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探究式教学实践【优秀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317203

【导言】此例“探究式教学实践【优秀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探究式教学策略【第一篇】

略;应用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6―0051―01

自主探究式教学方法满足了新课改的发展要求,且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元素。在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应用自主探究式学习,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对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下面,笔者就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自主探究式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

1. 自主性。在自主探究的背景下,每一位数学教师都需要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加以分析,并且要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要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探求、思考、分析,让学生经历发展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这一过程。当然,基于新课改的发展背景下,需要积极规避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规律等传授给学生有效的方法,引领学生在数学的海洋中自由翱翔。

2. 情感性。情感教育现已经发展成为了教学体系的关键,积极培养学生的情感成为了学习能动性的关键载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不例外,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主要特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3. 创新、实践性。从教学角度分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践性主要是指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全过程的分析与整合,能够自己动手实践,能够自主探究,且可以采取自主交流的方式实现对知识的观察与了解。另外,创新性则是指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教学知识的引导,数学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敢于突破,勇敢创新,如此才能将自主探究式教学深入学生内心,才能发挥出自主探究式教学的作用与价值。

二、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策略的应用

1. 创设教学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是当前最为主要的内容,其中首要任务便是要创设教学情境,以情境教学的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一般情况下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便是与生活相关、自己喜闻乐见的事物,虽然从属性上分析数学是比较复杂、抽象的科目,但是确实来源于生活。因此,笔者认为在制定情景教学的时候,可以积极融入生活化,并且要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在探究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比如,在学习“加减法”的时候,可以创设这样一个生活情境,选择一名学生当售货员,一名学生当顾客,顾客进入超市买了一个书包,一盒铅笔,一个笔记本,价格分别是25元、5元、元,顾客给了售货员100元,应该找回多少钱?通过生活情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生活化,并且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掌握知识。

2.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所学知识。在整个数学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需要让学生亲自动手,自己探索,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这样才能真正将知识深入了解。在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应用中,数学教师需要在课堂上给予学生空间,要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式学习空间,能够帮助学生在探究、交流的过程中满足学习的需求,能够提高自身的能力。另外,在创设自主探究式学习空间的时候,需要从实际发展角度出发,需要从学生的学习现状、掌握知识的能力、学习需求等角度出发,根据自身的经验,真正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

探究式教学方法【第二篇】

探究式教学,也可以称之为是发现法或者研究法,主要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采取不同于以往的那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授方式,特别是在讲到一些概念和原理的过程中,教师只是把原理讲清楚,然后举出实例,剩下的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索,让他们通过阅读、观察和讨论来自行掌握和发现其中的原理以及方法,并试图找出各个原理之间的联系。它的主要原理在于教师以指导为主,学生是整个学习的主体,由学生来主导整个课堂的节奏,使他们切实地掌握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以及步骤,发现各个客观事物之间的属性,从而探究事物发展的起因和联系,并找出内在的规律,最终形成自己的概念。由此可见,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探究式教学的适应性问题

1.设置疑问

从根本上来讲,探究式教学的核心应该在于问题,学习的活动应该是围绕着问题展开的,所以,探究式教学的出发点应该也是设置一个合理的问题。我们从教师的角度来看的话,教师需要根据本节课所讲述的内容和目的,精心地准备,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与此同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内容,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和发现问题。

2.情景和实践的架构

对情境实践的架构,可以说是探究式教学的最关键的步骤。首先,教师要根据所要教授的内容来为学生设定一个合理的教学情境,从而辅助他们用恰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其次,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收集到充分的资料,动员学生自己去查阅来寻找问题的答案,或者提出一定的假设,来引导学生去探索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以一个组织者的角度来观察和指导学生的探索过程,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

3.思考作答

经过一个完整的探索过程,学生需要将自己的探索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得出最后的一个结论,在这个过程中,要动员学生们去积极地讨论,针对同一个问题提出不同的解释或者看法,并勇敢清晰地表达出来,用来提供给大家进行综合讨论和分析。

4.检查和分享

检查与分享的过程需要学生对自己的结果进行反复检查和实验,并将自己的最终结果当着众人的面介绍出来,通过集体讨论和研究,使自己的思路更为开阔和完善。作为数学教师来讲,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给予充分的指导,如果是表现好的地方,就需要肯定,对于其不足之处,也应该细心地指出来,为课堂营造出一种民主、和谐、愉悦的气氛,激励学生放松自由地投入到讨论学习的过程中去。

我们通过分析和总结也可以明确,作为探究式教学来讲,它完全可以适用于当下的教学环境,值得被广大的教师,特别是高中数学教师借鉴和采纳,从而为了收到更好的教学成果而努力。

三、可行性方案探究

1.主动探究

主动探究法比较适用于积极性较高的学生,它要求学生拥有较高的自主意识,比较适用于自然科学数学。这种探究式教学法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自主性的探究来分析和总结出知识点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各个不同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引导他们建立出一个合理的知识架构,要让学生能够自主地通过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而不仅仅只会生硬地套用公式。

2.设问探究

设问探究主要是指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之中,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教学的情境,通过对这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考虑知识点与社会问题之间的有效关系,然后利用这种关系来探清知识点的深层次的内容和含义,从而达到一种最佳的传播效果。

四、对教师的具体要求

1.创设出合理科学的问题情境

可以说,一个合理有效的问题情境就是我们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最关键部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构建情景问题的方式不能太过盲目,首先要结合实际,所谓的实际就是指课堂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生本身的知识水平,不能与课本知识脱离,难易度也要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相吻合,从而保证所提出问题的探究性。创设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具体来讲,可以在复习的过程中创设情境,也可以在提问的过程中创设情境,甚至可以在学生积极讨论的过程中、布置作业的过程中以及创作小论文的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境。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环境,学生因为要思考相关的数学问题,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思维也要处于一个极其活跃的状态中。教师在这个过程也要注意观察和分析,通过观察来掌握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主要方法,从而给出一定的意见和建议。具体来讲,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创设的问题层次必须要清晰明了,也需要有很准确的指向性,从而很好地扫清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障碍。

探究式教学方案【第三篇】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探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6-0227-01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是最重要的一项内容,探究式教学是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探究式教学是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对自己有疑惑、想验证的问题进行探索和学习。和普通实验教学不同,探究式教学以学生为主,由学生自行设计方案,学生在教师适当的指导下完成实验。这一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探究式教学是教师和学生都参与的实验过程,其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更大体现,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有效方法。

一、鼓励学生设计,锻炼学生能力

学生设计实验能力是探究式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应在传统实验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自行设计实验,这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现在的学生一般都有非常独立的个性,他们的创新意识也非常强烈。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并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如在学习氧气实验室制取方法以后,部分学生对教科书上出现的制取方法有兴趣,此时就可以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在教师把关确认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制取氧气。

具体来说学生设计化学实验的步骤可以分如下几步进行。第一步:在已经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学生自拟实验方案,并对实验过程进行详细设计和说明;第二步:组织师生对实验方案进行讨论,对方案进行评价,对其中的难点和不足之处进行探讨,并找出解决方案;第三步:由学生对方案进行改进;第四步: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完成实验。

二、结合生活生产,设计探究教学

教师在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发现生活和生产中的化学问题,培养学生产生“学化学最终目的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想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充分了解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有机会体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如在电化学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对原电池原理的理解,来自行设计原电池实验,让学生了解到化学实验和生活的密切相关性。当学生看到自行设计的原电池能够点亮小灯,或者能推动电流计转动时,必定能给学生心灵造成冲击,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然后让学生理解科学探究的本质,达到优化学生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学习能力的目的。

三、注重实验讨论。培养思考能力

化学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灵活运用探究实验来接受和掌握知识,提高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和科学素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有一点要尤其重视,即注重对探究性实验结束后的总结。由于学生水平所限,实施的探究式实验不一定100%成功,即使有教师的把关,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受学生动手能力的限制,也可能出现各种失误。作为教师就应该在学生出现失误时发挥良好的指导作用,让学生能够从实验结果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对实验现象进行讨论。使学生懂得:即使实验失败了,也需要积极思考,对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真正让学生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学有所得。如在原电池的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有的小组的学生实验失败了,所制造的原电池未能顺利“发电”,教师就需要带领学生,从原理和操作上一步步分析失败的原因,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考能力,找出解决方法。

总之,化学实验过程中的探究式教学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合理利用探究式教学不仅能够巩固教学知识点,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能力,这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非常有利,因此对于高中化学教师来说,通过积极思考,不断改进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方法,并最大化其有利效应,是非常值得去做的一件事。

参考文献:

[1]刘欣欣。关于物理实验探究教学实施策略的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6).

[2]周文荣。例析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误区及思考[J].化学教与学,2010(4).

探究式教学研究【第四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

作者简介:宫贵贞(1973-),女,河北临城人,徐州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讲师;储济明(1970-),男,安徽潜山人,徐州工程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江苏 徐州 221111)

基金项目:本文系徐州工程学院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应用型本科院校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研究”(项目编号:YGJ127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9-0151-02

应用型本科不同于普通本科和高职专科,其培养的人才介于研究型与职业技术型应用人才之间。[1,2]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具有较强的综合设计和研究能力,属于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在将来的工作中要求具有较强的行业应用能力和以专业知识创造性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的能力。为了达到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就要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探究式”教学模式就是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学模式。[3]

一、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故在化学教学中,实验课显得尤其重要。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整个化学教学的成败及影响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所以非常具有挑战性。但目前实验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师“全包式”,即教师把实验的一切都准备很充分,教师把理论、步骤、现象讲解的很透彻,学生听,然后照着教师讲的及书上的步骤进行操作。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完全束缚、限制了学生的手脚,使学生思维僵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的操作者,很难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大大扼杀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探究的兴趣。鉴于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及目前化学实验中存在的弊端,急需进行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

一个实验涉及到相关的理论知识和需要观察的实验现象很多,可以培养学生查阅相关知识和仔细观察的能力。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其主动去查找相关知识,同时使自己有在实验过程中亲自去动手操作的欲望。这正是探究式教学的精神和理念,所以在化学实验中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措施

以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为例,探讨了探究式教学在化学实验课中的重要性及其具体实施措施。药物化学实验是徐州工程学院应用化学专业第七学期的一门专业实验课。学生马上面临做毕业设计以及即将走上工作岗位或继续深造,该门实验课采取探究式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和锻炼,毕业后能及时适应岗位需要和激烈的竞争。

1.强调实验的重要性

实验课争取上好第一堂课,给学生分析实验的重要性,从而引起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兴趣和重视。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实验课认识不足,甚至认为是混学分。认为实验课不重要,也学不到什么知识,就是按教师要求和课本上的操作步骤做一遍,走出实验室即忘记了今天做的什么,有哪些需要掌握的。使学生思想上重视实验教学,意识到理论课上学到的,实验课同样能学到,但实验课上能学到的东西,理论课上学不到。学生思想意识发生改变后,自然就激发了求知欲,在接下来的实验中会主动配合教师,有意识地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

2.鼓励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工作

化学实验由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三个环节构成。传统的实验教学是教师把实验需要的一切材料、仪器都准备好,第一个环节学生完全不参与;实验过程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完成的,学生独自完成的仅限于第三个环节。这就失去了实验课的意义,学生印象深刻的可能是数据处理,这与理论课教学相差无异。适当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部分实验的准备工作,进一步对实验有感性认识,对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大有好处。鼓励学生参与到实验准备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能让学生体谅到教师准备实验的辛苦,怀一份感恩之心,从而使之在这个过程中科学素质和综合素养都得到提升。

3.课前预习

实验课的预习环节往往被学生所忽略,要么根本不预习,要么就是机械的预习,简单的照着课本抄一遍,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应加强预习环节,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首先要熟悉实验书上的理论、方法及步骤等,并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带着问题有目的地主动搜集相关资料进行探索、研究,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加工信息,从资料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样学生做实验之前已对实验的理论、步骤了然于胸,做实验就会得心应手,可能会观察到一些与预料不同的现象,又可激发学生去探索出现新现象的原因。教师对于学生的预习效果检查一定要落到实处。比如提问问题,采取激励措施让学生争相回答;同时进行预习报告的书面检查。预习效果直接与期末成绩相关,这样会大大调动学生的预习主动性及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

4.鼓励学生试讲

传统的实验教学都是教师把理论、步骤、现象等进行讲解,学生照着教师讲的及书上的步骤进行操作,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笔者通过与学生转换“教”与“学”的角色,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进行试讲,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其综合素质的培养。

5.实验过程仔细观察,善于思考

指导学生设计出实验方案,实验过程认真观察,仔细记录数据及有关现象,并善于思考产生各种现象的原因。如在磺胺醋酰钠的合成中,观察实验现象对于学生来说很具有挑战性。实验中,用到几种不同浓度氢氧化钠溶液,并且交替滴加77%氢氧化钠溶液和醋酐。每加一种物质的现象不同,原因是什么,以及在提纯过程中不同pH条件下析出的固体是什么。前两次在交替滴加77%氢氧化钠溶液和醋酐时,加入乙酸酐反应液会变成乳黄色糊状物,当间隔5min加入氢氧化钠后,糊状物溶解变为亮黄色溶液。当到第三、第四次醋酐和77%氢氧化钠溶液交替加入时,现象又有所不同。加入乙酸酐后开始无糊状物生成,溶液呈黄色,随后溶液变浑浊,乳黄色糊状物生成。随着氢氧化钠的滴入,糊状物逐渐溶解,完全溶解后,溶液呈黄色。醋酐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会引起溶液pH值变化,而磺胺的PKa值最高,乳黄色糊状物可能是磺胺。加入乙酸酐溶液之前溶液为碱性,加入乙酸酐后pH降低,磺胺最先析出;加入氢氧化钠后pH升高,析出的磺胺再次溶解。随着醋酐和77%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原料磺胺含量减少,生成的糊状物应为双乙酰化物生成。这样学生通过观察现象,试着解释原因,有助于机理的理解,从而避免了死记硬背。

6.论文式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采用论文式书写格式,把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所得结果进行讨论。学生常误认为做实验最大的收获是实验的成功,其实只要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会有更大的收获。鼓励学生详细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及注意事项,形成一个完整的实验报告书。

7.课程考核方法

该门课程期末总成绩由五部分组成:总成绩(100%)=出勤(10%)+ 实验预习报告(10%)+ 实验技能操作(20%)+实验总结报告(10%)+ 综合考试(50%)。出勤率占了10%的比例,缺课达到三分之一则无资格参加期末考试,从而无形中给学生以压力,不能逃课。同时实验预习和实验总结报告各占10%,实验操作技能占到了20%,从而使学生更加重视平时的操作能力,充分体现了实验课的本质。该考核方式强调了平时成绩的重要性,使有些平时不重视实验课,只想最后背背过关的学生,难以过关,从而使存在侥幸心理的学生大大减少。采取该种考核方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师可发挥引导作用,提出难度适中、逻辑合理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首先要求把实验的预习做充分,引导学生主动搜集相关资料去探索、研究,并指导学生加工信息从资料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同时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进行试讲,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其综合素质的培养;指导学生设计出实验方案,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仔细记录数据及有关现象,并善于思考各种现象的原因;实验报告的书写尽量采用论文式书写格式,考核方式应充分体现实验课的本质,强调平时成绩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适当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部分实验的准备工作,使学生提前对实验有感性认识,对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大有好处。

参考文献:

[1]韦宗发。论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本质特征与规格定位[J].高教论坛,2012,(11):3-5,43.

[2]高林。应用性本科教育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220-222.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2317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