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宣讲材料:牢牢把握“六个必须坚持”的核心要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一次提出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这一重大命题和论断。“六个必须坚持”不仅是这一思想本身的精髓要义,也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精髓要义,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髓要义,是维护人类持久和平和推动人类共同发展的精髓要义,接下来我分别来详细阐述一下“六个必须坚持”的核心要义,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坚持人民至上是立场
马克思主义是站在人民立场上的理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马克思主义在人类解放和人的解放的视域下探讨无产阶级解放问题,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它具有跨越时空永恒价值内在依据的根本所在,也是它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并成为各国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强大武器的根本原因所在。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政党,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优势和理论优势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依据。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来源于人民,同时又在转化为改变世界的物质力量过程中服务于人民,这是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根本所在。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
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中国表达。人民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我们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作为历史观,人民至上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作为政治观,人民至上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作为价值观,人民至上强调“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作为群众观,人民至上强调“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人民至上不是一个抽象的口号,它贯彻于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是我们事业胜利的重要发展理念、实践经验和政治保证。
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深刻把握人民至上的时代要求。在历史观上,要发挥人民主体地位,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在政治观上,要站稳人民立场,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在价值观上,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作我们的奋斗目标,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群众观上,要坚决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要向人民学习、拜人民为师,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的智慧,及时概括提炼人民群众的新鲜经验,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确保我们党的创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反映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只要我们把人民至上贯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二)坚持自信自立是基础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自信自立是因为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奠定的理论基础,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供的历史文化基础,有百余年历史铸造的伟大光荣的实践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近代以后的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来就没有教科书,更没有现成答案。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自信自立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我们的根本立足点,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根本所在。
自信自立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各方面,体现了新时代我们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的决心和信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那样做的结果,不是必然遭遇失败,就是必然成为他人的附庸。”这里讲的自信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自信”,以及基于“四个自信”提出的历史自信和在历史主动中形成的文明自信,归根到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自立就是走自己的路,同时尊重其它国家对自己发展道路选择的权利。我们从来不干涉其它国家的内政,也反对其它国家干涉我们的内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正是靠自信自立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夺取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使我们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深刻把握坚持自信自立的时代要求。我们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不断增强全体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在重大政治问题上有定力、有主见,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要在“四个自信”基础上树立历史自信和把握历史主动,要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反对各种形式的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反对妄自尊大和妄自菲薄,反对照抄照搬和闭关自守,始终保持我们的历史自信和思想自主。我们要树立文明自觉和文明自信意识,在继续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中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应有的更大贡献。
(三)坚持守正创新是核心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守正创新是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代党的思想路线的鲜明标识。守正创新回答的是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问题,反映了我们党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方法。这里的守正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这里的创新就是在推进“两个结合”的过程中,不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等方面的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正是我们党坚持守正创新,在实践创新方面取得了“十三个方面成就”,在理论创新方面形成了“十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在理论教育创新方面做到了“两个巩固”,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深刻把握坚持守正创新的时代要求。“当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提出了大量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迫切需要回答好‘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课题。”时代发展提出了理论创新的新要求,我们要立足“两个大局”同步交织和相互激荡的时代特点,在回答新的时代课题中推进“两个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守正创新是追求真理、揭示真理和笃行真理的过程,为此,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反映人民期盼,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以新的实践发展新的理论。
(四)坚持问题导向是品格
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风格。习近平指出:“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聚焦于解决“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围绕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三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应该以时代课题的系统回答为逻辑构建这一思想的科学体系,体现出其蕴涵的马克思主义问题哲学的内在品格。
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深刻把握坚持问题导向的时代要求。坚持问题导向,这是我们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今天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给理论创新提出了全新要求。”为此,我们在前进征程中要善于发现新问题、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始终坚持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把问题作为理论创新的出发点和动力源,只有如此才能提出具有原创性的理论。在新的历史进程中,我们继续深刻回答“三大时代课题”,聚焦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特殊问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深层性问题、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大党独有的难题、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在解决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
(五)坚持系统观念是方法
系统观念作为世界观,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普遍联系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要求。系统观念作为方法论,是哲学层面上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法。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所有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构成一个复杂的、有机的、动态的系统。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随着近代以来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不同民族被整合为一个多样化、立体化、总体化的系统。因此,只有用联系、发展的、系统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等都是系统性问题,需要用系统观念和方法处理,在统筹各种利益诉求中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形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合力。
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我国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客观事实,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面对“两个大局”相互交织和互相激荡的时代形势,习近平总书记立足系统观念,提出统筹“两个大局”、统筹“四个伟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做出系统完整的战略部署,形成一系列新的战略性安排,指导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正是坚持系统观念,我们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统一、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统一、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统一、发展与安全的统一、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统一,摆脱了西方国家现代化无法摆脱的众多困境,为我们应对复杂局面、推动事业发展提供了战略遵循,为人类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
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深刻把握坚持系统观念的时代要求。当前,我们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国发展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各种矛盾凸显期,我们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对各领域发展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全面协调推动各领域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我们相信,只要运用系统观念这一基础性的思想方法引领理论创新,我们一定能够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六)坚持胸怀天下是境界
坚持胸怀天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崇高境界。党的十八大以来,世界处于百年未有大变局。虽然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仍然是当今时代的潮流,但是全球化进入加速发展期、国际格局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成为人类必须回答的“时代之问”和“世界之问”。习近平总书记从人类的前途命运出发,提出未来人类发展的目标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围绕这个总目标提出了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推进人类进步和谋求世界大同提供了中国价值和中国智慧;提出了全球发展和全球安全倡议,阐明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全球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提出了构建互利共赢的新型国际秩序和“一带一路”的重要倡议,为解决人类发展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主张。这些重大理念和重要主张,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新时代国际形势变化的深刻把握,对人类发展重大时代课题的深邃思考,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固有的天下情怀和中国固有的大国担当。
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深刻把握坚持胸怀天下的时代要求。当前,人类文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俄乌冲突局势紧张、全球经济通胀低迷、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逆全球化潮流和民粹主义涌动等使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发展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人类面临的风险挑战更加复杂严峻。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我们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我们要清醒认识到,目前中国成为世界历史结构中的中国成为不争的事实,这意味着中国问题也就是世界问题,解决中国问题必然具有世界意义;同时世界问题也是中国问题,解决世界问题需要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理论。就此而言,我们党要继续坚持胸怀天下,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置于人类发展进步潮流中整体谋划,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人类所有优秀文化成果相结合,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作出新的更大的中国贡献。
“六个必须坚持”形成一个内容完备、结构完整、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其中每个必须坚持都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基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创新逻辑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作为一条红线贯通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各个方面,把它们内容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同时为继续推进这一思想的理论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从哲理维度准确地把握“六个必须坚持”的时代要求,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