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学设计优推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散步》教学设计优推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散步》教学设计【第一篇】
一、引言揭题。
莫怀戚,1951年6月3日生于重庆,当代作家,20xx年7月27日15时45分因病在家中不幸去世,享年63岁。
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的美文《散步》——
那里有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铺展生命的层层新绿,有阳光下的金色菜花,有水波粼粼的鱼塘,还有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情感涟漪……
二、走进课文。
1、分层次练读:
第一步:你就是作者,中速、深情地朗读课文,好像作者写完文章后欣赏自己的作品一样。
第二步:读好文章的波澜,好像你一个人在扮演着故事中的几个角色一样。
第三步: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好像你是带着深深的体会给人家作示范朗读一样。
2、分角色朗读:
旁白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莫怀戚准备和母亲、妻子和儿子到田野上散步。
母亲你们去吧,我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莫怀戚妈妈,正因为如此,您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那好,我去拿外套。
旁白老奶奶现在很听莫怀戚的话,就像莫怀戚小时侯很听她的话一样。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莫怀戚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莫怀戚和母亲走在前面,莫怀戚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儿子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旁白一家人都笑了。
旁白后来发生了分歧:
母亲我要走大路,大路平顺。
儿子我要走小路,小路才有意思呢。
旁白不过,一切都取决于莫怀戚。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莫怀戚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莫怀戚的。一霎时,莫怀戚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他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他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莫怀戚决定委屈儿子,因为莫怀戚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莫怀戚走大路。
旁白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她对莫怀戚说:
母亲还是走小路吧。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旁白小路那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样,一家人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莫怀戚蹲下来,背起了母亲,他的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莫怀戚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莫怀戚的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莫怀戚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莫怀戚背上的同妻子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三、文本探究。
(一)课文的标题
试着给课文再拟一个题目。
师生交流:
整个世界的分量――扣住了结尾,有哲理的感悟;
生活之美――家庭生活的美,瞬间之美,细节中渗透了亲情;
小路亲情――儿子孝敬母亲,祖母呵护孙子;
其他题目:情满小路、春天的步伐、延续生命、三代同行、幸福的家庭、亲情无边、分歧、大路小路、责任、背起整个世界、春意、呵护生命、小事情深、选择、温馨瞬间。
还是“散步”好:它简明,准确,含蓄,有情致,有画面感,有故事味。
这篇散文为了表现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作者又不是面面俱到,而是选取生活中极普通的事情——散步,这是以小见大的手法。
(二)课文的景物
1、请读出课文中的景物描写
2、说说课文景物描写的作用
师生交流:
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
第二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都写出春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字里行间留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文中两处对初春的描写,在全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为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这轻描淡写中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
(三)课文的波澜
波澜:比喻文章的起伏、曲折和变化。
例文讲解:
求职始末
大学毕业才两年的舒平下岗了。
为了生活,舒平不得不四处奔波,终于一家有朋友的公司答应他去应聘。有复试时,他与一位业务经理因意见上的分歧而发生了争执,他那桀骜的个性使他的言语犀利而偏激,令经理十分尴尬,结果他落榜了。
舒平连遭重创,心灰意冷。想到年迈的父母正巴巴地盼着享儿子的福,想到相恋两年的女友因自己境况不佳而常闹分手,想到自己才华横溢而无处施展,他绝望了,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恰到此时,那家公司的朋友找到他,将他从死神身边拽了回来,同时带给他一张一聘请书。原来那位经理经过冷静的思考,认为舒平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决定高薪聘用他。舒平躺在病床上,通过电话与家人分享自己的喜悦。
第三周星期一,舒平早早地来到公司门前,却见一张通告赫然映入眼帘:“鉴于舒平先生心理承受能力太差,本公司决定予以解聘……”
教师引导:
抓“分歧”,道亲情:妻从夫、祖让孙、子背母、母背子。
(四)课文的人物
结合语言材料,说说文中四个人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教师引导:
“我”——善良孝顺、关爱母亲(庆幸母亲熬过严冬、劝母亲散步、决定走大路、背母亲)。
妻子——温柔贤惠(在外面听我的)。
儿子——活泼听话,聪明伶俐。
母亲——老迈、顺从、善解人意、慈爱亲切、爱护小辈。
(五)课文的“我的”
圈出课文八处“我的”并体会。
教师引导:
母亲是我的,妻子是我的,儿子是我的,自然,责任是我的,幸福也是我的。作为中年人,肩上固然扛着责任,但何尝不是堆着幸福——被依靠的幸福、被需要的幸福、被信赖的幸福。
(六)课文的语言
我喜欢( )这个句子,因为它( )。
教师引导:
1、有一种句式庄重之美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这句紧扣“散步”,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人物;不用“三代人散步”而用现在的写法,表现出了浓浓的亲情;“我”这个字摆的地方很重要,表现出“我”的一种责任感;句式写得很庄重,表现出“散步”在“我”心中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2、有一种情趣昂然之美: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侯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
3、有一种含义丰富之美: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4、有一种句式对称之美: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句子语意对举与反衬,于平实中见灵气,在浅易中见哲理,韵味无穷。
投影显示:欣赏课文中对称的句子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七)课文的主题
课文哪句点明了主题?你为什么认为是这个句子?
四、知识延伸
这样写亲情作文
亲情是一声亲切的呼唤、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深情的叮嘱、一个体贴的动作和一阵揪心的牵挂。亲情作文突出一个“情”字,必须抓住一个“人”。
一、人物描写最好使用“欲扬先抑”的手法。
二、必须有一件典型事例作为详写的材料,再选取2—3件事例略写,形成衬托。
三、心理描写应当放在结尾处,与开头处对亲人的误解或者矛盾形成对比和照应。
四、简洁的景物描写往往能很好的衬托人物的心态,与叙事结合,可以达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五、不要过多使用感叹句,感叹句抒情往往会成为“虚情”。
《散步》优秀教学设计【第二篇】
学习目标:
1、朗读,较准确地评价作品人物,体味人性美;
3、合作、探究学习,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特别能品味美文的语言。
4、写作短信,表述并感受浓浓的亲情。
学习方式:
朗读、品味、讨论、质疑。
学习步骤:
一、导入: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今天,让我们步入一个家庭,去感受这个四口之家浓浓的亲情。
二、朗读课文
三、课文讲述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它是以爸爸的口吻来叙述的,谁能以文中小男孩的身份给同学们讲述这个故事?
四、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以小男孩的身份说说我有一个什么样的奶奶、爸爸、妈妈。爸爸孝顺、有责任心奶奶仁慈和善良、爱孙子妈妈温顺明理,也孝顺我乖巧、懂事
五、请谈谈这个家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印象?和睦,温馨。互相体谅、关爱家人。这是个互敬互爱,充满着骨肉之情的家庭。这个家庭是非常团结幸福的,他们都能顾全大局,为他人着想。
六、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把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进行讨论(提示:从关键句、关键词入手,注意语言的品味)(学生读书,圈点、勾画,讨论。每个小组可由一人记录通过讨论所形成的问题)。
七、学生把有关问题提交上来,老师归纳组合,讨论发言,共同探究。
八、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九、迁移拓展,抒写亲情,发短信给至亲。请同学们按照屏幕上的要求,以亲情为主题,发一条短信,写一段50字以内的温馨短语,把它发给你的亲人……
十一、结课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一个家庭如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如此啊!
十二、布置作业
1、以“亲情”为话题,写1篇600字以上的作文;
2、读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冰心的《繁星》、《春水》。
《散步》教学设计【第三篇】
学习目标
1、 学习运用精巧的细节描写表现主题的方法,体会人物形象美。
2、品味揣摩语句,感悟语言对称之美。
3、把握文章主旨,体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学习重点、难点
1.品味揣摩语句,把握文章主旨。
2.理解“我”对生活的使命感。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 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 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 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散步》,那里有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阳光下的金色菜花,有水波粼粼的鱼塘,还有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的情感涟漪……
一、尊老爱幼形象美
1、自由朗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⑴散步的地点是:田野。
⑵散步的季节是:初春。
⑶散步的人有: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⑷散步的过程发生了:分歧。(用原文的一个词来回答。)
⑸结果如何?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一起走小路。
⑹根据以上信息,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本文通过记叙祖孙三代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了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下面问题:
⑴散步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样的分歧?决定权在谁?分歧是如何解决的?
明确: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本不愿出来。(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埋下伏笔。注意“熬”字。)儿子要走小路,因为小路有意思。决定权在我。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她走不过去的地方,让我背着她。
3.跳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用“我喜欢 ,因为他(她)是一个_____的人,如:________。”的句式说话。
总结归纳:我:孝顺、诚恳。
我的母亲:慈爱顺从,爱护小辈。
我的妻子:温柔贤惠。
我的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
二、诗情画意情境美
1、 散步是多么平凡的生活小事,而作者却抓住了瞬间的美丽,感受到特有的温馨和 美好。你有发现美的眼睛吗?找出文中你最欣赏、感触最深、含义深刻的词语、句子、段落。用“________一句很美,美在________”说话,先小组内互相说,再全班交流。
示例:“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一句。 美在:⑴突出身体不好的母亲度过这个冬天的艰难。⑵写出了“我”为母亲安然度过这个严冬而庆幸。⑶与前文“太迟太迟”与“总算来了”相照应。
又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一句很美,美在:开门见山,刻画了简洁而富有诗意的镜头,美在句式有强调的意味,显得郑重其事。
“这是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这一句很美,美在:描写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暗示“生命”的活力。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
又如:“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这两句美在:运用对称的句式写出了老人对子女的依赖如同子女幼小时对父母的依赖一样。这些句子将两个方面集中在一起,互相映衬,形式上有对称之美,内容上也富有情趣。
又如“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一句很美,美在:“世界”这个词是大词小用,突出了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使命。
2.“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句中加点词能否互换?请说出你的理由。
明确:不能互换。“强壮”是从母亲看儿子的角度说,母亲年迈,我正值壮年。“高大”是从儿子看父亲的角度来说的,儿子还小,觉得父亲高大。
3.《散步》是1篇美文,它不仅美在内涵,还美在句式的整齐、对称。比如: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请从文中找出。
学生自已找出句子读一读,感受文句的整齐美。例如:①有的浓,有的淡。②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③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④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三、小中见大主题美
1、认真读课文,深入理解:“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样写难道不罗嗦吗?)
点拨:全句很有意味,不用“三代人散步”而用现在的写法,表现出了浓浓的亲情。
“我”这个字摆的地方很重要,表现出“我”的一种责任感。
这个句子的句式很美,这样写很庄重,表现出“散步”在“我”心中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2、 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
(点拨:假如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母亲会怎样想? 如果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母亲走大路,妻子和儿子会怎样想?)
明确:家庭中,上有老,下有小,“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处于一个中间的位置。“我”感到了身为中年人的责任的重大。
3、 说说你对“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理解。
教师点拨: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很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的,非稳当不可。这个形象有象征意义,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结束语:
当我们呱呱坠地,是父母付出自己的青春年华,把幼小的生命喂养成人。当我们渐渐成长,是父母站成一座高山,为我们挡风遮雨。羊羔用跪乳来感恩亲情,乌鸦用反哺来回馈亲情,孟郊用“三春晖”来赞美亲情。让我们回家为父母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让我们将点点滴滴的爱稀释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做一个有孝心的人。
《散步》教学设计【第四篇】
1、引领学生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2、通过语言品析,把握文章指向。
3、对学生进行敬老的传统美德教育。
教学重点:
1、品析语言,把握主旨。
2、教育学生孝敬老人。
教学难点:
品析语言,把握主旨。
教学方法:
点拨法、品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语
由简洁明快,迅速拉近师生距离的导语导入。
二、 检查预习夯基础
学生一条龙认字写词,解释词语,教师针对具体情况纠错并帮助学生强化理解记忆。
1、 注意字音字形。
nèn( )芽 霎( )时 拆散( )
水波línlín ( )( ) 分qí( ) 咕( )咕
2、 理解词语含义。
分歧 拆散 各得其所 委屈
明确:教师要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及时评价,诱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三、 初读课文理思路
征求学生意愿,师生合作读课文。他生听读课文,关注六要素,自由回答下面的问题:
1、 用一句话简单概括一下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 初读课文,你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
四、 个性品读悟真情
师语:对大家的感受老师先不与评价,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接下来,我们就深入品析文本,看看谁的领悟距离作者的本意最近?
着眼于红色字体部分,师生共品下列语句:
1、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① 你从这个“本”字中读出了几层意思?
② 母亲身体虚弱,走不动。但是我却说,正因为如此才更“应该多走走啊”,“我”是怎么想的?
③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母亲,一个怎样的儿子。
品读贴士一:读文时一定要关注那些看似平常的关键词语,不能忽视其背后的“多层含义”。
2、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作者为什么写春天,他仅仅是在写春天吗?
总结:第一句,表面写春天实则写母亲,写母亲受苦太多,太多。
第二句,表面写那些老人坚持苦撑没能阻止生命的结束,实写母亲,写母亲挺得艰难,写生命延续地来之不易。
第三句,“总算”是漫长等待以后的姗姗来迟,让“我”紧张的心稍稍落地,终于可以松了一口气;“熬”是苦苦支撑后的曙光乍现,有母亲终于脱离病魔的开心,但更主要的是对母亲饱受病痛的疼惜。
品读贴士二:除了关注关键词语外,还要善于联想,关注重点词语背后的言外之意。
3、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的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看着这样的初春的景色,你感受到什么?作者感受到什么?
预设:初春的景色充满生机,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内心充满希望,十分愉悦。
质疑:“大块小块”,“有的浓,有的淡”;既然是写旺盛的生命力,为什么写随意而非肆意,为什么冬水而非春水,为什么写联想到“生命”而非“生命的活力”?
总结:乍暖还寒,虽春犹冬;
挺过熬过,虽喜仍忧。
品读贴士三:关注细节,巧用“对比法”“替换法”辨析、揣摩文字背后的丰富含义。
4、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设问:
①既然想“两全”,为什么又不愿意“分成两路,各得其所”?
②前文说母亲很听我的话,“就如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一向听话的母亲为什么改走小路?
探究原因:“我”以母亲意愿为第一着眼点,不愿意分散家人,让母亲不快;母亲有涵养,体谅儿子,疼爱孙子,不愿儿子、孙子不开心。有分歧、无争执、更无矛盾。
品读贴士四:关注文意中的矛盾点,进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进一步靠近作者的本意。
③为什么能形成这样的效果?
皆因以敬老为前提来解决问题,才形成了家庭成员间互敬互爱的和谐效果!
5、就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启发学生关注矛盾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①为什么母亲和儿子“不算重、也轻”但我和妻子却感觉背起了“整个世界”?是否矛盾?
②既然这么轻,为什么“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这里强调的是怎样一种态度?
③让我们这么认真小心谨慎的背负的重分量的东西,是什么?难道仅仅是指实体的母亲和儿子吗?
明确整个世界的含义: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花一天国,一家一世界。在家的世界里,一个都不能少。
五、 合作探究明主旨
学生品析过程自由谈对文章主旨的认识,教师总结莫怀戚先生写作的本意,并联系莫怀戚创作初衷加以验证。
同时,师总结:文章写的是过去,但是指向却是当下。进而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教育,号召全体同学接过“孝”的接力棒,将这份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七、读写结合巧应用
设问:散步这篇文章如果没有“大路小路的分歧”这个情节,效果怎样?(平淡乏味,主题不突出。)
教师指出我们写作亲情作文不吸引人的原因,对学生提出写作要求,并布置作业。
八、结束语
亲爱的同学们,一节课的相处,你们的善良、聪慧和可爱都在老师的心中扎根,也希望老师的微笑、身影、指引能在你心中留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