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大班环境教育论文汇聚【参考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903930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大班环境教育论文汇聚【参考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大班环境教育论文【第一篇】

由于环境问题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以及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环境教育要以课堂教学为主,以课外活动为辅,利用课堂内、外开展多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具体方式比如:开设环境教育课,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有关环境的基本知识;主题班会;环保专题讲座及演讲比赛;进行环保活动相关的团队、夏令营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无论何种方式都要避免说教,需要利用适当的有效的教育载体让学生去感悟,从而自然接受,使之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与能力基础。

环境教育内容融于学科知识教学,应贯穿学科教学之中,结合各具体学科的知识进行环境教育。需要强调的是,环境教育不能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课堂教学还要与活动、特别是课外活动相结合,在实际行动中形成环境保护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环境的情感。

环境教育要渗透于学科知识教学。

科学学科有明确而系统的知识要求,在科学教材体系中,环境教育是科学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具体的学科知识教学,所谓的环境教育就空洞化了、没有了生命力。因此,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主要通过融合于学科知识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

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环境教育的题材,把社会生活、生产和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同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起来,如在教学“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时。向学生介绍大气污染的典型事例,如伦敦烟雾、洛杉矶光学烟雾事件、酸雨的危害。又如以物质的性质研究为切入点,在学习一氧化碳的性质时,让学生思考尾气为什么要点燃?还可以用哪些方法处理?这样既巩固了对一氧化碳性质的认识,又介绍了环保知识,增强了学生的环境意识。再如,以实验教学为注意点进行环保教育,对废气、废液、废渣的处理要身体力行,在实验过程中,注重环保问题,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能使学生经常地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的教育。另外,还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练习,将环保知识编制成习题,加强环保知识与科学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自然状态中,培养环保意识。

环境教育要融于生活融于活动。

环境教育要生活化、活动化,让学生有真真切切的体验与感受。环境教育不能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要以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学生感受到的事例,学生看到的事例进行环境教育。通过不同的环境教育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就在身边,增强对环境的保护意识。课外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同时学生可以直接接触现实环境问题,因此,对学生的教育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进行,获得的体验更丰富也更深刻。

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根据教材环境教育内容设计出的相应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从活动中得到体验。比如:通过河水采样及水质分析了解当地河水污染情况;蔬菜、水果、农作物的生产过程调查;调查本地区水资源和水污染的情况;测定土壤的酸、碱性;雨水ph的测定,空气中的尘埃粒数的测算;调查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的材料及使用情况,提出解决途径,等等。还可出专栏,办展览和小报,聘请环保部门的专家来校作讲座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实施环境教育时要注意灵活性。不同的活动内容、不同的知识点需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在选择环境教育主题时,要考虑学生的能力与经验、考虑教师的能力与经验,还要与学生学习的知识相结合,渗透到科学知识的教学中,这样既完成了正常的教学任务,也关注了环境教育目标的达成。

大班环境教育论文【第二篇】

包括学生学习的心态、学习排球课的目的、自身的运动水平等3个因素。在我校学生初、高中没有机会了解和学习排球,认为排球这项运动很难学,而且对排球这项运动没什么兴趣,也没有目的性的学习排球,在排球运动中,自身的运动能力也比较差。

排球氛围的因子。

包括学校排球运动的开展情况、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学校排球运动竞赛的开展、排球运动队在各项比赛的成绩等4个因素。该校排球运动的开展不容乐观,学校也没有组织大型的比赛,最终导致我校的排球氛围不够活跃。

场地环境的因子。

包括排球场地、器材的水平,排球场地周围的环境,排球场地是否充足,天气等4个因素。该校的排球运动的开展受到了天气对排球场地严重影响,在有比赛和上课的时候排球场地明显不够用,场地设施也是不够完善的。

师生配合的因子。

包括老师的教学方式、学生对老师的信服感和认同感、老师和学生的配合默契等3个因素。该校排球老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并且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学从内心深处佩服老师,以老师为目标不断前进,从而获得成功。

针对学生的主体因子的建议。

在排球学习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学习的发展,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帮助学生摆正学习心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加强锻炼,提高运动水平,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排球这项运动。

针对排球氛围的因子的建议。

学校领导应该积极开展各项排球比赛,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老师也应该给学生更系统的训练,使学生在比赛和训练中找到归属感,找到自信。我们要积极参与各项排球活动,认真的学习排球,在比赛中全力以赴,增加排球的观赏性和趣味性。以提升我校的排球氛围,宣传我国的排球精神,以排球精神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针对场地环境的因子的建议。

加强排球场地的管理,使同学们有个良好的学习场地,尽量的提供足够的场地,满足学生的需求。由于我校的排球场地都是室外场地,外界天气对我校的排球运动的开展有很大的影响,有条件的可以建设室内排球场,以供同学们使用。

针对师生配合的因子的建议。

在排球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同学的情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和任务,关注学生的进步,鼓励同学,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也要进行适当的批评,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培养学习排球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大班环境教育论文【第三篇】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左秀萍。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何裕杰。

一、引言。

自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但经济发展带来财富资产增长的同时,却引发了一系列生态问题,再加上人口的爆发式增长,人类文明受到挑战,人口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理念亟需提出。,国务院在理论经济学大类下设立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下文简称“人资环经济学”)二级学科。

高中地理教学有其独特的视角,是落实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观念的重要教育渠道。《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版)》第一章的课程性质部分就指出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的重要性,并阐明其致力于研究并解决人口、资源与环境发展问题中的地位。

二、人资环经济学内涵。

人资环经济学这门学科,主要涵盖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即人口,对此学科的研究需基于对我国人口现状正确地理解,我国是人口大国,之后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人口增长率虽有放缓的趋势,但增长的绝对数仍然不容小觑。

第二,资源,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但由于人口基数较大,人均资源享有量较世界平均水平低。

第三,环境,环境的教育是伴随“废水、废气、废渣”环境污染问题出现而产生的,大气、水和土壤环境洁净程度近些年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热点,生态文明教育需进一步落实。

最后,以上三者之间存在一种互为作用的关系,从马尔萨斯开始,人口学就在关注环境与资源问题,人类通过劳动将自然资源要素转化成更有价值的产品,同时却破坏了自然环境,对资源造成了消耗,经济学则是在这两个过程中寻找平衡点,使得对资源的边际破坏量等于边际收益。

另外,人口迁移的存在,使以上要素之间的关系呈现动态性。例如,我国人口迁入大城深圳,约80%的人口为流动人口,外来人口数量增长迅速,1979~间,从万人上升到798万人,至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每平方公里容纳了5201人,原本资源丰富的城市,在30年间,资源承载力几乎达到极限。

三、人资环经济学教育原则。

1.批判性原则。环境问题之所以出现,在很大程度上由于人类对资源的放肆开采和对后期环境污染现象的冷漠,因此给学生带来很多误区。在课堂上,对于人口和资源环境的互动,教师需引导学生带着批判性的眼光看待问题,对那些习以为常的现象进行批判性的观察和讨论。例如,污水排放,工厂污水未经净化直接流入当地河流湖泊,往往带来水质污染,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或许见怪不怪,对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反思其中缘由。

2.区域性原则。受自然地理环境和政治性政策的约束,我国不同地区的人口与环境特征有很大的差异,%的人口聚集在仅15%的土地面积上,人口分布呈现“西疏东密”,地形起伏平缓的地区(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为主)聚集了大多人口,高海拔地区和沙漠地区人口密度较低,甚至有无人区存在,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自己家乡的人文和自然地貌环境,了解自身所处区域的特点。

3.实践性原则。人资环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还应遵循直观性和参与性原则,英国科学家卢卡斯曾提出,环境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资源,是课堂知识的延续,也是合适的实践对象,美国教育学家杜威也曾提出“教育即生活”,是指教育要从当下出发,从实际生活出发,这样的方式对学生的习得才有意义。实践中,学生可以体验当下的环境问题和资源危机,增强参与感,培养未来公民的社会责任心。

我国现行地理教材大都以人地关系为核心,从自然地理入手,逐步深入讲述至人口、城市与区域经济,人资环经济学的学科理念始终贯穿着地理教育的过程,地理教本的大多数章节也都是围绕人资环经济学展开,明确人资环经济学的教学目标,对地理学科的教育有重要意义。

1.情感价值目标。学习人资环经济学相关模块是了解国情的过程,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仅矿藏而言,已探明的168种中,我国有151种,其中钛、钒、镁等居世界储量首位;文化景观多样,五十六个民族,皆有其特色的人文景观,世界独一无二,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感的.重要载体。同时,环境问题和人口发展政策发布往往是平常社会热点,通过此课程,学生应尝试在课堂学习之余了解国家政策,和基于此政策所带来的人口、资源与环境未来发展动向及趋势。

2.地理知识目标。人资环经济学教育要求学生可以掌握人口、资源和环境三个方面的知识,再加上基础经济学理念,学生对这四个要素的理解应不是简单的拼接记忆关系,而是将我们生活的环境看成一个系统,人口置于其中与地球环境不断互动,自然资源为人口的增长和繁殖提供可靠的基础,但当人口增长过快或总量超过一定阈值,又反过来对资源带来破坏,甚至是环境污染,动态的观念有利于学生加强对人口的自然变动和环境问题的理解。

3.落地行动目标。人资环经济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切实改变学生的行为。人口方面,我国人口发展与国家政策连接很为紧密,例如,“计划生育”的提出,使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生育率持续降低,把人口总量控制在了合理的范围之内,高中生是十年后的重要劳动力,也是核心生育人群,了解人口政策的制定背景和思路,有助于未来政策更好地落实。其次,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在于人是主动的一方,人可以通过自身行为消耗资源,也可以改变某些生活习惯来降低对环境的破坏,人资环经济学的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五、人资环经济学教育实施途径探究。

1.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仍应是人资环经济学教育实施的主要途径,在课堂上教师以讲授法传递知识,如人口的生育、死亡和迁移模式以及其地区间差异这类比较容易在课堂上解释清楚的专题,仍以讲授法为主,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应照本宣科,而可以结合幻灯和视频等多媒体,多方位教学。

2.野外观察。野外观察是较为直观的教学方法,对环境教学很适用,高中生已有一定的地理和环境知识,通过野外观察可以将课堂所学运用于实践,教师在过程中需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例如,看到水污染时可以讨论水污染的可能源头有哪些、为何有些企业知道水污染的严重性仍然会直接排污、水污染对人类发展、当地环境有什么影响等问题,人资环经济学的诸多模块知识在讨论中得以巩固。

3.网络探究。使用网络做研究可以快速扩大学生的认知领域,网络信息虽然比书本噪音多,需要学生进行提炼、判别,但其信息更新速度快,针对性强,可以作为课本之外的辅助教学方式。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网络给师生之间以及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了便利,大家可以在平台上共享资源、聊天互动,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大班环境教育论文【第四篇】

环境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大班环境创设计划。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纲要》也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可见,幼儿园环境对日常教育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家,是孩子们的天空和乐园。他们白天大部分时间是在这里渡过的。我们要营造一种美而和谐的环境,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能陶冶性情,发展智能。

环境创设要从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尽可能提供各种操作性、探索性的环境来满足幼儿不同的需要。根据以上总的指导思想,我班的环境创设总目标为:

1、创设教育相适应的优良环境,能满幼儿的需求和兴趣,幼儿能起良好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2、通过环境的创设,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在艺术欣赏中进行艺术创作。

3、锻炼幼儿动手动脑、手脑并用的作用。

一、教室环境对幼儿有隐性教育意义,为了让我班幼儿能更多有探究生成和表现机会。本班会以班级特色为主。

二、主题墙饰的创设中要努力调动幼儿的“三性”,即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如何有效地调动幼儿的`“三性”,关键在于让幼儿真正成为墙饰的创作者和设计者。在创设主题墙饰中我们注重幼儿自己动手创作,亲身体验,这有利于拓展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发幼儿自我学习的好奇心和主动探究的求知欲,从而取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区域活动将创设:数学区、益智区、生活区、美工区、植物角。使幼儿在区角活动中获得生活经验,增强交往能力。

四、让幼儿当环境的主人,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幼儿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有机进行的,具体表现在孩子之间、孩子与教师、孩子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之中,在这些过程中.幼儿始终是主体,只有经过他们自己动手设置的环境,才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在环境布置中要充分相信幼儿有自己学习、动手的能力.教师应着重考虑如何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成为环境的主人,把布置环境的过程变为幼儿感知和学习的过程。

好的环境可以促进幼儿各种感觉器官的发展,使幼儿语言、交往能力以及其他方面都得到提高。我们将充分利用有限环境给幼儿创设无限教育价值。

大班环境教育论文【第五篇】

幼儿园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家,是孩子们的天空和乐园。他们白天大部分时间是在这里渡过的。我们要营造一种美而和谐的环境,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能陶冶性情,发展智能。

我班的幼儿年龄均在5——6岁之间,在这时候的孩子表现为好奇、好问、好学,有意注意开始占明显优势。凡事都爱围着讨论,问个为什么,更爱参与其中。5——6岁的孩子能够表现较丰富多彩的形象和色彩,传达内心的愿望和情感,向人们述说自己的存在。利用这一特点,我班的环境创设都从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尽可能提供各种操作性、探索性的环境来满足幼儿不同的需要。

根据以上总的指导思想,我班的环境创设总目标为:

1、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优良环境,能满足幼儿的需求和兴趣,对幼儿能起良好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2、通过环境的创设,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在艺术欣赏中进行艺术创作。

大班环境教育论文【第六篇】

环境既是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也是重要的课程(教育)资源。教师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正处于身体、智力迅速发展以及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在环境创设时,既要考虑它的教育性、艺术性等,又要充分起到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探索、创造,培养幼儿多方面综合素质能力等作用,教师要放开双手多给予幼儿展示的平台,留给孩子一份属于自己的天空,让环境创设能够真正做到支持幼儿的学习,让幼儿的学习、发展看得见。

本学期,在《纲要》以及《指南》的指导下,依据本园的实际情况及对环境创设的要求,以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发展现状、兴趣爱好为前提,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学习探索能力等为目标,将充分利用班级内外的空间,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学习氛围。在环境创设中要遵循“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

教室走廊主题以现代幼儿需要玩什么、应该怎么玩、可以到哪里玩为内容,在培养幼儿爱玩、会玩的同时,鼓励幼儿创造性地玩,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玩,提供幼儿与同伴、社会接触的机会,让幼儿获得必备的与人交往和合作的能力,掌握与人交往的基本礼节,并学会尊重、理解别人。《向大家介绍自己》展示幼儿相片以及介绍自己的名字、特长爱好。《我们有多高》尝试用玩具来测量自己的身高,学习简单的统计。《有趣的安全标志》认识几种常见的安全标志,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本学期准备开展六个区域:阅读区,结构区、角色区、益智区、美工区、棋类区。首先,我们将结合班级主题来设计一个总进区牌,让幼儿通过总进区牌来自愿选择区角进行游戏,当然在选择进区牌的同时幼儿要知道自己玩的是什么区。此外,我们会按照总进区牌的标记来区分各个区角游戏。其次,在每个区角我们会设计幼儿游戏的规则,以便孩子们能更好的进行游戏。再次,我们会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来投放材料。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和主题相结合,随着主题的改变而适当的增减材料。

1、角色区:星光邮局。

目标:明确角色职责,懂得按职责扮演角色。内容:邮递员:工作牌、布袋。

邮局柜台职员:工作牌、印泥、印章、邮票、信封、钱币。

寄信人:工作牌、信封、信纸、彩色笔、钱币、固体胶、信箱。

2、益智区:益智乐园。

目标:进行到10以内加减答的学习,加深幼儿对数之间转变和格式的印象。培养良好的活动习惯,能够自觉收拾操作材料,爱惜公共用品。

内容:10以内的数组成、10以内树的加减、计算试题、5以内的连加连减。

4、美工区:巧手作坊。

目标:提供接触各种材料的机会,使幼儿了解材料特性,学习运用工具进行色彩的活动,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及不拘一格的表现力,并体验成功,培养自信。

内容:剪刀、画板、水彩、胶泥、蜡笔、废旧图书、各种豆类。

5、图书区:三味书屋。

目标“进一步加大阅读量,创造更浓的阅读氛围,让幼儿在大量的阅读中,增加知识,得到精神需求。对文学作品产生初步的鉴赏能力。

内容:各种图书。

6、棋类区:棋乐无穷。

目标:有效地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坚持性。训练幼儿的思维,增进幼儿分析判断能力。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与竞争意识。

内容:各种棋类。

三、家园共育,重视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的生长环境对幼儿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充分发挥家庭环境的教育作用,家园合力促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如通过家访、家委会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在环境育人的认识上达成共识,促使家长在各自家庭条件的基础上努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

一般说来,孩子到了六、七岁的年龄,心理和身体各个方面都基本上具备了接受小学教育的条件。这一阶段,由于环境、家庭、学校的影响,儿童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羡慕新书本、新书包、新铅笔盒,羡慕红领巾等。儿童心理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了上学读书的强烈愿望,时时刻刻流露出要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美好情怀。此时,作为家长应该细心体察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和孩子一道,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的新生活。

黄婷婷。

大班环境教育论文【第七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而这里所说的良好环境又是实现教育目标、保证幼儿身心健康,促进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根据这一条例,幼儿园应积极开拓空间,为幼儿创设出适合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环境。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怎样的环境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许多相关研究也表明:只有能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环境,才能被称得上是有价值的环境,才能成为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环境。环境就像一位默默无闻地老师,静静地发挥着他特殊的、潜在的教育作用。可见环境对幼儿的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创设良好的环境应和幼儿的年龄特点相适应,和教育相适应。

一、创设安全、和谐的家庭化环境,努力营造另一个“家”。

2―3岁的幼儿情绪发展的明显特征是易感性和易变性。他们的情绪外露,易受环境的影响,有强烈的情感依靠,动作发展也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关键期。为了给幼儿营造与家庭氛围相似的宽松、安全、温馨的环境,让幼儿产生安全感、信赖感。我们在教室这一有限的空间里,利用书架、操作台等划分出一个个既独立又方便,又源于幼儿生活的活动区域。如舒适休闲的阅读区,里面的地板上铺上了色彩鲜艳的垫子;幼儿随手能拿到书的小书架和挂在墙上的小书袋里装满了适合他们看的各种图书,软软的玩具靠垫让幼儿看书时更舒服,同时这些大小不同的绒布玩具靠垫也可以满足幼儿搂抱的需要。又如娃娃家和电话亭,总能吸引很多刚入园的幼儿,他们一边玩一边还自言自语,留有眼泪的小脸上又露出了甜甜的笑容。还有孩子们自带玩具布置成的玩具角,里面有男孩们喜欢的奥特曼、天线宝宝、汽车、枪、也有女孩子们喜欢的洋娃娃、长毛绒小动物……这些区角把教室划分成了一个个自由的游戏空间,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自由游戏。随着活动的开展和幼儿发展的需要,我们不断改变这些设施,使每一个空间里的活动具有多样性,材料具有丰富性,不断给孩子新的刺激,使有限的空间发挥出最大的环境教育作用。

1、爱的教育,建立浓浓“师生亲子依恋情”。

进入幼儿,孩子们第一次离开他依恋的家人和熟悉的环境,出现哭闹现象是比较普遍的。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和小朋友,心理上就会出现不安全感,对离开父母产生分离焦虑,所以往往哭闹着不愿上幼儿园。此时,让幼儿感受老师的爱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家”是温馨的港湾,我们可以营造家庭式的氛围,幼儿早期,触觉较为敏感,教师应多与幼儿肌肤相亲,如摸摸幼儿的小脸,拉拉幼儿的小手,抱抱他们,亲亲他们,说说悄悄话,让幼儿充分感受你对他的爱,感受到老师就象妈妈一样,让幼儿将依恋家人的感情转移到对老师的依恋上,从而产生安全感,从而再慢慢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给每个孩子“家”的感觉。我们把幼儿园设计成“家”的布局,有宝宝餐厅、宝宝卧室、宝宝厨房、宝宝客厅等。把墙面“刷”上淡粉色、淡绿色等温馨、和谐的“涂料”;挂上有卡通图案、色彩鲜艳的窗帘;贴一张“宝宝全家福”的照片;摆几处小方桌、小沙发、小床,再放上几只柔软的小靠垫……看:孩子们在小厨房里“切切茄子、洗洗干净,炒呀炒呀,饭菜香香”;在小卧室里抱抱、哄哄“宝宝”;在客厅里拉开拉链、解开纽扣,打开老师制作的布艺小包,掏出心爱的玩具;累了在小沙发上休息,乏了在地毯上躺躺……一个个俨然象小爸爸、小妈妈,一副悠闲、自在的画面,孩子真正地感受到了“幼儿园象我家。

2、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学会“理解”幼儿。

幼儿来自各种不同的家庭,而不同的家庭又有不同的教养方式,使每个幼儿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托班幼儿年龄小,他们的行为表现大都是真实流露,没有虚掩。在教育实际中,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和天性往往因主观和客观等原因而不能得到落实。因此我们尝试使用“理解幼儿”的教育策略,力求走进幼儿的世界,真正的了解他们。孩子的适应能力有强有弱,有时比较外露,老师往往给他们以更多的观注;而忽视了那些不声不响、十分听话的孩子,看上去他们的适应能力似乎很强,没有任何的不适应,但他们的内心却有着对外界环境的恐惧感,这些孩子的心理是最需要关爱的。我们要尊重幼儿的差异,学会理解幼儿,并从内心接纳幼儿的各种习惯。如:抱着熟悉的玩具睡觉;用奶瓶喝水;趴着睡……,教师不用一个标准要求孩子。对托班孩子来说,教师的“理解”是他们成长中的甘露和阳光。

大班环境教育论文【第八篇】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初中科学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可见环境教育是科学课程的任务之一。环境教育涉及的课题都是综合性的,既涉及自然科学知识、又涉及到社会科学和环境科学知识。同时要根据初中的心理特点,强调在做中学、在行动中体验。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除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用科学原理描述问题的性质之外,更需要积极地促使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通过各种调查研究,用实际行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养成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

在科学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体系中蕴涵着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提炼、分析、运用,在学科教学内容和目标实施的同时,也要融合环境教育,在教学中加以有机地渗透。

总地说来,科学课程中涉及的环境教育内容,7年级部分主要有:海洋污染,淡水资源,土地沙漠化,生物对环境的净化作用,生物对环境的监测和评价作用,生物对环境的保护作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8年级部分主要有:大气污染,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汽车尾气,废水、废气、废渣等对水、大气、土壤的污染等。9年级部分主要有:噪声污染,磁污染,光污染,核污染,酸雨,白色污染,有毒化学物品,光化学烟雾,能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及防治措施,空间资源开发和空间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及其意义等。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2903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