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教师的语文教学反思大全(通用10篇)

网友发表时间 2654994

【写作参考】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让您的写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的“教师的语文教学反思大全(通用10篇)”优质范例,供您写作参考之用,轻松写作,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教师的语文教学反思【第一篇】

从事几年的教学工作,我一般将语文1篇课文的教学分成二到三课时,第一课时接触新的课文,初读文本;第二、三课时分析理解课文。

以前我一直以为语文课的重点是在二三课时,所以对第一课时一直没怎么重视。后来渐渐意识到初读环节是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是培养良好语感的重要途径。上好第一课时才是上好语文课的关键。

那么第一课时该如何上?上到什么程度?又使我产生了疑惑。但是又无从学习,因为无论是观摩课,评优课,还是展示课,几乎没有人会执教第一课时。后来查阅资料了解到苏教版教材主编张庆老师提出了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倡简、务本、求实、有度”的八字方针;朱作仁教授提出课堂教学要三实:真实、朴实、扎实。这些观念给我们以启迪,扎实、有效读通读顺课文并进行有效地识字,应当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追求。帮助学生在扫清阅读障碍的同时,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课文要向我们传达的心声、文意。从这个角度来看,第一课时教学就是要解决初读和识字正音的问题,解决怎样让学生一步步读出兴趣,读出疑问。

如何让第一课时的初读教学变得扎实有效呢?查阅了相关资料后,总结如下:

1、理解课题。

文章的题目能引人入胜,提示文章内容,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学生阅读,首先要学会读题目。文章题目就是学生展开阅读学习的突破口。

2、读通课文。

读通一些难读的句子,记牢几个难读、难写、难理解的词,把课文读通顺。

3、初读理解。

中年级的学生应当初步养成预习的学习习惯,第一课时教学时需要对预习进行检查、反馈。在预习中学生会有一些疑难,尽量通过读课文内容来找到答案,在阅读中发现新问题,他们会有成就感,那阅读的兴趣也就得到提高。接着再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读通一些难读的句子,难理解的词,学生就读得很有兴趣,不会觉得枯燥无味。为第二课时的学习作辅垫,激起更高的学习兴趣。

4、介绍作者激发兴趣。

了解了作者相关信息之后再来读课文相信可以成为作者的知音。让学生读课文,说出自己对课文的初步理解,再相机引导学生分段读课文,达到读通课文,扫除障碍的目的。这也是一个比较直接而有效的初读方法。

5、抓住关键词句,让初读读得扎实有效。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依据学生实际情况,有目的地进行字词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6、抓住重点,质疑。

第一课时在结束时,教师设置疑问,抛下话题,启发思考,留下悬念,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以此来引起学生细读的欲望,为第二、第三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蓄足气势。达到课虽下,味还在,趣仍浓,思无限的艺术效果。

第一课时是上好语文的关键,我想,如果它真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的让每一个学生都读通了课文,真的训练了学生的写字水平,那么我就觉得第一课时的教学就是成功的了。课堂教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浸润着我们的操劳和智慧;镌刻着我们的惆怅和欣喜。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规律,不断总结经验,探寻思路,以使教学工作达到更好的效果。

教师的语文教学反思【第二篇】

弹指一挥间,一个学期又接近了尾声,反思这一学期的语文教学,作一小结,以鞭策自己更好地迎接新一学期的到来。

虽然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经常会刮各种各样的流行风,刮得语文教师晕头转向,但是我也并未曾迷失了方向,未曾放弃了班级学生的特点,未曾放弃了自身的特点,并未一味地追逐模仿。而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效果还不错。

针对班级中学生的特点,我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加强了语文的工具性部分的设计,尤其在课前,经常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我认为只有语文的基础夯扎实了,才有能力进行更高层次的追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孩子连走路都不会,就要让他学习跑步,这是不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语文教学亦然。因此,这一学期,我教得脚踏实地。

语文教学的脚踏实地还体现在日积月累的坚持性上。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是凭小聪明就能学好的科目,必须有着坚持不懈的精神。因此,我要求每位学生都有一本积累本,坚持积累,争取做到厚积薄发。积累还体现在课外阅读上,争取做到每天阅读1篇课外阅读,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当然,语文教学的精华全在课堂上。一节课仅有40分钟,如何调控和把握这个时间,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学以致用,这就需要老师作为引导者应该懂得调控艺术,做到收放自如,开阖有度,寻找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的教学行为,不断学习新课程理论,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使教学行为上升到理论高度。而我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教师要把课堂45分钟用足用好,争取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是老师的本分,老师要对学生负责。

1. 重答案,轻感悟。“语文”姓“语”,“语”就是语言,学好语言,最重要的

途径就是品味和感悟。对课文中的精妙的语言,如果教师分析过多,势必限制了学生的思考空间,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去品味、去感悟。比如讲《组歌》的时候,我并没有去讲,而是始终播放着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自己去感悟,自己去领会,这样的效果更好。

2. 重应用,轻精神。语文是鉴赏的,也是人文的:语文课堂教学也应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为宗旨,以奠定学生的正确价值取向为根本。适量地进行专题训练与辅导是不可少的,但不能仅仅以考试为标准,以分数为圭臬来圈囿语文教学,更要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另外,课堂教学不能仅限于课本文本内容的讲解,应重视知识的相关拓展和迁移训练,尤其是语文学科的学习。

1、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新教师,我觉得听课非常重要,有助于教师取长补短,听其他老师的课给了我受用不尽的知识和财富,其中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听课让我通过人事他人,审视自己,得到了改变和提高。

出处

2、通过各样的活动,增强学生的表现欲。学生的能量能够有多大?我们一直没有试过。在讲第四单元的课文时,我想,这单元的课文很简单,几乎都和学生的生活很贴近,很容易被学生领会,于是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让学生讲课。当我把这个想法和学生的说了的时候,他们欢呼雀跃。学生的表现可圈可点,有很多想法是自己没有想到的。结果效果虽然不如预料的好,但是反响还是不错的。应该信任学生。

总之,教学问题多多,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水平,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都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认识,及时总结反思,再到实践中去完善提高。

教师的语文教学反思【第三篇】

教学是教师、教材、学生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的问题。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结合所授学科的特点,并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写好教学反思。

一、教学反思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学反思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对教学活动所做的反思和总结,是教学实践的理性升华,认真科学地写好教学反思,对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促进自身教育科研能力有很大帮助。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呈现方式。因此,教学反思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比如,我在教学生认识图形周长时,我先让学生每人画一片树叶,然后让学生沿树叶边沿量出树叶一周的长度,告诉他们这就是物体的周长。对这一教学片段,我认为做得很好,学生既动了手又动了脑,但没想到在实施过程中有的学生画的树叶太小,还有的学生画的树叶不规范,这就给测量树叶的周长带来了一些困难,从而导致这节课的教学效果也受到了影响。课后我对这一教学片段进行了认真反思,及时地进行了补救措施。

在课堂上,教师应时时观察学生,关注学生,学生所做、所说、所思、所学等都是教师进行自我反思的依据,从对师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教学目标的实现等方面来进行反思,有意识地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对自己教学实践的束缚,为自己的教学活动确立正确的导向。学与反思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反应,在反思中依然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课堂反应、接受效果中来反思自己教学设计的得失。从细节中发现问题,每篇教学反思要从教育教学规律和课改思想的大处着眼,但是更要从教学活动的细节入手,课堂情境的设置、学生活动的表现、作业难易的安排、教学语言的运用都可成为反思的对象。

三、反思应及时、准确,贵在坚持。

记成功之举,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中师生共鸣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及时地记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记教学得失,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引导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

总之,写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一有所得及时记下,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教学反思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有意识地积累总结,能很快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教师的语文教学反思【第四篇】

这次的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我个人认为考察全面,难易适中,是一份非常不错的测试卷,考察内容都是平时讲过、练过、甚至要求原题背过的,可是考试成绩依然不是很理想。刚看到成绩时心里很不舒服,但过了几天,心情平静下来,就不再发牢骚,开始从学生和自身来反思自己平时的教学工作。

做过的原题学生却错了许多,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倾听能力差,部分学生根本就没有学会,课上的应答只是中等以上的学生在做,中下的学生滥竽充数,蒙混过关了。二是学生学习上的懒惰。作为文科,背诵默写是必须的,但因背诵的枯燥无味,好多孩子不愿意背,或者即使背过,也写不对字,得不上分。细细想想,这也是学情,孩子们刚上初中,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人在课堂,心思却不知跑哪里去了,讲了多遍的问题还是一问三不知。课下不能主动学习,写作业只是为了应付,能蒙就蒙,把写完作业作为终极目标。三是学生基础差,有个别学生不会写拼音,不会写字。也正是这些学生拉了班里的平均分。

作为教师,也有很多自己的原因,最大的问题就是我太相信学生了,没有天天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没有课课检查学生的背诵,没有字字落实学生的默写。有讲授,有布置,但没有检查和落实,即使检查也只是抽查部分学生,学生就会钻空子,不做,少做,或者不认真做,应付了事。

针对以上问题,我也想了以下的办法来改进。

一、每天上课前先检查学生前一天学得知识是否巩固了,这样学生就不会再偷懒,他有了心理上的意识,明天老师要查的,今天我要认真做作业,认真背诵。作为教师也可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要求学生天天反思,写出自己今天学会了什么,这样不仅使学生学会了反思,学会了每天整理自己的所得,而且学生通过回忆一天的学习,也是一种复习的方法。

三、采用小组互助,一个小组只查一人,他对了全组人得分,他错了全组人不得分,为了全组人的成绩,他也不好意思不完成作业,不完成背诵。组员之间也会养成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共同进步的好习惯。

四、真心地去爱学生。爱是伟大的力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是很敏感的,他可以感觉到你是否是真心的爱他们。让学生在心情愉快中,在鼓励激励赏识中,去爱上学习,去学会学习。

希望我的想法能坚持下去,能有一定的成果。

教师的语文教学反思【第五篇】

本学期我任高二(276)(277)班语文教师,期末考试即将到来,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为总结经验和教训,以更好地进行下学期的工作,特作总结如下:

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但是,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尤其是到了高二,更是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现在我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漠视语文。

漠视语文的学生表现为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他们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

2、应付老师,平衡自己。

这些学生迫于高考和老师的压力,对语文的态度比冷漠型要积极些,但也只是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3、投机取巧。

有些学生不是不能学好语文,也不是不知道语文重要,而是认为高考语文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题海战术,今天一套资料,明天一套试题,见题就做,企图能够“碰”上高考试题,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耳不闻。还有一些学生,题目也不做。

1、认识的偏差。

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一个一个词语的积累、1篇1篇文章的阅读、一次一次说话的练习、一个一个片断的写作,嫌麻烦就不行。而有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缺乏充分的认识,认为上课听听、课后做做练习就可以提高,从不注意观察生活,从不读课外读物,从不多写1篇文章。抱着这样的认识学习语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2、学生自我调适能力不强。学生偏科,因素很多。进入高中,尤其是高二,还偏科,重理轻文,则主要是因为理科的题目透明度高,答案标准,成就感强,而语文的题目透明度低,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时间做了,也不知对否。特别是写作类题目,有时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写出来的,自认为不错,常常因偏题等原因被老师判为不及格。与其这样吃力不讨好,还不如去解理科题目,“解题目多带劲,解出一道难题多够刺激”。

1、变语文教学目标为学生的主体需要。高中学生学习语文之所以出现种种消极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学认为凭着十多年积累的老底够了,“我不需要学了”,如果能让他们自己发现知识上的“空洞”,产生“我想学,我要学”的心理,他们就能付诸行动。

2、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好和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这种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学中显得轻松风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复习语文的兴趣。我想,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真的能化“压力”为“魅力”,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就可逐渐消除,而走向积极。

3、分解大目标,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我通过做这样的分解工作,使大部分学生排除了畏惧心理,这一点,仍然是有效的。“奖励是人的一种本能性的追求”。这样学生在阶段学习中有了收获感、成就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他们学习语文的胃口就会增加。

回顾近一个学期以来的教育教学工作,自己还存在着不少的不足之处。在教育学教学改革一日千里的新形势下,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还需要一步地更新和改善,以便适应新教材、新要求、新高考。还需要与同科的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在下阶段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要着意改正的自己的不足之处,以求更好的成绩。

教师的语文教学反思【第六篇】

《小小的船》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和幻想的写景诗,是无数孩子童年时的一个快乐的梦,是孩子们对美的无限追求与渴求。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一观点,又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爱动,爱唱,爱画,爱说的特点,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丰富、生动的画面之中,情境之中,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想像世界,让他们自由想象,自由表演,自由体验,自由诵读。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愿意说出自己的感受,释放自己的真情,并激发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个性。本课教学后,本人有几点感悟如下: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师轻唱歌曲《小小的船》入手,以动听的音乐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在出示课题的同时,从关键字“船”入手,教学生感悟在“船”的前面加上“小小的'”是什么感觉,让学生学会轻轻地读课题,把它读的小小的,美美的,轻轻的,引发其深入理解课文的热望,使其觉得亲切自然,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儿歌是快乐的,那么学生学习的过程也应该是快乐的。在教学生字环节,以“帮迷路星星回家”故事引入,通过自由拼读,小老师带读,师生合作读,玩摘星星读生字游戏等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再卡片出示词组,短语进行认读,让生字反复与学生见面以达到识记的效果。整个教学由字到词到短语再到句子,逐层升入,循序渐进。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在巩固生字和指导书写环节,我把学生看作识字的主体,把识字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努力调动学生的感知和积极性,引导学生:“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实践证明,在掌握一定的识字技巧后,学生潜在的创造能量会得到很好的发挥,想出许多好的识字方法,如加一加,猜一猜等。而在指导书写环节,我注重学生观察能力和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让他们从小养成认真写字,正确写字的意识。

《课标》中说:“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课文的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永恒主题,应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新课标提出的以“朗读为主”,从读正确,到读通顺,再到美读,最后熟读成诵,步步升入,升华情感。在朗读同时,配上轻柔的音乐,加上优美的动作,让学生在读中融入情境,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产生独特的体验,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朗读的快乐。

遥远的星空总会给人无数美好的遐想,特别在充满童真的儿童心目中,那就是一首美丽的诗。在本文的教学中,我运用轻柔的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坐在弯弯的月儿上,看见了什么?想对星星说什么?接着用上“我看见”进行语言训练,然后,再启发他们想象“弯弯的月儿像小船,那么蓝蓝的天空像什么?闪闪的星星呢?”此时,学生一个个的创新思维,便像旭日东升、霞光万道,发散在各自的想象世界之中,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美丽夜空的向往,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一些小小的遗憾。如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忽视了学生语言的完整性,没有强调学生说完整的话;还有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出现前松后紧的状况。这些也让我深刻地反思到,老师对每一节课的推敲都应该要做到细致、全面,每个小小的环节都要经过潜心地思酌,方能成功。

教师的语文教学反思【第七篇】

《狼》教学反思《狼》是6月10日讲的。很是费心。

《狼》我是作为录像评优课来准备的,所以在4月末便已着手准备。

第一步当然是研究文本。我喜欢每读一遍有了想法,及时记录,这样汇总起来便是可贵的备课材料。反复读了几遍课文,有了一点认识,那就是:1、这是一场较量,形式紧迫,扣人心弦;2、屠户的心理活动是非常丰富的,让人感同身受。但是这些认识终让人雾里看花,隔靴搔痒。

“本文究竟好在哪呢?”“蒲松龄为何把这件事记录于书呢?”“有什么深意吗?”“教材选编者为什么要把这个故事选进教材?”

解决了这些问题,才算读透了文本。

于是我又分析了教参。教参对本文主旨的解读让我欣喜。教参倾向于本文并无深意,只是故事奇异,这与我的理解是一致的。于是我又在书上写下了一句话:3、蒲松龄作此文,盖因狼之奇异:与人一样的心机。

接下来我又找出《聊斋志异》,找出《狼三则》。慢慢品读几遍,我突然明白了教材的编者为什么三则单选这一则了:这一则最长!换句话说,这则故事写得情节最曲折、最丰富、最生动。

我又找出袁行霈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阅读了一流学者们对《聊斋志异》的认识。读着读着逐渐明白情节曲折正式《聊斋志异》的一大成就(另外就是蒲松龄对人物的刻画是无比的惟妙惟肖),而《聊斋志异》的成就却是在文言小说极度衰微之时蒲用文言这一高度精炼的语言所达到的。鲁迅说它“以传奇法而以志怪”,其中就包含着对它情节曲折的高度评价。

至此,这篇小说的特质我基本已经把握,那就是:内容奇异(狼狡诈似人),情节曲折,文笔简练。

那么紧接着第二步,我采取什么方法、设计什么活动让学生能够把握好这篇小说的特质呢?

我曾经查找过一些名家讲《狼》的实录,但跟自己的思路不一样,何况评优课我必须有自己的创意呀。我再次阅读文本。领悟到可以用朗读来贯穿教学,情节的曲折问什么非要说呢?朗读也是可以体味到的呀!于是最初的简略的教学设计便诞生了。

教师的语文教学反思【第八篇】

语文园地教学是巩固一单元学习的综合教学。本语文园地一共涉及到了三方面的内容:即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交流平台”旨在让学生学习一些如何学习古诗词的方法;“词句段运用”意在让学生学会如何用一段话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如何乘公交车出行;“日积月累”展示给我们的是五行、五谷、五音、五彩。通过教学,我有以下想分享的内容:

通过教学,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对于“交流平台”这一板块,我让同学们回忆以前学古诗词时的一些方法,引导他们进行归纳。学习古诗词的方法有:(1)可以借助注释理解古诗词;(2)有画面感的诗句,可以通过想象去体会;(3)多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识,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古诗词的意思。总结之后,我出示了几首典型的诗句,让同学们根据我们总结出来的方法去学习,效果很不错。

2、词句段运用”这一板块,我先让同学们读例句,学习怎样用一段话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出示一个观点,让学生练习围绕着这个观点写一段话。对于中心句,三年级就开始涉及,所以学生们都比较熟悉,可是要真的自己动手用一段话来写一个观点,一部分同学还是比较欠缺。对于学做公交车,我出示公交车的乘车路线的图片,让学生们自己亲身体验,如何找到要去的目的地,同学们参与度很高。通过体验,我引导学生总结:公交车停靠的站点越多,需要的时间就越长;首班车是指最早的一班车的发车时间,末班车是指最晚的一班车的发车时间。

3、对于“日积月累”的学习,我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五行、五谷、五音、五彩,引导他们猜测、解释并弄懂其意思,再比赛背诵,学生们学习得比较扎实。

在教授这一课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成功的。整节课各个板块衔接自然,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很高,整节课下来,虽然没有设计特别的环节,但学生们学习得还是比较扎实的。基本实现了这节课的目标,并实现了学以致用。

对于这一课的学习,我虽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但对课堂时间的把握有很大的欠缺,因为前两板块的学习占用的时间比较多,所以后面的“日积月累”的解释比较仓促,感觉学生们对五音的理解还有所欠缺。

如果重上这节课的话,我会继续努力地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增加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合理地把握时间、把握重点,加长时间放到后面的“日积月累”上。出示图片,让学生明白五行都有什么,展示稻子、麦子等图片,让学生通过形象的图片理解五行、五谷等到底是什么,从而使得整个课堂学生们学习起来更加轻松、有趣。

语文园地的教学,就是要以生活为主线,就是要让学生充分的感知、体验生活,思索生活,理解生活,学生才会用真实的笔触表现生活,表现自我。因此,我们要教学生从小就接触和认识社会,观察社会生活,积累生活。

“交流平台”栏目的重点是教学生学会一些理解古诗的方法,学生从自己平常的学习经验出发,谈自己的学习体会。然后通过交流,互相学习,最后理解一首课外古诗,验证自己的学习效果。

“词句段运用”栏目有两项内容,一是从一段话中提炼观点,二是学习选择合适的乘车路线。教学此栏目,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发言,然后教师指导。

课堂教学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仅积累了知识,而且学到了学习方法。

教师的语文教学反思【第九篇】

案例一:一老师在执教《承天寺夜游》一文时,按照“粗读明人事——细读疏文意——品读探主旨”的思路分析课文。在展示主旨环节,学生讨论出了好几种主旨,如体现作者悠闲、欣喜、落寞之情。这时候,老师打出作者背景引出“豁达”之核心情感。

点评:像这样的教学过程,老师就很好实现了教学的收放自如。在学生讨论时,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看法;在提升环节,却有老师极为精到的看法。最后,还上升到指导学生如何达观看待人生方面,实在是很好的实现了文言文教学古为今用的教育作用。

案例二:一老师在执教《春》一文时,先让学生分析春景图的特点、写作顺序、角度方法、修辞比较;老师再梳理:景物描写应做到抓特点、多角度、按顺序、用修辞;最后,让学生仿写一幅秋景图。

点评:该老师先深入文本,了解课文写景方法,再走出文本,让学生学会使用这种写景方法,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

案例三:一老师在执教《敬业与乐业》时,让学生找中心论点。却只是找到答案,并没有告诉学生理由。

点评:在教学过程中,探究”为什么“是培养学生思维、提升学生能力的必经过程,是掌握知识、规律的最佳方法,也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所以,在指导学生判断中心论点时,一定要说明为什么是这个句子而不是那个句子。另外,杨老师还特别提出应该讲语法,因为语法知识是渗透在语文学习的很多环节,包括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语言特点等。

案例四:一老师在执教《伟大的悲剧》一文时,带着学生把课后的词语注音、解释读一遍、讲一遍。这是”实“。

点评:杨老师认为,在教词语时,可以采用更有效的手段,如羊软绵绵为”羸“,女孩裹脚走路慢为”姗“,缸里的东西没有了为”罄“。他还认为,小学阶段重在识字,初中阶段重在释字(可以讲讲构字法),高中阶段重在讲字的文化。所以,杨老师建议老师读读《说文解字》,一定可以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案例五:杨老师在教初三第三单元《故乡》《孤独之旅》《我的叔叔于勒》《心声》4篇课文时,便把单元目标分解到4篇课文中。这样,每1篇课文不必面面俱到,每1篇课文突破一二个教学目标即可。所以,在《故乡》一文中,主要抓肖像描写;在《孤独之旅》一文中,主要抓环境描写和衬托手法;在《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主要抓语言描写;在《心声》一文中,主要抓心理描写。

点评:我们在教学中,要学会取舍一些内容,研究课标、考标,根据单元目标和教材特点,重新处理教材,综合定标。所以,我们应该在文本中抓取最有价值的东西进行教学,不必每一个细节都讲到。

点评:我们更应该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而不是老师教学的角度思考教学。所以,我们要教学生怎样去学习,以及学会、学懂。

案例七:一老师在执教《端午的鸭蛋》一文时,布置了三个合作探究题,其中有两个题目是自主学习就可以解决的。

点评:杨老师建议,一节课最多一二个探究题,多了不能发挥作用;学生独自能够解决的问题,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即可;在”合作探究“小组建设上,可以多花点心思,比如指导学生如何发言,如何倾听,如何展示小组成果(可以让学生上黑板写答案),以及讨论前至少一分钟的独自思考等。

案例八:一老师在讲《孙权劝学》一文时,先是老师范读课文,再学生翻译课文,接着赏析三个问题,最后拓展练习,讲述三国故事。

点评:杨老师建议,文言文翻译不用逐句过关,可以在小组内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独自解决的不讲,学生相互间能够解决的不讲。只有学生提出的难点才是老师需要重点突破的。

案例九:一老师在执教《老王》一文时,抓住老王善良的一面进行教学。

点评:这位老师在后来的反思中,认识到了《老王》一文还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现象无能为力的惭愧,对社会不公的批判。也就是说,要抓住文眼”愧怍“进行深度教学。

教师的语文教学反思【第十篇】

《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1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读爱心的神奇故事,体会爱心对别人乃至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这篇课文情节比较简单,但内涵比较深,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以读为本的方式引导学生用心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现在,我将结合课堂教学环节,谈谈我的本课设计中想体的教学思想。

新课标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于是,我努力将这一理念体现在识字教学中。我运用直观形象的课件,进行识字教学。先通过学生自主识字来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经历感知、思考、质疑、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活动中,从而让他们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进而有所感悟和生成。我努力以上思想运用教学实践中。

1、读书指导具有层次性。教学中我利用自读,读通难读的长句子,感情朗读来推进教学。而且每次读的要求不一样,层次也不一样。

2、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感情朗读,教于读书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中我让学生再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默读,画出学生最感动的语句,并思考是什么让你一次又一次的感动。然后让学生再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在全班交流的时候,我根据学生的立足之出,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并让学生在各种读的方式下,总结出如何将课文读得又感情,如何去体会课文所蕴涵得情感。让学生在感情朗读得同时习得读书得方法。

我会用汲取本节课总结的经验和教训,用于以后的课改之路上。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2654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