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一年级加法教学设计书汇聚【10篇】

网友发表时间 2451104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一年级加法教学设计书汇聚【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一年级加法教学设计书【第一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教科书62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材简析:

本课教学是学生基本掌握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减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有了这些知识储备,对于整十数加、减法算理的理解会相对容易些。新授内容的计算方法同10以内数的加、减法基本相同,只是计数单位是以“十”为计数单位的,运用旧知迁移,直观操作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和算理,便于学生形成口算技能,也是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奠定扎实基础。

教学问题诊断:

可能会有教师提出:对于单元主题图在第一课时是否有必要进行认识,分析?

单元主题图是对本单元所学知识提供一条主线下的各种情境图,为各课时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既有生活中情境再现,体现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也有知识间层次推进,从编排上来看:(发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写大字)两位数加、减;(剪五角星)理解小括号的意义,都离不开情境的支撑。单元主题图的认识是遵循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为学生学习数学提高兴激发探究欲望。整体情境内容与第一课时关联不大。放在第一课时进行认识既有生活情境的素材支撑,也为后面课时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经历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2.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独立思考的意识,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口算的算法和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新知学习找准生长点。

(课件出示)。

(一)说一说。

1.10、20、30、()、()。

2.80里面有()个十,()个十是50。

3.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

(二)拨一拨。

1.拨出8,1个1个地拨,拨到10,再10个10个地拨,拨到40.。

2.先拨出20,再20个20个拨,拨到80。

3.先拨到60,十位上拨去一个珠子是几十,再拨去一个是几十。

(三)算一算。(让学生做在练习卡上)。

3+5=2+7=5+4。

30+5=20+7=50+4=。

让学生以开火车的方式轮流汇报结果,教师给予鼓励。

二、联系生活,在情境图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信息,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课件出示图片)。

(一)谈话过渡,出示单元主题图。

从这幅图中你了解到什么?

学生观察单元主题图,说自己观察并分析的信息。

(二)汇报交流,完整表述相关情境中的数学信息。

教师引导学生把图上内容分成几个部分(发书、写大字、剪五角星)进行观察,了解相关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三、主题定位,经历删选、操作、感悟、明确“理清法明”的探究过程。

教师:我们一起去了解在发书过程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主题图)。

(一)主题定位,信息重组。

学生汇报信息,教师选择性进行板书。

可能有:共有30本;(学生直观感受)10本10本地数。

教师引导追问:

1.这些书是怎样摆放的?

2.为什么是10本10地数?

左边10本,右边有20本,一共有30本。

学生列式,教师板书:20+10=。

(二)自主探究,直观操作。

学具操作,尝试验证。学生汇报过程,可能会出现:

1.小棒摆放。

左边2捆小棒,右边1捆,共3捆,就是30根。

2.计数器拨数。

先再十位上拨出2个珠子,再在十位上拨出1个珠子,十位上共有3个珠子,就是30;

3.直接数数。

10个10个地数,数到30.。

4.旧知迁移。

因为1+2=3,所以10+20=30.。

(三)感悟算理,促进对计数单位“十”的理解。

学生感悟,突出对整十数的计数单位“十”理解,计数单位相同的数可以直接相加。

(四)算法多样,算理明确。

学生汇报结果,让学生说出思考过程,体现用多种方法理解算理。

课件出示小棒图,附一图三式。请学生口答补充完整。

2.口算抢答。

3+2=4+5=6-4=7-3=。

四、巩固应用,深化对整十数加、减算法的理解。

(一)夺红旗。(教材63页第2题)课件出示。

学生完成在书上,指名汇报。

(二)购物。(教材63页第2题)课件出示。

学生尝试练习,解决问题。

(三)拓展延伸。(教材63页思考题)。

1.合作交流,探索方法。

2.汇报分析,方法多样,明确解题策略。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一年级加法教学设计书【第二篇】

师: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进行整理和复习。看谁不仅会算,而且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复习整理。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

师:情境图中,同学们在干什么?

生: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

师:根据情境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把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吗?

(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整理得最全面。)。

(2)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分享的“一年级加法教学设计书汇聚【10篇】”,全班交流。

(4)教师针对小组的汇报板书各部分内容,对学生予以肯定。

(5)师:同学们都整理得非常全面,有的小组补充得也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就先针对笔算加减法来进行复习。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整理得结果。

笔算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笔算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

连加连减:计算时,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算,可以分步笔算,也可以两步连在一起用简便写法算。

加减混合:分带括号和不带括号两种情况:如果不带括号,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算;如果带有括号,应该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加减混合的应用:先找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关键词语和要解答的问题,再根据关键词语选择合适的列式方法,最后利用已知条件得出答案。最后不要忘记写答语。对学生的整理教师要给予肯定,并引导学生独自思考加减法、连加、连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2.教学例2。

课件出示例2。

(1)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说一说每道题的计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根据例2的计算方法完成教材第36页练习七第2题。

三.巩固应用。

1.完成教材第36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明计算方法。

2.完成练习七第3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判断结果及方式。

3.完成练习七第4、5题。先读题理解题意,然后独立完成,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回答解题思路。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能跟同学们交流一下吗?

一年级加法教学设计书【第三篇】

1、积极读课文,知道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体会动手动脑的重要性。

2、认识15个生字,会用“把”字说一句话。在阅读中学习字词。

3、能从阅读中感受到阅读的兴趣,并乐于与人交流。

自己寻找学习的方法,会读书、会思考,体会动脑筋想办法和动手实践的重要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乌鸦头饰,小口瓶子,石子、水

同学们回忆一下:烈日当空,当你上完体育课后有什么感觉?这时候你想到了什么?(生各抒已见,畅谈亲身体会,想到喝水,师板书:喝水。)

师:老师今天给分享的“一年级加法教学设计书汇聚【10篇】”,(课件:飞来一只乌鸦)你知道了它是谁吗?

生:乌鸦。师板书:乌鸦,生齐读课题。

这只乌鸦也遇到了和我们一样的问题,我们看看小乌鸦是怎样解决的。

1、师:想读课文吗?那就请你自己读课文,告诉大家: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生:问老师,问同学、到查字表中查、联系上下文。

师:同学们真聪明,现在请大家开始读吧。

2、师:看到同学们能认真读书,老师真高兴,谁能给大家读一读?(生自主站起来读课文,读后主动站起来评价。)

生:xx同学,应该是“衔”应读“xian”,你读成了“xin”。你能跟我读一遍吗?(生生互教)

生:xx同学,我觉得你这次真勇敢,希望你下次也能这样。(谢谢!)

3、师:初读课文后,你都想说什么?

生:我知道了乌鸦真聪明。

生:我知道了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我想给大家演示一下:(生上台边讲述乌鸦喝水过程,边演示,其他同学一下被吸收住了)

生:xx同学,你刚才做的不对,应用瓶口小一点的瓶子,如果瓶口大了,乌鸦很容易就喝到水了,就不用那么费劲了。

4、师:同学们的理解能力真高,现在告诉老师:想学点什么吗?

生:有的生字我认识不够熟练,我想多认识几个生字,并组词语。

生:我想多读课文,有感情读课文。

生:我想边读课文边提问题。

生:我想把乌鸦和瓶子画下来。

生:我想把这个故事表演下来。

师:那好,同学们就分头学习,到你喜欢的小组去。

5、同学们合作的很好,谁来当小老师,把你学习到的知识教教大家?

1)生字小组(课件出示生字娃娃)——

生:我们小组学习的生字,我想教大家读生字、组词语。

生:我想让大家说说这些字都是什么结构?偏旁是什么?

生:我想让大家用“到处”“怎么”“什么”分别说一句话?

2)读课文小组——

生:xx同学你第一句读得真好,我能跟你学一下吗?

生:可以,请跟我读。(谢谢你,我会了。)

生:我觉得你读书真有感情,你能领着大家读一读吗?

生:可以。(齐跟读)

3)提问题小组——

生:我是提问题小组,我想问问大家:乌鸦看到的瓶子是什么样的?这乌鸦为什么喝不着水?(其他学生、举手回答)

生:我想问大家:乌鸦为什么口渴了?

生:我想问大家:乌鸦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让自己能喝到水了?

生:这只乌鸦是怎样一只乌鸦?

4)老师举手并出示“把”字:我想让大家用“把”字说一句话。

生积极发言。

5)生:我能把这个小故事表演下来,大家看好。(生乌鸦戴头饰表演)

6、老师看到同学们学得这样起劲,老师也想读,能给老师一个机会吗?师范读一遍课文。

生评价:老师,您读得真有感情;

生:老师,您的“怎么办呢?”读得真好听,我能跟您学一学吗?

师:当然可以。(师生互学)

生:老师我想试一下。

师:好,你说我们比哪一部分?

生:第二自然段。

师:好。我们其他同学当评委,评委说谁先开始?

(师生互读,互学互评)

(出示课件:乌鸦喝完水后,快乐地边叫边向高空飞。)

2、师:(出示课件:乌鸦又飞回来了)同学们肯定有好多办法,快快把你的好办法告诉乌鸦。

生:乌鸦,你可以找来一个大口的小碗,把瓶子放倒,水流进碗里,就喝到水了。

生:乌鸦你还可以找来一根水管,一头放在瓶子里,一头放中觜里,飞到比瓶子低一点的位置,就能很容易吸到水了。

生:乌鸦你可以把瓶子口打破。

生:乌鸦你如果和小蜜蜂交朋友,让小蜜蜂到里飞到瓶子里装点水出来喝,也挺好的。

师:真好,听听乌鸦跟你说什么了?

(出示课件)乌鸦在说话:“谢谢你们小同学,我们交个朋友吧。”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与聪明的乌鸦交了朋友,你今后打算怎样做呢?。生:遇事认真动脑、动手,不怕困难。

真好,请同学们回家后把乌鸦喝水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一年级加法教学设计书【第四篇】

教材简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简单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如画图等。本课时是“减去相同数”的实际问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也具有挑战性。用学生以往掌握的两数相减的方法不能直接解决问题,需要学生充分理解题意,能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达解决过程,并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材在呈现画图策略的基础上,又呈现倒着连减等方式。体现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丰富了解题的策略。对“减去相同数”的问题有了较清晰的认识,积累解决此类问题的经验。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领会减法的意义。有了这样的经验基础,为今后能将减法与除法有机联系起来,对认识除法的本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究“可以装满几袋”这实际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掌握解决这类题型的基本策略。

2.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合作交流,辨析比较及优化意识的能力。

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促进学生应用意识的形成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圆片学具。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减法运算的意义,掌握减数相同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减去相同数”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复习引入。

(一)数一数。(课件出示)。

1.两个两个地数,从10数到20;

2.五个五个地数,从70数到100。

(二)说一说。

教师:像刚才这样数数,在我们生活中你见过或者你也这样数过吗?

学生汇报。

(三)想一想。

出示印章图片。(课件出示)。

教师:这些印章小朋友们都很熟悉,老师每次给表现好的同学盖一个印章,每5个印章可以换一个小苹果,贴在教室里“比一比,谁的进步大”的展示栏里。

出示明明小朋友得到的印章图。(课件出示)。

教师提出问题:这位小朋友可以得到几个小苹果?你有什么办法算一算。

学生汇报:每5个苹果圈起来,看有圈了几个圈,就能换几个苹果。

教师肯定方法,但不及时反馈结果,为新知学习做孕伏。

二、引导探究,形成策略。

(一)情境引入,解读信息。

1.读懂主题图,了解信息和问题。

教师:勤劳的小猴子来到果园,采摘一些橘子。准备把橘子装回家,却遇到了数学问题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呈现教材第78页例5主题图。要求演示中先呈现小猴,再出示橘子,最后出示问题。陆续的出现让学生对情境有想象的空间,对情境的描述有层次感。)。

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从图中你获得哪些信息?问题是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整表述题意。

教师追问:“装满”是什么意思?

可能会有学生回答:每袋都要装9个,才能算装满。如果一袋中比9个少就是没装满。

教师:我们今天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来解决?

给学生思考空间和时间,说说自己想解决这题的思路。

引导学生结合上节课探究“相同数连加的问题”过程,可能会有:画图、列算式、列表格,圈一圈等方式。

(二)尝试解决,方法多样。

1.动手操作,直观感悟。

学生活动:

要求:同桌合作,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后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教师巡视。

(1)摆一摆。

请同学们可以借助自己准备的学具,把你的方法试着摆一摆。

(2)圈一圈。有学生会仿照刚才记录印章的方法进行思考。

(3)数一数。倒着数的方法。

2.分析研究,初步形成策略。

交流学生的作品,在分析比较中感悟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观理解“相同的数”—“9个”。

学生汇报结果,预设情况:

方法一:摆出的方法,如下:

一行9个,摆了3行,能装满3袋,还余1个。

方法二:圈出的方法,如下:

在数学书上每9个橘子圈一起,能装满一袋,圈了3次,就能装满3袋,还多1个。

方法三:计算的方法。如下:

28-9=19,19-9=10,10-9=1。

连续减9,减了3次,最后等于1,说明可以装满3袋。还多1个。

教师引导学生减3个9用算式过程图把表示出来。每次都减“9”。可以写成。

方法四:列表法。在上节课连加的经验基础上会尝试列表法。

个数。

28。

19。

10。

每次减9。

-9。

-9。

-9。

还剩个数。

19。

10。

1

每次都减9,减了3次,最后等于1,说明可以装满3袋。还多1个。

(三)分析比对,内化解题策略。

1.对比分析,再次体会。

教师:为了让全班小朋友看得更清楚,老师用电脑把小朋友几种方法记录下来。请看大屏幕。

(课件呈现前3种方法,动态演示。)。

在演示过程中,请学生说说各种分橘子的过程。指导学生在交流中,读懂、听懂他人的想法,还应帮助学生完善表达不清的地方,感悟分橘子方法多样化的同时,培养学生倾听、交流、互助以及表达能力的习惯。

教师追问:这些方法中,你发现什么相同之处?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每“9个”橘子。感悟相同减数的含义。

师生小结:小猴把28个橘子装满3袋,还剩1个。

2.回顾反思,检验结果。

教师:这样装的结果正确吗?

有学生可能会提出要检验。教师追问:有什么方法检验?

可能会出现:

(1)用加法检查。用上节课所学的内容:9+9+9+1=28(个);

(2)用数的方法。一个一个数数完3袋再加1个,共28个。

3.变式促疑,引发冲突。

(1)图示练习。

教师:要求“明明小朋友的印章能换几个苹果”你打算怎么解决?试着在稿纸上列式子。

(课件出示印章图)。

先数出共有18个印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

汇报交流。可能出现解决的方法有:(课件出示)。

圈一圈,每5个圈一次。

圈了3次,还剩3个。可以换3个苹果。

用连减的方法。

(2)文字练习。

问题:有25个苹果装入纸箱中,每箱装8个,可以装满几个纸箱?

教师:要想很快解决这个问题,你会使用哪种方法?

师生小结:画图能使小朋友直接看出分成的结果,但是利用连减的算式能快捷简便解决问题。

三、巩固练习,应用体验。

(课件出示)。

1.。

2.口算接龙。

3.。

四、评价反思,收获小结。

师:本节课你有什么新收获?

一年级加法教学设计书【第五篇】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安排了许多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理解,同时感受数学的应用意义,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洋溢着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有如下的体会:

1、用故事导入新课激起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儿童认识需要的情趣表现,是儿童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更是注意的重要源泉。在故事的讲述中设置悬念,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出探索性思维活动。有趣的故事,奇妙的悬念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探索的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从而促进学生的认知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和谐、稳定地发展。

2、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学生灵活运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日复一日不断的教给学生新知识,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用已学的方法去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在新教材中,加强心算、允许估算,计算上,像5+8=要求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有的学生发现了5+8其实用8+5来想更好,把5拿来分成2和3;有的学生认为刚学了9+5=用它来推算出结果更简单;更有学生掰起手指头一手比8,一手比5,重叠的是3,那就是13。在我们看来有的似乎不可以理解,但在学生的应用中它们却很自如,原因源于这些都是他们的真实体验,多样化的知识由此产生。

3、玩中求知,体验生活数学。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学生在玩中感知的知识是最深刻也是最牢固的。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游戏是认识的兴趣和情趣的兴趣之间的一种缓冲地区。游戏可使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掌握知识,也可发展学生的灵敏性,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

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活泼好动,学起来就常会感到枯燥乏味,如果能做到教学与游戏相结合,就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这节课我尽量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该为生活服务”,如树上有7只小鸟,飞来6只,现在有多少只?等。同时,设计了“拍手游戏”、“口令游戏”、“比一比看谁算得快”等游戏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玩中,在玩中探求、合作,体验和巩固。这样的设计既加深了学生对各数组成的理解,又使学生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内化了所学知识。

一年级加法教学设计书【第六篇】

3.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出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

4.说出逗号、句号、省略号分别与蝌蚪、水泡泡、水珠之间的关联。

5.能找出逗号和句号,在朗读中体现停顿。

重点:认识“写”等11个生字,以及偏旁秃宝盖和四点底。

难点:读出停顿。

多媒体课件

(一)谜语导入

1.谜语:宽嘴巴,白肚皮,头顶两只鼓眼睛,身披一件绿花衣。

2.青蛙,你了解多少?(冬眠、捉害虫)

3.今天我请来的青蛙可不一般,它会写诗哦!

4.我们今天来学习课文《青蛙写诗》

5.识字

写:

(1)出示字卡“写”,指导读音第三声。

(2)它还带来一个新的偏旁——秃宝盖,谁有火眼金睛,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个偏旁可像了。你有什么办法区分它们?(房顶平平秃宝盖、加个烟囱宝盖头、八人住进穴宝盖)

(3)开小火车,给它找找朋友。

诗:

(1)这里,青蛙写的是什么?——诗。翘舌音谁能读准确?

(2)你有什么妙招记住这个字?(加一加、换一换、偏旁归类……)言字旁:与语言有关

6.齐读课题,青蛙写诗。

(二)初读儿童诗,勇闯字词关

1.读诗歌,圈出你认为难读的生字多读2遍。

2.识字大闯关,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自己练读。

4.请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

5.去掉拼音,你还会吗?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6.标红的这些生字,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它?

换一换、加一加、偏旁归类

7.全班齐读词语。(拍手有节奏地来读)

(三)再读儿童诗,寻找“小帮手”

2.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小节,来读一读。

3.纠正字音(小蝌蚪读得真准确。水泡泡读得也不错。一串水珠也真热心)

4.分三组:读课文

5.青蛙的诗终于写成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四)写字

一看二写三对照

1.下:压线笔画,点从竖中线上,横中线偏上一点起笔,斜向下

2.个:一撇一捺要舒展,压线笔画是竖。

3.们:左右结构,单人旁,左窄右宽。右边的门的点要略低于单人旁。

(五)营造写诗氛围

1. 出示雨天的动图,你看到什么?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2. 出示第一小节第一句:

下雨了,

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

3. 谁会读?

4. 出示“点”:四点底就好像火,上面一个人端着锅在煮东西。(想象识字)

5. 词卡:雨点儿,结合手势读儿化音。

6. 写字雨:雨天上落下来,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均匀地分布在两边。

7. 把它放回句子里,读得更好听。(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绵绵细雨。下雨了, 请你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池子里的小动物们吧。)

8. (青蛙跳出来:“我要写诗啦”),瞧瞧!这是一只怎样的青蛙?从哪儿看出来?(得意、开心的)

9.把这种心情带到朗读里面去。自信的青蛙、开心的青蛙。

(六)青蛙的诗

1.我这有两首诗,我搞不清楚哪首是青蛙的诗,你们来帮帮我(去掉逗号、句号、省略号)

2.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青蛙有好多小帮手呢!)

3.出示: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

小蝌蚪游过来说:“我要给你当个小逗号。”

池塘里的水泡泡说:我要给你当个小句号。”

荷叶上的一串水珠说:我们可以当省略号。”

5.小蝌蚪大脑瓜、黑身子、细尾巴,像逗号;水泡泡圆圆的,而且晶莹剔透,像句号;

6.一颗水珠行不行?那一串水珠是什么样的呢?

识字串:欣赏古汉字,你觉得像什么,一串糖葫芦。把多个东西连贯起来。出示图片:一串葡萄、一串珍珠、一串鞭炮。

7.原来青蛙的诗里面留下了小蝌蚪、水泡泡、水珠的身影。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朗读指导:小蝌蚪刚学会游泳,没那么快呀!水泡泡没有尾巴,哪能追的上小蝌蚪呢。六个小圆点儿是排着队来听你们念诗,慢一些他们才听得清楚。

结合动作:小蝌蚪游过来,水泡泡从水里探出小脑袋,一串小水珠在荷叶上滚来滚去地说:

7.拓展:我是小小翻译官

有了这么多小伙伴的帮忙,青蛙的诗也写成了。可是,诗里到底说些什么呢?请你来当当翻译官。先跟同桌说一说。

教学板书:

青蛙写诗

小蝌蚪 ,

水泡泡 。

小水珠 ……

一年级加法教学设计书【第七篇】

3.通过歌曲教学,教育学生要保护益虫。

电脑课件、电教板、青蛙指偶、录音机、数数蛤蟆图片、电子琴。

一、学生随着欢快的音乐拍手进教室;唱音阶;师生互问好。

二、导课。

1.(出示青蛙指偶)问:“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呀?”“绿色的小青蛙吃害虫,保护庄稼,它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出示蛤蟆课件)问:“再看一看,这是谁呀?”“谁能说一说,青蛙和蛤蟆有什么不同呢?”“小朋友,你们知道吗?蛤蟆和青蛙的本领一样大,都是捕捉害虫,保护庄稼的小能手。”

2.“我国民间有许多歌唱蛤蟆的歌曲,有山东民歌《花蛤蟆》”(出示歌词,教师随歌曲伴奏演唱歌曲)。“用山东话唱的《花蛤蟆》就更有趣了,你们想听吗?”(教师随歌曲伴奏用山东方言演唱歌曲)“四川也有一首民歌叫《数蛤蟆》”(教师用四川方言读歌名,出示歌词)。

三、学唱歌曲。

1.“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四川民歌《数蛤蟆》。”(电脑课件出示歌词和动画,同时播放歌曲范唱)。

2.教师结合动画,按节奏朗读歌词。

3.教师提问:“歌曲里数的是蛤故的哪些部位?”“蛤蟆不吃水吃什么?”(教师简单扼要地解释歌词“太平年”“水上漂”的意思)。

4.“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按节奏读歌词。”

5.请学生随着音乐以小组为单位变成小圆圈。

6.教师伴奏,教学生演唱歌曲,并解决歌曲难点。

7.请学生为歌曲创编动作。

8.(教师出示小白兔图片)“老师根据歌曲的旋律编了一首歌,歌的名字叫做《数白兔》。”教师演唱自创歌曲:“一只白兔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爱吃萝卜爱吃菜呀,活泼又可爱,不骄傲,活泼又可爱,不骄傲,蹦蹦跳一跳,跑得快,蹦蹦跳一跳,跑得快。”

9.“老师这里还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呢!请小朋友们到前面来找到你喜欢的小动物,根据歌曲的旋律为你喜欢的小动物也编一首歌,好吗?”

10.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编歌词。

(教师播放歌曲伴奏)。

11.“你数的是什么小动物呢?”“谁愿意将自己创编的歌曲唱给大家听一听?”学生演唱自己创编的歌曲,并为歌曲创编动作。

12.“小动物们回家了。”请学生变换位置。

13.“小动物们回家了,这节音乐课也结束了,找到你的好朋友,和他说再见吧!”

四、播放欢快的音乐,学生拍手出教室。

一年级加法教学设计书【第八篇】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思想状况分析:

本班大部分学生活泼好动,纯洁善良,好奇心强,求知欲强。但是由于年龄小,自制能力差。受识字少的限制,上课注意力容易不集中,经常走神。如果能在宽松融洽的气氛中开始,那么孩子将自然地摒弃对传统文化课的畏惧感,从而激发对传统文化课的喜爱。还应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入手,使他们觉得《弟子规》是一门趣味性很浓的学科,使他们喜欢传统文化。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感受传统文化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从而认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2、过程与方法:

引领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进行学习,能够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实践领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逐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传统文化的智慧,初步感悟、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等,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教材分析。

1、本学期教学重点情况分析:

强化朗读、背诵传统文化的精华,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感悟能力。2、本学期教学难点情况分析:

遵循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

3、教材内容具体情况分析:(注重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

教材遵循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对少年儿童人格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对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在课外查找资料,对课堂学习进行补充,进一步讨论交流。

四、教学进度:

一年级加法教学设计书【第九篇】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24、25页。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读、写加法算式,能根据题意列出加法算式,正确表述加法的含义。

2、通过观察情景图,尝试看图口述,理解加法的意义,初步培养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初步体会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加号的认识、加法算式的读写。

教学难点:加法算式含义的理解以及正确表述。

教材解读:“加法”这节课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第一次学习计算的问题,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认识以及分与合。学生要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因此学生对加法含义的理解相当重要。

学情分析:学生虽然是初次接触用加法算式解决实际问题,但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计算出加法的得数并不是很难。但要真正从加法的含义去理解,并用缜密的语言表达加法的含义有些困难。因此,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通过具体、直观、形象的方式逐渐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你看到了什么?

预设:本来有3个气球,又拿来了1个气球。

二、探究新知。

(一)感知“加法”的意思。

师:那么同学们现在总共有几个气球?

预设:4个。

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预设:(1)数一数;(2)3+1=4。

预设:3和1合成4。

师:像这样,把他们合在一起的过程,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加法。(板书课题)。

出示点子图,从图片到符号,再抽象到数字。

师:把3和1合在一起,就可以这样表示:3+1(板书式子,中间这个红色的符号叫做加号,让学生拿出手指一起写一写加号,先一横再一竖,像什么?)。

师:把3和1合成4,我们再用一个等号连接(板书等号),我们把这个算式读作3加1等于4。(跟老师一起读3遍)。

师:我们说这里的3+1=4表示3个气球和1个气球合在一起,总共有4个气球(多请一些学生来重复,完整说出)。

师小结:这个题目,我们是用加法来解答的,从今天开始,加号就是你们的好朋友了,解决合在一起的问题就要用到加法。

(二)体会“加法”的意思。

做一做: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1、2+2=4两辆汽车和两辆汽车,合起来,一共有4辆汽车。

2、4+1=54支铅笔和1支铅笔,合起来,一共有5支铅笔。

3、师:说一说,你都看到哪些加法算式?

生:(重在让学生读对)。

师:1+2=3表示什么意思?

预设:

(1)1个女同学和2个男同学在折纸鹤,合在一起,一共是3个同学。(这个不容易想到)。

(2)同学们折了1只蓝纸鹤,2只黄纸鹤,合在一起,一共是3只纸鹤。(教师注意引导)。

师小结:像这样,解决合在一起的问题的时候,就用加法。

(三)理解“加法”的意思。

好,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个问题。看松鼠加法动画。

师:那么这个问题,该怎么解答呢?(请学生列加法算式)。

预设:3+2=5。

师:那么3加2等于5,这个5是怎么来的呢?

预设:

(1)有的小朋友这样算,他从头开始数:1只、2只、3只、4只、5只,得出的结果是5只。

(2)还有个小朋友也是来数数,但是他这样数,已经知道了有3只松鼠,就从3开始数,4,5,也得出了5只。

(3)有位小朋友非常有意思,他说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3和2合在一起是5,我们就用前面学过的数的组成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不是更简单吗,她就得出了5只。

师小结:同学们,选择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不同算法是不同思维发展水平的体现,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随着教学的进行可慢慢引导学生按数的组成进行计算。)。

三、练习巩固。

我们来看,做一做p25。

1、这里有几只小猫在做什么?左边有4只小猫,右边有1只小猫,它们正在玩球,那么合在一起,一共有几只小猫呢?怎样列式计算,4+1等于几?等于5,你是怎样计算的呢。

2、我们再来看,这时候左边有1只小猫,右边有4只小猫,合在一起,一共有几只小猫呢?怎样列式?1+4等于几?你算出来了吗?也是等于5。

师:你看多有意思啊,4加1等于5,1加4也等于5。

四、全课总结。

师:好了,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学习了加法,认识了加号这个新朋友,又见了等号这个老朋友,我们知道了求合在一起的问题的时候,可以用加法。今天的加法就学到这里。

板书设计。

加法。

3+1=4读作:3加1等于4。

:

:

加号。

3+2=5。

一年级加法教学设计书【第十篇】

首先,我要反思的是我的教学准备并不充分。上周开始通知我们本周三上亮相课,原本我有一个周末来准备,可是这个工作被我一直拖到了周日晚上。这时我才开始写教案。而课件,我只是上网搜了了几个,载了下来,结合我的教案修改的。这就带来了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比如这周当我来时,接到我的亮相课改到了本周二上时,我就开始手忙脚乱。因为,一个晚上的准备并不充分,本想着周一周二还有两天准备,还有较长一段时间准备,因此之前准备的并不多,也不完整。这样,周一因为事情又较多,再加上要试上磨课,因此,教案课件就这样在仓促中确定了下来。而试上时又不能暴露我所有的缺陷,因此在这节课上,我就出现了语言不精练,准确,上课过程中出现遗忘步骤等现象。课件中出现了字体不对,清晰度不够,课件声音和出示并不同步,课件没有真正的从静态中走出来。

其次,我要反思的是如何管理组织一个班级。这节亮相课充分暴露了我在教学管理上的缺陷。虽然因为事前和学生商量一下,亮相课希望他们认真配合老师,不该做的,说的就不要做,不要说。这节课,学生也基本给足我面子,可是我忽视了一个一直存在的问题,就是学生学习习惯并不好,而我以前一直忽视了对学生这方面的管理。因此在这节课中,特别是最后一段时间,有个别学生东倒西歪,讲话,做小动作。如果,我在平时课中,在出现这些问题的时候,不是为了赶教学进度,而忽视的话,那这节课就不会出现这些情况。因此,这节课让我知道,学生的纪律,学习的态度非常重要,这不是你和他们说几句就能改变的,这要我们在平时课中,不断的渗透,不断的管理,让学生知道上课形成良好的上课习惯,那么以后,不管上什么课,或什么时候上课,学生都会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形象展示出来。

最后,对学生出现非数学有关的回答时,当学生出现与你想的插入特别大的回答时,我该如何去处理。这节课,学生的回答中有三四次出现了并不是我想要的回答,而我做的只是忽略,我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也不利于我的教学提高。那么这就要求我以后在这方面多加注意。还有整节课堂,怎样以一个放松的小活动来调动学生的情绪,这还需要我尽快探索并实践。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245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