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优推10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优推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第一篇】
主题:
通过教学使学生通过学习《可贵的沉默》一课,从故事中受到教育,不仅要感受到父母的爱,还应当去了解、关心和爱戴自己的父母,通过实践活动要学生有意识地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并学会如何去回报父母的爱。
活动计划:
1、课堂教学。学习《可贵的沉默》,知道课文讲了一个故事,上课时,老师了解到,几乎所有的父母都知道孩子的生日并向孩子们祝贺,知道父母生日的孩子只有几个,而且没有一个孩子为父母祝贺生日。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懂得了怎样去爱自己的父母和关心别人。理解孩子们情绪变化有兴奋到沉默,有沉默又回到热闹的过程。
2、实践活动。积累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资料及父爱母爱的名言,组织学生向自己的父母祝贺生日,表示关心,送贺卡、写一封信等,帮助父母做点事,用实际行动表示对父母的爱。向老师、同学、邻居表示关心,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活动过程:
一)、自学汇报。
1、汇报朗读情况。
2、文章讲了怎样的故事?
3、汇报自学的词、句。如:传染、情绪、阻止等语句。
4、从文章中你体会到什么?
5、质疑。
二)、精讲重点部分。
1、练读产生沉默的过程,体会孩子们的可爱之处。联系上下文体会。
2、分段读孩子们沉默前、沉默中、沉默后的表现及家长的反馈,体会孩子们在沉默中懂得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3、体会“啊!我真快活!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的原因。
三)、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
1、父母怎样给“我们”过生日的?
2、你要怎样回报父母的爱?
四)、总结全文,安排实践活动。
二、实践活动。
1、采取恰当的方式了解并记住父母的生日。
2、动手设计一张贺卡。
3、给父母写一封信。
4、每天帮父母做至少一件事,用实际行动表示对父母的爱。
5、向老师、同学、邻居等关心自己的人表示关心。
6、将自己的感受写1篇日记。
7、集中展示,评价实践活动的成果。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第二篇】
1、认识本课生字;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义:迫不及待、大摇大摆、恳求。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阿凡提帮助穷人智胜巴依的故事,学习他助人为乐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引题。
1、出示:阿凡提的头像,问:“这是谁?你们有没有听过有关与他的故事?
2、今天老师就要给大家讲一个有关于阿凡提的故事——饭钱。
板书:饭钱。
二、整体感知。
1、听教师范读,思考(1)故事中写到了哪些人物?(2)故事中写了阿凡提的一件事?
板书:阿凡提卡子。
穷人巴依。
2、交流,自由读课文。
3、提出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把不理解的内容划出来,标上小结。
(一)学习1——4节。
1、填空:穷人()阿凡提帮助,阿凡提()地答应了。
2、交流:“恳求”、“爽快”是什么意思?还有哪个词也表示“爽快”的意思?(一口答应)。
3、指导读出“恳求”和“爽快”的口气。
4、那么穷人遇到了什么事?他当时说话的语气是怎样的?
5、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1——4节。
6、你觉得阿凡提是个怎样的人?
(二)学习5——9节。
1、那么阿凡提又是怎样帮助穷人付饭钱的?同桌分读。
2、(1)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的方法分为哪几步?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出示:巴依早就到了,正在同卡子高兴地交谈着。
问:巴依为什么早就到了?正在和卡子交谈着什么?为什么显得那么高兴?
3、想象表演。
4、巴依是怎样用智慧战胜他们的呢?通过朗读,读出语气。
5、阿凡提拉着穷人大摇大摆地走后,巴依会怎么想?
三、做个聪明人。
如果你是阿凡提,你会用什么办法来帮助穷人呢?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第三篇】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___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第四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世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人间爱的暖意。
3.掌握38个生字和49个词语。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人间爱的暖意。
2.体会爱无处不在,爱包含在生活的细节中。
3.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得到爱是幸福的,献出爱是快乐的。
把学生放在一个大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把这个单元的语文学习变为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每一课的学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活动。教学中要加强整体意识,注意发挥整体优势,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单元学习活动名称:“献出我们的爱”
学习活动贯穿整个学习单元,分四个模块:
1.《掌声》(2课时)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感受到爱,就是鼓励和信任;爱,就在我们的掌声里。
2.《一次成功的实验》、《给予树》(5课时)使孩子们感受到得到爱是幸福的,献出爱是快乐的。其中《一次成功的实验》在原有爱理解的基础上,让孩子们明白谦让是爱,服从指挥也是爱;《给予树》意在使学生从课文内容的理解中体会献出爱有时也需要我们牺牲一些东西。
3.《好汉查理》(1课时)让孩子们明白生活中还有另一种爱——当你献出爱给别人时,你也得到很多很多:成长、快乐、幸福------。
4.“口语交际”(1课时)这次活动围绕夸夸我的同学这一主题进行。活动目的不仅是练习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还把生活中和同学一起的日子里的得到的各种爱一一进行盘点,明白生活在爱中是多么幸福。
阅读教学永远是语文教学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新教材的`阅读教学因为其所选文章文质兼美、内涵丰富、汉语表达纯正、文体多样,而使她分外美丽。在教学中切入重点,贯通全文;精当提问,开放大气;引导质疑,深入探究;感悟体验,注重朗读。
献出我们的爱。
课文中这样三句话是课文的重点“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女孩不假思索的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应该在教学中重点加以朗读、品读、悟读。
1、课文间的整合。第31课《给予树》一文后面有一个小练笔:圣诞节快来临了,圣诞老人有很多小礼物要送给小朋友,有英子、英子的同学、做实验的小女孩、金吉娅、得到洋娃娃的小女孩、查理、杰西,你觉得圣诞老人第一个礼物会送给谁?他会在圣诞贺卡上写上什么呢?请小朋友写一写,相互交流。
2、与口语交际的整合。“圣诞老人还会把圣诞贺卡送给我们班的哪些小朋友呢?请学生站起来说说理由。”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第五篇】
1、齐读课题。
读课题有讲究,看谁能按老师的要求读好?怎样读,就回答了“谁”开天地?
怎样读,能回答盘古“干什么”?
昨天,老师让大家预习了课文,现在,请大家再次自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知道了你们爱读书。但,爱读书不等于会读书。有位专家说,“会读书的人能把1篇文章读成一句话。”我们试试,请同学们拿出笔,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能读成哪句话?画出来。
生默读,画出中心句。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还有一句话这样说,“读书更高的境界是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从这句话(指刚找出的中心句)里能读出哪个词?对!就是它!创造!(师奋笔疾书,粗粗的行楷字:创造)
盘古究竟是怎样开始他的创造之路的?孩子们端好书,我们到书里找答案。请自由读第二三自然段。指导朗读。
1、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的身体都变成什么了?请大声地读第四自然段。
2、孩子们的回答,我终于明白,盘古把他的身体化作了宇宙万物!(板书:化作万物)
(指着屏幕:第四自然段的系列排比句。)看,多整齐的句式!就像列队的士兵!我把红色送给女同学,绿色送给男生,黄色部分留给我自己。咱们合作朗读,共同分享这段美妙文字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老师和男女同学合作朗读第四段。感动盘古的无私和伟大,感受排比句的音律美和气势美。
句子美,我们读得更美!就像大海的波涛,一浪接一浪,读来好有气势!
3、这些句子,我们换一种说法,看是不是更能抒发我们心中的情?
非常欣赏你的想象力,你的语言感动了我!
我看到了,孩子们正插上想象的翅膀,越飞越高,在神话的世界尽情翱翔!
难怪有人说,“读书最高的境界,是把一句话(指板书:化作万物)读成一幅画(指变换的句式)!”孩子们,你们做到了!
神话不仅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还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我想,大家都已经感受到了,让我们再去读课文,去体会盘古那雄伟高大的形象吧。
反思:本单元是向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感悟到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盘古开天地》讲述的是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文辞优美。我用“创造”一词,将本课串起来,使学生兴趣盎然。开始,先让学生找到本文的中心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让学生从中找出中心词:创造,然后提出问题:盘古怎样创造了宇宙?最后又教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创造”。脉络清晰自然。介于本文是个神话,学生理解起来并没有难度。于是,我把时间用在了让学生充分地读上。尤其是第二自然段与第四自然段,我把它作为一个重点段,运用多种读的形式,使孩子们充分地读,有感情地读,并潜移默化地将排比句告诉给了学生。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第六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十个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懊恼、相提并论、理会、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兴奋”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继续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习正确地看待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
4.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语,积累语言。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
2.在学生理解人物不同表现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
3.在理解、感悟有关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词句的基础上,把词语积累下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懂得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继续运用联系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理解人物不同表现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明白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习正确地看待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
三、教学策略
《陶罐和铁罐》这篇童话故事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具体、生动的神态和动作描写,使角色形象更加鲜明突出。通过对话的形式,更能体会出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从而学会全面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式自己的短处。教学时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体现课堂已有技能的运用,继续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到了方法,才能将知识变成自己的。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同时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性,学生思考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在熟读的基础上促使学生之间进行提问质疑、互相解答,鼓励学生说出感受和见解,联系生活实际加深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回忆课文内容
1.齐读课题,了解人物。
2.复习词语,回顾内容。
(1)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为了更好地学习,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词语吧。
出示课件:
铁罐 骄傲 奚落 傲慢 轻蔑 恼怒
陶罐 谦虚 争辩 兴奋 和睦相处
(2)提问:你们发现这第一组词是描写谁的?另外一组呢?
设计意图回顾整体,通过词语找到对应的角色,既复习了词语,整体感知陶罐和铁罐的形象特征,又回顾了课文内容,锻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向学生渗透了抓住关键词概括文章的方法。
(二)抓词质疑
1.自读课文,了解事情起因。
2.初步理解“奚落”的意思,说说你理解词语的办法。
3.质疑。
提问:看看这句话,大家有什么问题吗?
出示课件: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预设:铁罐为什么奚落陶罐?
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陶罐面对铁罐的奚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
设计意图在对词语、课文内容的质疑过程中,对阅读产生兴趣,在下文中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词语,巩固联系上下文解词的方法。目的是在阅读中带有学习任务,调动阅读兴趣,扩展思维,强调思考中阅读。
(三)围绕质疑,以读促悟
过渡:你们的问题真有价值,我们只要运用一些读书的方法,把文章当中两个人物的对话读好,相信同学们的这些问题就都能迎刃而解。
1.指导朗读第一组对话。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语气。
(1)学生朗读后追问:听出来了吗,这是一个怎样的铁罐?傲慢。
(2)提问:什么是傲慢?你们想一想,傲慢的铁罐会怎样说呢?谁来演一演?
设计意图从固态阅读中解脱,将任务性阅读变为动态的表演,深入体会铁罐傲慢的语气,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师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增加学生的参与率,带动课堂气氛,提高效率。
预设:朗读时学生关注“碰”。
追问:你关注到铁罐说的话中的“碰”字。想一想:铁罐,为什么让陶罐跟它碰呀?
小结:坚硬是它的优势,陶罐怕碰这是它的劣势。你是不是比陶罐坚硬你就看不起人家呀!看来“碰”这个字能体现出铁罐的傲慢。
自由读。
预设:朗读时学生关注“陶罐子”“铁罐兄弟”。
追问:你关注了铁罐对陶罐的称呼,它叫陶罐什么?你听出了什么?陶罐怎么答的呢?你自己读读陶罐说的话。听出了什么?谦虚。
为什么谦虚呢?易碎。
观察这两个词:傲慢、谦虚。(反义词)
(3)分角色朗读第一组对话。
2.学习读书方法,有感情地朗读。
接下来铁罐又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呢?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要想读好,我们就要像刚才那样,边默读边拿起笔来把表现它们各自特点的关键词圈圈画画,体会体会。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1)汇报交流,随机指导。
(2)第二组对话。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在学生交流时,对“轻蔑”一词和陶罐所说的“盛东西”加以分析和指导。
出示课件:
陶罐认为自己是用来________,而铁罐却认为自己是用来________。
小结:盛东西。
(3)第三组对话。读出铁罐和陶罐的不同语气。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4)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梳理内容,解疑悟理。
(1)联系上下文再解“奚落”。
(2)大家看看,铁罐的情绪有哪些变化啊?你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神态的变化:傲慢、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恼怒。
称呼的变化:陶罐子、懦弱的东西、你算什么东西。
标点符号:铁罐的话都用了叹号,说明充满气焰,语言尖刻。
指名读,读出铁罐的刻薄。
设计意图作者在同一事物身上,用不同的名称描写,显示出说话的人的感情变化,这一次次名称的变化,可以使学生体会出铁罐越来越看不起陶罐,怒火越来越大了。同时也让学生注意到标点的恰当使用也能在情绪的表达上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评价:
铁罐只看到了自己的长处,拿自己的长处去比陶罐的短处。所以,铁罐骄傲。
陶罐从始至终明白自己的短处,也能看到自己的长处。所以,陶罐谦虚。
(四)拓展写话,揭示道理
过渡:御厨中的争吵暂时停下了,但事情可没结束。随着时间的流逝,斗转星移,春去秋来许多年代过去了,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人们再一次发现了陶罐。读读课文十至十七自然段,你又读懂了什么?
2.拓展写话,揭示道理。
假如此时的铁罐子会说话,它会______地对陶罐子说:“______”。
而陶罐子又会______地对铁罐说:“______”。
设计意图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设想的情节,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锻炼语言的表达,抒发内心情感。
(五)布置作业
1.如果让你们也选两个动物写一写,你们会选谁和谁呢?它们的特点又是什么呢?
2.小练笔:编一个童话故事。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第七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粗知诗的大意。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设计理念:
1、让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自读自悟。
2、让学生在听中想象,说中积累,读中感悟,写中运用。力求在各项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
1、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秋天特有的声音,如:风声、雨声、蛐蛐声、鸟啼声等,和着轻音乐。
2、乐曲《金铃铛》。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享受音乐,发挥想象。
2、展开想象:此时此刻,你还看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想象,教师引导学生表达清楚。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好听的诗《听听,秋的声音》。
请学生读课题,要求读得美一点。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具体写了什么声音。
2、再读。运用已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然后小组交流,互相帮助。
3、听老师范读,可试着模仿。(配轻音乐)。
4、找出你最喜欢的小节,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喜欢,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5、展示朗读,展开想象。(配乐)。
学生每读一小节,教师可让他说说是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这一小节的,还可组织其他同学自由评议,再引导学生想象说话。
如:第一小节,可以读出一点点忧伤,因为树叶还舍不得和大树妈妈告别呢!
假如你就是那一片黄叶,你会怎么和树妈妈告别?(提示学生注意表情和动作)。
第二小节,可以读得高兴些,因为小蟋蟀正张大嘴巴快乐地歌唱,它在唱什么呢?
第三小节,大雁在对谁叮咛?怎样叮咛?秋风唱什么?
第五小节,要读出欣喜的感觉,因为大自然到处都有秋的声音……。
6、全班齐读。(配乐)。
7、学生质疑,全班交流。
三、续写诗歌。
1、引入: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听秋的声音,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播放音乐《金铃铛》)。
2、学生发散说,师引导到诗歌的形式,为写打下基础。
出示:听听,
秋的声音。
3、学生写诗,每人写一小节,四人小组合成一首。
4、学生展示,并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教师引导学生评议。
学生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语言,他们将在练笔中,写出秋的韵味和风情。。
四、小结。
是啊,秋的声音,在大自然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再次来感受秋声带给我们的喜悦吧!
学生配乐感情朗读全文。
五、作业。
1、给自己写的诗配上画。
2、收集有关秋的诗歌。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第八篇】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切”。能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培养语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课前准备:
1、生字、生字卡片。
2、有条件,可准备与课文相协调的音乐及反映课文内容情景的课件,以帮助学生有感。
情地朗读课文和感悟童话主题。
教学方法:
朗读指导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板书:“树”,提问:你知道的树是什么样的?
再板书“去年的树”,提问:看到课题有什么疑问吗?
2、一只美丽的鸟儿和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段美丽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认读生字词。
3、指名分段读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4、再读课文,读后谈谈自己知道了什么。
三、确立本文的阅读方法。
1、这篇课文对话较多,让我们主要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来阅读本文。
2、画出写对话的句子。
四、指导朗读第1组对话。
1、过渡谈话:冬天到了,小鸟要到南方去过冬了,临走之前,一对好朋友依依惜别。
他们说了些什么呢?读一读。
2、生活中,你也许经历过离别,想一想那是怎样的情景?想后再读一读。
3、组内练习朗读,注意读出感情来。
4、指名朗读。注意读出自己的个性。
第二课时。
一、读第2~4组对话。
1、学生分组练习。
他们就这样依依惜别,并做了约定。第二年的春天,小鸟满怀深情地跑回来找它的好朋友大树。然而,往日朝夕相处的伙伴却不见了。她着急地找了又找,问了又问……下面的三组对话,请同学们自己选定一个角色在四人小组里面合作练读。
2、指名朗读,读后评价那一声声急切地询问,流露出小鸟对大树的无限深情。读着读着,谁不被小鸟的这一份真情感动呢?我们一起来朗读,互相说说究竟怎样读更能反映小鸟的这份真情。
3、扮演角色,体验感知。
谁来做一回小鸟。你们可以像寸鸟一样在教室里,就这样飞呀,飞呀,寻找着她的好朋友,你在谁的身边停下来,那个同学就做你的配角读。(两组同学分角色一起朗读)。
二、朗读、想象,体悟主题。
1、同学们,小鸟对大树的这种焦急、牵挂、担心就是奉献给大树的最最珍贵的友情。让。
我们再一次深入地和课文倾心地交流对话,来体会这种感情。村子里,煤油灯旁,一对好朋友又见面了。大家把书拿起来,让我们一起读最后三段。
大树留下了歌声,留下了友情,留下了我们世间最最宝贵的诚信。
三、拓展升华。
编写“友情卡”
四、学生自由写,教师指导。
1、读了这篇课文,对鸟儿,对树,你一定有许多话要说,让我们再来读读全文,读后说一说。
2、总结我们通过老师和同学,同学和同学,我们一起和课文进行多次的交流对话,让我们真正地走进课文、真正体会了“信守诺言,珍爱友情”的可贵。但愿这个世界“诚信与友情同在。”
板书设计:
8去年的树。
去年——小鸟树——今年。
信守诺言。
珍爱友情28去年的树。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切”。能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培养语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3、体会小鸟与大树之间的真挚情谊,感悟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朗读、领悟课文中的情感。
2、懂得童话故事蕴涵的道理。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课题质疑。
1、齐读课题——《去年的树》。
2、课题质疑:
去年的树和今年的树有什么不一样呢?文章为什么会以“去年的树”作为题目?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到文中去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课文讲述的是一只鸟儿和一棵树是一对好朋友,它们约定好第二年再相见,可是第二年春天,鸟儿回来之后,大树已经被人类加工成火柴燃烧了。)。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指导生字的书写。
(1)指导观察字形,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
(2)学生自由书写。
(3)小结书写情况。
3、默读课文,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同桌之间进行交流。
三、研读课文,训练朗读。
1、自由读1—4自然段,去年的树和鸟儿在一起是怎样的情形?你的感受是什么?
重点体会:天天唱、天天听;分手时的约定。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2、鸟儿是怎样寻找大树的?你的体会是什么?
默读7—14自然段,概括鸟的寻找过程,反复朗读鸟儿询问的话,体会鸟儿的心情。
3、教师范读最后三个自然段,生说感受或疑问。
(1)鸟儿为什么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她看到了什么?学生带着各自的体会朗读。
(2)鸟儿唱完了歌,又对着灯火看,它在想什么?
四、总结升华,布置作业。
1、结合学生发言,师进行小结。
2、根据学情,设计作业。
第二课时。
一、谈话激趣,复习巩固。
1、谈话激趣。
2、小结上节课情况。
二、分角色表演故事。
1、四人一组自由分角色读。
2、指定一小组上台表演。
3、全班进行评价:你认为谁读得好,好在哪儿?你认为谁读得还不够,你能读读吗?
大树留下了歌声,留下了友情,留下了我们世间最最宝贵的诚信。
四、学生自由写,教师指导。
1、学了这篇课文,对鸟儿,对树,你一定有许多话要说,让我们再来读读全文,读后说一说。
2、总结我们通过老师和同学,同学和同学,我们一起和课文进行多次的交流对话,让我们真正地走进课文、真正体会了“信守诺言,珍爱友情”的可贵。但愿这个世界“诚信与友情同在。”
板书设计:
8去年的树。
大树(图)小鸟(图)。
珍惜友情。
信守诺言。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第九篇】
1.谈话激趣:(课件出示:折叠式口袋书制作方法)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先来玩个游戏,看谁能按照课件上出示的图片,将自己面前的正方形的白纸折成一本口袋书,计时2分钟,现在开始。
2.(时间到,教师选2位同学上台展示)同学们,你们觉得哪位同学折得好?为什么?(引出“急性子”“慢性子”,随机板书)。
3.今天,我们也要认识两位主人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一)明确初读要求。(课件出示)。
1.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想一想:课文中的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二)检查识字情况。
1.课件出示课后生字词。(带注音)。
(1)指名读,其他学生相机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领读、开火车读)。
(2)课件出示去掉注音、打乱原来顺序的字词。(领读、开火车读)。
2.指名分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慢性子裁缝”——“慢”到什么程度?(布料一直在柜子里搁着)“急性子顾客”——“急”到什么程度?(每天都会去找裁缝,告诉他自己最新的想法,希望早点穿上新衣服)。
2.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顾客的布料还在柜子里搁着,裁缝还没开始裁料)。
师小结:同学们可真厉害,这么快就将课文内容梳理清楚了,那么“慢性子”和“急性子”碰在一起会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三、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会写字。
2.指名说写好这些生字的方法和技巧。(“卷”不要多写一横,“衬、衫”两个字的部首不要少写一点,注意“性”和“姓”的不同)。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指名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分自然段开火车朗读课文。
3.教师评议,导入学习。
二、指导读文,积累技巧。
1.小组合作。
(1)分角色朗读,可加上动作和表情,体会两位主人翁的性格特点。
(2)完成课后第2题中的表格,相互交流。
(3)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结果。
2.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思考:你喜欢哪位人物?为什么?(生自由发言,师随机评议;指导朗读时,“急性子”语速快、紧凑,“慢性子”语速平缓)。
3.课件出示:“因为您的布在我的柜子里搁着,我还没开始裁料呢。”
顾客惊讶、恼怒地瞪大了眼睛!
(1)听到裁缝的话,顾客的表情是怎样的?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呢?
(2)此时这位顾客会说些什么呢?
师过渡:急性子顾客因为裁缝没能及时地用他给的布料做衣服,感到十分生气,可当他听到“我是个慢性子裁缝啊”这句话时,他又会有什么样的情绪变化呢?(学生自由发言)。
4.假如他们俩交换一下性格,会发生什么样有趣的故事呢?发挥想象,互相交流。(指名说,教师随机评价并指导)。
5.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全文,再次体会俩人之间的有趣故事。
三、总结提升,复述故事。
1.出示表格:
时间急性子顾客的要求慢性子裁缝的表现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又过了一天。
2.学生看表格说故事,先在小组内练习,组员相互补充,再派代表发言。
3.全班交流,教师指导、评价。
4.师总结:这篇课文十分有趣,大家更喜欢故事里的哪位主人翁呢?如果你是个慢性子或急性子,在读完故事后有什么样的收获呢?(做任何事之前,我们要做到考虑清楚,做决定后不要随意更改。)。
25.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急顾客要求多变。
慢裁缝配合顾客要求。
为了让语文课堂活起来,我在导入新课时设计了一个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我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小组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知识。本文是1篇故事,让学生分角色读、表演读,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在反复地朗读中体会文中所传递的启示。最后,结合课后习题,我引导学生将故事进行创编与改编,让他们在阅读与表达能力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第十篇】
1.能简单地写一次玩的过程,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能和同学交流习作,修改同学看不明白的地方。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xxx老师。
(一)回顾导入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相信爱玩的你们一定都有许多难忘的经历,有没有哪次玩得特别开心、印象特别深刻呢?这次习作的内容就和玩有关。
(二)思路启迪
1.揭示课题
请和老师一起大声读出本次习作的题目——《那次玩得真高兴》。
2.观察图片,打开思路
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看看这几幅图,说说图中的小朋友都在干什么。(出示教材插图)
第一幅图:两个小朋友正在掰腕子,旁边还有两位小朋友在看他们比赛。
第二幅图:小男孩和爸爸妈妈去动物园看动物,他们看到一只小考拉正趴在树上望着他们。
第三幅图:一个小男孩在河边和爷爷一起钓鱼。
第四幅图:小朋友们在游乐场玩过山车。
3.联系生活,展开回忆
同学们,这四幅图片是不是帮你打开了记忆的大门呢?赶快想一想:你平时喜欢玩什么?哪一次玩得特别开心,印象特别深刻呢?说给小伙伴听一听吧。
你想到自己玩得最开心、最有趣、印象最深刻的那次经历了吗?我们来听听这几位同学都想到什么了吧。
萱萱:我想到妈妈带我去游乐场玩的经历。激流勇进、海盗船、过山车……游乐场里的这些游乐项目我都喜欢玩。
嘉嘉:我特别喜欢吃鱼。有一次爸爸带着我和哥哥去河边钓鱼,还把钓上来的鱼做给我吃。
欣雅:放学之后,我经常和小伙伴在小区里做游戏。我们有时吹泡泡,有时丢沙包,有时一起骑自行车,每次都玩得特别开心。
(三)细化指导
1.回忆过程,确定内容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把你想写的玩耍过程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里回想一遍,不但要回想“是什么时候的事”“在哪儿玩”“和谁玩”“玩什么”,还要回想一下“玩的时候哪个环节让你觉得特别有意思”“你是怎么玩的”“你当时说了什么”“心情怎么样”。
同学们,我们睁开眼睛吧。如果刚才回忆的时候你没有想起玩耍的细节,可以去找找玩耍时拍的照片,看着照片回忆当时的快乐;也可以和当时一起玩的人聊一聊那次玩耍的经历;还可以翻看你的日记,回忆那些好玩、开心的事。
快快动起来,好好想一想,选择自己要写的内容吧。
2.学习片段,指导写法
我们来看一位同学写的去钓鱼的片段:
星期天,我和哥哥来到河边钓鱼。刚开始我们都没有钓上鱼来。过了一会儿,我看见哥哥的鱼漂动了,我马上告诉哥哥。他一时兴奋过度,用力太大了,结果鱼线和鱼一起被甩到了树上。哈哈哈,真的要笑死我了!
又过了好久,我的鱼漂还是没有动静。就在我马上要放弃的时候,忽然,我看到鱼漂动了一下。我目不转睛地盯着鱼漂,发现它又动了一下,赶紧提竿,可是鱼太大了,我根本拽不动。我急忙叫来爸爸,我俩合力终于把鱼钓上来了。
点评:这位同学写的是和爸爸、哥哥一起去钓鱼的经历。
“刚开始”“过了一会儿”“又过了好久”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写出了钓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盯着鱼漂”“赶紧提竿”“拽不动”“兴奋过度”“笑死我了”这些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钓鱼虽然不容易,但我和哥哥都乐在其中,这次钓鱼真的是一次令人开心的游玩经历。
我们再来看另一位同学的习作片段:
第二天,我们步行去百里峡景区爬山。那里环境清幽,沿着蜿蜒的小路前行,路边是一条与小路并行的小溪。伴着小溪潺潺的水声,我们一边走,一边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真是太开心啦。山里有一处大瀑布很是壮观,远远望着它,我不禁想起大诗人李白的名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惟妙惟肖的“观音回首”、鬼斧神工的“一线天”……都让我们大开眼界,玩得不亦乐乎。
点评:小作者写的是自己爬山的经历。选择的内容虽然符合这次习作的主题。可是这次习作的重点是要写清楚自己是怎么玩的。而这位小作者重点写了美丽的景色,游玩的经历和最开心的环节写得很少。
同学们,你们能给小作者提一些建议,帮助他修改习作吗?
对,小作者可以写一写自己和家人是怎么爬山的,比如:爬山的动作,累得气喘吁吁时心里的想法,爬到山顶时快乐的心情等。
3.小结写法
同学们在写玩耍过程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写清楚“是什么时候的事”“在哪玩”“和谁玩”“玩什么”等基本信息。
(2)可以按时间顺序介绍玩的过程,如果需要,可以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这些连接语。
(3)自己觉得特别好玩的部分,可以多写几句话。
(4)要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四)例文赏析
同学们的习作完成了吗?我们来交流一下吧,先来欣赏这位同学的习作。
那次玩得真高兴
我爱玩,妹妹爱玩,妈妈也爱玩。放假的日子,妈妈经常带我和妹妹出去玩。我们玩得最高兴的要数今年夏天的一次游泳了。
这真是一段美好的时光!那天我们玩得可真高兴啊!
点评:小作者写的是去游泳的开心经历。他把游泳的过程写得很清楚。“兴冲冲”“就像两只小海豚”“欢天喜地”“哈哈大笑”等词句写出了“我”和妹妹在游泳时的快乐心情。而被溅了一脸水的妈妈没有生气,和姐妹俩一起大笑的小细节,更是让读者也感受到了那份快乐。
(五)品读评改
我们再来看看这位同学的习作。
那次玩得真高兴
暑假的一天,爸爸带我去爷爷家的菜地里捉蚂蚱,我们玩得可高兴了!
我在爷爷家院子里找到一个塑料瓶,然后拉着爸爸的胳膊向菜地的方向奔去。到了菜地,我发现有许多蚂蚱,青绿色的最多,其次就是棕色的了。
我弯下腰,睁大眼,在草堆中仔细寻找目标。突然,我看见一只青绿色的小蚂蚱来回跳动。我悄悄地靠近,不一会儿,小蚂蚱也发现了我,于是很快就逃走了。
爸爸看到了,告诉我捉蚂蚱的方法。果然,按照爸爸的方法,我成功地捉到许多蚂蚱。你们瞧,捉蚂蚱多有趣。暑假里的那一天,我和爸爸玩得多高兴啊。
点评:一直生活在城市中的小作者,来到爷爷家的菜地里捉蚂蚱,这是多么新鲜的体验啊!这篇习作内容新颖,语句通顺,能够围绕捉蚂蚱这件事来描写,符合本次习作的主题。小作者为我们描述了自己和爸爸捉蚂蚱的经历,但没有具体描写捉到蚂蚱的经过,使得整篇文章缺少了一些趣味。这里我们可以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这些连接语,详细地描写捉住蚂蚱的全过程,让读者充分体会小作者由“捉不住”到“捉住”时内心的喜悦之情。最后一句话“暑假里的那一天,我和爸爸玩得多高兴啊。”是对全文的总结,表达了小作者十分开心的心情,情感比较强烈,要用感叹号。
同学们,我们来看看修改后的习作吧。
那次玩得真高兴
暑假的一天,爸爸带我去爷爷家的菜地里捉蚂蚱,我们玩得可高兴了!
我在爷爷家院子里找到一个塑料瓶,然后拉着爸爸的胳膊向菜地的方向奔去。到了菜地,我发现有许多蚂蚱,青绿色的最多,其次就是棕色的了。
我弯下腰,睁大眼,在草堆中仔细寻找目标。突然,我看见一只青绿色的小蚂蚱来回跳动。我悄悄地靠近,不一会儿,小蚂蚱也发现了我,于是很快就逃走了。
这时,爸爸兴奋地欢呼起来,我扭头一看,原来他成功地捉到一只蚂蚱。于是我赶紧追问爸爸捉蚂蚱的方法,他说:“一定要保证身手敏捷,先把手掌心向下合在一起,然后扣住蚂蚱,再捂紧双手,最后把蚂蚱放到瓶中。”
得到了爸爸的指点,我马上开始寻找目标,很快就找到一只小蚂蚱。我先悄悄地走到蚂蚱附近,然后双手在胸前合起,目不转睛地盯着小蚂蚱的一举一动。终于,它停下了脚步。我知道机会来了,马上飞身扑了上去,由于身体失去了平衡,一下子趴在地上,摔了个“狗啃泥”。爸爸看见了我的样子,哈哈大笑起来。我顾不得满身的泥,赶紧站起身来,小心翼翼地把双手打开一条缝。我成功了!终于捉到蚂蚱了,我太高兴了!
你们瞧,捉蚂蚱多有趣,暑假里的那一天,我和爸爸玩得真高兴啊!
(六)修改完善
同学们,读了这位同学修改后的习作,你是不是受到新的启发了?赶快拿起你的习作,自己大声读一读,试着改一改吧!修改的时候注意以下几点:
1.有没有写清楚玩的过程。
2.有没有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
3.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正确。
(七)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有两项作业:
1.完成习作。
2.预习《语文园地七》《语文园地八》。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