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实用动手做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论文热选【通用10篇】

网友发表时间 3168452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实用动手做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论文热选【通用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最新动手做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论文【第一篇】

作为物理教师,我们应不断探索新的方式方法,去帮助学生培养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其对物理学习可行性思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最主要的还是要通过外界氛围与方法对其的影响来达到此目的,建议运用以下两种方法。

1.通过物理的实用性激发学习兴趣。

在实际教学与学习中,教师与学生常常只关注于物理的学术性,从而导致学生只看到了物理知识晦涩、严谨、枯燥的一面,却忽视了物理为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实用的一面。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不断强调物理知识的实用性,令学生们意识到他们学习的不是死板的知识,而是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神奇学科。例如,小汽车的观后镜是一只凸镜,它位于驾驶室的外面,这是专家们利用了凸镜的.相关特性,即为光线遇凸镜即被发散,且凸镜具有成正立、缩小、虚像的特点,因此实物在凸镜中会被缩小,从而扩大人们的观察范围,进而保证了人们的驾车安全。

2.设立与自身相关的问题情境。

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帮助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可以利用较为新颖的“教具”,在开讲之前,先为学生做些“神奇”的演示,引发其探究问题的兴趣。如教师在讲解杠杆原理前,可以利用钓鱼竿、筷子、剪刀等生活用品作为“教具”来做演示给学生观察,这样可以极大地开拓学生的思路与视野,也可帮助其对接下来将要讲解的知识进行理解与记忆。此外,现如今很多教室都已实现多媒体化,故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此优势,在课堂中为学生播放视频,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集中注意力。

三鼓励互动式学习。

为使方案保持较强的可行性,教学仍要以教师课堂讲解为主,以组建学习小组互动学习为辅,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又可以加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与氛围。通过交流、合作、互助、小组竞赛等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力,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

四有效实施探究性教学。

探究性教学鼓励学生以通过动手实验观察现象为主、学习教材为辅,来更加全面、系统、深入地学习物理知识原理。教师可以此提问,如为何灌满水的瓶子不易破、汽水是被“吸”上来的吗等,这样可使学生乐在其中、夯实基础。

五结束语。

教师在保持教育教学可行性思维的同时,还应持续完善、更新、深化自身的物理知识、教学水平以及可应用于教学的心理学知识,使教师自身的素养得到不断的提高,以及课堂内外多与学生沟通,收集学生对初中物理课程学习的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心理状况,结合实际,对教学予以合理、恰当地调整。

最新动手做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论文【第二篇】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运用数学思维方法教学模式初探。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主要内容都属于电脑操作方面的,以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主。尤其在信息技术会考实行的今天,大多数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师都把练习作为学生成绩提高的主要方法。而这种做法的效果也是明显的,多练题,多操作,多记忆,在省会考中通过率就较高,似乎学生的电脑能力也随之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应该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但是,当我们看着学生反复地练习那些模拟题,反复地记忆着理论题,而学生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忘却性无比大的时候,是否会有一丝怀疑:信息技术课真的该这样上吗?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而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时候是否少了一点思?长时期的困惑促使我思考,我想到了数学。电脑与数学本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早先的许多电脑专家都是学数学出身,是否可以借鉴数学学习方法,将它引用到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来?带着这样一个想法,我开始有意识地在课堂中渗透各种数学思维方法。本文就从数学思维方法论的角度就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设计方法谈谈自己的设想和实践。

一、归纳设计法。

归纳是通过对某类事物中的若干特殊情形的分析得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归纳思维的认识依据在同一类事物的各种特殊情形中蕴含的同一性和相似性。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他的一本小册子《数学归纳法》中,对数学归纳法的思想作了通俗而精辟的论述。“归纳法不仅能帮助我们‘前进’,而且也能‘退后’。当遇到一个复杂问题,可先退一步,把问题退到一个最简单而又不改变问题实质的地方(即:一个不失原问题的一般性的简单命题),着手解决这个不丧失原问题实质的简单问题,一旦把个简单问题想透了,运用归纳法来一个飞跃前进,继而解决整个问题。”

课例1: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

文件与文件夹的操作主要有新建、重命名、剪切、复制、删除、属性等操作。操作方法多种多样,学生经常糊涂。现在请学生分析如下:

(1)先思考文件(或文件夹)的“属性”操作有以下几种常用方法:

a、菜单栏。

b、工具栏。

c、单击鼠标右键。

(2)再实践文件(或文件夹)的其他主要操作也可通过这几种常用方法实现。

(3)归纳:文件(或文件夹)的`许多种操作使用这三种方法之一大多可实现。进一步推导出其它软件的操作也可用这三种方法。

想透了这些情况,就可运用归纳法大踏步前进,解决一般性的操作问题。教师不用详细讲解各种操作方法,学生也不用去记忆每种操作的具体方法,而在碰到具体问题时运用思维来推导操作方法,计算机的操作已不停留于简单的操作层面,而成为一种技能永久地驻留于大脑中,电脑水平得到飞跃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归纳法拓宽了我们操作的途径。

二、一般化与特殊化设计法。

[1][2][3]。

最新动手做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论文【第三篇】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运用数学思维方法教学模式初探。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主要内容都属于电脑操作方面的,以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主。尤其在信息技术会考实行的今天,大多数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师都把练习作为学生成绩提高的主要方法。而这种做法的效果也是明显的,多练题,多操作,多记忆,在省会考中通过率就较高,似乎学生的电脑能力也随之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应该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但是,当我们看着学生反复地练习那些模拟题,反复地记忆着理论题,而学生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忘却性无比大的时候,是否会有一丝怀疑:信息技术课真的该这样上吗?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而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时候是否少了一点思?长时期的困惑促使我思考,我想到了数学。电脑与数学本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早先的许多电脑专家都是学数学出身,是否可以借鉴数学学习方法,将它引用到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来?带着这样一个想法,我开始有意识地在课堂中渗透各种数学思维方法。本文就从数学思维方法论的角度就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设计方法谈谈自己的设想和实践。

一、归纳设计法。

归纳是通过对某类事物中的若干特殊情形的分析得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归纳思维的认识依据在同一类事物的各种特殊情形中蕴含的同一性和相似性。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他的一本小册子《数学归纳法》中,对数学归纳法的思想作了通俗而精辟的论述。“归纳法不仅能帮助我们‘前进’,而且也能‘退后’。当遇到一个复杂问题,可先退一步,把问题退到一个最简单而又不改变问题实质的地方(即:一个不失原问题的一般性的简单命题),着手解决这个不丧失原问题实质的简单问题,一旦把个简单问题想透了,运用归纳法来一个飞跃前进,继而解决整个问题。”

课例1: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

文件与文件夹的操作主要有新建、重命名、剪切、复制、删除、属性等操作。操作方法多种多样,学生经常糊涂。现在请学生分析如下:

(1)先思考文件(或文件夹)的“属性”操作有以下几种常用方法:

a、菜单栏。

b、工具栏。

c、单击鼠标右键。

(2)再实践文件(或文件夹)的其他主要操作也可通过这几种常用方法实现。

(3)归纳:文件(或文件夹)的许多种操作使用这三种方法之一大多可实现。进一步推导出其它软件的操作也可用这三种方法。

想透了这些情况,就可运用归纳法大踏步前进,解决一般性的操作问题。教师不用详细讲解各种操作方法,学生也不用去记忆每种操作的具体方法,而在碰到具体问题时运用思维来推导操作方法,计算机的操作已不停留于简单的操作层面,而成为一种技能永久地驻留于大脑中,电脑水平得到飞跃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归纳法拓宽了我们操作的途径。

二、一般化与特殊化设计法。

一般化又称普遍化,它是研究对象或问题从原有范围扩展到更大范围进行观察的思维方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一般化主要表现在对操作方法的推广。一方面将操作环境放宽,另一方面将几种常用的操作方法普遍化。特殊化是把研究对象或问题从原有范围缩小到较小范围或个别情形进行考察的思维方法。通过变换不同的操作环境,不同的操作条件,从而引发不同的操作技巧,进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

课例2:word软件中的操作。

在归纳法的基础上,已经知道大多数软件的操作以常见的三种方法(菜单栏、工具栏、快捷菜单)来实现,而其中更以菜单栏的操作最为普遍,从而得到对电脑操作的一般化概念。而在这普遍化的操作中,如果变换条件,操作方法又是有不同的技巧:

变化1:格式刷。

“格式刷”的按钮只在工具栏中存在,操作方法也有其特殊之处。

1、选中具有所需格式的文字。

2、单击“格式刷”按钮。

3、拖动鼠标,选中所需更改格式的文字。

4、重复2、3操作。

若把第2步改为双击,则可以连续执行第3步操作。

变化2:工具栏中的“插入表格”按钮。

直接点击“插入表格”按钮,只可以有4×5表格。若继续拖动鼠标,向外拖拉,则可以扩大行与列的数目。

变化3:选定操作。

1、将光标定位在待选段落的前面(注意光标的形状为)。

2、单击则选中当前行。

3、双击选中当前段落。

4、三击选中全文。

在任何一个软件中,都会有一些变式,这些变式是需要记忆的。但是偶然中有必然,特殊中也会有规律,在多次的实践之后,学生自然也会摸索出这些规律,从而进一步提高操作中的思想性。

三、类比设计法。

类比的方法是同中求异,反映着同一性中存在的差异性。类比能使我们从已有的结果体系推想新的结果和体系。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类比推理对于探索新的结果是大有好处的。

课例3:word中的字号设置与frontpage中的字号设置。

在word中,字号的设置有“磅”或“号”两种形式。“号”从初号到八号逐渐减小,有16种字号;“磅”从5磅到72磅逐渐增大,有21种(另外还可自己输入磅值)。

而在frontpage中,字号从1号到7号,加上普通型共有8种。这里的7号字代表36磅,1号字代表8磅,与word中字号的设置有所区别。

通过这种分类比较,学生对两者的`差异有了鲜明的记忆。并且对今后的学习也有帮助,懂得了从相同中找差异,从细节处着手,对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着相当的帮助。

四、化归设计法。

化归是把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通过某种转化过程,归结到一类已经解决或者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中去,最终求得原问题之解答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课例4:vb中连加(乘)问题。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vb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部分。而其中尤以连加和连乘最为典型,学生难以理解。现试用化归法来做讲解,问题简单明了。

先思考两个数连加的问题:

s=0。

s=s+1。

s=s+2。

推广到三个数连加的问题:

s=0。

s=s+1。

s=s+2。

s=s+3。

……。

最终可得到:

s=0。

s=s+1。

s=s+2。

s=s+3。

……。

s=s+n(n为任意正整数)。

归纳如下:

s=0。

fori=1ton(n为任意正整数)。

s=s+i。

nexti。

通过化归法,有许多很复杂的问题都可以化繁为简,在教学中起到良好的作用。学生由浅入深,易于理解,也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发挥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结束语: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这种教学方法最关键的一个问题。数学思维包括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基础。将数学应用于信息技术学科,是给错综复杂的教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本身也包含了创造的因素,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十分有利。同时,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过程中,信息技术知识、信息技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到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春荔.数学观与方法论.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任樟辉,马忠林.数学思维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3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信息技术(高中一年级)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最新动手做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论文【第四篇】

摘要:根据笔者长期从事物理教学的经验,并结合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本文总结出一些较为实用又便于记忆的学习方法,增强了物理教学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

关键词:物理知识;学习兴趣;思维能力;抽象思维。

作者简介:唐顺宇,男,本科学历,中教一级,多年担任初中物理教育教学工作,教学成果优异,辅导多名学生在全国中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竞赛中获奖。

作为物理教师,都知道初中阶段的教育对象是未经选拔的全部小学生,学生之间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差异很大。物理学科是集语文基础、数学基础、物理知识和实践知识于一体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初中生由于受到年龄、思维能力、社会经历、知识积累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还不具备综合思维、抽象思维的能力。因此,从物理教材的安排上来看,初中物理定性讨论的内容占用相当大的比例,而定量讨论的内容比例较小。其目的是使学生经过二年初中阶段的学习,对物理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知识结构上来看,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加强学生观察、思考、综合的能力,增强了实验内容,力求使学生做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使理论与实际有机地结合为一体,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轻松地利用学过的理论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物理知识学习的关键在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首先就要对物理概念有一个较深刻的理解,并且有较牢固的记忆。而人脑对知识的记忆过程是一个反复、反复、再反复的过程,如果没有一个恰当的记忆方法,做不到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就会出现死记硬背的现象,形成一种不科学的学习方法,长此下去,将会对物理知识失去兴趣。另外,物理概念、定理、法则等,如果不将它们与实际联系起来,不赋予它们“血”与“肉”,单从字面上去理解、去记忆,只能是枯燥无味的文字条款,靠死记硬背,其反复记忆的次数将会成倍的增加,而且遗忘得也快。这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较轻松且较牢固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又能做到灵活应用,是广大教师长期以来一直探讨的问题。在初中阶段的`教学工作中普遍遇到的另一个难题,就是对有些物理概念,想给学生解释清楚,但由于受教材、大纲的制约又无法真正给学生讲清楚。好像我们在一种朦胧的境界中给学生传授知识,既要保证传授知识的正确性,又不能超出教学大纲的要求范围,给学生讲解的很透彻。而对学生来说,所能达到的水准也只能是学过这个概念,记住这个概念,争取会用这个概念去解决一些问题。而对这样并不十分理解的物理概念只能依靠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实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些现象,人们记忆较深刻的,不容易遗忘的一些事情、一些知识甚至一句话,都有这样的特点,即事物的特殊性和文字的趣味性。根据人脑记忆的这一特点,笔者在教学中总结出一些简单有效的记忆方法,尽管从科学性上考虑并不十分严谨,但对学生的学习、记忆、应用以及学习兴趣的提高都有一定的好处。

一、光的反射定律的记忆。

光的反射定律是光学部分的一个重要定律。通过对光的反射定律的学习,达到学生能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目的。光的反射定律是说:光在同一介质中传播,并且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反射,改变了原来的传播方向的情况。其表述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从定律的文字表述上来看,因果关系的运用很严密。反射光线、反射角为结果,是因变量;入射光线、入射角是自变量。但是在实际运用反射定律作图时,其严密性就不一定显得十分重要,这是因为对于光路来说是可逆的。也就是说,光线沿入射光路方向入射,将沿反射光路方向反射。反之,如果沿反射光路方向入射,那么将沿入射光路方向反射。所以,笔者认为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记忆光的反射定律的基础上,做出结论,作为对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的一种补充记忆:

三线一面,

二线两边,

角度相等,

随着改变。

二、光的折射定律的记忆。

光的折射是说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在两种界面一般会发生改变的一种现象。在初中物理的光学部分,只是定性讨论折射光线的大致走向,而学生所学到的光的折射也仅仅从实验过程中得到的一种较粗糙的规律。教材中对光的折射规律是这样描述的: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在讲解、演示光的折射规律时,限定条件光是由空气中斜射向水或其它介质中是必要的,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但随着学生掌握的知识不断丰富,作为学生需要理解、记忆的内容,这一限定条件显得有点多余,而且还会限定学生的思维。前面学过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近似等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3/4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光在玻璃中的速度为2/3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利用光路的可逆性可知,无论光从哪种介质中入射,在哪种介质中折射,其角度的判定是:光在哪种介质的传播速度大,在这种介质中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就大,而且入射角、折射角的相对大小与光在这两种介质的相对传播速度大小相对应,它们可以是水与空气,也可能是水与玻璃。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思维空间拓展开来。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根据教材学习体会光的折射规律,使他们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初步的概念后,进行章节总结时,做出一种适合记忆的表述:

三线一面,哪块哪大,

二线两边,不要搞差,

角度相等,垂直入射,

随着改变。方向不变。

“哪块哪大”是指光在哪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大,在这种介质中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就大。

三、有关热现象的记忆。

在热现象有关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一些问题:学生对物态变化、吸热或放热的记忆都非常清楚,但遇到具体的问题,就会感到束手无策、错误百出。其主要原因是:不知道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是由什么物态变化为什么物态,这是由于学生受理解问题、认知问题、抽象地思考问题的能力所制约。在教学工作中,笔者采用了一种直观的、不太规范的教学思路,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种记忆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物态的区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得到较好的应用。如:

由“无”变硬是凝华,

看不见的是气态,由硬变“无”是升华。

能看见的是固液,由流变硬是融化,

有硬度的是固体,由硬变流是熔化,

能流动的是液态。由流变“无”是汽化,

由“无”变流是液化。

注:“无”并非在本质的无,而仅为人们看不见,直观上的“无”。

简化记忆法是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如果是肯动脑筋的学生,他们会通过自己的理解、思维,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在学习天平的调节平衡时,就总结出“天平放平,游码放零,调节螺母,指针回零”的顺口溜。在学习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感生电流和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知识时,要判断电流的方向或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就总结出“一个变了‘它’就变,两个变了‘它’不变”的判断要领,这些要领看起来有些显得粗糙,不合规范,但在这样一个不能讲得太深,学生无法理解太透的特殊学习阶段,可以使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变得十分简单。与此同时,也给我们教师指出了一种教学思路,我们如何才能使一门高深的学科变得大众化,变成一门通俗易懂的学问,变成一门每位学生都能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的学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真正激发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毕晓哲.浅谈物理知识记忆及教学策略[j].物理教学探讨,(11).

最新动手做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论文【第五篇】

物理是一门与人们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这就需要我们在开展初中物理教学的时候,重视开展生活化教学,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只有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才能够更好地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既符合当前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又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用生活的眼光看待物理问题,推动物理教学的生活化。本文主要就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化情境,进行简要分析,提出了几条策略,旨在有效提高学生的物理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一、引入生活化的故事,激发学习热情。

由于初中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对于一些新鲜的事物会有浓厚的兴趣。相比较理论讲述,学生更加愿意倾听故事,在故事的引导下,会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把一些趣味性和生活化的故事融入教学过程中,从而使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索思考,在不断探索故事的时候学习物理知识。这样能够大大提高物理教学的趣味性和效率,让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更好地提高物理综合能力。例如,学习物理知识《重力和摩擦力》时教师可以讲解《龟兔赛跑》的故事,以物理的角度讲解。“假设小兔子比赛中没有睡觉,那么谁会先到达终点呢?为什么?”通过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和兴趣,使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引入重力和摩擦力的概念,让学生对于重力和摩擦力的知识有所了解。通过这样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教师进行一点小小的改变,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讨论小兔子最先到达终点的原因。教师引导学生从重力和摩擦力两个方面思考,使学生快速掌握了物理知识。通过讲解生活化的故事,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拓展,有效强化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认识。

二、利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学习效率。

物理与生活紧密相连,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物理现象。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这些物理现象开展生活化物理教学,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让学生透过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提高物理学习效率。因为初中生的好胜心都会比较强,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比赛的方式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物理教学过程中,在主动学习探究中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学习《物态的变化》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竞赛的方式说出更多相关的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给水加热的时候,在达到一定温度的时候,水会沸腾。这个过程中就会有一部分水蒸发掉了。这就属于一种物质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也就使物理知识“汽化”;同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的“液化”的'现象,比如在冬天的时候,许多人为了让双手变得暖和,会往手上吐哈气,这主要就是利用了水蒸气液化放热,使其双手变得暖和。学生在竞赛的氛围中,会更加积极地列举出各种各样的生活中的物理现象。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同时,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把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应用在生活中,在生活中巩固所学习的物理知识,实现教学目标,提高综合能力。

三、开展生活化的物理实验,增强综合能力。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会涉及许多物理实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物理实验开展教学,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能力。在利用物理实验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于物理教学的体验,从而更好地感受物理学科的趣味性。例如,物理学中“摩擦力”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因为学生既看不到又摸不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的物理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手在空气中移动,感受手受到的阻力。然后把手平放在书桌面上,再移动一下,感受阻力。通过两次不同的实验,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两次阻力不同。通过这样的实验,引出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的横截面积有关。也可以让学生施加重力在书桌上进行移动,感受阻力,从而引出摩擦力的大小与重力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生活化的物理实验,有效加深了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开展生活化的实验教学往往是最有效的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中创设一些简单的生活化实验情境,吸引学生更多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熟练掌握初中物理知识。

四、布置生活化的物理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在开展生活化物理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布置物理作业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在课后作业中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习的物理知识,实现学以致用,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所以,教师布置物理课后作业的时候,应该充分结合教学与生活的实际情况,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内容,创设物理作业生活化的情境。例如,学习《物质的密度》时,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课后作业:充分利用家中现有的器材对不同的物质的密度进行比较。教师可以让学生拿着同样体积的塑料、铁块等。这样学生回到家中就会充分挖掘家中能够用来进行物理实验的器材,从而进行不同物质密度的比较。通过这样的生活化作业情境,能够使学生在生活中完成物理作业,同时,能够更好地把自己所学习的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综上所述,针对物理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实际情况,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化情境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因为物理知识源于生活,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又是为了能够在生活中更好地应用物理知识。

所以,教师应该坚持物理生活化教学的理念,努力创设学生喜爱的物理生活化环境,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时候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生活化元素,让学生更加有效地掌握物理知识,体会到物理学习的重要性和趣味性。

最新动手做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论文【第六篇】

(青海省海西州茫崖行委中学)。

摘要:物理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做好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要注重探究实验,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和探索意识的培养;开发课外实验,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实验。

“实验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作为揭示自然规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它不仅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部分,而且也是物理概念、规律和理论的坚实基础。一方面,物理实验本身真实、形象、生动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感性认识的环境,另一方面,物理实验的操作性,不仅发展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的思维、动手方法。以下是笔者在实践教学中体会到的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一、做好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以“碘的升华与凝华”实验为例。课堂上,我给大家介绍了我的新发现“魔幻许愿瓶”。这个玻璃器皿,器皿中盛放着紫色的小颗粒,“这便是固态的碘颗粒了。”随后,我点燃酒精灯,将“许愿瓶”在灯焰上方晃动,加热。不一会,“许愿瓶”中紫烟缭绕,学生惊奇地瞪大双眼瞧着,“好神奇,好漂亮。”顺势,我便讲解了碘从固态到气态的现象,称之为升华。打开窗户,让它接触冷气,固态的小颗粒又出现了,这便是凝华现象。

通过简单的演示实验,不仅能将一些抽象的物理现象转变得直观、形象,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物理知识,而且还为学生创造了有利的学习环境,使其能够从中直接获得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丰富感性认识。

二、注重探究实验,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

以透镜的讲解为例。最接近学生生活的透镜实例,就是咱们家中的“猫眼”。透过“猫眼”屋里的人可以看到屋外人,辨别来人身份。而屋外的人,却看不到屋里的情况,这是什么原理呢?我带来了一个“猫眼”,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拆卸,观察内部结构。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进行一系列的讨论之后,得出了透镜的原理。

探究性的实验,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不仅能提高其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而且还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寻规律、发现规律的活动中来,体会自己动手的快乐和成就感;另一方面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探究实验多数都是安排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学生之间,不仅能够畅所欲言,取长补短,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而且还能培养学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开发课外实验,挖掘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在初中物理小实验中,有很多都是神奇而不可思议的,以“纸锅烧水”的小实验为例。很多学生都不相信这是真的,于是,我便组织学生在课下自己求证。学生经过动手实践之后,发现纸锅果然能烧水,同是也对沸腾有了更好、更深的了解。期间,学生不免会遇到迷惑,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地解惑,讲明道理。

课外的一些小实验,材料简单,随手可得,制作步骤简单,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并完成。课外实验,一方面能拉近生活与物理的距离,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科学与生活的关系;另一方面实验物品本身并不是物理实验材料,不仅能培养学生节约资源和废物利用、保护环境的好习惯,而且材料应用本身也体现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2]阎金锋。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代彦珍,女,1975年7月生,本科学历,就职于青海省海西州茫崖行委中学,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学。

最新动手做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论文【第七篇】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每个人都有自我发展的需要。作为物理学科,它来源于生活,具有很强的实际性和趣味性;由此可见,想让学生学好物理,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们要利用各种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物理实验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用一个或几个有趣的物理实验导入新课,笔者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快就会被调动起来,自然而然就会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还可以联系生活举例子,例如,农具用时间久了,通常会放到石头上敲一敲,这样农具就结实了,这是利用了惯性;通过这样的例子,学生就会把书本知识与实际例子相结合,不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对于新知识也会很快地理解和掌握;甚至还能活学活用,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可以在教学中运用游戏的方法,比如围绕教学内容把演示实验精心包装成游戏,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激发了。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把一些复杂的难以操作的物理概念、实验,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这样既降低对知识的认知难度,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尊重所有学生,营造和谐课堂。

一个班级中,学生间的成绩可能差距较大,但这不能作为我们教育教学的标尺。不论成绩好与坏,同学们的心理上都希望老师能够注意他,表扬他。如果课堂上只注意学习成绩较好的,而忽略那些成绩不理想的同学,甚至讽刺、挖苦他们,那么很快我们的课堂要么沉寂的像一汪死水,要么难以控制像一匹脱缰的野马,这都不是我们老师想要的。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所有的学生,让每位同学都能够积极地投入到物理的学习中,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因此,我们的课堂要尽量多一些表扬和鼓励的话语,少一些讽刺和挖苦的语言;多一些期待、友善的目光,少一些失望、厌恶的表情;营造一个和谐、平等的物理课堂,让更多的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不断地满足学生学习心理需求。

3重视情感教育,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

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明确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要积极思考、主动发言、主动参加课堂练习,而这离不开老师的情感教育。在课堂上,老师不要只关心那些优秀的学生,要经常提问一些成绩比较差的同学,引导他们回答,不断地肯定他们。事实证明,一些同学就是在老师不断的肯定下,对这门功课产生兴趣的,自己愿意来学习物理。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们不仅仅是在传道,而且更重要的是育人。学生需要我们教师的真情的关心和爱护他们,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教师真诚的爱,逐步唤起他们勤奋学习物理、追求进步的信心,优化他们的心理环境。

4优化学生心理,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每位同学的学习能力不同,有的同学学习物理很轻松,有的就很困难。如果老师一味地注重教学进度,就会拖垮学习困难的同学,使这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的自信心;如果放慢教学进度,则对于尖子生就会“吃不饱”,陷入两难的处境。所以我们要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效率。针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采取鼓励的办法:对于简单的基础概念,让他们独自完成学习,尽可能地帮助他们成立合作小组,让他们自发的展开研究,充分挖掘这些学生的创造力,以及合作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对于学习困难的同学,我们要尽可能地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多鼓励他们,克服心理上的自卑情绪,从而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教学过程中,尽量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到学习中,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所以,教师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贯穿于物理课堂教学,抓好对学生非智力品质的培养,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整个课堂充满活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需要一个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这也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地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教学中来,为我们的社会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

最新动手做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论文【第八篇】

小学数学的教学存在着许多弊端,长期以来的习惯思维严重地阻碍了小学数学的教学改革。就计算能力而言,计算速度不快、结果不准的现象,在中、小学生中极为普通,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递进,学生的计算能力反呈下降的趋势,有不少考生正是由于20以内的加、减不熟练,丢掉了关键的几分,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

下面我们来谈谈传统加、减教学法的一些弊端及其改进的方法。

一、传统加、减教学法的弊端。

1、20以内的进、退位加、减法过程复杂。

在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教学中,我们采用的是“凑十法”,这就要求学生以第一加数为基础,再把第二加数分成两个数,其中一数要与第一加数凑成十,最后得出计算结果。如9+3,要想9+1=10,3可以分成1和2,所以9+3=12。以上过程,对于初学者来说,思维是相当复杂的。对于20以内的退位减法,现在教材中是利用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来进行计算的。如计算12-9,要想9+3=12,再得到12-9=3,这就使得减法与加法相比,又多了一次思维上的转折,显得更麻烦。

2、运算的顺序与读数、写数的习惯相反。

在传统的加、减法教学中,我们采用的是从低位至高位逐位计算的顺序,而这种顺序正好与我们读数、写数的习惯相反。我们从右到左进行计算,却要从左到右读出来,这就大大地增加了心算的难度。因为我们无法算一位就报一位来得出结果,而是要把最后算出来的结果先读出来,把最先算出来的结果最后读出来,这样,就不可能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心算能力。所以,现在教材中出现的口算题都比较简单,对于一些口算题,不少学生口算的速度还不如笔算,而且出错率也相当高。

3、进、退位点的使用,增加了运算的环节。

在多位数加、减的教学中,我们常常要用到进退位点,这样既增加了运算的环节,又增加了出错的机率。由于运算环节的增加,运算的节奏就被放慢了,学生对于多位数的加、减法运算,也就只能停留在一位一位逐位计算的低水平上了。

二、传统加、减法教学的改进。

改进传统加减法的最好途径,是把珠算的方法用于笔算。与西方的笔算相比,我国的珠算有着更悠久的历史,它积累了丰富的内容和方法,如能把珠算的方法结合到笔算中去,就会对加、减法教学的'改革产生重大的影响。

珠算对笔算加、减的改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20以内进、退位加、减法的改进。

在珠算中,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律是:本档减补,前档进一;退位减法的运算规律是:前档退一,本档加补。将此方法用于笔算加、减中,则20以内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律为:十位为1,个位减补;20以内的是退位减法运算规律为:下位为0,个位加补。这样,我们就把20以内的进位加法转化成了10以内的减法,(以减代加),20以内的退位减法转化成了10以内的加法(以加代减)。这种方法算理清楚、算法简洁,很容易形成各种反射,教学过程也大大简化。如4+9=13,十位:为1,个位:4-1=3(9的补数为1)。

算理可用下式来说明:

4+9=4+10-1=14-1=13(4+9比4+10少1)。

2、多位数加、减教学法的改进。

在多位数加、减法教学中,我们可采用珠算的从高位算起的顺序,对于进、退位而产生的计算上的问题,我们可根据笔算的特点,仿照珠算的方法来处理。

(1)加法法则:多位算起,逐位相加,满10进1,所进的1,串写在前位和的右下角,最后将右下角有“1”的数加1写出。

熟练后,可以脱离竖式计算:

2384+4982=612156=7356。

(2)减法法则:后位算起,逐位相减,不够减从前位差上退1,并在前位差下用“-”表示,本位加10再减,最后将下面有“-”的数减1写出。

熟练后,可以直接用模式计算,如8135-2793=6442=5342。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以上的加、减运算的方法与珠算是完全一致的,只不过珠算的进位与退位可以直接用拨珠来完成,我们这里是用“1”或“-”表示而已。所以,我们不妨把这种方法称之为“珠算式笔算加、减法”。

“珠算式笔算加、减法”把多位数加、减法的计算简化成了各数位上一位数加、减法的简单计算,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已不再困难,从而极大地减少了运算的难度。

综上所述,把珠算的方法用于笔算加、减法的教学改革中去,不仅使珠算这门古老的科学大放异彩,也为小学数学的教学教改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最新动手做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论文【第九篇】

三、结束语。

学习物理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老师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在物理课堂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在物理学科中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因此,初中老师在实施物理教学中,要注重科学方法的使用,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具有科学素养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动手做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论文【第十篇】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当前的教学理念,需要进行发展和创新。初中物理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进行物理的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要想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成绩,让学生更好地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就需要对现有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很多教育工作者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很多符合当前教学要求的教学方式,其中探究式学习具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好奇心的教学优势,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探究式教学是我国教学过程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现已成为我国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式教学的应用能够为教师的教学创造更多的可能性,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好奇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本文主要对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的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包括当前的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的实质不了解,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到位等,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1.课堂效果不理想。

高效课堂是新教育改革的要求之一,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很多教师依然按照版本教材来进行知识教育,课堂的整个教学内容枯燥乏味,不能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目前我国的教学形式逐渐从传统的.知识教学开始向实践教学发生转变,教师也要改变教学方式,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很多学校的教学模式还是传统的以教师作为课程开展的主体,课堂的教学模式也是教师按照课本讲,学生进行公式的背诵,被动的接收知识,还有很多教师教学使用的工具只是粉笔和黑板,使物理的实践性完全没有在教学中体现。

2.探究式教学的实质不明确。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很多高校开始通过探究式教学的应用,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记忆,但目前的探究式教学只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的明确该教学方法的实质。教师更重视学生的探究成果,没有对学生探究式学习的流程进行了解,教师开展教学只是将教材的内容进行了变型,并没有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内容的制定,操作实践的环节也大多数是教师做,学生看,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

3.师生交流不到位。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教师要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明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思维模式,但大多数师生的交流还存在着很多的误区,在教学任务的布置过程中,教师常常会因为不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出现任务内容与学生实际水平不协调的问题,起到教学的反作用。还有很多教师错误的认为,师生之间的交流形式可以通过课堂问答来进行,设计的课堂问题往往比较简单,这与探究式教学的要求出现了很大的差异。

1.注重教学方式的改革。

教学方式也就是教学情境的创立要与实际生活相符,新课改要求教学的开展要以学生为本,这就需要教学的开展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思维变化和情感认知。比如,在进行压强的讲解时,想要让学生明确这一概念,就需要将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实例加入课堂的讲解中,首先先让学生明确压强的公式,了解压强的变化规律,这一过程是比较抽象的,学生往往不能真正的理解,传统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死记硬背变化规律,探究式教学法则是通过生活实例,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例如:。

书包背带很宽,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载重汽车有很多车轮,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针尖做得很尖锐,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滑雪运动员站在雪橇上滑雪,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通过这些具体实例的讲解,能够让学生充分掌握压强的变化规律,并达到长久性记忆。

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的进行学习,就需要教师开展课堂实践教学,通过让学生动手实验来了解物理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前,对整个教学流程进行合理的设计,将需要思考的重点知识点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强调。实验: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负极接地,其电动势为e、内电阻为r,r1、r2为定值电阻,r3为滑动变阻器,c为电容器,a、v为理想电流表和电压表。通过教学工具开展实验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制作,同时还可以设置问题,让学生探索实验规律。在滑动变阻器滑动头p自a端向b端滑动的过程会出现什么现象(a点的电势降低)探索问题:电容器在直流电路中相当于断路,滑动变阻器滑动头p自a端向b端滑动的过程中,电路的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a点的电势等于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也就等于r2两端电压,电压减小,电势降低,实验教学法能够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事物的变化规律,明确教学内容的基本内涵,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

3.教师要做好教学引导。

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自己的定位,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导,教师引导的形式来进行,这就需要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思维模式,结合实际生活开展针对性教学。教学引导需要在教学前通过一些问题作为教学导入,问题的设置要通俗易懂,又不能太过浅显,要根据学生能够能接受的水平制定。

例如,(重力)把一个重为3牛的苹果竖直向上抛出,且苹果在空中运动时受到空气的阻力大小始终不变,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上升过程中,苹果所受合力为牛,则苹果受到的阻力为,苹果在竖直下落过程中受到的合力为()。当苹果下落到地面并静止时,苹果所受的重力和____力是一对平衡力。题目设立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基础进行思考,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两力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时,合力的大小等于两分力的大小之和,方向与分力方向相同;两力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时,合力大小等于两力大小之差,方向与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这时重力的解题规律,也是重力问题解答的基础。苹果向上抛出,上升过程中,受力的重力和阻力方向竖直向下,苹果所受合力为f1=f+g,f=f-g==,苹果在竖直下落过程中,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阻力,受到的合力:。

f2=g-f==;当苹果下落到地面并静止时,苹果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生活中的实例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去探索问题,这是探究式教学开展的主要目的。

三、总结。

探究式教学的内在要求决定了,教师在教学应用的过程中,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改变,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教师要明确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探究式教学方式进行融合,物理一直是初中的教学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止要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物理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以后的物理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316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