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策略优质8篇
小学数学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通过游戏、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激发学生兴趣,增强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下面是阿拉网友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策略优质8篇优秀范例,欢迎阅读参考,喜欢就支持吧!
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策略【第一篇】
作为一名教师,我感觉:新课程理念已经深入课堂,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却摆脱不了传统教学的束缚,一些具体细节方面存在着大量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与新课程的理念格格不入的。为此,我感到迷惘和困惑,选择《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这本书,希望通过学习此书,能够帮我解开心中的一些困惑。
本书的学习中我重点学习了第五至第八章,这几章分别是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策略,边读我边和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对照,确有收获。
在数与代数教学策略中,书中介绍了以问题解决为主的实施策略,以信息探索为主的教学策略,以实验操作为主的教学实施策略,以自学尝试为主和以小组讨论为主的教学实施策略,这些策略我在课堂中大多用过,但并没有发挥出最佳效果,看了书中“认识人民币”的教学实录,真正明白成功在于细节。这节课体现了如下几个主要特征。教师运用看录像,然后联系现实生活的情境引入新课。在实施策略上,以活动为主,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是《标准》对数与代数教学的实施建议。本节课的实施,把认识人民币的全过程用“看一看,想一想;认一认,说一说;分一分,理一理;猜一猜,摆一摆;算一算,买一买”等几个活动串联在一起,使整个教学活动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活动整体。在实施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教学活动中,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述;既有小组的合作与交流,又有学生个体的独立自考。在互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均等的参与机会,每个人的才能都得到了充分展示,真正使学生动了起来,实现了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的目的。
教学中能创造性的运用教材,紧密联系实际。教师把课本中三幅各自独立的主题图设计为有一定故事情节的动画课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创设情境方面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程目标的实施上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关注能力的形成。课中许多看似是“不经意”的细小环节,实际上都是教师精心安排的结果。如看完动画片后,一句“从小要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认识完人民币后的提示“为了保障小朋友的健康,要养成用完人民币及时洗手的卫生习惯”,为了提醒开小差的学生,及时表扬了表现好的同学“这一小组的同学不仅说得好,而且还能认真听别人发言……”等等,教学过程中多处细节的实施都渗透了教师的一番良苦用心,正所谓细微之处见真情。
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策略【第二篇】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数学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的特点以外,还有应用广泛的特点,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以往我们的数学教学忽略了这一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尽量使问题更实际,更贴近生活,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找出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让数学在孩子的眼里,变成看得到、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从而使学生从枯燥的公式中,从抽象的符号中解脱出来。
例如在教学《时、分、秒》这一课时,学校忽然停电了,闹铃不响了,大家不知道下课了没有,于是我就说道:我们使9时25分上课的,一节课40分,现在使10时7分,你们算算看下课了没有?不仅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而且又在应用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效果。
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策略【第三篇】
互动交流、提高课堂效率方面有了很大帮助。
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由于善于与人合作和交流在当今世界变得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之间不仅仅依靠个人的自主建构,更为重要的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下不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中实现的。
1、在交流中要给学生思考和做出判断的时间,正如杜威所说:“许多儿童由于缓慢,由于不能迅速作出回答而受到指责,其实,他们那时正花费时间积聚力量以便有效地迅速处理他们面临的问题,在这种场合下,若并提供给他们时间和闲暇,从而不能做出真正的判断,那就是鼓励迅速的但却是仓促的浅薄的习惯。”
2、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并捕捉价值。在学生发言时,教师要学会倾听,特别是当学生的想法和教师不一致的时候,首先要尊重,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想法,其次就是捕捉学生想法中的`价值。
3、促进生生交流要保证互动的广度和深度对于有价值的想法,老师可以通过追问等方式激发生生之间的交流,可以让学生对不同的做法进行比较,在交流中突出不同做法的价值之处。()另外还要鼓励学生亲自实践,让精彩的做法每个人都能试一试,在做一做中加深学生的认识。
4、对学生出现的困难提供有效帮助。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老师往往不希望看到学生出现困难和错误,实际上学生的困难和错误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如果我们能关注,并在课堂中巧妙利用,同样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推动和深化作用。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不要回避学生的错误,对于学生的错误要正确面对,不但能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还能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和灵活反应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策略【第四篇】
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只有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调动学生对口算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竞赛奖励的形式激发学生对口算的兴趣,通过夺红旗、开火车、竞赛等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锻炼的机会,并通过适当的奖励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生活、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活动情境的将孩子自然地引入数学乐园,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去学习,既让学生认识到口算的重要性,又让学生们在快乐中提升自身的口算能力。
二、注重基本口算方法的讲解。
口算的方法多种多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并对每种算法都进行讲解,却忽略了算法的优化,学生由于掌握多种算法而不知所措,这样反而不利于小学生口算能力的提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算法中寻找一种相对容易接受、容易理解、容易掌握的算法,使学生使用起来得心应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能力和思维水平入手,在课本中介绍的多种算法中选择一两种适合大多数学生的“大众”算法,对其进行重点讲解,在大多数学生掌握了基本算法后,再通过引导、鼓励的形式让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索创造新算法,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将算法和算理相结合。
算法和算理是计算教学的两个方面。算理即计算原理,它是对算法的解释,能够提高学生对算法的理解能力,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关系。如果教师不注重算理的讲解,就会导致算法与算理脱节,学生不理解单纯地依靠死记硬背,不利于学生的掌握和应用。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从而切实地提升学生的口算能力。
四、通过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能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喜爱,但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演示操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练习时会出现头脑一片空白、思路紊乱、手足无措的情况。教师不仅要求学生能够说出正确的答案,应该更注重让学生去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师可以以板书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有条不紊地思考,以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深化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
大多数老师只将口算视为一种单一的运算技能,并没有将其与提升学生的思维挂钩。口算过程实际上是将计算进行多次分割的过程,需要在人的头脑中将各种信息进行拆分和拼组,以达到短时间内完成所有步骤,最终得到正确的结果,这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头脑中的计算过程进行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短时记忆力、注意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也是口算教学的最高价值的体现。当学生在进行口算时,教师不能仅仅以对或错作为评判标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口算进行自我判断,通过自我反思分析是否正确以及错误的原因,尽可能挖掘教学资源的潜力,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错误的根源,再通过反复练习不断提升自己对口算技巧的运用能力。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使切实地提升学生整体的口算能力。
六、注重培养口算习惯。
习惯的养成在于积累,坏习惯一旦养成很难改正,而好习惯的养成会使学生受益一生。所以,在口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口算习惯的养成,良好的口算习惯也是促进学生深化数学学习的基本保证。口算习惯需要通过反复的、有意识的练习才能形成。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口算实践的机会,从兴趣入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口算习惯。小学生大都积极向上、乐观、勇于表现,只是注意力和耐力较差,对某一事件的热情很容易转移。在口算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尽量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不能给学生任何学习压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敢于大胆地尝试,不畏惧失败,在反复练习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口算习惯。口算练习既要保量,也要保质,不能一味地只注重数量而不注重质量,这样反而会打击学生对口算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去进行口算练习,针对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大多数学生容易出错的题型进行练习,使学生能够灵活地掌握知识点和口算技巧,以有效地提升自身的口算能力。口算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掌握掌握了这些口算规律,就可以提升其口算的速度和准确率,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能够将枯燥、烦琐的算术转变成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满载激情地去参与,在快乐中有所收获,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意识、有目的、有方向地加强对学生口算的训练,以有效地提升口算练习的有效性,既提升学生的口算能力,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策略【第五篇】
小学数学几何的教学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空间与图形”的领域,而“空间与图形”作为小学数学四大内容领域之一。其教学内容很丰富,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因此,发展儿童的空间观念是小学的空间几何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落实这项任务,我认为如下的一些教学的组织策略可能是比较有效的。
一、 注重儿童的生活经验
对儿童来说,尤其是对低年级段的儿童来说,通过操作与协调行为已经建立的经验是学习几何知识的起点,是发展他们空间观念的基础。在儿童生活的现实空间中有着许多的几何图形,儿童在自己的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可能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几何经验,如他们在用各种形状的积木搭一个“人”时,已经注意到了积木的形状的区别,他们会用“圆球”形状的积木来做人的脑袋,用长方体形状的积木来做人的肢体,而用圆柱体形状的小棒来做人的四肢等等。又如,让他们用积木搭一把椅子时,他们会注意到凳子的四条腿的长度要一样。而他们在搭建房屋的时候,会注意到某些地方的对称性。
操作中通过尝试来对直观的物体对象进行一定意义的重构。比如,给定学生一个图形,可以让学生用火柴棒来重构一个相同形状的图形,可以加深他们对图形形状特征的感觉。又如,给定学生一些不同形状的图形,让学生按自己的理解去分类,而不同的分类就显示着他们对对象形体特征的表征系统的建立,有利于学生去进一步概括图形的性质特征。
二、 观察对象的形体特征是基础
认识几何图形的性质特征是形成空间观念的基础,而儿童获得几何图形的性质特征的认识,往往是从对具体对象的观察开始的。通过观察,儿童才有可能建立有关图形的形状特征,才有可能认识图形的性质特征,才有可能了解图形性质之间的关系。
观察是一种多样化和多侧面的活动,儿童在几何学习中的观察活动,从其对象看,有不同的侧面:
的观察,要让学生发现长方体12条棱的性质特征可能并不容易,但是,如果通过由多媒体建立的模型,采用“动漫”的方式将同方向的“棱”运动到一起,性质特征的观察就容易多了。
有的是观察对几何模型的操作演示,目的是通过对对象的多种组成要素的分析来帮助学生构建对对象的本质以及对象间性质关系的认识。如,通过对平行四边形的割补过程的观察,让学生发现,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可以将一个图形转化为另一个图形。
三、 强化动手操作
儿童的几何不是论证几何,更多的是属于直观几何,而直观几何就是一种经验几何或实验几何,因此,儿童获得几何知识并形成空间观念,更多的是依靠他们的动手操作。儿童在这个过程中,是通过不断地尝试搭建、选择分类、组合分解等活动来增加自己的体验,积累自己的经验,丰富自己的想象的。
四边形、梯形或三角形等面积计算方法,则是通过对图形的割补来推得的,而不是依据几何的公理体系,通过严格的逻辑推理而或等的。
《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策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策略【第六篇】
注重教与学的反思,保证数学教学更有成效。
记得有人说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其实,面对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任何一堂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这就要求教师每上完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的吻合状况、学生学生状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带有规律的东西。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在不断“反思”中学习。当数学活动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探索过程和所获得结论的合理性,以获得成功的体验。
总之,教师在数学学习中,只有做到“心中有学生”,保证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善于创造条件,让教学准备的预设更加全深多元、富有弹性,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益,使学生能习;改进数学教学方法,不断加强教与学的反思,使学生会学。
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策略【第七篇】
是读者将自己在阅读时获得的资料或者。
心得体会。
数学是一种技术,文化,更是一种思想方法,它具有丰富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数学与自然现象紧密相联。数学不再是课本中的加减乘除。它可以打开学生的视野,把过去、现在、将来的有关知识浓缩在一起,供学生采集,让学生分享人类的文化精神财富。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一书,让我对小学数学教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领悟了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真谛,掌握了小学数学教学基本策略,从而提高了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
只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有一个全心全意做好工作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应该是教师的一项基本任务。教师的文化科学知识素养决定着教师对教学内容把握的准确度,决定着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质量的高低,也直接关系着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智力的发展与能力的培养。现代数学教师的科学文化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这是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的核心部分,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师,才能正确地理解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与结构,熟知各年级教材的地位、较好地掌握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定律、法则、公式及数量关系的确切含义。
要想当好小学数学教师,还必须具有扎实的初等数学知识、一定的高等数学知识以及一些数学史知识。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小学数学教师才能透彻地分析小学数学教材体系,准确地把握数学知识的结构体系,为数学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是教师专业科学知识的重要内容,是教师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价值观。正确的观念源于正确的理论,它指导着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教师应学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以提升教育理论修养。
教育科研是一种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发现、掌握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活动,是一个立足于已知去探求未知的过程。为了能正确地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教师必须具备相关的基础知识,如教育科学研究的选题如何确定,如何选择研究与论证的方法和手段,研究结果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等。教师要着重学习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统计方法、教育测量、教育评价等有关进行教育科研的基础知识。
小学数学教师除了应具备数学专业知识、教育基本理论外,还应该具有与数学学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其他方面的知识,既有数学专长,又广泛涉猎其他知识领域,其中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生活常识及新兴学科等。总之,教师在这些知识结构中,对于与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有关的方方面面的知识与信息,都要有所涉略。有条件的教师,还应该使用多媒体技术,使计算机成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这既可以扩大教师自身的知识面,增强教育、教学的效果,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有利于建立起教师在知识方面的权威性,赢得学生的尊敬、爱戴与信赖,使教师成为学生探求知识与追求真理的楷模。
出自
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策略【第八篇】
为了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和积累生活中的数据,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加以有效改造,设计成学生可以学习的情境。(见教材194页案例分析) 2、分析数据能帮助人们做什么。见教材195页案例分析。 3、收集和积累统计应用的例子。
4、开展一些实践活动。
二、引导学生体会到引入统计图表的必要性。 第三、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使学生不断体会各种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第三、鼓励学生读懂媒体中的一些统计图表。 2、鼓励学生分析数据,从中获取信息 (1)从统计表中获取信息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读图: 第一、要读懂统计图表中能直接看见或简单推理得到的信息。 第二、要读懂统计图表蕴涵的信息。 第三、对统计图的解释。 第四、更进一步,就是评价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需注意两点:一是预测需要基于数据,二是有时为了合理地预测,需要我们收集更多的数据。 (2)运用统计量来分析数据 目前小学阶段要求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他们都是刻画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
三、体会数据的随机性 数据的随机性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方面,
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会是不同的;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以从中发现规律。下面对笔者看到的教学中的实验活动做一个总结,供大家参考: 第一类:验证(见210页教学片段) 第二类:体会随机(见210页教学片段) 第三类:推断(见211页教学片段) 第四类:运用频率估计概率(见213页教学片段) 第五类:体会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总之,在统计教学中,要始终抓住统计观念或数据分析观念这个核心词,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引导学生通过数据分析来提取信息。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培训讲稿(第十六学时)
《实践与综合应用概述》
第一节、实践与综合应用概述 数学课程通常被分为几个独立的领域:数、代数、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在各个领域中又被分为若干个单独的部分,因此,一方面,使学生建立起数学各领域间和某个领域内各部分内容的联系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另一方面,数学课程应该给学生提供亲身实践,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探索和解决问题,从而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思维价值、文化价值等机会。
一、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涵及特征 1、问题性 2、探索性 3、联系性 4、综合性
活中的作用 2、“综合应用“的特征与目标 (1)有综合运用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信心 (2)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检验和方法 (3)初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不难发现,实践与综合应用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同时,它在数学课程中是新内容,开展这方面研究的天地是非常广阔的。近几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和教师都进行了很多努力,探索出一些可以借鉴的理论和经验,但对它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充分。可供研究的方面也比较多,例如,供学生活动的问题的选择和呈现,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的教学评价,这些都需要广大教师在实践中进行不断探索和创造。
作为一对一小学数学的教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能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和考试方向。教学中秉承“因材施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最大限度的发掘学生自身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个性化的学生需要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现在是个性化的.年代,学生具个性化,教学应具有个性化。教学中,我认为教师必须充分把握住学生的自身特点及其各阶段的心理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从而量身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方案,切实做到个性化教学。千万不可将教师自己的多年所学,一成不变的教授给每一位学生。 “一招行天下”的思想,在一对一教学中是行不通的。如汤茗涵和周贝茜两个人都是性格活泼、做题速度快,但是正确率不高。问题的关键是没有看清题目就开始做题,而做完题目不是学习的目的,做对题目才是学习的目的。
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会学生做题,不如教会学生做题的方法;这个题目教师会做,并不代表学生会做。教会学生做题的方法,更不如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如周贝茜能做出这个题目,如果问学生为什么要这么做?学生不知道,这说明学生对这个知识点没有掌握好。掌握好、弄懂这个知识点,让学生能运用这个知识点,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又如汪子艺、林璞、徐心芷都很聪明,但是用最好的方法解决数学难题,培养他们的做题技巧则显得非常重要。
三、对不同的孩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因材施教
孩子存在的问题各式各样,大部分学生不是智力问题而是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态度的问题。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学生做错了题目,自己很难检查出来,因此不犯错误才是硬道理。
四、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很重要。
孩子都是聪明的。孩子是夸出来的,多夸奖你的孩子。同时还要注意孩子的骄傲和浮躁的心理。如程思睿自信心很足,但是书写过程太简单,而省略过程的后果是计算容易出错。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有一部分学生,到考试就紧张,一定要注意这一部分学生的心理素质的调整,要找时间和孩子谈心,分析孩子的优势和劣势,必要时孩子家长一起努力,克服孩子的考试紧张心理。
教学有方,但无定法。不管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教学,我们时刻不能忘了背后希望提高成绩的家长。在制定学习目标的同时一定注重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了解分析学校考试特点,制定计划,让学生取得家长和孩子都满意的成绩。这也是启航教育的教学理念:“以人为本,求同存异,个性发展。”
叶老师
二0一四年一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