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小学教师的创新教学策略汇聚(精选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715596

【写作参考】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让您的写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的“小学教师的创新教学策略汇聚(精选5篇)”优质范例,供您写作参考之用,轻松写作,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小学教师的创新教学策略【第一篇】

新世纪所需要的人才不是知识的机械记忆者与运用者,而是探究者、发现者与创造者。这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再机械的传授教材知识,而是将创新教育无形渗透于教学中,彻底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讲解为中心的枯燥灌输式教学,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生活为平台,以探究为主的自主启式教学,引导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活跃的思维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展开有深度有广度的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构建知识、提升技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来,成为探究的主体,成为真正的发现者、探索者与创造者。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具有很强的问题意识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创新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精心导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中并不是可以忽视的,而是学生认知的内在动力与强大推动力量。可以说,学生对认知对象是否感兴趣,直接关系到学生探究的深度,关系着认知活动的成败。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渗透创新教育,引导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这样学生的探究热情才能更高涨,探究思维才能更活跃,才能在教学中有更多的发现与创造。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要以新颖、富有吸引力与感染力的导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热情。

1.引入生活活水。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新课改非常重视语文学科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明确提出:要从学生所的生活现象与生活事物入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此,在教学导入环节,教师要重视教材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素材,将语文教学带入宽广的生活空间,以生活的活水来为语文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这样的语文教学才能更具趣味性与形象性,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引入现代信息技术的语文教学不再是枯燥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而是以图文声像来传递信息,能够将学生带入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之中;不再是单一的信息传递,而是以生动的图片、直观的画面、动听的音频来综合传递信息。这样的教学视听结合、动静结合,更能以音乐的感染力与画面的渲染力使语文教学富有生命的活力。处于这样的教学之中,才能不断激起学生参与的主体性与思考的主动性。

二、巧妙设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以教师讲解为中心的教学只是将现成知识单向地传递给学生,并不能激起学生思考的`独立性与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只是在机械地接受知识。要实施创新教育,就必须要扭转学生在教学中的被动地位与机械状态,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的探究才能成为学生的主体行为,才能使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地解决问题,有更多知识与技能上的增长与提高。

1.提出富有探索性的问题。问题是探究的主线,问题是否具有探索价值直接关系到学生探究的深度,决定着探究的成败。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在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所要学习的新知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提出问题,这样的问题才能既有一定的深度,能够引发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同时又与学生的基础密切结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来成功地学习新知。

2.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正所谓“不愤不悱,不启不发”。学生的探究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阻碍着学生的思维与探究。要突出学生在探究中的主体性,就要善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思维困惑无法继续探究时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问启思,以此来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与方向来展开思考,帮助学生完成探究,这样更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与灵活性。

三、鼓励质疑,增强学生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且,解决问题只是对知识的运用,而提出问题则代表着学生思维的全过程。因此,鼓励质疑不仅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能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创新意识,更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1.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敢问。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与认知水平,在阅读时也往往会产生许多的独特见解与感受,与教师、与教材、与学生有着不同的意见,但是在课堂上却很少听到来自于学生的不同声音,不是学生没有问题,而是畏于教师与教材的权威不敢提问。为此,教师要打破专制教学,站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此来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平等意识,这样才能让学生打消心中的顾虑,勇敢地发表个人不同见解,勇敢地提出问题。

2.加强方法指导,让学生会问。“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的学习贵在掌握方法,这样才能带领学生打开探究的大门,自主地学到更多的知识与技能。要让学生能够自主地提出问题,具有很强的问题意识,教师就不能只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为重要的是传授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展开自主探究,在探究中发现、提出、分析与解决更多的问题。

3.实施赏识激励,让学生乐问。教师要运用赏识教育,发挥评价的激励效应,以得当的评价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功与进步,享受到提问的乐趣,这样更能强化学生的探究动机,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所在。为此,我们要深入学生的学习过程,表扬与批评并行,这样才能让学生享受探究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陆文玲.关于高中语文创新教育的探讨[j].新课程导学,(7).

[2]郑俊香.对高中语文创新教育的几点认识和思考[j].考试周刊,(19).

小学教师的创新教学策略【第二篇】

近年来,国家对高职院校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高职院校教育已步入快速发展道路。作为艺术类的基础学科,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与一般专业有很大区别,除了要求学生能熟练操作电脑及相关软件外,还对学生的设计思路有很高要求。但是当前高职院校在平面设计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问题,对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的平面设计人才非常不利。本文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实际和教学特点,提出了创新平面设计教学的策略。

平面设计是视觉语言,是集专业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综合视觉表现。平面设计是在二维空间进行的设计活动,以视觉作为交流和沟通的途径,把符号、色彩、图形和文字等信息整合在一起,通过一定的设计方法和创意达到传递信息或思想的目的。平面设计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并历经美术—工艺美术—商业美术—美术设计—工业及艺术设计等多个发展阶段。我国的平面设计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到现在也才有30年的发展历史,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平面设计的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欢和关注,其价值和作用也逐渐凸显出来,并引起了企业、商业和文化界等行业的重视。尤其是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促进了平面设计专业的迅猛发展,平面设计逐渐发展成为网络平面设计,并呈现出用视觉、听觉、互动视觉传递全球化信息的特点,通过整合多种文字及图片信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力和吸引力。就当前高职院校的平面设计教学而言,在认识与方法上还存在着误区,对实验性及探索性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过程缺少原创性空间和探究式学习,学生在作品创作时缺乏创意,不利于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平面设计教学亟须创新。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学制设置一般为三年,扣除正常的暑假、寒假、星期天及法定节假日,学生每年在学校的时间也仅仅半年而已,再加上学校还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实习和顶岗实习等,而且很多学校在大三时都安排学生进行校外实习,很多学生实际上就是参加了工作,因此学生正常的课程学习时间也就一年多点。在这有效的一年学习中想要合理安排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显然时间是不够用的。

(二)学生文化课水平相对较差。

平面设计专业对学生的要求较高,除了先天的艺术素养和超前的设计思想外,还要能够熟练地操作电脑及相关软件。因此,对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掌握的知识越多越有利于产生设计创意和灵感。但是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文化课和专业课水平较低,有的学生甚至不能熟练地操作电脑,更别说运用设计软件了,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学工作的开展,并最终影响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式落后。

平面设计专业需要学生有先进的设计创意,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创作灵感。但是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仍以教师的理论讲解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对平面设计专业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为学习习近平面设计需要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学生静坐在教室里会丧失思维主动性,完全失去了创新意识。而且,平面设计专业注重实践活动和实际操作,只有在实际创作中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产生创作灵感。

由于我国开展平面设计教学的时间相对较晚,在教学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模仿和借鉴西方国家的教学内容,这对平面设计教学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有些院校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缺乏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这不利于平面设计专业的发展。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已经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呼吁在平面设计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中国元素,以更好地体现我国的文化性和民族性。

(一)转变教学理念,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要想使学生在平面设计上创作出好的作品就必须有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也就是学生要拥有创意能力,善于用新方法、新思想设计出独具特色和创意的个性作品。因此,在平面设计专业学习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把学习理论知识和参加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不但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色彩、造型及点线面组合等基本技能,为学生更好地进行平面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走出“教师讲—学生听—布置课后作业”的教学困境,善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视野观察事物,通过任务驱动、项目引领、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使学生能够用不同形式来表现事物。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通过设置教学目标让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讲述自己的.设计理念,以彰显学生个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优化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积累和储备更多的知识。

平面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创作过程,需要学生拥有多领域、多学科知识。因此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倡学生广泛学习和涉猎多方面知识,以便有更多的知识储备。在教学及实践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事物,从不同角度对事物进行构思,多方面搜集和积累知识,以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用超前的创作意识和丰富的知识创作出优秀作品。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所谓感悟能力就是指创新意识和思维,具有创造性活动,要有积极主动的创作态度和创作意识,这也是进行平面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贯穿于平面设计的全过程,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通过观摩和临摹优秀作品、观察客观事物、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结合学生特点研发适合学生实际的教材。

当前,平面设计专业所使用的课本一般都是高校的通用教材,然而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的学生在认知能力、接受知识及个人素质方面都存在着一定差异。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在遵循教学和专业规律的前提下,要结合学生特点研发适合本校实际的教材,同时要融入民族文化元素和传统文化,体现中华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走平面设计的“中国之路”,使平面设计专业得以健康发展。总之,高职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在平面设计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特点和专业实际大胆创新,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但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平面设计专业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3]朱剑.高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创新性教学改革思考[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3(3).

小学教师的创新教学策略【第三篇】

创新教学策略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健康地发展为目的。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可见“创新能力”是未来人才的一个核心素质,必须从小培养,打好基础。小学语文是一门培育创新思维的重要学科,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为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才打下基础。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长期以来,我国的课堂教学大都是“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模式,课堂教学主要特征是传授、灌输知识,教师全盘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课堂教学必须突破传统的人际关系,营造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使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变成学生容易理解的形式,丰富学生头脑中的表象,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学生往往乐此不疲,并且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这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特别需要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所在。如在教学《初冬》时在大雾蒙蒙的清早带领学生出去观察雾中、雾后的美景,使学生对课文里的语句“象隔着一层纱”、“模模糊糊看不清”、“太阳射出光芒来”等有了深刻的印象,在充满浓厚趣味性的同时,也自然地、感性地融入学生对本课思想内容的更深一层感悟,使文章中心得到升华,从而理解并背诵课文就易如反掌。

二、培养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创造性地学习

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带上事先准备好的头饰,对课文中狼和小羊的对话进行表演,通过表演,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大灰狼的凶恶、蛮横无理和小羊的温顺。这样学生通过以上的实践操作,验证了这样一句话:“听到的容易忘记,只有自己动手做过才能真正的理解。”该过程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不断的对头脑中原有的表象进行加工,产生种种联想和想象,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三、指导学生设疑、质疑,发展创新思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问难是学习的重要方法,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科学的发明创造往往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入手,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鼓励学生质疑,指导解疑,需要讲究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难度适宜,富有思考性的问题,使学生“跳一跳,摘果子”。教学中遇到的疑点或难点以及比较含蓄或潜在的内容,应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逐步解疑,在探索讨论中有所发现和创新。如教学寓言《守株待兔》一课时,在揭示寓意培养发散思维时,就可以指着画面问:“如果你是种田人的邻居,当你看到这位年轻的种田人守着树桩等兔子时,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接着请一个同学上来当年轻的种田人,让他的“邻居”上来教育他。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众人纷纷相劝,共同教育“年轻的种田人”的情景,这就形成了师生互动、相互合作的可喜场面。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的掌握知识,并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在情境中境人互动,实现人境融合的理想境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

举手说:“老师,我不同意说是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公的还是母的!”我听后笑着说:“你读得很认真,看来老师的概括不太准确。那么怎样说才确切呢?”学生的思维又一次被激活了,经过争论,最后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通过教师引导,保护了学生的独特见解,也激发了学生创新的精神。

五、注重情境的开放性,培养创新思维

在教学实践中,我感到由于情境教学具有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儿童活动为途径等鲜明的特色,因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人格有着独特的作用。创新思维是一个开放性的动态思维过程,它善于大量地、广泛地吸收外界各种信息,在与外界各种信息的交换和反馈中,不断吸收新东西,以建立自己的思维模式,整合自己的思维成果。在教学中,我注重情境的开放性,给学生留下充分的创新余地。如在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学生了解了“仙桃石”、“猴子观海”等奇石的样子及课文的'介绍方法后,可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略写的其它奇石的名称,展开想象,以小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它们的形状。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要鼓励学生提出新设想,并且对自己的设想和主张阐述理由,作出验证。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学策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小学教师的创新教学策略【第四篇】

信息技术是一种多元化师生共同探索创新的学习形态。这种新的形态将依赖于互联网络的发展,而信息技术科学正是实现这种新的学习形态的基础性学科。因为它属于新开的课程,课程容量大,任务多。自我从事信息技术教学来,深深地体会到此课程的特殊性和时段性。由于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主要在于普及基础信息技术知识,重在应用。又因为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过程羁绊于客观环境的限制,给我的授课带来了许多不便,进度和知识量上很难把握。困则思变,“nit”信息技术的新的教学理念,建构主义思想和任务驱动模式让我“柳暗花明”。

我的课堂完全采用nit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初中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学生年龄较小,自觉性较差,让他们自主探索,课后学习或采用加课、补课的方法几乎不可能,所以只能在课堂45分钟上想办法。

在课堂教学中,我在教学内容、活跃课堂、组织教学、研究学生心理等方面着手,抓住学生特点,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来提高课堂效率。

一、内容方面:。

在教学内容方面,我先讲授实用性,娱乐性强的软件,用以提高学生兴趣,必须学的较枯燥的软件可以安排在后面,利用学生学习兴趣的惯性来完成教学内容。

讲授操作系统(windows9x)时,使用windows95或windows98帮助中的“入门指南:联机版,让学生自己操作机器学习windows基本使用知识。由于讲授操作系统使用不能像讲授word或excel那样,给出一个目的非常明确的任务,我们布置给学生操作内容又不能叙述的过于笼统(如学会打开窗口,改变窗口大小等,是定性的题目,不是一个定量的题目),所以我使用系统自带的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是windows95还要学习一下帮助中windows简介的“完成工作”和“中文输入法”,教师尽量少的集中讲授,多让学生操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就像学习骑自行车,学生在教室中听老师讲得天花乱坠,就是不上机实践,这样学生根本不可能学会。学习中为了控制学生不去玩其它软件,我先让学生完成我布置的任务,利用任务驱动法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正如德国著名科学家第斯多德所说:“如果使学生学习惯于简单地接受或被动地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

在word教学和powerpoint教学中,尽量使用事先做好的样例演示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先觉得老师演示的内容非常吸引人,再让学生去学习制作方法,而且我时刻把课程内容和学生的道德素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掌握本领的同时,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让学生树立一种敢于创新、敢于实践的精神。比如我上powerpoint中“自定义动画”操作时,操作步骤很简单,但是如何能更高层次的反映子定义动画的功能,我从资料中精编了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作品《whynot?》,它利用自定义动画的操作技能完整地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一只蜗牛看见美丽的小鸟在蔚蓝的天空中飞翔,他就萌生了一个念头:“whynotflyinthesky?”然后他就苦练本领,最后他在大气球的帮助下终于飞上了天空,可是,正当它欣赏空中美丽景色的时候,“砰”地一声,它又被重重的.摔在地上,它没有去顾及摔下的疼痛,只说了一句:“whycaniflyagain?”学生们看了以后内心触动很大,他们被蜗牛的精神所感动,更羡慕作品制作的技巧。然后使用引导式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每一个操作过程,激发他们的求知热情,他们都非常地认真,个个都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我感到火候到了,就给他们布置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任务:《龟兔赛跑》。让他们自由想象,模拟龟兔赛跑的场景,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精神得到升华。学生会渐渐地揭开信息技术的神秘面纱,跨越对信息技术课的畏惧,而且他们在具体的实例中学到了本领和做人的道理。这种教学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总结起来就是:将学生对计算机的好奇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个性化的作品。

二、教学方面:。

我主张“精讲多练”。精讲: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讲解,对于那些学生自己能弄懂的知识,不讲或少讲。多练:尽可能多的实践操作,教师巡查辅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学生练习的题目应该灵活多样并要与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学有所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用于解决现实中的具体问题。苏姆霍林斯基曾说:“在活动的实践中,学生能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体验到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欢乐。”

论文全部上交,内容深刻,表现方式多样,结合学生自己实际,对他们的思想,世界观,人生观都是一次提高,从而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对信息技术的影响,使学生在新的时代―it时代较先掌握了对信息的驾驭能力。培养学生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善于处理信息的能力、利用信息进行学习的能力和信息的创新能力,会将众多的信息进行归纳、综合、抽象、知觉、评价。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我还利用课外时间定期举办争当“数字乐园小天使”的电脑知识竞赛,把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的电脑画,电脑作品刊登出来,让更多的学生喜欢电脑,投入的学习电脑的浪潮中来。

总之,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工具课程,而其中的技能又是最主要的,理论知识是技能的基础,形成技能是理论知识的目的,只掌握了理论没有技能就如同纸上谈兵,在教学上,我会一直本着这个原则,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it人才,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出自

小学教师的创新教学策略【第五篇】

学生之所以不喜欢上政治课,关键在于书本上的知识都是一些说教性的东西,为了取得高分,还得背诵很多知识点。所以在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近几年提出的情境教学便是考虑到这点。在课堂上,教师通过一些寓言、笑话、名人故事和与社会热点紧密相关的新闻事件等等,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在讲《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时,我结合当年发生的非典事件,讲了政府在这场百年难遇的灾害面前如何领导人民抗击非典的,我特别举出了一些为非典牺牲的医生的具体事迹,让事实告诉同学们政府在这场灾难面前都为人民作出了哪些可歌可泣的事情,接下来,我让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和领导,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和结果,同学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张开想象的翅膀,描绘了没有政府的另一场非典的局面。通过情景的创设,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其实创设情景的方法很多,现代的多媒体技术也为教学提供了很多便利。多媒体集动态或静态的画面,文字,声音为一体,让枯燥的课堂变得妙趣横生。多媒体是对学生思想、耳朵、眼睛的延伸,学生坐在教室便可以环游世界,知晓天下事。我经常在课堂前几分钟播放预先选择好的电影短片,课前制作的课件、幻灯片等等,效果非常好。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情景教学中所选择的内容一定要和当堂讲授的教材内容相关,不能只为活跃气氛而设计,为讲故事而讲故事。

目前,教育界教师观念的重大变革在干一改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子式教育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自主学习模式,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模式:提问一讨论一概括总结。具体来说就是先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讨论,从而得出自己的观点。比如在讲第二单元“生产、芳动与经营”的第四课时,我首先问我国是个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财富的生产创造上与其他性质的社会究竟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深度,需要学生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的经济生产模式有比较深人的了解,接下来,我让学生们进行讨论,并把自己的主要观点写下来,最后大家一起总结。学生畅所欲言,从生产资料的占有制到国家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从工人数量的多少到他们的权利与义务等等,不仅说出了老师想要说的知识点,还有些是学生自己新奇的想法。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在别人发言的时候不断调整自己的观点,这样对问题认识得就越来越深刻。当然,在采用这种方式时,教师要居主导讨论的方向,防止偏题。采用这种方式时注意问题的深度一定要适度,而且最好形成难度深度有坡度的问题组,引导学生一步步思考。其次对于有不同观点的尤其是和书本观点不一致的同学不能批评,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要进行引导,进行有理有据的说服,当然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有对事情的不同看法,我们不能强求统一。在讨论和辩论过程中,一定要适度引导,不能让学生跑题,更不能流于形式,为了讨论而讨论。

评价体系在教学中起着指挥棒和导向的作用。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一定要注意对学生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考察。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评价要全面,不能只以分数定成绩,要综合考察学生平时的表现;二是评价的内容一定要具体,明确,使学生有章可循,认可分数的公正性;三是学生、老师、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做到公平公正。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这样的评价方法,每学期开始,我就会把自己的考评方法制定出来,并征求班干部,家长以及全体学生的意见,并在班会上提出来,获得通过,打印出来,贴在墙上。这个评价体系除了考试成绩,还包括平时的表现。表现好会得到加分,不好会扣分的,每次加的分和扣的分都有登记,让学生明明白白。这样以考评促进学生关注自己日常的言行,这样才真正体现了政治课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目的,远比那些通过死记硬背在考卷上写出的分数更有价值。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2715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