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教育工作者的数学教学实践热选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667584

【写作参考】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让您的写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的“教育工作者的数学教学实践热选8篇”优质范例,供您写作参考之用,轻松写作,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教育工作者的数学教学实践【第一篇】

传统教学的典型结构是:讲―听―读―记―练。进入20世纪,世界先进国家纷纷出台了不少新的教学模式,而我国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遵循的是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模式,其教学程序是: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知识―布置作业。社会发展到了今天,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阵地,以书本为内容的传统课堂教学就显得十分落后了。以教师讲、学生听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模式显得太不适宜了。打破传统教学格局,建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能够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新型教学模式,是多么的迫切和需要。对如何实现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也谈一下我对该问题的想法。

首先,从学校角度方面:

(1)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原则。实践性教学改革必须以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为背景,以培养学生合理的智能结构和创新能力为目标。

(2)以教学基地建设为前提的原则。实践性教学改革必须以教学基地建设为前提,通过建立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相适应的教学基地及运行模式,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现在很多中学、尤其是农村中学新办的教学实验、实习基地,没有更好或充分的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教学实验基地与教学相脱勾,使得教学基地形同虚设。

(3)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原则。实践性教学改革应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个核心,强化师生的质量意识,加强教学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监控,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

(4)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平台的原则。实践性教学改革应立足现代教育技术平台,在实践性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加快引入发展迅猛的现代教育技术,以提高实践性教学的效果。教学方法、手段对实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1]。

(5)以产学研合作为支撑的原则。实践性教学改革应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努力探索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培养的教育模式,实现产学研的深层次合作。学校对学生创造的成果或教师科研成果,应考虑其成果的价值或是在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的基础上体现出来。

其次,从学生角度方面:

(1)个性化原则。教学方法改革应把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最基本的'要求,从而使具体的教学方法适合教师和学生的基本特点,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教学方法改革要注意适应学生理性因素的发展,因而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就成了教学方法改革的着力点。

(2)自主活动性原则。学生的个性是在自主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教学是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过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要求就是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活动空间。

(3)合作性原则。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是2l世纪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它们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具备与他人合作共事的愿望和精神:二是要具备与他人合作过程中的协调、组织能力。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要通过充满合作精神和合作氛围的教育方法养成。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培养的前提是民主平等的教学关系,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

首先,实现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必先构建新型教学模式,这是实现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提升阶段。

面对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要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开展。那么,如何去实现呢?下面提几点看法。

(1)要端正教育思想,使教学模式建立在可靠的理论基础之上。因为教学模式都是受一定教育思想支配的。因此,所构建的教学模式能否正确地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教师们对教学的研究是否深入,是否科学[2]。

(2)要根据需要来构建模式。教学要完成的任务和内容很丰富,过程也非常复杂,不能只构建一种模式来适应各种教学的需要。不同的教学目标,应该有不同的教学策略,不同的学科,应该构建适应自身特点的模式,即使同一个学科。课时内容不同,也应该有不同的教学结构,不能什么课都套用一种模式,那样只会使模式僵化,失去构建模式的本来意义。

(3)构建模式要着眼于课堂,重在优化教学过程。精心策划好课堂教学,不能只着眼于某一个因素,必须把教育思想、教学目标、原则、方法、内容、手段等诸多因素联系起来通盘考虑,使教材、教师、学生的相互协调,达到教学结构科学化和程序化程度,还要把掌握知识目标、操作应用目标、情感交流目标列入课堂教学的结构,然后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所接受[3]。

其次,实现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最终实现无模教育,这是实现教育教学改革的升华阶段。

构建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的需要,从发展的眼光看,突破教学模式,实现无模教学,也是未来教学发展的需要。因为人的认识总是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一个教师只有在拥有一定量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才能向质的方面发展,成为“自由王国”的主人,由此实现教学改革的第二步跨越,也即是教育教学由有模到无模的跨越。

(1)变有模教学为无模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必然结果。现在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并非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它只是教学改革的一种过渡形式,只是用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去代替已经过时的教学模式,为当前的教学改革寻找一条相对宽广的发展道路。当新的教学模式构建起来,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要向更高境界发展,根据未来社会发展预测,那时的教学必然走向无模教学。

(2)实现无模教学是以学生高度自治为前提条件的。实现学生高度自治,是现在构建新型教学模式要培养的目标,也是实现未来无模教学的前提条件。

(3)实现第二步跨越,变有模教学为无模教学,最终是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充足的机会和条件。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解放学生,使学生成为真正自主学习的主人[4]。

总之,现在的一切改革,包括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不管教学改革的力度有多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仍然控制在教师手中,仍然没有摆脱教师的主宰。从有模教学变为无模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将进入一个很高的境地。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共同协作的社会,未来的无模教学是以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为特征的,拥有这方面知识和能力的人,则是创造型人才的重要标志。未来的学生一旦进入了无模教学的境界,人的个性的全面充分自由发展也就实现了。

参考文献。

[1]李方:《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叶澜:《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文化使命》.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任长松:《走向新课程》.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4]李定仁:《教学论研究》.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

教育工作者的数学教学实践【第二篇】

当前,我国自然学科教学改革的目的,不仅是指导学生初步认识自然,获取必要的自然科学常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指导儿童参与获取的过程,学习掌握研究认识自然的科学方法。因此,在自然实验课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着眼点精心设计,努力为学生提供直观、有效的实物材料。引导学生按照认识事物的规律去探索大自然奥秘。

深入研究教学大纲,捕捉各科教学的重点、难点。

例如学习《大气的压力和浮力》时,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知道大气有压力,压力来自四面八方;大气有浮力等等。设计实验时,要让学生确实感觉到大气有压力,其方法很多,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来确定应用。比如可以用注射器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水杯实验等等。学习《重心游戏》时,可围绕几种不同物体的重心来设计实验,让学生了解不同物体的重心。比如:质量均匀、形状有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外面的重心,质量不均匀物体的重心等等。

坚持生动、趣味的教学原则,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例如学习《人类怎样传递信息》时,教师用一个发报机模型教学生练习收发报,通过练习,学生清楚地了解到电报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在讲授《导体、绝缘体、半导体》时,为了让学生体会人是导体的特性,就让学生做有关实验,当学生体验到电流通过人体时的感觉后,对今后安全用电会一辈子牢牢记住。

遵循直观、易行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尽可能做到化繁为简。

有时,说明一个道理的实验很多,不一定要用很复杂的实验,这就要注意直观性,使学生易于观察,一目了然,做起来困难小,效果好。简单的实验同样可以达到复杂实验的效果。例如讲《大气压力》时,用马德堡半球实验可以证明大气压力很大,没有此教具就可以用皮揣子代替。讲《导体》一课时,可以搜集牙膏皮、电池皮、铅笔芯、塑料片、钉子等来做导电实验,效果也很好。

强调多做多练,适当加强实验密度,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动手的愿望。

学习《透镜》时,发给每个学生一根火柴,两个人一组用透镜聚光线,尝试一个点燃火柴的实验。学习《摩擦起电》时,让学生每人都摩擦一下塑料尺、塑料袋等。此外,《大气的压力和浮力》一课,也可以安排几个实验。

教育工作者的数学教学实践【第三篇】

随着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小学数学教师意识到,必须转变传统的“填鸭式”灌输教学模式,该方法不适用于当前的素质教育,更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学习与个人发展。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育理念,顺应新时代的要求,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师生间的对话,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从而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本文从笔者一线教学实践出发,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师生间对话进行探讨与研究。

一、对话教学的定义以及步骤。

(一)对话教学的定义。所谓对话教学,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学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有目的的引导进而开展的有意义的对话,实现主体与客体之间进行互动与交流,从而实现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掌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知识,并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从对话教学的定义可知,对话教学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1.对话教学主要涉及教师、学生以及教材三方面的互动。

2.对话教学只是一种教学的手段,是为了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让学生信任教师,让教师也信任学生。

3.对话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掌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知识,并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实施对话教学的步骤。小学数学教师实施对话教学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步骤:步骤一:课前对话。这一步骤的对话主要是教师进行课前备课时和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时进行的。对于教师来说,主要进行的是教师与教材文本的对话,教师通过备课,根据教材内容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创设对话的问题与情境。对于学生来说,主要进行的是学生与教材文本的对话,通过课前预习,为课堂上的对话做好准备。步骤二:课堂教学中的对话。这一步骤的对话主要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的,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与互动,从而实现教师通过对话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生通过对话逐步获得必要的知识。步骤三:课后对话。这一步骤的对话主要是用于拓宽学生的眼界与思维,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后与更多的文本进行对话实现的。

二、促进师生间对话的实践研究。

(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应平等。对话教学要求师生间的对话应平等。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与学生对话时,能够放下教师的架子,能够融入学生群体之中,尊重、理解学生,做到与学生进行平等地对话。教师与学生进行的对话,并不是命令或者要求,而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有助于教师与学生进行精神交流的方式。如果教师不能做到放下架子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则不能体现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地位,而且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中所不提倡的。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要求,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进行精神与情感相互交流的过程。

(二)学生之间的对话。在实施小学数学对话教学的时候,除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之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对学生思维的发展也具有很强的作用。如果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让学生多少还有一丝紧张的话,那么,当教师不在场的情况下,学生与学生之间更能够放得开,对话也会更自然,甚至在对话之间能够碰撞出很多新颖的想法。在这种比较轻松、比较积极表达的环境中,学生会逐渐放开自己的思维,不再封闭,逐渐拓展自己的思考广度,同时,也敢于表达,也积极表达,相互之间也比较敢于质疑与探寻,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与吸收,甚至能够探寻出新的角度理解学到的知识。这种相对比较自由、充分发挥的方式,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随着互联网科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在网络上随处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教案,有些教师为了省时省力,便会选择去网络上下载一些教案,然后将这些教案拼凑起来,便形成了自己的教案,试问,这样的教案又怎能形成高效高质的教学呢?对于编者想要表达的教学思想,在教学文本上是都有所体现的,教师在用心研究教学文本的时候,其实也在提高自己的教学思想与内涵,通过长时间的用心研究,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自己的教学内涵既来自于教学文本又能高于教学文本。所以,教师应该潜心的与教材文本展开深入的“对话”,用心的,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对话”,结合自己的教学进度,通过与教学文本的对话,促进自己的教学进展,提高教学质量。

(四)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教材文本的知识不是编者随意堆凑的,是编者经过深思熟虑用心挑选组合形成的,所以,文本是具有思想的,它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对学生的知识学习是有着重要意义的。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到编撰者的良苦用心呢,这便需要学生对文本深入地分析了解,与文本进行深入地“对话”。唯有如此,方能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也方能体现出文本的价值所在。而且,让学生与文本深入地“对话”能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知识。即使教师不在场的情况,学生也能自主地进行学习。这也培养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让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不仅能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而且还锻炼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也可以更充分地领略数学知识的魅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话教学是顺应新课程理念的教学途径,有助于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通过有目的的引导进而开展的有意义的对话,从而实现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掌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知识,并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从目前教学实践情况看来,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取得了预期效果的,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是十分有效的,是符合先进的教学理念的。

作者:高菊芬单位:庄浪县第二小学。

转载自

教育工作者的数学教学实践【第四篇】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虽然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尝试,但在一定程度上,我们的教学仍存在着重书本知识、轻实践能力;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等弊端。这些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学业负担加重,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萎缩,极大的妨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将实践活动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要求是: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教学时,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一谈对数学实践活动课的认识和做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数学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即通过内部认识结构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建构知识。这就是说,我们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创设条件使新的学习材料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

实践活动提倡“做中学”也就是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操作探究、体验活动中,去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发展过程,主动地发现知识,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一课,传统的教学一般是教师演示学具,得出v=sh,然后应用公式进行计算。根据“做中学”的指导思想,我在教学此课时,采用小组操作探究的方法。首先让学生操作学具,(等底等高和不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圆柱装沙子),写出实验报告单,然后让学生分析报告单,发现规律,得出圆锥体的体积公式v=sh。在应用中出示了一圆锥体沙堆,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测量,计算出其体积,整个过程都是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实践证明,其效果是传统教学不能比拟的。

(四)实践活动使数学与生活更接近。

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特别重视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学生也不善于用数学眼光去思考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造成了知识与生活、知识与能力的脱节,于是有些学生认为数学太抽象、不容易理解,对数学学习也就不感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景中学习和理解数学”。组织学生到附近工厂、企业参观、调查和实际测量等活动,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现实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二、精心设计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活动一般分为课内实践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两种方式。课内实践活动以解决单一知识点为主,活动内容一般课内完成。课外实践活动相对范围较宽,多用于众多知识点的学习和综合能力的训练等,而且活动时间较长。

教师设计实践活动一般要从紧密联系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来考虑,小学阶段常用的实践活动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操作与制作实践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操作与制作实践活动就是把学生手的动作和脑的思维结合起来,以活动促思维,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这类实践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较为普遍。例如:教学“数的认识”,让学生操作学具,在数大量的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数的概念;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可以让学生用学具自己创造更多的分数;再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后,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使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修理家中或班级中坏了的课桌椅等);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之后,让学生制作纸盒等。这些教学改变了“耳听口说”的`简单化学习模式,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

(二)游戏竞赛实践活动。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有一定主题和角色的社会化游戏。数学有较强的趣味性,如果把它和游戏、竞赛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后,开展“小小商店”课内游戏,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体验购物的步骤,掌握简单的人民币加减计算。有的老师还在游戏中设计了为希望工程献爱心捐款活动,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道德教育。这个实践活动的设计,比简单的人民币计算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再如:为了提高一年级学生口算20以内加减法的能力,设计玩“扑克牌”游戏,让同学在玩扑克牌的过程中提高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三)实际测量实践活动。

这类实践活动主要针对数学教学中“量与量的计量”。我在教学“克、千克、吨”的认识时,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一般都能正确地进行单位换算和简单的计算,但在实际运用这些单位时,如妈妈体重52(),一个苹果重100()往往会闹出一些笑话。这说明学生对这些单位建立的表象是模糊的。于是我设计了一节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实际称一称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质量、同学的体重等,帮助同学进一步建立重量单位的表象。

再如:教学《土地测量》可组织学生走出学校,进行实地测量,帮助家长计算面积等;教学《千米的认识》可带领学生进行目测、步测、实际测量。

(四)观察、调查实践活动。

数学来源于实践。现实生活、生产中处处蕴涵着数学问题,教师应创设条件,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了解数学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的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例如:《吸烟有害》一节实践活动,让学生调查家庭中吸烟人数、香烟品牌、香烟价钱,同时调查一名学生一年学习费用是多少钱,核算浪费的这些钱可以资助多少失学儿童等,使学生利用数字的对比,进一步加深对吸烟危害的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再如:组织学生到附近工厂参观学习,请厂里的领导专家讲几年来工厂的发展变化、效益增长情况,体会改革开放以来工厂的巨大变化。

(五)小课题研究实践活动。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学会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愈来愈显得重要,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些问题抽象出来,转换成数学问题设计实践活动课。

低年级儿童掌握的数学知识比较少,接触社会的范围也比较窄,同时他们具有好奇、好动、好胜、注意力不稳定等特点,所以开展实践活动,一般以游戏、竞赛、学具操作为主,还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活动,如跳绳、投掷、赛跑等,创造性地设计数学实践活动。

中高年级的学生,主体意识逐渐增强,又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和社会生活经验,所以一般以学具操作、实地测量、参观调查、小课题试验等为主,培养学生的发现、探究、应用意识。

(三)转变教师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活动的主体。实践活动课要求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和个性发展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师要更多地关注活动目标的导向、动机的激发、情景的创设、方法的指导、疑难的解答等。反之,如果教师限制得过多,实践活动课将失去其价值。

(四)实践活动结束时的评价工作。

客观、正确地评价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激励性,所以实践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中交流各种体会,总结经验,升华认识。

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有时效果不一定令人满意,这时教师不能草草收场,不了了之。要恰当地进行评价,找出活动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树立下次参与实践活动的信心。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客观地分析活动中的不足之处,以利于下次活动的开展。

数学实践活动课解放了学生的头脑、眼睛、嘴巴,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虽是一个新课题,但已显现出勃勃的生机。

教育工作者的数学教学实践【第五篇】

摘要: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符合教学改革的实际,能使班级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效力,能破除“自我中心”,促使教师在探究中“自我发展”。

关键词:探究式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在新的课程标准精神的指导下,结合我校开展的系列教学研究课活动及进行的课题研究,现提出“创设情景、揭示矛盾(提出数学问题)――自主探索、展开讨论(形成数学概念)――反思练习、归纳总结(获得数学结论)――质疑深化、学以致用(运用数学知识)”这一教学模式。其目的就是通过改革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的能力。

一、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含义。

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由此可知,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人探究式课堂。

二、探究式课堂的必要性。

第一,课堂教学选用探究式能使班级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和效力。课堂教学要按照现代教学运行机制,变换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组织形式,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时间,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实现教学形式的转变,一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的讲授;二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三要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课堂教学选用探究式,就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等等。这些都是改革班级授课制的有效做法,若能结合实际去应用,将可以使班级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情景。

第二,课堂教学选用探究式能破除“自我中心”,促进教师在探究中“自我发展”。课堂教学改革难,很大程度难在教师自己本身,许多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主体发展教育,已经提出好多年了,教师口头上也接受,为什么一到课堂上还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死气沉沉地听;教师接二连三地问,学生断断续续地答;教师不断地发出指令,学生手忙脚乱地去执行;学生忙来忙去还是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那有什么主体地位可言?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自我中心”的顽固性和长期沿袭传统的惰性。由此可见,用现代教育理念去改造和战胜传统教育观念有多么艰难。而这个难就难在教师不放权,难就难在教学改革没有首先改变教师自己本身。认识了这一点,教师就应该下决心去改变自己,怎么改变呢?最重要的是从实践探究中去改变,因为实践探究给教师提供了学习别人和对比自己的机会,也提供了认识自己和认识学生的机会。教学实践探究还证明,教师改变自己,主要是在实践探究中学习,总结自己的经验,也学习别人的经验,包括向学生学习。能在实践探究中学习,就能在实践探究中提高,改变“自我中心”,实现“自我发展”,会给教师带来美好的前程。

第三,探究式教学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并关照个别差异。在以往的教学中,优秀生是课堂的主宰者,而后进生只成了课堂的观众,这样的课堂不是完整的课堂。在探究式课堂教学创设了人人参与的空间,教室里十几个小组同时有人发言,参与人数多了;有些胆小的能力差的学生不敢在大班发言,在小组中比较放松,也能发表意见,参与面广了;同学中有不同意见,可平等争论,发言内容更丰富了,参与质量提高了;同一小组中能力差的学生可向能力强的学生请教,不仅增强了学生参与的主动生,而且弥补了教师个别辅导的不足。这样的课堂教学就给每个学生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探究的机会,都有探究的时间。

探究式课堂教学怎么探究,实际是要回答教学过程怎么操作。这个问题的基本思路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具体操作程序和要求,可分为四步进行。

第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生活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的探究活动作铺垫。学生探究是由学、思、疑、问四个相互联系的学习要素组成的。学而不思,思而不疑,疑而不问,是传统教学长期养成的恶习;而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是现代教学提倡的优良学习方式。学生在探究中,能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就会给自学探究增添无限的乐趣和动力。我们知道数学活动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就没有数学活动。但问题的提出既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又要给学生思考的余地,使学生产生很想弄懂但又无法弄懂,很想说清但又无法说清的心理状态。问题提出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1、教师有机地提出问题。

当教师提供必要且充足的探索材料,让学生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在分析思考的过程中,有时学生是很难产生或不知道提什么问题情况下,老师往往自己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去解决。这是目前许多教师的做法。

2、学生在探索中产生问题。

数学知识往往是在旧知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我们完全可以将新知识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探索。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法的笔算”时,把不进位和进位情况安排在同一节课进行教学,在复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和进位加法的口算后,就出示下面的两道题23+15和23+19先让学生计算,结果全班学生都会列竖式正确计算23+15,但在计算23+19这题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结果:有的是42,有的是32。学生就会自然地在那里思考着,议论着。

3、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第二:自主探索,展开讨论。

1、知识的重点。

在每节数学新授课的教学中,总有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都是值得讨论的。例如: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其中寻找它们的“特征”是学习的重点,可以预先让每个学生分别准备一张长方形和一张正方形的纸,在引导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学生就会自觉地利用手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进行操作、分析、比较,逐步完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理解的难点处。

3、学习的关键处。

4、新旧的比较处。

5、思考的方法处。

由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差异或者是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在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方法上也可能会有所不同。如果我们组织学生在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进行讨论,他们就能够在讨论中相互之间得到启发,就能够比较顺利地寻找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反思练习,归纳总结。

在学生合作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探索的过程和得出的结论,共同来分析讨论思维的正误,让他们在心态轻松的情况下自我检查、反省,逐步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此时,教师要善于收集学生学习的各种信息。

第四:质疑深化,学以致用。

如果说反思练习主要是巩固和完善所得出的结论,那么质疑深化,学以致用则是提高性的练习。要求学生初步能将所学的新知与旧知有机地结合起来,比较灵活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勇于提出自己的疑惑,必要的时候可以展开第二次的讨论。

综上所述,对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思考,实际上是以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为依据,以问题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问题主动展开探索,并发挥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展开讨论,逐步得出科学的结论,并适度的加以灵活运用。

教育工作者的数学教学实践【第六篇】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实践活动走进课堂。

实践是创新的基础,没有实践活动,创新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教学大纲》中明确强调:“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让实践活动走进课堂,让学生走近生活,亲近自然,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搭一搭”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兴趣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让实践活动走进数学课堂?笔者结合十多年来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经历,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书本知识是人们的认知成果,是被前人证明了的一种规律性的知识,即从生动丰富、多姿多彩的现实世界中选择出来的,抽象概括了的东西。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只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却没有把书本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与生活、能力的脱节,学生普遍认为数学太抽象、不容易理解,对数学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新课程强调关注学生的经验,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关注学生经验即教师在教学中,要把课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教师要学会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资源,教会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数学理论知识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结合起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直观的'知识,给数学知识赋予生动的内容和形象的反映,把困难变为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到新的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知识结合起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理解,而且引发了学生的联想,发展和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特别是一年级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才能获得直接的经验,理解书本知识。而数学具有高度抽象性,需要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传统数学教学,往往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解,而没有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一语道出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而创造灵感也来自于儿童的手指尖。因此,数学课堂上,教师要结合教学知识,为学生设计动手操作活动,学生通过动手、眼观和耳听,进行画图、摆棒等操作,观察、分析和比较,然后进行抽象和概括,能深入地理解和懂得概念,发现规律性知识,不仅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也培养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占了大多数,部分独生子女骄横、任性、自私、独立自主能力差,不会倾听别人、欣赏别人和接受别人,(教学论文)在学习中不会相互合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以往长期的灌输式学习使学生变得内向、被动、缺少自信、恭顺……自然也窒息了人的创造性。而“生生互动”教学方法,对于减轻师生的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增进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生生互动”是指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它不仅能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协调性、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还能提高学生相互交流的能力、培养合作实践的精神和促进学生心理全面健康地发展。因此,“生生互动”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方法。

在“生生互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科学、合理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知道每个学生的个性、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特点,然后再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组学习。如,个性强的学生要与个性比较随和、善于协调的学生分在一组;兴趣、爱好基本相同,交往比较密切的学生分在一组;学习习惯好的学生与学习习惯差的学生分在一组,而且每个小组成员内成绩好、中、差的学生都应该有,以便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带动成绩差的学生,帮助解答疑惑,起到小教师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六年级《圆的周长》一课时,为了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我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学生由小组长负责分配任务,两人合作测量直径,一人用计算器计算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第四个人把相关数据记录下来,然后看看有什么发现。各个小组通过讨论交流后,一致发现,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在一个固定的数(圆周率)。这样,学生分工协作,做到人人有事做,个个口、心、脑并用,既增强了合作的意识,培养了合作能力,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学生间交流、交往的能力。

四、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又称第二渠道,指教学计划之外,以学生实践为主的教学活动,是对数学学科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是数学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使学生转变思想,提高意识,开阔视野,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目前,一些学校和老师越来越重视课外活动,成为教育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此,教师要根据书本中的内容积极开展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到农村、工厂进行参观、测量等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所学的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例如,在教学三年级《设计校园》一课时,我组织学生参观本校校园,让学生观察各种建筑物、操场、绿化带等设施的位置,学生十分认真,非常活跃,互相讨论。然后,向学生出示校园示意图,向学生提问:应该在什么地方添置什么设备、绿化上面你有什么见解、操场的大小或形状如何和你还有哪些设想?最后,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画笔来设计自己的校园,展示每个学生的设计图,进行交流。这样,通过课外活动,学生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数学知识,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还设计出了自己满意的校园。

“实践才能出真知”。总之,让实践活动走进小学数学课堂,才能把枯燥、单一、被动的学习变为有趣、丰富、主动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轻松理解书本知识,还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能让学生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数学实践活动,是我们教师新的教学实践、新的教学反思、新的教学感悟。我们要更新观念,不断摸索、创新实践活动,给教育教学改革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教育工作者的数学教学实践【第七篇】

为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我校把计算机引入课堂。将计算机辅助教学做为实施数学教学现代化的突破口,推动了教学现代化的进程。

我校研究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是1994年10月从《三角形的认识》一课的研究开始的。这一课的演示很多,教师利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有所突破,大家想到了计算机。但是教师们刚刚开始接触计算机,不知如何下手。学校从北京请来了计算机专家。先由一位经验丰富的数学教师写出《三角形的认识》一课计算机软件编排脚本,然后由专家帮助设计教学软件,最后在试教中修改完善。这是我们自行设计的第一个教学软件。在运用这一软件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得心应手,学生跃跃欲试,教学效果很好。这是初次尝试的`成功?这次成功使教师们认识到计算机是辅助教学的有力工具。

1995年下半年,学校投资两万元,购进了一套由北师大二附中研制的数学教学软件、教学网络系统和29英寸显示器,开始了全校范围的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的研究。1996年6月成功地承办了“青岛市小学数学教学现代化研讨会”。会上,我校三名数学教师,分别对五年级的同一班级的学生,讲授了六年级第二学期的《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这本是六课时的教学内容,但在三节课中就解决了。受到了与会专家、教师的好评。

1.变抽象为具体,对问题的展示直观、形象,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学生的思维却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要使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需要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其借助具体形象进行思维,进而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知识。计算机软件有较强的直观性,能够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1][2][3]。

教育工作者的数学教学实践【第八篇】

论文摘要:高等工程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到我国工科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我国的工业化建设进程。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学的主力军,是影响高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健因素。调查发现:目前,工科青年教师虽然具有高学历、现代化教育技术掌握较好等优势,但普遍存有实践能力差、教育理论知识缺乏、双语教学能力薄弱、教学研究较少等不足,为满足培养新世纪工程师的需求,急需在这几方面对其进行相关培训。

论文关键词:高等工程教育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原江南大学党委书记张大良教授主持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分析与培养提高措施研究》课题,由江南大学、江苏大学、南通大学三校合作,对全国30所高校进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调研,笔者有幸参与了此课题。笔者所在课题组对南京理工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河北经贸大学、集美大学、陕西理工学院、兰州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中北大学、江苏大学等10所高校的青年教师(35周岁及以下)共发放问卷1200份,从中筛选出从事工程教育的教师的有效答卷464份,对其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此来了解当前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实际情况。

本次问卷共包括:基本情况、教学志向、教学设让教学实施、教学监控、教学研究、自我发展及最后的意见和建议等八个部分,以期从多个角度、不同侧面来了解、分析工科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一、数据分析。

1、基本情况。

调查显示:当前工科青年教师的基本情况呈现出“一高一低一短”的局面。“一高”是指学历高。在464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人数总和占到被试总数的%。“一低”是指专业技术职务低。81%的青年教师只有讲师或助教职称,教授比例仅占%。“一短”是指教龄短。有%的青年教师教龄短于6年,仅有%的青年教师具有以上的教龄。

2、教学志向。

调查显示:青年教师对自身教学能力的关注度远远低于对学术水平、综合发展和工资待遇等的关注。最关注教学水平的人数只占%,其余三者的比例分别为%,%。%。在担任助教时间上,年限普遍较短。有%的教师只用了1年时间,“直接上讲台”的教师数占%,而担任助教三年以上的仅占总数的%。在是否愿意多上课的问题上,仅有6。5%的教师表示愿意,%的教师表示不愿意。在是否经常开展研讨交流活动问题上,有%的青年教师选择了“经常”,而不经常参与教学研讨的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达到了%,大部分青年教师对教学研讨还不是很重视。

3、教学设计。

工科教师都是非师范生,普遍缺乏教育学方面的理论知识。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的青年教师在上岗培训时听过教育理论课程,有5%的青年教师自学过相关内容,其余则是从未学过。在老教师“传、帮、带”方面,有%的青年教师表示曾经或现在有老教师带教指导,而且效果很大;有%的青年教师有老教师指导,但效果一般;而有11。9%的青年教师表示老教师几乎或根本不指导,全靠自己钻研;同时还有%的青年教师,学校还没有为其安排指导教师。在备课时所花的平均时间问题上,有53。2%的青年教师在3小时以上,教师自身准备较充执在提升教学能力时最主要的困难,有%的青年教师认为是实践能力不够,而选择教学氛围不够和理论研究不够的比例分别为%和%。

4、教学实施。

关于工科青年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数据显示:%的教师基本能够脱稿讲课;%的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掌握较好;%的教师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而调整教学方案;%的`教师能较好地与学生互动。而在双语教学方面,仅有%的教师能够完全做到,外语能力尚需改进。

5、教学监控。

教学监控对教师教学环节各方面的改进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调查显示:各高校在‘青年教师过教学关”环节上做得比较妹教师能根据老教师及学生的意见及时作出改进,在作业批改或与学生交流后,能够将问题及时融人教学中。对于学生评价教师的作用,%的教师认为帮助很大,%的教师认为比较大,说明这一制度已为半数以上教师认可。

6、教学研究。

调查显示:目前,工科青年教师基本能够开展教学法研讨等教学活动,而且多数教师认为参加教学研究对提高教学能力有一定作用。但在相关论文写作和参加教研、教改项目方面,情况不容乐观。

7、自我发展。

调查表明:有65。7%的青年教师已参加过所在学科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等工作。但还未进人校级及以上优秀教学团队或科技团队的青年教师人数比较多,占56。9%这对他们的自身发展十分不利。同时,在教学与科研关系上,有%的青年教师认为教学与科研应该相互促进和提高。这说明,青年教师对教学与科研的正确关系有着清醒的认识。

8、意见或建议。

许多青年教师对如何提高其教学能力提出了大量的意见和建议,总结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培训:对青年教师加强教学理论培训,为新教师配备指导教师,进一步做好老教师的“传、帮、带”工作;多组织教学研讨活动,开展教学经验交流;组织教学名师或优秀教师示范讲课,开展专题讲座培训课程。

(2)进修锻炼:增加外出进修等锻炼机会;到兄弟院校观摩、听课,吸取经验;学校为青年教师多创造与企业合作的机会,增长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使专业课的讲授更形象、生动。

(3)培养制度:制定相关教学环节技术规范,落实培养培训措施、合理考核、从严把关;要制定有序合理的培养方案,宽松培养,严格管理;减少教学工作量,降低科研压力,合理分配教学与科研的比重;切实落实助教制度,上讲台前严格把关;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制度,允许教师在内容、方式上灵活开展教学。

(4)关心生活:学校要切实解决青年教师在生活上的困难,包括:住房、配偶工作、子女就学等方面,只有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才能让青年教师真正放下包袱,全身心地投人教学工作。

二、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数据统计,我们可以大致总结出当前工科青年教师在教学能力方面的优势和劣势。

1、优势。

(2)老教师指导工作比较到位。老教师一般都是长期从事教学一线工作多年并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他们的现场指导、帮助能够给青年教师直接的感性认识和辅导。尤其是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工程教育其要求就显得尤为严格。

(3)工作认真,自身努力。从青年教师花在备课上的平均时间来看,尽管青年教师在教学上存在不少缺点,但其自身还是比较努力的,从工作态度到具体的准备工作,都表现出一定的积极性和努力性。

(4)脱稿讲课能力、现代教学技术应用能力、与学生互动能力较甄这与青年教师年轻,容易与学生沟通。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掌握新技术等多方面优势有关。而这些也是新世纪的高等教育对高校教师所提出的新要求。

(5)教学研讨活动开展较妖定期或不定期的教学研讨活动,有助于青年教师进行经验的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

2、劣势。

(1)教龄短,职称低;参与教研、教改项目机会久在目前熬资历、论资排辈的职称评定的环境下,青年教师由于教龄短,职称一般都较低。

(2)忽视、轻视教学。目前,高校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方面都与科研挂钩,这使得广大教师都无心教学,而对科研方面又处于一定劣势的青年教师而言,更使他们忽视了教学。

(3)担任助教时间短,缺乏基本教学经验的积累。我国的助教制度,一般要求高校新教师在进入高校后要担任一年的助教。但是,调查显示,有三分之一的青年教师在进入高校后直接就上讲台讲课,这对实践教学能力有着较高要求的工程教育来说,无疑是存在很多欠缺与不足的。

(4)缺乏教育学方面的理论知识。这是非师范类专业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工程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类型,其教育活动也要符合一般教育学科的规律。而由于高校师资的缺乏、管理人员的忽视等原因,使得很多青年教师都不能接受系统的教育学理论知识培训而直接就从事教学。

(5)双语教学能力较差。尽管当前的青年教师外语能力普遍要比中、老年教师好很多,但由于环境的不同、应试教育的缺陷,使得他们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还远远不能胜任双语教学的任务。但是,随着对外交流的日益加大、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加深,对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要求必定会与日俱增。

(6)实践教学能力差。实践教学是工程教育的基本环节,是其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的特色所在,也是影响工程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而青年教师基本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经验,这是影响工程教育质量的一个很大的瓶颈。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对提高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措施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工科教师教育的规范化模式。

目前,进人高校工程学科教学的教师,没有任何教师教育的背景。尽管工科院校在青年教师进人教学前或教学过程中,会对其进行教育理论的培训。但基本都是上讲台前的集中培训,时间有限,难以系统讲解,而且将理论与实践相分离,不利于青年教师对教学理论很好地掌握。因此,应该把目前的助教制度、带教制度、挂职锻炼等制度融合到一个体系中去,建立合理有序、前后衔接、讲中有练、练中有讲、讲练结合的工科教师教育的规范化模式,真正把对工科青年教师的培训做到实处,而不是赶任务、走过场。

2、研究、总结、掌握工程教育的规律。

高等工程院校的管理人员、研究者应该努力探寻、挖掘工程人才能力培养、形成的特殊过程,掌握工程教育的特殊方法、原则、规律,最后形成工程教育的特殊理论。以此作为青年教师从事工程教育的指南,把工程教育的规律运用到工科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中去,运用到工程人才的教育培养中去。在具体教学中始终以此为宗旨,少走弯路,以尽快适应教学工作。

在对教师教学能力构成要素的认识上,目前,大家基本都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三大学科的视角来研究,并提出较全面的理论观点。但是,如果对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也是如此认识,就难免陷人“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的误区。在具体研究时,应重视“青年”这个特殊群体在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独特之处,要加入“工科”的特殊要求,最后得出工科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构成要素,再去对他们有针对性地培养。在这一点上,我们要走从普遍到特殊的认识路线。

4、制定独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

目前,高校在教学评估中还未有对青年教师的单独评价,工科院校也同样如此。而要对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进行有效评价,就要根据其特殊构成要素、学科、专业等多种变量,制定各自独立的、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其进行公平有效的评价。发现他们的不足,督促青年教师自发地努力改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四、结语。

除了以上微观上的措施外,要从根本上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还要从宏观上进行整体把握。要扭转重科研轻教学的风气,合理分配、协调科研与教学的比例,对青年教师给予适当的制度倾斜、优惠政策等,以此来鼓励青年教师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2667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