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全册教学设计【范例8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全册教学设计【范例8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全册教学设计【第一篇】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练习给多音字组词和改写成短句子。
2.积累关于动脑筋方面的名言警句。
3.通过知识窗,了解动脑筋的六种方法。
4.懂得只要肯动脑,善思考,就一定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教学难重点:1.练习缩写句子。2.积累名言警句和动脑筋的.方法。
教学准备:收集关于动脑筋的名言警句。知识窗中故事的图片或挂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1.练。
1)给多音字组词。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答案。.
2)改写句子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问提。
2.日积月累。
学生先自渎,再集体讨论。
3.知识窗。
教师总结知识窗内容。
4.想。
1)看图作文,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2)小组合作,讨论怎样解决问题。
3)汇报讨论结果,师生共同评议。
推选出最好的办法,并说明你是怎么想到的,教育学生懂得: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问题只要开动脑筋,主动思考,就一定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全册教学设计【第二篇】
1、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减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
2、在具体到情景与活动中理解减法的含义,并能用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减法问题,体会到生活中有很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
3、正确口算5以内的减法,并会在减法算式后面填写得数。
二、预计教学时间:1节。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减法的意义,正确读减法算式。
四、教学活动。
(一)复习巩固。
1、对口令,师生对,同桌对。
3可以分成1和几?
4可以分成2和几?
5可以分成1和几?
……。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
3245。
12。
()1()()2。
(二)故事导入,学习新课。
1、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带上兔子的头饰)兔妈妈看见大家很会计算,想起大家帮帮忙,它现在一共有几根胡萝卜?(兔妈妈左手拿2根胡萝卜,右手拿1根胡萝卜)。
生:一共3根。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1+2=3或2+1=3。
师:你真是一个认真学习的好孩子!谢谢你!(把右手的胡萝卜送给回答问题的孩子)。
师:兔妈妈送了1根胡萝卜给小朋友,她还剩下几根呢?你是怎么想的呢?先对你的同桌说说,也可以用学具摆摆看。
学生汇报:原来有3根胡萝卜,拿走1根,还剩下2根。
2、揭示课题:
(1)教师:象这样的过程我们可以用减法算式来表示,板书3-1=2,中间这个运算符画像中文数字“一”,叫做减号(板书),这道算式是一道减法算式,读作:3减1等于2。
(2)带领全班读算式2遍。
(3)解释:减号前面的3表示原来有3个,减号后面的1表示拿走了1个,“=”后面的2表示还剩2个。以后我们遇到这种“去掉”或“减少”的情况都可以用减法来计算。
(三)运用减法计算的模型,自主探究。
1、出示书第25页纸鹤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画的意思是什么?请在小组内交流。
预设1:桌上一共有3只纸鹤,拿走了1个,还剩下2个。
预设2:有3个小朋友,后来走了1个,还剩下2个。
2、提问:
(1)“走了”是什么意思?(强调“去掉或少了)。
(2)你会用减法算式表示吗?
(3)算式了各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3、学习书第25页例2气球图。
(1)同桌交流后汇报。
(2)教师板书:4-2=2。
(3)指名学生解释算式的含义,然后全班齐读算式2遍。
(4)教师质疑:算式中有2个”2”,它们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书第25页做一做,教师在黑板出示情景1的图,解释图意:这里有3朵花,拿走了2朵,可是在黑板上拿不走,我们就用虚线框把它框起来,表示拿走了。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个别学生上黑板做,然后指导学生进行评价,评价时既要评是否正确,又要评书写情况。
2、完成书第26页第1,独立完成,讲评时要先讲讲图意。
3、完成书第26页第2,独立完成。
4、算一算。
1、你能帮信鸽送信吗?
提高练习。
拓展练习。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全册教学设计【第三篇】
教学目标:
1、学会“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
2、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教学重点:学会“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探讨“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铅笔、投影。
教学过程:
一、模拟表演,提出问题。
二、猜一猜,列出式子。
1、1、想一想,猜一猜,还剩多少支铅笔呢?
2、2、列出算式,15-9。
三、讨论15-9的算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题。
2、小组讨论:你是怎样算的?
3、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1)、一根一根地减。
(2)、15分成10和5,10-9=11+5=6。
(3)、把9分成5和4,15-5=1010-4=6。
(4)、9+6=1515-9=6……。
4、尝试练习。
(1)、让学生拿出学具摆一摆,计算试一试各题。
(2)、交流,你是怎么算的?
四、巩固算法。
1、基本练习(练一练第1题)。
(1)、让学生独立计算。
(2)、选3题跟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摘苹果(练一练第2题)。
在游戏中进行计算。
3、3、发展练习,(练一练教学游戏)。
(1)、让学生自由看图描述故事,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交流。
五、总结。
板书:买铅笔。
(1)15-9=6(2)15-9=6(3)15-9。
因为9+6=。
10-9=115-5=10所以15-9=6。
1+5=610-4=6……。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全册教学设计【第四篇】
《发现物体的特征》是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起始课。我们周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体。这些物体是物质存在的具体形式。小学生需要从发现物体的特征开始认识各种材料,再从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世界,这个过程是符合他们的认知需要和年龄特点的。在这一课,学生将通过观察和描述特征来探究常见的物体,利用感官观察8种常见的物体,初步学习用对比的方法来观察、描述并记录物体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很多物体,物体具有形状,大小,轻重等特征。
2.科学探究目标。
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3.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倾听他们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较准确地描述出物体的特征。
2.教学难点: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教学准备。
1.小组: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每组一套。
3.个人:“轻重”两字打印。
教学过程。
一、聚焦(预设5分钟)。
1.教师随便拿起粉笔、课本等,告诉学生这就是物体,并板书“物体”。
2.提问:我们周围还有些什么物体?你会怎样描述它?(比如铅笔细长,橡皮白色,桌子很大等)。
3.学生自由描述,教师随机板书,记录学生交流产生的词汇或短语。
二、探索1:单个物体观察(预设10分钟)。
1.认识几种常见的物体。
过渡:老师今天准备了8种物体,让我们来看看都是谁?(出示幻灯)。
根据图片的顺序,学生口答完成名称连线,认识8种常见的物体。
2.激趣:老师今天把这些物体都带来了,你们想不想好好观察一下?
3.说明要求:每人选择一种物体进行观察。
讨论:万一几个人要观察同一种物体,那该怎么办?(引导:可共同观察,但若能分类观察更好。)。
4.组长领取实验器材,组员每人选择一种物体进行观察。
5.组织交流:怎么观察,发现什么特征?(板书揭题:发现物体的特征)。
三、探索2:两个物体比较观察(预设18分钟)。
1.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介绍主要观察方法和能观察到的对应特征。
看一看:颜色、形状、厚薄、是否透明、是否可见、是否流动等。
闻一闻:气味。
摸一摸:粗糙程度、厚薄等。
掂一掂:轻重。
2.活动手册指导说明。
翻开活动手册第1面,要求学生先写上日期,再说明“水”和“空气”这两列以后再补充,然后指导贴图,并提示可以更改物体的名称,把“木块”改成自己观察的其他物体。
3.强调活动要求:小组合作,比较观察。
扶:抽2个学生进行对比观察演示,并指导粘贴或书写记录。
4.学生进行对比观察和记录。
四、研讨(预设7分钟)。
1.展示学生的活动记录,填到全班记录表上,有争议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
2.机动:你有什么收获?还想研究什么?
板书设计。
看:较厚、较薄,有颜色、无色。
闻:有气味、无味。
摸:粗糙、光滑。
掂:较重、较轻。
……。
教学反思。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全册教学设计【第五篇】
教材简析:这是1篇优美的散文。描写了阳春三月,春水滋润大地,催生万物的美丽景色,赞美了春天的美丽。作者把三月桃花水比成竖琴、明镜,揭示春水的可贵滋润大地,催生万物,春天已经悄悄地向我们走来,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全文语言优美,很适合朗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般技能:能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与优美的句子;
了解春天大自然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春天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仔细的观察;
了解春天大自然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的美好情感。
教学用具:
投影,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这是什么?(板书:三月桃花水)。
二、听录音,读课文:
1、放录音。注意生字的读音,标上自然段。
2、提问:读了这篇文章,你知道三月桃花水是什么样的?
3、学生交流,教师随机板书:
(春天的竖琴春天的明镜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
三、品读课文。
2、小组讨论:
指名说说。
集体交流。
3、重点学习3、4、5、6小节。
(1)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你听到奏出了什么的样的乐曲?
(2)听音乐,想像这种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指名交流。
(4)美读3、4段落。
(5)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配乐读读5、6小结。
(6)说说明镜中还映照了哪些景物?
仿照这样的格式说一说我看见。
发现()。
4、听音乐朗读3、4、5、6小结。
5、说说你认为三月桃花水还像什么?
(1)集体交流。
(2)齐读7、8、9自然段。
五、师生沟通:
板书设计:三月桃花水。
春天的竖琴春天的明镜。
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
课后札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回顾课文内容,说说三月桃花水是什么。
学生联系课文各抒己见。
1、复习课文内容:
2、作业交流:面对春水的力量,你想对大自然说些什么?
展示画的三月桃花水的景象,做一句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结合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概括段意。
5、比较这篇课文与《春潮》有什么不同?
四、学写生字:
学生自学生字。
交流重点字:袅弦。
作业设置:
摘抄表现三月桃花水的句子。
摘抄优美的词语:选择一个造句。
板书设计:袅弦。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全册教学设计【第六篇】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2、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理解数学的价值,初步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
3、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准备:挂图小鸟卡片房子卡片题纸一张一支彩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师:前几天,我们刚过完了“正月十五”,小精灵那天也参加了一次生动有趣的游艺活动,活动中有一些奖品,你们想去看看吗?(出示主题图)。
二、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1、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仔细观察,小朋友正在进行哪些活动准备颁发哪些奖品?
师:这是什么活动?让学生介绍。
2、小组交流,探讨算法。
指名回答,教师将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算法,你最喜欢哪一种?请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再说一说这道题。
师:今后在计算的时候,你就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咦,那边怎么那么热闹,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汽球图)。
3、选择算法,进行计算。
(1)哦,原来老师正在发奖品,数一数,老师手中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手中的气球发生了什么变化?(强调分气球的过程)。
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怎么列式?板书:15-9=。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并让几个学生说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2)师:顽皮的小泡泡又不见了,让我们找一找,它跑到哪里去啦?(指出谜语图)。
(有13条谜语,猜出了9条,还有几条没有猜出?或者说:还差几条就猜完了?然后指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三、熟练算法,进行应用。
1、看图列算式(第12页)。
要求:看懂图意,独立列式,指名上台进行订正。
2、圈一圈,算一算(第13页)。
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圈?
四、观察算式,找出特点,发现规律。
1、师: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算式,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2、除了这些,你还能写出十几减9的算式吗?谁能给这些算式排排队,让它一个也不少。(指名板演)。
3、再观察,你还能发现什么?
师:那我们找到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处呢?
4、抢答练习。
利用找出的规律,同桌进行练习。
如:学生a:13-9=学生b:4+9=。
五、游戏小鸟找房子(第13页的图)。
游戏要求:先让学生计算出小鸟身上的算式,然后和房子上的号码一一配对;
游戏形式:小组合作,全班订正;
游戏结果:有一只小鸟没有房子,同学们帮它建造一座。
二、课堂作业设计。
1、做一做第1、2题。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好又快。
3、练习二的第3题。
三、思维训练。
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有20条字谜,小朋友们已经猜中了15条,没猜中有几条?
八、课学小结:这节课学了十几减9的减法,你有什么收获?十几减9可以这样想,见到减法想加法,用“破十法”算也可以连续减……十几减9的差,要比被数个位数多1。
教学板书:十几减9。
有15个气球,卖9个,还有几个?
15-9=6。
有14个圈,套中9个,有几个没套中?比较算式。
14-9=5。
例1、12-9怎样想想9+(3)=12。
12-9=(3)。
12-9=3。
21010-9=1。
11+(2)=3。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全册教学设计【第七篇】
教学背景分析:
新课标要求,“指导学生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即用眼、耳、鼻、舌、手(皮肤)去直接感知自然事物的特性,训练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事物。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经历用感官观察,到使用工具――天平、放大镜、温度计和量筒等观察,描述物体的体积、质量、温度等常见特征。本课为单元复习课,所以想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用感官观察能较全面的了解事物,在用感官观察的基础上,使用观察工具能更准确、更全面的了解事物特征。
教学设计思路。
课的开始设计“找朋友”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发现仅靠眼睛观察是不全面的,要用各个感官才能全面的了解事物。接着通过感受水温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靠感官去感知事物有时也不全面,不可靠,要使用各种工具去观察。最后安排各种测量活动,复习工具的使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了解用眼、耳、鼻、舌、手(皮肤)去直接感知,能较全面的认识自然事物。
2.了解使用各种工具去观察能更准确、更全面的了解事物特征。
过程与方法。
使用各种测量工具观察、描述事物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认真细致、积极思考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利用各种工具观察描述事物特征。
教学难点:
规范使用各种观察工具进行测量,描述事物特征。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记录表。
任务。
我的观察结果。
测量水的体积。
水的体积是。
测量水的温度。
水的温度是。
测量一枚硬币的质量。
一枚硬币的质量是。
观察蚂蚁。
蚂蚁有。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活动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铅笔一直伴随着我们的学习生活,现在请你认领一个“铅笔”朋友。
学生分组活动――认领朋友。
谈话:下面请把你的铅笔朋友放到桌上,然后用布条蒙住眼睛。
学生分组活动――再次找朋友。
谈话:说说活动后有什么感受?
学生分组讨论。
谈话:找到朋友的和没找到朋友的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学生发言交流。
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发现仅靠眼睛观察是不全面的,要用各个感官才能全面的了解事物特征。
二、认识工具对于观察事物特征的重要作用。
讲述:我们知道了仅仅靠眼观察,不能全面的了解事物特征,要多个感官协同工作,才能更全面的认识事物。(板书:观察眼、鼻、舌、手等)。
谈话:下面,请你用手感受一下杯中的水,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分组活动――感受杯中水的温度。(每个组有两杯温度相同的水)。
谈话: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发言。
不同的学生感受是不同的,可能有人感觉热,有人感觉冷……。
学生发言。
引导学生认识到既要用感官观察事物,还要用各种观察工具观察,才能较全面的了解事物。(板书:各种观察工具)。
三、利用各种工具观察事物。
谈话:我们学习使用过哪些观察工具,分别有什么作用?
学生发言。
教师出示课件(量筒、天平、温度计、放大镜等观察工具图片)。
谈话:下面用各种观察工具了解事物的特征。
教师出示课件:观察建议。
1.每人完成一项测量任务:测量水的体积、测量水的温度、测量一枚硬币的质量、观察蚂蚁的身体特征。
2.互相提示操作方法是否正确,如有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
3.将观察的结果和同学说一说,并记录在表格中。
记录表。
任务。
我的观察结果。
测量水的体积。
水的体积是。
测量水的温度。
水的温度是。
测量一枚硬币的质量。
一枚硬币的质量是。
观察蚂蚁的身体特征。
蚂蚁有。
学生分组活动。
学生汇报交流。
四、总结。
看来要想全面的了解一个事物,需要我们多方面的观察。既要用各种感官,还需要观察工具的帮助,同时也需要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希望同学们把我们的收获应用到今后的学习中。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全册教学设计【第八篇】
1、通过写自己过节的经历,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热爱生活。
2、能够有序地介绍节日的场面,并能写出自己的心情。
3、初步掌握点、面结合,交替描写的场面描写方法。
教学重难点。
有序地介绍场面,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过节》。
一、激情导入,引出话题。
本单元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民族的传统节日。那么,想一想你都参加过哪些节日活动?今天我们就选择你记忆最深的一个有意义的节日场景,有序地把它写出来。(板书课题)。
二、阅读教材,明确要求。
1、写过节的场面。
(1)要求按一定的顺序介绍节日场面。
(2)指导学生学习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如,《赛龙舟》一文的第2自然段,抓住过节场面几个最突出的“点”来描写;《赛马三月街》中的'第5、7自然段,有对“面”的描写,也有对“点”的描写。
2、写自己的心情,表达出真情实感。
3、你知道你所准备介绍的节日来历吗?(指名介绍)。
4、题目自拟。可根据习作内容进行个性化拟题,如,“春节,我好开心”“你好,中秋节”等。
三、互相练说,共同评议。
1、说说自己拟的题目,确定主题。
2、指名概括说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师生评议。目的是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3、同桌讨论哪一情景作为“点”具体写,哪一场面作为“面”简要、概括写。
四、指导行文,完成习作。
1、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
2、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3、朗读习作,交流评议。
4、自改作文,认真誉写。
板书设计:
节日的场面。
过节节日的来历。
表达感情。
教学反思。
本次习作是本单元主题的一个延续,旨在让学生敞开心扉,介绍自己所熟悉的一个民族节日活动的场面。
本次习作的要求:
1、想熟悉的民族节日活动,如,中秋节、春节、端午节、元宵节等。
2、写过节时的场面。
3、写自己的心情,要表达真情实感。
4、能写出节日的来历更好。
5、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