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10篇)

网友发表时间 2991416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第一篇】

1、通过生活情景教学感受社会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2、培养学生数感,并提高学生的心酸能力,

3、通过计算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逆向思维。

灵活解题的能力。

口算卡片,

一、基础练习。

1、口算1。

20+6080+1020+50。

2、连加连减口算。

3+2+41+3+47+2+10。

10-5-26-2-315-5-2。

指明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今天我们就来试着解答这样的题目。

二、自主探索。

1、课件出示第五题,小猴分花生图。

要求:(1)看图说出图意,要求还剩多少个花生怎么计算?

(2)列出算式并独立解答。

(3)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先算什么,在算什么?

2、基础练习。出示第四题基础练习。

要求:(1)独立计算,全班订正。

(2)比较上下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讨论,整十数的'连加连减怎么计算?

(4)师总结算法:整十数的连加连减和10以内的连加连减一样,只是要加在在十位上。

3、情景模拟,出示第6题。

师模仿售货员一个学生上来模仿买东西的人,先示范给其他学生看,后要求学生分组模拟。

要求:(1)说清楚自己要买的东西,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根据自己的要求买东西并算出要用去多少钱,付出钱后还要找回多少?

(3)口头列式,并回答。

(4)全班反馈,说一说,你想怎么买,是怎么计算的?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第7题,

要求:独立解答。

三、回家帮妈妈算酸她今天买菜用了多少钱,并说出一些整十数连加连减的算式,你是怎么计算的。比一比谁是细心的孩子。

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第二篇】

教学目标:

1.经历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探索过程,掌握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用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提高合作意识,培养主动探究精神,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资源: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例题情境)谈话:同学们猜一猜画面中的人是做什么工作的?

录音:欢迎各位小顾客光临本店。本店为大家提供免费各色早点,(课件出示点心价目表)如果任选两种食品?让学生自由发言。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

指名回答。板书:+。

每人尝试计算。计算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请小组内小伙伴一起解决。

(2)分小组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

(3)全班交流。估计学生会将点心的价格看成以角为单位,将小数加法转化成整数加法。即元是5角,元是7角,5角加7角是1元2角,即元。

(4)教学竖式计算。

教师板书“元,角”后让学生在下面尝试列式,计算,并指定二人板演。

2.用竖式计算小数减法。

(1)尝试用竖式计算。

谈话:下面我们来研究“买一碗面比买一碗馄饨要多付多少元?”想一想怎样列算式?(板书:)你能用竖式算一算吗?做完后与组内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方法。

(2)集体交流。

3.教学“试一试”

谈话:除了刚才我们选择的早点外,你还喜欢哪两种食品做早点,先求出它们价格的和,再求出它们价格的差,并在小组里交流。学生计算,教师巡视,对计算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

三.巩固练习,深化拓展。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共同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如有困难,教师提示,想一想竹竿直立在水中,水面把竹竿分成了哪两部分?做完后与同桌交流自己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解答第(1)(2)小题,第(1)小题有学生可能列出乘法算式,可引导学生根据乘法意义用加法计算出结果。第(3)小题小组合作完成,在规定的3分钟时间内,比一比哪一组提出解决的问题多。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让学生了解题意,明白题目的要求。

(2)学生独立解答。

(3)交流反馈,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学生的想法可能有两种:一种是先计算出得数,再与1比大小,另一种是估算,如得数比1小,+,得数比1大。如果没有人采用估算方法,教师提问:上面三题你能不列式计算做出判断吗?引导学生用估算解决问题。

四.总结提高,课后延伸。

(1)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您能告诉大家要注意些什么吗?

(2)谈话:星期天,看展争当”小管家“活动,帮助爸爸,妈妈到超市买菜或到超市买东西,并记录,计算家庭支出情况,下周向老是和同学汇报。

五.课堂作业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第三篇】

教学内容:综合练习课(p59练习十8~11t及思考题)。

教学目的:1、练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2、创设生活情景,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3、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整十数加减。

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口算卡,磁性教具。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1)记时,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师:说一说,40+30=?你是怎样想的?用小棒摆一摆,在小组里说出计算方法。

(3)指名说出计算方法,还有谁的方法不同的?

2、算一算,练一练(第8题)。

师出示口算卡片,开火车进行口算练习。

3、听算。

师报算式,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检查听算能力。

10+40+3040+20+30。

二、读一读,算一算。

1、(课件出示p609t)。

要求:1、读一读,读懂题意。

2、指明读题加深理解。

3、列式计算,并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2、磁性教具摆出10t。

要求:1、仔细看图,数一数桃和梨的个数。

2、比一比,谁的个数多?

3、指出同样多的部分和多余的部分,

4、想一想,从桃里去掉桃和梨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是什么?

5、在小组里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多几个?少几个?再填空。

3、课件出示11t。

先出示美丽的校园,在逐步出示三个同学的对话,

师:从刚才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学校里有什么树?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1)在小组里提出问题,并自己解答。

(2)全班反馈,说出你的问题和算式。

(3)说一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三、思维训练。

p60的思考题。

下面每个括号里能填什么数?

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第四篇】

1、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的口算。

2、经历解决问题、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实现算法的多样性,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环保意识,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1、口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其中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是教学的难点。

2、开发性学习包:

伟大的数学家牛顿的故事。牛顿是个十分谦虚的人,从不自高自大。曾经有人。

问牛顿:“你获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牛顿回答说:“假如我有一点微小成就的话,没有其它秘诀,唯有勤奋而已。”

3、拓展性学习包:

体验活动:1分钟速算。整十加整十、两位加一位,两位减一位或减整十的简便运算。

1、学科单元内整合:第四单元是100以内数的口算,其中进位口算和退位口算是本单元的重点,在讲授过程中,利用数一数、摆小棒或者计数器帮助学生进行计算,而运用计数器进行计算时,正好运用了竖式计算的原理相同数位对齐,因此把第六单元100以内数的笔算整合在第四单元中学习。

2、学科间整合:与传统文化中的名人故事进行整合,了解伟大的数学家的故事,启发学生多看,多思,多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学科与学校特色课程整合:校本课程中的算术课程,培养学生的口算、笔算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体验式活动:采用竞争激烈的开火车游戏,通过对口算题目做到准确、快速的口答,对笔算题目做到准确无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课时:本单元8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教学片断。

最近我们在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至今为止,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以及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口算。

(1)先计算个位:7+8=15再和十位相加:30+15=45。

(2)先给37凑成整十,37+3=40再和8剩下的5相加:40+5=45。

(3)先给8凑成整十,8+2=10再给37剩下的35相加:35+10=45。

(4)先算个位7+8=15,个位满十,十位上的3加进上来的1的4,即十位上是4个位上是5,合起来是45。

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从操作、直观模型、生活经验等多个角度理解“数位对齐、满十进一、借1后以一当十”的道理,并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将操作、直观模型与数的运算建立联系,以促进学生反思,进而建构对百以内加减法算理的理解。操作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先说后摆,先摆后说、边摆边说。课堂中我与算术课程进行整合,训练学生口算的能力。每天口算20道口算题,让算数课程的学生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100以内加减法要求学生每分能计算3—4题左右,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只要求学生能正确计算出的数。通过这种整合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第五篇】

一、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教材中的主题图为数数、抽象数的概念以及数的组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每一幅图观察得非常清楚,描述得很到位,尤其在教学10的组成时,把图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在观察主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同时还运用主题图的'画面对学生进行爱劳动、讲卫生的教育,使学生在认数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

二、重视观察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观察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数学学习必备的素养之一。在教学中,我对学生的观察要求是:做到有条理,最好能多角度。表达要求是:用数学语言说完整的话。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大部分学生达到了会观察、能表达。

三、“用数学”教学扎实有效。

本单元开始出现“用数学”的内容,这是学生今后学习“解决问题”做铺垫,在这一内容中,学生开始接触条件(目前还没提到这一用语),学会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我觉得这一知识点在本单元是学得最扎实的,大部分学生会根据图意完整的叙述题意,并根据问号所在的位置提问题,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

不足之处:

1、一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太慢,这对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

2、做题时,很多学生不看题,凭感觉做,不知道何为检查。

3、还有一些学生分不清左和右。

4、关于序数和基数还没有区分,如不知道“从左数第6个”与“左边的6个”到底有什么区别。

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第六篇】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研说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二)。

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进行研说。

第一个方面:说课标。

说课标包括说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

首先说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

根据对第一学段“数与代数”的学段目标的研读,下面我对本单元进行解读:

1.知识技能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加、不退位减、进位加和退位减)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相应的计算;会进行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3.问题解决目标:探索并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运算方法,并能正确运算。

4.情感态度目标:感受数学的价值,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再说内容标准。

(二)内容标准。

在小学阶段“数与代数”分为:“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探索规律”。

在认真研读第一学段内容标准的基础上,确定了本单元的内容准标是:

数的认识要求要求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能正确熟练的进行口算.;数的运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加、不退位减、进位加和退位减)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相应的计算;会进行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第二个方面:说教材。

我将从“编写特点”“内容结构”“知识与技能立体整合”三个方面来进行研说,先来看看它的编写特点:

(一)编写特点。

第1个编写特点是:注重在直观操作中感知与抽象。

本单元教材是探究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在探究算理算法的过程注重直观操作。先让学生借助小棒等学具摆一摆,利用计数器拨一拨,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探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这个过程充分体现由直观到抽抽象,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例如在信息窗3中解决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位)的问题时,通过用小棒摆以及用计数器拨的过程,重点展示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以及个位上10颗珠子换成十位上的1颗,突出了“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再通过“5加8”等于13,怎样写?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从个位加起”的计算顺序个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进位方法。

第2个编写特点是:注重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的多样化。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注重解决问题策略与方法的多样化。在解决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时引出:“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要放手给学生,允许学生一口算的形式计算,引导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体现算法多样化。

第3个编写特点是:注重计算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

在每个信息窗的教学中注重计算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如在信息窗5中第一个红点有两种不同解决问题的思路:

1.先用50元减去买海螺花去的钱,再减去买珊瑚花的钱,就是剩下的,学习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的计算犯法。

2.先求买海螺和珊瑚一共花多少钱,再求还剩下多少钱,学习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既要学习解决此类应用题的两种不同思路,又要学会两步计算的笔算方法。

(二)内容结构。

本册教材第7单元的内容结构包括:(5个信息窗)。

1.信息窗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2.信息窗2: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3.信息窗3: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4.信息窗4:两位数加两位数(退位)。

5.信息窗5: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6.回顾整理:回顾整理本单元知识。

(三)知识与技能立体整合。

1.从横向角度来看,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第一单元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加法和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等内容,基础上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二年级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四则混合运算”奠定了知识基础。

以上是我从横向角度来说的,接着。

2.从纵向角度来看,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使计算加减的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万以内数及万以上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整个小学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个方面:说建议。

“说建议”包括说“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一)先说教学建议。

根据我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以及对本单元的研读,提出以下3点建议:

2.引导学生借助学具操作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了学习时离不开学具的帮助。本单元教学中充分借助学具的操作理解算理、学习算法。如在教学“26+12”时,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借助小棒、计数器独立探究。引导学生借助小棒:2捆和1捆合起来是3捆,即2个十和1个十合起来是3个十,6根和2根合起来是8根,即6个一和2个一合起来是8个一;拨计数器时,先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个位上拨6个珠子,再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个位上拨2个珠子,合起来是38,从而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进而引出竖式的学习,并再一次借助计数器帮助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在教学时要特别注重将计数器和小棒的演示过程同竖式的书写与计算过程紧密结合。让学具的操作真正为算理和算法教学服务。

1.保持计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密切联系。

信息窗4提出“鱼类标本比虾类标本多多少种?引导学生思考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数学信息,列式解决。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就是求这两个数的差,所以用减法。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结合起有机结合,深化对减法意义的理解。

3.设计一些有趣的练习题,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小游戏:1分钟完成练习纸上题目:

(1)独立完成,做得快的同学小声说计算过程。

(2)火眼金睛辨对错,分析发现的错例,并说说如何改正。

根据黑板的题目自编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或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考考你的同桌。

要求:先静静的在心里想好算式后,再写到练习纸的后面,然后交给你的同桌算出得数,并让你的同桌说说他是怎样想的。

反馈,如果做的题有错误请大家分析原因,并让出错的学生把计算过程说一次。

接下来说,“评价建议”

(二)评价建议。

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1.教师可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有没有掌握?如学完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加、不退位减、进位加和退位减)的笔算方法,看看是否写对竖式?计算竖式注意什么问题?会进行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等等,如果不会的话可以老师再辅导,也可以交给组长、组内同学负责,或是给小组加分的等激励措施。

2.学生自我评价:上完一节课后,让学生自己问问自己:这节课我有没有认真倾听,我有什么收获?逐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

(三)最后说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面对如此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在实施数学教学时应该有效地开发和利用。

1.整合文本资源,整理错题集,。

本单元的内容,不同的学生会在不同的地方出现问题,这时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出现的错题或是大部分同学出现的错题记录下来,慢慢地形成一本错题集,也是知识的一个积累。把错题记录下来,也是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的好习惯。

2.制作系列微课:本单元的知识点比较清晰,可以把每一个知识点录成一个微课视频,整个单元合在一起就是一个系列微课,可以放在网站球球群了,供基础薄弱的学生回家再学习;也可以结合我校的学习单,制成预习式的微课,引导孩子在家也能认真学习。

3.有效利用社会教育资源:课下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买物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讲一些数学有关的小故事或是数学家学习的故事,也可以激励学生认真学习。

谢谢大家。以上是我对一年级下册第7单元的研读,谢谢大家。

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第七篇】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内容分为加法、减法笔算和加、减法验算。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这是本单元主要学习笔算加、减法的难点。在教学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会用竖式计算加、减法,基本掌握了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所以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尽可能的让学生去尝试、讨论新知识。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对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法则,基本上学生都能够做到迁移类推,且能通过自己的想像、估算等方法,正确完成笔算。无论是加法还是减法估算,学生的估算方法越来越灵活和科学。不仅是估算方法呈现了多样化,学生们也初步有了估算的意识。练习五的21页第9题:走哪条路最近?可以怎样走?很多人刚开始无所适从,愣了一会儿后开始笔算,大部分学生认为从小君家到邮局再到书店绕弯到超市回家最近,而有个别同学此时是沉默不语,思考片刻后叫了起来:“不对,是从小君家到邮局到书店再回到邮局去超市回家最近,而且他不是算出总路程,而是将中间不同的一段路进行比较75+329(估算结果是400米左右)比440米要近,所以从学生的反应情况来看,他们的估算水平、估算意识有了非常大的提高,我感到很欣慰。从学生的作业可以看出,学生对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的题目正确率总是不十分高,老是会错,一问算理都懂,自己也会订正,可动手一算,十道题一般总要错那么一、两道,十分伤脑筋。另外,计算速度也很成问题。

学生计算能力弱,我想能得到解决办法就是增加练习。增加练习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类型的补充虽然学生可以用迁移的方法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但我们还是觉得一上课就端出连续进位、连续退位题让学生讨论步子过大了一些。像减法是计算教学中的难点,特别是连续退位的'减法。在解决例题517—348之前,我先补充不退位减法567—346、一次退位减法567—348让学生做,我觉得这些都是新课教学的基础,虽然现在是新课程,但是一些好的旧做法还是应该适时地用一用。

(2)题量的增加虽然学生可以用迁移的方法学习笔算,但是要形成技能技巧还是得一定量的练习。除了教材中的练习外,我还补充一些练习,让学生在大数学上笔算。

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第八篇】

开学了,校园里开了很多的花,一群小朋友为了能使这些花开的更鲜艳,拿着水壶前来浇花。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来了哪些小朋友?(出示挂图)。

二、知识探索。

1、看图,先让学生表述题意:3个同学在浇水,又走来2人,一共有5人。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3人和2人合起来是5人”上。

2、告诉学生,把3人和2人合起来可以用加法计算。

3、教学加号、加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4、教学例2,让学生感知加法的含义,体验计算方法,例题是两幅内容连续的图,要让学生明白图意,体会1位小朋友和2位小朋友走到一起是3位小朋友,要用1+2计算。

三、知识巩固。

“想想做做”要让学生自己看图,讨论、交流,或者通过学具操作,学习其余的一些加法算式,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对于实际问题,要重视让学生说一说图意,相互交流,并列出算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1、第1题可以指导学生说说图意,列出算式,并在小组里交流。

2、第2题可以让学生相互合作,摆一摆小棒并算出得数。摆小棒能帮助学生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3、第4题是小兔子采蘑菇的情境是连续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说一说再写算式,可以加深理解加法的含义,感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4、第5题是开放题。要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不同的算式。只要符合图意,都要鼓励,使学生体会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过程。要鼓励学生多列一些算式,培养他们仔细观察,收集信息的能力。在交流时,可以让学生说说算式求的是什么。如2个小朋友甩绳,3个小朋友跳神;2只鸟在树上,又飞来1只鸟;路左边有2朵花,右边有2朵花等。

四、课堂总结。

五、能力检测。

练习与测试。

课堂练习。

第二课时。

昨天我们看到了一些小朋友在校园里浇花,今天他们又来了。你们看……(出示挂图)。

二、知识探索。

1、看挂图,弄清图意。从连续的两幅图中了解原来有5个同学浇花,走掉2人后,还剩下3人。

2、教学减法的一些知识。对5–2=3的含义,要学生从具体情境里体会、感受。5–2的计算,让学生自己说说算法,可以联系具体问题想,也可以用分与合的方法去想。

3、试一试。多数学生会列出算式3–2=1,也有可能一些学生会列出算式3–1=2。只要解释符合图意,就应该肯定。

三、知识应用。

1、第1题、第2题要先说一说或摆一摆,再填写算式,并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2、第4题先要说一说图意,弄清条件和问题,再写出算式并计算,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体验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减法算式的含义。

3、第5题要让同学之间合作练习。还要根据班级实际,创设一些学生喜欢的练习形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巩固2——5的加减法。

四、知识总结。

五、能力检测:练习与检测。

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第九篇】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意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经历解决问题、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3、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意义。

教学准备:小树卡片、绿色大卡片、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植树节)。

每一年植树节快要到来的时候,我们学校都要开展一次绿色植树活动,今天,我们班先举行一次植树活动,好不好?(板书课题:绿色行动)。

老师为我们每个小队都准备了一块草地,如果你在这节课表现得好,回答问题积极,就可以为你们小队的绿地栽上一棵小树。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队树栽得最多。栽树最多的小队将被评为本学期的“优秀植树小队”!让我们一起努力吧!加油!(课前准备各种不同的小树卡片和八张绿色卡纸。)。

同学们,你参加过“植树活动”行动吗?你知道在植树行动中要做些什么事情?(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挖坑、栽树、浇水、挂牌等。)。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师:看来,小朋友们都喜欢参加“植树活动”行动。(出示投影:植树活动),这幅画面就是小朋友参加“植树活动”行动的情境,瞧,这些小伙伴们干得多带劲儿!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你发现了那些有趣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有用的数学问题呢?看看谁发现的最多、最有用。

学生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发现的信息,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学生找到有用的信息,小组内成员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并说明根据哪些信息可以提出那些问题,小组长进行记录。

全班交流,选小组到讲台上进行叙述。

小学低年级数学学科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1)这里一共有多少棵花?

(2)他们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

(3)挂牌的和浇花的一共有多少人?

(4)挂牌的比浇花的多多少人?

同学们的提问能力真是强,能发现这么多的有趣问题,作为表扬每一个组都种一棵树!

4、解决问题。

师:我们先来解决“这里一共有多少棵花?”这个问题。同学们,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那些信息呢?如何利用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呢?该如何计算呢?(用课件出示这三个问题)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先试着想一想!

组织小组讨论:请你先把你的想法和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小组长认真组织,我们比一比,看一看,哪个小组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生交流,师适时进行指导)。

组织全班研讨:哪个小组能把解决方法说给大家听?(对于学生的方法,选择优秀的进行板书,鼓励引导学生学习最佳的方法。)。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一道题竟能想出这么多的计算方法,你能把你最喜欢的计算方法介绍给大家吗?你为什么喜欢这种算法?(根据学生表现奖励小组“植树”)。

(设计意图:主动猜测,多种算法。根据情景图鼓励学生寻找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口算25+3=?时,让学生想办法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尝试解决问题。提供自主思考学习的机会,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允许并鼓励他们有不同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想法,哪怕他们的想法是不合理的,甚至是错误的,让他们在相互交流、碰撞、讨论中进一步明确算理。)。

6、小练习:

a、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这两道题吗?

21+8=4+53=。

b、谁愿意把你的计算结果说给大家听?你是怎样算的?

生:我想知道“他们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

师:怎样才能知道“他们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呢?

师:你知道怎样计算吗?请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生交流,师适时进行指导)。

8、谁愿意把你的计算方法说给大家听?

9、小练习:

小学低年级数学学科a、小朋友请看屏幕,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这两道题吗?

45+30=10+36=。

b、谁愿意把你的计算结果说给大家听?你是怎样算的?

10、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这两道题,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两位数加一位数是个位相加;两位数加整十数是十位相加)。

(设计意图:验证猜想,探究算法。任何猜想都要经过证明,才能确定其是否具有普遍意义,所以设计了两个活动进行练习,在练习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验证猜想。验证猜想的过程,也就是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探究的过程。通过多样的练习让学生自己感受出自己的口算方法的优缺点,进而自主的选择最优的口算的方法,促使学生以一个创造者、发明者的身份去探索知识,让学生在体验满足感、成功感的同时,获得一种科学方法的启蒙教育。)。

三、课堂练习:

1、你们太棒了,老师真佩服你们!我这里有一些问题需要同学们帮忙解决。看一看这节,课谁学的最棒!

2、游戏:找树叶。

同学们表现得这么棒,为了奖励大家,我们来做个游戏:“找树叶”。

四、课堂小结:

小朋友,你今天学到了什么?(生交流)。

你们可真了不起,每一个小组都种了这么多的树,表现太棒了!不但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法的题,而且还想出了这么多的计算方法,老师真为你们骄傲!希望小朋友们继续努力,相信你们一定会更出色!

教学反思:

多少年来,口算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是:能正确、迅速地口算,掌握一定的速算技巧,具备一定的口算能力。而评价的标准也简单,即检验一个学生的口算能力就是看他一分钟能口算多少题。并为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计算,算法多样化就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小学低年级数学学科算法多样化是近年来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最易引起争议的焦点问题。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按照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进行数学交流,而且有利于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这样的教学不但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愉悦,而且能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指导学生选择口算的最优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小组内进行评价,进行辩论,进而形成最优的口算方法,通过多样的练习让学生自己感受出自己的口算方法的优缺点,进而自主的选择最优的口算的方法,并且通过练习达到认可和巩固的作用。

在设计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估算意识。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应该培养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口算时可以先加强学生的估算的练习,这样有助于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口算的准确性,促进学生对口算的理解和应用。

二、重视算法多样化,培养创新意识。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面对算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无论哪个学生,凡是以自己的学习方式,根据自己的特点,以自己的步调进行学习,都是有效的。学生的学习总是在自己已有知识基础上的自我建构,学生的心灵深处不仅有求异和创新的需要,而且完全有创造的潜力。这样通过一道题的有效学习比训练几张口算卡来得收获更大。

三、鼓励质疑评价,培养反思意识。

四、通过比较练习,发现最优方法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的思路教给学生一般的口算方法。在学生掌握一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比较找出比较简便的口算方法。在口算的过程中,学生会说出几种不同的算法。这时,应及时对提出新的计算方法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他们积极思考的精神给予表扬。然后,再启发学生进行分析、比较,这几种方法中,哪一种比较简便?经过讨论,让学生发现最优的方法,并向学生说明,在以后地计算中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但尽量要用最优的方法。

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第十篇】

1、通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更加熟练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更加熟练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比较、综合等能力。

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口算方法。

(一)先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加法口算?让学生举例说:

出示第一组题:50+20、57+20、57+2、57+9先要求学生口算各题,并说出计算过程,再让学生比较。

提问:它们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老师结合学生讨论概括出:

1、相同点: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也就是要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加。

2、不同点:整十数加整十数,只要把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两位数加整十数,把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个位上的数字不变。两位数加一位数,只需把几个一相加,相加不满十的,十位上的数字不变,相加满十的,十位上的数字增加一。

(二)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减法口算?让学生举例说:

先要求学生口算,再让学生比较。提问:它们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老师结合学生讨论概括出:

1、相同点: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减,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减,也就是要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减。

2、不同点:整十数减整十数,只要把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减。两位数减整十数,把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减,个位上的数字不变。两位数减一位数,只需把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减,十位上的数字不变,个位相减不够减,十位上的数字要减少一。

(三)让学生比较两组题。

提问:这两组题的口算方法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概括出:相同点: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

不同点:个位相加满了十,十位上的数字增加,个位相减不够减,十位上的数字要减少一。

(一)。

加数50423576923。

加数203038817。

1、提问:已知两个加数,求和用什么方法算?

2、学生独立计算。

3、提问:42+30,怎样想能很快算出得数?(整十数相加,只需把40和30相加,个位上的数字不变,得72)。

4、提问:76+8怎样想能很快算出得数?(加的是一位数,把6和8相加得14,满了10,十位上应增加1,得84)。

(二)。

被减数607268413065。

减数40507348。

1、提问:已知被减数和减数,求差用什么方法算?

2、学生独立计算。

41-3,怎样想能很快算出得数?

(三)引导学生对比小结:

口算既要准确,又要迅速,就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方法,还要看清符号。特别要注意,个位相加满了10,在十位上要添上1,个位上不够减,十位上要减1。

三、加强练习,提高口算能力。

(1)教科书p78页,第1题。

(2)教科书p80页,第5题。

学生直接在课本上写得数,并统计5分钟完成的人数。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299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