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最新5篇】
【导言】此例“《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最新5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第一篇】
教学目标:
1、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2、运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
3、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重点难点:
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出示第33页主题图。
2、师:植树节快到了,四年级同学去义务植树。
3、师:看图,植树要做哪些事情?
(挖坑、种树、抬水、浇树…)
4、师:这里也有许多数学问题,想学吗?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教学例1。(多媒体出示教材第33页主题图)
师: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生算,小组里交流。生汇报。
生甲:4x25=100(人)
生乙:25x4=100(人)
师:他们算得对吗?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小组里议一议,交流。(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例:7x5=5x7 20x10=10x20
师: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什么?你给它取个名字?
生甲:乘法交换律。
师:你能用符号或字母表示它吗?
生乙:axb=bxa
师:乘法交换律,以前我们已用过它,在什么地方呢?
生丙:交换因数的位置相乘,验算乘法。
师:对。试一试,好吗?
24x16 15x17
指名两生板演,集体订正。
2、教学例2。(多媒体出示主题图)
①师:看图,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一共要浇多少捅水?
生小组里交流,并汇报。
生甲:我先计算一共种树多少棵。
(25x5)x2
=125x2
=250(桶)
生乙:我先计算每组种树要浇水多少桶。
25x(5x2)
=25x10
=250(桶)
②师:那么(25x5)x2○25x(5x2)中间填上什么符号?
生:等号。
请你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生甲:(25x2) x2=25x(2x2)
生乙:(lOx5) x5=10x(5x5)
生丙:1Ox(2x5)=(lOx2) x5
③师:从上面的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甲:三个数相乘,先乘前面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师:仿照加法的运算定律给它取个什么名字?
生乙:我叫它乘法结合律。
师:同意这种叫法吗?
师:你会用字母表示它吗?
生丙:(aXb) Xc=aX (bX。)
3、比一比,议一议。
师: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
生甲:我发现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都是交换数的位置,结果不变。
生乙:我发现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改变了题里的运算顺序,结果不变。
师:你们真聪明,说得好极了。
三、巩固运用,深化提高。
1、教材第35页“做一做,第1题。
先计算,再运用乘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2、教材第35页“做一做,第2题。
生独立做,并汇报。
生甲:2x24x5
=48x5
=240(元)
生乙:2x(24x5)
=2x120
=240(元)
师:他们做得对吗?你是怎样判断的?
四、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和大家共同讨论?
《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第二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结合律,初步体验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2、通过乘法结合律公式的推导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及科学的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能力以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4、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结合教学中具体的`教学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概括出乘法结合律,初步体验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
乘法结合律的推导过程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引入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做口算题。
2x550x225x4 8x12540x25
通过刚才的口算题,你们很快算出结果,你们知道在乘法运算中有三对好朋友,它们分别是谁?
根据同学的回答总结出:5和2是一对好朋友,它们相乘等于十;25和4是好朋友,它们相乘等于一百;125和8是好朋友,它们相乘等于一千。
教师板书:5x2 25x4 125x8
请同学们要牢记这三对好朋友,一会儿它要给我们很大的帮助。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主题图。
师:同学们,要保护我们的家园,就要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2.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同学们在干什么?上节课我们根据这副图的信息提出四个问题,已经解决了两个问题,今天我们一起解决第三个问题。
板书: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要知道哪几个信息?
3.小组合作 ,列出综合式。
学生做完后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一种思路是先求一共种多少棵树,再求一共浇多少桶水;另一种思路是先求一组浇多少桶水,再求25组一共浇多少桶水。)
板书:25x5x2 25x(5x2)
=125x2 =25x10
=250(桶)=250(桶)
答:一共要浇250桶水。
4.讨论、比较。
提问:
(1)这两个算式都有道理,而且它们的结果是相同的,说明这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是相等关系。)
板书:25x5x2=25x(5x2)
(2)等号左边和右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议论后得出:等式两边算式中的3个因数一样,都是25,5和2;它们的运算符号是一样的,都是乘号。
(3)那它们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
它们的运算顺序不一样,左边算式要把前2个数相乘,右边算式因为有小括号,所以要先算后边小括号里面的。
(4)哪个算式计算起来更简便呢?
师概括并启发提问:
这两个算式因数相同,运算顺序不一样,但结果都是相同的,这种现象是不是偶然的呢?
5.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如:
3x6x5= 3x(6x5)
7x4x20=7x(20x4)
25x8x4=25x(8x4)
启发提问:
(1)这三个等式中,每组等式的因数一样吗?(一样的)
(2)它们的运算顺序一样吗?(不一样的)
(3)三个等式左边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议论后明确:三个等式左边的算式运算顺序是一样的,都是把前两个数先乘,再与第三个数相乘。
(4)三个等式右边的算式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议论后得出:三个等式右边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
(5)它们每个等式左右两边运算顺序不一样,但它们的积呢?(积是一样的)
师概括:通过刚才的计算、讨论,看来咱们发现的现象不是偶然的,是有规律性的。
6.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咱们再观察一下,在乘法中,三个数相乘,可以怎么算?还可以怎么算?
学生议论。在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概括并板书: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板书课题:乘法结合律
7.用字母公式表示定律。
启发学生如果用a,b,c分别表示三个因数,乘法结合律的字母公式是什么?
板书:(axb)xc=ax(bxc)
师概括:我们学习了乘法交换律,可以改变乘法中的两个因数的位置,今天我们学习乘法结合律可以改变乘法运算当中的运算顺序,它们的积都是不变的。
8.看教科书,讨论小精灵提出的问题。
9.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计算43x25x425x43x4
先让同学独立计算,然后讨论,明确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10.练一练
完成35页下面的“做一做”的第二题,请生板演,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六第2题。
2、 用简便方法计算。
42x125x8 25x17x4(25x125)x(8x4)
《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第三篇】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2、通过探索活动,发现乘法的结合律,并用字母进行表示。
3、在理解结合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探索活动,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发现乘法的结合律。
2、在理解结合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发现问题:
1、出示长方体图,让学生估计搭这个长方体用了多少个小正方体。
2、用不同方法验证结果。让学生用不同方法计算,并引导讨论为什么方法不同结果却一样,这其中是否蕴含着某些规律。
二、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建立模型
1、根据上题的规律提出假设
2、验证提出的假设是否适合其它数据
小组内举一些数据来验证,可借助计算器,用一些较大的数据验证。
全班交流,并用字母表示结合律。
三、运用乘法结合律的简算。
1、试一试第1题:
让学生尝试用乘法结合律解决连乘运算中的简算问题。然后进行交流,概括出简算的方法。
2、进一步尝试用用乘法结合律解决连乘运算中的简算问题。
《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第四篇】
教学内容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17~18页例1~2,练习四第1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在计算中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过程。
2.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能用这两个运算律解释计算的理由。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情景中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以前学过的加法运算律有哪些?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学生回答)
2.说一说,下面的等式用了什么运算律?
80+a=a+80()20+30+40=20+(30+40)()
3.通过预习,你知道下面的等式用了什么运算律吗?
2x3=3x2()(2x3)x4=2x(3x4)()
引出课题:乘法运算律。
二、新课讲授
1、讲解
2x3=3x2
观察并思考:
(1)等号左边的算式和右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
(2)从上面的观察与分析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发现: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师引导学生得出乘法交换律。
教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吗?(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
教师:如果用a、b表示两个数,这个规律可怎样表示呢?(axb=bxa)
随堂练习:计算下面各题,用交换因数位置的方法进行验算。
34x16 26x37
学生独立做,请两名学生上台板演。
2讲解
(2x3)x4=2x(3x4)
观察并思考:
(1)等号左边的算式和右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
(2)从上面的观察与分析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发现:每个算式只是改变了运算顺序,每排左、右两个算式计算结果相等,
三个数相乘,先算前两个数的积或者先算后两个数的积,值不变。
教师:谁知道这个规律叫什么?
教师板书:乘法结合律。
教师:如果用a、b、c表示3个数,可以怎样表示这个规律?
教师板书:(axb)xc=ax(bxc)。
教师:这个规律就叫乘法结合律。
小结:同学们,我们一起总结出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下面看同学们会不会用。
三、课堂活动
1.练习四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说出依据。
2.连线。
(学生独立完成)
23x15x217x(125x4)17x125x439x(25x8)39x25x823x(15x2)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
练习四第1、2题。
《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第五篇】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p45-p46
二、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过程,发现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并用字母表示。
2、在理解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基础上,会对一结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3、感受数学探索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索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探索、发现、理解和应用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2、难点: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探索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口算比赛,激发学习兴趣
1、出示口算题
5x225x425x8125x8
2、师:以后在计算乘法时,一般看到“5”想到2,看到“25”想到4,看到“125”想到8;因为这样的两个数相乘能整到十、整百、整千数,这样可以快速计算。
3、谈话引入:我们在前面已学过乘法的计算,在教学运算中,有许多有趣的规律,这节课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去探索,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二)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1、多媒体出示情境图
2、估一估
师:请大家认真观察,估一估这个长方体是由多少个小正方体搭成的?
3、算一算
师:谁估计的准确呢?请同学们在本子上算一算,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4、交流算法。
师:谁愿意把你的办法介绍给大家?学生汇报,汇报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师板书:(3x5)x4=60(个)
3x(5x4)=60(个)
(三)比较算式的特点,发现规律
1、刚才两位同学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观察这两个算式,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2、学生汇报:略
3、小结:(3x50)x4=3x(5x4)
(四)提出假设,举例验证
1、师:用别的三个数这样计算会不会结果也相同呢?请在本子上举例计算。
2、学生举例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3、集体交流
谁愿意介绍一下你们小组举例的情况?
(五)概括规律
1、从刚才大家所举的例子看,每一组的结果都是相同的。这样的例子多不多?能举的完吗?
2、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乘法算式中的三个数字,你能写出所发现的规律吗?
板书(axb)xc=ax(bxc)
板题:乘法结合律
(六)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比较(3x5)x4=603x(5x4)=60两个算式,哪个更简便?
2、看来运用乘法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3、练习:p46“试一试”的题目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七)探索乘法交换律
1、出示两组数据
4x5=5x412x10=10x12
2、师:认真观察,看看你有什么新发现?
3、学生汇报。
4、学生举例验证。
师:你能举出像这样的例子吗?
5、师:如果用字母a、b表示两个数,你能写出发现的规律吗?
6、板书:axb=bxa
板题:乘法交换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46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口答,集体订正。
2、应用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快速计算下面各题。
25x17x413x8x128(25x125)x(8x4)
(1)学生独立完成,个别板演。
(2)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运用什么运算定律。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学生读课本第45、46页,质疑。
六、作业:课本第46页第2题。
乘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