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四年级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14篇)

网友发表时间 3652289

通过观察天山的自然景观,了解其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对自然的热爱与保护意识。以下是阿拉网友为您整理的四年级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四年级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四年级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掌握文章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特点,学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把观察到的景物描写的具体、生动、形象。

3、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文章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特点。这节课按照“读――说感受――再读”的过程进行,不可忽视充分的读。(增加重点)。

难点:学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观察到的景物描写的具体、生动、形象。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课件的设计要注重图声并茂)。

2.学生预习课文(要求学生课前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深切体会文章的感情思想)。

教学过程:

一、赏图来揭题。

2.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天山。(配乐欣赏天山美景)你有什么想说的?

3.作者碧野在游玩天山后,如何用五百多字来表现《七月的天山》的'美的呢?(板书补充完整:《七月的天山》)。

二、自读通字词。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七月的天山》文章非常美,作者的用词也非同一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吧!3.有不理解的词吗?交流。

三、快读抓主线。

2.出示要求:快读课文,用横线画出表示游览顺序的词。

3.学生交流。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4.教师小结:这就是作者的游览顺序,也是本篇文章的写作顺序,作者就是这样由近及远,步步深入,通过移步换景的方法,向我们介绍七月的天山的,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要学会运用。

5.这些表示游览顺序的词分别在那句话中,请画出句子来,齐读,出示句子: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秋天似的凉爽。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四、美读找美景。

1.过渡:站在不同的观察点,我们观察到的景物是不一样的,在本文的字里行间,藏着许多美景,等待着我们用回发现的眼睛去寻找!

2.出示要求:你欣赏到了哪些美景?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自由阅读课文,用长方形框出作者主要描写的景物,用波浪线画出它们的主要特点。

3.你们发现美景了吗?学生汇报。

4.根据学生回答,概括成“雪水、密林、野花”三个词。并板书。

设想:

b.“树”:幽静。

c.“花”:绚烂。

1.过渡:作者又是怎样具体、形象地描写它们的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处,找出最美的句子,划下来,读一读,想一想美在哪里?在书旁写下感受,试着读出感受。待一会儿,我们一起交流。

2.佳句交流:

a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双比喻分别是什么?突出了什么?)。

b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也有两个比喻句,为什么比作银链和白莲?“飞泻、抛”等词感受到什么?)c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漏、斑斑点点、细碎”等词衬托出树林的茂密。)。

d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3.小结:作者就是这样用一双回发现的眼睛,用各种各样恰当的修辞,把七月天山的美淋漓尽致的向我们一一展现。

六、结尾产共鸣。

1.过渡: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读最后一段。

3.到过天山的李白这样说: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到过天山的洪亮吉这样说:此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到过天山的汪曾祺这样说:苍茫浮紫气,天山真雄伟。陵谷分阴阳,不假皴擦美。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

4、齐读。

5、总结:是啊,这就是天山,作者碧野先生用丰富的想象、恰当的修辞、准确的词句把我们带到七月的天山,同学富有激情的诵读,让奇异的天山充盈我们整个教室,给了我们美的享受。

七、诵读增积累。

1.过渡:这是1篇美文,作者用精当、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呈现了我们一辈子也难见的美景,值得我们学习么?常言道:“学习语文重在积累。”让我们用两分钟的时间快速记下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看谁记得多,记得好?2.学生展示。

3.小结:这真是文章处处是美景,段段是美文,声声是美音。

八、作业分层次。

最后,请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喜欢的作业。

1)、请把你喜欢的优美语句找出来,并摘抄在积累本上。

2)、请你运用本文学过的一种或几种修辞手法描写你最喜欢的一处风景。

3)、请你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介绍你去过的一个地方。

4).推荐阅读:《天山景物记》。

九、板书设计。

景物印象修辞雪水凉爽比喻密林幽静衬托野花绚烂排比。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四年级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篇2

教材简析:

这是1篇写景物的记叙文。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学情分析:

学生对天山不了解,只能通过图片向学生展示天山优美的景色,并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受到美的熏陶,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借助字典,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天山景色图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自读自悟。

1、我能把课文读流利。

2、我能读准下列词语。

戈壁滩白缎山涧飞泻洄水涡俯视五彩斑澜。

饮马无限生机白皑皑撑开枝丫马蹄溅起。

重重叠叠幽静萦绕五彩缤纷绵延矫健马鞍。

3、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我还知道作者是按什么方法来介绍天山哪些景物的。

三、合作、探究。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a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

b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

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主要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4、朗读四自然段: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

四、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板书设计:

4七月的天山。

走进天山:雪峰溪流。

游览的顺序再往前走森林。

感受大自然的美热爱祖国壮丽河山。

再往前走:野花。

四年级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篇3

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都有鱼儿在欢快地跳跃。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骑在马上,可以俯视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磷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使密林显得更加的幽静。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四年级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篇4

(1)十分讲究写景的顺序,全文从总体上说,以游踪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或由远及近,或自上而下,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杂。

(2)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腻的。描写。作者抓住特征,用简练而又形象的笔触加以描绘,使之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构成一幅幅生动、奇美的画面。

(3)绚丽多彩的语言,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边疆风情,具有感人的魅力。作者精心运用了比喻、映衬、夸张、对偶、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

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安排明确的线索,采用合理的顺序和即景抒情。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10篇《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四年级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掌握文章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特点,学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把观察到的景物描写的具体、生动、形象。

3、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文章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特点。这节课按照“读――说感受――再读”的过程进行,不可忽视充分的读。(增加重点)。

难点:学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观察到的景物描写的具体、生动、形象。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课件的设计要注重图声并茂)。

2.学生预习课文(要求学生课前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深切体会文章的感情思想)。

教学过程:

一、赏图来揭题。

2.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天山。(配乐欣赏天山美景)你有什么想说的?

3.作者碧野在游玩天山后,如何用五百多字来表现《七月的天山》的'美的呢?(板书补充完整:《七月的天山》)。

二、自读通字词。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七月的天山》文章非常美,作者的用词也非同一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吧!3.有不理解的词吗?交流。

三、快读抓主线。

2.出示要求:快读课文,用横线画出表示游览顺序的词。

3.学生交流。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4.教师小结:这就是作者的游览顺序,也是本篇文章的写作顺序,作者就是这样由近及远,步步深入,通过移步换景的方法,向我们介绍七月的天山的,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要学会运用。

5.这些表示游览顺序的词分别在那句话中,请画出句子来,齐读,出示句子: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秋天似的凉爽。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四、美读找美景。

1.过渡:站在不同的观察点,我们观察到的景物是不一样的,在本文的字里行间,藏着许多美景,等待着我们用回发现的眼睛去寻找!

2.出示要求:你欣赏到了哪些美景?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自由阅读课文,用长方形框出作者主要描写的景物,用波浪线画出它们的主要特点。

3.你们发现美景了吗?学生汇报。

4.根据学生回答,概括成“雪水、密林、野花”三个词。并板书。

设想:

b.“树”:幽静。

c.“花”:绚烂。

1.过渡:作者又是怎样具体、形象地描写它们的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处,找出最美的句子,划下来,读一读,想一想美在哪里?在书旁写下感受,试着读出感受。待一会儿,我们一起交流。

2.佳句交流:

a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双比喻分别是什么?突出了什么?)。

b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也有两个比喻句,为什么比作银链和白莲?“飞泻、抛”等词感受到什么?)c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漏、斑斑点点、细碎”等词衬托出树林的茂密。)。

d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3.小结:作者就是这样用一双回发现的眼睛,用各种各样恰当的修辞,把七月天山的美淋漓尽致的向我们一一展现。

六、结尾产共鸣。

1.过渡: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读最后一段。

3.到过天山的李白这样说: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到过天山的洪亮吉这样说:此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到过天山的汪曾祺这样说:苍茫浮紫气,天山真雄伟。陵谷分阴阳,不假皴擦美。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

4、齐读。

5、总结:是啊,这就是天山,作者碧野先生用丰富的想象、恰当的修辞、准确的词句把我们带到七月的天山,同学富有激情的诵读,让奇异的天山充盈我们整个教室,给了我们美的享受。

七、诵读增积累。

1.过渡:这是1篇美文,作者用精当、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呈现了我们一辈子也难见的美景,值得我们学习么?常言道:“学习语文重在积累。”让我们用两分钟的时间快速记下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看谁记得多,记得好?2.学生展示。

3.小结:这真是文章处处是美景,段段是美文,声声是美音。

八、作业分层次。

最后,请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喜欢的作业。

1)、请把你喜欢的优美语句找出来,并摘抄在积累本上。

2)、请你运用本文学过的一种或几种修辞手法描写你最喜欢的一处风景。

3)、请你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介绍你去过的一个地方。

4).推荐阅读:《天山景物记》。

九、板书设计。

景物印象修辞雪水凉爽比喻密林幽静衬托野花绚烂排比。

四年级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篇6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语句并积累。

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

课前准备。

挂图;画有导游线路的`小黑板;天山景物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学。

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渡语。

二:自学。

带着过渡语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让学生列出作者的游览路线)。

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像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

引导读通。

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如疑难词有:炎暑、山涧、饮马、萦绕等。

“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这句,需要结合图片点拨。

三:互学。

你觉得哪些语段、词句写得好?这段话或这――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中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如:写雪峰、雪水时的确切比喻;“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一句,用了许多叠词,读起来别有韵味,让人感受到原始森林幽静的美;还有描写花海的排比句;“人浮在花海上”中的“浮”字等,都是值得研读的句子。

班级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四:展示。

激发兴趣,课外延伸。

在学生交流后,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并让学生在课外自由选择读些这方面的书,也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鼓励学生多和老师、同学交流,这样,“足不出产,也可以游遍千山万水”。

摘抄优美词句。

五:测评。

复习词语卡。

四年级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篇7

《七月的天山》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组的1篇略读课文。本组课文描写祖国的大好河山,多姿多彩。本课教学宜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读自悟。通过自读、品读、美读、想象,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感悟文章优美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积累语言。

3.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夏天独特的美景,受到美的熏陶和情的感染。

课前准备制作介绍天山美景的多幅图片及相应文字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课前感悟。

1、师:在上课之前,老师先送你们一份礼物,希望你们在欣赏这份礼物的时候仔细观察,用心感受。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2、欣赏天山美景(图片配音乐:新疆好)。

二、悟中体味。

师:课前,我们一起欣赏了美丽的天山风景图,你有什么感受?

生1:美!

师:一个简单的“美”字却概括出了天山的特点。

生2:我仿佛置身于天山之中。

师:用流畅的语言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生3:真是美不胜收!

师:你的词汇真丰富,不但理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还学会了恰如其分地运用它,不简单。

……。

三、回顾单元训练重点。

1、寻找本单元课文的共同特点:

生: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写景的(以写景为主)。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本单元的最后1篇写景的文章,它就是——七月的天山(板书,齐读课题)。

生:阅读下面的课文,与作者做一次愉快的旅行,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去体会作者对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

师:请同学们一起来看大屏幕(齐读单元训练重点),大家尤其要注意老师用红色标出的这句话。

过渡:一般来说,写景文章语言文字都比较优美,七月的天山也同样如此,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

明悟:《七月的天山》是1篇略读课文(板书*),希望同学们能够借助我们以前积累的知识和已经掌握的阅读方法试着自己读懂并欣赏这篇文章。

四、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写作顺序。

1、自读课文,画出游览顺序词。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放声自由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请注意作者的游览顺序,并用“——”画出表示游览顺序的词语。

2、师生共同自由朗读。

3、相互交流,理清顺序。

生:我找到的是“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教师及时板书:

进入天山。

再往里走。

天山深处。

师:其实这既是作者的游览顺序,也是本篇文章的写作顺序,作者移步换景,用简练而形象的笔触描绘了天山景物。它们分别在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2、3、4)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2、3、4自然段,也就是这篇文章的重点段。请同学们来看阅读提示。(课件出示)。

(1)默读课文2、3、4自然段,独立思考,每段重点写了哪种景物?

(2)同桌交流: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些语句,说出理由。

师:现在,请同学们带着第一个阅读提示的要求进行学习。

4、学生默读并找出所写景物。

5、相互交流。

师:找到答案了吗?现在谁来给大家汇报?

生:我认为作者所描绘的景物有:雪峰、雪水、溪流……。

师:接着说。

生:我认为作者所描绘的景物还有:原始森林、野花。

师:无论是雪峰、雪水还是溪流,它们都是写出了天山的什么呀(水)?正是因为水的清澈明亮,才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板书:水、树、花)。

教师小结:

天山的景物很多,碧野先生却重点抓住了天山的水、树、花这三种景物来具体描写,而且十分讲究写景的顺序,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杂。

6、品读感悟优美语句(完成阅读提示2的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优美语句。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2、3、4自然段,画出文中你最。

喜欢的语句,再来说说喜欢的理由,然后和同桌交流。

(2)学生自读课文,做好批注。

(3)读悟结合,品析优美的语言文字(依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指导)。

师:现在我们进行全班交流。

师:交流时,先告诉大家你喜欢的语句在第几自然段,然后把这句话读给大家听,最后再说出你喜欢这句话的理由。

a: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生1:我喜欢的句在课文第2自然段: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我喜欢它是因为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雪峰云影的美。

师:你是从修辞的角度来欣赏的,就这一句,谁还有不同的感受?

生2:高耸,巨大,写出了山峰的高长、雄伟。

师:你是抓住重点词语去体会的。

指导朗读:能通过朗读来体现雪峰的特点吗?(突出多种形式的读)。

师:在这一段中还有你喜欢的语句吗?

b:在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骑在马上,可以俯视阳光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生1:我喜欢的语句是:在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骑在马上,可以俯视阳光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师:质疑,能用一个词语说出水的特点吗?(清澈)。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的清澈?(石子、鳞光)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好吗?

引导:对这句话,谁还有不同的感受?

c: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喜从天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生:我喜欢的语句在第3自然段: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a、是因为蜿蜒无尽写出了树的多,密密的、重重叠叠……写出了树的茂密……。

师:鼓励学生积累叠词。

师:指导朗读。(依据学生实际随机指导)。

生1:从修辞角度(排比、比喻)去欣赏。

生2:抓住野花的特点来欣赏。

生3: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如:解读“五彩缤纷”一词的引导)。

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五彩缤纷……)。

描写颜色的词语还有哪些?

生:五颜六色、五彩斑斓……。

师:描写一种颜色的词语还有哪些?比如说洁白的……。

生:蓝蓝的、嫩绿的、通红的……。

师:这么多颜色汇聚在一起,就叫做五彩缤纷。

师:对这句话还有不同的感受吗?

学生闭眼想象野花的五彩缤纷。

请你试着用朗读来体现花的特点。(个别读——齐读)。

5、总结,读悟第5自然段。

五、深化单元训练重点。

这篇课文作者抓住了重点景物,用优美的语言进行具体描写,表达了对天山的热爱和赞美。如果有机会,希望你们也能在七月骑马上天山。

六、佳句采摘。

把课文中你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在采集本上.

四年级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渡语。

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二、正音、解词、通读句子。

三、激发兴趣,课外延伸。

在学生交流后,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并让学生在课外自由选择读些这方面的书,也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鼓励学生多和老师、同学交流。

四、摘抄优美词句。

五、总结全文。

六、作业。

正确书写生字及新词。

板书设计:

进入天山水生机。

七月的天山再往里走树幽静。

走进天山深处花繁华。

四年级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篇9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川的感情,体会作者通过记叙浏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的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3,体会课文精炼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1,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2,培养热爱祖国边疆的情感.

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2,体会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河壮丽,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燎原广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你能向大家介绍你从课本上了解到的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文章吗(学生介绍)。

今天我们随同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在出发之前,我想把我搜集到的一些天山风景图片展示大家,大家想看吗(播放图片)。

问:美吗七月的天山又会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打开课文,共同去感受吧!(出示课题)。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词语(课件出示):个别读——开火车——齐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同学们再读课文时注意抓住作者观察点的变化,画出地点变换的句子.

2,老师明确,学生交流.

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3,在天山不同的地方看到的景象也是各不相同的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景点,细细地读一读,看看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4,学生分组合作学习自己喜欢的部分.

(1)教师发放学习目标卡表(课件出示)。

(2)小组合作学习。

5,交流.(课件出示)。

课文按照从外到里的浏览顺序,采用比喻和衬托,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描绘出了天山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天山文字的赞美,喜爱之情。

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的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安排明确的线索,采用合理的顺序.

为什么天山在七月比其它地方要凉爽?我为什么要喜欢这篇课文呢……读一下我的文章你就知道了!

让我来给大家解释一下吧!天山是一个,是一个很长的山脉,它(天山)一年四季,也可以说是长年积雪。“啊!真凉爽!真美啊!”是去天山的旅客经常说的一句话。

天山在七月的时候,最好的是去山上骑马,来到山上的“花海”。是多么美好!!!

哦,对了,我还没说我为啥喜欢这篇课文呢!

我带来了凉爽,愉快的天山,我爱你。

词语解释:

戈壁滩:是蒙古语译音,意为“难生草木的地”。为粗砂,砾石覆盖在硬土层上的荒漠地形,无土壤发育,植物稀少,按成因可分风化的砾质戈壁,水成的砾质戈壁和风化的沙质戈壁。主要分布在蒙古南部,我国内蒙古北部。塔里木、柴达木等盆地山麓,也有砾质戈壁带分布。

山涧:山间的水沟。

洄水涡:水流回旋。

【词语积累】。

锦缎幽静萦绕绵延绚烂矫健白皑皑高悬的山涧闪耀的银链。

清澈的水底闪闪的鳞光寂静的天五彩斑斓无限生机蜿蜒无尽。

重重叠叠斑斑点点五彩缤纷。

“学然后知困,教然后知不足”,在教学探索过程中,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对我们自身的提高,对教学手段的优化,是很好的补充。

四年级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篇10

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前准备。

挂图:画有导游线路的小黑板;天山景物课件。

教学重、难点: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直接揭题。

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度语。

同学自学。

带着过度语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

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象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

引导读通。

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同学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

合作学习。

你觉得哪些语段、词句写的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里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班级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激发兴趣,课外延伸。

在同学交流后,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并让同学在课外自由选择读些这方面的书,也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鼓励同学多和老师、同学交流。

摘抄优美词句。

有条件的设计专门的摘录本子,指导摘录的格式,提醒同学在课外阅读中也要进行这样的摘录。

作业。

复习词语卡。

四年级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篇11

1.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预习要求]。

1.标注自然段,识记注音词语。

2.朗读课文,由慢到快,至少三遍。

3.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写下批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在中国的西北有一个很大很大的地方,叫新疆;在新疆的中部有一条很大很大的山脉,叫天山。那里终年积雪,是个天然的避暑胜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七月的天山》(板书)。让我们通过文字跟随作者“骑马上天山”,去感受一下七月天山的美丽景象。

(导入环节应尽量少绕弯子。前两句的简要介绍,意在集中注意。后两句则提示学习的目标及途径。)。

二、集中识字。

锦缎绵延萦绕矫健峭壁断崖雪水清流五彩缤纷五彩斑斓饮马溪边。

高悬的山涧闪耀的银链冲激的溪流细碎的日影。

(如何提高本环节的效率?精编词语是关键。“锦”与“绵”形近音不同,“萦”与“矫”容易读错,“峭壁断崖”“雪水清流”属非常用词语,“五彩缤纷”“五彩班斓”属近义词。以上词语,如果没读错的话,一读而过。“饮”是非常见多音字,讲解一下。后四个短词的入选理由是因为词语的“陌生感”或“画面感”,其中“细碎的日影”引导学生想象一下。)。

三、整体感知。

师:自由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想象。留意作者的行踪及看到的景物,并在文中作上记号。

(学生读书5分钟左右,教师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巡视学生的预习标注,进行整体了解及个别指导。)。

师:文中的哪些词句提示了作者的行踪?

生: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师随机板书)。

师:在不同的地方,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生:水—树—花。(根据学生回答,引导概括,随机板书)。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七月的天山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生1:美。

生2:幽静。

生3:还有那么多的动物,充满生机。

师:看图的吧!

生4:很有大自然的气息。

生5:文章中的天山在七月,可看着看着,总觉得好像在春天。那里的花,好漂亮哦!我真想去摘几束。

师:很好!符合小女生的心理。呵呵!

(学习游记类文章的第一要点就是要知道作者“按照怎样的顺序写了哪些景物”。通过若干游记文章的学习之后,这项学习内容应该逐渐成为学生能够一望而知的东西。因此,本环节可走得稍快些。特别是不要在“水—树—花”之类的细节处逗留,说白了,用其他词语也未尝不可。)。

四、品读赏析。

师:默读课文,画出这些让你产生美好感受的语句,并想想这些语句好在哪里?

生1:“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这是个比喻句,我感觉很美。

师:“比喻句”就很美吗?

生1:有点说不出来。反正一看到这个句子,第一感觉就是“好美啊”,我的脑海里很快就浮现出了天山的美丽。

师:呵呵!看来这个句子可真神奇。那就请你把这种美的感觉读一读!(生读)。

生2:“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骑在马上,可以俯视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的生机。”阳光射到水中的样子我见过,五彩缤纷的,很好看。再加上鱼群的鳞光,很美!这个句子把天山的溪流描写得很生动。

师:善于联系生活经验,真会读书!

生3:“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这个句子很有神秘感,很有趣!

生4:我有补充。这个句子把塔松比作巨伞,很形象。还把千万缕阳光透过叶间的美也写进去了。

生5:“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使密林显得更加幽静。”读着这个句子,感觉这个地方非常安静,特别是“只听见”这三个字。

师:抓得很准!

生6:“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就这么短短的几个字,让我脑海中浮现出了这种景象:一条长长的带子,在一座又一座山峰下环绕,感觉真是不错!

师:你的想象真是太丰富了。真会读书!你把“萦绕”都读活了。

生7:“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这里把野花分别比作锦缎、霞光和彩虹,还写出了野花的特点,让人感觉很美。

师:一连用了三个比喻,构成了一组排比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感受“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是一种怎样的场面。(生齐读)。

生8:“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这句话让我感觉到了那里的花很美,那里的花就浮现在了我的眼前。

生9:我有补充。这句话让我感到花很多,都能让人浮在上面了!这才叫“花海”。

师:马矫健,人精神。用词富于变化,值得学习。再读!(生读)。

生10:这个“抛”很有力,与前面的“飞泻”相对应。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整个过程的展开遵循“顺学而导”的原则,不放任,不拔高,有肯定,有指导。)。

五、语句积累。

师:将自己喜欢的语句改写成“按内容填空的形式”抄一抄。如:。

(1)蓝天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彩就像白缎上几朵银灰色的花。

(2)融化的雪水,从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下来,像千百条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的溪流,浪花往上,形成了千万朵的白莲。

……。

(做题的过程又是一次回味文本的过程。)。

四年级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了解天山景物的特点。

2.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过程与方法:

1.交流搜集的资料,初步感知天山的美丽。

2.围绕“七月的天山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这一问题进行思考交流,感受天山的魅力。

3.体会作者的写作顺序及方法。

4.摘抄文中的优美语句作为积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重难点分析:

l、略读课文需要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读自悟感受七月天山的美景。

2、引导学生探究作者如何把天山之夏的景色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并以此来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确切的比喻,从中受到熏陶。

课前准备:

课件、学生借助工具书预习课文以及收集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解题、了解作者,交流课前学生查阅的关于天山的资料。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梳理、总结:《七月的天山》是1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

2.师生伴着优美的乐曲,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七月的天山。出示天山课件。

二、明确任务,阅读课文。

1.阅读要求: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七月的天山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

2.全班交流。

交流预设:

(1)天山留下的印象是神奇的、美丽的……。

(2)按照移步换景来描写景物。

三、品读文字,理解课文。

1.师生共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3)学生自由讨论,然后交流。

交流预设:

这一段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等美景。例如,用衬托的方法显示事物的特点:蓝天云影衬托雪峰的高大、静美;以溪流、鱼儿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用比喻的方法显示事物的特点:作者把雪峰比喻成白缎子,云彩的影子比喻成银灰色的花朵,说明雪山的白;把融化的雪水比喻成千百条闪耀的银链,溪流抛起的浪花比喻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可见景象多么壮观、美丽。这样的描写充分地展示了天山的无限生机,也解释了为什么在盛夏季节进入天山会有秋天般凉爽的原因。

(4)总结学习方法:

作者用到了衬托和比喻的方法来描写景物,自学课文时可以先找到这样的句子来品味天山景物的特点。

(5)用勾画批注的方法围绕着“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自学4-5段,觉得有困难的地方可以小组讨论。

(6)全班交流。

交流预设:

白皑皑的群峰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只漏下斑斑点点的细碎的日影。

“白皑皑”写出了雪峰终年积雪;“蜿蜒无尽”是说原始森林连绵不断;“重重叠叠”说明了枝叶的茂盛;“漏”字与“细碎的日影”相照应。

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花瓣儿赛过巴掌大。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

文中几个比喻句:像……织锦、彩霞、长虹,无不描绘出天山花朵的艳丽,“赛过八寸的玛瑙盘”显示花之大,“人浮在花海上”显示花之多。

四、拓展练习。

1.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2.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

四年级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篇13

《七月的天山》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组的1篇略读课文,还是1篇写景物的记叙文。课文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天山美景的热爱和热爱之情。本组课文描写祖国的大好河山,多姿多彩。本课教学适宜扶放结合,让学生自主阅读,自读自悟。通过自读、品读、美读、想象,体会作者对天山美景的热爱之情,同时感悟文章优美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课文的写作思路是: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1.会认“缎、涧”等8个生字,正确读记词语。

2.能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描写了那些景物,它们有什特点?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4.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5.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一课时

1.布置学生做课前预习.

2.分配好上课学生的任务.

一、师谈话导入课

1.江南的山水、溶洞真是奇妙无比,引人入胜。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那就让我们随同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去游一游吧!

2.板书课题《七月的天山》,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作者笔下的天山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2.再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读。用大屏幕出示字词,指名认读。

3.默读课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在文中找出有关地点变换的句子。

4.课文主要描写的哪些景物?

三、合作探究,披文入情

1.分配学习任务

第一组学习骑马上天山

第二组学习天山途中

第三组学习天山深处

2.小组交流、汇报

出示:七月,骑马上天山,“我”——

第一小组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第二小组可以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连起来回答。

第三小组用简短的语言表达。

四、师做总结

1.轻声读2---4自然段,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点,再细细地游览一遍,在文中找出认为写得美的句子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并写下感受。

2.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学习汇报并指导朗读。

师:这就是七月的天山,生齐读最后一段:

3.指名个别读、比赛读、男女分读

4.齐读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你能给最后一段换种说法吗?(改为陈述句)

5.通过我们深入的了解,这时天山给你怎样的印象?

五、对照梳理,积累运用

(一)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

作者按照移步换景的顺序写了天山的水、树、花等景物,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腻的描写。作者精心运用了比喻、映衬、夸张、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

(二)拓展训练

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抓住景物的特征,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等。

要求:抓住一处景物按一定的顺序描写,正确运用修辞方法并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

4、七月的天山

进入天山——雪峰、雪水

再往里走——森林、日影、水声

走进深处——野花

四年级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篇14

一、教学目标:

1.会认“缎、涧”等8个生字,正确读记词语。

2.能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描写了那些景物,它们有什特点?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4.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搜集天山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2.指名说说感受。

3.教师导学:刚才我们欣赏了天山的旖旎风光,感受了天山的美,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碧野的脚步,细细地感受七月的天山独特的风韵吧。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白天山的位置,初识天山美景,以至产生迫切学习的愿望,为下一步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自由练读,教师巡视。

3.教师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戈壁滩白缎山涧洄水涡饮马。

重重叠叠五彩斑斓白皑皑五彩缤纷。

5.学生自由读、领读、齐读生词。

6.读完这些词,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画面?(戈壁滩上酷暑难耐,天山雪峰像白缎一样美丽、山涧的雪水飞泻下来,洄水涡里的小鱼游来游去,重重叠叠的枝丫和五彩缤纷的野花交相辉映,美丽极了。)。

7.默读课文,理清写作顺序。引问:天山这么多美丽的景色,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把景物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直线把表示游览顺序的词语画出来。

8.指名交流:作者先游览了天山脚下,然后来到了原始森林,最后来到了天山深处。

9.师小结:作者就是这样通过移步换景的方法,向我们介绍天山的美景的。其实这既是作者的游览顺序,也是本篇文章的写作顺序。今后同学们写游记时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展开描写,这样会使我们的表达更有条理。

设计意图:四年级学生已具备自学生字新词的能力,此环节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及借助工具书查阅资料的能力,理清文章写作顺序,为下一环节研读课文、赏析美景扫清障碍。

三)、研读美景,感悟写法。

1.教师导学:美丽的天山哪里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请大家默读课文,用“”把你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并把你喜欢的原因写在旁边。

2.学生自由学习,跟同桌说说自己的感受。

3.交流反馈。

句一: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1)指名读。

(2)在这句话中,作者把什么比作了什么?(雪峰比作白缎,云影比作银灰色的花。)。

(3)体会比喻的妙处。引问:这样的比喻更加突出了雪峰的什么特点?(高耸入云、洁白无瑕)。

句二: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1)引问:从“飞泻”“千百条闪耀的银链”两个词你感受到了什么?(雪水流下来时气势磅礴的景象。)。

(3)引导学生把感受读出来。

(4)男女生合作读。

(5)引导学生夸夸雪峰、雪水。导学:看到这样的峰、这样的水,人们不禁要说——。

(6)练笔:一位老人情不自禁地说:“__________”

一位青年人情不自禁地说:“________”

一位小朋友情不自禁地说:“________”

(7)教师小结:在这两句中,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也正是因为这些形象生动的比喻,使天山雪峰、雪水、溪流的美景更真实地呈现在了我们眼前,文章除了这两处,还有其他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句三: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1)这句话美在哪儿?(写出了原始森林的广阔无边、枝繁叶茂的特点。)。

(2)“密密”“重重叠叠”可以换个词吗?(茂密、挨挨挤挤)。

(3)引导学生想象“巨伞”遮天蔽日的景象。

(4)能把你想象到的画面,用朗读的方式表达出来吗?

句四: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使密林显得更加幽静。

(1)想一想,这样枝繁叶茂的密林为何如此幽静?

(2)这样幽静的地方,我们该怎样读?谁能试一试。注意:语气要轻柔,突出密林的静。

句五: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1)“绚烂”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花数量多、颜色鲜艳)。

(2)教师播放课件,引导学生欣赏“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景象。

(3)说说你的感受。

(4)教师引读:难怪作者会说——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像……像……。马走在花海中,显得……;人浮在花海上,显得……。

(1)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只是因为天山的花,作者才会这样说吗?还因为什么,请你说一说。

(3)教师小结: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峰,天山才会如此凉爽;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林,天山才会如此幽静;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花,天山才会如此迷人。这一切的一切合在一起,才会让作者由衷地感到——学生接读课文最后一段话。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潜心读文,与文本展开充分的对话,既从内容、写法、用词等方面深入地阅读课文,又以读悟情,品味了天山美景。

四)、拓展训练,课堂练笔。

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作文,写一写校园的早晨,要求能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

设计意图:积累是为了更好地使用,有了积累和悟得的方法,再学以致用,这是阅读教学由吸收到表达的具体体现。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以学定教,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由于我们的学生对远在新疆的天山非常陌生,加之这是1篇略读课文又不可与精读课文相提并论,进行精讲,因此,在课前通过课件展示天山的美景图片,使学生对美丽的天山产生直观的感受,从视觉上来认识天山,了解天山,激发学生对天山的向往,引导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2.注重多读感悟,进行自主获取。

依据略读课文的特点,我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品味语句,进行自主获取。在文中作者多次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通过奇特的想象,展现了七月天山独特的美景。如:“蓝天衬着……盛开的白莲。”在自读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喜欢的理由,可以是对重点词语的体会;可以是从修辞角度去感受;也可以是从景物特点去欣赏,等等。让学生自由地表达感受,进而指导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现景物的美,从而感受作者对天山的热爱和赞美。这样的阅读指导,才会让学生尝试到自主获取的快乐。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3652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