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合肥教育年鉴年卷

爱美丽发表时间 3106796

合肥教育年鉴(年卷)

综述

概况2022年,合肥市有高等学校58所,在校生895976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738765人,非全日制157211,教职工45294人,专任教师33565人。中等及中等以下各级各类普通学校2269所,其中:中等职业学校49所、普通高中100所,初中217所,小学470所,幼儿园1563所,在校生1510643人,教职工127458人,专任教师98733人。

2022年,全市财政用于教育支出236.3亿元,比2021年增长12.42%。全市建成中小学、幼儿园105所,新增学位7.7万个;市属学校24个市级政府投资公益性项目顺利实施,一中瑶海校区、六中菱湖校区、五中和平校区改扩建项目等如期建成,理工学院(筹)、八中运河新城校区、一中淝河校区等重大教育项目相继开工。

疫情防控2022年,面对点多面广的新冠感染疫情,全市教育系统始终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压实“四方责任”,按照“四早”要求,成立工作专班,召开4次校园疫情防控专班工作会商会,下发工作提示229次,编写“以事说防”31次,组成14个督查组深入各级各类学校及在肥高校明察暗访,实地督查2103次所学校,视频巡查4120所学校,下发通报122次,指导督促各地各校落实校园疫情防控要求,动态优化调整校园疫情防控措施,从严从紧抓好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严防校内发生聚集性疫情。设立校园疫情防控投诉平台,强力整治层层打折、层层加码等问题,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专项督导工作,尽最大努力防止校园发生聚集性疫情,确保广大师生安全健康。上半年全市教育系统不惜一切努力,严防60天、辛苦60天、奉献60天,千方百计保障学生如常学习、正常考试、力争超常发挥。下半年举全市之力如期举行自学考试、教师资格考试、成考、研究生考试等4场考试。在全市教育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没有因疫情而停考,书写了教育人感天动地、荡气回肠的战“疫”壮歌。

实施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2022年,出台《合肥市全面推进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实施方案》,顺利入选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被省政府评定为全省首批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实验区。

德育铸魂行动。“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参与合肥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积极争创儿童友好型学校100所。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家校共育工作的通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线上“清明祭英烈”“向国旗敬礼”等主题活动。举办全市第七届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全市第十二届中学生辩论赛。紧扣寒暑假、“学雷锋月”、节假日等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大力推广十八岁成人礼教育活动。

智育提质行动。持续推进课程改革,建立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示范校。我市高质量完成471节课2022年安徽省义务教育线上教学资源录制;我市在全省基础教育精品课比赛中选送166节课,其中131节课被评为精品课,获奖率82%;我市在全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推荐44项成果,其中41项获奖,获奖率93.2%。

体教融合行动。印发《合肥市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创建47所省级以上体育特色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举行17项市级赛事活动,近1.5万名学生参与。我市中小学生在省十五运会上获得金牌243枚、银牌149枚、铜牌148枚,包揽2022年全省高中足球传统项目学校、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比赛前三名。合肥市满天星U15女足荣获第一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第十名,U17男足挺进全国总决赛。

美育熏陶行动。开展合肥市第十三届中小学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戏曲进校园”活动,6所学校被评为“教育部第三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校”,10所学校被评为“省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校”,20所学校被认定为“市第二批戏曲传承基地”。支持合肥二中与安徽艺术学院合作加强艺术教育。12项艺术展演、2件艺术作品、1个艺术实践工作坊获全国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获全省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63项、二等奖50项、三等奖54项。市教育局分别获全国优秀组织奖、全省优秀组织奖。

劳动促进行动。市政府出台《合肥市全面加强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制定《合肥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清单》,首次在中小学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劳动教育活动普遍开展,劳动实践活动蔚然成风。2家基地被遴选为长三角劳动教育实践基地,5家基地被评为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立项(培育)建设单位,遴选10家市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立项(培育)建设单位。

落实“双减”政策2022年,继续落实“双减”(即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并作为全市教育工作的“一号工程”深入推进,积极构建健康良好的教育生态。

学校主阵地作用发挥明显。强化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减负工作,出台“初中减负15条”,采取监测点学校和随机学校相结合的方式,紧扣作业管理、考试管理、课程管理等开展常态化检查,印发10期“减负”通报。同时,切实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在做好“全覆盖、广参与”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上水平、强保障”。完善课后服务平台建设与升级。选取10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开展暑期托管服务。

整治校培机构推进有力。组织参与多次非学科类机构审批调度会,牵头做好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收费摸排,督促非学科类行业主管部门规范各类培训机构服务合同签订,聘任市级校外培训机构特约监督员46名,聘任“校外培训材料审核专家库”市级专家66名,整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责任区督学、学区协管员、社区网格员、社会监督员、第三方公益机构志愿者力量开展监督监管,层层传导压力,跟踪督办非正常关停校外培训机构。接受教育部“监管护苗”调研组、预收费监管调研组,省政协、市人大等围绕校培机构治理的调研,均获好评。

违规校外机构严肃重处。持续开展学科类机构“回头看”、“隐形变异”机构排查、“监管护苗”、资金监管、培训材料等专项执法活动。市县两级多部门联动,全年共检查校外培训、托管等机构4480个、查处违规办学机构454个、关停取缔无证开展学科类培训机构285个、清除违规校外培训广告9040条、配合公安部门约谈机构3个、依法行政拘留5人。

教育数字化2022年,编制合肥市互联网+教育发展实施方案,做好全国基础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进会各项筹备工作,遴选9所观摩校展示合肥教育数字化建设与应用成效。完成合肥市教育数据应用一期等10个信息化项目竣工验收,累计完成支付8151万元。建成45间人工智能创新教育实验室,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NOC)中,我市193支队伍报名参加人工智能项目,获全国一等奖23个,二、三等奖39个。积极推进校园一卡通系统与社保卡对接工作,全面完成省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应用评估验收工作。依托合肥教育云平台搭建市级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活动专区,合肥市报送作品90%获省级奖项。开展合肥市“我与教育信息化”数字故事评比、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考核、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校长)专题研修等系列活动。开展省、市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申报,经过评审,省级立项39项(全省共135项),市级立项86项。组织开展2022年合肥市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青少年信息学科普日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萌芽赛道比赛。

教师队伍建设2022年,开展师德师风师能建设年活动。开展师德传统教育、师德榜样教育、师德警示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选树宣传师德先进典型,评选表扬30名首届“庐州好校(园)长”、10名首届“十佳”班主任、20名第五届“庐州最美教师”、20名“合肥市师德楷模”、98名“合肥市师德先进个人”及49家“合肥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同时,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治理督查,加大违规行为查处力度,严肃查处违反师德师风教师,首次集中查询全市中小学教职员工违法犯罪记录。

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完成2022年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补充教师5471人。实施“银龄”讲课计划,聘请“银龄”讲课教师105人。开展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全市交流轮岗校长151人、教师2577人,校长教师实际交流人数占符合交流条件人数的13.96%,其中,校长及校级以上骨干教师、教坛新星、学科带头人、名师和特级教师等交流1031人,占交流总人数的33.79%。

教育人才培养成效显著。组织135个教育名师工作室运作,充分发挥名师引领作用。开展中小学教师教学业务练兵暨“教坛新星”遴选工作,遴选第四届市级“教坛新星”984人、推荐省级“教坛新星”119人。认定第五批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4771人。遴选省、市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专家库人选44人。

教师培训工作有序开展。组织实施“国培计划”项目21个、省级培训项目22个、市级培训项目41个,共计11万名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各类培训。实施全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工程,共计8万余名教师参加等级测评。合肥市作为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示范区试点工作顺利实施。

教育改革2022年,出台《合肥市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工作举措》。3个教育评价项目入选省级首批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阶段性评估均被确定为“较好”及以上等次。征集56个教育评价改革案例,其中3个被评为省级优秀案例,8个被评为市级优秀案例。落实国家和省第三方监测发现违规事项查处整改工作,通报3起反面典型案例。委托第三方机构定期开展网络信息监测,建立发现、通报、查处、整改机制。不断完善小学生发展绿色指标评价、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延展小学生发展绿色指标评价维度。

招生考试顺利完成。实行“网上报名”“公民同招”。完善义务教育学区划分规则,进一步降低随迁子女入学门槛,入学居住证年限由“满一年”调整为“满半年”。规范中小学招生行为,停止省示范高中共建实验班招生,规范普通高中国际班和艺术特长班管理,严禁普通高中“人籍分离”。实施中高考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就近考”。在中考报名人数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市区实现普通高中录取率、省市示范高中录取率、一中六中八中联招录取率等“三个不降低”。在全市新冠疫情多点暴发态势下,举全市之力组织各方力量如期组织自学考试、教师资格考试笔试、成人高考、研究生入学考试等4场国家教育考试,涉及考生30余万人,受到考生及社会广泛好评。

教育民生2022年,市教育局统筹落实四项民生工程,分别是学前教育促进工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高中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中小学及中职教师培训。2022年全市发放高中阶段学生资助金3.5亿元,资助学生28.5万人次。其中:普通高中资助金1..2亿元,资助学生13.1万人次;中职学校资助金2.3亿元,资助学生15.4万人次。发放学前阶段资助资金0.18亿元,资助幼儿1.7万人次。发放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资金0.22亿元,资助学生6.4万人次;发放高校新生入学资助补贴(滋蕙计划)资金214.8万元,资助学生3381人次。

教育督导2022年,认真落实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出台《合肥市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市政府督导委员会聘任196名第三届市政府督学并召开第三届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全体会议。印发《合肥市2022年教育督导工作要点及任务清单》《合肥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合肥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工作议事规则》。牵头完成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对市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自评工作,开展2021年度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市级复核工作,瑶海、庐阳、蜀山、包河获得省级优秀等次。持续推进瑶海、庐阳、蜀山、包河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创建工作,启动高新、经开、新站高新等3个开发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创建工作。完成市属学校责任督学换届工作,组织中小学幼儿园责任督学“一月一主题”挂牌督导活动。做好9个县区的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分析和运用工作。开展“双减”等系列专项督导工作,推动责任督学发挥更大作用。

“党建+信访”2022年,制定《市教育局“党建+信访”工作制度》,专门设置“市教育局信访中心”,市教育局主要领导带头阅批来信1380件(包括省信访信息化综合平台来信456件和其他各类渠道来信924件),落实局领导干部接访制度,安排局领导班子成员轮流排班接访。召开3次信访工作专题会议,定期研判和部署教育信访工作。全年通过省信访信息化综合平台共收到信访件466件,已办理464件,受理率100%,满意率达到97%以上;积极接收群众来信来电诉求,共办理市长热线转办件1.5万件,办结率100%,接听群众电话咨询约2.4万次。

基层减负2022年,市教育局严格落实省委、市委关于“一改两为五做到”的部署要求,出台《关于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的若干举措》《市教育局2022年为民办实事重点任务》。制定《2022年市教育局公文计划表》,加强局机关发文和会议管理,统筹全市教育系统基层减负工作,着力整治文山会海,改变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问题。制定《合肥市“进校园”活动清单》,严控“主题教育进校园”等活动,切实减轻基层学校师生负担。

依法治教2022年,市教育局坚持用习近平法治思想统领教育普法工作,出台《合肥市教育系统“八五”普法规划》,推进青少年宪法学习宣传教育,组织开展全市中小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组织参加“宪法卫士”2022年行动,学生参与率71.52%,位居全省第三。完成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3件废止,5件宣布失效,33件继续有效。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制定并公布2022年度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抽查工作年度计划。开展2022年全市教育行政执法案卷集中评查,并通报评查结果。做好第二批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有关工作,调整、充实中小学法治副校长,2022年全市中小学共聘用法治副校长855人,法治副校长服务范围做到中小学全覆盖,来源做到公检法司全覆盖。命名2个市级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1个法治资源教室。

营商环境2022年,在加强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加强市教育局窗口效能建设,认真执行“首问负责制”,进一步推动“网上办”“邮寄办”“不见面审批”的落实,保证各类事项及时办结。贯彻落实“开展为民办实事活动”“我是办事人体验活动”“效能建设实施年活动”“社会评窗口”等活动方案,认真倾听办事群众心声。2022年度已办理事项168件,其他行政审批21件。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有效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政务服务事项共31项,其中97%已做到“不见面审批(服务)”,即办事群众可于线上直接提出申请,局相关业务部门线上受理、办结后,将审批结果通过EMS快递送达,真正实现了让群众不跑腿即可随时掌握办件进度的目标。进一步对7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新一轮梳理,优化审批流程、精简申报材料、缩短审批时间。审批环节从5个缩短至3个,承诺审批时限平均减少27%,申请材料减少44%,平均办理时限压缩为1.89天,低于市直单位2.1天的平均值。同时,组织完成7x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智慧办”服务事项清单和综合受理服务清单的编制。

校园安全2022年,市教育局坚持底线思维、强化红线意识,成立校园安全专班,始终把做好校园安全稳定工作摆在教育发展的突出位置。举办357场“防性侵教育进校园”活动、805场“防溺水宣讲进校园”活动,组织开展防范治理学生欺凌和暴力专项行动。压实防溺水四方责任,对县(市)区开展3轮防溺水工作实地督查,每周对县(市)区防溺水督导检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通报。定期排查化解涉教社会稳定重大风险,维护全市教育系统安全稳定。

教育宣传2022年,国家级主要媒体刊发合肥教育发展经验148篇,合肥市“双减”、“安心托幼”、“老有所学”、职业教育、劳动教育、教育数字化等多个专题被人民日报、新华社、教育部简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等重点推介。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教育工作情况》刊载《合肥包河区中小学书记校长“回归”一线教学》,《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报道我市职教发展与城市建设同向同行,均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数据驱动合肥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做法、我市普通高中“双新”建设实践分别入选教育部“教育这十年”、全国“新时代十年基础教育改革”典型案例,均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通过《合肥日报》、《合肥晚报》、合肥电视台《庐师风尚》、市教育局网站、市教育局官方公众号等平台重点展示教育发展成就,营造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

学前教育

概况2022年,合肥市有幼儿园1563所,在园幼儿361241人,教职工49870人,专任教师24917人,幼师比为14.5:1。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为100.6%,公办率为56.2%,普惠率为91.8%。

安心托幼行动2022年,全市新开公办幼儿园61所,新增公办学位2.1万个,园所数和学位数完成率远超省定目标,分别达169%和354%。全市226所幼儿园开设托班,招收幼儿2360人,开设园所占比达14.5%(超额完成本年度要求5%的幼儿园开设托班的任务)。全市幼儿园延时服务实现全覆盖,所有幼儿园均具备延时服务的能力。全市1132所幼儿园开展延时服务,服务幼儿42231人。

学前教育促进工程2022年,印发《合肥市“十四五”学前教育提升行动计划》,分年度分县(市)区规划布局公办幼儿园,制定“十四五学前教育项目建设电子地图”。加大财政投入,市本级财政专项资金由2021年的3.1亿元提高到2022年的3.757亿元,专项用于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按班级奖补、普惠性幼儿园按生均奖补、质量提升及贫困家庭幼儿资助等项目。

无证园治理2022年,以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名义对无证园未清零的县(市)区下达《重大事项督办单》,坚持按周调度工作进展,全市155所无证园治理任务全部完成,自2019年开始全市共治理429所无证园且无反弹。

改革体制机制2022年,大力推进135所公建民营幼儿园转型改革,为理顺我市公办幼儿园体制机制,促成相关县(市)区采取利用区域国有企业组建幼教集团等方式推进相关幼儿园回归公办性质。

提高保教质量2022年,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建立幼儿园、小学深度合作机制。组织专家编写《幼小衔接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读本》。开展全市幼儿园优秀自制玩教具评比和自制玩教具能手评选,遴选30件作品上报参加省级评比,11件作品获得全省一等奖,5名教师获得省级自制玩教具能手。开展年度幼儿园等级认定评估,新增20所市特一类、一类幼儿园。推进“安吉游戏”试点工作。承办安徽省教研江淮行活动,展示“安吉游戏”合肥经验。

义务教育

概况2022年,合肥市有小学470所,在校生638097人,教职工32678人,专任教师36488人,生师比为17.49:1。初中217所(其中初级中学148所、九年一贯制69所),在校生268762人,教职工22742人,专任教师21769人,生师比为12.35:1.全市小学、初中适龄人口毛入学率为110%、109.98%,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109.97%。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一体化发展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对规模较小的农村小学、教学点,按照师生比与班师比相结合的办法核算教职工编制,对按照师生比核算班均编制少于1名、教学点编制少于2名的,予以补齐。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基本工资定期调标、绩效工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和乡镇工作补贴等政策。把乡村教师住房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解决部分乡村教师居住困难问题,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

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市级财政完善教育事业投入机制,加大资金统筹协调力度。在农村地区不足100人的规模较小学校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政策的基础上,增加“对满100人不足200人的学校按200人核定公用经费”政策,乡镇寄宿制学校按寄宿生年生均200元标准提至不低于300元,用于支持乡村学校设施设备购置,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

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推进集团化办学和城乡结对工作。构建三级一体化机制,推进城区优质教育集团、县城学校与乡镇中心校结对合作。目前,城区54个优质教育集团共182所学校,约占城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的70%。通过创建新优质学校,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创建新优质学校224所,超过义务教育学校总数30%。

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2022年,坚持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加强分类指导,落实政府责任,强化民办义务教育规范管理,营造良好教育生态。2022年核减民办义务学校招生计划1.3万个;投入近7000余万元购买学位2.28万个;停止4所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停止10所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全市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占比降至4.42%,顺利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现有61所民办义务学校均通过了章程修订,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实现100%全覆盖;规范7所民办义务学校名称;规范招生行为,通过市级招生录取平台实现公民同招;完成4所“公参民”学校治理,3所转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1所完成“六独立”,继续举办民办教育。完成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年检,开展分类登记、章程备案、探索民办学校资金监管等工作;完成民办学校奖补资金发放工作。牵头对9所学校开展党建工作、常规管理等5方面执法检查,督促县市区全覆盖检查。

“初中减负”2022年,出台“初中减负15条”,采取监测点学校和随机学校相结合的方式,紧扣作业管理、考试管理、课程管理等开展常态化随机评估,全年印发10期“减负”通报。建立中小学“进校园”活动审批制度,切实减轻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负担。

招生改革2022年,进一步规范招生办学行为,稳定开展招生入学工作,利用网上报名系统做好公民办学校同招。完善义务教育学区划分规则,随迁子女入学居住证年限由“满一年”缩短至“满半年”,降低随迁子女入学门槛。停止省示范高中共建实验班招生,规范普通高中国际班和艺术特长班管理。。

普通高中教育

概况2022年,合肥市有普通高中100所,招生61601人,在校生171998人,其中:公办55所122319人、民办45所49679人;市区41所,招生29390人,在校生80499人,校均1963人;四县一市59所,招生32211人,在校生91499人,校均1551人。教职工21629人,专任教师13133人,其中:市区教职工9263人、专任教师5917人,四县一市教职工12366人、专任教师7216人。生师比为13.1: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122.69%。

“双新”示范区建设2022年,市教育局以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引导普通高中根据学校发展实际和教育形势谋划三年发展规划,通过完善课程建设、加强课程管理、实施课堂改革、改革考试评价等,完善五育并举的培养体系、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促进普通高中学生全面有个性发展。

普通高中“倍增计划”2022年,合肥市新建、改扩建合肥一中瑶海校区、合肥六中菱湖校区、合肥五中和平校区等。合肥一中淝河校区、合肥八中运河新城校区和合肥六中新桥校区正在规划建设中。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和提升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工作的通知》《合肥市“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引导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资源向县城和乡镇辐射,整体提升全市普通高中办学水平。首次实施在肥高校、市属省示范高中帮扶县中托管工程,覆盖县中20所。全面消除高中大班额,推进普通高中选课走班实施,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课权,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育人方式改革2022年,加强招生改革。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实施方案》中设置省示范高中自主招生和普通高中特色班,先后举办强基实验班,杨振宁班、国防教育班和海航班等特色班级。合肥二中与安徽艺术学院联合办学打造艺术特色学校,合肥三中与安徽体校协作建立“国家级手球传统学校”,合肥四中与安徽书协等合作打造“为爱而生、向美而行”美育实验学校,合肥十中经教育部和海军招飞办批准作为安徽省海军青少年航空学校建设单位组建海航班。引导学校形成办学特色,满足学生多样化选择,实现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化发展。

特色课程建设2022年,在开足开齐国家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基础上,各普通高中积极构建丰富、多样的校本课程,把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细化并渗透到各级学科课程中,构建拓深、拓宽有梯度、有特色、有品质的育人主渠道。各普通高中注重活动序列化设计,突出活动内容主题化、活动方式多样化、活动过程趣味化、活动成果品牌化,有效地提升活动育人质量。如:合肥一中“体育嘉年华”、合肥二中“艺术文化节”、合肥四中“毕业季”系列活动建设、合肥八中“成人礼”系列活动建设、合肥十中阅读文化节等。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概况2022年,合肥市有中等职业学校49所,在校生111176人,教职工6401人,专任教师5678人。生师比19.58:1;双师型教师2056人。

产教融合试点2022年,助力城市发展,筹备组建合肥市产业与职业教育联盟。遴选认定第三、四批市级产教融合型培育企业。开展横向课题征集工作。组织实施了第八届合肥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暑期到企业实践活动。2022年4月,制定《合肥职业教育服务16条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促进职业教育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高度匹配,“一产一链、一地一群、一企一校”的职业教育与16个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生态全面形成。2022年8月4日,《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刊发专题报道《大城崛起的职教“密码”》,同时配发该报评论员文章《职教发展与城市建设同向同行》。

毕业生就业2022年,积极引导职业院校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观、就业观和创业观,多渠道搭建学生就业平台。2022年高职院校毕业生11.2万人,毕业去向落实率91.72%,留肥就业占比50.43%;中职学生在肥就业5981人,升学20893人,毕业生留肥率(含升学人数)86.5%。

教学科研评奖竞赛2022年,遴选推荐26个项目参加全省教学成果奖评审,荣获特等奖7个、一等奖9个、二等奖4个。组织开展中职学校市级教师教学能力比赛,23个团队晋级省赛决赛,6个团队晋级国赛,荣获国赛一等奖2项。组织参加2022年全国中职学校学生技能大赛,荣获一等奖3个。

老有所学行动2022年,出台《合肥市老有所学行动方案》,大力推动县(市)区开展老有所学行动。2022年全市“老有所学”行动新增学习人数5.47万人,完成省下达任务量的121.9%;参与学习教育活动的老年人总量达26.45万人,完成省下达任务量的104%。组织开展市级社区教育示范街道和示范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申报、评选、验收等工作。开展合肥市第六届“能者为师—寻找社区好教师”活动。

高等教育

概况2022年,合肥市有高等院校58所。其中:公办41所、民办17所(含2所民办独立学院);本科院校19所(大学7所、学院10所、独立学院2所),高职高专院校35所(高等职业学院33所,高等专科学校2所),成人高校4所。在校生895976人,教职工45294人,专任教师33565人。在校研究生78165人(培养研究生院校9所,其中:在校博士研究生14095人,在校硕士研究生64070人);在校普通本专科660600人(含独立学院和成人高校普通本专科生);成人本专科生157211人(其中:4所成人高校成人本专科生19587人,普通高校成人本专科生137624人)。全市54所全日制高校教职工44877人,专任教师33342人;4所非全日制成人高校教职工417人,专任教师223人。全市另有军事院校2所(不在教育事业统计范围内):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和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

扩容升级2022年,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完成移交,落实办学经费、项目建设相关保障。安大江淮学院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合肥理工学院筹备组成立,新校区全面开工建设。支持合肥学院创建合肥大学,保持现行生均拨款标准,成功申报高峰培育学科,推进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建设。支持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条件不断完善,创建职教本科。完成合肥开放大学更名。

安全稳定2022年,建立“三套工作机制”,即在肥高校疫情防控、风险防范化解、毕业生就业工作省、市(校)工作联动机制,加强省教育厅和市直相关部门信息共享、共判、共同应对处置涉高校疫情、舆情等风险事件,共同维护在肥高校安全稳定。及时传达省市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指导高校科学精准调整防疫措施,统筹做好涉疫信息摸排推送、开学工作方案审核、外地大学生返肥、高校师生离返校、重大考试保障、高校疫情突发风险事件处置等涉疫相关工作。开展高校章程修订审核、教材教辅排查、党建工作督查、意识形态工作、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4•15”主题教育、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思政工作2022年,制定《防范化解市属高校师生思想政治领域重大风险专项工作会商制度、信息联络员制度》。开展迎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专项行动,全力做好党的二十大重要保障期安全稳定工作,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要求,完成市属高校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在全市成立3个安徽省首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改革创新联合体,依托合肥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备课联盟”、“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区域联盟”,积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3106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