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论文范文(优质5篇)
音乐教学通过多元化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表达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如何有效整合理论与实践以提升教学效果呢?以下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的音乐教学论文相关文章,便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音乐教学论文 篇1: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面向学生”是新课改重点强调的内容,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数量上要求通过新课改,使大多数的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第二,质量上要求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第三,要求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第四,注重学生心理变化需求及其发展的特点。由此可见,新课改要求音乐教师必须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真正意义上实现音乐教学的素质教育。
二、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音乐教师仅仅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然而新课改却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同时还要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只是传授知识,还要去激发、辅导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学以致用。
三、重视音乐课堂的德育渗透
我国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旋律优美、演唱形式丰富,学生在听到这些歌曲后极易受到震撼。新课改下的小学音乐教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经过学习后,演唱能力能够得到提升,另一方面还要求小学生在欣赏这些歌曲的过程中对人生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养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因此,音乐教师要以健康的音乐形象为中心,通过创编、表演及演唱等形式,培养小学生对祖国、人民、科学、自然热爱的情感。比如在教授《国歌》这首曲子时,首先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对当时的历史条件及背景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就能够加深对《国歌》的理解,自然而然地对学生使命感及责任感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此外,在欣赏教学中也应该渗透德育。所谓欣赏教学,即围绕音乐作品展开,通过聆听、联想等手段,帮助学生全身心的体验作品由内而外的美。因此,音乐教师应该牢牢抓住作品的拍子、旋律、音色及节奏等要素,塑造出一个真实饱满的音乐形象,创造符合条件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带来不同的音乐体验。比如在欣赏《鼓浪屿之波》这首歌曲时,要让学生明白“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带着这份坚定的信念去体验、感受、理解歌曲,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一方面使学生学习了音乐知识,另一方面还使学生接受了一定程度的思想教育,对学生社会责任感以及历史使命感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四、加强音乐听力的训练
音乐听力训练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听琴音,另一方面是听歌声。其中,听琴音在音乐教学中属于最基础的听觉训练,因为我国小学大部分的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使用电子琴、风琴、手风琴、钢琴等乐器,所以说听琴音也是学生学习音乐所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而听琴音又包括辨琴语、说音名以及唱音符这四项。在听歌声训练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先让学生欣赏指定的歌曲,然后再进行一系列的听力训练。一般来讲,听歌声训练的内容包括听歌曲、评歌手以及谈感受。听歌曲环节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经典的或者流行的歌曲,让学生在欣赏体验不同流派及风格的作品基础上,来训练学生歌曲感知的能力。待学生欣赏完某个歌曲作品后,要求学生对歌曲演唱者的技巧及风格进行大胆评议,通过这种方式来提升学生对歌曲的鉴赏能力。听音训练结束后,要求学生畅谈自己的训练感受,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实现音乐学习的自我提升与完善。
五、不吝啬对学生的赞扬与鼓励
一般来讲,学生在得到教师的赞扬与鼓励后,会更愿意在课堂上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相反,如果对学生进行批评,学生整节课堂都会情绪低落,学习效率也变得非常低下,特别是年龄小的学生在受到批评后情� 因此,在平时的音乐教学课堂中,教师要不断的给予学生适当的赞扬与鼓励,这样才能营造一个活跃轻松、促进学习的氛围。当然,教师并不能一味的鼓励,学生犯错时,运用恰当的语言技巧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批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六、总结
总而言之,新课改下的小学音乐教学要求教师在实践中改变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课堂上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实现小学音乐教学的目的。
作者:费云 单位:江苏省灌南县花园小学
第2篇:小学音乐教学创设活力课堂探究
1.利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音乐学科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性来设计教学内容,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使每个孩子的个性都获得发展。小学生的好胜心很强,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进行歌曲欣赏时,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跟随音乐节奏进行表演,看看哪组的学生表演得最好。每个小组的成员都希望获得胜利,这就激发了他们的主动学习意识,使其积极进行分析和探索,并在表演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运用游戏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让学生在感受、体验过程中高效地掌握音乐知识。通过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喜欢上音乐学习,并能从课堂学习中感受到乐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1)在听的过程中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音乐欣赏能力。听音乐在音乐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倾听音乐,才能对音乐进行探究和分析,才能从中获得真正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有给学生提供倾听音乐的机会,才能让他们跟随音乐走入到具体情境中,感知音乐,真正体会音乐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在让学生进行音乐倾听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让他们边倾听、边思考,从而深刻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涵。在倾听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一边听,一边跟随音乐打节拍,使他们的音乐节奏感更强,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进行音乐欣赏,有效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
(2)在唱的过程中感受音乐内涵。
在音乐教学中,除了注重让学生进行倾听音乐,教师还要让学生在把握歌曲主旋律的同时演唱歌曲,使他们在演唱过程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充分体会乐曲中展现的情境。例如,在欣赏《蜗牛与黄鹂》这首歌曲时,由于很多小学生都比较熟悉,在听完歌曲之后,我让学生都站起来,一边唱,一边进行表演。通过生动的表演和演唱,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歌曲中对蜗牛和黄鹂的描写,使他们更加喜欢这首歌曲。
(3)通过跳来感受音乐节奏。
小学生都活泼好动,在音乐教学中,要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乐感,教师可以让他们在听音乐的过程中跟随音乐节奏进行舞蹈,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充分融入音乐情境,使学生喜欢上音乐学习,并积极地进行师生互动,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听音乐、唱音乐、跟随音乐起舞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充分展现自己,让他们感到快乐的同时,收获了更多的音乐体验,掌握更多的音乐基础知识,促进音乐素质的不断提高,
3.增加音乐体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体验,让他们跟随乐曲进行自由想象,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有效提高。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产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专家来说,感情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学习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以驰骋想象的空间。任何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它通过音乐特有的方式来表现,或活泼、或婉转、或庄严、或凄凉,使人们受到美的熏陶以及情感的陶冶。教师应充分挖掘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地体验音乐中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的审美实践与创造中逐步发展与丰富。由此,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用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让他们带着一份真情去体验音乐,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
4.总结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沉闷氛围,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来调动课堂氛围,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况闷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活跃积极,促进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在教学中,教无定法,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适合学生的方法,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构建高效的音乐课堂。
作者:孙歌 单位:江苏省太仓市城厢镇第三小学
第3篇:小学音乐教学学生音乐素质培养浅议
一、创新教学观念与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老师是音乐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引导着学生的兴趣,并提升着学生的能力。在我们的印象中,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观念是极其僵化落后的,总是千篇1律地进行歌曲内容教学和乐理知识的教学,在进行歌曲教学的时候是老师先唱一句,学生跟着唱,直到教会为止,这样做只是注重结果,并没有把精力放在过程上。没有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我们仅仅是教会他们一些歌曲而已,上课的教学目标没有达到,这样的话根本谈不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我们要兼顾学生的差异性和天赋的不同,创造良好的氛围,提高他们的兴趣,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来参加活动。我们还要做的就是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唯有如此,才能达到教学目标。比如,老师可以在教学“唱歌的正确姿势”时,可以让学生观察和听辨自己用两种完全不同的姿势唱出来的效果,一种是弯腰驼背毫无感情地唱,一种是用腹式呼吸的方法、投入感情地唱,然后再问学生哪一种效果比较好。经过对比,学生自然会感受到正确的姿势是多么重要。然后再让学生自己进行练习和对比,找到正确的演唱姿势,这样师生的互动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二、创造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上面说的一样,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同时注意过程和结果,不能偏废,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老师不仅要精心备课,改进教学方法,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施以不同的方法:要让学生多听多看多想,更重要的是老师要把自己对歌曲的感悟和理解传达给学生,激起他们的共鸣,提高他们的兴趣;还要注意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比如,我们可以结合一些歌曲的特殊意境,来提高学生的想象思维。拿《捉泥鳅》这首歌来说,分析它是用了什么样的节奏和旋律来表达人的高兴情绪,我们可以试着让学生自己编排几个动作来完成自己的情绪表达。边唱边跳更加能培养他们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又如,我们在描述春天给我们怎样感受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结合拍子节奏、舞蹈、诗画等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觉。这样的话,想象就成为孩子心灵和音乐欣赏的桥梁,有效提高了孩子的创造力和鉴赏力。
三、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1.多媒体教学方式
多媒体教学已经是很普及的方式,它具有直观、活泼生动的特点,深受学生欢迎,学生大多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方法对那些注意力不能太集中和想象力不够丰富的学生来讲特别适用。这样轻松的教学手段能够让学生在一边学习的同时体验到玩乐的趣味,这样他们的能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2.注意乐器的演奏
根据需要表达的不同音乐主题,我们可以用不同乐器的演奏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音乐的风格等,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比如,摇篮曲等通常用钢琴、小提琴来演奏;而进行曲通常用管乐器来演奏,这样能够表现歌曲的激昂奋进和浩浩荡荡。所以有条件的学校,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的音乐体裁选取不同的乐器来为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效果,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乐器的特点。
3.适当用流行音乐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流行音乐相对于传统音乐、民族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来讲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在人们的心目中,流行音乐占了很重要的位置,这不自觉地会影响小学生,这样的影响不可避免。这对我们的音乐教学也提出了挑战,因此我们更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力求创新,从流行音乐中提取积极的元素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达到流行音 我们要在引导学生对良好的流行音乐盲目追捧的同时,还要适当运用流行音乐来激发学生的激情和兴趣,让它为我们服务。
4.利用各种节日
我们可以利用节日,特别是和小朋友有关的节日,来搭建一个舞台,让学生自由发挥,达到玩乐的同时并培养提高音乐素养的目的。通常来说,小孩子的艺术灵感可以在这样的活动中得到提高。例如,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安排一场文艺会演,让更多学生把自己的才能展示出来;安排一项音乐特色技能的全校比赛,让全员参与等等这一系列的活动,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们的音乐素养。
三、总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只有教师本身的水平提高了,我们才能谈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所以教师要不断改革创新,探索有利于音乐教学的手段和方法,为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而不断努力。
作者:施维娜 单位:张家港市南丰小学
第4篇:小学音乐教学土家族音乐渗透研究
一、土家族音乐对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促进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音乐教学应“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理念,有着重要意义。土家族音乐从古至今,源远流长,大多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的再现。当把土家族音乐渗透进小学音乐教学之中时,学生们感到亲切,学起来很轻松,加上土家族音乐本身具有明快活泼、古朴雄浑的特点,学生们心中的激情迅速被点燃,一下子产生了学习音乐的极大兴趣。如我在教学“土家打击乐‘司刀、铜铃’的音韵”这一内容时,带着学生一起欣赏土家族打镏子《锦鸡出山》。这首乐曲是由“山间春色”“结队出山”“溪涧戏游”“众御顽敌”“凯旋荣归”等五个部分组成,它以土家族打击乐特有的演奏技巧,生动地表现了美丽的锦鸡展翅出山、结伙游戏和团结对敌的场景,展示了土家族打击乐丰富的表现力与艺术神韵。学生们在欣赏过程中不时发出欢笑声、惊叹声,很多学生跃跃欲试,表现了极大的学习兴趣。我顺势引导他们学习土家族打镏子的技法,学生们都学得很积极、很认真,不断地尝试,并没有像以前那样觉得无聊和勉为其难,而我也很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土家族音乐对提高学生音乐技能的促进
广义的音乐技能范围比较宽,包括音乐听力训练、乐理、记谱法、视唱和视奏、和声学、配器和作品分析等方面。而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来说,音乐技能主要是听力训练、视唱和视奏等最基本的东西,使学生们懂得区分音高音低、音强音弱、渐强渐弱,知道节奏的快慢,会唱一些歌曲,会用一些乐器。土家族音乐节奏明快简洁又富于变化,非常适合小学生进行听力训练、视唱和视奏等。为了开展好学生的节奏训练,让他们较好地掌握节奏,我把“龙山土家三棒鼓”渗透进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中。整个过程中由锣和鼓同时敲响进行伴奏,我把学生们分成两组,一组同学用“锵、锵、锵”来模仿锣的节奏,另一组同学用“咚、咚、咚”来模仿鼓的节奏。节奏一般不复杂,音高变化也不大,有利于小学生掌握敲击节奏的技巧,配合生动有趣的唱词,让他们的音乐技能能得到更好的提高。当然,土家族音乐里面也有对学生音乐技能要求较高的内容,我循序渐进地渗透,学生们一步一步地提高了自己的音乐技能。
三、土家族音乐对提升学生音乐创造能力的促进
由于音乐的表现形式和表现内容的自由和多样给人们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因此,音乐是创造性很强的艺术,有利于培养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音乐创� 小学音乐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与创造,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潜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为了帮助学生们理解和学习音乐创造,我将土家族音乐中的山歌渗透进小学音乐教学之中。土家族山歌贴近于人们的现实生活,从不同的角度生动地反映着人们的生活,具有粗犷豪放、雄伟壮丽、肃穆凝重、慷慨悲歌、古朴严谨、欢快跳跃、风趣诙谐、抒情优美等特点,同时很多山歌都是应情应景即时编唱的,编者和歌者都是一个人,尤其在对唱时,对唱者的创造力要求较高。我让学生们先听,再试着编和唱,之后组织他们对唱,从比较简单的“四言八句”开始,采用师生互对、同桌互对、男女生互对等。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充分活跃课堂气氛,还可提升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
作者:彭大卫 单位:湖南省龙山县第五小学
第5篇:小学音乐教学审美分析
一、音乐之美的内涵
音乐之美,美在旋律,旋律是最具风格化的,是乐曲的灵魂,不同民族、不同文化都有各自不同的旋律;美在和声,协调的和声彰显和谐,不协调的和声突出动力;美在节奏,乐曲的紧张、平静如同自然界中的四季更替、江河奔流、呼吸律动,无不体现节奏之美;美在音色,不同的乐器具有不同的音色,也能产生不同的表现力,多样化的乐器选择带来丰富的音色。
二、审美教育的意义
1.可以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听觉感知能力。
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用耳朵去聆听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教师要通过音乐欣赏、视唱练耳的训练,提高学生感知音乐语言,感受音乐之美。
2.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联想能力,激发其创造力。
音乐是想象的艺术,能引发学生的自然联想,而这种联想,又能使音乐内容更丰富,从而能触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3.有益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优美的旋律能刺激兴奋,使人心旷神怡、精神振奋,也有利于消除疲劳。音乐审美教育通过动人的音乐语言,使人的情感得到共鸣,心灵得到净化,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三、小学音乐教学中实现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
1.歌唱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现。
“诗言志,歌咏言。”歌曲是人的情感外露,会给人带来愉悦的审美享受。歌唱教学是审美教学的最直接而有效的手段,教师通过展现完美的艺术形象去感染学生,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1)情景引导法。
教师根据教学情景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讨论,拨动他们的心弦,触动他们的情感。如在“共同拥有一个家”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如下:“让我们随着美妙的音乐《布娃娃》走进一段动人的故事,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外面飘着鹅毛大雪,路上没有行人,大家躲在暖烘烘的小屋里,突然,外面传来了布娃娃的哭声(播放婴儿啼哭声),�
教师根据歌词创设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如在“春天在哪里”教学中,教者提出问题:“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处处充满着生命的气息,小草绿了,河水涨了。”学生先聆听歌曲《春天的小河》,感受歌曲的情绪,接着通过随录音模唱、教师范唱、学生演唱等方法,让学生感受音乐的优美,将自己融入春天的怀抱中。
2.乐器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现。
学习乐器,可以了解音乐的发展历史、乐器的沿革、演奏方法、作品风格等内容,还要学会视谱,把握好音准、节奏。在乐器学习过程中,要做到脑思音、眼视谱、耳听音,实现多种器官的协作统一。
(1)呈现实物图片,讲解沿革历史,拓展学生视野。
教师通过呈现葫芦丝、爵士鼓、古筝等乐器的实物或图片,展示不同的乐曲,介绍乐器沿革的音乐文化,能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他们对不同风格的乐器有清晰的认识。如在欣赏《草原小姐妹》歌曲时,教者提出问题:“这段音乐熟悉吗?是什么乐器演奏的?”教师简要介绍琵琶的起源、发展、流派,初步了解其基本构造、演奏技巧、代表作品。
(2)感受优质乐器演奏的音乐。
教师运用节奏富于变化的电子琴、优美婉转的长笛等乐器,使学生陶醉其中。教师通过示范讲解、乐谱弹奏、节奏练习等方法,让学生对乐曲形成整体的认识。
(3)激发演奏的欲望。
由于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他们在感受乐器之美的同时会跃跃欲试,教师要因势利导,让学生感受浓烈的学习氛围。演奏分组练习时,要做到多种器官的协调统一,还要具有读谱、背谱的能力。在合奏练习中,要有意识地放慢速度,避免急于求成,这样才能形成合奏的艺术效果。
3.音乐欣赏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现。
(1)音响感知。
“六律具存而莫能听者,无师旷之耳也。”音响感知是欣赏的基础,需要学生不仅对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等具有辨别能力,还要具有旋律感、节奏感、多声部音乐感等整体感知的能力。
(2)情感体验。
通过音响感知,在欣赏者的感性经验基础上形成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感情类型。在音乐欣赏中,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熏陶,在潜移默化之中感受音乐之美,从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享受美的愉悦,也使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到发挥。教师要借助于图画再现学生易于接受的音乐情境,让他们在扮演角色中获得内心体验,在学习活动中激发了欣赏音乐的兴趣。
(3)促进联想。
教师要引领学生通过现实的音响艺术、审美情感产生联想,使审美达到更高的境界,如由《四季》感受自然界春、夏、秋、冬的魅力。总之,音乐教学离开审美教育,就显得枯燥乏味。我们小学音乐教师要让审美教育植根于音乐教学,在提高学生技能的同时,丰富学生情感,让音乐课堂绽放生命与活力。
作者:王玲 单位:江苏省滨海县实验小学
第6篇:小学音乐教学互动浅析
一、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强调了音乐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性。“互动”是以师生平等互助的关系为前提的,让学生能够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主动地音乐学习。师生之间要互相促进、互相启发、互相沟通,在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形成音乐学习的“共同体”,达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审美享受的理想境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人格上坚持师生地位的平等性,意识到师生双方都是彼此关系的创造者,从而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师应以自然亲切的姿态,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在师生互动教学的过程中,让课� 例如,教学《巴乌进课堂》时,大多数乐曲老师还没有教,很多学生就已经学会吹奏了。教师就应当积极把握互动教学,营造出的轻松的、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教学生,让学生都爱互动、乐于互动。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让会唱的同学做“小老师”,促进生生之间的互动。在表演的过程中,让学生大胆、自由地发挥想象表演,自由地、尽情地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在音乐学习中体会到满足与快乐感,自由地创造音乐、探索音乐。课堂上,师生主要通过语言、通过彼此间的对话进行互动。然而,传统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话。真正的对话要求师生精神上的平等性,要求师生心灵上的自由性。一旦进行平等的对话,教师就不能表现出“权威者”、“训导者”的形象,而应该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表达不同的看法与观点。即使学生的回答不符合老师的要求,甚至是非常幼稚的,教师也不能表现出任何不愉悦,因为哪怕一个小小的眼神和动作都会让学生产生紧张感。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思考,防止学生产生不安的情绪,给予学生足够的心理安全感,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快乐地学习音乐。
二、营造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
音乐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关注学生的成长环境,进行互动式教学。学生的成长环境包括科学认识、文化背景、情感经历、日常生活等多个方面,应从学生的人际交流、情感表达、需要、兴趣出发,关注每个学生的生活背景与个性特点,将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能够在互动的音乐课堂上积极实践、勇于探索,激励学生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对待学习、对待生活。例如,在教学《包子剪子锤》这首歌曲时,考虑到学生天玩,游戏对于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它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一边玩游戏一边感受音乐,并用歌声的强弱提示学生玩游戏,不但让学生轻松愉快地上课,还在游戏过程中巩固了歌曲,使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了音乐教学活动中。
三、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统一
生动的教学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新鲜感、亲切感,为师生的情感互动创造有利的条件。新课程改革指出,课堂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互动式的创造性活动。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调动起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合作,保证课堂讨论活动的顺利开展,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环境。只有师生之间积极互动,才能在课堂上营造充满活力与生机的氛围,才能激发师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充分体现音乐课堂的独有价值。学生会模仿教师的言谈举止,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成长带来很大的影响。学生对语言和音乐有着天生的好奇感,教师应当用语言感染学生,用富有童真的语言将学生带入音乐世界。例如,在教学《回声》时,通过语言的合理运用创设意境:“一只小鸭子迷路了,它只说它的家在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我们帮它找到家好吗?”让学生说出小桥、流水、高山,并在黑板上画好简笔画。小鸭子高兴地说道:“谢谢你们!你们真棒!”小鸭子游到了桥洞下,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高兴得叫起来:“嘎嘎嘎……”这时不知哪儿也有一只小鸭在叫:“嘎嘎嘎……”这下小鸭子傻了,由此导入《回声》的教学,并让学生上台模仿回声。于是,学生们纷纷举手要模仿回声。看着学生们积极的态度,我趁热打铁,让所有学生一起模仿回声,通过不同的力度表现回声,不但营造了轻松的教学氛围,还强化了课堂教学效果。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当尽量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互动分享掌握知识的无穷乐趣。例如,在教学《金孔雀轻轻跳》时,我就十分注重师生互动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多次师生互动。在节奏练习的过程中,运用卡片出示音乐的节奏,让学生随意拼凑成一段完整的节奏,师生共同用打击乐器演奏,并让学生听辨,引导学生找出最优美的节奏,再学习音乐。在歌唱教学中,运用师生对唱的形式进行教学;在表演教学中,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老师的表演动作,再让学生教学生,最后由师生共同表演;在乐器欣赏教学中,老师吹葫芦丝伴奏,学生拍手唱歌。这样不但能让学生体会到新鲜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与欲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总结
音乐教学论文 篇2:
早期的时候,祁剧在表演过程当中还使用的是祁阳当地形成的官话。明朝初年,弋阳诸腔也在湖南盛行了起来,随着其的发展祁阳一带也受到了影响。祁阳人民运用其独特的艺术天赋将这些腔调结合了起来,同时还形成了具有祁阳人民自身特点的高腔。这就是祁剧高腔的由来。至于昆腔的形成要追溯到了明朝万历年间。当时昆腔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迅速在我国风靡起来,其发展势头可谓是势不可挡。当其发展到了祁阳以后,祁剧并没有丢失掉了本身的特色和特点,而是又融合了昆腔的一些特点和经典曲目,这样以来祁剧的昆腔就形成了,至今为后人所叹服。
其次,关于现代祁剧的发展现状时过境迁,现代的祁剧已经没有了往昔的光辉,并且在流行音乐大行其道的今天,其生存状况都非常堪忧。这是事实我们没必要对其否认。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的优秀曲目失传严重,而现代剧目创� 相关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大约有两百多个传统经典曲目失传,其艺术形式更是鲜有人记得,可谓是频临灭绝。还有数据显示,很多的祁剧演出团队已经解散,因为其无法生存。截止到二零零五年为止,第二湖南整个省份登记在册的专业团队还有八十九个,但在这其中已经有二十二个专业团队无法开展正常的演出活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年中能够顺利演出一百场以上的团队还不够四十个。
二、祁剧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
(一)从在校学生中培养祁剧音乐文化的“推广使者”
“推广使者”是将当地民间音乐文化进行推广和传播的重要中枢和纽带,他们就像是植物的种子,这就要求他们不但要提升自身对祁剧文化的了解,更重要的就是要将该文化推广、渗入到学生当中去,还需要不断地纳贤招新,壮大推广使者的队伍,种子越发越大,发芽、开花、结果,这样才能使该项文化的传承发展更具可持续性。推广使者的物色或选拔,对象应是在校学生,因为单凭个别教师的力量是远不够的,还应巧妙地借助学生群体的力量去感染其他同学,“他们来源于学生,还应回到学生当中去”。刚开始时,推广使者的人数不宜过多,但一定要有品质保证。要选取该种民间音乐文化出处地籍贯的人,祁剧是源自于湘南地区永州、衡阳的民间音乐文化,那么,推广该项文化的推广使者就可选取籍贯是湘南地区的学生作为其推广的使者。这些推广使者最好是有亲朋好友了解或接触过祁剧音乐文化的人,因为这样可避免少走弯路,从而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二)成立“祁剧音乐戏曲文化艺术协会”
协会是将该项文化在高校得以传承的核心,只有成立协会,才能将祁剧音乐戏曲文化深入到学生当中去,让广大热爱本土音乐文化的同学加入其中。经过祁剧音乐文化推广使者的努力,该支队伍的力量和队伍不断强大,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内涵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那么,水到渠成,即可成立“祁剧音乐戏曲文化艺术协会”。该协会成员的构成也同样是在校学生,它的成立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实施。
(三)祁剧音乐戏曲文化在课程教学上的创新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本土音乐戏曲传承方式主要是采取传统的课堂讲授法,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辅之多媒体设备对本土音乐进行试听欣赏的教学法,其他的教学方法暂没有涉及。本土音乐和戏曲本身就是一项中国传统的文化,如固守传统的、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不予以改变和创新的话,那么,在讲授传统音乐、戏曲文化时极易造成学生对该门课程或该项文化不感兴趣,觉得乏味、老土。对于本土音乐文化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来说,教学方法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本土音乐教育传承环境,还可以极大程度地吸引学生对本土音乐文化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是人类最好的老师”。那么,唯有不断地创新教法、学法,才能够真正地将同学们带入到本土音乐文化知识的海洋中来,才能够推动此项教育事业发展的进程。
(四)教师要有组织、计划地带推广使者到祁剧音乐文化的发源地去学习和采风
音乐教学论文 篇3:
一、从教师自身做起,发挥个人魅力
从开学第一节课起,音乐教师的举止言谈就要散发着艺术的魅力,充满着艺术感的激情,牢牢地勾起学生想要模仿、学习的欲望。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神情状态要做到充满活力,尤为上课前的十分钟,教师想要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就必须要用生动的言语或动作,从而使他们产生学习欲望。在课堂上,要与学生创造一种相互交流、平等民主的教学气氛,与之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记得把笑容和关爱留给学生。
二、把学生引进音乐世界的门槛,从学生最感兴趣的流行音乐着手
和同事们在一起的时候,不约而同就会谈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你所教的学生都喜欢什么类型的音乐呢?大家的回答语出惊人地一致,就是对流行音乐非常感兴趣。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只有学生对所学的音乐感兴趣了,才能让他们把注意力放到学习的音乐中去,这样才会产生自己的想法,进而对音乐达到创新认知的一种高度。既然学生大都对流行音乐感兴趣,作为教师就可以从此着手,从而逐步把学生的好奇心打开,带领他们进入音乐世界的大门。教师可能在大学师范学习期间并没有系统地研究过流行乐,甚至部分还存在偏见。其实好好斟酌一番,流行乐才是国家改革开放初期为老百姓普遍接受的大众音乐并且它也经过了一小段的发展时期。现在的学生出生在流行音乐盛行的时期,身边到处可以接触到它,他们中所了解的时尚前卫音乐可能比老师知道的多得多。我们就该放下老师的身段,深入到他们当中去和他们做音乐上的朋友,一起探讨研究当今的流行音乐。就这样一步步,“润物细无声”地把学生引入到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中,同时我们自己也在流行音乐知识方面充电学习,补充知识的不足。想来真是一种两全其美的好方法!
三、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让音乐充满生活,让生活充满快乐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有助于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从而自身修养再进一步提高。教师在授课中经常提点生活与音乐的关系,让学生喜爱音乐、热爱自己的生活,让音乐跟随一生,提高生活的品质。在平时的教学环节中,从生活入手,积极引导学生加入生活情感,并结合平时的音乐现象、社会经验,乐于主动探索音乐和人生的关系,使得音乐课程变为一种感性的艺术化生活体验。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努力使音乐充满生活,生活充满了快乐。这是学生乃至所有音乐教师的美好希冀。通过生活与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对音乐教学的感情,是终身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完美体现,也是现阶段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
四、丰富评价机制
学生在上课学习的过程中,一直把获得眼前的成功满足感作为直接目标,得到得越多,学习的积极性也就越高。少些批评多点表扬,少些挑剔多点鼓励。切忌空泛大话,用亲切和蔼的语言说出:“你声音真好听!”、“动作真优美!”、“思维真活跃!”等具体的话语来夸奖学生。假设我们的教学评价语言能为培养出热爱音乐和生活的人打下坚实的基础,那就是非常动人的教学成果!
五、开展竞赛
课堂上开展竞赛活动是课堂上激发和活跃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较好的方法。典型的是以组为单位,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或要求进行抢答或表演,看哪一组表现得最积极,并给予不通程度的表扬和奖励。例如音乐课中《缤纷舞曲》,这一单元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根据这一特点,就可采用竞赛的方法:1.请学生猜出歌曲的名字,然后进一步提问:� 3.请各小组的学生代表到教室前面根据歌曲韵律表演简单的舞蹈动作,比一比哪个小组最优秀。这种比赛的方法,需要小组成员的合作,不仅是一种竞赛的形式。
六、鼓励各施展才华
教学中,教师还应该为学生创造展示才华的平台。多鼓励学生各自施展自己的才华,点燃兴趣之火,让每一位学生秀出自己、表现自我,让每一份真情自然地释放。无论是有关音乐的才能,或是文化知识方面的才能,都要培养他们勇敢地表现出来。因为21世纪的今天,家长越来越注重孩子在音乐或文学、书法等素质修养方面的培养。学生在课余之时应该会有一定的爱好特长,教师要在课堂上予以鼓励,使学生敢于在大家面前展示。例如在班里举办唱歌比赛、绘画比赛、诗歌朗诵会、故事演讲会,还有加强美文诵读、培养良好的晨读习惯等,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七、总结
总之,为了提高音乐教学,教师必须用生动的形式将知识内容结合起来,创造一种有节奏、有形象,既和谐又生动的教学气氛。教师要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把自己的位置摆正在“主导”上。在教学过程中,使课堂充满知识性、趣味性、创造性。这样一定会受到学生们的喜爱,学生必会欢跃,情不自禁地投入到美的音乐世界中。
作者:何嘉翊 单位:昆山市娄江实验学校
第2篇:中学音乐教学改革探讨
一、中学音乐改革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
大部分中学生家庭条件都非常好,日常生活作息无规律,严重缺乏休闲娱乐的活动,中学生学习音乐阶段是人生的关键期,通过教学改革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自己喜欢的音乐课当中,打破了以往音乐课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个性发展,大部分学生不能如愿以偿的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类型,如:民族类的、通俗类的和流行类的,经过教学改革,不仅能使学生拥有一技之长,还用利于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给学生带来了极大满足感,为学生营造良好音乐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情,使学生产生较强的音乐求知欲。
(二)有利于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中学音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其目的是为了更好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兴趣,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探究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以求最佳传授知识的方式不断的发展学生个性,更好的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求职欲望。
(三)有利于音乐教学活动的轻松愉悦化
中学音乐教学活动主要是对以前陈旧、呆板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改善,不断提升音乐艺术内涵,例如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先进行识谱,然后再进行练谱,最后填写歌词,最终将中学音乐改革成适合中学生身心健康的教学活动,给中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化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自觉的学习音乐,欣赏音乐,达到符合音乐艺术内涵的改革教学目的,使学生真正体会到音
二、中学音乐改革的措施
(一)科学合理的运用音乐教学法
加强中学音乐教学法的创新与改革势在必得,科学合理的权衡多种音乐教学方法的利弊,不断提高中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审美能力,旨在培养中学生学习音乐的良好习惯,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应尽量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会积极主动的学习音乐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科学合理的选用教学方法,引导和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内涵,提高学生的情商和音乐素养。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不断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全面权衡改革新出现的利与弊问题,筛选优良的、适合教学的科学方法,成为音乐教师教学创新的目标。
(二)尊重个性,因材施教
在中学生阶段,音乐素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对中学生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正处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对歌曲的不同意境非常敏感,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制定教学计划、内容和方法,尊重学生个性,因材施教。让学生进入音乐的意境,感受在音乐旋律的美感和舞蹈的动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三)深化中学音乐教学改革
中学音乐教学不只局限于文化知识的教授,还将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艺术进行传播,具有较强的感受力和欣赏力,音乐教育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作用。因此,中学音乐课作为当代美育教育的重要意图,深受社会的关注并得到广泛的推广,面临飞速发展的新时期,对于中学音乐的教学来讲,在教学技术上和思维意识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所以中学音乐教学方法和手段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的进行改革和完善,依据学生个性特点作出合理的调整,深化中学音乐教学改革是一条长远的道路,需要教育界的不断推进和完善。
(四)提高中学音乐教师教学基本功
在完善音乐教学基础设施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中学音乐教师教学基本功,以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中学阶段的音乐学习主要是作品赏析、乐理基础知识、声乐练习等教学内容,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无法做到全面、具体,只能根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特点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内容进行教授,在与音乐教师访谈中得知,他们教授中学音乐课是有选择性的,比如音乐课本上例举的是不同题材歌曲的典型范例,对音乐的欣赏阶段和乐理知识的讲解只是一带而过,这样无法保证音乐内容的高质量完成,所以提高中学音乐教师教学基本功显得非常重要。
三、结语
音乐课程是中学实践教育活动性最强的课程,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当中,他们无论是认知结构上还是思维方式上都发生巨大变化,中学音乐教育也是学生认知和体会音乐艺术美感的最佳时期,对其一生都产生巨大的影响,由于音乐教学活动的不固定,所以音乐教学模式始终处在不断探索的阶段,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中学生学习音乐的需求,首先应科学合理对音乐教学法进行创新,其次是尊重个性,因材施教,深化中学音乐教学改革,提高中学音乐教师教学基本功,从实践教学上引导和帮助中学音乐教学活动走上高效率和优质量的教学方向。
作者:于新宇 单位: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第二中学
第3篇:多媒体技术中学音乐教学有效运用
一、在中学音乐演唱教学中恰到运用多媒体技术
传统的中学音乐教学过程中,都是凭借着教师的感觉和经验,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一般是定性的标准,而不是定量的标准,例如要求演唱的“甜美一点”“声音饱满一些”“亮一点”“圆一点”等等,这些定性的标准往往需要教师多次纠正和学生的勤加练习才能够实现,教师很难对班级里众多的学生做一对一的知道,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缺少参照物,无法感知是否达到了要求。但是如果在演唱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就能够把歌曲复制下来,课堂的教学就有了延续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课堂上最良好的声音表现,带到课下去勤加练习,巩固和加强良好的演唱状态,同时还可以凭借多媒体技术做乐队伴奏,强调节奏与风格,让学生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树立较强的风格观念和节奏观念,表达出来的音乐才更具有准确性,这样也是避免单一的乐器伴奏而产生一些教学问题。
二、识读乐谱教学中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
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将识读乐谱的难点和重点知识,制作成音乐课件,甚至可以附带一些小动画的元素,把一些声音或者是图片文件插入其中,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够图文声并茂,让学生首先获得美的感受,吸引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唤起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同时也比单一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更能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鉴赏与感受教学中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
通过多媒体技术使得教学实现视听相结合,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鉴赏、欣赏能力,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学生的“感受”、“视觉”和“听觉”是衡量音乐鉴赏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如果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大前提,那么学生在缺乏兴趣的情况下对学习内容的吸收程度可想而知,教学的目的就无法实现,因为良好的兴趣比教师严格的管教要强的多的多,中学生受到年龄阶段特性的影响,对形式新颖,比较具体的音乐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而教师通过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动能静、声像同步、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达到视听结合的目的,这样更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多媒体技术能够直观的展示课堂上所需要的视频、图像和文字,能够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在音乐鉴赏过程中,如果一味的让学生听重复的磁带演唱或者是教师的演唱,会让学生感到单调和枯燥,注意力很难集中,教学也达不到良好的效果。但是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VCD、音乐CD等环绕立体声和高清大屏幕画面,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想象力,让学生感同身受,激发他们强烈的音乐创造欲望和表现欲望。
四、音乐创造教学中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领域里面展现了强大的优势,能够实现声音、动画、图像、图形、数据和文字的有机统一和融合,多方位、多层次的展现教学的音乐之美,能够创造一个相对比较优美的已经,把抽象的、枯燥的音乐理论具体化和形象化。多媒体课件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场景,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通过利用高品质音频和音乐设备,让学生真是的感受到自己的作品,同时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体验,从而形成自己对音乐的看法和想法,可以随时更改和变动,直到学生自己满意。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纸上谈兵,理论联系实际,这无疑比“黑板+粉笔”更能够吸引学生,因为它不仅可以拓宽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也可以让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和形象。
五、总结
教育领域里面是不能缺少多媒体技术的,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同时也是对传统的音乐教学的挑战和冲击,如何完善和发展这些多媒体技术,使之更好地在中学音乐教学领域中恰当的运用,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增砖添瓦,如何为教育事业创造出更大的贡献,将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要面临的严峻考验。
作者:刘翠珍 单位:江西省寻乌县寻乌中学
第4篇:中学音乐教学情感教育渗透
一、渗透德育的音乐教学
德育渗透在学校教学的方方面面,在音乐教学中也是十分重要的。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元素往往是深层的、内在的、个别的甚至隐藏的,教师要挖掘其中的德育元素。例如,通过公益歌曲的学习,可以渗透德育。公益歌曲具有的号召力能为大众接受,公益歌曲承载的社会责任感还能激励心灵,将情感、正能量传递给学生。世界和平、保护环境、关爱他人、社会文明等主题思想,都能为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将情感融入音乐教学
苏霍莫林斯基曾说,我们教给他们的知识是同人的情感世界融合在一起的,热爱自己学科的老师,他的学生也充满热爱知识、科学书籍的情感。音乐教学也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投入充足的情感,将德育情感融入课堂教学。教师要对课本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在熟知音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还要深入探究作者创作时的情感表达,通过富有感情的讲解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教师的情感表达不仅可以感染和引导学生,还能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情感张力,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体验音乐,提高课堂效率,有效地达到德育的效果,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
三、善于挖掘音乐情感
《乐记•乐本篇》有云:“凡音之起,由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这充分说明不同的音乐表达了作者不同的思想情感。为了更深刻地感悟作品的真实情感,中学音乐教学中要充分体会词、曲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情感。音乐的词句是作者的情感升华,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通过这些显著性的语言文字可以更好地把握作者在创作音乐作品时的心情感受,进而对整首歌曲有一个全面的把握。还可以通过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其本人的经历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帮助学生找到情感体验的入口。例如,贝多芬在“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的情感中而创作的《命运交响曲》,正是贝多芬与贫穷、疾病、失意等不幸命运不屈不挠斗争的反映;当失聪的贝多芬身处宁静安逸的乡村,创作了《乡村交响曲》,以表达对大自然的浓浓依恋之情。
四、创设情境,引发情感
中学音乐教学中,可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以引发学生的真实情感,并深化学生对音乐的情感认知。这要求教师善于创设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音乐审美情境,运用专业术语、多媒体展示、体态模拟等是创设情境的重要形式。教师在使用语言描绘情境时,要善于讲究语言艺术,通过多种语言技巧和方法,把学生带入和音乐紧密结合的音乐审美情境,用引人深思的言语引领学生去想象、去思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把握和理解音乐情感。使用多媒体以图像和声音结合的形式,再现具体形象的情境,快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情境,激起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共鸣。使用体态模拟,如教师的表情、动作姿态、活动空间的变化,形成富有立体感的音乐教学,产生“以音显形,以形扬音”的效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跟随教师用心体会音乐,把握音乐的内涵情感。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情境的创设是通过多种途径实施的,教师要灵活使用方式方法,引发学生与音乐的共鸣,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音乐情感的迷人,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引领学生聆听音乐
音乐教学论文 篇4:
一、音乐教学生活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意义
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启蒙阶段,小学生还处于儿童时期,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在此期间,学生所养成的某些习惯会对日后的生活与学习产生影响,因此,做好小学音乐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小学教学中,音乐教学是其中的一部分,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音乐气息,还能带来美的享受。将生活中一些有意义的故事融入到音乐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发现生活当中的那些乐趣,有利于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在学习音乐的同时,可感受音乐所带来的快乐。
二、音乐教学生活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对音乐学习形式进行拓展,融合学科内容。
将音乐教学中丰富的教学内容与学科充分融合,促使音乐教学与生活更加贴近。比如说,在《粉刷匠》的教学中,可将美术与音乐这两个学科有机结合在一起,依据歌词中所描述的场景进行美术创作,在学习歌曲的同时,将其中的场景进行描绘,有利于小学生理解能力与动手能力的提高,并充分意识到音乐的作用,通过对生活进行描述,抒发情绪,表达内心的情感。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教学方法,促进课堂互动性的提高。
小学生因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因此比较喜欢实践与探索,但是对于理论与研究却是缺乏兴趣与耐心的。因此,小学音乐教学要与学生生活习惯相结合,对目前教学手段及方法进行改进,依据教学内容,创建与之相关的情境,促进学生对音乐理解的加深及课堂互动性的加强。在小学音乐的实际教学中,情境的创建可以将音乐表现得更加形象、更加具体及更加生动。比如说,在《歌唱二小放牛郎》这一课的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观看与王二小有关的影像资料,先帮助学生对王二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之后在增进其对王二小精神的理解。通过对歌曲的学习,以音乐剧形式对王二小的故事进行演绎,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该歌曲内涵的体会与理解。
3.将音乐情境生活化,音乐鉴赏形式要紧贴生活,内容丰富。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对学生生活积累的运用,学生学习音乐是带着兴趣与真情的,以此,促进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歌曲的内容可以通过表演、舞蹈、讲故事及猜谜语等形式进行表现,激发学生探究音乐曲目的欲望。比如说,学习《小天鹅舞曲》,小学生都是比较喜爱童话故事的,依据此特点,将天鹅湖的故事及芭蕾舞蹈相结合进行讲解,有利于小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并发现该舞曲中所真正蕴含的美。
4.发声训练指导可设置情感场景及创建游戏情境。
在教授演唱曲目时,因小学生情绪不能精准的定位,可通过创建游戏情境来引导那些较难演绎的情感。比如学习《小溪流水叮咚响》这一课时,可以通过吹气球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演绎,老师在说慢时,将气球中的空气缓慢释放,可以感受到空气缓缓流动的感觉;当老师在说快时,将手中气流快速松开,并感受气流快速流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可通过气球游戏被激发,并真实体验渐弱、渐强的感觉,依据游戏感觉在进行发声训练时,可有意识的表达小溪流水的速度,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5.灵活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音乐教学方法并不是单一的,比如说,可以根据当下比较流行的歌唱比赛完成教学,分配好学生的职务(例如评委、参赛者、拉拉队等),以班级为单位,选用海选、及决赛等比赛形式,鼓励学生参与到音乐鉴赏与音乐演唱的环节中去,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参加到音乐活动中。与此同时,老师需在课堂上营造出一种自由、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对音乐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6.丰富的音乐表现形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示范领唱,学生跟着练习,早已不能满足如今教学的要求,学生除了需要对曲目原版演唱进行聆听外,还需以多种形式对教学曲目进行演绎,比如说,演奏、书画、朗诵及歌舞等,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升华及感知通道的拓宽。在进行音乐鉴赏时,依据实际,对音乐曲目通过舞蹈、谈论或者绘画等形式,达到真正理解的目的。
7.教学评价的改善。
小学音乐教学的评价,不仅是要关注学生的歌唱水平,还需评价学生对曲目的体会与理解,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正确评价。评价内容要依据实际,体现人性化与多元化,并与曲目难易程度相结合,依据学生生活习惯与生活阅历进行评价。比如说,一些民俗曲目,有些学生因为不是那个地区的,对其并不是很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学内容要与当地民俗相结合进行讲解,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其主动对本土的音乐文化责任进行承担,有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
三、生活化的音乐教学内容
音乐老师应将生活中合理的生活情境应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将现实生活与那些比较抽象的音乐知识相结合,有利于学生音乐知识的扩展,激发其主动学习音乐的欲望。比如说在《小奶牛》教学中,老师可利用学生在生活中较为熟悉的动物叫声,实现生活化的音乐教学。
四、音乐生活化是一种教学理念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音乐艺术在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生活化音乐教学的开展是充满生活气息的,有利于师生间交流与沟通的加强,将音乐生活化,有利于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的激发,音乐教学目标可以通过音乐素养的提升实现。教育来源于生活,在小学音乐教学的中,应关注来源于生活的音乐,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将音乐变成小学生艺术化生活体验的一部分,促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热爱音乐。音乐与生活的结合与小学生生理发展特点也完全符合,为学生日后学习音乐技能与音乐知识打下了基础。
五、总结
总之,每一部音乐作品都是其作者对生活最真实的感悟及最真实的情感表达,音乐教学生活化已成为小学音乐教学的一种有效教学手段,有利于生活与音乐相互融合,促进学生音乐感受力的提高,为学生终生学习音乐与享受音乐奠定了基础,促进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得到激发。
作者:吴榕 单位: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隅中心小学
第2篇:民族传统文化引进小学音乐教学研究
一、合理选择教材
音乐教师应掌握学生的基本文化修养,明确学生的兴趣爱好,熟悉民间音乐。我国历史发展漫长,文化博大精深,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其中民族传统文化尤为突出。民族传统文化涵盖剪纸、武术等多种艺术领域,不仅深受国民喜爱,也得到了外国人的广泛青睐。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更加突显了民族传统文化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新课标中明确规定,应在音乐教学中合理引进民族传统文化,旨在通过民族音乐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民族传统文化包含民俗风情、生活习惯等内容,是开展民族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音乐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一时机,围绕学生,合理选择教材,带领学生开展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在音乐教材中适当深入传统文化。
二、加强课堂教学
鉴赏、自我展现、创造以及文化知识共同组成了音乐教育,然而,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只围绕其中某个或者某几个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导致教学活动单一、教学内容枯燥,背离了新课改要求。我国地大物博,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应充分利用当地人文资源,有效融合当地资源和小学音乐教学,实现音乐教育的全方位发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引进民族文化,并不等同于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只是对现有音乐教学的补充和完善,教师以及学生应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教师应加强课堂教学,尊重学生主体性,合理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全面提升音乐课堂教学效果,改善音乐课堂教学质量,将民族传统文化合理引进音乐教学中。例如,在学习《阿西里西》这首歌曲时,首先在伴奏音乐的带领下,将学生带入音乐世界,利用多媒体听赏歌曲,让学生大胆猜测这首歌曲描述哪个少数民族,然后组织学生朗读歌词,听着音拍节奏轻声哼唱,切身体会音乐形象,相互评价,最后随着电子琴的节奏分组演唱。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效锻炼了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并初步认识了彝族这个少数民族,教学效果良好。
三、注重课外积累
教师作为音乐课堂教学的参与者与指导者,要注重引导,将民族传统文化合理引进音乐教学,为实现这一目标,仅仅依赖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应注重课外积累。从多个层面出发进行锻炼。在班级内部成立剪纸小组、古筝兴趣小组等,还可邀请著名艺人开展专题讲座,观看名家演出,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感受。因学生有个体差异,不能确保所有学生均能成为著名表演艺术家,但均应熟知民族传统文化,这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可围绕民族乐器或者民族歌曲等开展竞赛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此类活动的开展,学生们更加热爱民族音乐,增加了知识积累,并得到了文化熏陶。
四、构建社会平台
深化民族音乐教育,增强民族意识,民族传统文化的引进是一项长期工程,单纯依赖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应注重校外支撑,积极创设各种有利条件,鼓励学生广泛参与。开展丰富多彩的培训活动,着重加强民族音乐方面的练习。教师可带领学生进行社会演出,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丰富生活阅历,提高精神追求,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心理素质,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欲。
五、总结
艺术素质是评判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标准之一,并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作为音乐学习的基础阶段,应将民族传统文化合理引入小学音乐教学中,深入挖掘,积极传承,我相信,通过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作者:章晓霞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邹区中心小学
第3篇:小学音乐教学开展创新教育分析
一、趣味性教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音乐教育有利于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小学音乐教学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增强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健康道德品质的形成。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单一,教学形式枯燥无趣,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小学音乐教师要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真正享受音乐的快乐,更好地接受音乐教育,引导学生逐步体会音乐的内在美感,激发学生的感情,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体会音乐所蕴含的美感,通过音乐欣赏,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投入到音乐之中,感受音乐的美,体验音乐的旋律,展开丰富的想象,体味音乐的魅力,学生通过音乐欣赏,走进音乐世界,丰富精神生活,唤起学习音乐的激情,从而喜爱音乐,参与音乐,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在美妙的乐曲中产生联想与想象,发展儿童的音乐表现力。音乐给人们广阔的想象空间。例如,《玩具兵进行曲》教学,随着诙谐、活泼的音乐旋律,教师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玩具兵在做什么?”,并随着音乐进行即兴表演,学生们摆动着身体,摇晃脑袋,顽皮可爱,好像自己就是玩具兵,吹着欢快的口哨,手舞足蹈。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记忆力,感受音乐的节奏、音乐语言、音乐情感,净化儿童的心灵,唤起对音乐的激情。学生通过聆听、联想、表演,发挥了艺术想象,倾注了自己的情感,受到艺术熏陶,提升了学生的音乐想象力,通过音乐欣赏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感受力、理解力、创造力。
二、多媒体引入,提升学生的理解力
信息技术引入小学音乐教学,为音乐教学注入新活力,多媒体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把文本、声音、图像、视频、动画有机结合在一起,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出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把生动有趣的故事、活泼可爱的动画、活灵活现的生活素材,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利用其形象性,将抽象的理论通过生动直观的画面表现出来,提升音乐的时空效应,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学生身心愉悦地投入教学内容。例如,《春来了》乐曲的教学,教师让学生聆听“鸟语花香的春天”的录音,伴随着音乐,向学生播放春天的画面,满山的野花、绿色的草地、蓝蓝的天空、飞翔的小鸟、流淌的小溪,孩子们对春天的自然产生向往和憧憬。更深刻地理解《春来了》这首乐曲的思想内涵,通过对作品的欣赏,感受想象大自然的美,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仿佛置身于美丽山水之间,陶醉在音乐的美感之中,丰富的音乐情感渗透在音乐作品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三、游戏参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儿童的开拓精神和创造性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充分展现音乐天分与音乐才华,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学习基本的音乐知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享受音乐带给人们的欢愉,提高音乐表现力和音乐鉴赏力。儿童生活离不开游戏,在游戏当中孩子们自由展现个性、表达情感,融洽气氛,拉近师生之间的感情。音乐游戏趣味性强,符合儿童的活泼、好动、爱玩的天性,小学音乐教学内容有着较强的情节性,教师鼓励学生编创与表演,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音乐游戏,学生亲身参与有趣的音乐活动,在亲身体验中获得音乐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数鸭子》儿歌教学,教师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歌曲内容的情境表演,有的学生扮演小鸭子,有的学生扮演数鸭子的人,孩子们们边唱边演,在表演中学习唱歌,学生融入到歌曲情境中,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理解歌曲的主题内容,提高了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创设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丰富多彩的音乐游戏,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思想品格。学生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热情高涨,兴趣盎然,在轻松快乐地玩中学习音乐知识,游戏本身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通过音乐游戏,学生学会运用肢体动作表达思想,提高学生的自我感觉和表达能力,学生在无拘无束地游戏中,展示了个性,发展了创造力。
四、总结
总之,音乐是展现美的艺术形式,音乐教师是美的传递着。小学音乐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用美的方式来引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在多姿多彩的音乐气氛中,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理解美、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塑造学生美的心灵,发展学生美的品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小学生健康发展。
作者:仲臧琪 单位: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音乐教育122班
第4篇: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提高
一、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促使学生去主动获取知识的巨大动力,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注意力易涣散,自控力差,只有他们感兴趣的事情才会对其充满热情,所以,身为小学音乐教师的我们,在音乐课堂中应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比如,在学习《其多列》这首歌曲时,对于班里大部分学生来说,都不知道“其多列”是什么意思,于是,我就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了介绍云南哈尼族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如歌舞、文化、服饰、建筑、风俗习惯等,图、文、声并茂的形式,立即给了学生强大的视觉冲击,最后,画面定格在“快快来”这三个大字,让学生明白歌名的意思。这样,我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创设了生动式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对这首歌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加深学生的生活体验
长期将学生拘泥在封闭式的环境中,让学生进行五线谱知识的学习或是对二声部、三声部等进行周而复始的练习,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所以,我们除了课内教学,还应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加深学生的生活体验,以此促进学生对歌曲的认识和理解,为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提供充足的保障。比如,在学习《春天来了》这首歌曲时,我就将学生带到校外的绿色田野中,开展“寻找春天”的课外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自观察来感受春天来了的变化,如小草探出脑袋、清泉叮咚作响、花朵竞相开放、小鸟满天飞舞……这样,我通过让学生走出校园,去亲身体会春天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加深了学生生活体验。在正式学习歌曲时,学生也就能入情入境,真实感受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意境。
三、小结
总之,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我们要采取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音乐教学实际的教学策略,使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在我们的正确、积极带领下,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范瑛 单位:重庆市武隆县江口镇中心校
第5篇:小学音乐教学课程导入理论研究价值
1、小学音乐导入课程理论研究的必要性
(1)现阶段教学效果差。
纵观小学阶段音乐课程的时间安排多集中在上午或下午的后两节课,而且每个星期的上课频率低,这是音乐教学质量差的首要前提。一方面,教师对其不重视,仅围绕课本内容与教学要求设置教学内容,使得教学活动枯燥无味,另一方面,课程时间安排多为学生的疲劳期,学生参与程度低,对教师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新时期,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提出了新型要求,对教师与学生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全面结合学生特征、音乐能力、自身发展需求与教材内容,选取合适的方式将音乐知识导入课程教学中,从思维层面与知识层面全面提升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感受。
(2)导入课程的优势。
传统教学方法遵循“我说你听,我讲你模仿”的模式,学生不仅处于被动学习地位,而且被动接受所学音乐知识,这是教学效果差的关键原因。导入课程设置即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学生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等,这对教师提出了严峻的要求,能够灵活掌握各种教学方式,时刻关注学生需求与兴趣的变化,通过课程导入方式的开展,提升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例如,教师可采用“聆听当前流行歌曲”、“引导学生合唱国歌”等,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2、导入课程的理论研究依据
(1)导入课程设置理论依据。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过程中同样适用,小学音乐教学主要是通过一定阶段的学习培养与提升学生的音乐修养与艺术审美能力,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但要想使得教学效果显著,推动学生音乐水平的提高,必须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找准导入点,即从课程一开始,便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这个程度来看的话,导入课程的设置是后续音乐工作顺利开展、高效的重要前提。
(2)导入课程设置对教师能力的要求。
导入课程设置并不是随便的引入一个“兴趣点”,而是依据教学任务、学生特性、学校设施等精心设置导入课程,不仅让学生对该导入课程充满兴趣,而且能够跟随这一导入活动顺利进入后续的音乐学习中,这对教师的洞察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具体导入能力等提出了较高层次的要求,教师必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积累反馈经验,同时,逐步完善导入课程相关设置活动。
3、导入课程环节设置
第一环节。全面了解与音乐教学相关的各方面信息,这不仅包括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也包括学校音乐设备、教师上课情况以及总体音乐教学效果质量等,找出致使音乐教学质量差、学生参与程度低的主要原因,并 第二环节。研究与导入课程相关的案例,例如国外该领域的导入课程实施效果研究,并结合自身导入课程教学的实践情况,借鉴合理经验,作为音乐教师进行导入课程教师的理论依据,但此环节,教师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能将科学理论作为绝对的尊奉僵条,应当灵活把握,科学运用。第三环节。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导入课程教学活动。例如,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较大,更热衷于新生事物以及不同种类的游戏教学,对此,教师在导入课程设置时应抓住这一特点,当教学对象是三年级以下的学生时,可以采用“丢手帕”、“捉迷藏”等活动边玩游戏边唱儿歌的方式完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通过“榜样示范”进行导入讲解,例如,在教授乐器时,教师可用钢琴、小提琴或其他乐器演奏简单的曲目,让学生从心底里产生崇拜,进而在后面的乐器学习中动力十足,逐步达到教学效果;对于三至六年级的学生,教师可对其不同特征进行巧妙导入,以六年级为例,其面临升学考试的压力与即将分离的悲伤,因此,教师可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如“致青春”、“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等导入课程,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 第四环节。对前三环节的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取得的成效进行科学总结,既包括学生对导入课程教学方式的接受程度,又包括教师的主观感受与最终的教学效果,可以借助适当的考核方式进行评估:乐器技能考核、指定曲目演唱考核、基本音乐常识考核等,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对导入课程教学的做出科学的评价,并依据考核结果逐步优化导入课程设置,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整体效果。
4、结束语
导入课程设置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教学活动的质量以及学生的接受情况,这要求教师既能全面把握学生的实际信息,又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能够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变化做出灵活调整,以学生实际需求为重要参考信息,以提升学生音乐综合�
作者:郑安坤 单位: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杨万乡中心小学
第6篇:小学音乐教学舞蹈合理运用分析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舞蹈的作用
1.舞蹈的融入,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节奏感。
音乐旋律是以节奏为单位而组成的,舞蹈将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以及动作结合在一起,其在音乐课堂中的出现,会让学生对音乐有全新的认识。
2.舞蹈的融入,有利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舞蹈是一种重要的肢体语言,在引导小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同时搭配对应的舞蹈,有利于强化小学生的身体协调性,更能让小学生灵活掌握音乐学习的方法。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舞蹈的方法
1.将舞蹈渗透到音乐教学中去。
像在讲解《小老鼠上灯台》的时候,如果只让小学生规矩地坐在座位上听,就会显得十分无趣。在音乐教学中,教师组织小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进行舞蹈表演,让小学生扮演歌曲中提到的老鼠与灯台等,达到活跃音乐课堂教学氛围的效果。将舞蹈渗透到音乐教学中,有助于强化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生动性。
2.利用舞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适当地穿插舞蹈,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觉敏感度,让小学生的音乐学习思维处于兴奋状态,理解音乐作品的灵魂。比如,在引导小学生欣赏《天鹅湖》的时候,给学生展示芭蕾舞,能够让学生通过舞蹈,理解音乐旋律的美妙,促使音乐课堂充满生机,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舞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正确认识舞蹈对音乐教学有着重大的作用,能够促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创新。通过舞蹈与音乐教学的结合,让小学生体会到音乐学习中的快乐,有助于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
作者:瞿珊珊 单位: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碧莲镇中心小学
第7篇:小学音乐教学口风琴实践探索
一、以琴辅学,寓学于玩
预习是教学方式转变的开端,有效的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而用口风琴辅助预习,寓学于玩,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孩子喜欢。如教学《月亮月光光》时,笔者用口风琴辅助预习设计方案《快乐赏乐四步曲》如下。
1.听一听。
(1)你通过哪种途径搜索到《月亮月光光》这首歌曲,你还能找到与此音乐相关的资料吗?
(2)请你分析歌曲的节奏、节拍、速度、力度、情绪等音乐要素。
(3)歌曲共分为几个乐句,在节奏上各有什么特点?
2.唱一唱。�
3.编一遍。请每个小组设计一个表演合作方案。上述方案,从弹奏旋律到分析歌曲,从感受意境到合作表演,通过口风琴辅助,学生主动参与,边玩边学,为后续的课堂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以琴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科学的导入是一堂课成功的保证。小学音乐课最常见的有节奏导入、故事导入等,但我们通常采用自己独创的“点弹法”导入新课。“点弹法”就是把复杂的旋律简单化,降低难度,让学生易懂、易学、易操作。导入时,可由老师操作,也可以由学生来完成。实践证明,用“点弹法”导入简单有效,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还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三、以琴听唱,提高效率
1.琴与听相结合,把握音准。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听觉的培养是音乐教学的基础与核心。传统的视唱、听音教学都是教师反复教唱、学生重复跟唱,教学枯燥而且学生的音准仍把握不好。口风琴的固定音高对视唱练习有很大帮助,能够让学生在听觉、指法上有鲜明的直观性,对音高、音准等的把握也较好。
2.琴与唱相结合,突破难点。
歌曲演唱是学生进行艺术实践和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有感情的歌唱更能享受美的愉悦。口风琴吹奏与歌曲演唱相结合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能帮助学生克服演唱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提升课堂效率。另外,小学生正处于发声器官的嫩弱期,利用口风琴还可减轻用嗓过度的问题。
四、以琴析疑,解决问题
解决好重难点问题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但是由老师包办,还是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呢?在转变教学方式中,我们选择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摒弃老师包办课堂的做法。在传统课堂中,学生很难直观感受到重难点,但在口风琴加入课堂后,学生却可以通过口风琴点弹发现重要知识,以及错音、节奏、强弱等问题。
五、琴演结合,合作创新
演奏包括合作表演和创编展示两个方面。一是琴与合作表演相结合。合作表演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个环节。以前没有口风琴加入时,学生的表演往往找不到音准;加入了口风琴后,学生的演唱有了琴声的指引,变得丰满自信。二是琴与创编相结合。新课标要求音乐教学必须发挥其创造性。口风琴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作动机,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工具。特别是在指导学生创编旋律时,部分学生对自己创作的旋律不能准确视唱,同时又无法判断旋律是否通顺,这时候可以用口风琴将创作的旋律试奏,就能感觉旋律是否通顺,并能准确视唱创作旋律。
六、以琴赏乐,深化理解
实践证明,口风琴教学适用于任何课型,因此口风琴参与欣赏课后,吹奏与音乐欣赏相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有意或无意注意,使其熟悉乐曲主旋律,了解乐曲结构,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口风琴进课堂,转变了教与学的方式,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学习音乐的快乐,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兴趣,有效地提升了整体音乐素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笔者必将带领学生用口风琴继续演奏通往音乐殿堂的美妙乐章。
作者:李陈陈 单位:深圳市福田区侨香外国语学校
第8篇:小学音乐教学评价三个关注点分析
1关注评价的多样性,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目前的音乐教学中往往是教师的口头评价为主。这是一种区别于规范评价程序的非正式评价。更值得重视的是,音乐课堂上教师使用的口头评价还存在很多误区。比如,在音乐课堂中,学生演唱歌曲时,教师往往只会用“好,唱的不错。”“唱的不是很好,还需努力。”这样模棱两可的话语进行口头评价,没有继续指出学生演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使学生不能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的学习成果,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还有的老师滥用所谓的激励性评价,整堂课中都是“棒棒棒,你真棒!”“表扬他!”等所谓的激励评价,掌声不断,赞声不停。很可能使学生对教师的真诚度产生怀疑,甚至产生厌恶心理。因此,我们首先要规范教师的评价,确保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准确而又得体。比如“你唱的真好,如果声音能再响一点就更好了。”“唱的真棒,老师要感谢你的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不过要是加上表情就更能传情达意了,不信,你试一试?”等,这样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缺点,让学生有努力的方向。其次,要积极探索多样性的评价方式:一是利用“音乐小擂台”不断加分。开学初教师和学生一起制定新的考核标准:每节课利用五分钟的时间进行“音乐小擂台”的展示,根据表演水平进行适当加分,一直加到学生认为满意的等级或分数为止。二是自选强项展示。学生的音乐素养具有差异性,评价应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表现出自己在某一方面比较突出的特长,在自我展示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三是请家长对学生进行赏评。新课标中要求每学期学生须背唱几首歌曲。对此,可要求学生回家后,挑选二至三首自己在学校学会的歌曲背唱给家人听,然后再请家长用文字来评价自己孩子的演唱,还可以及时和老师进行交流。
2关注评价的合作性,让学生享受音乐的乐趣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师生之间合作性学习和评价的引导。小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和思想见解,都希望在音乐课堂上被教师认可。教师应紧紧抓住教学评价的环节,积极主动地做他们的朋友,要让他们感到教师是他们的知心朋友。比如,在教学二年级《包子、剪子、锤》一课时,就和学生一起做“石头、剪子、布”的游戏,体会放松、快乐的课余生活。此时,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点头示意、一句赞美的话,都会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认可。笔者还对合作性评价作了些改革,在教学四年级的附点节奏(附点四分音符)时,笔者设计了一个“认识新同学”的游戏,请学生模仿老师的节奏说出自己的名字。念错的学生笔者就鼓励她,念对的学生笔者就像这样表扬他:“杨诗羽、杨诗羽你真棒!棒、棒、棒!”很快,学生的兴趣就被充分激发出来,也就会更积极的参与到音乐课堂中来,学习氛围也变得融洽起来了。其次,要积极探索学生之间的合作性学习和评价。例如,笔者在教学器乐欣赏课时,就发现有些学生容易把中国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混淆起来。于是,笔者就请学生课后查询相关资料,并记好笔记。随后,在音乐课上让学生们展开讨论。他们不仅踊跃发言,还七嘴八舌地说了很多自己的看法。最后,笔者让学生在互相评价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使得大家对中国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有了深刻的了解。第三,可从实际出发,探索设计一些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群体意识的评价方法,帮助学生在合作学习和评价中获得进步。一是小组竞赛和小组合作。在音乐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竞赛,建立和追求共同目标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开学初我们就采用自愿和指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音乐分组,人数不限,每组人员分工合作,并给自己小组取一个响亮的名字,让每一位同学都有一种明星的感觉,上课时按纪律、参与、表现等给每个组合打分,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二是举办“班级音乐会”、“音乐知识对对碰”。实践表明,富有情趣的音乐考试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我们完全可以用“以演代考”的方式进行合作性评价。无论是“班级音乐会”还是“音乐知识对对碰”,都能够引发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激发他们参与考试的兴趣,营造出愉快和谐的考试氛围,卸掉考试的心理负担。事实上,合作性评价主要是形成集体评价、集体舆论,为学生提供一个取长补短的机会。一开始学生们往往用模糊的语言如“不错”、“不好”等进行评价,经过一番的指导后,学生的语言会生动亲切起来了。有的学生会评价道:“她唱得真好,音准又有表情”、“她们就像几只蝴蝶在翩翩起舞,看得我入了迷……”慢慢地,学生的评价就由敷衍或找缺点逐步转向客观评价,甚至是向同学们欣赏方面努力了。
3关注评价的过程性,让学生体验成长的幸福
凸显音乐教学的过程性,首先,帮助小学生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小学生自我意识薄弱,可以适时地慢慢进行介绍一些自我评价的方法,促进其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比如,对照自己的努力目标,比较自己达到的水平和程度,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形象标识对自己的学习过程的结果作出判断。在老师的指导下实践了一段时间后,自然就会作出由概括性向具体性评价发展,比如,“我觉得自己比以前更有感情地歌唱了”、“我觉得这个节奏型给人的感觉是欢快的,可我没运用好”……从这些朴实的自评言语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自己的音乐作品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自我认识,再逐渐养成反思的习惯,促进自我发展。其次,每一单元结束时,组织学生开展自评、互评。在每一单元教学结束时,让学生对歌曲、音乐知识、伴奏能力的掌握情况进行自我测评,以及与其他同学进行互评。一开始,学生之间的互评,就是相互指责对方的不足,甚至夸大其词,出现这样的情况后,笔者引导学生多找找自己的不足,多发现别人的优点,让学生慢慢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评价其他同学,使被评价的学生感受到学生对他的肯定,学习积极性就能得到提高,主动性也能增强。
4总结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因此音乐评价要更多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体验等方面,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
作者:俞静雅 单位:江苏省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晨曦小学
第9篇:小学音乐教学校园影视实践与研究
1校园影视在音乐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校园影视既是影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又是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音乐艺术中崭新而又独立的一族,具有独特、新颖的审美特征,将其应用于音乐教学之中,具有鲜明的创新性、现代性、实用性等特点。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校园影视,是音乐教学的一个既重要又富有创新性的课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需求,影视艺术兴起并迅速发展。它是继文学、音乐、雕塑、绘画、建筑和戏剧之后产生的影响人类最大的艺术,它已经普及到世界的每个角落,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广泛而深刻。此外,校园影视能够兼视与听、时与空、动与静、表现和再现于一身,成为一种全新的声画结合的时空艺术符合作,从新课程要求来看,符合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可以灵活地运用到我们的音乐教学中去,有利于音乐教学改革的创新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是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作为指导教学的重要教育思想。首先,运用基于开放式网络平台的校园影视,可以使教师按教学大纲的要求不断更新和重组教学内容,还可以将教师难以说清的、抽象难懂的音乐知识,通过校园影视使它形象化、具体化地展现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其次,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对知识性较强的内容可以结合目前的最新技术,利用多种形式采用自拍DV,充分展示学习内容;对内容浅显、易于理解的章节可提出要点,安排学生自学;对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加强理解的内容,可以提供软硬件条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实践。
2校园影视是提升音乐教学水平的主要载体
在教学中,采用各种校园影视优势,对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方面的训练。
1)紧跟时代的步伐。
当今社会,能熟练地使用多媒体是脱离“新文盲”的标志,综合素质教育能反映人们对教育本质的认识,能体现对年轻一代教育问题上的共同价值理念如学会学习、终身教育。校园影视能提供众多有实际价值并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例如:理解教育。强调相互依存、重视和谐合作的实践态度的培养;环境教育,增强对人类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理解,发展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美学教育,补充贫乏的美学观念,培养对于美学的鉴赏与批评的能力等等。教育的多功能作用,都可以通过校园影视得以同时实现。
2)为学生营造探索与想象的空间。
校园影视是一个优秀的教育递送媒介。在新世纪中,知识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创新与创�
3)提高学生音乐欣赏和创作的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音乐学习是一个“内心的旅程”。它是通过特殊的表现手段集中地寄予了表现者的情感与思想,把它传递给观念和听众,引起情感的共鸣。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音乐情感的这种特征不断地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情感强度,使学生的情感和音乐的情感融为一体。而学生首先可以就某一感兴趣的音乐或影片自主学习,并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然后与同学、教师相互探讨,着手解决问题,最后可以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创新观念、想法,为音乐欣赏增添有利的新资源。例如:我在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由于孩子们几乎都会唱,所以我在教学时把情感激发和创� 孩子们通过观看了《聂耳》《上甘岭》《开国大典》,对此有了情感上的深刻感受后,在拓展延伸的教学环节,我说:“今天我们国家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请小朋友们当一当小导演,给《国歌》制作一张DV。孩子们以每个学习小组为单位,每一组请一位家长或老师帮助共同策划DV脚本、并分头摄像、找资料、图片。最后他们创作了这么几幅作品:每周一学校升旗仪式的场面;运动会开幕式的情景;艺术节开幕式的情景。由此可见,利用影视作品的片段与自拍DV,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会聆听音乐,还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去体验音乐、感悟音乐,从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进行音乐创作活动。
3校园影视是音乐教学改革的主要动力
校园影视的运用使音乐情境充满动感,调动学生积极性
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当欣赏一段乐曲时,在老师将作曲家、作品创作背景等相关因素讲解之后,初听时学生的理解会很粗浅,很浅薄。校园影视可以使音乐形象具体化、直观化,尤其对低年级的学生加以重点的提示,在帮助他们理解音乐形象,创设音乐情境方面,收效甚佳。这必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校园影视能为音乐教学创设形声兼备的音乐情境,全面增强音乐的时空效应,唤起学生的美感,提高他们欣赏美的能力。例如:《大树妈妈》是二年级第二学期教学中的一首歌曲。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演唱这首歌曲,为了更好的表达出大树妈妈对小鸟的关心、爱护之情,我剪辑了一段影视并且配上了一段悠扬的音乐,描绘的是:一只小鸟在烈日炎炎下飞来飞去,迷失了方向,这时听到了大树妈妈的召唤,于是它飞进了她的怀抱甜甜的睡了。由于老师动情的解说,再加上生动形象的动画影视,刹时间学生的感情一下子就投入了,赢得了学生的一片掌声。于是我便抓住了这一积极的情趣,开始了新课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这一实践证明:教师因势利导,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尤其是用校园影视去创设丰富多彩的音乐情境,能激发学生兴趣,很好地调动参与意识,使学生“乐学”,实现影视与音乐的有机整合。
校园影视的运用使节奏教学轻松进行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而正是这付“骨骼”往往 它的学习是比较枯燥和困难的,学生对它缺乏理解。针对这种情况,我找来了相关的影视资料,辅助学生攻克难关。例如:在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唱祖国》这种具有进行曲风格的节奏时,播放一些国庆节阅兵式之类的电影录像。学生们在听着刚劲有力的音乐,看着动感整齐的画面时,会情不自禁地踩起进行曲的节拍。这种直观性的教学,学生不仅很快就会掌握进行曲的节奏,还能深刻理解进行曲这种节奏的内在意义。
校园影视的运用使欣赏真正成为享受
欣赏课难上,是音乐教学中常会碰到的一个实际性的问题。在进行音乐教育时,我认为要让学生不仅听音乐,还要通过积极的联想和想象,以及视觉、触觉去感受、去体验、去创造音乐和表现音乐。校园影视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由度,还可以发展他们的个性潜能和聪明才智,尽情享受音乐带来的美的形象。例如《草原放牧》是三年级第五册第二单元教学的歌曲。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用欢快豪放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引导学生从音乐节奏方面去感受在大草原上快马奔驰的喜悦心情,并能自编简单的动作。在上这堂课时上,我将草原上的影视录象设制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一进课堂就被一望无垠、碧草蓝天、牛马成群的草原景色所吸引,把他们带入悠闲自得、心旷神怡的审美意境之中,去充分欣赏、想象和入情入境地体会音乐的意境,并在课堂中尽情地享受着音乐的美。
4总结
综上所言,校园影视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是一种新的尝试,旨在更合理、更有效地运用其进行教学,并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协作、探索、想象、创造和享受,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和勇气。同时也给同学们开创了更为广阔的艺术天地,使他们在艺术的海洋中自由翱翔,为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及综合素质创造新的途径。
作者:周朝丹 何白雪 单位:重庆市大渡口区茄子溪小学
第10篇:小学音乐教学艺教结合探析
一、歌曲中渗透着德育教育
歌曲教学是音乐课上的重要内容。我们可以通过歌曲的艺术形象来感染、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具有高尚情操和良好的品德。例如在教唱《歌唱二小放牛郎》时,边听音乐边讲述小英雄王二小机智勇敢、敢于同敌人进行斗争、最终献出自己幼小生命的悲壮故事。学生在如泣如诉的音乐衬托下,被故事情节深深打动,然后引导学生对歌词进行分析,为每段歌词加上相应的感情处理,这样,学生在演唱的时候就能声情并茂。歌曲教学还能帮助学生认识人生,认识真善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音乐教材中有《两只懒乌鸦》之类的歌曲。有故事情节,通过形象的动物拟人化,告诉学生一个浅显的道理:做事不能偷懒、拖拉,不能指望别人,要脚踏实地的自己做。歌曲富于表演性,学生们可以通过表演来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还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品德,同时,表演活动使学生手、口、眼、耳、脑得到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对学生也起到了吃苦耐劳的教育作用。
二、欣赏或演奏(唱)音乐时渗透着德育教育
音乐教学中的每一项内容,不管演唱、演奏或欣赏都有其适应学生学习的规律,音乐教师应该找到其内在规律,制定科学的课程目标;挖掘和合理利用教材中思想教育因素,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合理的音乐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补充适宜的教材内容,扩展学生的思想境界。音乐是实现德育功能的重要途径,音乐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融为一体,隐性的德育教育因素潜移默化相互渗透。如在合唱、器乐合奏排练中,因合唱队,乐队由多人组成,相互间协同配合很重要,不但要求大家唱、奏要整齐,而且要求必须齐心协力才能表现好作品,在整齐的基础上特别强调多声部的唱、奏不仅声部要和谐,而且更讲究方方面面的协调配合,才能把艺术性很强的声乐和器乐作品完美地表现出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以美导行”在这里所产生的效果,是最直接、最有说服力的事实。由此不难看出,集体主义意识在合唱、合奏音乐活动中是何等的重要。相互配合协调这种显性意识正是我们学校德育教育中重要的内容。以音乐培育学生的心灵美、以音乐启发学生的智力、以音乐呼唤学生的情感、以音乐进行德育教育,在这特定的环境下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示。
三、教师的一言一行中渗透着德育教育
音乐教师作为知识传授的主体,在教学中起着指导性的作用。在小学一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就有很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好教材。比如刚开始学习电子琴的时候,正确的坐姿、手型、如何根据老师的要求开关电子琴……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可以要求学生以解放军的高尚品质� 这无形中就给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同时还让学生在榜样的力量下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慢慢的这些要求也就变成了一种习惯,当习惯养好了,学习也就变的不那么难了。教师是德育教学的主体,也是影响学生德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德育效果的好坏。要想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对音乐课认识更为全面,音乐教师就应当从自身做起,让学生从内心佩服自己。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除了具备一名普通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过硬的学科技能外,还应该继续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文化具有教化、劝善的功能,文化的熏陶可以加深人们对人生意义、生命价值的认识。音乐教师只有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在学生面前才能有说服力;也只有这样,音乐教师的内在气质才能在学生面前有所展示,才能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榜样。
四、环境中渗透着德育教育
学习环境是一种对学生情感、认知、个性、道德、价值观产生深刻影响的隐性课程,它包括物质化的环境和人际关系的精神环境。教师应在学校已有音乐物质环境基础上,根据学生思想情感发展的需要和教育要求,精心优化专业室场,包括室场周围的走廊等,充分发挥物质环境对学生思想发展的陶冶作用。德育教育无处不在,以上是我个人在平时的音乐教学过程中的一点小体会,也是对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初步探索。音乐正是借助有组织的音响运动,塑造艺术形象,来表达思想情感,对学生晓之于理,动之于情,感之于心,导之于行。让我们在平时一点一滴的教学中以美导真,以美引善。
五、总结
音乐教学论文 篇5:
音乐是一种艺术的美,乐器教学应用于音乐教学,更能直观地反应出音乐的表现力和美育力。在中小学音乐教育领域中,提倡“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培养学习初步感受和表现音乐美是中小学音乐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中小学生对美的感受与表现能力并不是先天就有的,需要靠后天精心培养和练习才能获得。儿童时期是审美能力与个体情感从低级逐步走向高级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让中小学生参与极富情感色彩的音乐活动(包括音乐欣赏、音乐表演、音乐创作),使其主动、愉悦地体验音乐带来的美妙感受,对学生的音乐素养与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乐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音乐音响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音乐课程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探究、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学生在亲身参与这些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领悟音乐内涵、提高音乐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乐器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主要通过以下三方面:
1.乐器练习
乐器引入音乐课堂,伴随乐器的出现,孩子们表现出与生俱来的好奇和探索心理,他们的注意力也被牢牢吸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首先示范演奏一支学生熟悉的歌曲,使学生产生想学的欲望,再把乐器(竖笛)介绍给他们,让学生了解它(乐器的构造、发音、作用等),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也了解了关于某一乐竖笛的知识,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瞧吹一吹,体验吹出的声音所带来的喜悦。这时大家跃跃欲试,教师最好充分的引导掌握乐器的演奏姿势、手行、吹奏方法与技巧等,让其养成良好的习惯,因为初学时,正确的姿势和正确的方法很重要。再让学生演奏一些简短的乐器《两只老虎》《布谷》等,练习时由易到难,层层推进,不断的产生成功的喜悦,当学生能吹出简单的曲子时,由衷产生的快乐和自豪感驱使他们喜欢乐器,喜欢音乐。另外,这样的练习,也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舞台,使每个学生有了发挥自己才能的天地,让他们的表现欲望最大限度地得到满足。使学生真正地从“被动”走向“主动”,让他们的自信心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2.乐器欣赏
为了营造良好的乐器学习氛围,音乐课堂上播放一些经典的乐器演奏片段,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各种乐器的体会和热爱。并在教学中介绍各种乐器的发展历史和由来,增强学生对乐理知识和乐器分类等知识的认知。通过欣赏优秀的乐器演奏,让学生在愉快的欣赏活动中,全身心的体验、感受和理解音乐,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了音乐视野,提高了音乐的感受、理解鉴赏能力,而且发展了想象力,丰富了感情,陶冶了情操。
3.乐器演奏
传统音乐教学中,“听”和“唱”是课堂的教学的主要方式,而乐器的加入大大地充实了音乐课堂,使其从“听”“唱”延伸到了“演”“奏”,课堂乐器的特点也决定了它的生命力在于表现力而不在于演奏技巧,而课堂上最具表现力的演奏莫过于合奏了,所以可以适当选用技巧含量较低的合奏曲作练习曲。如三度合奏为主的《闪烁的小星》、德沃夏克的《念故乡》等。另外,也可让学生把课外听到的特别喜欢的歌曲用手中的乐器模仿演奏出来,然后到音乐课上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