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认识角教学设计【范例10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公开课认识角教学设计【范例10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公开课认识角教学设计【第一篇】
1、能够针对问题展开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麻雀的爱子之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老麻雀的爱子之情。
能够针对问题展开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引导学生进行边读边想边思,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互动。
贴画:猎狗、老麻雀、小麻雀。
一、故事引入:
1、引言:同学们,常言说:一回生两回熟,三回见面是朋友。咱们虽然是第一次见面,可我能不能把朋友二字提前呢?从同学们的眼睛里我看到了对朋友的笑意。既然是朋友了,我就先给大家讲述一个故事。
2、配乐讲故事——《地震中的母子》。
3、师:故事是感人的,听完故事,你想对这位母亲说些什么?
4、导入:人类的母爱是伟大的,让人感动的,那么在动物之间是否是也存在着这样强烈的母爱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篇课文——《麻雀》。
5、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默读课文、思考:
1、故事发生在哪些动物之间?
2、这三种动物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3、根据课后62页第二题的提示,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三、讲解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一)、学习第一部分。
1、故事的起因是什么呢?
2、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小麻雀?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画出来并读一读。(出示小麻雀图片)。
这是一只十分可怜的小麻雀,我们要怎样读,才能表示小麻雀的孤单和无助。(指导多种形式读出可爱又可怜的感情,并配上小麻雀图片。)。
3、齐读第一部分。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出示猎狗图片)看到这样一只可怜的无助的小麻雀,猎狗是怎样做的?
2、猎狗想干什么?结果呢?(板书:吃)。
3、老麻雀是怎样保护它的孩子(小麻雀)的,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4、5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描写老麻雀动作的语句。
这是一句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老麻雀飞下来时像石头落地,那说明老麻雀飞下来时份量重,(速度十分快,果断,毫不犹豫)这是一个怎样的动作,谁来演示一下。
(我们体会一下老麻雀此刻的心情(十分焦急)因此,读时应该稍快,语气加重。找一生读这句话,再全班齐读这句话,要求读出老麻雀的急切之情)。
引导理解:“扎煞“是什么意思?
4、老麻雀落在了凶猛的猎狗面前,它害怕吗?
5、麻雀既然这么害怕,又是那么的弱小,可它还是飞了下来,为什么?(板书:救)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在文中找到相关句子读出来。
6、老麻雀紧张得发抖,它真的不害怕吗?此刻它在想些什么呢?
7、假如这场搏斗进行下去?结果怎样?老麻雀没想到吗?
8、是什么力量驱使它这样做的呢?
9、这种强大的力量是什么?
10、爱的力量是巨大的,结果怎么样呢?齐读第六自然段,思考:猎狗为什么愣住了,又慢慢地往后退?老麻雀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勇气?(母爱的力量)。
(三)、学习第三部分。
1、我见到了这动人的一幕,又是怎么做的?
四、小结:
公开课认识角教学设计【第二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鲸、属于、前肢、滤出、吨、肺、胎生、判断。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认识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二、课前准备。
1、收看央视一套晚六点十分的少儿节目《大风车》,栏目每周二的《顽皮家族》,认识每次节目的顽皮主角。
2、收集了解鲸的相关资料,顽皮头像若干个。
三、学习时间。
4周。
四、学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外学习阶段。通过收看央视少儿节目《大风车》,栏目每周二的《顽皮家族》,把《顽皮家族》栏目搬如课堂,认识每次节目的顽皮主角,收集相关资料。(3周时间)。
第二阶段:课堂交流阶段。把鞠萍姐姐和大肚子顽皮请进教室,在学生参与顽皮家庭主持人的竞聘中,与“顽皮主角——鲸”零距离接触,使课堂成为灵动的课堂,活动的课堂,即使学生全面认识了鲸,又培养了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时间:1节课)。
第三阶段:课外延伸阶段。
1、课后,推选小小主持人,开展“我到顽皮家族来做客——鲸博士研讨会”。
2、指导给顽皮写信,介绍本次活动的开展情况。(1周时间)。
五、学习过程。
第一阶段:通过收看央视少儿节目《大风车》,栏目每周二的《顽皮家族》,把《顽皮家族》栏目搬如课堂,认识每次节目的顽皮主角,收集相关资料。
第二阶段:
(一)“顽皮进课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创设情境。师生共唱《大风车》主题歌,在鞠萍姐姐和大肚子顽皮的问候中,贴出本次的顽皮主角“鲸”。
2、激发兴趣:同学们,昨天,《顽皮家族》的主持人鞠萍姐姐和大肚子顽皮给老师打了个电话,他们要在全国五年级的小朋友中发展一名小主持人,参与下周的顽皮主角活动呢!为了让大家能更好地参与这次活动,鞠萍姐姐和大肚子顽皮特地把鲸的相关资料编成了课文《鲸》,并请小语会的叔叔阿姨们将课文编排在第九册的书中呢。
(二)我来做准备——品读全文,赏析汇报。
1、熟悉课文,准备参与主持人的选聘,自由读全文,初步了解课文介绍了鲸那些方面的知识,并简单汇报。
2、四人小组学习要求:
1)选读本组同学最赶兴趣的内容。
2)思考选取内容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如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比较等……。
3)小组学习的汇报方式:或朗读、或表演、或画画、或自述……。
3、小组以自选方式汇报对课文的学习情况。
三、我们来应聘——合作学习,推选代表。
合作学习小组交流分享的“公开课认识角教学设计【范例10篇】”,然后适当将资料与课文融合在小组里先推选出一名同学并帮其出谋划策,准备参加“顽皮主角——鲸”的小小主持人竞选。
出示友情提示:
1)介绍内容以书为主,资料为辅,可介绍,可自述,可全面把握,也可以抓住某一特点或重点,最好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
2)请注意:你的观众是全国的小朋友,你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要注意些什么呢?
四、我是小小主持人——展示风采、点评主持。
1、每小组代表上场,分别顽皮1号、2号、3号等(帖上标号的顽皮图象),每小组在邀请一名同学担任评委,其余同学均为现场观众,参与点评。
2、老师客串主持,在一两小主持人展示风采以后,适当安排评委和现场观众对小主持人的表现进行适当点评,并初步推选出第一轮如围选手2——3名。
3、顽皮a、b猜抢答题,对初选入围选手进行竞猜活动,推出小小主持人1——2名。
抢答题:
1)鲸字是“鱼”字旁,所以鲸是鱼类。
3)须鲸喷出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齿鲸喷出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
4)鲸的祖先就生活在海洋里。
公开课认识角教学设计【第三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重点)。
3、初步掌握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难点、重点)。
4、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鲸》(板书:鲸)这篇课文,请问这个字怎么念。
这个字哪部分表示读音?
(右边的“京”表示读音。)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什形声字。
形声字由哪两部分组成这些部分分别表示什么?
(形声字由声旁和形旁组成,声旁表示声音,形旁表示意思。)。
这个字的形旁表意正确吗为什么。
(正确。因为鲸生活在海洋里,它的体形像鱼。
不正确,鲸不属于鱼类。)。
为什么说鲸不属于鱼类鲸属于哪一类动物?
二、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第二段。
1、生自由读课文,在文中找答案。
(鲸属于哺乳动物,因为鲸用肺呼吸,是胎生的`,这些都说明鲸不属于鱼类。)。
人类对鲸的认识,是从体形特点到生理特性的。其实,人对事物的认识总是这样由简单到复杂、从现象到本质的,由此可以看出,人的认识是在不断发展变化、逐渐完善的。鲸不属于鱼类,用“鱼”做偏旁显然是不恰当的。不过,人们约定俗成也就沿用至今了。
2、学习文章第二段。
1)鲸是哺乳动物,它为什么会在海洋里生活?默读课文第二段。
2)告诉学生什么叫哺乳动物,并举例说明。
3)出示图片,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鳍、上颚。
抓住“陆地”——“浅海”——“海洋”三个词,让学生懂得鲸为了生存下来,就得适应这个变化的环境,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自身体形及器官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鲸渐渐地变成了鱼的样子。
3、文章其他各段介绍了鲸的哪些方面,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读一读。
了解文章各部内容,整体感知。
三、精读课文第一段,体会写法:
(1)自由读第l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1、出示第一段,:齐读这句话——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很大,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
齐读句子: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来说明的好处。
2、你还从哪儿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自由读第1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
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列数字的方法把鲸的大描写得非常具体。
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
3、全班交流,试着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一事物。
作业:
2、查阅有关鲸的资料,了解更多相关知识。
3、模仿课文第一段,运用列举数字的方法介绍一种动物特点。
公开课认识角教学设计【第四篇】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师展示:
学生活动:欣赏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的春天景象的画面,谈谈自己对春天的不同感受。
1、录音范读,注意朗读的节奏、停顿、重音。
2、学生读文,同学间合作学习、纠正。
3、齐读课文。
1、自主阅读,对照注释对文本进行感悟、品味、欣赏,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教师穿针引线,适当点拨引导,释疑、解疑。
a、盼春人盼春大自然报春。
b、赏春人赏春大自然绘春。
c、颂春赞美春春早人勤。
1、你觉得作者描绘的春天美丽吗,课文从哪些方面来描绘春天?
提示:
a、春意盎然、声情并茂、绘声绘色。
b、五个完美的、画面: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春勤图。
2、赏析文章。
a、我最欣赏的一个画面。
b、我最欣赏的一种声音。
c、我最欣赏的一种气息。
d、我最欣赏的一种气氛。
e、我最欣赏的一种感觉。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合作探究,寻找出自己的最爱,并组织好语言,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作者运用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直抒胸臆,同时运用想象与联想、排比与比喻给读者描绘出一个春意盎然、热闹非凡而又平静如水,色彩缤纷而层次分明的一幅乡村鲜灵的春景图,抒发了作者热爱春天奋发向上的情感。
公开课认识角教学设计【第五篇】
知识与技能。
在观察农家小院图提取信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初步感知1~5各数的基数含义,知道1~5的数序,并会认、会读、会写这5个数。
过程与方法。
借助计数器、点子图、肖邦等学习用具,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教学难点。
1~5的写法,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
小棒、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更是个丰收的季节。你们看!李奶奶家的院子热闹极了。(出示课件:第14~15页的.主题图。)。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一)、认识数的基数含义,认、读数。
1.引导学生有序观察。
2、认识1-5。
(二)、巩固数的基数含义。
我们刚认识了1-5这几个数,现在我要考验同学们的动手能力。
通过手中的小棒巩固数字。交流用小棒摆出了什么图形。
(3)、理解1-5的顺序。
(4)借助点子图加深对数序的理解。
(5)教学1-5的写法。
3、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谈话:在日常生活中,哪些事物能用1~5表示?用你自己的话来告诉你周围的同学。
(1)小组交流,师参与到小组中去,并适时指导,注意引导学生表述完整。
(2)全班交流。
(3)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数量为1、2、3、4、5的物体,看来只小朋友们认真观察,就会发现在我们的周围有多好的数学问题。
2、游戏:猜数。
(1)这个数在2的后面,可能是几?还可能是几?
(2)这个数在4的前面,可能是几?
(3)这个数在3的后面,而且在5的前面,可能是几?还可能是其他数字吗?为什么?
3、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学生心中的美丽世界。
方法: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跟你的小伙伴说说你摆的是什么?用了几个?(小组活动,师参与其中。)。
三、作业布置。
课本做一做、练习三。
第1、2题。
5、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说给老师和同学听听。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公开课认识角教学设计【第六篇】
3、尝试运用所学的有关“鲸”的知识完成口语训练。
重点:了解鲸的特点。
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介绍说明的写作方法。
1、电脑软件。
2、预习要求:
a搜集有关鲸的资料,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研究。
b在自学课文的时候,要抓住自然段的中心句和重点词语,以求较快地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c结合自然课上学的知识说说你对哺乳动物的认识,理解“鲸不属于鱼类,是哺乳动物”。
d本文在表达上运用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说明等多种方法,对鲸这种最大的哺乳动物的特点作了通俗的说明,找出文章中相关语句。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2课,齐读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一位大朋友——鲸。能谈谈他给你的印象吗?
(体形庞大、可分两类、哺乳动物、食量惊人、呼吸喷水、睡觉特别、生长迅速)。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能够体现鲸的这些特点的语句,而后讲讲,鲸的哪些特点给你印象最深?也可以先读书,而后用你的画笔,画一下它呼吸、吃食以及睡觉时的样子,一会儿拿着你的画,结合课文把你的理解讲给大家听!
2、生读书,师巡视(适当指导提示;鼓励学生交流汇报)。
3、学生交流汇报。
如果老师“挖个大池塘”,“养鲸”可不可以?如果成功了我会成为最大的“养鱼”专业户!
(提示:如果你反对,你必须很好地运用文中关于“鲸”的资料,有理有据地说服老师放弃这个宏伟计划!如果你赞成,也必须讲清楚你的依据和想法!)。
快读书、画重点、想对策——拯救这位快疯掉的语文老师!
过渡:除此之外,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现在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择一个你们最感兴趣的部分,展开学习讨论:老师“养鲸的计划”能否实现?。
吃食。
(1)须鲸和齿鲸在吃食上有什么不同,但是都食量大。(鲸吞蚕食,很可怕)。
(2)作者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
(3)分男女生读课文。
呼吸。
(1)鲸呼吸时用肺,喷水柱——伤人。
(2)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形状也不一样。
(3)画一画鲸呼吸时喷出的水柱。出示学生的画,判断说明原因,用上“因为……所以……”说一句话。
(4)师引读。
睡觉。
(1)鲸睡觉时聚、头朝里、围成一个圈,池塘不可以!
(2)出示鲸的图片,指明上台摆摆看。
(3)对鲸睡觉的样子感兴趣的同学站起来读。
生长。
(1)生长迅速——定会需要极大的食物储备?
(2)作者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
(3)齐读课文。
进化。
你们知道吗?很早以前鲸并不是这样的?出示鲸的进化图片,师做一个简单的介绍,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大家读读课文,找找(陆地——浅海——海洋)。
鲸的进化经过了很长的时间,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指导朗读。
默读全文: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我想通过“养鲸”成为最大的养鱼专业户的理想从理论上讲,就不成立!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和大家刚才对这位糊涂老师的劝告,我们了解了鲸的体形、进化、生活习性方面的知识,课前大家也收集了不少关于鲸的资料,如果你是自由自在生活在大海里的鲸,最想向大家介绍哪些方面的知识。
我们就来写一写。投影出示:
鲸的自述。
要求:从你所分享的“公开课认识角教学设计【范例10篇】”,选择一个方面进行介绍,注意运用适当的说明方法,将特点介绍具体,详细。
学生练笔。
出示学生作品,集体评讲。
1、关于“退化”的研究:鲸的后肢、类人猿的尾巴。
2、鲸的自述。
公开课认识角教学设计【第七篇】
一、设计理念:
依据教材自身的特点,采用读书自悟,讨论式学习方法。
二、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三、教学重点。
学习并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难点。
了解鲸的进化过程。
五、课前准备。
搜集一些有关鲸的文字、图片或录象。
六、教学课时:第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学习生字“鲸”教师告诉学生本课学习内容为世界上最大的鱼类“鲸鱼”。
2、学生反驳教师“鲸是鱼类”这一观点。
3、学生汇报交流搜集的相关资料,并说明资料来源。
(这样设计是教师故意给出错误的信息,这样可以马上调动学生已有的常识性的信息,加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鲸的资料,使学生急于表现交流,充分调到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出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本文介绍了关于鲸的哪些方面的知识?启发学生运用抓中心句的方法概括段意。
(1)鲸非常大(2)鲸是哺乳动物。
(3)鲸的种类(4)鲸的生活习性。
(这样设计,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自学字词)。
三、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1.默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鲸很大呢?把相关语句画一画,还可以写一些批注。
2.集中交流。指名学生汇报,教师借机点拨。
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很大,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
出示句子: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来说明的好处.
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举数字的方法.
全班交流,试着用举数字的方法说明一事物.
同学们已经知道这一段主要介绍了鲸的大,那么除了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作者还有没有用到其他的好方法呢?大家试着找找吧!
课件出示学生汇报的句子:
句2不仅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还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出我国一个真实的例子,更增加了说明的力量。
四、引导学生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列数字、举例子的方法把鲸的大描写得非常具体.
五、作业超市(自由选择)。
1、文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这些说明方法,试着找找。
2、尝试用所学的说明方法说明某件事物。
公开课认识角教学设计【第八篇】
本文选自人教课标版第十册第四组,本组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那可歌可泣的事,体会那令人震撼的情,学习本组课文重点是抓住那些感动人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抓人物言行体会人物内心想法及品质的课文已有过接触,因此,在本文教学时,让学生抓住老汉的言行来体会他的品质应该不是难点。但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推想老汉的内心想法却有难度,因为学生对洪水不熟悉。因此,结合本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学习本课的表达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狞笑、拥戴、放肆、呻吟、搀扶、祭奠、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抓关键词理解句子,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
体会老党员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句子,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课件。
第一课时。
1.学习课文生字词。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走近洪水,学习环境描写。
一、直接揭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篇课文——《桥》。
2.桥是1篇小说,全文只有五百来字,由于篇幅短小也叫小小说,它曾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到底有什么魅力获得如此佳绩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78页读读课文,去追寻这篇小小说的独特魅力。
[设计意图: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知课文,梳理内容。
1.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2)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出示词语:
咆哮狞笑放肆势不可当。
拥戴清瘦沙哑揪出。
(1)这是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认识吗?谁能来读读?
(2)学生找出易出错的字,正音、指导书写。
(3)老师把这词语分成了两排,上面一排是写——洪水的,下面一排是写——老汉的。
3.谁来说说文章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1)交流反馈。
(2)师点拨:你们说的是故事感人的情节,故事中的主人公“老汉为了让村民顺利过桥,自己和儿子却牺牲了。
4.那么,故事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发生的呢?
三、走近洪水,学习环境描写。
1.小组合作学习:
(1)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描写大雨和洪水可怕的句子。
(2)抓住关键词理解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2.交流汇报,相机分析,指导有感情朗读句子。
3.再次通过朗读来感受句子的独特魅力及洪水的可怕。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抓关键词和有感情朗读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山洪的凶猛,时间之紧迫,为体会老汉精神奠定基础。]4.小练笔:同学们,作者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短句写出雨大及洪水的可怕,烘托小说的环境。你能用这样的环境描写方法写写3月31日上学时的那场暴雨及周围的情况吗?先说说,再写下来。
四、拓展延伸,作业布置。
2.在这样的环境中,又发生了怎样感人的故事呢?小说的结尾在表达上又有什么特点?我们下节课再学。
3.作业布置:课外,请同学们去阅读《文艺生活——精编小小说》,如《放心不下》、《一丝不苟》、《无名母亲》等。
16桥。
洪水可怕。
老汉?
第二课时(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聚焦老汉,品味语言文字,重点感悟老支书的感人形象。体会他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用生命维持求生的秩序,将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共产党员的伟大情怀。
3.理解题目所蕴含着的深刻含义。
4.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桥》一文是1篇小小说,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震撼人心,再次指引了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完成《桥》第一课时教学后,我做了认真反思:一、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二、通过学生自读、自悟,多次、反复、分层次朗读,真真切切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
1.展示每天语文课十分钟写字时间。
本课生字较多,我让学生通过自学、分组合作相互学,让学生识字正音,牢记字形,练习书写,结合语句理解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成每天语文课十分钟的写字教学目标,扫除学习障碍,为学生能顺利进入文本、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作好铺垫。
2.抓好多形式、分层次朗读。
在教学中,让学生“自由读”、“分角色读”、“比较读”等多形式、多层次的读,各种“读”的任务明确,各有侧重,为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作了铺垫,也为领悟文章写作特点、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扫除了障碍。
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语言文字的训练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能扎实进行,但我感觉到还有很多地方不够完善,特别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需加以研究和改进:
1.还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整节教学中有努力把时间还给学生,但放心不下,总想让学生围绕老师为中心,使劲往预设目标上引,结果导致教师占用了本应属于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
因此,今后教学中要变较多的老师引导为更多的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媒介”作用,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2.要充分做好学情分析。
教学中,我发现学生虽然能初步从洪水可怕中感知老汉的形象,但由于生活经验的缺乏,对洪水的危害,对党员、党支部书记等特定身份还不够了解,这对小说环境描写与人物形象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学生还不是很明白,对理解文本造成了一定影响。课前,我虽然对这一学情已经做了分析,但没有给予充分的解决。所以我想,如果引导学生在课前搜集一些党员干部的资料或事迹,或者结合时事,了解洪水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及生活中的党员先锋模范形象,那么课堂上学生会更深入地走进人物内心,会更好地与作者、文本人物产生共鸣。
教学永远都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只要我们善于总结、善于反思、善于改进,成功和遗憾都是收获。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探索与研究,让教学艺术拾阶而上。
公开课认识角教学设计【第九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1、92页,练习十六的第1、2、3题。
教学目标 认识钟表 教案教学设计精彩推荐
1.通过多媒体创设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认识整时。
2.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大格。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概念,培养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让学生认识认识钟面,学会认识整时。
帮助学生建立时间概念,培养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多媒体课件、大钟面、小钟面、钟面头饰。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刘老师就给分享的“公开课认识角教学设计【范例10篇】”,想看看吗?(出示课件)能告诉我谜底是什么吗?(钟表)小雪人告诉我们答对了。知道钟表有什么作用吗?(学生自由回答)嗯,钟表的作用这么大,想不想和它成为好朋友呀?那咱们先看看它长什么样吧 !(出示课题)
〔评析:抓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认识钟面。
a.在你们的桌上有一个漂亮的钟面,拿起来仔细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把你的发现说给小伙伴听听。(学生玩学具,教师指导。)
b.你们观察的真仔细,现在请小朋友们放下手中的小钟面,来看看我的超级大钟面。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出示钟面)
* 又短又粗的针叫时针,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
* 还有12个数,我们数一数。
* 数字的旁边还有什么?再来数一数有多少格?
(课件中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大格分别闪动。)
( 教师小结)时针、分针、12个数、12大格,它们组成了一个漂亮的钟面。
1.认识。
* 长长的分针指着几?
* 短短的时针指着几?
* 教师小结: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7就7时。(学生跟着说,教师演示课件)
2.巩固。
a.抢答: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是几时?指着4呢?
b.真不错,欢迎小朋友们到智慧屋来做客,看看谁最聪明,能发现这些钟面时刻相同的地方。(出示8时、6时、1时)
(教师小结: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几就几时。)
像这样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我们把这样的时刻叫做整时。
c.能很快说出钟面上的整时吗?这么自信,那好咱们来比一比看谁说的又对又快!(出示3时、4时、11时、12时)
d.现在二人一组拨钟练习。
3.认识电子钟。
现在你们和有着分针、时针的钟表成为好朋友了吗?其实还有一种表,长得很奇怪,要不要看看?(课件演示早晨,晶晶的房间)看到了吗?这是什么表?电子表是几时,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师在课件上演示7:00)
小结:小圆点后面是两个零,前面是几就是几时。
7时和7:00是一个时刻的两种写法,它们是一对好朋友。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教师和学生唱“找朋友”。头饰上时间相同的才是好朋友,可千万不要找错呀。时间相同的小朋友握握手做个好朋友吧。问:“1:00,你的好朋友呢?”教师戴上1:00的头饰, /soft/原来在这儿呢!)
1.小明的一天。
2.动脑筋。(过一小时是几时)
我看小朋友们精神百倍,那咱们再来一个智力大比拼好吗?
〔评析:在数学课堂中,适时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渗透“惜时”观念。〕
总评:
这节课的教学是一个愉快的过程,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故事情境中学得饶有兴趣,学得积极主动。
1.学生在完整的故事情境中学习。 /article/
“认识钟表”一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抓住他们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是设计教学的前提。教师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采用情境教学法,用统一的一个动画形象和一个完整的故事将教学的几个环节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故事情境中学习。
2.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在设计时,教师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课件创设的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如:早晨起床、中午吃饭、晚上睡觉等,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新知。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是要将他们日常生活的许多活动规范化,常识系统化,因此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这些“经验”是学生的“数学现实”;同时,正是通过“经验”,学生经历一个从具体到逐步抽象活动的过程。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以经验为基础的认识过程,课件中所出现上午一些生活情境,学生是有经验的。这对他们了解时间观念、更好的认识整时有很大帮助。教师的设计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3.设计环节,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
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同时,学生通过合作促进主体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意识。在教学中的说钟面、说整时、课后的游戏练习都是教师有意设计的合作学习的环节。
公开课认识角教学设计【第十篇】
1、知识与技能。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空间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通过“想、算、练”等实践训练环节,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空间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通过“智力大闯关”活动,让孩子们体验思维和想象的魅力,享受成功的愉悦和探索的乐趣。
认识周长,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正确建立周长的概念。
多媒体课件、自制树叶、双面胶带等。
水彩笔、线绳、皮尺、直尺。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知道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什么知识吗?(学生观察后发现信息,提出课题,教师板书)在这节课上,你想学到什么知识?(教师把学生提出的学习目标简要板书。)。
(二)、感受周长。
什么是周长呢?我们先来感受一下吧。
1、出示镶边图。
发现了什么信息?阿姨是怎么围的呢?看动画。那什么是桌布的周长呢?(生说)。
2、出示量树桩面图。
哎哟,这么好的一棵树被砍了,有什么感受?(生:可惜)以后我们可要保护好树木。小姑娘想知道这棵树有多大,得量一量,怎么量的呢?看动画。那什么是树桩面的周长呢?(生说)。
3、教师了解学生对周长的理解。
现在知道什么是周长了吧?抽生说一说。
其实,要真正认识周长,我们还得具体研究。
(三)、描一描,感受一周。
不管是给桌布镶边,还是量树桩面,他们都是怎样围的?(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是沿边线围一周。教师板书:围一周)。
生活中,很多图形也有这样的一周,我这里有一些,来看看吧。
1、认识图形。
2、抽生描。
你们能一笔沿边线描出图形的一周吗?请两位同学上台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在黑板上描。
要求:台上同学描的时候记住,你是从哪一点开始的,又是到哪一点结束的。
台下同学可以选择一个图形,用手书空,与他们一起描。
汇报结果,同时抽一个学生说还可以从其他点开始描吗?
3、辨别一周。了解知识建构情况。
大家知道什么是一周了吧?看这一个图形,红色线条围的是它的一周吗?
逐一汇报,并说理由。重点讲两个小长方形拼成大长方形图。让学生明白沿大长方形边线围一周,才是它的一周。
4、集体动手描一周,强化“一周”。
出示课件,学生在书上用水彩笔描。
(四)、摸一摸,感受长度。
1、学生活动。
2、汇报。你找到什么面的一周?动手摸一摸。
3、有没有比桌面一周更长的一周?
有没有比桌面一周更短的一周?
同学们通过观察、比较,知道很多物体的面也有这样的一周,这一周也有长度,这一周的长度,在数学上,人们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周长。教师板书、完善概念。(生读)。
4、说物体面的周长。
围黑板面一周的长度,就是黑板面的周长。你还能说围什么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生自由说,再汇报。
5、比一比,周长是一样的吗?
(五)、量一量,再认识周长。
大家知道周长的意思了,要知道周长有多长,可以用什么办法?(测量)。
老师给每一组准备了长方形、圆、五角星三种图形,你能测量他们的周长吗?
你觉得太难了,就可以选择简单些;觉得太简单了,挑战一下难一点的。
1、提出测量要求。
2、学生汇报。你是怎样求周长的?按图形抽生,寻求不同的方法。
总结,在测量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图形灵活选择测量工具。
(六)、拓展,强化认识。
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这两个图形周长一样吗?
1、出示课件,(展示方格纸中的长方形和台阶形)用手指图形的周长。
2、学生思考。
猜测——验证——结论。
3、汇报。
今天,这节课就要结束了,看黑板,现在明白什么是周长了吧,那周长,又有什么用处呢?它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可大了,让我们在图片与音乐的欣赏中结束这节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