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优秀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974135

【导言】此例“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优秀5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狼和鹿》教学设计【第一篇】

一,选择正确的读音

悲惨 袅袅 选第2个,其余选第一个。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狼,狼吃掉些鹿,使鹿群不会发展太快。

2、鹿,在森林中过多的繁殖,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三、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片段中的第二句话。

2、对照课本。

3、消退(蔓延)

4、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最后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打扫的意思是“把灌木统统砍光,把杂草统统除尽,连地上的枯枝烂叶也要清理干净。”

2、不仅能变成肥料,增强土壤的肥力,还能为一些小动物提供食物和隐蔽场所。

3、根本原因是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4、④②③①

五、小练笔

人们、鹿群和狼群各自的想法结合课文内容和思路,生动完整地来写。要求写到八行。

《狼和鹿》教学设计【第二篇】

作者:佚名    转贴自:庐阳教育论坛    点击数:113

《狼和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通过诵读,从人们肆意杀狼,貌似护鹿,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30课《狼和鹿》。

2、指名四生分读课文。

二、学文。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一、三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这两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2、交流。

3、出示插图。

1)第一幅:请你仔细观察画面,然后到课文中找一找哪些语句是描写这个画面的?交流。

2)第二幅:课文中哪些语句又是描写这个画面的呢?

3)同样的森林却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请你结合课本上的文字来谈谈凯巴伯森林前后的变化。

交流:森林、鹿、狼。

4、啊,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小鸟歌唱,小鹿嬉戏,一幅多么美好和谐的画面啊;而如今的凯巴伯森林却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美丽可爱的鹿在一只只死去。

如此鲜明的变化,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请你找到刚才那两段话,练习有感情朗读。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

3)男女生分读。

5、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凯巴伯森林有如此大的变化呢?请你仔细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这第二幅插图该怎么画?

交流

6、现在你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了吗?请你用几句话概括地说一下。

填空:在森林中,狼是鹿的天敌,于是人们狼,了鹿,使得鹿群,造成了森林的和鹿群自身的。

7、明白整件事的来龙去脉,老师这儿现在有三顶“帽子”要你戴“功臣”、“大坏蛋”、“自由王国”。

读一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然后同桌讨论一下这些“帽子”该戴在哪儿?为什么?

三、延伸明理。

1、课上到这儿,老师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编者叔叔把这样一个故事放到课本中来,目的是什么呢?

2、现在有人想在凯巴伯森林入口处竖一块警示牌,你认为该在上面写些什么?

3、质疑。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  作者:依恋晴

--  发布时间:-6-15 18:44:00

--

<狼和鹿>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及想象的能力。

3.通过诵读,从人们随意杀狼护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说说心里话

1.小朋友们,今天让我们一起唱着<<大风车>>这首歌到凯巴伯森林中去游玩一翻,好吗?(播放课件:大风车主题曲)我们的第一站是“说说心里话”。(播放课件:说说心里话栏目)

2.每年的三月十二日是植树节,你们有没有去植树呀?说说你们为什么要去植树?

师总结:不仅仅是为了一片绿色,不仅仅是你们的实践活动。更重要的是你们在保护这一片可爱的土地,防止水土流失,草原荒废,土地沙漠化;保护地球实际上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3.小朋友,<<大风车>>将开到凯巴伯森林中去,你们想不想到那儿去一饱眼福,看看美丽的大森林?

二、我看见

1.小朋友,睁开眼吧,我们到达的第二站是“我看见”。(播放课件:我看见栏目)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凯巴伯森林,仔细的观察,你们看到了什么?(播放课件:森林景色)(要求用一段完整的话说出来)

小朋友们,我们做游戏时是那样的开心,无忧无虑,可这些鹿为什么一边做着游戏,一边东张西望,还向后看呢?它们怕什么呀?(生答)

在小朋友的心目中,狼是什么形象?狼和鹿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狼是不是见到鹿就吃?它会挑什么样的鹿来吃?看到这样的情景,小朋友们,你们会想些什么呢?如果你是目睹那一劫难的小鹿,你会想些什么?

2. 过渡:看来,小朋友们都希望把狼消灭掉,让美丽可爱的小鹿生活下去,凯巴伯森林周围的人们也恨透了狼,于是,猎人们一起背起了猎枪,来到了凯巴伯森林,大家看看狼怎么样了(播入课件)

3.好,小朋友们说得都不错,现在鹿已经过上了自由的生活,老师想问问小朋友,没有天敌的鹿在森林里生儿育女,于是鹿越来越多,而森林是不会变大的,粮食来自树木,它们会怎么办?森林会变成什么样?不如我们再回去看一下。

4.投影3 (森林鹿小鸟)你们看到了什么

投影填空(    ) 的鹿在林间(    )

(    ) 的小鸟在(    )

5.鹿为什么会无精打采的?小朋友,你来猜猜看有哪些原因?(饥饿、生病)

鹿饿了,干吗不去找吃的?这么多的鹿怎么会一下子生病了呢?

三、挑战800

聪明的小朋友,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三站“挑战800”(播放课件:栏目)

1.挑战的项目一:找一找,读一读:

用你喜欢的去读一读课文第一和第三自然段,看看森林和鹿在狼捕杀前后有什么什么?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交流,比读,比评议)

2.挑战项目二:出示三个带引号的句子。

比理解,比朗读。

3.挑战项目三:读完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比合作,比交流,比评议。

四、新闻袋袋裤

真是一场激烈的比赛,一次智慧的比拼,一次团体的抗衡。课前,教师让同学们搜集有关生态平衡的事例,下面请同学们打开,把它放进“新闻袋袋裤”,好吗?“新闻袋袋裤”里也装着一些见闻,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吧。

(出示资料)

五、奇思妙想

让我们再一次放飞想象,共同进入第五站“奇思妙想”。

狼和鹿的故事读完了,我们心里有很多想法。因为还有好多好多人,不知道这个故事,不明白这个道理,作为新时代的小主人,我们有责任把这个知识和道理传输给更多的人。小朋友,让我们走出森林,回到课堂,想一想,你准备怎么做。

(生交流,师按要求分组练习,可分为故事小队、手抄报小队、演讲小队、宣传画小队、合唱队等)

指名表演。

总结:今天,我们两次来到了凯巴伯森林,在被毁的森林里我们明白了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生存都有它的用处,不应该随便消灭它,现在让我们一起乘着风车走出森林,回家吧,回家后把你的想法赋诸于行动。让大家齐心协力,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而努力。

六、生活小水滴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生活小水滴”,本期的问题是:去调查,了解身边有哪些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去思考,如何阻止人们愚蠢的行动;去行动,让大家都来保护地球。如果你做到了,你将得到的奖品是由地球的美丽和人类后代的幸福。

提供依恋晴

转载自庐阳教育论坛

《鹿和狼的故事》教案设计【第三篇】

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读写课文的生字新词以及词语的意思。

3、通过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会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狼和鹿;

2.在预习课文之前,你认为狼和鹿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狼吃鹿,狼是鹿的天敌)现在,你对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吗?

3.昨天与今天相比,我们对狼和鹿之间关系的认识竟有天壤之别,那作者是如何帮助我们走出认识误区的呢?

二、预习展示

1.读准字音;

出示ppt

2.听写词语;

3.朗读课文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思考:每节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能试用小标题概括吗?并能根据小标题说说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板书:生机勃勃斩尽杀绝灭顶之灾罪魁祸首

三、自问自探

1.出示“生机勃勃”凯巴伯森林

2.在第一节课文中还有哪些语句体现出凯巴伯森林“生机勃勃”?(自由练习,指名朗读。)

3.过渡:森林真是动植物的家园。

过渡:所以当地居民恨透了狼。

出示第二节,默读思考:

1.当地居民为什么恨透了狼,恨到什么程度,你能用词语表达出他们对狼的恨吗?恨的结果怎样?(真是“斩尽杀绝”)

2.读了这段文字,请把你听到的、看到的分别做上记号,向同桌介绍一下这25年里几乎天天发生的。同样的一幕。

3.如果你是当地的居民,请读出你的心情,指名多人练习,把“恨透了”的心情读出来。

4.如果你是作者,你的心情会是这样吗?请自己试着读一读。

四、探究写法

“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人们该举行庆功宴会了,怎么会有“灭顶之灾”呢?谁又是真凶——“罪魁祸首”呢?下节课再接着读。

《狼和鹿》教学设计【第四篇】

《狼和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的1篇课文,这是一个关于生态平衡的故事。讲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鹿群,大量捕杀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故事告诉人们: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像的灾难。

作者按“平衡——失衡——道理”的思路来构思全篇。平衡——狼鹿共存,自然统一。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小鸟歌唱,鹿群嬉戏,恶狼出没,欢乐与危险同在,进攻与提防并存,组成了自然统一体。失衡——狼被捕杀,灾难降临。文章从两个方面展开叙写:一是人们组成狩猎队捕杀狼,消灭鹿群的天敌,枪声响了25年,狼被杀掉六千多只;二是鹿群从此大量繁殖,急速增长,造成严重饥荒和疾病流行,结局是森林遭到破坏,鹿群在毁灭。最后得出保持生态平衡至关重要、势在必行的道理。

课文寓自然科学知识于生动的故事中,通过形象的描述,具体的数据告诉人们深刻的道理。由事及理,对比分明是本文的主要写作特点,对比主要有三组:一是森林状态的前后对比;二是鹿群变化的前后对比;三是狼鹿异位的对比。根据教材的特点,在考虑学情的基础上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感悟,从人们随意杀狼反而害鹿,破坏森林的事实中懂得事物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考虑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设计的主要教学思路是:先从整体入手,再以三组对比为突破点,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小学语文电子教材》等电教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理解课文,在一幅幅鲜明画面,一个个具体数据的对比中体验明理,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来。为此,我准备分二课时完成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精读比较,探究明理。充分运用电教媒体,在看、读、议、比中突破重点、难点,明白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下面我具体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及课后的一些反思:

一、 复习导入

在这一环节,出于“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考虑,复习上堂课的学习内容,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设计了一个回答范围较为广泛的问题:“同学们,上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19《狼和鹿》这篇课文,初步学习课文后,你们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自由畅谈初学收获。

(当这个问题提出后,一开始,同学们的反应并不热烈,但不一会儿,同学们的小手就都举起来了。有复述课文的,有谈对狼或鹿新的认识的,有说从《小学语文电子教材》《狼和鹿》背景资料中了解到的信息的……同学们各抒己见,一下上公开课的紧张与拘束消失了大半,对上堂课的学习内容也有了一个较好的反馈。但因为同学们要说的太多,而我又不忍心打断他们的发言,所以这一段花的时间偏长了一些。)

二、 精读比较,探究明理

这是引导学生由文明理的关键。教学设计时,我紧扣三组对比,以此为突破,巧设衔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些对比的内在原由及联系,从而充分领悟文章难点:称狼为“功臣”,称鹿为“祸首”的原因,进而明白文章所蕴涵的道理。

(一)森林状态的前后对比

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丰富的表象可以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在导入畅谈之后,我按“由图及文,引发思考”的设想,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请同学们看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图片,说一说: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是怎么样的呢?再让学生带着兴趣读第一小节,找出描写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句子赏读,接着问“你喜欢这样的森林吗?说一说你的理由。”然后以基本同上的方式认识25年后的凯巴伯森林。由图及文,图文对照,在对比中引发学生思考:同一座森林,25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追查原由的热情。

(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而25年后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真实的画面再现,图、文的鲜明对比给了学生强烈的冲击。看得出,同学们的内心深处被触动了。听,他们的朗读声中流露出了对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喜爱,还有对25年后荒凉的凯巴伯森林的沉痛的惋惜。)

(二)寻找森林改变的根源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只有当个体活动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时候,思维才算真正启动。刨根问底,凡事爱问个为什么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进行第一组对比后,我牢牢抓住同学们内心的疑惑,问:“同学们,看了这两幅图,读了这两句话,你们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待学生提出疑虑,再请学生自主读文探究答案,明白:原来,人们恨透了狼,大量捕杀狼是森林前后变化的导火线。

(果不其然,第一组对比出示后,同学们提出了这样的疑惑:同一座森林,25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然后主动地寻求着森林改变的根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提出问题开始,思维就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学习中,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鹿群变化的前后对比

这部分教学活动,我按“数字比较,深入探究”的设想展开。主要是借助多媒体手段,通过对比朗读、引导学生比较一、三小节鹿群数量及生存的状态,想象变化的情景,体会灾难的严重。

(在鹿群变化的前后比较这一块,我请学生圈出文中关于鹿的变化的数字,思考并交流数字后面的故事。多媒体根据学生回答逐一出示:四千只(活泼美丽)十万只(鹿的王国)四万只(饥饿疾病)八千只(病鹿)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再加入自己的丰富想象,借助媒体展示对鹿群的变化一目了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灾难的严重。)

(四)狼鹿异位的对比

第四小节是文章的难点,这个教学环节我按“由文悟理,提高认识”的设想主要设计请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联系文中的句子说话,领悟人称狼为“功臣”,称鹿为“大坏蛋”的原因。进而水到渠成,明白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通过一节课的探究性学习,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较深刻的理解与感悟,所以文章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主动举手回答的同学能较好地将内部语言外化加以表达,而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更是我应该关注的对象。)

三、扩展延伸

拓展课外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任务。从课本向相关材料的延伸,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所以最后,我和学生一起进入《小学语文电子教材》这个网络平台,进一步了解关于狼和鹿及生态平衡的相关内容。

在整个这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过渡衔接较自然,所以三组对比各有侧重点但又并不孤立,学生探究森林状态的前后巨大变化;鹿群的巨大变化;狼鹿异位根源的热情很高涨。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建构意义的认知主体位置。

另外,在整堂课的学习中,我还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个别读、齐读、赛读等),努力做到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感悟课文。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真正地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们在动情地朗读中,也始终保持着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他们围绕课文内容,一遍又一遍感受着森林、鹿群的变化,产生了真切的情感体验,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和内化。

再有就是在《狼和鹿》这篇课文教学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现代教育媒体的运用又一次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好帮手。比如在《小学语文电子教材》这个网络平台上,学生从背景资料、拓展阅读中可以大量获取课文相关的资料,这大大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同时现代教育媒体也是老师教学的好帮手,它的运用,避免了老师繁琐地讲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狼和鹿》教学设计【第五篇】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92

《狼和鹿》教学设计之二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论文百分百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及想象的能力。

3.通过诵读,从人们随意杀狼护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说说心里话

1.小朋友们,今天让我们一起唱着<<大风车>>这首歌到凯巴伯森林中去游玩一翻,好吗?(播放课件:大风车主题曲)我们的第一站是“说说心里话”。(播放课件:说说心里话栏目)

2.每年的三月十二日是植树节,你们有没有去植树呀?说说你们为什么要去植树?

师总结:不仅仅是为了一片绿色,不仅仅是你们的实践活动。更重要的是你们在保护这一片可爱的土地,防止水土流失,草原荒废,土地沙漠化;保护地球实际上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3.小朋友,<<大风车>>将开到凯巴伯森林中去,你们想不想到那儿去一饱眼福,看看美丽的大森林?

二、我看见

1.小朋友,睁开眼吧,我们到达的第二站是“我看见”。(播放课件:我看见栏目)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凯巴伯森林,仔细的观察,你们看到了什么?(播放课件:森林景色)(要求用一段完整的话说出来)

小朋友们,我们做游戏时是那样的开心,无忧无虑,可这些鹿为什么一边做着游戏,一边东张西望,还向后看呢?它们怕什么呀?(生答)

在小朋友的心目中,狼是什么形象?狼和鹿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狼是不是见到鹿就吃?它会挑什么样的鹿来吃?看到这样的情景,小朋友们,你们会想些什么呢?如果你是目睹那一劫难的小鹿,你会想些什么?

2. 过渡:看来,小朋友们都希望把狼消灭掉,让美丽可爱的小鹿生活下去,凯巴伯森林周围的人们也恨透了狼,于是,猎人们一起背起了猎枪,来到了凯巴伯森林,大家看看狼怎么样了(播入课件)

3.好,小朋友们说得都不错,现在鹿已经过上了自由的生活,老师想问问小朋友,没有天敌的鹿在森林里生儿育女,于是鹿越来越多,而森林是不会变大的,粮食来自树木,它们会怎么办?森林会变成什么样?不如我们再回去看一下。

4.投影3 (森林鹿小鸟)你们看到了什么

投影填空(    ) 的鹿在林间(    )

(    ) 的小鸟在(    )

5.鹿为什么会无精打采的?小朋友,你来猜猜看有哪些原因?(饥饿、生病)

鹿饿了,干吗不去找吃的?这么多的鹿怎么会一下子生病了呢?

三、挑战800

聪明的小朋友,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三站“挑战800”(播放课件:栏目)

1.挑战的项目一:找一找,读一读:

用你喜欢的去读一读课文第一和第三自然段,看看森林和鹿在狼捕杀前后有什么什么?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交流,比读,比评议)

2.挑战项目二:出示三个带引号的句子。

比理解,比朗读。

3.挑战项目三:读完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比合作,比交流,比评议。

四、新闻袋袋裤

真是一场激烈的比赛,一次智慧的比拼,一次团体的抗衡。课前,教师让同学们搜集有关生态平衡的事例,下面请同学们打开,把它放进“新闻袋袋裤”,好吗?“新闻袋袋裤”里也装着一些见闻,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吧。

(出示资料)

五、奇思妙想

让我们再一次放飞想象,共同进入第五站“奇思妙想”。

狼和鹿的故事读完了,我们心里有很多想法。因为还有好多好多人,不知道这个故事,不明白这个道理,作为新时代的小主人,我们有责任把这个知识和道理传输给更多的人。小朋友,让我们走出森林,回到课堂,想一想,你准备怎么做。

(生交流,师按要求分组练习,可分为故事小队、手抄报小队、演讲小队、宣传画小队、合唱队等)

指名表演。

总结:今天,我们两次来到了凯巴伯森林,在被毁的森林里我们明白了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生存都有它的用处,不应该随便消灭它,现在让我们一起乘着风车走出森林,回家吧,回家后把你的想法赋诸于行动。让大家齐心协力,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而努力。

六、生活小水滴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生活小水滴”,本期的问题是:去调查,了解身边有哪些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去思考,如何阻止人们愚蠢的行动;去行动,让大家都来保护地球。如果你做到了,你将得到的奖品是由地球的美丽和人类后代的幸福。

抓住对比 探究明理——《狼和鹿》第二课时说课与教学反思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论文百分百

《狼和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的1篇课文,这是一个关于生态平衡的故事。讲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鹿群,大量捕杀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故事告诉人们: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像的灾难。

作者按“平衡——失衡——道理”的思路来构思全篇。平衡——狼鹿共存,自然统一。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小鸟歌唱,鹿群嬉戏,恶狼出没,欢乐与危险同在,进攻与提防并存,组成了自然统一体。失衡——狼被捕杀,灾难降临。文章从两个方面展开叙写:一是人们组成狩猎队捕杀狼,消灭鹿群的天敌,枪声响了25年,狼被杀掉六千多只;二是鹿群从此大量繁殖,急速增长,造成严重饥荒和疾病流行,结局是森林遭到破坏,鹿群在毁灭。最后得出保持生态平衡至关重要、势在必行的道理。

课文寓自然科学知识于生动的故事中,通过形象的描述,具体的数据告诉人们深刻的道理。由事及理,对比分明是本文的主要写作特点,对比主要有三组:一是森林状态的前后对比;二是鹿群变化的前后对比;三是狼鹿异位的对比。根据教材的特点,在考虑学情的基础上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感悟,从人们随意杀狼反而害鹿,破坏森林的事实中懂得事物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考虑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设计的主要教学思路是:先从整体入手,再以三组对比为突破点,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小学语文电子教材》等电教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理解课文,在一幅幅鲜明画面,一个个具体数据的对比中体验明理,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来。为此,我准备分二课时完成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精读比较,探究明理。充分运用电教媒体,在看、读、议、比中突破重点、难点,明白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下面我具体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及课后的一些反思:

一、 复习导入

在这一环节,出于“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考虑,复习上堂课的学习内容,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设计了一个回答范围较为广泛的问题:“同学们,上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19《狼和鹿》这篇课文,初步学习课文后,你们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自由畅谈初学收获。

(当这个问题提出后,一开始,同学们的反应并不热烈,但不一会儿,同学们的小手就都举起来了。有复述课文的,有谈对狼或鹿新的认识的,有说从《小学语文电子教材》《狼和鹿》背景资料中了解到的信息的……同学们各抒己见,一下上公开课的紧张与拘束消失了大半,对上堂课的学习内容也有了一个较好的反馈。但因为同学们要说的太多,而我又不忍心打断他们的发言,所以这一段花的时间偏长了一些。)

二、 精读比较,探究明理

这是引导学生由文明理的关键。教学设计时,我紧扣三组对比,以此为突破,巧设衔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些对比的内在原由及联系,从而充分领悟文章难点:称狼为“功臣”,称鹿为“祸首”的原因,进而明白文章所蕴涵的道理。

(一)森林状态的前后对比

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丰富的表象可以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在导入畅谈之后,我按“由图及文,引发思考”的设想,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请同学们看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图片,说一说: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是怎么样的呢?再让学生带着兴趣读第一小节,找出描写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句子赏读,接着问“你喜欢这样的森林吗?说一说你的理由。”然后以基本同上的方式认识25年后的凯巴伯森林。由图及文,图文对照,在对比中引发学生思考:同一座森林,25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追查原由的热情。

(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而25年后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真实的画面再现,图、文的鲜明对比给了学生强烈的冲击。看得出,同学们的内心深处被触动了。听,他们的朗读声中流露出了对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喜爱,还有对25年后荒凉的凯巴伯森林的沉痛的惋惜。)

(二)寻找森林改变的根源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只有当个体活动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时候,思维才算真正启动。刨根问底,凡事爱问个为什么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进行第一组对比后,我牢牢抓住同学们内心的疑惑,问:“同学们,看了这两幅图,读了这两句话,你们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待学生提出疑虑,再请学生自主读文探究答案,明白:原来,人们恨透了狼,大量捕杀狼是森林前后变化的导火线。

(果不其然,第一组对比出示后,同学们提出了这样的疑惑:同一座森林,25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然后主动地寻求着森林改变的根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提出问题开始,思维就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学习中,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鹿群变化的前后对比

这部分教学活动,我按“数字比较,深入探究”的设想展开。主要是借助多媒体手段,通过对比朗读、引导学生比较一、三小节鹿群数量及生存的状态,想象变化的情景,体会灾难的严重。

(在鹿群变化的前后比较这一块,我请学生圈出文中关于鹿的变化的数字,思考并交流数字后面的故事。多媒体根据学生回答逐一出示:四千只(活泼美丽)十万只(鹿的王国)四万只(饥饿疾病)八千只(病鹿)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再加入自己的丰富想象,借助媒体展示对鹿群的变化一目了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灾难的严重。)

(四)狼鹿异位的对比

第四小节是文章的难点,这个教学环节我按“由文悟理,提高认识”的设想主要设计请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联系文中的句子说话,领悟人称狼为“功臣”,称鹿为“大坏蛋”的原因。进而水到渠成,明白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通过一节课的探究性学习,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较深刻的理解与感悟,所以文章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主动举手回答的同学能较好地将内部语言外化加以表达,而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更是我应该关注的对象。)

三、扩展延伸

拓展课外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任务。从课本向相关材料的延伸,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所以最后,我和学生一起进入《小学语文电子教材》这个网络平台,进一步了解关于狼和鹿及生态平衡的相关内容。

在整个这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过渡衔接较自然,所以三组对比各有侧重点但又并不孤立,学生探究森林状态的前后巨大变化;鹿群的巨大变化;狼鹿异位根源的热情很高涨。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建构意义的认知主体位置。

另外,在整堂课的学习中,我还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个别读、齐读、赛读等),努力做到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感悟课文。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真正地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们在动情地朗读中,也始终保持着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他们围绕课文内容,一遍又一遍感受着森林、鹿群的变化,产生了真切的情感体验,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和内化。

再有就是在《狼和鹿》这篇课文教学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现代教育媒体的运用又一次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好帮手。比如在《小学语文电子教材》这个网络平台上,学生从背景资料、拓展阅读中可以大量获取课文相关的资料,这大大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同时现代教育媒体也是老师教学的好帮手,它的运用,避免了老师繁琐地讲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297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