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的经验与教训样例【精选10篇】
【写作参考】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让您的写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的“高中历史教学的经验与教训样例【精选10篇】”优质范例,供您写作参考之用,轻松写作,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高中历史教学的经验与教训【第一篇】
随着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入,各个学科都开始了教学新模式的探讨。但由于新课标下的教学模式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在其发展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笔者将从讨论我国高中历史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出发,举例说明高中历史教学新模式,以求为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教师和相关学者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依据。
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以下几大问题,首先,高中历史教学模式老旧,很多高中学校的历史教学都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由历史教师在课上讲授相关知识点,同学边听边记录,在书上做好标记。但这种机械讲授历史知识的教学模式将大大削弱学生对高中历史的学习兴趣,进而降低学习效率。其次,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十分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对话,再加上枯燥乏味的'知识学习,学生在课堂上往往表现出神情涣散,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这会导致历史知识学习的不连贯,造成学生的知识网络出现遗漏。再者,当前高中学习的历史教学特色不够鲜明,不仅缺乏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更加缺乏合作学习的实践,导致学生难以正确树立健康的合作观和竞争观,无法发现自我学习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这对于正确认识自我学习是极其不利的。除此以外,高中历史教师对所有学生的教学方法基本一致,这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极其不利的,针对这一问题,高中历史教师就应该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理论基础以及兴趣爱好,争取做到因材施教,积极投身于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的建设上。
1、创建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的重要教学方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注重历史教材的可挖掘性,在备课中充分挖掘可以利用的素材,结合教学目标,为同学积极创建学习情境。比如,在学习香港、澳门回归的时候,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视频和电影,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同时,让学生们了解、掌握这段历史。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七子之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创造轻松、新颖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对高中历史的学习兴趣。
2、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高中历史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这时因为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竞争意识,发展团结协作能力。在组织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注重团队成员的分配,尽量保持组内成员互补,组间水平一致的原则,每个学习小组的成员尽量控制在4-5人。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问题,鼓励学生们进行团队讨论,然后选派发言代表,向老师和同学汇报讨论结果,然后由其他组和教师进行点评。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我学习中存在的不足,然后在其他人的指正和建议下,有方向性的发展自我,这对于提升高中历史的学习质量是极其重要的。
3、组织自由讨论活动。
自由讨论中,每位学生可以通过协商后自由选取讨论话题,但要注意,讨论的话题必须和高中历史教材相联系。在自由讨论活动中,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对历史某一事件、某一人物事迹展开评论,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并聆听他人的看法和观点。这时就需要历史教师能够来回走动,保证课堂的秩序的同时,聆听学生的辩论、讨论情况,在评论学生的观点时,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和鼓励,因为这是提升学生自信心、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学习不足的重要途径。
4、组织学生进行参观总结。
参观学习是帮助学生切身感受历史的重要途径,在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参观学习给予一定的重视。教师可以陪同全班学生对历史博物馆、历史遗迹、文化遗址等进行参观,在参观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讲解,以求及时解决学生内心的疑惑,帮助学生在繁忙的学习中,收获快乐。在参观结束后,教师应该及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总结,鼓励学生进行想象和发挥,最好遵从自我的内心,写出观后感。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放松身心,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相关知识的学习记忆,对于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效率和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传统历史教学的方式受到了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巨大影响,其缺点、弊端逐渐展露出来,为了更好的发展高中历史教学,使其在时代发展的今天站稳脚跟,就必须开展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新模式的研究。这样不仅可以为高中历史教师提供科学、有效的教学思路,还可以提升学生对高中历史的学习兴趣,对于发展高中历史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
随着教学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入,进行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创新变得十分必要。然而,现阶段我国的高中历史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学模式老旧、缺乏师生之间的有效对话、课堂枯燥乏味、缺乏个性化教学等教学弊端,这对于发展高中历史教学是极其不利的。为了更好的推进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笔者对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了探讨和举例,以求为我国高中历史教师提供具体的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3]靳彩玲.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j].考试与评价,2013(11).
高中历史教学的经验与教训【第二篇】
信息技术简称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和应用软件。它也经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高中历史教学的经验与教训样例【精选10篇】”,使得信息技术对人们的学习与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育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为高中历史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模式和思路。基于此,文章在分析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作用的基础上,就当前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式进行了思考和探究。
信息技术的普及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广播电视电影事业的发展使得大量的历史题材作品涌现,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中获取相关的历史课程资源。信息技术是集文字、声音、图片、动画和视频为一体的技术,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系统全面地帮助教师组织教学内容,补充教材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引发学生思考。
历史教学如果只是通过课本上的文字介绍是无法最大限度还原当时的情景的,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进而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而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学生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体会当时的历史情景,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和历史问题的思考。以必修1“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这一单元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我国近期的外交事件,比如冬奥会的申办成功,亚投行的成立等,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进而引出课程的主要内容———我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取得了哪些成就,让学生带着问题和思考进行新课的学习,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
(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做的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更要帮助学生高效地掌握知识。而利用信息技术就可以做到这一点。教师在教“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课时,就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题材的歌曲,如《走进新时代》,学生在听完歌曲后,教师可让学生思考其中涉及的三代人物分别是谁,“春天的故事”具体是什么事件,学生联系课本上的知识便可清楚地回答,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又能活跃课堂气氛,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三)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重难点。
高中历史教材虽然涉及的都是基础的历史知识,但是一些内容要让学生清楚的掌握也是不容易的。这时候借助多媒体,通过历史图片、视频资料或者知识链接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做到这些需要教师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如在教“改革开放”一课时,教师如果没有提前设计好教学的过程,可能就会照着课本让学生死记硬背这些知识,学生没有在头脑中形成对外开放格局的图示,就很难记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教师如果在教授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将图片、历史地图展示给学生,学生很容易从图片上找到各地相应的位置,深刻了解开放的层次和过程,有利于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这一课的知识。
(一)传统教学方式与多媒体结合,优化课堂。
信息技术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也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益处,但是教师上课不能完全依靠多媒体,信息技术只是辅助教师上课的一种工具,教师要结合教学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接受掌握程度来设计教学内容,完成课时不是教师的目的,教师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以轻松高效的方式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应该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模式,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把握课堂教学进程,合理使用多媒体。
多媒体在教学上使用的一大作用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中的图片、视频进行教学,这在有些课时中是必要的,但是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不要一味地追求形式的华丽,这样不仅不会起到相应的效果,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所以把握好度是教师在设计课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教师要合理使用多媒体,在教学中把握好教学进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
(三)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提高教学水平。
当今社会,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非常之快,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要与时俱进,及时掌握与教学相关的最新的知识技术。在教学的同时也要不断地学习,学习历史知识,学习信息技术等,创新教学模式,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完善自我,积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科学技术手段来设计教学过程,提高自身水平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率。三、结语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教育工作者的目标,信息技术推进了这一目标的实现,教师要在充分把握和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起来,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作者:马玉平单位: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高淑梅.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3):133.
[2]付秀云.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0(6):48.
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优化和提升。高中教师面临着更多的教学任务,不仅要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注重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互动,进而充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应用希沃白板等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强化教学效果,我们应引起重视。
一、新背景下高中历史对教师的教学要求。
在教学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其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以及质量,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强化历史核心素养教育。
在新形势下,越来越多的教学标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而得到了更高程度上的完善和更新。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素养教学,即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高中历史知识,还要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历史专业素养。为此,教师应该意识到自身学习的重要性,更新自身关于历史学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而构建更为全面的历史知识体系;多参与一些历史知识和教学方法等学习活动,进而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提升高中历史的教学质量。
(二)强化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研究的质量和水平是决定教学效果的一大关键性因素,为此,教师应该加强研究,完善自身的历史基础知识。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变化,很多旧的历史知识方法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为此,我们应该创新教学方法。
(三)强化兴趣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想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好历史知识,就应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信息技术的运用是最能提升这一目标的有效方法,因此,我们应加强对此技术的应用。
在信息技术的环境背景下,我们强烈意识到了学习环境构建的重要性,很多教师已经采取了电子白板进行教学,实现了较为灵活的教学效果,这种技术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教学。
(一)拓展教学内容。
电子白板具有庞大的网络资源,教师可以随时在上面查找和搜索各种资料和信息,并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及时补充各种资料,这对于学生在课上的探究学习十分重要[1]。在高中历史学习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任何一个历史事件的背后都隐藏着大量的信息,如果教师仅仅局限于教材本身来讲解,就会使教学内容显得非常狭隘,也不利于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事情的本质。为此,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和学生都能收集到更多图片和视频资源,便于加深对相关历史知识的理解。而且,在课下,教师也能够通过对各种文献、图片和视频资源的搜索,更好地实现知识更新,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长见识。
(二)有利于思维构建。
电子白板的有效应用能够实现良好的课堂互动教学效果,其工具栏有计算和投票等多种功能,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对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学生的思维和行为[2]。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历史事件都有起因、经过和结果,事件之间也有很大的联系,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有时会觉得比较困难,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直观、生动地串联相关知识,便于学生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和记忆。
(三)提升备课效率和质量。
电子白板能够整合多种资源,将图片和音频等资料集于一身,链接的资料在格式转换上非常便捷,对于图片和视频的加工处理便利,显著缩短了教师的备课时间。很多完善的课件也被直接整合到了教学资源库中,便于教师的分享和对相关内容的补充。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梳理相关的历史教材和相关拓展的资料,有效提升了备课的效率和教学质量。
我们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那一章节为例,应用希沃电子白板来对整个教学进行讲解,具体步骤如下。
(一)制作电子相册。
在这一章节课程中,我们可以先在网络上搜索各个时期的儒家思想主要代表人物的图片,然后将这些图片资源结合具体的事件进行系统性的整合,再通过电子白板中的剪辑工具将其制作成电子相册,并通过动态的方式播放其中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播放多种音乐来满足学生的兴趣和情感需要,从而使学生对各个历史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产生更大的感触和共鸣。在这个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制作两个电子相册,一个是各个时期儒家思想演变过程,一个是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并加以对应的音乐衬托其中的效果和背景,让学生通过这种鲜明的对比,感受历史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今天学习机会的重要性,这对于其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构成也是有重要促进作用的。
(二)运用工具处理进行备课。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应凸显儒家思想演变的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并产生更为浓厚的热情和兴趣,这样可以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氛围。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对相关的图片进行有效的加工和处理,从而更好地突出教学主题,使教学课件更加鲜明和生动。
(三)利用视频丰富教学。
综观目前的教学现状,我们最常用的多媒体技术是视频播放,这种动态系统和直观的动态资料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眼球。为此,在该章节的教学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儒家思想演变的几个阶段,从而更清晰地掌握相关知识,并充分认识到儒家思想的积极意义和消极部分,以及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四)制作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对课堂教学方法的完善,能够帮助学生结合相关知识更好地构建知识框架和逻辑思维。为此,针对这一章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的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构建自身的思维框架结构。首先,我们可以应用授课宝的远程遥控和录像功能以及电子白板的显示技术,在课堂上组织学生绘制自己的思维导图,并通过授课宝进行上传。其次,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解各自的思维导图。最后,教师对学生的思维导图进行细致的点评和修正,帮助学生系统地构建思维、整合知识,以提升其学习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我们要对其给予足够重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结合信息技术的优势,积极采取更多有效的教学整合方法,更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当然,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我们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完善和优化教学方式,强化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为其后期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建学.慕课资源在聊城四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聊城:聊城大学,2018.
作者:林银妹单位:福建省福清第一中学。
周夏安。
摘要历史作为高中阶段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对于学生升学与自身素质水平的提升都有显著影响意义。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效运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成为摆在当前十分迫切的问题。
中图分类號:文献标识码:a。
1转换教学理念。
在过往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习惯以课堂教学主宰者的身份,单纯凭依单一的说教式教学方式完成相关课堂知识授教。学生长期按部就班跟随教师步伐完成相关作业布置,过于强调机械记忆的灌输,填鸭的被动学习状态很容易使学生产生一定厌倦感,对于本就担负较大压力的高中学生而言甚至容易滋生抵触逃避情绪。因而,教师应当切实考虑学生所处年龄阶段的真实身心发展需求,结合具体课堂教学知识内容以及相关教育大纲要求,巧妙将信息化技术与具体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较为直观立体地进行具体教学知识重难点部分的关联展示,促使学生更为清晰明了地对所学知识内容进行一定归纳总结,运用较为新颖的教学方式,有效改善优化学生对具体历史课程知识内容的掌握及记忆。
2改革教学方式。
伴随着当前素质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以及新课标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在具体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创新思想也有了越来越深刻的体现。改革创新并不是全盘否定过往传统教学理念及相关方式,应当有所选择地继承并于此基础上摒弃一定糟粕部分而推陈出新,切实立足当前时代发展需求,制定更为符合当前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遵循与当前时代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的紧密联系。
在实际教学手段方式开发探索过程中,教师还应当注重自身对具体信息技术设备相关使用方法的准确掌握,通过具体提升强化自身专业素养以及教学能力而切实体现具体教学理念的精准认知理解,不断挖掘发挥具体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推动促进意义。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实际课堂教学中,具体历史学科教学形式以及相关知识内容都得到一定程度的丰富充盈,提升强化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以及思考能力,有力保障学生自身唯物主义历史观念的形成,全面优化增强其自身历史素质修养及具体知识学习能力。
3创新教学渠道。
以多媒体为主形式,推动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进行。
网络信息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主要通过多媒体来展开,这不仅是因为多媒体是现阶段发展较为成熟的科技网络结晶,还因为其可易操作性、普及性、便宜性和强大而多样化的功能在推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进程方面发挥着无与伦比的巨大作用。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活动中,强调以多媒体与历史知识的融洽结合为主要方式,推动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
以思维导图软件为方法,深化学生对历史时空的把握。
思维导图是一种能够将复杂事物简单化的训练人发散性思维的工具,传统的思维导图操作不便,灵活性较差,形式单调,随着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与网络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功能多样、形式多变的思维导图软件应运而生,其可方便操作的特性和图片的插入等优点不仅方便了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简化了讲课环节,吸引了学生游散的注意力,还有利于他们对所学的历史知识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知识脉络,深化其对历史时空的把握。
例如,在学习完高一历史以后,利用思维导图软件,一起和学生进行了相关历史思维导图设计与制作,其中以“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为中心词,以“中国古代社会”“中国近代社会”和“中国现代社会”为次一级词,以“君主专制制度”“近现代民主探索潮流”和“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为二级词,用曲线将这些先进行了串联;然后,由根据二级词往后衍生相关的知识点……这种教学方式在高中历史教学课堂的应用不仅深化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个整体把握的程度,还促使他们将历史时、空进行了有效联结,推动了其思维转化能力的养成。
以新型社交媒体为保障,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在网络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课堂教学的结合中,对新兴网络社交媒体的合理运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以腾讯qq、微信等为代表的网络社交媒体具有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交互性、广泛性、聚合性等特征,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挥的作用随着它们本身功能的完善和发展壮大而日益扩大,尤其是移动终端和便携式网络的发展更使其地位愈发凸显。因此,合理地利用新型社交媒体促进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扩展成为提升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重要要求。比如,qq和微信已经成为学生日常交流最为常用的工具,在课堂活动之外,教师要经常利用这些社交软件进行历史教学活动的适当拓展,将一些历史知识相关的扩充性资料上传到群文件或者分享到朋友圈,有时也会将一些诸如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发展由来,又或者明清君主专制制度下的个人抗争等历史故事以超链接的形式上传到班级群等。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将零碎的时间利用起来,还能促使他们养成正确利用社交软件的习惯,减免不必要的闲聊将宝贵的时间浪费。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信息技术运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既是课程改革对学校、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又是21世纪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要,也是摆脱当前高中历史教学高耗低效不良现状的要求。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起富有活力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刘莹.高中历史微课教学研究[d].徐州:江苏师范大学,2016.
[2]马丽.多媒体辅助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2.
[3]陈伟新.高中历史微课的设计与应用实践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6.
高中历史教学的经验与教训【第三篇】
本学期,本人担任高一二和高一五班的英语教学工作,能够爱岗敬业,勤勤恳恳地工作。一个学期来,主要做了以下的工作:
1、以教书育人为本,对学生进行品德的学习教育,特别是个别后进生,关心他们的思想和学习情况,鼓励他们的学习。
2、贯彻学校班风、学风评比的要求,全面促进学生的学态发展。重视学生的思想工作、学习风气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学习习惯的养成。
备课:课前认真地备好每一节课,写好教案。既备教材,又备学生,针对学生分析、概括、表达能力差的特点,设计好教学方法。我在备课时就比较注意这种情况,每天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另外,为使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自己准备了大量的教具,使其达到了间接的预习效果。
上课:每天都保持饱满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认真做好组织教学,尽可能保证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并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让学生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力图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听课:听课也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新老师只有多听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所以对每一次听课的机会我都十分珍惜。听课的主要对象是我们组的优秀老师的课,同时也听其他老师的课。本学期,我听了十多节课,我的收获很大,逐步掌握了一些驾驭课堂的技巧。听完课之后,把教师们上课时讲到的记在听课记录上,然后对我自己的备课教案进行修改,将他们很多优点和长处应用到我的课堂教学当中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因为英语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优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在8班和10班,我把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我采取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方法,当然不能操之过。
高中历史教学的经验与教训【第四篇】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所以,我特将自己在历史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做一总结如下。
1、正确处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教学中的内容,是指要让学生掌握的知识,形式是指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高中历史有别于初中历史的最大地方,就是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事物脉络的掌握,如果只知道事件的发生而不知道事件背后的深刻背景,是不符合历史教学的目的的,但是,传授历史理论,分析事物本质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很难顺利完成的内容,因为学生一般只对具体的事件感兴趣,一遇到史学理论,则开始表现出畏难的情绪,影响了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一般先会采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知识或问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一个问题发散出一系列的问题,然后再形成一个巨大的知识网络,逐步深化和升华主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既看到了树木,也不会忽视森林,完成了由浅入深的学习。
2、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个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不仅抹杀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同时也使教师忽视了教学的反溃往往是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似懂非懂。在教学实践中,我努力改变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体。既让学生对课本知识有了一个细化的了解,同时也使学生萌发了浓厚的兴趣,自觉主动地去学习,让教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把"困惑"留给学生。
轻易得到的,人们往往不会珍惜。在教学过程中,这个现象也表现得非常明显。在以前的教学中,我总是按部就班不厌其烦地给学生进行着讲授,但教学成绩总是不见提高,而且久而久之,学生对历史课都失去了兴趣,这一度让我很迷茫。在新课改精神的影响下,我逐渐开始改变这种授课模式,不再直接告诉学生因为什么所以什么,而是首先给学生展示现象,然后让学生自己产生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比如在讲授人教版必修一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时,我首先向学生列举了很多史实,告诉他们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一些具体表现,学生在对历史发出感慨的时候,都产生了同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事件为什么会发生,我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鼓励他们自己去思考,在学生七嘴八舌的讨论下,学生们的答案越来越接近我想听到的答案,当答案最后揭晓的时候,很多学生的脸上表现出的是喜悦满足的表情,这让我感觉到了教学的乐趣和成就感,教学虽然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是,如果能在其中体会到成就感,也就接近了教学的实质。
总之,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成绩已经成为过去,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一如既往地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教育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为学校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高中历史教学的经验与教训【第五篇】
在中学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新精神,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这是实践生物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在生物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动用探究模式组织教学活动,能较大程度地激起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果。
一、关于探究性学习的认识。
探究性学习是在上世纪60年代由美国学者施瓦布倡导的,他主张从学科领域或实际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探索性学习符合现代教育理论提出的“主体性教学原则”和“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教育理念”,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学生物新课程突出“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获取生物学知识,体验科学方法,理解科学的本质,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探究性学习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探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
探究式教学过程基本上分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两个阶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及其价值。因为,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习惯于去思考、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因而也就大大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与我们大力提倡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不相符。提出问题实际上是尝试对一个问题进行识别和解说,发现自己的观点或认知结构中存在的不足或不协调的过程,它是诱发探究思维的动力和方向。解决问题则是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的过程,其实质是重新构建自己的观点或认知结构,使其更加充实和协调。据此具体说来,课堂上学生从事的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大致分为:问题、假设、推断、检验、结论、交流、评价等基本环节。但在实际的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须从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不要墨守成规,照搬硬套,否则只有造成教学的公式化,从而降低课堂教学效果。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的兴趣和欲望。
1,探究性讨论活动;这种方法主要运用于生物学原理等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例如“探究生长激素的功能”,教师在学生已经具备了“新陈代谢”和“神经调节”知识的基础上,介绍有关的背景材料,设置一定的情境:用含有生长激素的饲料来饲养动物,其结果的不同;广受青少年欢迎的我国蓝球运动员姚明的身高之理由;侏儒症、巨人症、肢端肥大症的挂图和病症介绍等。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被激发,产生疑问:这些病症是不是与生长激素分泌异常有关?生长激素与生长发育有何关系?巨人姚明是巨人症还是正常的发育所致,这其中的原因何在?……然后,要求学生根据相关资料进行讨论、分析、类比、归纳出生长激素的功能。最后,通过侏儒症、巨人症、等生长激素分泌失调的病症来验证结论,澄清疑问。
2,探究性实验;生物科学和其它自然科学一样,本质上是实验科学。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新课程所倡导的探究性学习,有很多活动也是通过实验来进行。生物实验包括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是已知结论的基础上,学生按部就班完成实验步骤。而探究性实验则是学生不知道结论,没有现成的实验设计,需要学生通过实验去探求结论。因此,探究性实验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科研能力培养于一体。例如“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的实验由教师出示日常生活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明确骨既有硬度又有弹性,从而提出问题——骨为何具有这两重特性,与什么有关系?之后教师稍微复习初一生物中植物种子成分的鉴定实验,从而引导启发学生假设:骨含有无机物有机物。接着,通过骨的锻烧及其在盐酸中的浸泡设计实验方案,进行观察、记录;最后,全班交流,得出实验结论,并据此结论让学生畅谈青少年在进行体育锻练应注意的事项。
三,探究性学习与能力培养。
探究性学习作为新课程所努力倡导的教学策略和学习方式,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1,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观察、再观察”,前人之言已经明确了观察的重要性。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倡导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为探究始于问题的发现,而问题的发现又多源于观察。在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首先,教师要以高超的教学艺术激起学生观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观察、乐于观察、勤于观察。其二,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详尽的计划。同时,在观察时,要实事求是地做好记录。最后,观察时,要伴于积极的思考,要求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各观地加以分析。
2,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对学习生物学和从事生物学研究无疑是很重要的。生物新课程中安排了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其中很大一部分已经给出了实验设计方案,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有的探究活动,如“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只给学生提出问题,其他部分如制定方案,实施方案,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等都要靠学生独立完成,这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探究能力。
倡导探究性学习有诸多益处。当然,探究性学习活动并不是全部的教学活动。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和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采用多种多样教学策略和方法,达到课程目标。
总之,生物科学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科学,我在课堂中会一直给学生强调一个观念,老师在课堂中讲述的甚至与书本中所写的知识都不一定是正确的,相反,对于生物学科来说,有可能目前我们所学习到的一些理论会在今后的科学探究中发现是错误的。在教学中,学生所学习的知识都是前人通过科学探究发现的,因此,我认为教学并不是把知识死板的教给学生。相反,我的课堂设计大多都是将学生置身于当时科学家们所处的环境,让他们通过体会科学家们的探究过程,引导他们找到隐藏在各种生物现象下的本质规律。同时也鼓励学生对老师、对书本提出质疑,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证实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为老师要给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颗创造心是最可贵的。并且作为老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合创造的平台,例如,我可以通过演讲比赛、写保护动物的倡议书、办手抄报、知识竞赛等方式,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肯定他们在这些活动中的一些创新,我相信,在这样一个轻松、愉快又充满鼓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无论在知识、能力、创新各方面都将会是最优秀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中历史教学的经验与教训【第六篇】
我担任了高三两个文科班的历史教学,并任高三历史备课组组长,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即学校制定的功勋目标。对本学年的教学做一下总结:
一、落实教学常规,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学习的主渠道是在课堂上,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率。这学期我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着重抓了以下几个点:
1、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本学期上课时间短,而教学任务重也不算太多。因此,基于这种情况,每次上课前,我都要认真钻研教材,弄清教材的知识重难点,写出较为完整的教学设计,从不上没有教案的课。努力把重点难点讲清楚,让同学们能够自己知道重难点在哪里,再利用中午或晚自习时间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的知识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的方式选择,无一不经过深思熟虑,有时甚至为了一个课堂的导入花一两个小时去查资料去构思。可以说,课外花在准备教材及钻研题目上的时间远远多于上课的时间,用经常所说的一句话来讲就是“上40分钟的课,通常备课的时间远远超过四个小时”。
正因为如此,我在上课时才能做到不慌不忙,从容应对。
2、努力更新教学观念,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愉快;注意精讲多练,在课堂上老师尽量避免满堂灌。给学生消化和接受的时间,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认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精编精练。
有针对性,有层次性,特别注意主观题的训练。每一课结束以后,把课课练落实到位;每一周结束以后,都有一个周周练让同学们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判定等级和批改分数的方法相结合,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4、做好课后辅导工作,认真落实导师制。对我负责的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后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来说,所学的知识还没有完全消化,新知识又接踵而至,往往令他们应接不暇。所以我尽量去了解和鼓励后进生,在课外的时间辅导他们,也取得了一些成效,现在一些学生有问题的时候就过来问我,还取了个意的名字“呼唤老师行动”。
每当看到他们拿着练习什么的来到办公室,我就特别的开心并耐心解答。在我的努力下,一些差生的学习成绩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并对历史渐渐有个浓厚的兴趣,这是最开心最欣慰的事情。
二、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信心。
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努力抓好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每次我布置好学习任务后,我都要求他们自己独立完成作业,尽量做好自己的练习题目。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学习的习惯。开学初,同学们还没有上高三的紧张气氛,也许是暑假没有规律的学习生活让学生有点心不在焉,教室里有一段时间总静不下来,经过我不懈的努力、反复地强调,学生又逐渐学会了静下心来学习,在学习时间保持安静。
虽然有的学生有畏难情绪,觉得历史很难学习,要理解和记忆东西太多,但是我尽量宽慰他们,培养他们的信心,当我看到他们取得成绩时那眉飞色舞的表情,我知道他们又一次战胜了自己,他们的信心又多了一分。
三、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1、积极参加备课组活动,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作为一个和谐团结的科组,为了能够把科组建设的更好,为了能够让新老师更快的成长,我们历史组科组活动比较多。对于每一周一次的集体听课、评课活动,我都一次不落的参加,对于集体备课活动也是积极参与。除此以外,我还尽量多的听备课组其它教师的课,不管是老教师还是新教师的课,只要有时间总会去听一下。经统计,本学期我共听课至少40节,备课组活动每周一次。
这些活动让我在上课时不断的提高自我教学水平,同时吸收了一些优秀教师的经验,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四、自我反思(不足之处)由于经验不足,在有些时候的教学活动没又能够充分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所以效果不是很理想,比如说联系的效果,有时候由于自习课时间太短而题量过大,有些学生为了能在下课的时候把作业交上来,就出现了“赶作业”的情况。
所以在下学期的工作中,我们要吸取教训,尽量能够让同学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到针对重难点进行练习。
高中历史教学的经验与教训【第七篇】
1.整体性原则。
在大力倡导实施素质教学的今天,高中历史教学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而且还应当促进及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中历史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坚持整体性的基本原则,要全方位地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要重视学习后进生所取得的进步,切勿放弃任何一个成绩不好的学生,要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使每位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综合能力均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2.迁移性原则。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知识迁移不仅体现在温故知新上,同时也体现在知识应用上,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自主学习也可以成为知识迁移的过程。在高中历史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注意对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引导,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还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策略。
1.明确学习目标。
每堂历史课程均要有具体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更应当将合作学习目标明确。合作目标至少应当包括四大方面,也就是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情感目标以及价值观目标。在明确历史合作学习目标时,不仅要涉及个人目标,还应当纳入共同目标。
2.加强分组合作。
按照合作学习理论,可以采取的分组方法为异质小组的分组方法,即首先考虑学生实际的学习水平,其次要考虑学生的性格、性别、纪律、家庭背景等,将学生从高至低划分成六级,再任意从每一级中抽取其中的一名学生,将该学生分配到一组中,每半个学期抑或是半年调整一次小组成员。必须以民主的方式选举出小组的组长,将每一位小组成员的分工及角色明确。
3.重视教师导学。
合作学习充分展现的是学生的自由发展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教师所占据的主导地位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应当切实做好合作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高中历史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随时且灵活反复地根据教学环境的所发生的变化,来引导学生,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合作技能和合作思想,还应当给予学生方法与能力的指导、理论知识的指导,以此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记忆能力、表达运用能力、历史思维能力等。
4.确保讨论的效果。
众所周知,思维往往始于疑问,在人的思维发展过程中,发现问题以及提出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这便需要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认识到课堂讨论的重要性。通过小组的讨论或者组内讨论,往往最终均能够得到想要的结果,这是合作学习不可或缺的一大环节,是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以及历史学科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在合作学习的讨论中,历史教师应当把握好以下几点:首先,要充分确保讨论的有效开展;其次,要设计出一些有针对性且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再次,要加强小组研讨的民主性;最后,要将小组讨论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处理好。
5.及时解惑释疑。
在合作学习中,如果学生遇到在学生小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则可以在全班的范围内予以讨论、交流、分析,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互动,如果仍然有学生无法弄清楚的问题,则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来解答,抑或是提供必要的指导给个别小组。在解惑释疑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不要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将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条件提出,让学生小组的成员利用自身所掌握的知识经验,逐步地形成自身的知识建构,从而使学生达到恍然大悟的合作学习效果。总而言之,合作学习模式是在新课程改革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是培养现代化人才的有效途径,它有助于学生的能力与素质的提升,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引入合作学习模式,并且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历史课堂充满朝气及活力。
高中历史教学的经验与教训【第八篇】
我是农村完中的一名数学教师,学生普遍基础较薄弱,甚至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可以说是学习困难学生,尤其是一直以来被他们认为是最难的数学科,更是一点不愿意学,产生了厌学心理。所以要学好数学,首先是要让学生改变心理观念、接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功感。本人在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学习,也取得了些许成绩。现把工作中的一点体会总结如下:
作为数学老师,没有像体育老师和音乐老师那样的特长,但一方面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让学生所佩服,得到学生的尊敬。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滴水,老师要有一碗水”。数学老师可以用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将学生所倾倒,这样学生才会对你产生信任感,爱上你的课,从而学好数学这门课。此外,还要有一定的自身素质。“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作为教师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学生素质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老师。要作一个好老师,不仅要能得学生心,还要在各方面都能在学生面前起到表率作用,无论是工作还是学识上都应该让学生佩服。在教学中,我们能掌握教学规律,因材施教,从开发非智力因素入手,认真组织好每堂课的教学,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享受,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
课前准备包括备学生和备教材两方面。学生是我们的教学对象,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自我反思,才能科学地切合实际地进行教学。我们的`学生学习主动性差。所以我们一定要改变这样的观念,向他们灌输数学在高考中的地位,这样才能提高数学在他们心目中的分量。教材是联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纽带。首先要通览教材,鸟瞰全局;其次,要细读教材,把握重难点;再次,泛读教材,多涉猎。这样才能对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调换和补充。如在讲数列的时候可以与函数模型相结合;子集个数可以与排列组合相结合等。
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主阵地”,合理利用支配好课上时间,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的学生厌学现象非常严重,这固然有很多原因,但照本喧科、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则是一重要原因。通过自己在教学中编设良好的导入语,使课堂教学的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数学课成为同学们喜欢的课,为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创造了有利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缺乏兴趣,学生被迫去学,根本谈不上学习效果。在教师讲课过程中,要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时,老师的表情要随学生的表情不断变化,要用心去读学生们的表情,眼睛里面及时给同学们可亲的鼓励,通过眼神的交流达到心灵交流的目的,使学生敢于大胆地参与课堂,给人一种平等交流的感觉。
我们的学生能力参差不齐,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可能使的“有人吃不饱,有人吃不好,有人吃不了”的问题,从而使相当一部分学生边缘化,成为后进生。所以,分层教学是我在教学中重点实施的方面,也确有成效。我在课堂上,以中下等学生接受能力为标准进行授课,保证差生在课堂上能听的懂,不让他们在基础知识上落分。巩固练习分高中低三档,让每一位学生都有题可做。在课堂上要求太高的题一概不讲,留课后对部分有要求的学生讲,以减少对差生的压力。这样每一位学生都会得到成功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每堂课总会有成功之处,教师要做善于教学的有心人,坚持每节课后把这种成功之处记录下来并长期积累。这样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学经验自然会日益丰富。教学是一门失败的艺术,所以无论课堂设计如何完善,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难免有疏忽之处,甚至出现知识性错误等。教师在课堂教学后要及时查漏补缺,认真反思,仔细分析,寻求对策,以免重犯,从而使教学越来越好。教书的过程也是不断反思不断进步的过程,反思是为了促进发展,只有反思过了,才会有所获得;只有反思了才会有进步,有反思才是完整的。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教师为人师表,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当然,在教学上我还是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希望大家能够一起探讨,克服种种困难。
高中历史教学的经验与教训【第九篇】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经济管理教学模式的弊端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模式,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在从属地位,这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下所形成的新思维是不相符合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互联网的进步,目前社会已经步入到互联网+时代,主体与客体在这样的形势下越加淡化,大都处在一个同等的或是相互的位置。所以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当前的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来说已经不适用了。第二、教学方法是以多媒体为主的板书式教学,换汤不换药。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高等教育活动将信息技术引入其中,利用信息技术的优良特性改革课堂教学形式,使其更加开放与高效。但是从目前的经济管理教学模式来看,不少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利用都局限在ppt的层面,即在课堂上使用ppt课件展开教学。这种模式仅仅是将传统的板书转变为了ppt形式的电子文档,从根本上来说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第三、教学活动仍旧偏向于理论,实践教学不够。经济管理其中涉及到许多理论知识,但是这些理论知识又和实践紧密联系,如果不结合实践来分析这些理论,那么在掌握了解上就容易产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从目前的教学实情来看,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将精力放在经济管理的理论教学上,对于实践教学关注甚少,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较为熟练,但是在实践上却往往不知所措,不能将理论灵活运用,这样就与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初衷目标是不一致的。
2信息技术发展对经济管理教学的影响作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在经济管理方面提供了许多新颖的方法。而在经济管理的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就更加明显的了。首先,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许多全新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可以灵活应用到经济管理教学中。可以说,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管理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发展。比如,利用ppt展开教学就是多元化的一种表现,利用电子商务模拟平台、外汇交易模拟平台等进行实践教学,也是经济管理教学多元化的表现。其次,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经济行业的变革,从实体经济到虚拟经济的转化速度越来越快,致使社会对经济管理的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可以说,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管理教学的变革,使其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全面性与多样化,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都纳入到考量的范围内。而在具体的教学模式上,也需要实现对应的改革变化,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全方位培养,促使学生能够成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最后,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经济管理教学带来了意识理念上的`影响,要求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在进行经济管理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并且要让学生对信息技术形成一定的认知和了解,能够逐步对其形成掌握。教育工作者意识理念的变化,对教学活动就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进而体现在实际教学中,从而推动经济管理教学的进步与发展。
优化信息技术在经济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虽然信息技术在经济管理教学中已经有所应用,但是其应用形式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与改进。一方面,对于使用ppt展开教学时,教师不能将ppt课件作为板书直接进行讲解,也不能将ppt课件作为笔记直接拷贝给学生。具体来说,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更多的应该将ppt课件作为一个引导,即只是在ppt上展示一些关键词,然后对这些关键词进行阐述解释以后,引导学生归纳出具体的意思,再将其写入到ppt中,如此不仅大大提升了学生的主动性,也增强了对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记忆。另一方面,需要开发出更多的信息技术运用形式,不能局限在ppt教学之中。除了ppt教学之外,在经济管理教学中还可以使用到的信息技术涉及到视听情境构建、多媒体教学环境营造、经济数据表格处理等多个方面。比如要对某市12个月的经济数据进行表格处理,就需要利用到excel表格工具。除了这些方面之外,还可以利用模拟教学平台展开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经济管理教学的深层次融合。比如电子商务模拟平台、模拟沙盘炒股以及外汇交易操作模拟平台等都是将信息技术运用到经济管理教学中的优良渠道。
基于信息技术构建经济管理在线教学平台。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在课堂中展开,一旦到了课堂之外,学生就很难再有教师的指导,遇到了问题要么只能询问同学,要么只能到办公室去询问教师。无论是哪一种办法,在效果和效率上都不尽人意。因此,有必要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一个适合经济管理教学的在线平台,利用这一平台实现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课后辅导、作业评测等等。在线教学平台的设计,应该包括在线教学、作业推送、作业评测、知识归类、信息查询等多个功能。而在应用上,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平台进行在线教学。如在教学宏观经济管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在线平台向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述,甚至可以留出空白让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填写,然后上传答案。这样一来,就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了教学活动中,效率更高。在课后,也可以利用在线平台向学生推送作业,学生通过电脑解答后由系统自动进行评价,并针对学生出错的地方推荐相关的知识要点,促进学生自主复习巩固。
通过信息技术加强经济管理的实践教学。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经济管理已经逐步实现了信息化和数字化,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也需要具备信息化经济管理的实践能力。因此在经济管理的教学中,就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加强经济管理的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出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并且适当分配二者比例,确保学生能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践能力。比如,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一个学习成就系统,在系统中设置对应的关卡,每个关卡都对应一个章节的知识点以及具体的实践案例,只有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案例都有效解答之后,才能获得这一学习成就。如此,就可以激发起学生之间相互竞争的心理,为了获得更多的学习成就,学生必然会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花功夫努力学习,如此就能够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了。
4结语。
经济管理教学在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下表现出了一些问题不足,对此需要明确信息技术对经济管理能够起到的积极作用,然后通过优化信息技术运用、构建在线教学平台以及加强实践教学,促使经济管理教学模式的更新与优化。
[参考文献]。
[1]宋瑞莉.信息技术发展下的经济管理教学模式创新[j].读天下,2016(12).
[2]曾勇.探讨信息化背景下财务管理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5(15).
[3]万幸,邱之光.信息技术发展下的经济管理教学模式创新[j].经营管理者,2013(29).
高中历史教学的经验与教训【第十篇】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旧有的基础教育面对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冲击,已显得越来越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了,为此,我国当今的教育改革,无论从其深度还是从其广度。都可以说是改革以来最大的一次。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进行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是必然的。新课程改革的原则是要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贯彻教学大纲,着重于对基础知识内涵的理解和掌握。许多学生特别是男生对与社会有关的 知识其实是很感兴趣的,只是他们不喜欢教条式的、枯燥乏味的历史课。那么对于老师来讲,就应该从自身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自己的授课方式。对于学生而言,上面提到了学生的历史学习态度的问题,不重视和畏难情绪深深地打消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学习效率不高也就见怪不怪了。
长期以来,历史学科一直被认为是副科,家长学生都不重视,导致学习时间保证不了,特别是一些学生认为历史课就是死记硬背,没有什么智力含量,只要努力记就一定能学好,所以课余时间学生基本上不学历史,把时间用在学习主科上。正所谓态度决定一切,对历史学科的不重视直接影响到了教学效果。在高考中,历史分数占1 0 0分,历史学科的成绩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高考总分。从高考中历史出题的角度来看,学生需要有分析问题、分析材料的能力。做题方法的积累、答题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果学生只是在快考试时进行突击性背诵,那是很难取得一个理想的成绩的。很多同学在历史考试后抱怨背书没有什么用,直接靠背诵就能拿分的题少之又少。这类问题的出现,原因无非就是学生们做题太少,不注意历史学习是总结思考,从而不会学以致用,不会分析问题,找不到答题的入口。另一方面,历史学习中确实需要记忆一些知识,涉及到很多的年代、事件、人物、地点等纷繁复杂琐碎的知识点,记忆起来容易混淆,导致很多学生有畏难情绪。为了取得一个理想的成绩,不少学生便对考试知识点死记硬背 ,成为背诵教材和应对考试的机器,历史课在他们眼里也成了枯燥乏味的记忆课。而在背过之后,考试依旧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打消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以致学生对历史课提不起兴趣,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率不高。
师生之间如果情感冷漠、缺乏沟通,不仅使师生情谊黯然失色, 也会使教学活动失去宝贵的动力源泉。在教学中应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位学生, 把微笑洒向每位学生,使每位学生健康发展。教学中要让学生敢于发表独特的见解,进行激烈的争论,必须让学生有无拘无束的自然情感的流露。教师要从权威的宝座下来,走近学生,平等地与他们对话、沟通。要借助现代教育技术, 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对于学生来说, 感觉距离比较遥远。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再现历史情景,打破时空界限,缩短历史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全面释放自己,激起兴趣,引发探究欲望。
好的历史教学内容还必须通过好 的教学形式来展示,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一堂历史课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紧抓住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的经验解决当今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在对比中学生发现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就很容易理解接受,学习起来也轻松,老师教得更轻松, 一堂好的历史课在轻松的氛围中形成了。
良好的人格魅力与教学机智,使师生关系和谐。魅力来自于实力, 历史教师要提升自己的魅力,首先要有渊博的知识。在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学生可以获得知识的方式多种多样, 教师不能只凭原有的知识,要不断更新丰富自己的知识。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 吸取各种知识,开拓视野。其次要锤炼自己的语言。语言的正确、明晰、自信、沉着可以征服学生,语言的风趣、生动、形象亲切又可以令人赏心悦目,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 激励, 而肢体语言运用合时、 恰当也可以感染学生。再就是重积累, 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 同时形成刻苦钻研精神, 以此吸引学生, 产生亲和力,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新课程要求历史教学应该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决不是大量史实的记忆,历史教学不仅只是传授基本的历史知识,还应该教会学生掌握认识历史知识过程的方法和技能。教师是一种专门职业,历史教师不仅需要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史学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学科科研能力即综合地、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如果我们不更新自己的知识和理念,那么教给学生的也必然跟不上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尤其是我们这些老教师。知识老化,更要不断提高和学习,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创新,才能把最前沿的知识传给学生,也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
教学是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我们历史教师要凭借有限的四十分钟、 有限的历史内容教会学生无限的历史思想方法和历史以外的知识。 这是素质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中学历史教学奋斗的目标。中国历史学具有远比儒家学说丰富得多的内涵,它能教会人们以更理智的态度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今天不被看重的历史学科,其价值将会日益得以显示,其独特的学科魅力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来关注它、研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