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导师制实践教学论文汇聚【通用10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双导师制实践教学论文汇聚【通用10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双导师制实践教学论文【第一篇】
会计分录的编制这部分内容,教师首先应让学生熟练掌握账户的结构,按照会计恒等式左边所有要素是借增贷减,右边所有要素是借减贷增来帮助记忆。在具体讲到会计科目和账户时,用“t”字型账户结构画出,加深学生对账户结构的记忆。除此以外,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以“t”字型账户作为工具,画出相关账户的流程图,帮助学生理解相关账户的关系。笔者在自身教学过程中,还注意到光凭老师在课堂上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无法真正内化知识,尤其是对应用型本科的应用型本科学生来说,加大习题课的比重尤为重要。会计核算组织程序这一部分的内容,如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讲解,会显得很空洞,最好的方式是让学生走进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很多学生在学完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理论课之后,仍然无法理解什么是凭证和账簿,只有借助手工账或是会计软件实操,才能让学生真实体会到上课时讲的理论知识,同时也是对会计分录编制知识的巩固。在内容的讲授顺序上,笔者做过统计,分别把两届学生分为a、b两组,a组学生按照基础理论-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凭证账簿-会计分录的顺序讲授,而b组学生按照会计理论-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分录-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顺序讲授,仅看两组学生的期末成绩,同样是70位参考学生,a组学生通过率%,b组学生通过率提高到%。虽然统计样本存在差异,两组学生的自身的理解学习能力等因素没有统一评估,但就课堂的互动和学生的反馈来说,按后一种讲授方式似乎更能被学生接受。笔者认为,讲完会计科目与账户之后,紧接着通过企业的具体实务涉及的会计分录,直接讲授会计分录的编制,两者衔接紧密,这实际上是理论上教会应用型本科学生怎么做账,之后,再回到会计凭证和账簿,介绍在企业实际操作中,怎么把理论的借贷会计分录客观反映在会计凭证中,最后生成会计信息,这不仅避免学生对会计科目与账户名称的遗忘,也方便学生后期在实验课的安排。
二、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1.教学内容。
管理会计的教学,主要包括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短期经营决策和项目投资决策以及全面预算。成本会计教学内容的重点集中在费用在各种产品及期间费用之间的分配和归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和归集,产品成本计算的方法、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成本报表的编制。
2.教学方法。
管理会计的理论知识教学,教师应尤其注意图形和知识点介绍的结合,就是看图说话。比如变动成本法中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总成本和业务量的关系,本量利分析中各因素变动对盈亏临界点的影响,项目投资决策中各期现金流的折现计算等,通过图形结合描述,能够使应用型本科学生快速的掌握计算方法,理解计算原理。如果管理会计是看图说话,那么成本会计更多的是看表说话。比如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间如何分配,通过表格中的数据逐一讲解,把一张表讲完,数据的关系理清,分配方法也就掌握了。此外,学生的参与在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由于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开设的年级通常在大二、大三年级,这个时候学生基本已经学完中级财务会计,对财务会计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个时候,在教学中不妨加入一些分组作业,给学生一些具体案例,让每个组的应用型本科学生通过计算,分析案例,最后得出结论。比如在管理会计里的项目投资决策,如何利用贴现分析方法分析具体项目投资方案的可行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制作ppt,再演示讲解给全班同学。笔者在自身教学过程中也观察到,采取这样的方式,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也更为生动。
三、心得体会及建议。
本文认为,基础会计的教学,如果具备实验室软件和排课的条件,那么完全可以把实验室课程植入理论教学课时之中。比如,讲完企业的采购业务,就让应用型本科学生到实验室,利用设置好的数据,根据材料采购单、采购合同、入库单等凭证录入记账凭证,而不用拘泥于课堂理论教学,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操作的结合。由于在基础会计中也会涉及到成本分配的问题,那么成本会计的实际操作内容可以以基础会计学生作出的数据作为基础,直接填制成本费用的分配表,最后生成报管理会计的课程,仍然可以利用相关的成本数据,对未来期间进行预测。也就是说,同一套数据,可以利用三次,但是对数据的加工方式不同,使用的程度也不同。当然,在具体实践中,难免会有局限性。比如实验室软件的选取、教室教师的配备等问题。使得这些课程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以理论教授为主,缺乏学生的参与。另外,在担任这三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后,笔者深刻体会案例教学对于开展会计学科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作为教师或者高校管理者,不应该总是强调学生的出勤率,如果没有丰富的课堂内容,仅凭照本宣科,我们又怎么要求应用型本科学生坐在课堂上认真听课呢?但是,高校教师一旦进入高校,便很难再接触企业中的实务,即便是从企业中进入高校的教师,本身具备实战经验,可以将理论有效的与企业实务相结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涉及到实际案例的更新问题。所以,本文对推进会计实践教学提出的建议如下:建立教学案例库,可以通过高校合作、民间协会、校企合作等多种方式加强高校与高校之间、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沟通,获取实践领域的资料,加工成教学案例,形成案例库,由业界专家和各高校的学者定期更新,并实现共享。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鉴案例库中的实例,运用于教学。作为高校,也应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提供一些机会让教师深入企业,在企业工作,了解企业真实的第一手案例,作为企业,也需要理论知识作为支撑,高校教师作为理论基础扎实的群体,也可以为企业的理论研究作出贡献,从而实现校企双赢。以上是笔者建立在自身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看法,其可行性还有待探讨。总之,高校对学生的职业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教学,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来说,任重而道远。
双导师制实践教学论文【第二篇】
人力价值会计与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分,研究得出,人力资源价值会计计量的价值结果受人力资源成本会计计量人力资本的影响。当前,人力资源会计在如何解决应用性问题上遇到了难题,想要走出困境,必须通过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与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相互结合,共同反映企业人力资源的现状,实现人力资源价值更加精准的衡量和评价。本文对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与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结合提供了一些可实施的办法,希望为广大会计领域研究者做一参考,为构建更加完善的人力资源会计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人力资源会计的概述。
人力资源会计是在运用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原理基础上,与人力资源管理学相互结合、相互渗透所形成的一类专门会计学科,是对组织的人力资源成本与价值进行计量和报告的一种程序和方法。经过研究和不断实践,一套较为完整的人力资源会计理论已初步建立,并且随着会计学和管理学的逐渐完善,企业把人力资源会计运用到企业的人力价值计量方面,为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效益,取得了较大成功。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和人力资源价值会计是人力资源会计的基本内容,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是指为取得、开发和重置作为组织的资源所引起的成本的计量和报告,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主要是研究人力资源对企业的经济价值如何计量以及人力资源经济价值的'决定因素问题。人力资源价值是一种隐形的劳动力,可以利用人力资源会计对其价值进行计量和报告,在实践的过程中充分挖掘出新的人力价值。
二、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与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的比较。
(一)二者之间相互联系。
人力资源价值是企业对人力资源投资而获得的最终效益,是对员工在工作期间所能够提供的未来价值的估计,人力资源成本可以被当做人力资源的投入价值,而人力资源价值就可以说是人力资源的产出价值,所以说,人力资源成本是人力资源价值的基础,人力资源价值反过来促进人力资源成本的增加。企业投入多少人力成本而产生的效益就是人力资源价值,人力资源成本与价值互为因果关系,没有人力资源成本的投入,就不能维持人力资源价值,甚至导致其可能出现下降的趋势;人力资源价值的提高会要求人力资源投入更多资本,以达到更大的企业效益。人力资源会计的核心是人力资源价值,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为企业人力资源决策和投资提供参考信息,促进企业科学合理决策。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从反面衬托出了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为企业带来的显著效益,这种效益才是企业需要的实际经济价值,也最能全面反映人力资源的整体质量状况。
(二)二者各展所长。
从整体看来,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与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主要在目标、核算方法和核算角度三个方面有所不同。在目标方面,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人力资源成本会计计量的主要目标是基于满足企业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和政府部门的需求进行计量,服务于跟财务报表相关的人,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的主要目标是根据企业内部的实际需求采用不同计量方法进行核算,为管理和经营据侧服务。在核算方法方面,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会计处理办法主要是采用财务会计进行数据的统计、核实,核算结果更加科学、准确,而人力资源价值会计是企业提前对人力资源价值的预估,其核算结果具有不确定性,且某些会计原则违背了传统会计原则。在核算角度方面,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是以企业投入为出发点进行核算,核算当员工入职、离职、工作的时候所耗费的资本,也就是人力资源成本价值,而人力资源价值会计是以企业产出为出发点进行核算,企业根据人力资产的价值预估未来人力资产可提供的服务价值,这两者区别差异很大。这三个方面的不同是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与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各展所长的表现,只有充分把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与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结合起来,才能对企业的人力资源价值做出更准确的计量。
三、对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与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结合的建议。
(一)多种分配模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现代企业是企业投入者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结合起来的契约关系网络,当中受益最多的就是投资者和债权人,当然,投资者和债权人所承担的风险也就相应最大。人力资本是企业的组成要素,如果人力资本出现问题,那么资本所有者就会面临利益受损的情况。如何提高人力资本所创造的价值,要求企业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另外结合按生产要素的分配方式,给予劳动者与其贡献率同等的劳动报酬。而生产要素分为很多种,如果企业只是按照资金作为分配要素,拿走劳动者创造的其他产品,那么就违背了公平性原则。作为一个想要拥有商业竞争力的企业,应该保证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权益,把剩余劳动产品作为劳动者报酬的一部分,如此,人力资本权益就被纳入企业资产之中,企业将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二)利用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
补偿生产资料消耗的价值、生产者的必要价值、剩余价值是组成产品价值的主要因素,可创造额外平均利润和内涵利润,对于内涵利润,人力资源所有者可利用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扩大内涵,生产获取利润,这一部分的利润按照工资进行分配,增加劳动者的额外收益,并使之越来越高。提高劳动者报酬,鼓励企业员工团结一致提高科学生产力,为公司创造利益。奖励先进工作者和先进单位,表现越优秀得到奖励越多,增加员工福利,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激励企业发展科学技术,创新思维,大力发挥科技在企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减轻员工负担,创造人力价值,加快企业发展的步伐。
四、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与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结合的优劣势。
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研究的基础是计量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全部投入成本费用的多少,并把企业的投入成本费用作为人力资源的价值,实现用货币来计量人力资源的价值,但人力资源的价值受诸多因素影响,如果在出现变动的情况下进行预估,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则很难为人力资源价值提供准确完整的评估数据,从而让人力资源无法进行准确判断。以人力资源会计自身的缺点和人力资源自身的特征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将人力资源价值模式加以运用,对成本会计进行适当的补充,再以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数据为基础,两者相辅相成,真实地反映人力资源的价值。另外,当人力资源成本会计面对同一个对象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累积后,由于其人力资产使用时间的延长,其累积数据会趋向于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的预估数据,因而,两者之间的联系使其具备了结合基础。
五、结语。
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与人力资源价值还存在缺陷,最大的不足是没有很好地解决人力资源的所有权归属,两者的结合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价值的准确核算,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使企业良性发展。虽然人力资源的所有权问题暂未得到解决,但是为企业带来的效益还是不容小觑的,在未来探索的过程中,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与人力资源价值会计将会逐步弥补自身的不足,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双导师制实践教学论文【第三篇】
内容提要:综合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回归生活世界,让学生自我确定主题、调查活动、整理资料、汇报成果、自我反思。把时空留给学生,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成就精彩!
普罗塔克曾经说过:“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是点燃火种的引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课是一门新课程,它让学生回归生活世界;立足实践,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着眼于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综合实践活动超越学习书本知识的局限,要求学生从生活、社会现实中提出问题,并深入各个领域,开展探究、体验、实践等学习活动,这就改变了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综合实践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锻炼自己,亲身实践,体验成功与失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命运、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关注社会需要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服务于社会;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迅速成长起来。
1、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培养了各种能力,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提倡亲历亲为,鼓励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追求的是获得知识的方法和过程,是一种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在活动的实践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积极参与,大胆实践,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如《我是社区小医生》这一课题,学生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经历了实地观察、实验观察、考察访谈、问卷调查、宣传动员等活动,他们观察、采访、录音,在观察中学会了较为科学的统计方法;他们上网查资料,用《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来衡量小区水质是否污染,他们拍照,他们访问小区附近的居民,了解小区各种情况;他们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总结,在一系列的活动中,他们学到了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培养了观察、思考、动手实验、社会交际、科学统计等各种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了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调查”、“实验”、“探究”、“服务”、“劳动”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是社区小医生》这一课题,从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活动方案和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都是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决定的,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办代替学生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亲眼目睹小区中各种不良现象、群众保护环境意识的薄弱,强烈地激发了热爱自然、自觉保护社区环境的意识和能力,他们宣传动员,发“倡议书”,树立警示牌,利用社区广播站广播,积极行动起来。这种真实的感受、体验和情感的内化是任何课堂教学所无法给予的。他们在活动中增长了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活动,提供学生多元自主的学习机会,满足小学生发展个人兴趣、专长的需要。
2、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终身学习的愿望、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重视学习过程中书本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的平衡和结合,着眼于形成积极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与创造中学习。
作为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了单一的课堂知识教学,强调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的重要性。书本知识的学习不是学生知识获得的唯一有效的途径。与以知识信息的接受为主的学习活动不同的是,综合实践活动改变学生在教育中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把学生的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社会参与、社区服务以及劳动和技术教育等作为重要的发展性教学活动。他们在观察实验中学习科学的方法;他们上网学习法律法规,学习统计总结,学习撰写课题报告,学习与人交流,学习伙伴之间互相合作,学习用自己的智慧和微薄的力量为社会尽自己的职责和义务。综合实践活动改变了学生学习的范围、内容和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体现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重视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需要。学生的主体性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成为个体生活主体和社会生活主体的必经途径。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必须重视实践活动和交往活动的发展价值。密切学生与生活、与社会的关系,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探究能力的提高,并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通过综合性的实践学习,改变学生单一的知识接受性的学习活动方式或生活方式,强调学生通过研究和实践,构建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掌握科学方法。
3、面向学生的完整的生活领域,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关注学生现实和未来的需要,把学生生活的现实世界的要求和科学世界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整合起来。引导学生关爱自己、热爱生活、关心自然、关心社会。《我是社区小医生》的课题小组的同学们就是从身边司空见怪的小区中发现问题,决定调查小区环境的状况,寻找造成小区环境差的原因,寻找改善小区状况的对策。通过探究活动,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学会了怎样开展研究,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更重要的是,他们知道了保护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心里多了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感。因而,综合实践活动为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架起一座桥梁。
二、正确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成长。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没有教师的指导,再好的课程也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活动的组织、内容的选择,甚至有些活动在实际操作上,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辅导。教师对落实本课程,提高活动课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仍处于主导地位,只是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仅是活动过程的参与者、组织者、帮助者,更应该是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和学生之间需要建立一种新的民主关系。在这种新的关系中,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的知识体系传递给学生,而要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过程。
1、激发兴趣,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
爱因斯坦说过: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综合实践活动不是面向少数学生培养特长的活动,而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活动。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给予每一个学生自主活动和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要给学生自主权,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去开展活动,并在活动中及时给予鼓励与帮助,给予每一个学生自主活动和表现自己的机会,是他们都能积极参与活动。
2、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要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会提出哪些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需要怎样的指点。针对这些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领导者、协调者和评价者,主动地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创造有利的教育环境。
3、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大胆去干。
在实践活动中,我们的老师最担心地莫过于学生的“安全”。因为综合实践活动都在教室以外进行,这样就不利于管理,容易发生事情,而且不能有效地完成预期目标。但通过亲身体验、通过实践,我体会到,我们不应该太小看我们的学生,他们也有一定的社交能力、自我保护能力。比如《我是社区小医生》,我们按照课中的报名开始分组活动。事后看来,我发现我的担心确实是多余的。他们顺利地作好了一切工作,交给我看的是一份份原始的采访笔录、录音及调查问卷,成功地预约并采访了社区居民、社区物业及校内外学生。我们的学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他们的潜在的活动意识正在逐渐被唤醒,那么,我们的活动目的不就达到了吗?如果我们不放手,我们肯定没有这样的收获和发现。当然我们还应该注意保护学生的信心,要适时地表扬、肯定他们的成功、收获,让学生在体验的喜悦中进步成长。
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发展开辟了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的广阔空间,学生在这个大空间里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发展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各种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将为学生自由成长保驾护航。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双导师制实践教学论文【第四篇】
综合实践是一门集创新、联想、实践的新型课程,所赋予学生以生活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同时也赋予了教育以生命的活力。《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课应建立在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如何上好综合实践课在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依靠基地建设,丰富实践课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教学模式,可根据各地城市特点所开展编排的教程,在课程中让学生熟识家乡独有的魅力,在实践中锻炼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利用基地建设,既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感观效果,又能让学生亲身接触本地区还有很多吸引人的物产文化,展示各地区的综合特色,如教学《西塞山风光》,通过基地建设,带领学生参观,亲眼赏析西塞风光,邀请管理员为学生介绍西塞山的历史故事,西塞的人文风景和建筑设施,进一步深深感受家乡黄石原来还有这样独特的美丽之处。不但让学生有了一次小小的旅游,还从中学到了知识,在实践中知道了自己家乡是那么的美丽而感到自豪。也摆脱了一味贯穿书本知识的呆板教学,在实践中灵活了学生的头脑,丰富了语言。这就做到了在玩中学,在学中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在这样的教学中不但培养了学生在语文中的表达能力,更加为学生的写作教学奠定了基础。还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并积极利用。”在实践中学生走入社会,贴近生活,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不仅仅是在教学中而展开呆板的教学,而是纵观学生的全面采取灵活的教学体系。
二、体现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实施综合实践课不仅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还要有多样的教学方法,发挥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满足学生探究获得认可和欣赏并有一定承担责任的能力等,所以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是教学过程中的必要环节。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特产展示会》这一主题课中,提前布置学生收集家乡特产,关于特产一词,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寻找咨询我们黄石地区有哪些特产,课外查找,结果显现出来了,也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通过收集了解了更多的特产。教师根据学生所带特产自由分组,如“米酒组、港饼组、皮蛋组、金柯辣椒组”等,展示特产,人手一份特产,有些学生通过观察知道了特产的制作说明,特产的故事,而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开口品尝说出了特产的味道,神情举止中带有自豪感,学生也深刻认识到原来家乡也有那么多引以为豪的东西。在展示的同时还不时有学生主动拿出自己手中的特产邀请同伴品尝,在教学中也显现学生之间友好相处,快乐学习。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欣赏的动力,调动了积极性,也给学生奠定了创新的平台。
三、发挥学生的想象思维,活跃课堂。
进行教学想象对于学生来说不是件难事,引出主题想象创新,丰富课堂内容,《我与交通安全行》的教学中,学生说出各种交通安全标志,怎样做是遵守了交通规则,怎样又是违反了交通行规,学生上讲台讲述,让更多学生从交通盲中认识到了各种交通常识走出盲区。认识了交通标志,编创了交通童谣,更有学生很有兴趣的想象了自己是一名交通警察。这一举动确是让很多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由此而达到了高潮,想象着交通警察的威风,在马路上如何“命令”车辆与行人,对于学生产生的各种想象,教师都要给予肯定与鼓励,无论想象有多奇怪,或者是新奇,这都是学生的思维,教师的评价会促进学生的成长。综合实践就是在实践的同时进行想象创新,让学生去体验生活。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体现教学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最能表现人文特色的课程,从学生中寻找灵感,从学生中找寻主题,并采取有趣的教学方法。
综上所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出发,以贴近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完全自主的探索体验中,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中,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双导师制实践教学论文【第五篇】
内容提要:综合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回归生活世界,让学生自我确定主题、调查活动、整理资料、汇报成果、自我反思。把时空留给学生,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成就精彩!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培养能力 锻炼成长。
普罗塔克曾经说过:“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是点燃火种的引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课是一门新课程,它让学生回归生活世界;立足实践,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着眼于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综合实践活动超越学习书本知识的局限,要求学生从生活、社会现实中提出问题,并深入各个领域,开展探究、体验、实践等学习活动,这就改变了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综合实践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锻炼自己,亲身实践,体验成功与失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命运、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关注社会需要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服务于社会;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迅速成长起来。
1、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培养了各种能力,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提倡亲历亲为,鼓励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追求的是获得知识的方法和过程,是一种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在活动的实践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积极参与,大胆实践,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如《我是社区小医生》这一课题,学生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经历了实地观察、实验观察、考察访谈、问卷调查、宣传动员等活动,他们观察、采访、录音,在观察中学会了较为科学的统计方法;他们上网查资料,用《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来衡量小区水质是否污染,他们拍照,他们访问小区附近的居民,了解小区各种情况;他们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总结,在一系列的活动中,他们学到了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培养了观察、思考、动手实验、社会交际、科学统计等各种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了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调查”、“实验”、“探究”、“服务”、“劳动”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是社区小医生》这一课题,从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活动方案和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都是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决定的,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办代替学生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亲眼目睹小区中各种不良现象、群众保护环境意识的薄弱,强烈地激发了热爱自然、自觉保护社区环境的意识和能力,他们宣传动员,发“倡议书”,树立警示牌,利用社区广播站广播,积极行动起来。这种真实的感受、体验和情感的内化是任何课堂教学所无法给予的。他们在活动中增长了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活动,提供学生多元自主的学习机会,满足小学生发展个人兴趣、专长的需要。
2、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终身学习的愿望、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重视学习过程中书本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的平衡和结合,着眼于形成积极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与创造中学习。
作为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了单一的课堂知识教学,强调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的重要性。书本知识的学习不是学生知识获得的唯一有效的途径。与以知识信息的接受为主的学习活动不同的是,综合实践活动改变学生在教育中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把学生的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社会参与、社区服务以及劳动和技术教育等作为重要的发展性教学活动。他们在观察实验中学习科学的方法;他们上网学习法律法规,学习统计总结,学习撰写课题报告,学习与人交流,学习伙伴之间互相合作,学习用自己的智慧和微薄的力量为社会尽自己的职责和义务。综合实践活动改变了学生学习的范围、内容和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体现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重视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需要。学生的主体性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成为个体生活主体和社会生活主体的必经途径。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必须重视实践活动和交往活动的发展价值。密切学生与生活、与社会的关系,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探究能力的提高,并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通过综合性的实践学习,改变学生单一的知识接受性的学习活动方式或生活方式,强调学生通过研究和实践,构建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掌握科学方法。
3、面向学生的完整的生活领域,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关注学生现实和未来的需要,把学生生活的现实世界的要求和科学世界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整合起来。引导学生关爱自己、热爱生活、关心自然、关心社会。《我是社区小医生》的课题小组的同学们就是从身边司空见怪的小区中发现问题,决定调查小区环境的状况,寻找造成小区环境差的原因,寻找改善小区状况的对策。通过探究活动,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学会了怎样开展研究,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更重要的是,他们知道了保护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心里多了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感。因而,综合实践活动为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架起一座桥梁。
二、正确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成长。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没有教师的指导,再好的课程也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活动的组织、内容的选择,甚至有些活动在实际操作上,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辅导。教师对落实本课程,提高活动课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仍处于主导地位,只是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仅是活动过程的参与者、组织者、帮助者,更应该是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和学生之间需要建立一种新的民主关系。在这种新的关系中,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的知识体系传递给学生,而要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过程。
1、激发兴趣,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
爱因斯坦说过: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综合实践活动不是面向少数学生培养特长的活动,而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活动。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给予每一个学生自主活动和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要给学生自主权,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去开展活动,并在活动中及时给予鼓励与帮助,给予每一个学生自主活动和表现自己的机会,是他们都能积极参与活动。
2、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要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会提出哪些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需要怎样的指点。针对这些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领导者、协调者和评价者,主动地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创造有利的教育环境。
3、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大胆去干。
在实践活动中,我们的老师最担心地莫过于学生的“安全”。因为综合实践活动都在教室以外进行,这样就不利于管理,容易发生事情,而且不能有效地完成预期目标。但通过亲身体验、通过实践,我体会到,我们不应该太小看我们的学生,他们也有一定的社交能力、自我保护能力。比如《我是社区小医生》,我们按照课中的报名开始分组活动。事后看来,我发现我的担心确实是多余的。他们顺利地作好了一切工作,交给我看的是一份份原始的采访笔录、录音及调查问卷,成功地预约并采访了社区居民、社区物业及校内外学生。我们的学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他们的潜在的活动意识正在逐渐被唤醒,那么,我们的活动目的不就达到了吗?如果我们不放手,我们肯定没有这样的收获和发现。当然我们还应该注意保护学生的信心,要适时地表扬、肯定他们的成功、收获,让学生在体验的喜悦中进步成长。
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发展开辟了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的广阔空间,学生在这个大空间里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发展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各种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将为学生自由成长保驾护航。
双导师制实践教学论文【第六篇】
20xx年9月23日——26日,山东省教研室在长岛组织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实验研究分课题开题会,我有幸承担了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实验研究的子课题的实验。半年来,我对综合实践活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活动中并不在乎学生最后“作品”、“成果”的质量的高低,而是注重过程!注重学生在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他又是如何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的;注重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种种体验,对自然、对社会、对人自身的一种关注;注重学生在实践中与他人的交往和合作。于是我就如何让学生“动”起来,做了深刻的探讨。
一.“动”之目标——明。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必须明确,就是要让学生在开放的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来促进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发展。比如,在设计的《我是勤俭节约小公民》活动中,集体讨论,确立课题后,学生兵分四路:浪费现象暴光组,资源短缺调查组,车间生产采访组,种植实践组。全班学生围绕共同的主题------“勤俭节约从我做起”纷纷做我所做,不久,暴光组情景再现出了许多可气的浪费现象;调查组查出了我国哪些地区缺乏哪种资源,导致了哪些不良后果,有何感想;采访组摄制了许多产品的生产流程,并采访了工人工作时的劳苦;种植组亲身体验了劳动之累,懂得了珍惜别人劳动成果的重要。从而使全校掀起了节约资源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高潮。正是活动目标的明确性,才使活动课程的展开有的放矢。
二.“动”之内容——广。
由一粒米的浪费探讨中国13亿人口的温饱;由当地的植被特点挖掘新的适合植物生长的存活方式??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就是实践活动的内容。简言之,活动内容无所不及,无所不能,虽然研究的深度可能是浅显的,但仍使学生在广泛的活动中感受到了广阔世界的无穷魅力。
三.“动”之方式——巧。
学生动起来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关键是怎样引导学生动,引导学生怎样动,这还真是一个技巧的问题。
1.鼓励学生“动脑”。
在我设计的《整治宁阳西沙河》这一活动中,学生调查了它的污染情况,采集水样,做水质检验,找到污染源,勘察排污现场,写出详实的调查报告。对此,我并没有满足,而是鼓励学生齐动脑,想拯救西沙河的方案,为宁阳的环保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一翻讨论后,让我如释负重。他们联合向全县人民呼吁并建议:1、严禁任何人在西沙河两岸乱倒垃圾,以保证河水流畅、清澈。2、以经济制裁或法律的形式,制定保护西沙河水质的有关文件和条令。3、可关闭或迁走工业路上几家污染严重的工厂,也可通过技术革新使其实现清洁生产。4、要建几座污水处理厂,立即着手处理西沙河的河水。
活动中激励他们集体探讨中去想办法,使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时时迸发,还使他们认识到爱我宁阳应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时时处处为宁阳的明天献计献策。
2.鼓励学生“动眼”。
观察能力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能力素质。然而,观察能力并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在后天的实践中逐渐培养起来的。综合活动课上培养学生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能有效提高观察能力。在设计的《宁阳蟋蟀友谊赛》活动中,引导学生们用眼去观察(1)宁阳蟋蟀的形态及种类。(2)宁阳蟋蟀的价格。(3)蟋蟀疾病的防治。
(4)宁阳蟋蟀的危机。(5)宁阳蟋蟀的可持续发展。(6)蟋蟀的作用与危害等,从而真正了解宁阳蟋蟀。在设计的《关注乡饮金马村》这一活动中,鼓励学生观察校内学生的牙齿,发现了什么不同。统计中总结发现乡饮乡金马村的人牙齿呈现茶黄色。再走出校园,用敏锐的目光去发现,探讨出了金马村地下有一种特殊的廊坊石,是高氟区,人们长期饮用高氟水,致使牙齿变成茶黄色,再也不能变白了。长期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或现象,会丰富他们观察的角度,拓宽他们的观察的思路,对一切就会有更深的认识。由于学生知识经验的不同,通过观察后得到的知识有多有少,但并不要在乎学生能掌握多少高深的科学知识,只要他们学会观察的方法就足够了。
3.鼓励学生“动手”。
小制作、小设计、小发明及文化、艺术等动手与动脑的创意实践中度过的。在设计与制作过程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学生其中的个性张扬和深度的探索体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就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利用一切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他们的思维,引导他们面对操作任务进行观察,分析,找出规律,选择方法。在《美食广场》一活动中,孩子们要挑战“家乡特色菜的制作”,学生对此兴致极高,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后都跃跃欲试,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充分体会到自己是学习和实践的主人,感受到实践的艰辛和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进而感受到自身价值与劳动的价值。在设计的《我是种植小行家》这一活动中,学生亲自选种,整地,播种,施肥,浇水,收获,虽然累得筋疲力尽,但劳动时的喜悦,收获后的自豪难以言状。因为这种多元的动手实践方式,是他们比较感兴趣的。
4.鼓励学生“动口”。
5.鼓励学生“互动”。
教师根据活动内容,积极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条件与环境,可以两人合作、小组合作、全班互动,甚至兄弟班级间互动等,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与同学共处,学会团结互助,学会分工与合作,在活动中与人为镜,获得有关实验态度、意志力、操作方法等方面的种种补益,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在《我们一起迎元旦》活动的设计中,我安排了让孩子四人小组合作自制新年贺卡,之后,又加了让学生间互赠贺卡的环节,这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讨论、交流的情境,通过合作思考、意见交流、总结等形式,促进师生、生生的沟通互动,在自己建构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意见的聆听、接纳、赞赏、争辩,使学生不断修正自己的见解,主动完善自己对知识的建构,与同伴共同进步。
四.“动”之价值远。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生成性,一本《开心辞典》可谓千家万乐,家家有本“快乐经”——开心不一;一手《美食广场》诗可谓五味俱全,个个寄托“家乡情”——怀念重重。其活动价值就在于孩子参与了活动过程本身,也在过程中获得了逐步的发展,这种发展将伴随他们“生活世界”中的点点滴滴,一路健康地走下去,意义是久远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要让它成为通往成功殿堂的又一途径,让它真正成为服务于学生,让学生喜欢的学科,老师们的意识及实际操作方法是必须讲究的,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要让学生,在“动”中感受体验,在“动”中获得真知,在“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双导师制实践教学论文【第七篇】
1.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了解各式各样企业或集团的法律环境知识,理解并掌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决策知识,成本会计的各种成本核算方法,管理会计的管理方法与决策知识,熟悉信息技术与应用的相关知识,除此之外,还要特别关注整个行业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知识。
2.技术技能。
技术技能要求学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职业判断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能力,还要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适应环境能力等。
3.应用能力。
应用能力要求学生熟练运用会计方面的信息技术软件,通过各种渠道与更多的人进行有效的沟通,独立并高效率的完成工作,在有限的条件下,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按时完成工作的能力。
1.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
一直以来,本科院校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本科院校教学观念仍然比较落后,会计实践教学的理念在本科院校教学中还没有完全落到实处,没有真正贯穿于会计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具体表现在本科院校的教学课程的设置、教学课时的制定、教学内容的安排、采用的教学方法、考试考核制度。大多数会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会计基础知识的教授,重理论、轻实践;重讲解、轻练习;重传承、轻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自我为中心,教学方法落后、教学内容单一,教师关心的是会计课程的理论课时有多少,在规定的课时内课程能否上完,学生考试能否过关会不会影响教师自己,考试过关率怎么样,却忽略了对学生会计技术技能的培养。
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会计教育普遍采用教师单向授课法。由于数据量大、处理过程复杂以及教学时间的限制,很多会计问题只能讲述其涉及的基本原理,无法对案例进行充分的分析,而且课堂时间有限,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对案例见解的交流与沟通,学生也不能从案例中学到知识。同时,由于实验方案具有一致性,数据收集、实验过程、解决办法基本一样,没有创新性,实验就成为纯粹的机械模仿。
在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展开的实践教学课程的内容。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是会计实践教学的内容,并且是会计实践教学目标的具体表现。但是,目前的会计实践教学内容基本上还停留在会计核算实验的阶段,并且课程的实验仅仅涉及到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课程的实训,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实验几乎没有,更不用说多元化、深层次分析了,比如,在财务会计实训中,只是按照一般会计流程,对经济业务简单处理,根本没有对经济业务的相关财务问题做深入分析,这样以来,造成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差,更谈不上灵活应用。
4.缺乏校外实训基地。
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本科院校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训,是多数本科院校采取的传统而有效的会计实践教学方法。然而,本科院校在组织校外实习时都存在很大的阻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三项:第一项,由于企业财务信息的保密性,每个企业会计工作岗位的有限性和不稳定性,使得目前本科院校和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没有固定的、长期的合作关系和接触机制,传统的实训基地基本丧失。第二项,实训时间多安排在学生临近毕业时,使得会计理论教学与会计实践教学脱节,导致学生对于书本上不太理解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更做不到会计理论知识与会计实践操作有效结合。第三项,由于各本科院校受到实训经费的限制,往往安排的实训时间有限,企业实训大都局限于企业派人到本科院校讲座和学生到企业参观,学生在实训环节很难接触到企业真实的会计经济业务,更不用说参与企业会计工作、了解企业整个会计核算流程与财务管理方面。因而,校外会计实训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目的,从而阻碍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有效实施,更不能起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作用。
5.手工与会计电算化实验相脱节。
目前,大多数本科院校基本上都建设了会计手工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但是,一方面,在会计实践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本科院校会计手工实验局限于单纯的做账,并采用“仿制的会计凭证,剪刀,浆糊”方式,只要求学生熟悉会计实务处理的流程,即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到编制会计报表,学生只是被动地做简单的模仿实验。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实验是用简单的会计资料,应用于会计软件的操作流程,缺少必要的信息系统思想的培养和训练。手工实验和电算化实验得不到有机结合,网络资源应用不足,这样的会计实践教学只是表面粗浅的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在会计实践方面应该具有的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不了社会对复合型会计人才的需求。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学生的能力、素质水平已成为衡量培养质量高低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人才培养工作必须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更加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本科院校应以修订人才培养规划为契机,构建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工作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牢固树立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理念,突出实践教学在复合型人才培养中的主体地位。本科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部门领导一定要认清当前会计教育形势,根据会计专业的特性,逐渐改变会计教学观念,切实改变会计实践教学无关紧要的.现状,在会计理论教学不忽视的前提下,加强会计实践教学,逐步提高会计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分量,着重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建立一套独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会计教师要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树立并坚定会计理论教学与会计实践教学同等重要的教学理念,并将会计实践教学真正落实到整个教学计划中。
我们知道,校内模拟实训和校外实习是当前大部分本科院校实行的会计实践教学方法。从微观方面看,会计实践教学是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会计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的一门课程。所以,会计实践教学的方法具有多样性特点。具体有8种方法:
(1)实务演示法。实务演示法是通过多媒体演示,并有教师讲解实务操作过程的一种实践教学方法。实务演示法有展览实物讲解方法,播放投影仪讲解方法、视频录影讲解方法、多媒体教室教学软件讲解方法等。实务演示法安排在课堂授课之前,是学生在学习理论之前,心中有一个大致轮廓,这样做不仅使学生了解即将所学知识,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2)单元练习法。单元练习法是在某课程完成其中一个章节的学习目标后进行的阶段实务训练。单元练习法是对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所以,要以目标为准,完成对学生的授课任务,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理解并掌握。
(3)模拟实习法。模拟实习法是在会计实践教学实验室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会计资料,以企业的一个会计周期为区间。模拟财务部门会计实际业务处理的模拟训练。模拟实习法的主要目标是检查学生对会计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情况与会计实际操作处理能力。
(4)社会调查法。社会调查法是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就会计专业或者会计学专业的相关问题展开社会调查,并在假期结束后针对社会调查做出调查报告的方法。
(5)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就某个教学案例,运用所学会计理论知识及方法对案例进行分析、推敲、提出可行性解决办法,而且在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的一种会计实践教学方法。
(6)项目设计法。项目设计法是使学生运用所学会计知识及相关会计理论,分成小组,共同合作来完成一个模拟项目设计,并做出设计报告的一种会计实践教学方法。例如,设计财务管理制度、设计会计核算制度、设计成本核算制度、设计会计软件等。模拟设计项目没有标准答案,但是必须在不违背国家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供需分析、建立模型、实施方案等步骤,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设计工作。
(7)课题研究法。课题研究法是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的课题研究活动,并且做出学术报告及学生对于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的研究型教学方法。
(8)校外实习法校外实习法是派送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参加会计实务工作的一种会计实践教学方法。校外实习不仅包括会计记账、做报表,还包括财务管理、审计监督、纳税、与银行业务往来等方面的工作。所以,校外实习法是不仅锻炼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各项能力,比如:实际操作能力、职业判断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共同合作能力等。
会计实践教学作为会计教学的基本方法,贯穿于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计划的整个过程中,会计实践教学内容服务于会计实践教学目标。会计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以课程为载体,充分体现了培养的目标,以确保系统的完整性,适当的内容,紧凑的连接,以结果为导向。所以,会计实践教学内容,分为四个层次的能力培养,分别是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创新能力,会计职业道德能力。
(1)基本技能。基本技能主要是通过培训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要课程的每章每单元都要培训,培养学生在每个单科课程下处理财务问题,以发展学生的个别操作技能,掌握会计领域的最基本的理论知识。
(2)专业技能。从手工模拟实训中,我们不难发现,财务工作是一个应用程序,一个非常全面的工作。包括:资本融资决策模拟训练,投资决策模拟训练,利润分配决策模拟训练,财务指标和企业绩效评价模拟训练,财政预算培训和会计制度设计方面的实践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性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技能。
(3)创新能力。为了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会计专业人才所需的各项能力,本科院校可以制定拓展素质和创新学分认定办法,只有修满创新学分,才能毕业。
(4)会计职业道德能力。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会计职业教育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国家建立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法律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旨在培养高质量的会计人才,具有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所以,开设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法律及相关法律、法规课程,是十分必要的。
4.拓展校外实训基地。
本科院校会计实践教学,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是首选的教学方法。通过简单的会计实务操作练习和模拟演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深学生对会计知识的全新理解,但模拟毕竟不是真实操作,因此,实习基地的建立是本科院校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条件的本科院校可以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5.手工与电算化实验有机结合。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对会计工作的要求,必须改变会计手工实验和电算化实验相脱节的现象,使两者融为一体。会计电算化实验是学生会计电算化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会计手工实验是学生运用专业知识、熟悉巩固理论知识的重要手段。熟练掌握会计业务操作流程,为会计电算化实验提供建账、报表生成与汇总的实验数据及专业技能支持。按照实验顺序分为:先后实验和平行实验。先后试验是先做会计手工实验,后做会计电算化实验。即在手工实验的会计信息基础上做电算化实验。平行实验是会计手工实验和会计电算化实验是同步进行的。在这种情况下,会计手工实验与会计电算化实验严密结合,学生们不仅掌握了会计手工实验的业务处理流程,而且熟悉了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步骤及原理,同时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使学生能够达到会计人才市场的要求。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会计人才市场对于会计人才的要求是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为核心的知识结构,熟练运用计算机财务软件和以创新为导向的能力结构。所以,要适应发展的社会和需求的市场,必须从新定位本科院校会计实践教学目标,更新和改进会计实践教学内容,会计实践教师具有高水平和高素质,有一定规模的会计实践教学设施,以使会计实践教学体系顺利实施,提高会计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复合型、创造性和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四、结语。
总之,实践性教学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由此以来,实践性教学在会计学专业教学计划中,是不容忽视的教学方法,我们一定要给与会计实践教学工作足够的重视,从根本上提高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双导师制实践教学论文【第八篇】
摘要:综合实践课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及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生活经验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其设置是高中新课改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自实施至今,尽管取得了不菲成效,但在教学中仍存在难点,制约了综合实践课程的深入开展。为此,如何使综合实践课程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是当前研究的重点课题。
在高中教学体系中,综合实践课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开发性、实践性和自主性以及生成性等。自该课程开设以来,各高中均积极地实施,以充分显示出综合实践课程的自身价值,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受到广西地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起步较晚等因素的影响,仍存在诸多难点,严重地阻碍了综合实践课程的深入开展和进步。因此,本文,我们即对高中综合实践教学中的难点及其策略进行研究。
综合实践课指的是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各种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及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生活经验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课不同于以往的各种教学体系中的其他学科,更加注重学生对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综合水平的提高以及全面健康发展。因此,在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过程中,综合实践课便成为高中十分重要的必修课之一。
对高中综合实践课来说,具体教学中,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学生的实际兴趣爱好和各种直接经验为依托,开展各种“研究活动”.具体来看,高中综合实践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多方面的丰富内容,例如,各种研究性较强的学习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以及社区服务活动等。通过形式丰富的活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开发性、实践性和自主性以及生成性等。
(1)高中综合实践课面向全体学生且以学生为主体。高中综合实践课为全体学生提供了公平学习和实践的机会,给予每一位学生针对性较强的指导,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例如兴趣爱好和生活经验等。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等方面,也十分多样化,较为灵活。而且,在综合实践课中还充分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2)综合实践课以探究为核心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进行科学探究的机会。于是,学生可以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到更多学习的乐趣,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另外,综合实践课还具有较强的开放性。综合实践课在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活动组织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开发性,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较为宽松的选择和创新的余地,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1.缺少相应的教材,教学内容不够统一明确。
高中综合实践课不同于高中阶段的其他课程,缺少相应的教材,教学内容不够统一明确。在具体的教学中,负责教授该门课程的教师也大多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职”的,没有专业的师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便无法按照具体的教材内容来安排教学活动。很多高中都只能按照自身对综合实践课程的理解和认识,并结合当地和本校的实际情况等来开展教学活动。这样使得综合实践课整体教学的盲目性较强,常态实施困难较大,整体教学效果不佳。
2.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过程流于表面。
在一次对利用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等对广西崇左市某高中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过程中发现,该校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存在较为突出的课程组织管理松等问题。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发现,主要是因为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该课程不够重视,而学校在具体教学观念方面也较为落后,整体管理水平较低等。而纵观整个广西地区,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充分反映出在目前的高中综合实践教学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学校重视程度不够,教学过程流于表面的情况。广西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本身即起步较晚,各方面发展不够完善。于是,很多学校都没有充分认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参与实施的积极性较低。()一些高中的领导甚至不了解这门课程。一些高中即便已经将其安排到具体的教学体系之中,也大多不关心其具体的教学过程和效果。不少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还经常会被其他学科的课时挤占。另外,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也没有被纳入高考范围之中,整体受重视程度较低。
3.具体教学效果不佳,教学环节综合性不强。
在教学效果方面,很多高中的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教学效果不佳,教学环节综合性不强。主要是,很多学校没有该方面的师资力量。即便一些学校已经组织一些教师参与培训,充当实践活动课程的任课教师,但仍然因为缺少实际的教学经验等,无法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环节方面,也大多综合性较弱。
4.学生学习负担较重,学习压力过大。
高中阶段,学生本身即需要学习语、数、外、理、化、生等多门课程,并受到高考压力的影响,整体负担较重。因此,再开设综合实践课程,显然在无形之中就增加了学生的实际负担,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实际教学效果也不够理想。即便是到了寒暑假等假期,很多学生需要在父母的安排下参加各种培训班和补习班等,假期时间被占用了较大,负担较重,同样没有实践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等。
5.课程评价不合理,具体评价趋于“师化”
在高中各门课程的教学中,都需要及时地进行回顾总结,并开展阶段性的评价工作,以便更好地及时发现问题,促进学科进步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评价方面却大多表现出不合理的情况,具体评价趋于“师化”.很多教师都参与到了课程资源的具体开发过程,因此,在最终进行评价的时候,大多会带有个人感情因素,评价不够客观、公允。另外,在实际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资源开发过程和具体的实施过程很容易出现混淆,界限不够明确,区分难度较大,且缺乏详细的评价方法和明确的评价标准,因此整体评价效果不佳。
以更好地利用好当地的特色教学资源。广西地区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地体现地方性的特点。诸如,贺州地区的一些高中便利用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例如黄姚的石板街和姑婆山的风景,以及客家人的苇塘大屋等资源优势,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以更好地激发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进行自我教育,这样就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更好地提高广西地区高中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水平,要注意加强对综合实践课教师的培训以及合作。培训的过程中,首先注意具体的培训内容要与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实际情况高度吻合。要给予广大参加培训的老师以理论方面的教育,并注意加强在实践方面的指导,以保证教师可以更好地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去。在进行培训的时候,要注意将教研、科研、进修积极地结合在一起,并积极地利用多种手段。例如,在广西的不少地区,都形成了依托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依靠各本科院校的帮助,利用“广西教师教育网”对广大高中教师进行网络教育。另外,具体培训的过程中也可以实行分层培训的方式,由各校选拔优秀教师,统一到自治区培训中心进行骨干教师之间的互动培训。也可以由各教师进修学校负责,举办与综合实践课程同步的培训班,细化培训内容,开展丰富的专题性培训。培训的过程要注意平等参与以及共同合作。
3.开展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教学活动。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积极地开展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教学活动,以提高高中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水平。各学校要注意按照综合实践课的性质特点,并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等,不断优化教学方案,设计出更多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教学方案,从而有效地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各种实践活动中,并发挥自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各学校还可以细化教学方案,按照本校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围绕选择的教学主题,对不同的年级、班级甚至是分小组等进行分层教学,以更好地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并充分体现出学校的自身特色以及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等,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针对目前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评价方面存在的课程评价不合理,具体评价趋于“师化”的问题,要注意积极完善综合实践课评价体系,以提高广西地区高中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水平。(1)各地的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注意制订出详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估办法和制度等,以保证具体的评价过程有章可循。(2)要建立全校性的评价机制,定期组织教师对教学方案进行评价。(3)要注意评价的多元化。既注重对最终教学效果的评价,也要注重对教学过程等的评价。(4)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5)强调评价的互动性和民主性,积极鼓励较适合学生之间的进行相互的评价。(6)还可以进行综合性评价。将以往单一模式下的“量化评价”模式转变为多样化的“综合评价”模式,并通过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学、健康的方向更好地在高中校园内实施下去,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陈野。综合实践课应成为学校课改的重要窗口: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j].新课程:教育学术,(8)。
[2]沈宇赤。对欠发达地区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情景创设的几点看法:以综合实践课部分案例为例[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32)。
[3]孙玉富。综合实践课应成为学校课改的重要窗口:浅谈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j].考试周刊,(42)。
[4]孙健。提高高中劳技教育技术含量的实践与探索:以会计电算化为例[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11)。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县田东实验高中)。
双导师制实践教学论文【第九篇】
现阶段,正处在转型期的各个高校,对于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已经做了较大的调整,加大了重视程度,并增加了实践教学的课时。但由于经验不足,在增加了实践教学的同时,并没有把实践教学的目标做相应的调整,使得教学目标有些模糊、不明确。像这样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在开设的实践教学课程的安排上还遵循着以前的实验课程,这样的课程安排适合于理论研究型的高校,但是在应用技术型高校的人才培养上有点不适合,没有体现出企业的需求,与实际联系不是很紧密。其次,有很多应用技术型高校在实践教学中的目的是以学生考取职业证书作为最终的目标。因为学生考取资格证在很大程度上会促进就业率的增长。但学生考取了职业资格证书之后,只能证明学生有了理论知识的基础,并不代表他们已经能够胜任就业岗位上的工作,没必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以考取资格证为目的,避免与应用技术型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相脱节。
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上,遵循的一个特点就是环境的真实,让学生体会到实际企业工作中的环境。而现在很多高校没有舍得花成本去提高实践课程的环境,还在沿用这校内实训室,实验室,进行着传统的手工或者一些财务软件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无法真正体会到真是的企业的会计流程的。
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是关切到这个实践教学能不能够有效的进行和掌握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有效手段。许多高校还在沿用着一次性考核的方法来进行评价,忽视过程评价,就意味着对整体实践教学情况不能够完全把握。实践教学考核的不仅仅是学生掌握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掌握方法,因此,教学评价体系必须进行完善。
在制定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目标的时候,应该重视“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重应用”,坚持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注重培养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实践教学课程的环境构建要多渠道、多元化。
我们可以利用校内资源和校外企业联合进行多元化的能力培养。购进先进的模拟软件,在校内实验室开设模拟课程,组织学生开设学生社团活动、让有能力的同学参与教师科研活动、开展创业大赛等比赛活动。
(三)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不但要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而且,要具备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和深厚的专业实践经历。这样才能在培养学生的时候给学生传授正确的方法和书本上学不来的经验。所以高校必须加强自身的教师队伍建设。可以通过聘请高素质的企业财务人员,定期到学校进行授课;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等多种方式让自己的教师走出去,到企业中进行深造和学习,甚至可以让中青年教师在企业中进行兼职、挂职,定岗工作等,大力发展双师型教师。同时开展企业的科研合作,让教师考取相关的专业的资格证书和参加培训。
三、结论。
通过本文的阐述,应用技术型高校会计实践课程应该定位在: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知识,全面熟练的掌握会计学基本方法和业务技能,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这就对我们培养人才的应用技术型高校提出了相应的改革要求,在基础教学之外,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走“强化应用、重视实践、突出创新”的总体思路。所以在设置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时,要注重整体贯通,内容上同步协调化,结构上层次化,在形式上多渠道、多元化,从而构建出以专业基本素质培养、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综合实践素养培养、创新精神与能力培养于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双导师制实践教学论文【第十篇】
摘要: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小组合作则是合作学习中采用较多的组织形式,特别是在以探索为核心的综合实践课堂上,小组合作更是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
关键词:合理分组;沟通交流;自我评价。
一、在小组共同承担的任务中,让学生明确和履行个人的责任。
综合实践活动一般都以小组的形式来开展活动,而就一个具体的活动,又往往是通过资料的搜集、资料的整理、调查访问、总结提炼一系列过程来完成的,那怎样在人力、物力有限的情况下,又快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呢?这就取决于小组成员中的分工合作与个人任务的出色完成,例如在开展“我为家乡当导游”的系列活动中,同学们共选了东升镇的概况、东升镇的旅游、东升镇的特色文化等六个专题,在每个小组长的`带领下,他们内部又分成若干个小组,各司其职,开展了调查、走访等活动,这样搜集了全方位、完备的资料,为整个活动展示提供了充分的材料来源。
二、合理分组,让学生积极互相支持、配合。
我以前上综合实践课都是自然分小组,或以座位为准,或学生自由组合,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有的小组内学生能力水平相差太大,在探究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成绩好的同学说了算的现象。这个学期我对这些小组进行了调整,将全班同学按强、弱来分组,每组四人,并有意让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当然不管怎么分,在组与组之间,肯定还会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在合作完成某个学习任务时,则特别需要培养学生的互相支持和配合精神,让每个学生在互助性的学习中建立足够的信心,永远处于学习的最佳状态。周xx同学是我班第四小组的成员,他学习基础差,性格内向,动手能力较弱。于是每次活动过程中,我特别要求本组其他成员对他多关心、帮助,并让他与能力最强的组长黄xx分在一队,让他们互相配合。在这次“视力的健康与保护”调查活动中,他和组长成功地开展了全校三到六年级学生视力民意调查发放和回收,并利用数学知识把结果制成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让学生一目了然,为整个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数据材料。
三、提高沟通交流,建立互相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提倡学生敢于回答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合作来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并愿意在活动中尊重和听取别人的不同意见,相互信任。发生在小组内的冲突不少是由于学生缺乏沟通技巧而造成的,在前几天的一节综合实践课上就发生了这样的冲突,苏xx同学说,我们组来负责“花卉的探索”这一专题吧,我家后面就有一个花木场,你们却都没有这么好的条件。本来是很好的一个建议,但由于语气不一样产生了不同的效果,引起了别人的误会,说他过于霸道,他怎知别人就没这个优势呢,住在花木场后面的人又不止他一个。我抓住这个机会跟学生们讲解了如何有礼貌地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说服他人等等,学生兴趣很浓。看来要想防止这类冲突发生,今后在沟通技能方面要多加训练才行。当学生为不同意见在小组里争执不休时该怎么办?这是课堂上最常见的组内冲突,我是这样处理的:先告诉他们要注意认真听懂对方的意思,明白别人的观点后,如果还坚持自己的想法,那就停止争论,拿出事实证明给对方看,让事实说话。有了这些指导,学生再不会停在无休止的争论中浪费时间。
四、对每人完成的任务进行组内加工和自我评价,发挥集体智慧。
俗语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确,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往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学生的信息量往往可能有些片面,缺乏多源性。那在资料的汇集和总结提炼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熟悉的任务进行加工、修补以取得最佳活动效果。这一点在后期的成果展示环节中尤其重要,例如在教学“校园绿化设计”分组展示资料时,有小组采取办手抄报的形式,群策群力,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使简单的文字更系统、更丰富了。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合作精神的养成始终贯穿于每一次学习活动过程中,活动为他们提供了成长的根基,也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我们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合作机会,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得到尽可能的发展,不要让合作学习成为一种华而不实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