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太极拳教学资料【精彩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832503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太极拳教学资料【精彩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太极拳教学资料【第一篇】

太极拳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我国的国粹之一。太极拳的练习可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免疫力,调节心态,减轻压力等,因此备受欢迎。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掌握太极拳,太极拳班应运而生。针对太极拳班的教学计划,本文将着重讨论以下主题:太极拳班的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

目的:

培养太极拳技能并提高身体素质。

太极拳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全面、系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学员掌握太极拳的基本技术和招式,并提高学员身体素质。太极拳是一种运动方式,需要运用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需要练习呼吸和调节心态。因此,太极拳班应该旨在培养掌握太极拳的基本功和技能,并通过科学的训练方式提高身体素质。

教学内容:

基本功、招式和推手。

太极拳班的教学内容应包括太极拳的基本功、招式和推手三个方面。基本功是太极拳的基础,包括站桩、吐纳、打坐等基本动作。招式则是太极拳的精髓,包括单刀、单剑、太极拳套路等,需要掌握各种技巧。推手则是太极拳的应用,需要掌握如何运用太极拳的理念和技巧,进行身体的对抗。因此,太极拳班的教学内容应包括基本功训练,太极拳套路的训练和推手训练。

教学方法:

理论结合实践。

太极拳班的教学方法应该包含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首先,理论是太极拳学习的基础。学员需要了解太极拳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理念。理论学习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录像等方式进行。其次,实践是太极拳学习的关键。学员需要反复练习,熟悉基本功、招式和推手的技术要领。在教学实践中,需要通过个别辅导、团体教学和对学员的误区矫正等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

整体评估与个体差异优化。

太极拳班的教学评价应旨在评估学员的`整体技能水平,并尽可能优化个体差异。教学评价可以通过考试、演讲、实战等方式进行。例如,通过举行太极拳比赛,可以为学员提供交流和竞技的机会,激励学员通过努力提高技能。此外,通过调整个别差异化教学,可以激发学员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能力,提高个体技能表现。

结语。

太极拳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员掌握太极拳的基本技能和技巧,提高学员的身体素质。教学内容应包括基本功、招式和推手。教学方法应包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教学评价应着重于整体评估和个体差异化优化。在展开太极拳班教学计划时,应该充分考虑学员的差异、个体差异化教学策略、注重效果评价和学习反馈。通过科学规范的教学方式,让更多的学员子入门太极拳,可谓是积极推进国家体育健康事业的重要选择。

太极拳教学资料【第二篇】

(1)要从简单的套路学起。比如24式简化太极拳就很好。它动作不多,时间短(4~5分钟),式子较全面。当时名家编这个套路时,还考虑到它的动作符合人的运动生理,既能得到锻练又不易造成运动伤害。

然后再学些稍复杂一点的套路。再就是练过四、五套拳之前先不要急于练器械,有了扎实的功底,再去练刀剑枪棍就会简单一些,要循序渐进,不能着急。

(2)要方法正确。买一些教学碟和书看看。找个自己觉得练得不错的老师学练会更快一些。多看,看碟或老师练,注意手、足、身的运动状态、轨迹及起始位置。

最重要还得多练。练拳,练拳,多练才能出拳。俗话说:“拳不离手”,就是这个道理。以前说“太极十年不出门”就是叫人们耐心练习,所以武术又叫“功夫”。不过现在用不了十年就能练就了。现在的师傅开放多了,不像以前怕徒弟抢自己的饭碗。再说还有那么多书。买张光碟,想看几遍看几遍,很方便。学拳时要学习一些基本功。如压腿,踢腿,蹲马步等拉韧带和增加腰腿力量的基本功。有道是“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松”。

(3)学拳时一定要认真学习自我保护。练前做好功前准备,练后注意做一下整理放松活动,压踢腿时不要过猛,以免拉伤韧带。练拳过程中注意膝关节弯曲方向尽量和脚尖方向一致,并且注意膝盖前弯不要超过脚尖。还有大家在做其他体育运动时的一些保护措施都可以借鉴。总之,要搞清楚我们练拳的目的是强身健体,而不是让自己再受到伤病的缠绕。(4)还得有恒心。有不少人练到半路放弃了,也不是不想练了,就是半路想偷个懒。可是放下时间长了就不太容易再拾起来。坚持练习,有空多练,没时间抽点小空琢磨一两个动作也可以。

(5)学拳的过程中要不断结合学一些太极理论。明白了拳式的用法和攻防意识,动作才会正确好看,并且越练兴趣越大。杨式太极拳谪传大师杨澄甫的'“太极十要”是为多数习练太极拳者熟悉的。既易记又比全面,其中讲述了太极学习中必须掌握和熟悉的要领,包括必懂的立身中正、上下相随、连绵不断等要点。

太极拳教学资料【第三篇】

太极拳的动作舒展大方、缓慢柔和、刚柔相济,以意念引导动作,符合人体的生理保健要求,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还能对人的心情进行调节。下面是网友收集分享的“太极拳教学资料【精彩8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并脚站立:身体保持自然直立,两脚并拢;两手轻贴大腿侧,头颈端正,胸腹舒松,精神集中,呼吸自然,眼视前方.

2.左脚开立:左脚向左轻轻开步,与肩同宽,脚尖朝前;两手慢慢向前平举,与肩同高,与肩同宽,手心向下.

3.屈膝按掌:上体正直,两腿缓缓屈膝半蹲;两掌下按,落于腹前,掌膝相对。

学练要点:重心放在腿之间。两臂下按和身体下蹲的动作要协调一致。屈膝要松腰、松跨,臀部不可凸出,两臂要沉肩垂肘,手指自然微屈。

2.弓步棚臂:上体左转,左脚上步,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左手前棚,与肩同高,手心向内,右手下按,落于胯旁,手心向下,两臂微屈;眼视左臂。

3.丁步抱球:上体微左转,右脚收至左脚内侧;左手翻下右手翻上,两手成抱球;眼视左掌。

4.弓步搠臂:上体右转,右脚向右迈出一步,脚跟着地,重心前移成右弓步;右臂前搠与肩同高,左臂下按,落于左胯旁;眼视右臂。

5.两掌前伸:右掌前伸,掌心向下,左掌同时翻转前送。

6.后坐下捋:重心后移;两掌向下后捋至腹前

7.转体搭手:右臂屈肘横于胸前,掌心向内,左臂搭于右腕内侧,掌心向外

8.弓步前挤:重心前移成右弓步;两手同时向前挤出,两臂撑圆;眼视前方。

9.扣脚旋掌:重心左移,上体右转,右脚上翘;右臂屈肘平划弧至右肩前,左手随右腕划弧。

学练要点:棚、捋、挤式要做出杨式的特点,舒展大方;云手要做出吴式的特点,圆活细腻;下按中的跟步要表现出孙式的轻灵。棚出时,两臂前后均保持弧形,搠出、松腰、弓腿三者必须协调一致。下捋时,上体不可前倾,臀部不要凸出,两臂下捋须随腰旋转,仍走弧线,左脚全脚掌着地。向前挤时,上体要正直,挤的动作要与弓腿相一致。

学练要点:左手向外翻掌前推时,要随转体,边翻边推出,上下肢动作要协调一致。单鞭时,上体保持正直,松腰,两肩下沉,左肘与左膝上下相对。

1.扣脚摆掌:重心右移,上体右转,左脚内扣;左掌向右平摆划弧(图7-3-15)。

学练要点:收右脚与上肢合抱要协调一致。虚步时,右脚跟着地,两臂微屈,沉肩垂肘,身体保持正直,要缩胯收臀,用腰带动来回摆掌。

2.转腰带掌:重心后移,上体右转;两手合转

学练要点:虚步时,上体保持正直,缩胯收臀。身体重心后移和右手上提,左手下按要协调一致。右手至于右额前,掌心向内,左掌按于左胯旁,掌心向下。

1.转体划弧:上体左转;右手随之向左向下划弧至头前下落。

2.收脚托掌:上体右转,右手向后划弧至右前方,左手向右划弧至右肋旁;左脚收回。

5.收脚托掌:同前收脚托掌,惟左右相反

6.弓步搂推:同前弓步搂推,惟左右相反

学练要点:搂膝、推手与左腿上步屈膝弓步要协调一致。弓步时,两脚横间距离约30厘米。推掌时,须沉肩垂肘、坐腕舒掌,身体不可前俯后仰,要以腰带动两臂运转。

1.转身分掌:重心后移,右脚外撇,上体右转;左手前伸,右手向后

2.收脚挂拳:左脚收回;左手握拳,落于腹前,右手向前划弧,附于左臂内侧

学练要点:收脚与上肢划弧要协调配合,弓腿撇拳要随腰转动,上下一致。

3.收脚捋掌:两掌后捋,右掌至腹前,左掌至胯旁,右脚收回

4.上步搭手:右脚向右前方上步,脚跟着地;同时两臂交叉,收于胸前,掌心相对

7.转体抹掌:同前转体抹掌,惟左右相反

8.收脚捋掌:同前收脚捋掌,惟左右相反

9.上步搭手:同前上步搭手,惟左右相反

10.弓步前挤:同前弓步前挤,惟左右相反

学练要点:两掌划弧要随腰转动。两臂后捋要走弧形。弓步和前挤要协调一致,两臂撑圆。弓步时上体保持正直,松腰收臀。

1.后坐分掌:重心后移,左脚外撇,上体左转;左掌向下划弧,右掌前伸

5.弓步打捶: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右拳打出,左掌收于右臂内侧;眼视右拳

学练要点:右臂搬拳和左脚上步要协调配合。左臂拦时,上体保持正直。右拳向前打出时,右肩随拳略向前引,沉肩垂肘,右臂微屈。

1.穿手翻掌:左掌从右前臂下穿出,掌心向上,右拳随之变掌,掌心也转向上

2.后坐收掌:上体后坐,重心后移,左脚尖上翘;两臂后引,两掌收至腹前

学练要点:身体后坐时须松腰、松胯,不要后仰凸臀。两臂随身回收时,肩肘略向外松开,不要直着抽回。两手推出和上步要协调一致,上步、跟步要表现孙式的轻灵。

四十二式太极拳吸收了陈、杨、吴、孙式太极拳动作,以杨式太极拳为主,动作外形严格规范,气势舒展大方,劲力刚柔相济,速度匀速有变,形成了综合性的特点。

四十二式太极拳吸收了陈、杨、吴、孙式太极拳动作,以杨式太极拳为主,动作外形严格规范,气势舒展大方,劲力刚柔相济,速度匀速有变,形成了综合性的特点。

四十二式太极拳在动作布局上各式太极拳动作有所穿插,第一段以杨式动作为主,外形舒展大方,柔和缓慢;第二段突出了吴式太极拳的手法、孙式太极拳的步法以及陈式太极拳的发力动作特点;第三段以杨式云手为主,兼有吴式提膝攀收勾脚尖的动作;第四段以四十八式太极拳中的第四段为主体,表现杨式特点。

1.扣脚摆掌:重心左移,右脚内扣,上体左转;两掌微向左摆。

2.转体翻掌:重心右移,上体右转;右掌翻转向外,左掌向下向右划弧。

3.转体云掌:重心左移,上体左转;左掌经面前划弧云转,右掌经腹前向左划弧云转,掌心向内。

4.收脚翻掌:上体继续左转,右脚收回,两脚平行向前,相距10—20厘米,两掌云至左侧翻转,左掌心向外,右掌云至左肘内侧,掌心向内。

5.转体云掌:重心右移,上体右转;右掌经面前向右划弧云转,左掌经腹前向右划弧云转。

6.开步翻掌:上体继续右转,左脚向左侧开步;两掌云至身体右侧,右掌翻转向外,左掌云至右肘内侧,掌心向内。

7.转体云转:同前转体云转。

8.收脚翻掌:同前收脚翻掌。

9.转体云掌:同前转体云掌。

10.开步翻掌:同前开步翻掌。

11.转体云转:同前转体云转。

12.收脚翻掌:同前收脚翻掌,惟最后收并左脚时,脚尖内扣约45落地。

学练要点:两臂随腰转动而运转,要自然圆活,速度要缓慢均匀。下肢移动时,身体重心要稳定,不可忽高忽低,要前脚掌着地再整脚落实。眼的视线随左右手转动,云手指尖与肩同高,掌心向内。

1.撤步穿掌:重心右移,左脚后撤,右腿屈弓;左掌翻上,向下划弧,右掌翻下,从左臂上穿出向前伸探。

2.转体扣脚:重心左移,上体左转,右脚内扣;两掌向左划弧。

3.提膝握拳:两掌握拳,左手经体侧屈臂上举至左额上方,拳心向外,右拳收于左胸前,拳心向内;左腿站稳,右腿提起,脚尖上翘内扣;眼平视前方。

学练要点:屈膝弓腿与前伸探掌要协调一致,上体保持平稳。两臂划弧要经腹前随腰转动。独立提膝,支撑腿膝微屈,上体保持中正,提膝脚尖上翘内扣,表现出吴式风格。

虚灵顶劲是指演练太极拳时,始终保持头容端正,百会穴轻轻向上领起,有绳提之意。此为演练太极拳最基本的要领之一。

要想做到虚灵顶劲,须先弄准百会穴的位置。百会穴位于人体头部顶端中央的发旋处,也即后发际正中向上七寸处,又称三阳、三阳五会、五会、巅上、天满、维会、泥丸宫、岭上、岭上满天等,为人体之制高点。《拳论》说:“百会穴领其全身”。虚灵顶劲就是要清气上升,虚达于百会穴。

清气如何上长?《拳论》说:“非平心静气不可,浊气必下降至足。一势既完,上体清气皆使归于丹田,盖心气一下,则全体之气无不俱下”。顶劲领起来,气归丹田,起于会阴,上行循腹里天突、廉泉、上督脉,亦由会阴起,过长强,顺脊逆行而上至百会。

但顶劲决非硬顶,硬顶是僵劲,非为真正的顶劲。“顶劲上领,意思如上顶破天,不可用气太过”。太过则正气猛涌上头,头重脚轻,足下不稳,扭转不灵,气脉不通,横气填胸,有损身体健康。

顶劲又不可不及,不及则提不起精神。所以《拳论》说:“中气上提,若有意,若无意,不轻不重,似有似无,不过不及,折其中而已。”“打拳全是顶劲,顶劲领好,全身精神为之一振。”

虚灵顶劲,既是打拳必须严格遵循的基本要领,同时又是一种拳术境界。练拳之初,很难真正领会其意,准确把握要领,只要由招熟渐悟到懂劲阶段,内气开始动荡,清气产生、丰盈,膀胱发热,丹田中正气浩瀚,才可真正体验灵机一动,清气上浮,周身空灵的奇妙境界。但尽管如此,演练者从一开始,就须严格遵守虚灵顶劲的要领。非如此,难于练好太极拳,不会产生清气,也不会有以后的清气上升、浊气下降、随心所欲的通达和自如。

含胸塌腰是在开胯屈膝的同时胸脯向内微微含住,心气下降,两胁微束,腰劲自然下塌,周身血脉流畅无阻;要塌腰,必定含胸。两者不能分开进行,而要互为前提,互为照应。

含胸要含住劲,切忌胸部外挺,若胸部外挺,则会引起气拥胸表,致使自身上重下轻,脚腿上浮,重心不稳。含劲要四面包涵住,却不是紧紧收闭,而要“胸虚如磐”。《拳论》说:“中间胸腹自天突穴至脐下阴交、气海、石门、关元,如磐折如鞠躬形,是谓含住胸,是为合住劲,要虚。”“胸间松开,胸一松,全体舒畅,不可有心,亦不可无心。自华盖至石门要虚、含住,不可令横气填于胸中。”“胸膈横气卸到脚底,即不能,亦当卸至丹田”。也就是说在气未能贯注周身时,即使不可能下沉直达涌泉穴,也要沉入丹田。久而久之自能周身贯通。

塌腰不可弓腰,弓腰成驼背,经脉、骨骼弯曲受压,气血不通;塌腰又不可软,软则失去灵劲活动。《拳论》说:“腰为上下体枢纽转关处,不可软,亦不可硬,折其上方得(折其中的意思)”。塌腰时,“腰劲贵下去贵坚实。”“腰以上气往上行,腰以下气往下行,似上下两夺之势,其实一气贯通,并行不悖”。

含胸塌腰同时进行,则击身骨节处处开张,丹田中的清气方可上长、畅通至百会穴,下沉之气也可顺利下沉至丹田达于涌泉。周身气由丹田起,分四路出,一气贯通。六分至心,分作两股,各三分上行左、右肩,由骨疑宫贯到左、右指;其余四分,化作两股,各二分下行至左、右腿,经骨缝贯至左、右足趾,以保证虚灵顶劲。

所以说,含胸塌腰非常重要,悉心掌握,全身气血才能走通走活,必须严格遵守这一基本要领。

松腰养气是指腰部放松,以养炼体内浩然之正气,此亦为演练太极拳务必遵循的基本要领。

松腰养气与含胸塌腰相关联,但要领不同。塌腰指的是腰劲下塌,中气自然沉入丹田;松腰则是指腰部松活,目的在于养护、养炼正气。塌腰时,“腰劲贵下去,贵坚实”。松腰时,“腰中要虚,一虚则上下皆灵”。

《拳论》说:“腰如车轴气如轮”。腰不能紧,紧则束气,全身僵直;腰部要松,肾气才能出入畅通,身体各部位正气皆可上下相通,贯注丹田,遍布周身。清气上升,浊气下降,上冲百会,下至涌泉,气随意动,处处开张,久而久之,内气自然充盈。所以说,松腰即可养气。

松腰养气,能运周身之虚灵,可以促使虚实阴阳变化,足从手运,以腰为轴,圆转自如。与人交手,进退攻防,刚柔相济,松活弹抖,意到气到,足稳身固,无坚不摧。

松腰先要松胯。胯为腰根,松胯才能松腰。胯松、腰松、气脉才能贯通,涌泉、丹田、百会等穴位,才能一气相连。

演练太极拳要十分重视松腰技巧,养成浩瀚之气,气自阻随功夫长,方得太极神妙。

周身上下,四肢百骸,无处不有虚实之分,所以说练习太极拳的所有动作都必须分清虚实。动作能分清虚实,即可灵活转化,才能耐久不疲,张弛轻重匀运转换,不致困顿。

练太极拳时不仅双手要不虚实,双足要不虚实,左手和左足、右手和右足也要上下相随,在运动中分清虚实,左手实则左足虚,右手虚则右足实。一招一势,虚虚实实,遍藏玄机。

虚,不是全无力量;实,也并非全部落实,占实。只是比重各有所偏罢了。初学者,动作可以大开大合,大虚大实,根据身体条件和年龄的变化、功夫的进步程度即可选择练习中架或小架。比如二八分,转为小虚小实,变为三七、四六分等。小虚小实,由于动作幅度较小,虚实转换更为灵活。

分清虚实,但不要过偏。所谓“偏”,是指人的重心的偏心距离超出两脚内距离的中间三分之一的范围。过偏不利于转换,易遭袭击,不易灵活应敌。分清虚实,不可过实,过实则迟滞;也不可过虚,过虚则浮飘,无着无落,根基不稳。

分清虚实要注意隅手的补救办法。与人交手,偏虚偏重出隅的情况经常发生,要注意运用隅手纠正自己的偏虚偏实劣势,随机应变克敌制胜。

分清虚实,演练者自己要尽量做到外形隐蔽,心中明了。“心要虚,心虚则四体皆虚,丹田与腰劲足底要实,三处一实则四体之虚皆实,此谓虚而实。”“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太极自然妙用,至结果之时,始悟其理之精妙”。“开合虚实,即为拳经”。分清虚实,深得虚实变化要领,悉心把玩,相信演练者从中会逐步理解太极真味。

沉肩坠肘是在松胯屈膝、含胸塌腰束肋的同时,将两肩井松开下沉,两肘随之下塌,周身骨节放松,心气沉入丹田,清气上升,浊气下降至涌泉,全身贯通,劲达四梢。

沉肩坠肘与含胸塌腰要相互一致只有沉肩才能坠肘,只有含胸才可塌腰,只有含胸塌腰才能沉肩坠肘。否则,无法使周身之劲合为一体,运动时上下不随,内外不合,血气不畅。

《拳论》说:“打拳运动全在手领,转关全在松肩,功久则肩之骨缝自开,不能勉强,左右肩松不下则转关不灵。”“胳膊如在肩上挂着一般。”“两肘当沉下,不沉则肩上扬,不适于用。”讲的都是沉肩坠肘的基本要领。

两肩要松下,不松下上身僵直,气脉不通,虚灵顶劲、气沉丹田无法完成。但松肩不是丢肩,丢肩则不是精神;更不可耸肩,耸肩气血不涌,中气不能通达四梢。故《拳论》说:“肩塌下,不可架起来。”又说:“两肩要常松下,见有泛起,即将松下;然不得已上泛,听其上泛,泛毕即松,不松则全肱转换不灵。故宜泛则泛,宜松则松。每势毕,胸向前合,两肩彼此相呼应。”

成势时,沉肩坠肘,含胸塌腰,膝盖与肘尖上下相对,使外三合与内三合紧密配合,全身呼应合住劲,天长日久,功夫自成。

太极拳运动,由于逆式腹呼吸之配合,呼吸深度增大,使横膈膜上下活动次度随之增加,促使消化器官功能大增,肠胃积气消除,保持谷道畅通,经络与消化系统,得以调剂与改善,营卫吸取与供给充份,同时增大唾腺液分泌功能唾液增加,随呼吸流入胃中,不但助长胃的消化能力,且有助于人体内的自疗机能,预防诸多病变不易发作,所以道家炼丹者称「唾液」为化丹妙药养生功能有哪些。

人在安静时,毛血管的开放,仅占全体总数量的千分之二点五左右,气血循环流速迟缓,骨骼肌筋肤发肢体末梢,所需营卫供给量减少,犹如高处自来水管,因水压或水管淤塞而缺水,人的`心脏跳动与血液在血管内,循环流畅与否亦然,人在练太极拳时,由于身体四肢按一定的姿势与屈度速度收缩屈伸,内气鼓荡,动作柔顺和缓,促使心脏跳动能力增加压力加大,血液出入心房量多力大,循环流畅,周身毛细血管全部得到开放扩展。由于血循环速度加快加大,将血液中于滞留的废弃物质清除,使毛细血管得到充分营卫供给,维护生理机能,免病症细菌及其它有毒物质侵害,所以对于防治血管硬化、高血压、心肌梗塞、冠状心脏病等,都有显著效果。

依据运动医学家的研究,太极拳的松、慢、匀、柔、轻灵顺畅和微波的起伏动作,可使大脑皮层处于自抑休息状态,以恢复由于过度兴奋,或剧烈动作所造成的机能紊乱。因为在大脑皮层的抑制状态时,耗氧量减少,脑部血液中含氧量增加,脑电磁波频率随之提升,中神经系统主管人体意念活动恢复正常,所以对于失眠、头晕、神经衰弱等病症有最好的治疗效果。

人体的主要呼吸器官是肺,由肺来完成躯体内部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人的呼吸与性别、性龄、身体姿势、海拔高低、气温、气湿、气压、风向、风速等有关,在正常状况下,男性每分钟呼吸12至18次,女性13至19次。其脏腑横膈膜运动一至二公分之间,而练太极拳时,内则由于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外则由于肢体配合引导,而使气布周身肢体肤发,全身毛细孔大开,从全身毛孔所吸入的宇宙真气,与体内原真之气在丹田会合融聚,由于逆式腹呼吸作用,不仅使横膈膜运动增大四至五倍,亦使身躯正直肺活量增大,腰围减少,医谚云:「腰小一寸延寿十年」,周身发育健全,使全身所有器官都发挥应有正常功能,提供每一细胞所需要的营养,发挥潜在自疗功能,抑制肌筋萎缩,毛发脱落,骨胳松软,不仅减缓衰老退化,更能防治呼吸系统诸多病症。

太极拳运动的主要功能,在调节控制脏腑器官功能,据现代医学研究所得的共同结论:「因为人体内脏器官,是由植物神经系统管理,而植物神经又是由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所组成,人体发生许多疾病,都是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如能时常作缓慢柔和顺畅自然的,身体肢体运动与内气接合互动,与中枢神经调整植物神经系统,维护内部脏腑机能的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平衡」。有意识主导内外相合而互动的太极拳运动,既可调节内部脏腑机能,亦可营卫滋润肌筋骨骼,使心率正常气血更新,胃肠蠕动正常快速,营卫摄取良好,情绪稳定精神饱满旺盛,袪病健身益寿延年自然成功。

太极拳教学资料【第四篇】

各位评委、老师们、同学们:下午好!

武城县第五中学“首届太极拳比赛”在全体七八年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两节课的激烈角逐,很快就要闭幕了。在此,我谨代表第五中学校委会和活动组委会,向在本次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各个班级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在本次活动中付出辛勤劳动的全体评委、工作人员及全体班主任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校将太极拳活动引入校园,它是我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行素质教育的一次具体体现。自5月份决定普及这项运动以来,各班利用课余时间精心组织、刻苦训练;在今天的比赛中,各位同学拼搏进取、奋勇争先,赛出了水平,赛出了风尚,使比赛获得了圆满的成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今天在座的评委老师们秉公执法,公正裁判。全体工作人员认真负责、忘我工作,确保了比赛的良好秩序。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我校各级领导的的辛勤培育,离不开同学们的刻苦训练,是全体师生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结果,它的成功举办,对进一步提高我校的精神面貌,培养同学们的集体观念和竞争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我校各项工作的开展,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下一步我校将太极拳列入大课间活动内容,实行一遍广播操、一遍24式简化太极拳的模式,让我们的大课间活动更加丰富,使之成为我们五中的一大特色。希望同学们以这次比赛为契机,对照标准动作寻找个人不足,利用课余时间把动作再规范,争取在集体会操时动作规范不掉队,为早日实现千人练太极的壮观场景而努力奋斗。

同学们,青春不言败,爱拼才会赢,团结有力量,奋斗创佳绩。两节课的时间很短,不足以让我们挥洒激情,展示青春,但它记载了一种精神,传承了一种动力。它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奖匾和奖品,更是一种态度、一种品质、一种永不磨灭的精神!希望全校师生以本次比赛为契机,把本次比赛激发出来的合作理念、集体观念、拼搏精神、竞争意识贯彻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去,为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奋力拼搏、再创佳绩!

现在,我宣布:武城县第五中学首届太极拳比赛圆满闭幕!谢谢大家!

太极拳教学资料【第五篇】

练习太极拳者都知道,动作若是不规范,对关节会带来很大的伤害。杨氏太极拳的特点就是规范动作,所以我们在练习的时候要注意自己动作,不要分神,把握住太极拳教学的要点。一起来看看吧!

1、将演练者设置为面向南北,左东右西方位。

2、演练者手脚的动作一般由腰带动,手的内旋,外旋沿用流行说法,即手掌拇指一侧向掌背转动为外旋。如倒撵猴的前掌后拉的旋转。向掌心转动为内旋,如搂膝拗步推掌的旋转。

3、所述抱球状是形似抱球,在整套动作中没有这个动作,是一个过渡式的说法是为了便于理解。

动作1:演练的人面向南面,两腿并起,自然站立。掌在两胯旁,两眼平视前方。

动作2:左脚向左侧慢慢自然而然分开站立,两脚距离与肩同宽或略宽于肩,为开立步。不要形成八字脚,要含胸、拔背、松肩、松腰、松胯。下腭微收,舌顶上腭。眼平视前方。

此式准备练拳,要选好场地,以防练习中不必要干扰,还要平心静气,精神内敛,排除各种干扰杂念,开始用意。

动作3:两臂慢慢自然向上抬起,高与肩平,两臂自然而然伸直,手心向下,腕掌与肩平。眼平视前方。

动作4:送肩垂肘,两掌下按,两腿屈膝下蹲,两手指向前,全身放松。

1、此式要注意贯彻杨式太极拳所述太极十要:“沉肩垂肘,含胸拔背,虚灵顶劲,松腰胯、分虚实,上下相随,用意不用力,内外相合,意气相连,动中求静”的'宗旨,而且要贯彻到整套拳架之中去。

2、两臂平举时,以肩领肘,以肘领手。有向外膨胀之意,意守腹部(丹田)。

3、曲膝是由无极到太极的一个转变过程,曲膝后即分阴阳虚实。做曲膝动作时,上

身保持正直,全身放松,不前俯后仰重心落至两腿中间,用意不要太浓,形成回收与下按的自然坠力。

4、意念和劲点:两臂上举时意念由手臂到手背,下落时沉肩坠肘到全掌。

易犯错误:心不静,手臂前上举太快而且不均匀,用力下按,易突臀跪膝、耸肩。

1、初学者因动作生疏未能准确把握动作要求而使规范失准;

2、较熟练者因错误动作未得到及时纠正而形成习惯性错误,使规范失准;

3、有些人不读拳书,无视规范,任我随意,积年累月,形成顽固性错误动作,而使规范失准。很明显,后两种情况是影响太极拳规范的严重障碍。

基础规范是初学者必须学习和掌握的重点,也是练拳多年的拳友要经常进行锤炼的重要内容。所谓基础规范主要是指太极拳对身法的基本要求,包括如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屈膝落胯、气沉丹田等。

1、要仔细研习太极弧线的规律性。

2、仔细研习太极动作的完整性。

3、要仔细研习太极技术的内含性。

太极拳教学资料【第六篇】

两脚立正站立,两臂自然下坠,头要自然正,二目平视,牙齿嘴唇微合,舌尖抵住上颚,呼吸要自然,首先要做到意念集中,思想清静,抛弃一切思想杂念,然后,屈膝松胯,提左腿向左开半步,然后移重心,放松下沉,然后两手徐徐上升与肩平。在上升的同时,注意不要挑肩架肘,然后,再随着身体下降两手下按于小腹前,这叫太极起势。

金刚捣碓,身体向左转重心向右移,两手左逆右顺缠向左上方掤,现在重心偏于右腿.动作二,两手坐腕翻掌向外加掤劲,左手变顺缠右手变逆缠,然后身体向右转重心向左移,右脚尖外摆两手变捋劲,向右后上方捋.动作三,重心移到右腿,提左腿向左前方开步,脚尖上翘,脚跟铲地滑出.动作四,身体下沉,走下弧线,向前移重心,两手向前掤划弧,左手掤于胸前,右手掤在右膝上方,然后左手向前带,然后再与右手相合,右手领着右腿上步,右脚虚脚点地,然后右手变拳,下沉,落于左掌心,再提右腿,震脚落地,金刚捣碓在震脚的时候,注意不要把重心移在右腿,要重心在左腿,用右腿的弹力来震脚。

身向左转,右手由拳变掌,向上穿掌外翻,左手逆缠下按.动作二,两手在胸前划弧转圆两手交叉于胸前,然后提右腿向右开一大步,脚跟内侧着地,脚尖上翘里合,然后重心由左腿移向右腿,然后身体向右转,把右手拉开,左手叉腰,屈膝松胯周身放松,这个步叫右弓步,手臂要求:要松肩沉肘,立身中正,开裆要圆,虚腿脚尖要内扣,膝盖要微屈成弧形。

六封四闭是左手去引右手,这是动作一.两的相合以后,向下捋,随着重心左移,这是动作二.动作三,重心右移,身体向左转,两手继续向身体左后方捋,然后上合于左耳下,然后双手下按,把左腿收回来,虚脚点地。

两手相合变双顺缠,左手向前,右手向后收。右手五指合拢变勾手,用手腕领劲向上掤,做到松肩沉肘,然后再提左腿向左开步,重心走下弧移于左腿,右脚尖内扣,左手再向右上方穿掌外翻,向左划弧拉开,然后放松下沉。

身向左转,右手顺缠上领,再变身体向右转,右手逆缠下按,左手顺缠上掤,身体向右转,右脚尖略向外摆,然后重心再移在右腿,右手上掤,提左腿向左前方跨一大步,然后身向左移,左肘、手从左膝下转过去,五指合拢变勾手提起与肩平,右手从后边合于右耳下,然后再向前推,身向右转拉开,再放松下沉,上下相合.斜形,它就是步和两手都形成一个斜的方向,叫四隅方。

两手放松下沉相合于左膝上方,然后重心向右移,两手上掤,把左腿收回来,虚脚点地,两手立掌于胸前。

两手下捋,提左腿向前上步,两手上翻,上一步,然后再上两步,上三步,就变斜形

打掩手肱拳的时候,以腰脊为轴,身体突然左转重心向左移,左肘向后发肘力。"哼",

两手下分,上合,同时开右步,然后身体向左转,重心向左移,两手向左上方展出,然后身体向右转重心向右移,右肘向下划弧从膝下转过,右手逆缠下按,左手逆缠向右推,然后身体向左转,重心向左移,手从膝下转过,右手顺缠从身体前方转到左前方,然后右手变拳左手叉腰,再变身体右转重心右移,右拳逆缠向上提于右太阳穴旁,左肘下合,左脚尖内扣,然后,右拳、左肘尖和左脚尖三点成一线,眼睛通过左肘尖看左脚尖,上下相合。

身体向右转,重心向左移,右拳变顺缠,下沉合于右腰间,同时,左手从左腰间向右前方推出去,然后身体向左转重心向右移,右拳向右前下方发力,以腰脊为轴,身体向左转,前拳后肘同时发力,"哼"

两手相合,右脚收回,脚尖点地。然后以腰领劲向右转,左脚跟外摆,两手下分,在上合的同时开步,两手抱头,裆劲走下弧向前移,两手合力推出去。

右手变掌下沉到腹前,然后再移重心,右手上掤外翻,左手合于腹前,同时把左脚收回,虚脚点地,左腿再提起,脚跟着地向前开步,然后左手再划弧上掤,重心移于左腿,右脚收回,虚脚点地,这个动作为前招。后招是脚步不动,以腰脊为轴,右手逆缠上掤,左手顺缠下合,先左后右旋转。

左手上掤,右手下合,同时提右腿上步,然后重心前移,右手上掤外翻,左手顺缠相合,右脚尖外摆再提左腿上步,左手再上掤逆缠外翻,右手合于右膝前。这是野马分鬃.

下捋,再上合,移重心,下按。

两手相合变双顺缠,左手向前,右手向后收。右手五指合拢变勾手,用手腕领劲向上掤,做到松肩沉肘,然后再提左腿向左开步,重心走下弧移于左腿,右脚尖内扣,左手再向右上方穿掌外翻,向左划弧拉开,然后放松下沉。

动作一,右手下合与左手相合,同时把右脚收回,虚脚点地,再以腰为轴向右旋转,带动手臂相合立掌与胸前,然后两手逆缠下沉,身体下沉相合。两手顺缠上升的同时把两脚提起,叫双震脚,然后动作两手相合,把右脚提起,合好以后要蹬脚发力。"哼"!然后跳步,转身两手捋过来。

由下划弧向前移重心,再变后捋。然后重心移到左腿,两手继续向右后方,然后把劲转换过来,由捋变成向前合,然后右腿由前边划弧外摆,震脚。两手变拳,右拳拳心向上,左拳拳心向下,重心移在右腿,提左腿,用脚跟铲地滑出,这叫跌岔。

向上冲拳,两拳变掌,右掌上托,左掌下按,同时提右腿,震脚下沉。然后开右步,两手划弧上掤。重心再向右移,两手下沉,把左脚收回,脚尖点地,然后左手上托,右手下按,左脚提起。

右手穿掌外翻上掤,左手逆缠下按,重心移在右腿,然后倒左步,用脚尖着地,然后重心移在左腿,两手交叉合于胸前,再倒右步,用脚尖先着地,然后重心再向右腿移,两手分开,左手下按,右手上掤,把左脚收回来,虚脚点地,两臂要撑圆饱满,松肩沉肘。

身向左转,右手上领,左手向后摆动,然后身再向右转,右手向下划弧按掌。左手立于鼻前中线,然后提左腿向左前方上一大步,然后松胯转腰向左,左手向左膝下转过去,五指合拢提起松肩沉肘。右手向前推,向右划弧拉开,放松下沉。

两手相合,在左膝上,然后划弧下捋。重心移到右腿,把左脚收回,虚脚点地,然后左手上掤,右手下合,提左腿上步,右手合于右腰间,再移重心穿掌,左手五指合拢在身后,然后再突然转身向上翻,提右腿震脚落地,两手交叉于胸前。

两手下分再合,右拳合于右腰间,左掌掌心向前,这时候重心在右腿,以腰脊为轴,前拳后肘同时发力,重心向左移,"哼"!

两手相合,下捋,重心右移,左脚尖外摆,然后提腿上步,再上合,下按

每个单鞭都是到转折的时候动作的变化

右手下沉与左手相合,然后变拳再重心后移,右拳逆缠向上提,左拳顺缠向下沉,变仆步。

重心向左腿移,左脚尖外摆,左拳上冲,然后,右拳随着上冲,把右脚提上来,然后由拳变掌在胸前缠绕下沉。

倒步,手下分,然后再转身,右脚尖微摆,重心移在右腿,把左脚收回来。

左手下按,右手上掤,左脚跟外摆,重心移于左腿,身体继续右转,右脚尖外摆,这时候左手变顺缠上掤,带着左腿一下转一圈,180度。转过来上步,两手变捋,重心再向左腿移,松右胯两手下沉,变向前合。然后右腿提起向外摆,打双摆莲.

两手下捋,重心移到右腿,然后两手变拳合于右胸前,重心略向左移,这时候身体同时向左转,然后重心向左移,两拳突然发力,"哼"!

两拳变掌向上捋,重心后移,再下沉走弧线,重心移于左腿,上右步,左手合于右小臂内侧,然后右手变拳落于左掌心,提右腿震脚。

两手下分再上合,下按,并腿,收势。

太极拳教学资料【第七篇】

太极拳是我国具有浓郁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同时也是国家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它是我们祖先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有效锻炼身体的养生拳种。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更快掌握与领会,并真正起到强身健体的促进作用,在这两个月的教学实践中,我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及时性接受能力,总结反思如下:

一、结合武术攻防技法,改变单一的健身意识:

太极拳具有养神、静心、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对各种慢性疾病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在太极拳动作徐缓而舒畅,均匀而细致的同时,人们往往忽视了太极拳具有相当实用的自卫防身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基本防卫术,可改变单一的健身意识,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达到劲力内蓄的涵养。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总认为太极拳是老年人锻炼的一种手段,导致学习及练习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作为教师,一方面要从全民健身的认识高度去教育学生端正认识,一方面也要结合基本防卫术,因势利导;让学生明确,在一个个徐缓的太极拳动作中,充满了我要民族文化武术运动的博大精深,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和练习太极拳的兴趣和积极性,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多种教具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练习的直观效果:

合理的运用不同的教具及优化教学手段是教学的基础。从教学实践体会,仅用单一的动作示范是不够的,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利用图画、多媒体、篮球等其他多种教具作为教学手段,可以加深学生直观意识。

如教“左右野马分鬓”时有双手体前“抱球”似的动作;光口头提示往往不能起到较好的作用。但在示范时,运用篮球,“抱”于体前,就能使学生更明确动作的要领;再如“白鹤亮翅”“手挥琵琶”,等形象的提示,促进学生的想象思维,加深动作概念的理解,以利动作的掌握。要根据不同的动作合理的运用,在教学中应注重示范的位置及示范面等,还要根据教学中所反映的实际情况,予以变化与改进。从而提高动作质量用教学效果。

三、音乐渗透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情趣,能有效调节学习气氛:

简练的口令术语提示在教学中是必不可少,但在整套动作基本学成之后,就会变得枯燥乏味,缺少练习情趣。而在练习中,有目的地选择乐感舒缓,曲调内容健康,具有一定特色的音乐,代替口令与节奏,融于太极拳的教学与平时的练习之中,其效果更佳。在教学与练习中,也培养了学生的乐感素质。同时也能多层次欣赏和吸收我国民族音乐的精华,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练习的热情,促进身心健康与审美能力均有较好的作用。

四、持之以恒,每天坚持练习,巩固中自有提高:

“拳一天不练手生”太极拳教学,应突出一个重点,即“练”,光学不练,起不到好的效果。俗话说“拳练千遍,身法自现”就是这个道理。在学生基本掌握全套动作后,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体育课的准备阶段与结束前加以强化练习。在促使学生熟练掌握动作技术,不断提高动作质量的同时也能丰实校园体育文化生活。另外也要多注意加强对学生全民健身意识的培养及教育,提高学生自觉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为今后踏入社会,为形成终身体育锻炼打下扎实的基础。使教与学有效地结合,从而真正达到教学目的。

从实践角度回顾,以上几点教学方法是基本可行的,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希望能给教太极拳同学带来一点启示和帮助。

太极拳教学资料【第八篇】

1、能够平衡气血,练习太极拳最关键之一是要平衡,在练太极拳的时候要注意平衡心气,因此坚持练习太极拳,具有平衡气血的作用。

2、促进消化,练习太极拳还具有促进消化的作用,从而能够促进肠胃的蠕动保护身体健康。

3、促进新陈代谢,练习太极拳具有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因此每天早上可以练一下太极拳。

4、抗衰老,人们经常练太极拳,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一些老年人则可能患有骨质疏松症,练太极拳能够舒展筋骨,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2832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