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美术教学反思【8篇】

网友发表时间 3305010

【引导】优质的范文往往能节省您大量的写作时间,让您的办公学习游刃有余,以下是由阿拉题库网友分享的“美术教学反思【8篇】”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所有,轻松搞定再也不用加班熬夜了,希望下面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

美术教学反思【第一篇】

本学期我担任一至三年级的美术教育教学工作,每周18课时,虽然很辛苦,但是看着孩子们一天天成长与进步,我也就觉得欣慰和满足了。下面我针对一节课的教学作一下反思:

《变脸的太阳》一课是一年级(上册)的一节“造型表现”领域的美术课,这节课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兴趣出发,以快乐为主旨,让学生从听歌曲活动入手,观察太阳一天及四季大小与颜色的变化、听故事,再到感受画面的美,最后用自己的手创造出色彩艳丽、形象独特的太阳。整个过程都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在感知中发现太阳的特点,充分发挥想象力,从而在活泼快乐的气氛中学习新知。下面就从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两方面进行总结:

一、贴近学生心灵式的教学模式。

新课程下的教材呈现出的是一种更为“儿童”的'文化,促进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事物,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世界。教材的内容具有“童心”、“童趣”,学习内容更贴近儿童生活。作为教师,想真正走进儿童美术,就要有一颗“童心”,而且一年级学生正是对事物充满好奇心的年龄,课堂上激发学生兴趣尤为重要。因此,在这节课中,我注重学习的趣味性,让“乐学”理念充满课堂,将有趣的、学生喜欢的听歌曲活动融入导入环节。首先我播放一首《种太阳》的歌曲让学生来听,然后再由他们说说想种怎样的太阳,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始终贯穿整个导入环节,很自然地带学生走进美术活动,从而自然导入了本节课学习内容。在尝试环节我又让学生来听一听、看一看,探究太阳的形状与色彩,找一找、学一学,这一系列突出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活动更贴近一年级孩子充满好奇又用于探索的心理特点,如此一来,不仅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学会了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同时拉近了学生和老师的距离。

二、从观察入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只有充满活力的课堂,学生的思维才有可能发展,只有发现了问题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才会激起智慧的火花,学生才有可能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所以本节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从他们观察、记忆日常生活中肉眼可见的太阳,欣赏科学家在太空拍摄的太阳,并将二者进行对比,启发学生在色彩上进行大胆表现,再通过讲故事、欣赏作品、教师示范,进一步启发学生在太阳的造型上进行创新,这一系列观察活动,都是在老师的一步步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观察探究来完成的。学生眼中不仅闪烁着欣喜的光芒,还充满了智慧。通过观察学生们发现太阳的脸型、五官、光芒、色彩等都可以发生变化,这些新知的呈现都是通过学生体验来完成的,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

不仅如此,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一直都在不停地从观察——思考,再观察——再思考,就连最难的如何使画面构图饱满,也是通过学生合作探究集体完成而发现的,为今后的美术造型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也很高,学习新知的同时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三、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它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儿童是富于幻想的。在本课教学中,我从开头的歌曲《种太阳》,到欣赏绘画作品《太阳神鸟》、《太阳》,使学生通过对作品造型及色彩的欣赏,感受在非凡的艺术创造力与想象力完美结合下产生的美,注重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学生大胆绘画,画出了一幅幅美丽的作品。

总的来说,这节课的效果还是不错的。通过让学生观察、体验、探究等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有些地方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一、背景创作不够丰富。

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画的背景内容都比较简单,很少有平时生活的场景,整体感觉比较单一。

二、加强美术课作业的讲评,充分发挥教学的民主化,主动吸收学生参与,通过自评与他评相结合,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本节课教学,使我深深体会到:只有教师创造性的教,学生才能创造性地学,一旦学生的学习活动充满创造性的时候,学习过程便充满美的魅力,成为学生积极进取、自我完善的过程。

美术教学反思【第二篇】

美术教学注重儿童们真实、自由、自发地、创造性地反映客观世界,完全自主地表现对客观世界的观察、理解、想象和审美的认识及个性。孩子们往往喜欢参考书本中的作品,模仿他们来画,常常出现照抄照搬的现象,这源于孩子对自己的绘画缺少自信心,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给画自信心呢?我考虑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

一、珍爱童真

童真即具有自然、真实、自发而完美、璞玉天成的特性。珍视童真,是培养儿童绘画自信心的必要前提,体现童真也是艺术家们刻意追求的最高境界。儿童们纯真、自然,不懂世故,不知避讳,不会做作,不违事实地描绘,眼中的世界总是那样迷人,看到事物的大形状,往往是最动人、最具吸引力的部分,常常忽视细枝末节。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人物头大身子小,头上只有眼和嘴,而无眉、鼻、耳似张乐平的三毛形象,太阳大于树,小鸟大于山……他们尚未发育完全的小肌群之手常表现出一种风趣的夸张、简练的变形,这和大师们有某种惊人的相似。对于这些,我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评价作品的好坏,“像”只是评价作品好坏一个方面而不是全部,孩子们用童心观世界,只抓住最动人的部分或瞬间,而对次要部分“视而不见”,“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凸现出艺术真谛。童真可贵,童心不可违,天真出真趣,天真出真情,天真出清新。有一次让学生画出的《开心的小朋友》,有一位平时并不优秀的学生在作业中人物形象粗旷,五官模糊,只以粗线条勾出极富有表现力的大轮廓,丰富热闹的的场景,深深地表与了“开心”二字,虽然画面构图较乱,但乱得开心乱得热闹,让孩子们用特有的观察、理解和绘画语言,稚拙无饰地表达纯真的心灵和原始朦胧的审美,画出孩子们自己的一片洁净的天空。在作业评价中,我对富有童真的作品采取了高度的认同,保护孩子一点点的进步一点点的艺术灵感,意在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和高尚的审美情操,增强其自信心。

二、尊重其自由、自主创造的天性

自由活泼、无所畏惧,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和画是自由的、毫无束缚的。在雪白的墙上乱涂乱画,有时涂得很兴奋,很有激情,甚至有点自鸣得意,事后却招致大人们的厉色喝斥或棍棒相加。这是许多人曾有过的共同经历。可曾知这使几多的“艺术天才”胎死腹中?如稍加诱发,其中必有上乘的“抽象艺术品”面世。我在教学中从不用成人的思维给孩子太多的规定,即使临摹范画也准许根据其自身的兴趣自主增删,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想象中的向日葵》这一课时,孩子们初次接触想象画,即使对想象画没有太多的了解,但他们心中已经有了好多有趣的想法,我没有让他们参考书本画,而是让他们将自己的想法用自己喜爱的方式画下来,没有给孩子很多的规定,完全由孩子自由发挥,相信自己能画得比范画更棒。孩子们的.自信得到了极度尊重和满足。

三、让孩子在喝彩中成长

受自尊的驱使,人人都希望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得到肯定。儿童的这种欲望尤为强烈。考虑到这一点,我觉得应该给孩子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为他们提供一个属于自己的大舞台。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常常请孩子们带着他的作品,走上讲台,响亮得向大家说一声“请大家看我的作品!”然后用自己稚拙的语言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而下面坐着的孩子则是评委,可以举手帮他提点更好的意见,也可以拍拍手表示出自己的表扬。站到讲台前的学生基本上都能受到表扬,这大大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对于作业的评价,也请孩子用自己的眼光来评,不一定把目光投下优秀的学生,对后进生的一点进步,也加以鼓励。无论是谁,你只要画得又快又好,都可以贴到教师的展板上。这样一来,孩子的绘画兴趣和积极性更高了,能贴到展板上的孩子个个神彩飞扬。 儿童的自信心是创造思维的火花,往往呈现出艺术创作最新、最纯粹的源动。我们应加以肯定,不能以知识和理性去取代它,允许他们冲破不愉快的阻碍,充分表现自我,并且适当适时地加以肯定,保护他们的自信心。评价孩子的画就应以童真性、自由性、创造性(三性)为标准,不忘肯定孩子的点滴智慧闪光,在兴趣与“成功”(自信)之间往复磨砺,定会折射出创新精神的火花。

总之,我从儿童的角度去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从不直接用“好”与“坏”去评价,更不简单地用“像”与“不像”来衡量,让童心自由地搜寻创造的闪光,让其对“我”充满探索与征服自然的自信心。

美术教学反思【第三篇】

1、根据我们这学期种植活动目标,我设计了本次写生绘画活动,因为孩子有观察经验,照料经验,所以这次活动对于孩子来说不会枯燥,也进一步的培养了孩子的持续观察能力。

2、通过观察得出的结果,比孩子直接想象或者老师给出实际的图片对于孩子的绘画有效许多,孩子的兴趣也多了许多,在观察过程中,孩子和孩子之间分享了感受,分享了经验,分享了场地,这也是一次成功的分享活动。

3、我们班上的孩子有的能力较强,有的孩子能力较弱一点,所以如果下一次的活动里,我可能会给孩子再提供一点其他的方式,比如这次写生的感觉,可以用手直接画出来,也可以把它直接表现出来,直接用藤,或者花粘贴出感觉也是可以的。在准备活动的时候,我应该再多想一下,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完全的表现画面,但是我可以用另一种方式给孩子发展的空间,这样,所有的孩子都可以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了。

4、在设计活动的时候,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在许多的提问上,要贴切主题并能吸引孩子的话题,让孩子打开话匣子,让孩子可以说,会说,想说。这样的活动铺垫才能对接下来的`活动有引入的作用。

5、每一个活动的目的,不光是要孩子掌握什么,更要起到让孩子愿意参与的目的,当孩子跟随老师脚步而来的时候,就会发现此次的活动设计很有意义,因为它贴切了孩子的心理,让孩子体会到了快乐和自信。

6、要给机会给内向、不自信的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天使,老师的教育不仅仅是书本上的,更多的应该是心理上的,让每一个孩子通过我所设计的活动逐渐活跃,逐渐开朗,是设计活动的根本意义,在关注的活动开展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到活动开展后带给了孩子什么改变? 这是一节欣赏、绘画活动,此次教案的目标是让幼儿在对比欣赏中感受水墨画的美;知道水墨画的特点及不同笔法所画出的丝瓜是不一样的;初步尝试运用毛笔的中锋、侧锋作画,并能正确抓握毛笔。

因为我班幼儿是初次接触水墨画,所以我把活动的目标调整了一下,重点放在欣赏上,让幼儿在对比中感受水墨画的美。首先引导幼儿逐个欣赏齐白石画得丝瓜图,请幼儿猜想、说说这些画是用什么画的,接着出示宣纸、毛毡、毛笔、国画颜料、调色盒、墨水、墨盒、印章、红色印泥图片,引导幼儿认识及其使用方法,让幼儿了解水墨画的特点及相关知识。因为这些水墨画用具小朋友很少接触,并不是很了解,所以老师要一一介绍,为以后自己作画奠定基础。

活动难点我放在学习、尝试使用毛笔的中锋、侧锋,感受不同的笔法画出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水墨画的笔法很重要,所以在欣赏的基础上让幼儿亲身感受笔法带来的不同效果。在欣赏之后,教师示范握笔姿势,介绍用中锋、侧锋作画。在幼儿亲身感受的环节,班里小朋友都愿意大胆尝试用毛笔作画,这次我不要求画出形象的丝瓜,主要是让幼儿感受水墨画中笔法的重要性,大胆的、正确的用使毛笔。

这次活动幼儿积极性较高,兴趣较浓厚,对水墨画很感兴趣,活动效果较好,为以后作水墨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园里组织里一次教研活动,我选了一节美术活动《勤劳的小蜜蜂》,虽然课前做好了准备,但由于紧张还是疏漏了个别环节。比如说我本打算在绘画之前让幼儿多了解小蜜蜂的采花酿蜜的辛劳,进而对幼儿进行适当的热爱劳动的教育。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却一带而过,不够详尽,没有达到实际的教学效果。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此外通过本次美术教学活动,我发现评价对于幼儿也很重要。因此我尽可能提供给每个幼儿表现与表达的机会,允许他们之间存在不同之处,这对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其实小朋友们观察得挺仔细的,只是在用语言表达的时候,有些词语不会运用,作为老师我们要及时帮助纠正,并强化某些词语,提高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指出幼儿不足之处的时候尤其要注意不可打击到孩子的信心,尽量鼓励每一个孩子积极参与活动。在评价中,我对过程中幼儿表现出的认真、耐心、兴趣等给予及时的、积极的肯定,不管美术活动结果怎样,只要幼儿能认真对待并付出努力,那么他们的作品就应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认可,这样有助于每个幼儿自信心的形成和发展。

这次执教后,组内老师给我提出了许多活动中的不足之处和保贵的建议,如加强美术专业用语的运用,评价作品时多给孩子一些自信等,对于我今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美术教学反思【第四篇】

《想想说说写写画画》是二年级上学期第十九课的教学内容,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其旨在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来叙述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情,运用画故事、画日记、画作文等形式,训练学生的想象力、绘画表现力和语言概述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感受文化的发展和艺术的魅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课的教学是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将发生在自己身边或自己亲身经历的事记录下来,并与低年级作文教学的“说说写写”相联系,使语言美和形式美巧妙地结合在本课中,更贴近低年级儿童的心灵世界。以画故事、画日记、画作文为创作背景,抓住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运用文字与绘画相结合的方法,将学生的想象力充分地挖掘出来。

利用《想想说说写写画画》一课所提供的空间有效组织教学,既可以让学生在回忆中感受自己的成长变化、找到恰当的情绪释放的方式,又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美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中,我以“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设计了各个教学环节,各环节的设计侧重点不同、方法不同,旨在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的习得新知,提升能力。

一、本课设计——环节层层递进,寓教于乐

本课安排的三个游戏环节,绝不是为了游戏而游戏,而是围绕教学目标预设的三个环节,层层递进,解决了重难点问题。为了让二年级学生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用图画代替文字、或解释说明部分文字,完成1篇图文并茂,精致有趣的作品。能够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并不容易,也不可能一步登天。因此,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顺应学生思维发展的进程,我设计了三个环节:

1、结合图片,编写故事。

2、根据文章,择用图片。

3、选择文字,替换图片。

这样的台阶式的目标融合在一个个游戏当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方法,得到了锻炼,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较高的学习情趣,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授之以渔。

二、学生作业——呈现两个问题,在比较中解决

本课学生在绘画中通常出现的问题有两个:

1、构图问题:学生拿到作业纸会迫不及待开始写写画画,写画完成之后才会发现布局的不合理,造成整体作业不美观。原因是学生欠缺全局观察考虑的能力。如:文字有多少?文字与纸的比例?如何分布?这是符合二年级学生心理思维发展的,也是本课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解决的难点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出示优劣范例,引发学生思考此类问题的原因,在实际问题出现之前就引导学生认识问题的存在,在比较中,学生发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的预设及问题的解决,必不可少。

2、顺序问题: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的习惯是语文课上流利得写文字,美术课上畅快得画画。本课要求学生同时驾驭文字及图画两种能力,并且还要频繁切换,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但是这个难度是有益学生发展的。怎样让学生既有这样的难度锻炼又不手忙脚乱,是我思考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种方便可行的解决办法:先写文字,把图画的部分先用圆圈圈出来,空出适当的位置,再恰当绘画。这样,学生作画方便,思维流畅,图文并茂的作品一挥而就。

美术教学反思【第五篇】

这一堂课主要是学习歌曲《问》让学生理解歌曲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了解曲作者萧友梅的.生平及其主要贡献。

本人通过听与唱相结合,师生互动交流,感受和体验歌曲的情感,认识和理解歌曲内容。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歌谱,然后老师帮助,共同把歌词学唱下来,同学们都接受得不错。

在认识萧友梅的生平及其贡献时,本人鼓励学生结合历史知识,自主查阅资料,拓宽文化视野,提高学习质量。

这虽然是一唱歌课,但本人在教唱歌的同时,不忘借用歌词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们学习兴趣深厚。

本人将继续努力把音乐课上好。

美术教学反思【第六篇】

一年级美术教学反思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学校,对于学校的一切事物都感到特别的新奇,同时, 美术课也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发现,原来只是在纸上随意的涂牙,可到了学校,经过学习发现原来画笔可以画出很多漂亮的事物来,学生也就特别的喜欢上美术课了。那么怎么样让学生一直保持着这份学习的积极性呢?

首先是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选择了一些适合学生学习的,同时也是学生们感兴趣的教学内容。然后,把进度调慢,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掌握这些他们喜欢的东西。例如,在上绘画课时,我不是给学生一个题目,规定他们去画什么,而是给学生提一个要求,允许他们大胆的去画、去表现自己的创作思路。并且在每次上课时,对一些容易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纠正、鼓励;而对一些画得好的学生则进行表扬,把好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让大家欣赏点评,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在手工课上,我让学生走出课堂,到课外寻找内容。当学生看着自己的一件件作品,瞪大眼睛,或许他都不敢相信自己会做出这么漂亮的东西来,一下子学生们的积极性就上来了,学习紧张的神经也放轻松了。现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而我上课也轻松了许多,或许这就是“寓教于乐”道理吧。

其次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丰富的想象力对学生创作美术作品是必不可少的。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创作画面就会显得呆板,相反,当学

生产生了丰富的想象力后画面就会充满了浪漫的`色彩。例如当教师提出画一幅幻想画时,有的同学就会想到遨游太空画面。这是因为低年级同学想象力的火种是比较容易点燃的,他们经历的事情少,对世界的许多认识不得不靠想象来填补空白,在电视事业发达的今天,屏幕上各种形象更可以开阔他们的眼界。

再次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表现欲。兴趣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动力之一。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例如:可以得用投影、电视大屏幕电脑播放图像,从视觉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可以播放古筝、笛子之类的音乐,从听觉上激发。教学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教材的内容以及教学的环境等因素进行协调统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所以只有让学生在自己高高兴兴地参与实践中,才能使得他们的思维高度集中,创新的火花迸发,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把课堂知识掌握了。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功夫来思考、琢磨、推敲。

美术教学反思【第七篇】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在素描教学中,我只是单一强调基础知识,认为将知识系统而完整地传授给学生,学生便能听懂,也能画好,这应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然而,从学生的一次次画面效果中,从教学中一路走来,我感触颇深,学生怎样来学,教师怎样去教,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样,许许多多的问题也“变”成了我在素描教学上进步的阶梯。所以在素描教学中,关于素描的“教”、“学”及相关的经验想法,教师与学生都完全有必要进行探究性的思考。

一、引导学生理解概念,把握特点

素描是运用单色的线条、体面来塑造物像的形体结构、明暗及空间关系的一种绘画形式。每一个刚刚步入造型艺术大门的学子,总是先从素描学习入手。因为单色的素描绘画,是研究造型的方法与规律的最直接有效的形式。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同时,素描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优秀的素描作品并不逊色于任何一种绘画艺术品,古今中外大师们的素描艺术成就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上,这在写生素描静物中,很多学生机械的照抄光影这一错误的认识,表现得非常的明显。从这一点来说,学生根本没有理解概念其本质性的东西。

二、教学中注重自主性与灵活性

素描教学上,认为将铅笔削得尖尖,从6B一直画到6H,最后将画纸画得起毛,这才是主张素描的整体性。这样的学生培养出来将缺乏自然的理解力与想象力。试想历代大师的素描作品有哪张是面面俱到画出来的呢?又有哪一件不是非常优秀呢?每一幅杰作都渗透出大师的智慧与灵感。审视我们的素描教学不应该过于单一、机械,一张好的素描习作应具有以下的品质:较好的构图,流畅的线条,准确并较深入的形体结构,使人产生较强的直观感觉而非细节吸引,既准确生动地描绘出物象,同时又不千篇1律,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表现力、想象力。关于材料的应用我们不须死板地让学生先怎样,再怎样,一定要怎样,只须告诉学生“B”与“H”标志软硬铅的区别,及绘制产生的效果,由学生自己根据个人绘画的内容及习惯去选择,放开手脚大胆捕捉和追求。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当选择临摹的范画时可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己来决定,石膏头像的难易程度差不多就行,无论哪个角度,“万变不离其宗”,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绘画中发挥自主性,这也是适度培养其“个性”的一个良好出发点。

在高中素描教学进度上,由于该阶段要达到专业高考的要求,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学完该内容,对于学生们来说,人头像相对来说时间短一些,似乎不易上手,但历年高考素描频率较高就属人头像,面对现实,试探在石膏头像开设中穿叉人头像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有所接触,一来缓解画石膏头像的枯燥情绪,二来可以

美术教学反思【第八篇】

“李老师,今天我没带材料!”这次手工课,当我问及孩子们准备美术材料用具的情况时,有位学生小声地跟我说。随之“响应”的有好几位学生。今天美术课是要求学生用手工纸、剪刀等工具创作,上次美术课结束时,我特意关照同学们要记得带各种材料。这么多学生没有材料,这课还是否按计划继续上呢?我暗暗地想道。全班同学都随着我的沉思而安静地等待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上手工制作内容,学生没有材料或准备不充分,再好的教学思路和设计也是在“纸上谈兵”。象今天这样的情形已是屡见不鲜了,也是令教师比较头痛的事。在驻足巡视了全班学生的准备情况之后,我迅速走到讲台前,宣布制作照常进行。因为我看到近一半的学生材料准备得还是比较充分的,于是我改原先的独立作业为小组合作完成。通过确定“策划组长”、讨论构思、分配制作任务、合作完成作品,解决部分学生材料的不足,同时也解决了想象、构思的单一性,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学生在教室里活跃起来,未带材料的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显得格外主动和积极,下课铃声响了,以小组为单位展示的各种动态的“快乐的.人”大多数构思新颖奇特、材料丰富多样、具一定的形式美感,教学效果突出。其实在美术教学实践中,象学生未带书本、作业本、颜料等情况时有发生,而此时教师假如立即给予学生批评,甚至责罚,其效果可能适得其反,既挫伤了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又影响了教育的效果及正常的教学秩序和进度。下一次,孩子可能因为对美术课的轻视,而又忽视了材料的准备。回顾以往课堂教学中,有些孩子对美术的兴趣的减退,就有可能跟此有关。因此,教师要保护好学生的兴趣。可能是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或一个不得体的做法,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这门学科学习的兴趣。此次,美术课中未带材料的学生,我并未批评,而是鼓励其参与小组的设计构思,让他(她)协助其他同学进行制作,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高涨。在之后的一堂手工制作课中,原先未带材料的学生,准备都很充分,这也说明他们对美术感兴趣了,所以就重视了材料的准备。在课堂教学中,甚至是公开教学活动中,我们也许也会碰上此类的“突发事件”,比如材料未带、讲课时有学生捣蛋、提问时无人响应、画画时颜料打翻了等等现象。这就要求教师教学设计要灵活,善于发挥教师的应变能力,努力将教学中的不利因素引导、转化为有利因素。在美术教学中,不应以单纯教授式的方法进行技法技能传授,这样,学生即使掌握了些知识或技法,也只是了解了美术技能的表象,而未真正获取其精神及内涵。我们教师更多的应该是引导学生去认识、学习一些技法技能和知识,能让学生自由地思考,进行探究性的感悟与交流,并能在美术创造活动中尽可能采用讨论、比较、合作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创造的过程和创造成功的喜悦。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3305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