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用主题教育成果涵养青年责任担当
党课:用主题教育成果涵养青年责任担当
同志们:
“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是否具有担当精神,能否担当起时代和人民赋予的使命和重任,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关乎我们党的中心任务能否顺利实现,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担当精神的培育,通过发表重要讲话、召开青年代表座谈会、给青年学生回信等多种形式,形成了一系列立意高远、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青年担当精神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担当精神重要论述是在深刻分析和精准判断新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青年所面临的时代际遇与肩负的历史使命基础上形成的科学论断,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青年担当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深刻体现,为新时代党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担当精神重要论述具有严密的生成理路、深邃的内涵要义和独特的时代价值,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思考、深刻诠释并系统把握。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担当精神重要论述的生成理路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历史坐标,着眼于新时代新形势下青年担当精神的现实状况,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青年担当理论为基础,赓续中国共产党百年青年担当理论的历史基因,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青年担当精神土壤,并结合自身独特的实践经历,形成了关于青年担当精神的重要论述。
(一)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青年担当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站位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未来社会发展和全人类解放的维度高度评价了青年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指明了青年肩负的责任和要求,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担当精神重要论述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石。一方面,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青年担当理论构筑了马克思主义青年担当思想的理论大厦。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充分发挥青年的力量,青年要自觉投身人类社会发展和全人类解放这一崇高事业。恩格斯在分析德国革命时指出:“实现这一变革的将是德国的青年。”在人类社会发展上,马克思认为,“现代的命运……取决于青年人崇高奔放的激情”。他强调青年应该承担更重要的责任,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另外,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写下:“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守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马克思立足人类解放对青年的完美划定了指针,将青年担当理论延展到了最高层面。另一方面,列宁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青年担当理论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青年担当思想。在无产阶级革命时期,列宁认为青年是无产阶级革命能否胜利的决定性力量,“整个斗争的结局都将取决于青年”。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列宁认为,只有让青年发挥作用,社会主义建设才能顺利进行,“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真正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任务正是要由青年来担负”,进一步强调了青年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担负的责任。
(二)历史依据:中国共产党青年担当理论的百年赓续。青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占据了很大比重,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在不同历史时期也充分认识到了青年在革命、建设、改革中的作用,始终高度重视培养青年的担当意识,党的历代主要领导人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情况都对青年担当精神做出过相关论述,一以贯之构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担当精神重要论述的历史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指出,“全国的青年和文化界对于民主革命和抗日战争负有大的责任”,认为青年应该担当起党革命事业的重任。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青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的著名论述,对青年提出了殷切期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站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高度,指出青年要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成为“四有”新人。这一时期,还有江泽民提出的“祖国和民族的希望寄托于青年”、胡锦涛提出的“青年是世界的未来”等诸多论述,共同构成了党百年来的青年担当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包括青年为何要树立担当精神、如何树立担当精神等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历史上关于青年担当理论的优良传承,做到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三)文化渊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担当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担当论述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担当精神重要论述的文化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于担当的论述有个人、家国和天下三个维度,其出场遵循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的逻辑进路。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个人担当上强调个人品德的修养。《周易》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青年要“善于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正是要从中华传统个人担当思想中吸取文化滋养。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担当论述内蕴厚植家国情怀的要求。为国担当是古代仁人志士的高尚追求,从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再到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等,厚重的家国情怀始终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液里的担当基因,构成了中华传统担当论述最核心的精神追求,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青年树立爱国思想、担当国家重任的文化根源。最后,中华传统担当论述在为天下担当这一层面达到了最高境界。平天下是修身、齐家、治国后的更高追求,既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文担当,又有“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明理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担当精神重要论述中多次引经据典,其话语深刻体现了中华传统担当思想的现代转化。
(四)实践体认:习近平个人实践经历的现实感悟。理论的产生总是离不开实践的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担当精神形成的理论论述离不开其个人独特的实践经历,从知青时期在基层中青年担当理论论述的萌芽,到地方工作时期对青年担当论述不断形成新的理念,再到中央工作时期关于青年担当理论论述逐渐成熟,知青岁月的艰苦磨练、主政地方的工作探索、执政中央的智慧总结,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担当精神重要论述的实践来源。七年知青岁月,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便萌生了为民尽责的使命担当精神,在梁家河担任党支部书记期间,习近平勇挑重担,以一往无前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体民苦、解民忧。到地方工作后,习近平总是挂念青年,关注青年,重视青年。在担任正定县委副书记期间,他在全县青年“三热爱”教育大会上指出:“时代的变革,常以青年为先锋;社会的前进,必以青年为主力。”到福建宁德工作后,针对宁德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不力的现状,习近平认为青年人要努力改变这一现状,“继承民族传统文化对年青人来说,尤其必要”。到浙江后,习近平赴浙江团省委调研,对共青团提出“忠诚、敏锐、活泼、实干”的重要要求。到中央工作后,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更高视野,围绕国家和社会发展对青年担当作出多次论述,对青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不同时期丰富的个人经历形成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担当精神重要论述的实践之源。
二、习近平关于青年担当精神重要论述的内涵要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重新审视党的青年工作和青年担当精神的现状,对于新时代下青年担当精神的培育进行了新的解读,形成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青年为什么要树立担当精神、青年需要担当什么以及如何树立担当精神,遵循着由价值到内容,再到路径的论述逻辑,形成了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系统完备的理论体系,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共产党人的理论创造力。
(一)青年树立担当精神的价值意蕴
围绕青年为什么要树立担当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从青年自身的成长、党执政基础的巩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四个维度,层层递进地阐释了新时代青年“为何担当”。
1.青年自身成长成才的内生动力。具有强烈的担当意识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内驱力,在青年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着“催动器”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作为新时代青年,要在“担大任”的过程中实现“成大才”的发展目标。担大任就是要求青年要主动担当历史使命,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担当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中不断完善自我,实现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青年一旦树立了担当精神,就获得了成长的基石,遍数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的成长过程,无不是青年时期便在心中埋下了扎实的担当种子。新时代青年重任在肩,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更加艰巨复杂的时代任务,更加要以强烈的担当精神作为抵御成长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的有力武器,以担当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为方向走对成长道路,走稳成长过程,走出青年风采。
2.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前提。百年来,青年群体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发展、壮大过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是我们党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先进力量,这使我们党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青年作为新时代“弄潮儿”,在这场大变局中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深受其影响。一方面,这场大变局给青年提供了更多展现才能的机会、更宽广的视野和舞台,为青年发挥才干提供了条件。但另一方面,某些西方国家企图消解青年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在这种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党要做到长期执政,必须赢得青年这个关键群体,让青年自觉听党话、跟党走,将青年成长与党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以青年自觉担当巩固党的长期执政。
3.实现党的中心任务的必然要求。青年在历史上各个时期都极大地推动了党的中心工作的完成,在未来实现党的中心任务过程中也要勇于担当、发挥才干。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以预见到的是,在实现党的中心任务的征程上,会迎来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青年作为党的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是实现党的中心任务的攻坚队,要当仁不让地承担起应对风险挑战、克服重大矛盾的重要责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当前,我们既面临着重要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需要广大青年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奋斗。青年肯担当、能奋斗,党的中心任务的实现就有保障,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就有希望。
(二)青年树立担当精神的基本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青年在现实社会关系中扮演的不同角色,对青年要担当什么进行了三个维度的划分,作为个人和家庭的一员,要对自身和家庭负责;作为国家和民族的一员,要对国家和民族负责;作为一个大写的“人”,要对世界和全人类负责。
1.对个人和家庭的担当。自我担当是青年担当一切的重要前提,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青年要树立担当精神,首要的就是审视个体本身。这个个体本身的担当一方面包括自我担当,另一方面包括家庭担当。在自我担当上,青年要对自己的成长负责,先成人,“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为高尚的人。”成人之后再成才,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际才能,“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更好为国争光、为民造福。”在家庭担当上,主动承担家庭责任是青年树立担当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家庭是构成社会的最小单位,青年个体是融于家庭之中,在家庭中成长起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引导人们自觉承担家庭责任、树立良好家风,强化家庭成员赡养、扶养老年人的责任意识,促进家庭老少和顺。”青年要明确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弘扬家庭美德,分担家庭责任,促进家庭和谐。
2.对国家和民族的担当。青年作为国家建设和民族构成的主体,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国家和民族的担当是青年树立担当精神绕不开避不过的关键环节和核心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国家的梦、民族的梦和青年个人的梦是“三位一体”的,统一于新时代青年勇于担当、接力奋斗的现实实践。但是国家梦和民族梦的实现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然会面临不易跨越的“雪山”和“草地”,这就需要青年坚定崇高理想,胸怀家国情怀,勇于面对困难,着眼国家发展全局和民族复兴大局,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接力担当精神推进伟大事业,助力伟大梦想。“只要青年都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能充满活力、充满后劲、充满希望。”
3.对世界与人类的担当。青年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也是世界和全球的未来。在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在全球问题日益凸显的现实中,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前途命运的高度审视了青年的地位,以“友谊的忠实继承者、友好合作的生力军、世界振兴的积极参与者”定位了青年在这个发展变化的世界中扮演的角色。解决全球性问题需要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提供智慧和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欧洲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世界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这一论述既高度评价了青年的地位,又对青年提出了更高维度的担当意识和担当要求。青年要具有胸怀天下的担当精神,主动回应时代呼唤,顺应时代前进潮流,“用平等、尊重、爱心来看待这个世界,用欣赏、包容、互鉴的态度来看待世界上的不同文明,用青春的活力和青春的奋斗,让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变得更加美好”。
(三)青年树立担当精神的实践指向
习近平总书记秉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知行合一理念,不仅提出了青年为何担当、青年担当什么,而且落脚到了青年如何担当上,对青年提出了一系列实践要求,内含着推动青年想担当、能担当、敢担当三个层面。
1.想担当:青年树立担当精神的根本动力。理想信念是青年“精神之钙”。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主动担当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是青年树立担当精神的思想前提,“想担当”在青年树立担当精神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思想保障和价值引领作用,是青年“能担当”“敢担当”的内在根本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前进动力。”青年要做到“想担当”,首要的就是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构筑起了青年担当精神的信念基石,对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坚定凝结成了青年“想担当”的坚定意志。一方面,青年要坚定远大理想,向着共产主义指引的目标和方向前进,在矢志不渝追求远大理想过程中甘于担当。另一方面,青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向着现阶段党的中心任务这一具体目标奋勇前进,为党的中心任务的实现注入强劲活力。青年作为社会中最富有朝气的力量,要在精准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担当精神重要论述中找准走稳“想担当”的思想航向和理想坐标,以坚定理想信念带动“能担当”“敢担当”。
2.能担当:青年树立担当精神的必由之路。杰出的才干是青年个人素质的核心,也是践行担当精神的关键。具有渊博的知识,过硬的本领,能够将个人才干转化为担当实践,是青年树立担当精神的关键环节。实践是“想担当”向“能担当”转化的重要一环。习近平总书记从练就过硬本领和勇于创新创造两个方面对青年践行担当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练就过硬本领要求青年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努力提高实践能力、学习本领,增长才干,真正做到具有真才实学。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增强本领的同时也要勇于创新创造,创新创造与增强本领是密不可分的,担当精神可以促进创新意识,创新意识又可以增强担当能力。新时代青年要彰显“新”字,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创新实践中不断增强自身的担当能力,真正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希冀的,“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3.敢担当:青年树立担当精神的重要保障。强烈的斗争意识是青年精神品质的重要元素,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斗争意识是青年树立担当精神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青年要做到“敢担当”,就要有无私的品格和无畏的勇气,就要主动投身新时代伟大斗争。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但是着眼现实,青年无论是在个人成长成才过程中,还是在担当时代重任的征程上,必然会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只有做到矢志奋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青年才能无惧歪风邪气,直面前进路上的一切风险挑战,以“敢担当”的无畏品质为“想担当”“能担当”保驾护航。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担当精神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担当精神重要论述立足青年,审视时代,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青年担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青年担当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为我们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培育青年担当思想,培养新时代好青年提供了理论指引,并且其突出的实践品格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马克思主义青年担当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列宁指出:“我们是未来的党,而未来是属于青年的。”青年是马克思主义者向来高度关注的群体,青年担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青年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就青年如何选择职业提出了深邃的担当思想。恩格斯、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者根据不同时代背景和实际情况也提出了青年担当精神的许多理论。“马克思主义者把目光投向青年、投向未来,始终强调要重视青年、关心青年、依靠青年。”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新实际和青年新特点,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出发,以辩证的眼光和历史的视野重新审视新时代下青年扮演的角色和社会定位,深刻指出,青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也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双生力军”身份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对青年的最新定位,鲜明体现了新时代青年树立担当精神的价值意蕴和现实要求。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为理论依据,针对青年担当现状,直面时代诉求,深刻回答了新时代青年为何但当、担当什么、如何担当等一系列现实问题,这些重要论述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青年担当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以更高的站位、更全面的论述、更主动的视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青年担当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青年培养工作的理论遵循。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用极大力量做好青年工作,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青年是党巩固执政基础的重要群体,也是未来我们党的中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担当精神重要论述为我们党做好青年工作,巩固执政基础,培养“想担当”“能担当”“敢担当”的新时代好青年提供了理论指引。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新时代青年既是思想活跃、充满激情、甘于付出的群体,又是不够成熟、亟需引导的群体。因此,加强青年担当教育是我们党做好青年培养工作的重要一环。第一,要教育青年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青年树立担当精神的前提,培养青年树立坚定理想信念是做好党的青年培养工作的关键。第二,要增强青年实践本领,引导青年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培养青年担当意识基础上教育引导青年聚焦党的中心任务付诸行动。青年只有在实践中不断锻炼过硬本领,才能在新征程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第三,要教育青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关于青年担当教育工作,无不体现了坚决的斗争意识。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百年教育青年担当史,就是一部青年斗争史。总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担当精神重要论述为党的青年培养工作做出了特色鲜明又切实可行的顶层规划,为党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青年指明了方向。
(三)新时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行动指南。新时代中国青年在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特别是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和多元社会思潮的涌变,给青年在思想精神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因此,新时代青年要想成长成才,首先亟需找到自己的前进方向。具有强烈的担当精神是新时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不可或缺的精神品质,也是促进其成长成才的内生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担当精神重要论述从“想担当”“能担当”“敢担当”三个维度为青年何去何从指明了方向。首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了青年要明确躺平是不可取的逃避行为,担当才是青年应有的本色。“一切视探索尝试为畏途、一切把负重前行当吃亏、一切‘躲进小楼成一统’逃避责任的思想和行为,都是要不得的,都是成不了事的,也是难以真正获得人生快乐的。”习近平总书记以鲜明的观点纠正了部分青年错误的人生观,指出了青年担当的实在价值,为青年在担当大任中获得真正的人生快乐和成长成才提供了重要前提。其次,习近平总书记以强烈的实践意识强调青年必须将担当意识付诸实践,将甘于担当落到实处,“在肩负时代重任时行胜于言,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最后,习近平总书记为青年如何实践提出了要求,“我国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培育高尚品格,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为青年在新时代新征程新担当的道路上起到了指引航向的作用。青年要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担当精神重要论述指引下,主动担当、奋发作为,在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道路上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华章。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