子能分成更小的微粒,引导学生形成原子的概念,建立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由原子的构成中同种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引出元素的概念;再通过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的关系以及离子形成过程的分析建立离子的概念,建立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总结出元素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分子、原子、离子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总之,化学用语的教学是灵活多变的,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广大教师深入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雪莲。初中化学用语学习现状调查及教学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xx:3-4.
[2]南佩廷。初中化学用语的教学策略[D].山东师范大学,20xx:1-2.
[3]王国峥。化学用语学习瓶颈的障碍分析及教学策略[J].化学教育,20xx(21):34.
[4]张利平。走进名师课堂[M].山东人民出版社,20xx:3-6.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篇4:
在初中化学生态课堂中实施互动教学,强调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交互影响,他们作为生态课堂中的两大生态主体,是保证互动教学有效实施的关键。在初中化学互动教学模式下,强调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双方相互协调进行量化互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自主性学习意识,这对于提高初中化学整体教学质量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一、构建和谐初中化学生态课堂环境的方法
1.美化教室,打造绿色生态空间。正所谓“环境造人”,在初中化学教学活动中,如果将学校作为一个大环境,教室则属于大环境下的小单元,也是学生的主要学习场所与生活场地。同时,教室是两大生态主体教师和学生每天进行能量和信息交换互动的主要场所,是构建生态课堂的关键所在。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精心美化教室环境,将其构建为一个绿色生态空间,增添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乐趣与动力,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并感受到化学知识的魅力与价值;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够产生舒适、高雅、和谐、温馨等良好的情绪体验。2.让所有学生拥有个人的“生态位”,创设各个生态主体之间的交流互动空间。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生态位”即为他们的座位,在传统的座位编排中,教师的讲台位于最前面,学生的座位则按照横竖排列的方式自然排放。这种座位编排方式,虽然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控制课堂,但是也有缺点,讲台的`突出显示出教师的权威,导致学生产生压力,处于被动的听讲状态,无法自由表达个人看法与见解。从互动方面说,一般局限于师生的单向互动,而且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所以,在初中化学生态课堂互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小组型”、“圆形”或“马蹄形”等座位编排方式,彻底解放学生。
二、初中化学生态课堂互动教学的实施对策
1.确认学生生态主体地位,创造良好生态课堂环境。在初中化学生态课堂中,互动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他们的地位相互平等,关系和谐,但是在传统的互动教学模式中,互动往往停留在表层,教师教、学生听是主要互动模式。这种互动属于单向型,需要在生态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优化和改进,教师应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是生态课堂互动教学的主要形式。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生态课堂互动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见解与感受,双方形成一种相互理解与沟通的关系,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促使双方一起进步,在互动中双方地位平等,共同构建良好的互动课堂。例如,在进行《分子和原子》教学时,教师为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这些抽象的微粒,可以水分子为例,让学生仔细观察,并鼓励他们提出观点与见解,尊重其大胆想象与独特思维。2.合理转化师生互动角色,定位多样化的师生角色。教师作为初中化学生态课堂的两大生态主体之一,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在课堂教学中起着激发者、参与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在恰当时机,应合理转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初中化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时,指导他们参与实验操作,此时需转化校色,和学生一起共同参与实验进行课堂互动,起到良好的引导者与参与者作用;在激发学生的情感时,应起到激发者的作用,通过对互化学知识的情感体验增强教学效果。同时,学生作为初中化学生态课堂中的主体,扮演反馈者、合作者和主人翁的角色,在化学知识学习过程中,不再处于被动状态,纯粹接受教师的讲解,而是成为互动教学的中心,并随即转化自身角色,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另外,通过合理转化师生互动角色,可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增强初中化学的互动教学效果。3.积极转变课堂互动方式,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在初中化学生态课堂教学中,教学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与学生特点,灵活转变课堂互动方式,并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发他们的生活体验,或者运用情境互动与问题互动等方式,强化课堂互动效果。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生态课堂教学活动中,应重视化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将化学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让他们在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并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激发其情绪体验与情感求知;教师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创设真实情境进行课堂互动,将化学知识融入情境中,以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动作能力;教师可借助问题进行课堂互动,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多个化学问题,并采用由易到难、由简入繁的提问方式,鼓励学生多交流、多思考,让他们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始终保持浓厚兴趣。
三、结语
在初中化学生态课堂教学中,互动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强化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也是帮助学生学习和吸收化学知识的关键。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生态课堂教学中,应保证互动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与落实,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篇5:
摘要: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自主学习已�
关键词:
高中化学;自主学习模式;构建方法;必要性
一、前言
虽然我国的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改革在不断地进行,也从整体上改善了我国教育的现状,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沿用着以前教学方式,这就给我们的教学方式能否改革带来了非常多的问题,并且需要我们做出解决。通过从理论层面对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可促进学生实际学习效率的提高,促进高中化学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众所周知,高中化学是学生学习的一门重点课程,同时对于学生的素质培养也有着比较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影响,很多的教学方式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这就导致了多方面的不足。也就是当前化学教学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责任感,而且当前高中化学改革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在现在的化学教学中教学手段是比较单一的,也不能很好的体现课堂的真实性,再加上课堂的主动权一直都在老师手里,因此学生的主动就得不到重视,这就导致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就极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综合发展。而且大部分老师常常用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就给学生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高中的化学教学中相异的构想产生了干扰,以及表述的模糊性,使得学生在理解化学知识的时候就比较困难,对学生学习效率水平的提高有着诸多不利。在思维方面出现了脱节的问题,以及化学的教材编排没有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现状。
三、自主学习模式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
众所周知,学习的目的是掌握知识,学习各种在社会上生存的技能,但是却没有固定的学习模式,同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不断地提高学习主动性,才能让学生爱上学习,因此合适、合理的学习模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只要对的学习模式才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进行自主学习。再加上在化学的学习中学生会遇到许多的困难,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才能做到随机应变,同时还可以养成比较好的学习品质。
(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
可以这样说,在高中的所有课程里化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 让学生有最真实的感受,这样才能提高血学生对于化学的兴趣。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课堂的主动性交给学生,自己只是做一部分简单的引导,这样学生就会自主探索化学中蕴含的奥秘,还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教学效率。
四、自主学习模式构建的方法
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被许多的因素影响着,例如学习需要、价值意识和学习兴趣等,因此我们在构建自主学习时,老师应该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来制定。
(一)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进行自主学习时,首要的任务就是认清自主学习的本质,这样学生才能做到很好的学习。其实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己进行主动的学习,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宰,是不同于被动学习的。所以就需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制定一项合适、合理的学习计划,并且还应该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做到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高中学生大都在14~18岁之间,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都是比较差的,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引导,让学生看到学习乐趣,而不能把学生当做容器进行知识的灌输,这样学生才会做到积极主动的学习。
(二)转变教学观念教学管理的转变
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比严肃的课堂氛围,学生还是更加倾向于轻松、愉快的课堂,而且只有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学生才会足够的安全感,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才能被很好地激发出来,同时教师还应该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样学生才会真正的喜欢化学,才会有学习化学的能力,只有好的学习方式,才能更好地构建自主学习的模式。
(三)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老师的教学水平也是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因此在新课程标准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师也应该做到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做到与时俱进,并且还要把自身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做到更好地自主学习。
五、结束语
通过上面文章的叙述我们发现,自主学习其实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进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种学习模式的意义就在于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且自主学习模式非常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活动规律。所以,自主学习模式可以使用于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那么这就需要作为老师我们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放手让学生去做,使学生学会在复杂的环境中运用科学探究的态度去认识、发现和创造,以适应未来社会和终身学习的需要,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邱国援.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自主学习的思考[J].基础教育参考,2015(03):55-57.
[2]阳佛送.对高中化学自主学习型导学案编制的几点策略[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6(9):38.
[3]蔡小颖.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高中化学自主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36)。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篇6:
新时期,新课改主要推广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被动学 目前,新课改的理念正全面渗入到初中化学教学中,所以必须改变现行的初中化学教学方式才能与新课改理念相符。所以说,学生的兴趣是激发出来的,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化学的热情,是初中化学教师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首要任务。由于初中化学学习中的知识点多而杂。学生对于抽象的化学概念难以入手,因而寻求有效的教学途径,对于初中的化学老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初级中学的一名化学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对于新时期初中化学特色教育教学有着深刻的认识,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1.重视兴趣培养,克服畏难的心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走向成功的内在动力。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的成功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最为主要,要么学生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所以,化学教师就要采取一些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来让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就可以让学生提高潜在的学习能力。作为一个化学教师,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情境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讲解氧气的制作和分享的“初中化学教学论文优质8篇”,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正确的示示范出试验的整个过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实验中发生的现象和实验后留下的产物。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已经有的化学知识去推算出正确的方程式,或者去寻找更多的氧气收集方法。同时,我们也可以把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到化学知识里。现如今科技的发展让化学与人们的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教师也可以把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知识转换成教学资源来传递给学生。可以把学生的生活变成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去联想生活中每处存在的化学知识现象,然后把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带到课堂上来。我们还需要通过学习之后来解释这些现象的发生。这样不仅仅可以让学生发现问题还可以提出问题,可以营造出一种非常放松的学习氛围中,更重要的是利用此方式来激发他们对化学知识的探究兴趣,这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对化学一旦产生了兴趣,学生就会自动的都投入到化学的`学习兴趣中来,这就是我们教学者都想看到的现象。
2.欢快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优质课堂的保证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研究,学生们在欢快的学习环境中记忆力是平时的三到五倍。同时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作为新的教育形式之下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时刻要知道自己负担和培育新苗的任务,呵护花蕊的神圣职责。教师在对学生的回答同时要给出激励的肯定,要让学生的思维无限放大,让学生敢去想,并且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不断提升,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有更好的提高和效率。在教学中更要采取一些适合青少年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充分发挥出主动性、积极性。努力创造出一个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学到知识,切切实实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学生素质才能够真正的全面提高。对于每一个基础不一样的学生就需要设置出不一样的问题,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同学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特别是对于“学困生”的转化,如果老师引导不当,就会让他们产生巨大的厌学心理、逆反心理等,就会自暴自弃,成绩就会学来越不好。教师在教学中不再讲解多少,而在于要适中,适当。一个精确而适时的设问可以使学生脑海中掀起轩然大波,一个巧妙的提醒就可以让学生恍然大悟。这就需要教师在可备课辈前多下时间,通过教师的引导把教材、教案这些静态知识转化为动态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在欢快和谐教学氛围中学习,学生自己就会主动地放松,并更加专注,这才是优质课堂的保证。
3.优质教学方法指导,贯穿整个教学
不容置疑,现代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提高教学的效率,也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就需要一个可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教师才能做。对于中初中化学课我们来说,我们主要针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然而这些能力的提高,主要有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其实,初中化学教学应该注重精讲,就是也要根据教材内容,更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要做到精讲,前提是教师要精心选好习题,示范讲解,充分发挥例题的作用。与此同时,教师必须对例题进行筛选,一定要精编出典型的、具备指导意义的题作为范题,要从方法步骤进行,从解题思路入手,将难度高的习题分解成若干板块,引导学生逐块分析。练习是巩固知识的唯一途径,更要练到点子上,要挑选一些针对性很强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刿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并且达到真正的掌握知识、还可以举一反三的目的。成功的初中化学教学手段还要加强和改进化学实验,给学生创造条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检验内容,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来亲自设计并完成试验,也可以把某一堂的演示实验直接让学生操作做,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样,有利于化学概念的形成,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实验和自学能力。好的方法一直会贯穿整个初中化学学习过程。
总而言之,新时期,对于初中阶段化学学习,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注重课堂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教学的首位,并营造和谐欢快的教学环境,以及优质教学方法的指导,从而真正的提高初中学生化学成绩。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篇7:
摘要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更为重视,同时也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实验案例,对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要求与实施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新课程的落实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新课程标准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而化学实验教学正是体现其实践性的主要手段,新课程标准的实行使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如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落实新课程标准理念,也�
一、新课程标准理念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要求
(一)重视学生能力培养
在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通常是将实验作为验证课本知识的一种手段,在进行实验教学时以演示为目的,这样虽然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但由于学生通常无法真正参与到实验之中,因此在能力上得不到锻炼,学习兴趣也不计较缺乏。而在新课程标准中,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需要让学生“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同时也要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探究能力、自主思考能力、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化学理论知识,还能够在实验中进行灵活运用。
(二)联系日常生活实际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通过初中化学教学让学生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而实验教学正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改变原有的知识灌输教学策略,将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化学知识以及学习化学课程的'现实意义,拉近化学学科与学生间的距离,并使学生产生学习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兴趣。例如,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实验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较多的应用,如“工业用水净化”“铁的腐蚀”“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等,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不仅要演示实验步骤、研究实验原理,还应该告知学生实验的现实意义,或者将实验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为学生学习任务。
(三)树立绿色化学思想
在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问题愈发严重的今天,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在教学改革中也得到了充分重视,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面对这些问题时,能够懂得运用化学知识与方法去治理污染环境,合理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因而化学实验教学也需要以帮助学生树立绿色化学思想为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能够具有环境保护意识。例如在实验教学中,使用药品、化学材料往往会产生一些有害的气体、液体或固体,从而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而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化学实验教学则应针对这一问题优化实验模式或实验方法,在保证教学效果不受到影响的前提下,开展微型化学实验,使用微型实验器材,同时减少化学药品或其他材料的使用量,这样实验所产生的污染物也会大大减少。
(四)加强实验安全意识
实验安全是化学实验教学一直以来的重中之重,而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实验教学中,化学实验安全也必须得到教师的充分重视,因此教师还要在化学实验教学帮助学生确立实验安全意识。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经常会接触各种各样的化学试剂或药品,虽然初中阶段的实验大多步骤简单,危险性也比较低,但由于实验材料本身有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因此仍然存在着一些隐性的危险。例如,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实验中,试管口需要向下倾斜,否则会使水蒸气冷却回流造成爆炸,而在需要运用到试管加热的试验中,如果未对试管进行预热,则会导致试管炸裂,这些都是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隐性危险,而教师必须对此进行重视,以保证学生安全,同时使实验教学能够顺利开展。
二、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实验教学也需要从探究性实验入手,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科学思维训练,使其能够形成正确的科学精神与科学品德。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设计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进行观察和思考,找到试验中的问题,并通过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而在得出的结论,总结出化学规律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将新学到的化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尝试通过实验来解决现实问题。例如,在学习“可燃物燃烧条件”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设计三组实验,将白磷作为可燃物,组织学生观察其在不同温度与氧气条件下的燃烧状况,从而总结出燃点与氧气两种条件,之后还可以组织学生以破坏燃烧条件为思路设计化学灭火实验。
(二)创新实验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
在初中化学课程中,开展实验教学条件会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例如一些容易发生爆炸或产生有毒气体的实验不能够在课堂上通过实验进行演示,而部分实验所需设备器材比较贵重,则会受到物质条件的限制,这些都给实验教学的实施带来了一定困难。因此,初中化学实验教学需要创新实验方法与试验模式,将现代科技与先进的教学设备充分利用起来,创造更好的实验基础条件,帮助学生在实验中得到更大的提升。例如,在部分实验中,实验反应并不明显,大多为微观反应,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对微观现象进行投影,让学生能够留下深刻而具体的印象。而在一些实验步骤较为复杂的实验中,教师同样可以利用相关设备进行实验模拟,重复实验步骤,让学生明确实验步骤。
(三)重视课堂互动与交流
化学实验实际上就是对化学知识发现、探究、总结的过程,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自己完成实验,而教师则负责实验过程的监督与引导,这使得学生对于实验有了更加直观而真实的感受,教师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在实验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积极交流,以实验中的实验现象、分析思路、最终结论为基础展开讨论。一方面,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并提高其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交际能力等多方面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实验中的错误与偏差,并找出实验失败的原因,从而促进学生进行自我提升。
(四)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学生在教学汇总的主体地位,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十分重视,这与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被动式学习具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化学实验教学还需落实新课程标准理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将课堂交换给学生,减少知识讲解与操作演示,同时避免对实验做出过多的规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听取他人意见并发表自身见解,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学生就会逐渐养成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自然也就会发生改变。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相较于传统实验教学有着很大的差异,要想将新课程标准理念有效的落实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创新心教学方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等多方面不断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1]康金泰.对新课程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思考及探索[J].学周刊,2016,(07):35.
[2]李君明.新课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05):71.
[3]姚占军.刍议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艺术[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3,(02):66.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篇8:
国际间的竞争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人才的竞争更加激励。如何培养有创新意识、有开拓精神的人才?现代教育面临着新挑战,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核心。它在培养人才、塑造人才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教育的成功与否,将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乃至竞争能力,它也就必然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科学教育呢?本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以人为本,渗透科学教育思想
初中学生摆脱了儿童的幼稚和依赖心理,自我意识、参与意识增强,喜欢尝试新事物。教师要依据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用趣味实验、小故事、谜语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化学教学时利用“清水变牛奶”、“无色的酚酞试液使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变红”等现象比较明显的实验设置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将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和家庭小实验变为学生实验,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亲自操作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学生在亲身经历探究实验时,获得对化学世界的感性体验和理性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教育者,教师与学生在施教过程上是不平等,但学生作为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杜威说过,“尊重的欲望是人类天性的最深刻的冲动”。初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时期,渴望被人理解,受人尊重。教师尊重学生,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师生之间才能构建起信息沟通、情感交流的平台。教师尊重学生,就要做到客观公正看待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要善于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精心呵护并加以引导,增强其自我效能感。教师切忌用岐视的眼光、批评的言词,否则易让学生形成敌对情绪、自抛自弃的行为,让教师以前的努力倾刻间都化为泡影。
二、开拓创新,渗透科学教育精神
赫尔巴特的传统教学法已不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化学教师要重视学生实验的教学,尝试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围绕教学目标,以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的事实性实验为起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最后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实验结论。在化学教学时,教师将无色的酚酞试液滴到盛有浓氨水的试管中,酚酞试液立即变成了红色。教师提出建议“你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让酚酞试液与浓氨水不接触,也能发生同样的现象?”当教师提供了一只大烧杯、两只小烧杯、两支试管、胶头滴管、带导管的橡皮塞,长滤纸条、一团脱脂棉、浓氨水、酚酞试液。学生豁然开朗。一方法是一只小烧杯放浓氨水,一只烧杯中放酚酞试液,用大烧杯罩住两小烧杯。另一方法是两支试管分别盛两种液体,用导管将它们连接起来,过一会儿,看见酚酞试液变成了红色。当学生为自己的设计感到兴奋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学生归纳总结出氨气挥发性,氨气分子跑到酚酞试液中去了。教师将教材中演示实验转变成探究实验,实验设计来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观察现象、解释原因,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
在信息时代,知识储量迅速增加,网络上的各种习题铺天盖地,市面上辅导书层出不穷。如何选择习题进行有效教学成为教师关心的话题。为了让学生从浩瀚的题海中摆脱出来,教师要站在科学方法论的理论高度研究各种题型,分类概括,精编典型例题和习题。在教学中,我把化学计算题型进行分类,化学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含杂质的计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等,前面几种是基础题,最后一种是提高题。学生对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中一个重要的量溶液的质量很难理解。我又将它分为两类,反应前溶液的质量和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在学生多次错误尝试中,逐渐减少错误,最后寻找出正确的答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自己总结出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的一般方法。教师选择精典题目是一项复杂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它关系到学生逻辑思维、整体思维、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的训练。
生活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身边熟视无睹的物品就是我们化学用品。路边的小石子、废弃的铁铜、厨房里的油盐酱醋、家庭中的汽水、蜡烛等都能为化学所用。教师根据农村学校教学设备简陋、教学仪器不健全,从校外广阔的自然资源寻找化学药品和替代品,弥补教师想让学生做的实验不能做的遗憾。
三、从做中学,渗透科学教育方法
实用主义代表人物杜威提出“从做中学”,他认为“从做中学”是学与做的结合,是知与行的结合。中国的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是对杜威的继承和改造。现在开展的“做中学”与杜威的“做中学”有所区别。他所提出的“做中学”是基于生物本能要求的一种活动,给儿童提供一定的材料,让儿童毫无目的地去“做”。现在的“做中学”是以国际脑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背景,以诺贝尔奖获得者夏帕克的亲身经验为依托,经过美国、法国多年的试点、验证,得到较好效果而受到肯定之后,才被我们国家引入的。我根据学校具体情况,灵活地安排学习内容。
(一)课前准备要充足
教师选取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运用的材料大多来源于生活,教师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为实验提供学生无法自备的实验仪器、化学药品,尽可能的给所有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二)创设情境激趣
当我展示一瓶气体时,介绍这是一瓶氧气,学生半信半疑。怎样检验是不是氧气?请学生自己来操作实验。当带火星的木条在集气瓶中复燃时,学生都很惊奇,学习气氛很活跃,探究氧气的奥秘的热情高涨。设置有趣的实验,生动的故事等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目光,使学生情绪饱满、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
(三)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和假设
教师要学会“忽悠”学生,不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认识水平,提出自己的想法,允许学生出错。学生把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记录下来,以便用实验来验证。如根据探究铁制品生锈的条件,探究铜变成铜锈的条件,由于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OH)CO],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作如下猜想:有铜、氧气,水时能不能生锈?有铜、水,二氧化碳时能不能生锈?有铜、二氧化碳、氧气时能不能生锈?有铜、氧气、水、二氧化碳能不能生锈?添加盐酸又怎么样?添加食盐又怎么样?这样丝丝入扣、层层深入,合理猜想。
(四)相互合作,验证假设
当学生提出初步的猜想与假设后,要引导学生积极设计实验方法。要让学生先明确实验目的,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再根据已学的知识、分享的“初中化学教学论文优质8篇”,在此基础上,再帮助学生修改、选择或综合设计出最佳的实验方案。学生相互间配合,完成实验,验证假设是否成立。
(五)表达与交流
教师尽可能地为学生间的交流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集体面前汇报自己的实验过程,鼓励有不同看法的学生可大胆提出质疑,把自己的观点提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讨论,教师再结合学生们的观点,把一些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接受的科学概念进行简单的概括和小结,并将学生们提出的有疑问的问题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