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教师教育随笔【推荐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207493

【导言】此例“教师教育随笔【推荐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教师随笔【第一篇】

《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设计了“比赛成绩”“速度”“水果价格”“图形放大缩小”等情境,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比的意义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但在实际中,学生记住“比”概念容易,但要真正理解比的意义往往比较困难。于是,教材设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如:在实际教学中创设了生活情境,即可爱的图片,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喜欢的图片着手,激起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立足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并丰富他们新的经验,又通过解读大量生活中的比。这样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两个数量之间的比的关系,在较为丰富教学的基础上提高了比这个概念,实现概念的内化。

教师随笔【第二篇】

在语文教学方面,我是一名新手,但是在本学期初教语文这门学科时,我把语文课标整整的看了一遍,我本人在理论知识方面得到很大提高。我深深知道语文教学必须深入挖掘教材,探索现有教学内容如何再现生活,促使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最终回归生活,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我知道现在语文教学必须有:创新性;课题研究要与时具进,不断创新,得出适合时代生活的优化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活动性;生活是活生生的,生活离不开活动,生活化离开活动,也就失去了基础。主体性;生活是学生的生活,小学阅读教学生活化研究主张尊重生活,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整体性;在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时,要坚持整体性原则,使语文素养和人的整体素质和谐发展。同时我也知道了在教语文时,首先不能忽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不能忽视教育教学规律,不能忽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如果离开了实事求是,离开了全面地看问题,离开了变化发展地看问题,把什么都来个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必须培养学生以下三点基本素质。

1、习惯好。即具有各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低年级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重视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2、热情高。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有着热血的激情。

3、学生会读书。具有各种基本的读书技能。

尤其是要在读书中,逐步使学生形成较敏锐的语感,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感,才可能学好语文,语感的培养,当然首先靠读,但教师的引导,进行一些有意思的训练也是必要的。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语感训练方式。诚然,光靠这种方法来训练,远远不够。还要采用其他多种多样的方法,如读古诗和散文、课文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展开联想、想象等。我觉的只有在教语文中朝这方面来发展,才能把自己的学生教好。

新课程改革,使小学语文教学充满了新的活力。这当然是件大好事。同时,也应当看到,由于教师对新课程尚处于探索阶段,到底怎样去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众说纷纭,使人有种无所适丛的感觉。许多观点虽然很独到,很新颖,但操作起来,好象又很不好把握。尤其是通过听一些课,隐隐觉得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开始走向新的极端:一味的课堂对话,一味的强调读和感悟。这,是不是一定就是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的正确方式呢?像这样教学,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我认为,像这样去教语文,如果用辨证法来看,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千万不能忽视教育教学规律,千万不能忽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如果离开了实事求是,离开了全面地看问题,离开了变化发展地看问题,把什么都来个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需要与时俱进,但绝不可抛弃!尤其要全面地遵循它们所揭示的教育教学规律。

因此,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尽力使学生具备以下基本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小学生来说,以下八个方面的习惯首当其冲:

一、主动学习,刻苦学习的习惯;

二、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

三、勤于动手、动笔、动脑的习惯;

四、大胆、大方、大声说话,说普通话习惯;

五、爱惜书本文具的习惯;

六、好问的习惯;

七、在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的习惯;

八、规范、整洁写字的习惯。培养习惯,要悉心引导,严格要求,点点滴滴到位。举例来说,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要让学生写一笔好字,就必须要求有一定速度,必须规范、整洁地写字。必须经常主动习字。习惯是具有迁移性的。良好的写字习惯就具有极强的迁移性。学生把规范整洁地、有一定速度地写字的良好习惯养成了,其他习惯:如爱惜书本文具,学习细心认真,一丝不苟,学习讲效率,讲质量、求速度等等也跟着上。

会读书,即具有各种基本的读书技能。

一、学生要会朗读,要动情地读书;

二、学生要会默读,要能做到默读中注意力集中,不动指、不动唇、不回视,抓住主要内容等;

三、学生要学会快速读和略读、浏览。

四、学生要学会在读中思考、质疑、解疑,学会在读中圈点、批画。会读书,自然最首要的就是要求掌握一定数量的字词。还有课外阅读量的达到。(课外阅读量,课程标准有个“不少于”的界定。应当说,这只是个保底的要求)。

教师成长随笔【第三篇】

一、个人基本情况分析

1、个人优势分析:

(1)热爱教育工作,关爱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能关注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2)年轻有活力,精力充足,善于学习创新,具有一定的教学素养,较扎实的美术教学基本功,积累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3)已初步养成在实践中思考的习惯,有较好的反思能力和教学科学研究能力。

(4)工作细心认真负责,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2、个人不足剖析:

(1)教学工作措施不是十分具体,一些措施有时实施起来不够顺利。

(2)整个小学各年级美术教学还没能全面把握。

(3)文化底蕴不够丰厚,在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上有许多不足。同时,学习理论的欠缺,也造成了理论功底不扎实,缺乏理论积淀,无法写出精彩的、高质量的好文章。

(4)教学年限较少,教学经验不够丰富,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

二、自我剖析和成长背景

虽然我在工作中认认真真,尽心尽力地做好自己本职工作,也曾指导学生进行创作比赛获奖,但是自我感觉功底较浅,层次不高。和一些优秀教师相比,我认识到自己教育理论、专业知识、基本功以及个人文素养上的种。种不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近期个人发展目标

发展目标: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抓紧分分秒秒学习,使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内需,通过学习提升师德修养,丰富知识结构,增强理论底蕴;工作中,积极投身教育科研的改革与实践,增强教育教学能力,从新高度积极探索课堂教学;在实践中,不断探求、感悟、反思,使自己逐步成长为研究型、实践型、智慧型的教师。

(一)教育教学:

1、提高工作能力。创造和谐健康的人际环境,增强合作能力;与时俱进,以严格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落实学校的各项要求。

2、提高教学能力。注重对自身教育行为的反思,通过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重视教学示范辅导与学生的课堂反馈,对优秀学生进行辅导,力争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多听课评课,注重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4、形成轻松活泼、优质高效的教学风格。

(二)业务成长:

1、努力学习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丰富自身的人文底蕴。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于永正的《教海漫记》并进行摘抄笔记,多利用空余时间阅读一些美术、教育、心理名著等。

2、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学习与反思,勤动笔,勤动脑。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持之以恒,认真反思,及时积累专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每年要留有痕迹,写一些教学笔记和心得,每年认真摘录读书笔记,多多撰写心得体会、教育叙事、教学随笔,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三)专业成长:

1、美术教师的专业发展很重要,我要挤出时间来,加强自己的专业水平的提升。积极参加开发区教育局举办的比赛交流活动,通过活动来促进自己勤动笔,多交流。

2、练习写字,特别是钢笔字,练习起来比较方便,多进行练习。毛笔字也要安排时间进行练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会继续努力工作,协调安排好工作、学习、生活的时间,以真挚的爱心、个性的课堂教学风格吸引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喜欢上美术课,喜欢美术老师。面对新课改,我时刻告诫自己:只有不断超越,才能不断发展。在超越自我的同时,我的人生价值就正在这儿实现。

教师感悟随笔【第四篇】

骑电动车的日子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从最初的笨拙到现在的熟练。每天来回奔波于家校之间,在人海车流中穿梭,有时甚至会陶醉于那种风驰电掣的感觉,但我知道,这一切的改变都缘于女儿,为了能更快的见到她,也能更好照顾好孩子的同时兼顾好工作。

其实以往的日子中,可以说自己以往的生命中,很长一段时间我喜欢步行,哪怕再远的路,只要时间允许,我宁愿舍弃搭车而选择步行。

这是从上学时代就开始的喜好,是我长期养成的一种习惯。

童年有一段时间,在路上就是几个女孩子背着书包蹦蹦跳跳的兴奋和嬉戏。

一轮又一轮的考试,一拨又一拨的选拔如同大浪淘沙,最终上学的路上只有了自己,虽然最初早上5点起床的路上身影孤独,甚或黑暗害怕,但在经历了开始的的孤独寂寞之后,突然发现,只有影子的陪伴也是一种风景,也是一种自我挑战,是一种自我超越,自己也越来越沉醉于边走边想的惬意中。

步行的路上是我的闲暇,我的脑袋开始了天马行空,更多的时候是自己对自己角色的一种想象,或成为惩奸除恶的'女侠,或者是力挽狂澜的英雄,或者是一段浪漫的奇遇的主角,亦或是一柱擎天的救世主。

随着学业科目的增加,难度的加大,自己一直纠结于怎样充分的利用时间,不知哪天,忽然觉得,在路上的时间自己完全可以利用起来,从此,上学、放学的路上,就开始了“过电影”,回想着自己半天或者一整天学习的内容。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步行,自有自己的一片心中天地。记得高一时,化学老师上课后,忽然说要提问昨天刚刚学习的内容,座位上的自己心里很忐忑,七上八下,却恰巧提问到了我,让我背诵硫元素的特征和性质,从一开始脑子的一片空白到镇定下来,一字不差,流利的背诵,引来了老师赞赏的目光。这种学习方式伴我度过了初中、高中、大学甚或考研究生的日子,延续到了参加工作。

工作以后,从一所学校到另一所学校,角色发生了改变。披星戴月、晨去夜归,曾经一度的紧张忙碌让我根本无暇去思考自己的生活。即使步行,也是匆匆的步伐、焦急的赶路。偶尔“站在马路的中央,却好像站在这个城市的千里之外”,漠然的忙碌、混沌的思考,我迷失了自己。

生活中、生命里不知道自己要经历多少的关口才可以修成成果,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学,十八弯的路走的艰难,现在也不知自己到了八十一难的哪一关,一遍又一遍的自我反思,自我认识,自我解答、自我重塑。

看着天,看着地,看着周围的楼宇以及整日被灰尘侵袭的花树,多少次,总会回忆起那些往事,那些人,生命旅途中曾经出现或又消失的人事。想起了命运多舛的艰辛的父母,想起了给予我温暖鼓励的老师,想起了影响我性格的同学,想起了初恋的感觉,想起了给予我信任关怀的学生,想起了那些冷漠卑鄙或鄙夷的眼神,一切的一切都成为自己生命中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为什么要来到这所城市?”走在早晨的路上,看着繁忙的早市,感受着新鲜的空气,买热热的煎饼、和香香的奶茶、买新出的报纸,突然明白这就是生活,充满了辛酸和无奈。

偶尔和老公闹矛盾,总会倔强的甩开他的手臂,漫无目的的行走在这座陌生的城市,沿着长长的路一直往前走,漫无边际的行走,总能让自己愤怒的思想松弛下来,体会他异地的艰难,回想他给予的温暖,慢慢的回归平静,走向归途,接受他充满歉意的笑脸。

喜欢三毛别俗的生活方式,48岁的生命,万水千山走遍,她的一辈子,活过了别人的几世,“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乐观豁达的文字表面下是深入骨髓的忧伤,多少次,自己想独自的背起行囊,步行在路上,感悟生命的别样,而又有多少东西在羁绊着你的脚步。

霓虹灯下的城市璀璨,千姿百态的人生在上演,你就是你,你只是一粒微尘,你从来就不是救世主,你不能改变什么,你只能做到问心无愧。

“不再为以前短暂的风光而眷恋陶醉,因为那不过是漫漫旅途中的一处风景,也不会再唐突的往事而汗颜,因为那只是人生中的一段小插曲”。

哪怕再远的路,只要时间允许,我宁愿舍弃搭车而选择。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2207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