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教学与商务文化意识培养论文(优推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商务英语教学与商务文化意识培养论文(优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商务英语教学与商务文化意识培养论文【第一篇】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来描述国际商务人员的核心能力——跨文化能力的内涵:跨文化意识、跨文化商务技巧和跨文化管理能力。并以clackworthy的跨文化能力发展曲线为蓝本,阐述不同阶段下跨文化能力发展的特点。最后简单介绍事实教学、分析教学和实践教学等的跨文化能力培养教学策略。
关键词:跨文化贸易能力跨文化能力发展曲线跨文化能力培养教学方法本科。
贸易全球化和自由化使跨国公司越来越多。新的国际贸易形式的出现,比如战略联盟和国际易货贸易,这意味着企业对具有跨文化管理能力的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跨文化管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是20世纪末首先在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出现的。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企业跨国经营的日益深入,跨文化领域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了,美国和欧洲一些一流的商学院非常重视培训学生的跨文化能力。中国企业国际化程度总的来说相对较低,对这个课题的研究起步也比较晚,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跨文化能力对国际贸易的重大意义。
跨文化能力的内涵。
在跨文化能力内涵的研究上,跨文化意识、跨文化商务技巧和国际管理能力已成为研究的核心。
跨文化意识。
跨文化意识是指商务人员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并做出适当反应的一种商务意识。换言之,反映国际贸易者本土文化的价值观的行为标准已不能满足跨国公司发展的需要了。国际化的企业运作中的各个环节,如:人力资源管理和激励机制、国际营销、交流决策,都需要较高跨文化意识。在文化研究的范畴内,很多研究者提倡将文化差异概念化,以使学习者认识到文化多样性对商务的影响,并为跨文化意识培养奠定基础。
guyandmattock(1991)提出了地域、宗教和历史是影响文化的三个重要因素。bonvillianandnowlin(1994)则深入的解释了文化差异对个体行为方式的影响。他们指出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个体的交际行为、审美观念、时间观念和个人成就观会有所不同。hofstede对文化差异的实证研究则在该领域最具影响力。他认为,生活在不同文化下的个体受到态度、价值观、文化差异的巨大影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个体从四个维度上互相区别: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生活数量与生活质量和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hoecklin(1994)提出文化意识不仅仅是在国际贸易中对文化差异的反映,良好地跨文化意识是跨文化贸易组织创造竞争优势的首要条件。
不同民族的文化是影响国际商务活动的重要因素,有时甚至起决定性影响。以上有关文化意识的文献回顾旨在为国际商务人才培养者提供一个框架,使他们能更好帮助学生深入、客观的了解和理解文化多样性。应当注意的是,仅仅了解文化差异是不够的。至少,跨文化意识必须转化为跨文化商务技巧才能为商务活动服务。
跨文化商务技巧。
对国际商务人才所应具备的商务能力的研究,美国学者bigelow在此领域的研究具有重大贡献。bigelow(1994)提出跨文化商务环境下的商务能力应涵盖十个方面:对文化和组织的理解力、适应能力、建立关系能力、系统和多视角的思维能力、态度、敏感性、语言能力、文化影响下的决策能力、外交能力和跨文化能力。lane与distefano(1992)在回顾了有关全球国际商务战略管理和国际营销领域中急需解决的人力资源能力问题后,强调了国际商务管理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包括:发展和运用国际商务技巧的能力、管理变化和过渡的能力、在多元文化下进行管理的能力、在各组织结构中设计和运作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和在组织中学习与转移知识的能力。显然,良好的跨文化商务技巧能使商务贸易者有效的参与国际贸易事务。
在跨文化商务交际中,语言、文化、商务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中国,此方面的研究集中揭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和培养方式。冯毅阐释了企业管理中的跨文化沟通。提出从认知层面、价值观层面、语言层面和非语言交际层面构建我国企业跨文化沟通体系的建议。周锰珍(2004)从言语行为、非言语行为、意识形态、价值标准、礼貌策略等方面分析了跨文化经济交际在商务话语系统中的表现、作用和影响,并提出了深入了解对方文化和遵循经济市场的共同规约等建议。
诚然,跨文化商务技巧的发展需要在商务环境中得到磨练,实践经验和大量的在职培训起着很大的作用。但是,高等教育在培养商务人才时,义不容辞要以培养学生跨文化商务技巧为核心。越来越被首肯的做法是通过跨国合作提供国际商务课程。让学生有机会参加多文化的小组活动,与来自不同文化的同学进行合作与交流。
跨文化管理能力。
跨文化管理能力与跨文化商务技巧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强调综观全局的高级管理能力。一个跨国公司跨国投资经营时,他们往往需要融合三种文化:自己国家的文化、目标市场国家的文化、企业的文化。跨文化管理能力在国际化经营管理中非常重要(黄华,2004)。国际管理能力包括:具有国际视野的商务能力、在国际贸易管理中协调不同文化的能力和在国际贸易中有效管理人力资源的能力。合格跨国管理人才应具备:全球化的视野、对地方情况快速做出反应、协同学习、转变和适应、跨文化交际、合作与国外经验等素质(adler和bartholomew,1992)。
跨文化贸易能力的发展顺序。
在国际商务课程中,有效跨文化素养发展途径要求其培养过程必须符合一定的能力发展顺序。clackworthy(laughton和ottewill,)的跨文化能力发展曲线将跨文化能力发展分为六个阶段(见表1)。
发展的第一阶段被clackworthy看成为“质疑”或“无知”阶段。他把受训者称为“本地专家”。也就是说,受训者具有较表层的文化差异的认识,而他们行事以本国文化为标准。在“觉察”阶段,学习者逐渐意识到跨文化差异的存在,同时他们也开始意识到自身的'优势和弱点及存在跨文化技能差距。到了“理解”阶段,学习者开始深入的了解跨文化差异的内涵以及跨文化技能发展的性质和纬度。在“合成”阶段,学习者开始将本土文化和异国文化进行融合,这些“二元文化专家”开始掌握了以技能为基础的跨文化能力。接着学习者自然的过渡到了“选择”阶段,学习者又被称为综合者,能够自如的融合两种文化,并结合技能方法构建跨文化能力。到了最后的“能手”阶段,学习者能够利用跨文化能力管理国际贸易项目,达到了一个多元文化“领导者”应具有的能力水平要求。
高校国际商务课程是符合市场需要,并急需通过与国际接轨来加强建设的一门学科。对我国高校国际商务课程建设者来说,其挑战在于开发将跨文化能力发展曲线和技能发展有机的融合在一起的课程内容,,以使学生的跨文化能力逐步得到提升。在采取这种培训理念时,整个程序中的技能发展培训必须在多元文化的视角下进行。但是在课程整合与统一的现代国际商务教学下,方案的设计有一定的难度。在英国,大部分大学的商校开设的国际贸易专业的一些课程的教科书都已将跨文化教学内容独立成章,其他课程则将文化教育很好的融入各个章节中。在美国,不少商学院开设了“国际贸易文化”课程,如圣路易斯大学开设了“欧洲政治和文化环境”、“拉丁美洲政治和文化环境”、“亚太政治和文化环境”和“管理文化差异”等课程,以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商务能力。
跨文化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
深入到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具体教学策略,我们可以从人力资源培训项目中汲取经验。下文以clackworthy的文化能力发展曲线为基础,结合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培养任务提出具体的教学建议。
从教学的模式来说,我们可将教学分为事实教学、分析教学、实践教学(见表2)。
事实教学。
事实教学一般用于学生跨文化能力发展的初级阶段,学生此时往往会对异域文化存在疑问,开始觉察到文化差异的存在,容易会以固有的本国文化来对异域文化想当然。教师在教学中要恰当的介绍不同的文化,并简单介绍相关的文化理论(如:hofsted的四维理论),使学生在了解大量的有关跨文化知识的同时建构初步的理论框架。具体的实施方法有讲课、提供相关书籍、播放录像、专题讲座等。
分析教学。
分析教学是指以对比分析为手段,深入分析理解国际商务实践中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学生对不同的案例加以分析,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较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跨文化商务的技巧。在此阶段,基于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是最有效的。教育者也可以采取课堂语言训练、比较练习、多媒体交互学习等方法来进行教学。
实践教学。
实践学习适用于跨文化能力发展的最后阶段。教师以发展学生多元文化能力为目标。教育学生利用已有的跨文化技能构建正确的文化观。初步参与并利用已有的跨文化能力进行商务实践。这一阶段是针对大三大四开始参加商务实践的学生设计的。教学以参于活动的方式为主。可以采用的教学活动方式有:跨国小组活动、文化训练自我诊断、角色扮演、国际工作经验、跨国商务谈判模拟等方法。这一阶段的关键是发展学生的文化元认知能力,在每一项活动前,让学生事先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事后有反思:做了什么,成功否,学到什么,如何做的更好。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加快了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跨文化素质是跨国界合作的必备素质。任何高校的人才培养都应服务于市场需要。忽略劳动力市场发展趋势的培养模式将导致学生面对挑战无所适从。以上对跨文化能力的内涵界定和发展顺序的分析,以及便于操作的具体教学建议供高校国际经济贸易课程设计者、教材编撰者、一线教育者参考。
参考文献:。
1.曾宇平.国家经济与贸易人才独特素质及其培养对策.经济师,(11)。
2.陈立新.跨文化管理对我国企业跨国经济活动的影响.商业时代,2004(12)。
3.冯毅.跨文化交际视角中的企业沟通研究.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3)。
4.周锰珍.论商务话语系统中的跨文化经济交际.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黄华.跨国公司中的跨文化管理研究.生产力研究,2004(2)。
商务英语教学与商务文化意识培养论文【第二篇】
摘要:当前,高职教育发展迅猛,淄博职业学院作为全国1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提出了“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发展目标,人文素质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措施。
作者认为,英语教学应采取人文性的教学定位,本文从英语教学人文性的教学定位、教学内容和教学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英语教学人文素质定位内容途径。
随着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对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淄博职业学院国际学院开设了商务英语、应用英语、旅游英语三个英语类专业,同时,全院17000余名学生也分别开设英语课程。
高职教育的发展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国内主要存在两种英语教学定位:把英语作为达到某种实用交际性目的的手段,或者作为一种人文启蒙来帮助人们对英语语言和英美文学进行更深刻的理解。
本文作者在这里要强调的是:英语教学采取人文性的教学定位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要对人文性的教学内容和途径进行探讨。
一、人文性的教学定位。
人文性首先应该体现在教学定位上。
高职英语的教学大纲更应该强调英语课程的人文性,明确提出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的要求,明确反对过早进入纯科技英语的教学,使语言学习目标的内涵更加全面和丰富。
比如,对课文的讲解,不应该只把重点放在生词和语法上,而是应该注重对文章思想的理解、对产生文章背景的分析和对文本本身细节的挖掘。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本身就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而且把教学定位放在人文性上而取得成功的经典范例不论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在文艺复兴时期、还是在19世纪欧洲教育学大讨论时期都有所体现。
强调人文模式,就是强调教学过程本身,强调文学素养的培育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这种教学是非功利性的,但却真正体现了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借助美国耶鲁大学一位学院院长津瑟的话来说,就是要培养学生“一种看到事物之间关联的综合能力,一种权衡和比较因果关系的能力,和一种客观全面地审视事件的能力”。
也就是说,要通过学习而开阔眼界、培养具有穿透力的目光和辨识错综复杂的事物之潜在关系的思想习惯。
这些能力都可以通过在大学英语的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经典的作品来获得。
有人过分重视对学生口语等实用技能的培养。
诚然,一个人的口音就如同人的外貌一样是外界评判的重要依据,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英语学习者梦想着能讲出标准地道的口语,能用英语自由流畅地和他人交谈。
但这只是学习英语的手段,而非目的。
如果没有任何文化文学底蕴以及语言文化的相关知识,一个人英语讲得再流利也只是像一个木偶人,外表美丽而内心空虚。
的学习,人在思维和文化意识深层次上的兴趣应该被激发,从而能更好地理解语言和文化的相互关系并具有更好的逻辑分析能力。
这也就是人文性教学定位的目标所在。
二、人文性的教学内容。
语言教学中对人文性的探讨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教不教、教什么和如何教。
既然采用人文性的教学定位,要“教”,下一步就涉及到教学内容和教学途径的问题了。
这里先谈教学内容。
大学英语的教科书一直都在改版和更新,着实使一大批一线的英语教师忙得不亦乐乎。
从上外版的一支独秀,发展到今天上海、北京、浙江、吉林等多家出版社在大学英语教材出版上群雄割据,教材形式越来越新颖,内容越来越难,量也越来越大。
但是,学生反馈回来的意见并不尽如人意。
笔者认为教材的编写应该放弃“工具型、技能型”的定位,而选择人文的定位。
在人文精神的指导思想下编写出的教材,其选材应该涉及广博的知识面,应该让学生接触到经典的具有文化影响力的英美作者的好文章。
文章的内容并不一定局限于文学,有关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心理等方面的内容也可包括在内。
如果文章的语言难度大,可以适当地改写以降低难度。
除此之外,教学内容应该考虑到调动构成课程心理的四种重要的情绪。
首先应该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俗话说“智”起于好奇,正确的引导和内容广博的涉猎面会引起这种好奇。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稳定的“好奇”。
再次,要赋予学生适当程度的焦虑。
教学的心理本质就是体验适度的焦虑。
这需要在教学内容上适当地增加课文和练习的难度,使学生不会轻而易举地学到知识,而只能通过认真的思考和学习后才能掌握,这也就是教学研讨中常说的“x+i’模式。
这种方法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不确定性,从而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当然这种焦虑心理一定要适度。
一方面不能没有焦虑,那样就会使学生逃避课堂;也不能赋予过多的焦虑,那样会使学生在学习英语上灰心丧气,产生挫折感。
最后,还要考虑到愉快的因素,就是说要使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感觉到自身知识的增加,有成就感,从而感到学习英语的愉快。
应该说,愉快是学习的结果,而不应该是学习的本质。
总之,教学内容上注重学生学习情绪的调节,也正体现了英语教学的人文性。
三、人文化的教学途径。
解决了“教什么”以后,就该讨论“怎么教”的问题了。
高职英语在教学途径的选择上也应该强调人文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课堂教学要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要充分注意和考虑到学生的反应,要摆脱教师“独白表演”式的教学模式,不论是讲解课文还是做练习都要考虑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学生也应该随时对老师的讲解给予积极的回应。
其次,要强调“参与式”教学,这是高职英语教学区别于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标志。
学生在课堂上不应该是被动接受的客体,而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上课要带着问题去学,积极参加课堂讨论,这样才能增强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做到了这一点,也就做到了积极主动地建构自我,因为英语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学生是这一过程的主体。
再次是要注重学习的`过程。
很多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总是急功近利,非常在乎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在乎在考试中拿多少分,在乎听过一门课后课之后自己能提高多少分,这一观点在学英语上是应该避免的。
英语学习是一个过程。
英语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学好的,而是在于平时的日积月累和潜移默化。
无数成功的经验都告诉我们,只有那些扎扎实实靠一点一滴“量”的积累、注重学习过程的人,才可能在英语学习上最终取得的“质”的飞跃。
最后,谈谈合作学习。
萧伯纳曾经说过:“我有一个苹果,你也有一个苹果,假如我们互相交换的话,我们各自还是都有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我们再进行交换的时候,我们就会各自同时拥有两种思想。”合作学习在实践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学英语时,可以把学生按照性别、能力、思维角度等方面的不同分成小组,形成相互依赖的合作学习关系,这样分工学习的成果明显要比学生单独学习的成果大得多。
四、结语。
以上从教学定位、内容和途径等方面讨论了对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些看法,总的来说要强调人文性的教学思路。
英语是一门活的语言,学好它离不开人的活动和参与,不能机械地传授和学习。
重视英语教学的人文性,将会使学生受益匪浅,对他们今后的人生发展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英语的教学应着重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做好了这一工作,对做好我们的示范校建设和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大有益处,也必然会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高一虹.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韩敏中.北大英语精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商务英语教学与商务文化意识培养论文【第三篇】
语言教学实际上就是一种文化教学,由于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思想、信息等的交流,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问题一般要比相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中出现的问题多,因此我们在进行语言教学时首先要解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文化差异,这就要求语言教学者在进行语言教学时同时也要兼顾文化教育,并且注意区分不同的文化,引导学生形成对文化的多元认知,将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结合在一起,将成为语言教学的一种新思路。
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在文化的传播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同样在语言学习中,文化也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核心所在,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传授,文化是语言使用的重要环境。“当你讲授一门语言的时候,你就在传递一种复杂的文化习俗、价值观、思维方式、情感、行为系统”,这就要求语言教学者在进行语言教学时同时也要兼顾文化教育,并且注意区分不同的文化,引导学生形成对文化的多元认知,将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结合在一起。
文化教学的概念首次出现是在1918年的英国杂志《现代研究》中,此后国外学者纷纷对此表示关注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教育模式,国内也有部分学者对语言文化教学进行了自己的研究,如苏向丽的文章《跨文化交际中多元互动的语言文化教学》(《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5年第4期)、吴奕绚的文章《外语教学应注重文化因素》(《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等,这些研究都将重点放在语言文化教学的定义,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的关系,以及语言文化教学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等方面,而没有深入到语言文化教学的构成因素、语言文化教学的课堂模式等具体环节。为此,笔者将借助patrick的“文化体验”这一概念,从实践层面来分析语言文化教学的构成因素,以及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之间的互动性关系。
文化教学的概念首先在1918年英国杂志《现代研究》(modernstudies)上提出,这一概念强调二语教育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目的语国家及其人民的文化生活。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语言学者brooks倡导在二语教学中应该融入文化元素。
随后,一大批语言学家开始关注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内容。例如,nostrand所提出的“自然发生模式”,其中包含六大范畴:文化、社会、冲突、生态与技术、个体以及跨文化环境。hammerly强调了文化教学中的人文与情感维度,damen(1987)则把文化教学称为语言教学的“第五维面”。到了20世纪80年代,语言学家robinson(1985)提出了“文化的多面性”的设想,强调语言教学应注重外语学习者的“内化过程”与“心理变化”,也就是通过语言文化教学使外语学习者具有多面性的文化以此促进自身的发展变化。
从以上这些研究观点中可以看出,语言文化教学中的两大核心要素: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互动性关联,首先,文化体验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者学习语言的过程同样是体验目的语文化的过程,这其中涵盖了包括历史、人文、地理、风俗、民情等等丰富的文化内容,对于语言学习者而言,学习语言的同时也会受到其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意味着语言学习不仅仅只是一种认知过程,它同时也是一种实践过程,语言教育不应仅仅之专注于技能训练,同时还要融进某种文化批判因素,总而言之,语言学习和文化体验是认知者在语言认知过程中同时发生且不可分割的统一性认知实践过程。
反之,文化体验同时也会促进语言学习,对于语言学习者而言,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不同语言之间的流畅交流,这种交流能力不仅取决于学习者对该语言的掌握程度,也取决于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水平,而这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则有赖于语言学习者对目的语文化的熟悉和了解程度。可以说,文化学习有助于促进语言学习应用能力的提高,学习者只有从事文化学习与国际了解,尊重并学习不同民族的文化,了解与欣赏本国及世界各地历史文化,并了解世界为一整体的地球村,培养相互依赖、互信互助的世界观和语言学习观。才能实现语言学习的真正目的,真正实现和目的语国家的人之间有效无障碍的交流。
从语言和文化的相互关联,我们建议在语言教学课堂中采用新的教学模式,从而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结合在一起,在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具体实践形式如下:
1.以西方文化最为语言载体,首先改变英语教学的学习素材单一、枯燥、陈旧等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在教学材料中增加时下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学生语言学习中的文化敏感度,在语言学习的同时培养更为宽容、开放的文化观。
2.以文化情景表演作为锻炼语言交际能力的主要形式,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将文化融入到情景表演之中,可以使学生获得不同文化碰撞的直接体验,在感受不同文化差异的基础之上实现无障碍的语言交流。
3.文化主题讨论,通过对相关文化主题资料的整理和搜集,锻炼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小组讨论、主题发言等形式一方面促进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同时也可以改变传统课堂讲授的教学方式,主动参与到语言教学的过程当中,变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为主动参与式学习方式。
4.通过结合传统试卷测试和课堂口语测试,书面表达测试等多种评价体系,全面衡量学生英语学习的能力和效果,进一步激励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提高英语学习效果,真正实现英语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总结来看,文化语言教学涉及到语言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各个方面,在教学理念上,文化应该成为语言教学的核心所在,将其贯穿于教学环节、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各个环节,加大语言学习中交际能力的培养也是语言文化教学的重点所在,在传统交际式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中加入文化内容一方面可以大大丰富语言教学的课堂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促进外语教学效力的提高。
尽管语言文化教学的观点由来已久,但是从目前我们的外语教学现状来看,文化在语言教学中的比重还是相当有限的,特别是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当然这里面存在着各种局限性因素,如学生的英语水平、理解认知能力、教学设备、教材等等。就大学英语教学而言,在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英语水平的基础上,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在语言教学中加入文化内容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融合差异文化的宽容文化观,另一方面通过灵活多变的课堂模式,展示不同国家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可以大大改变目前大学英语课堂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低迷、教师教学效果不佳等疲软现状。
商务英语教学与商务文化意识培养论文【第四篇】
商务外语话语可以分解为一系列的言语行为,如谈判可分为如何接受、指控、建议、回答、致歉、争论、要求、主张、抱怨、确认、指引、许诺、告知等。商务话语不仅仅是语言的使用问题,它实际上反映了商务活动的过程和商务专业人士处理事务的角度、意识和策略。语气常常决定商务谈判的成功与否,如果言语者语气热情委婉,对方就会愿意思考你提出的问题,接受你提出的建议。商务外语言语的特点归纳起来为简要、完整、流畅、委婉。
商务外语教学的目的是掌握商务外语方面的知识,并能应用于对外商务实际工作中。商务外语和外语教学二者相辅相成,既相互作用又相互影响。
1.商务外语是外语教学的特色。
商务外语和外语教学一样,首先需要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译能力,学习国际商务工作环境中外语实用的方法从而提高外语的交际能力。这种交际能力以外语教学为基础,以商务外语为特色。外语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外语语言水平,而商务知识的教学又帮助他们在外语特色上提高外语水平。所以说商务外语是外语教学的特色,外语教学对商务外语有辅助和支撑作用。
2.商务外语是外语教学的最佳体现。
外语教学培养的外语人才应该具备五个方面的特征: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商务外语与外语教学相比,这五个方面特征优势最大:
(1)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方面,外语教学具有一定的词汇量,商务外语具有更大的词汇量。外语教学应该掌握大量的日常用语,商务外语不仅应该掌握大量的日常用词,还需要习得更多的属于经济管理、商业贸易等领域特有的词汇。一是更准确的语法知识。商务外语的学生通常需要阅读大量的商务信息材料或者起草一些商贸信函以及合同,这就要求他们对语言结构的理解和把握要准确无误,对业务信息的表达要地道得体。二是更熟练的语言技能。外语教学中的语言技能主要包括听、说、读、写、译等五个方面。在国际商务洽谈活动中,必然要求参与者运用自如地进行听说交流,如果作为翻译人员则更需要迅速而准确地进行信息的双向传递。即使是阅读材料和起草文件的日常工作,也常常要在限定的时间内有效地完成。三是更灵活的语用能力。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语言不同于一般的交流。在日常交流中,只要对方能理解,不影响信息的传递就可以;而商务语言应该是比较规范的,并且要注意话语的语篇逻辑性以及语言表达中的弦外之音。
(2)宽广的知识面和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方面,外语教学要求掌握外语语言知识,商务外语具有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商务外语是专门用途外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国际商务与外语语言的一种有机的结合,是两门学科相互渗透与整合的新学科。换句话说,“它是某一项特定工作或行业的专门知识和与之相适应的有效表达能力的结合”。因为它是外语语言沟通能力在某种特定商业领域内的运用,这就决定了商务外语“应用型”的学科特点,这就要求学生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外语语言基本功,还得广泛地学习国际商务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培养解决实际商务工作中的问题的能力。
(3)较强的能力方面,外语教学具有交际能力,商务外语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商务外语的学生必须熟知外国文化知识,也必须熟悉中国文化常识,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跨文化意识,并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有效地解决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空白和文化冲突等问题,自如地运用外语进行跨文化商务活动。
(4)较高的素质方面,外语教学具有较高的外语素质,商务外语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商务外语所培养的人才常常会活跃在国际市场上,体现着中国的国际形象,还常常代表着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参与国际商贸谈判,这不仅需要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全面的国际商务知识、良好的跨文化沟通和思辨能力,还需要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并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国家意识。
3.商务外语对外语教学有促进作用。
外语教学有助于学生提高外语语言水平,提高外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和说的能力。而外语语言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学习商务知识,因为商务知识中的语言特点可概括为:
(1)词汇的高度术语性;
(2)言语使用的名词化;
(4)词汇搭配的公式化;
(5)句法单位使用的标准化;
(6)组篇的形式逻辑化;
(7)情感性、个人用语的极小化;
(8)言语礼节的套语化等。
这些商务外语的语言特点没有一定的外语语言水平是无法掌握的。而商务知识的学习过程又帮助学生提高外语水平。商务知识的学习是在一定的商务情景中实现的,如推销、商务谈判、公司会议等,这一实现过程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外语水平。所以说,商务外语对外语教学有促进作用。
4.商务外语对外语教学有借鉴作用。
商务外语教学不是一种孤立存在,而是具有跨学科工程的性质。商务外语首先需定位在外语。这是前提;然后要看商务知识的含量,这是基础;最后要考应用水平,这是条件。总体归纳起来,就是“外语能力+商务知识+实际技能”。外语能力通常指外语基本功,通过听说读写译等方面表现出来;商务知识是指有关商务贸易的基本理论知识,还包括相关的国际商务政策法规和惯例、金融、营销、会计、洽谈、电子商务、文秘等方面的知识;实际技能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包括翻译技能、交际洽谈技能、商务业务操作技能、电子商务技能,还有中外文文字处理及办公自动化技能等。目前,社会极缺懂专业的外语人才。外语教学让学生掌握的是外语,外语是一门工具,学生实际上掌握的是一门工具。学生还是缺少专业知识。
外语教学可以借鉴商务外语的“外语能力+商务知识+实际技能”,把其中的商务知识借鉴成其他专业知识,如土木工程、机械、计算机等,即“外语能力+土木工程知识+实际技能”、“外语能力+机械知识+实际技能”、“外语能力+计算机知识+实际技能”,使学生成为既懂外语又懂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符合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这是外语教学未来的发展之路。所以说,商务外语对外语教学有借鉴作用。商务外语作为外语教学的组成部分,是外语教学的特色,对外语教学产生影响。商务外语的学生在语言基本功、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更有最佳体现。商务外语以外语教学为基础,使学习者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工作意向和职业定位,所学习的内容与今后从事的职业领域范围一致。因为目的明确,所以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高,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商务外语水平,商务外语对外语教学有促进作用。商务外语是“外语能力+商务知识+实际技能”具有跨学科工程的性质,外语教学可借鉴其中的商务知识,换成其他专业知识,打造既懂外语又懂专业知识的适合社会需要的外语人才,这是外语教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商务英语教学与商务文化意识培养论文【第五篇】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网络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外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有效发挥网络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是现代化信息教育对外语教师提出的新要求。网络多媒体的普及,使得学生的学习途径和方法变得多样化,提高了学习效率,但同时也具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因此,在网络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找准角色定位,最大限度发挥网络多媒体的有效性,使学生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外语教育;网络多媒体;有效性;教师角色。
当前,我国高校外语教育的内容以传统的语言教学为主,将语言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然而,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社会更需要的是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外语教育。然而,传统的教材和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具有较大的局限性,无法实现听觉、视觉、触觉等多感官的刺激,而网络多媒体则通过音声、视频、图画等弥补了这一缺憾,不仅有助于提高会话能力,还能将语言背后的社会文化信息传递给学习者,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外语教育中导入网络多媒体的必要性及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教学方法和教材都必须统一于教材之中。[1]在教材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中,学生只能获得浅层的经验,而只有学生对所教内容具有自身经验的情况下,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这个观点与日本著名的学校心理学家盐见邦雄的视听觉教育理论不谋而合。视听觉教育理论认为,无论什么教育,仅靠教材、教师的说明进行练习的话,无法调动学习积极性,所教内容也难以进入学习者的头脑之中。[2]基于杜威和盐见邦雄的理论,教育有必要通过某些具体的形式使学习者自身直接获得经验,自主学习。而网络多媒体恰恰符合这一条件,如因特网、电子邮件、外语学习交流软件、国际社交平台等,能为外语学习者提供真实的外语语言环境和多样化的语言资料,使学习者主动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语言应用交际能力。
(二)异文化的理解。
外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跨文化交际,即与外国人进行实际交流。而要进行无障碍的跨文化交际,除了语言习得外,还要掌握语言所传达的文化内涵。换言之,以语言作为媒介构建文化,深入理解外国人的思维方法、行动方式、价值观、社会规范等等。网络多媒体包含了大量外国新闻、影视作品、文章等等,是学习者了解外国文化的重要窗口。
(三)学习者个体的教育。
网络多媒体能够突破传统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改变教师单方面进行填鸭式教学的状况,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媒介,将文字、音声、视频等不同形式的学习资料进行一元化管理,学习者根据自身的学习时间、学习需求、兴趣等自主学习,满足不同学习个体的需求。
(四)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时代,所要求的人才是能够在世界庞大的计算机信息网络中搜索到有效信息、并在计算机中进行处理的人才。因此,要培养适合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计算机的有效利用是不可缺少的技能。在外语教学中导入多媒体,能同时培养学习者的外语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适应当今信息化、国际化社会的需求。
外语教育中的多媒体应用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具有两面性。一方面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但也会给学习者带来一些负面效果。以下从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对多媒体应用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一)外语教育中网络多媒体应用的优点。
1.动机赋予。多媒体外语学习摆脱了单调的词汇、语法学习,能够将音声、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统合学习或者单个学习,将立体学习变为可能。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刺激,冲击学习者的心理,激发学习者的学习欲望,赋予其学习动机。2.反馈迅速,记忆稳固。利用学习软件或网站学习的时候,电脑能够对学习者的答案进行即时评判和分析,并且能够把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记录下来,方便学习者复习。学习者通过与电脑的相互作用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直观的把握,得到快速的反馈。认知心理学认为,通过多个感官获取的记忆比单个感觉获得的记忆更加稳固。美国著名教育技术教授所著的《教学媒体与技术》中提到,人类获取并记忆的情报中,90%来自直接经验,视觉听觉同时获取的占50%,仅靠视觉获得的占30%,仅靠听觉获得的占20%,阅读的占10%。[3]多媒体则能通过视觉、听觉等将间接经验变得更为直观,从多个感官刺激学习者,使其记忆更加稳固。3.个别化教育。个别化教育是指根据学习者的能力、水平、学习进度等,按照学习者个人的需求进行教育,分析每个学生的发音、词汇、语法、文化等多方面的语言状况,分别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因材施教。[4]显然,这是传统课堂教学所无法实现的。然而,通过电脑上的多媒体教育系统,学习者能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性学习,为不同学习能力、学习进度、学习方法的学生构建各自的学习体系,从而实现学习的高效率化。4.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多样化。多媒体外语教学使得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不再局限于教材和课堂,扩大到外语的新闻报道、电视电影、文章评论等。例如,收看外国新闻,在外语软件上学习,在网络上与外国友人交流,观看外国电影等,这些方法都能将学习者获取的间接语言经验变为直接经验,提高外语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外语教育中网络多媒体应用的缺点。
1.机械性的学习。多媒体外语学习归根到底是在电脑这一机器上进行学习,除了社交平台类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像学习软件等无法实现创造性的沟通交流,当学习者产生疑问困惑时,无法像人与人之间一样进行顺畅及时沟通。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学习者一方进行操作,而电脑无法像教师一样给予学习者鲜活的表情、动作和情感的支持,所以有的学习者在学习初期会感觉有趣,但很快就会厌烦这种学习方法。2.实际语言应对能力和思考能力不足。多媒体外语学习通常以实际会话中的某个场景为例提供会话模板,无法像人一样随机应变,而日常生活中的会话有多种可能性。因此,多媒体学习容易使学习者产生固定思维,与人交流时缺乏灵活性,难以应对实际的外语交流。同时,面对庞大的网络知识库,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以知识信息的获取量作为衡量自己学习成果的标准,对信息获取产生焦虑心理,而无法沉下心来进行思考。久而久之,学习者可能在知识的广度上有所提高,而无法进行深层次思考。3.懒惰心理。由于网络多媒体的持续存在性,学习者认为随时可以学习,随时可以在网络上找到答案,产生懒惰心理,疏于记忆。结果,对网络多媒体产生强烈的依赖感,而并没有真正掌握知识。4.错误信息的吸收。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资源越来越丰富,而这些资源的质量也良莠不齐。例如,在线外语词典,对有些单词的解释和翻译是错误的。而学习者在网络上学习时,一旦接受了错误的语言信息或者文化信息,在实际使用时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随着网络多媒体外语学习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习者通过电脑和网络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自主学习。面对多媒体教学的发展,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转变角色,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降低其负面效果。多媒体外语教育中教师应当主要承担以下四种角色。
(一)学习的支持者。
学习支持者是指教师根据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兴趣进行的课堂准备。教师要通过分析学生学习需求来确定课堂内容及其展开过程,并对学习者进行动机赋予。同时,教师还要进行教材和教学方法及手段的准备,选定权威教材或自编教材,掌握多媒体及网络相关技术,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二)学习的引导者。
(三)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学习、多媒体自主学习、课外辅导等一系列活动,并明确教师所承担的教学环节和多媒体学习环节,掌握学生的口语、听力、阅读、写作等情况,了解其优势和不足,从整体上把握其学习的侧重点,争取使每位学生都实现最有效化的学习。
(四)学习的建议者。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对学生各自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法的建议。具体来说,包括电脑的操作、有效信息的搜索、学习方法等,给学生提供建议和帮助。另外,教师在使用网络多媒体资源时,应明确使用目的。网络多媒体是为教学服务的,不能盲目滥用,不能让教学受制于多媒体,这样才能达到多媒体的有效利用。网络多媒体作为教师教学的一种辅助工具,能够弥补传统外语教学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但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并不能完全取代教师和传统教学方法,需要教师从整体上进行操作和把握,使网络多媒体的有效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1]johndewey.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盐见邦雄。视听觉教育的理论与方法[m].东京:中西屋出版社,1996.
[3]robertheinich.教学媒体与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商务英语教学与商务文化意识培养论文【第六篇】
基于高校英语教育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性,教师充分发挥课堂主导性的作用,运用多种措施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逐渐成为高校英语教学的强烈呼声,笔者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教师应提升自身文化素养,重视传统文化。
教师作为学生英语学习的引导者,无论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亦或是外国文化都应该有透彻的理解和感悟,自身对文化的学习不应固步自封而应与时俱进。试想一个英语教师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一知半解,怎能正确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英语学习呢?拥有一个文化素质高的教师是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前提。另外,充分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优秀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与外国人的交流与合作,而在交流的同时,传递和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使中国文化登上世界舞台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和骄傲。在英语教育中培养外国文化意识固然重要,但中华文化意识的培养也是了解和学习外国文化的基础,高举弘扬中国文化旗帜,努力学习外国文化将二者巧妙融合才是英语学习的根本。
2.在课堂中重视文化渗透,对比中英文化差异。
在课堂中适当进行文化渗透有利于学生在了解课文文化内涵和所涉及文化背景的前提下,更加立体直观的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印象。具体方法是:先通过教材讲解,介绍背景知识,然后在适当环节(讲解词汇或某一内容时),结合背景,讲解相应的文化内涵,众所周知,近年来,英语课文中出现许多生词,这些生僻词汇的出现于时代进步与文化发展紧密相连。另外,在课堂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中英文化的差异性做出对比与判别,加深文化学习。例如,“whatamigonnado?”英文中的后半句“gonnado”是“goingtodo”的'意思,但是为了表达的简单和明了,被完全口语化后就出现了这种情况。但是此种现象在中国教材中是不存在的。因此,在培养学生外国文化意识的同时,要注重对比中英文化的巨大差异,在差异中寻求学习和记忆英语知识的最佳途径,只有对中国文化背景和英语文化背景全面了解,文化意识的培养才能水到渠成。
3.创设文化交流氛围,发展多元化的视听教育。
英语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书面知识的获取,要重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能力,最重要的是与人交流的能力。教师应创设适宜的文化交流氛围,发展多元化的视听教育,满足学生与人交流的欲望。交流的最佳方式是面对面,因此,教师应该组织和鼓励学生于外国人进行交流。只有同外国人交谈才能实现中英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在交流中学生可顺利了解他国文化内涵和文化背景,逐渐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另外,通过多媒体教学组织学生观看正宗的美国影视,听纯正的英文歌曲也是培养文化意识的重要手段。通过口语和视听的双重影响,学生对外国人的民族文化、生活习俗、价值表达,历史发展等有了全面透彻的了解,更有效弥补课本知识的欠缺。以这种途径可以培养学生深刻的文化意识,促使学生在以后的英语学习中游刃有余,挥洒自如。
二、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英语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可以让学生在吸收本国优秀文化的同时,学习和借鉴外国先进文化,多元化文化环境更有利学生及早走近文化全球化的社会现场,感受语言文化独特的艺术发展魅力,对学生外语学习和运用起到极大的鼓舞和促进作用。因此,英语教师多方面、多措施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对其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且任重道远。
商务英语教学与商务文化意识培养论文【第七篇】
随着全球化的形成以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日益增多的跨文化交际中,各种撞击时有发生。跨文化交际这门学科也因此得到发展。有效克服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文化因素教学与交际能力培养都很重要。
言语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及思想方式,随着社会的不时开展,信息技术的不时进步,如今国度与国度之间在文化交流上,变得更近了,“地球村”的说法也日益盛行了。英语作为世界上运用国度最多的言语,也是我国除了汉语以外的第二大言语品种,英语的学习也变得必然且必需了。在停止言语的学习时,理解言语所反映的民族文化,关于言语的学习和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除了要注重英语词汇,语法构造的学习外,还要注重英语交际情境的创设及英语文化认识的培育,使学生逐步养成跨文化交际的认识。本文就从中西思想方式的差别对言语的影响谈起,剖析探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育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认识的相关举措。
一、中西方思想方式的差别对言语的影响。
不断以来中国都考究委婉,这种逻辑思想方式使得中国人在言语表达方面不习气从一开端就准确确实定某个概念的所指,而是习气经过说话或者上下文语境来肯定其所指含义,比方说:“你吃饭了吗?”能够根据说话的时间来断定这个“饭”指的是早饭、中午饭还是晚饭。而英语的表达方式却是非常明白的,早饭就会直接问:haveyouhadbreakfast?中饭会改用lunch,晚饭会改用supper,分的清分明楚。此外汉语言语常常是先因结果,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普通到详细的逻辑关系,而英语擅长运用较多的衔接词,且习气从小到大排序,比方汉语中对地点的描绘会依照国-省-市-区-路-街道排列,而英语恰恰相反。另外英语比拟注重形态,比方名词复数加s或者es,过去式加ed,未来时加will等,而汉语句子构成没有明白的方式规范,比拟注重的是句子的.功用。基于以上差别,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员应有认识的培育学生的英语思想才能,使学生的听说读写四方面才能得到全面进步,才干更好的养成跨文化交际的认识。
1、理解不同情境中英语词汇运用方式。
在运用英语单词及句式时,常因说话人的年龄、性别、社会位置等不同而有相应变化,比方,在与人打招呼时,“howareyou?”普通是与相识的人一天中第一次见面时打招呼的用语,用于比拟正式的场所;nicetomeetyou.普通是用于初次见面,是一种比拟正式的问候用语;howdoyoudo?普通用于初次相见经人引见后说的问候语,特别是对方年长时,表示礼貌。hello.普通用在熟人朋友年轻人之间的招呼用语,比拟轻松随意亲切自然。
2、注重对英美习气用语的引见及运用。
经常与英美国外友人交流的会发现,他们经常运用习语和俚语,比方milkway,从字面上看,我们就会以为是“牛奶路”,而实践意义的确“银河”,bigfish,字面意义会以为是“大鱼”,而实践意义的确“大人物”;raincatsanddogs字面意义会了解为下猫下狗,而实践意义的确下倾盆大雨等等诸如此类的习气用语还有很多,在停止记忆的时分不能单独记忆,而要根据这个词汇或短语呈现的上下文或者语境中去了解记忆,这样才干记忆深入。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员能够每堂课开端前都给学生引见两三个习语,能够先让学生本人讨论和猜想习语的意义,然后再通知学生真正的含义,这样有认识的培育学生主动理解并运用这些习语的习气,使之不得人心。
3、创设情境交际形式。
英语言语学习的目的就是可以更好的运用英语,停止交际,因而注重交际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小学英语教员能够应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会生活用语等根本用语。还能够在课堂创设与生活亲密相关的情境主题,让学生设身处地,全程交流都运用英语,不但能在很大水平上调动学生的兴味,还能使他们加深对英语言语学问及运用方式的了解和记忆。
4、注重阅读办法的培育,进步学生跨文化认识。
小学英语教员能够有目的的选择一些课外英语读物,让学生更多的理解英美国度的生活风俗、家庭关系、社会背景等,使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西方文化,从而可以更好的承受英语言语的学习和运用。比方,小学英语教员能够催促小学生阅读某篇英语文章,然后让他们写出本人的了解及心得领会,然后教师再对学生的心得领会予以指导,恰当的鼓舞和褒扬学生,协助他们树立自自信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再以沟通讨论的方式将文章要表达的正确意义通知给学生,这样可以营造轻松高兴的学习气氛,有利于进步学生学习的效率,并逐步培育其跨文化交际认识。
三、结语。
对英语言语的学习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可以更好的运用英语停止交流沟通,而若想要真正的控制这门外语,就请求英语教员有认识的培育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认识,注重对学生停止西方文化、西方思想方式及言语方式的教育,这样才干到达英语教学的真正目的,使英语真正成为一个交流的工具。
商务英语教学与商务文化意识培养论文【第八篇】
摘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剑桥商务英语证书及课程的特点,接着从商务语言与商务文化关系的角度,阐述了商务英语教学中学生商务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并就如何在剑桥商务英语教学中进行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提出了具体实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