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自然之道》说课稿【精彩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029338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学范文“《自然之道》说课稿【精彩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自然之道》说课稿【第一篇】

教学分析

《自然之道》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组中的1篇课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一群旅游者出于同情心,从食肉鸟口中救下一只幼龟,却使龟巢里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倾巢而出,导致成百上千的幼龟受到伤害。揭示了“自然之道不可违”的自然规律。

学情分析

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探究大自然的奥秘,对自然现象有着关注的热情。所以对于这篇课文,学生是有学习欲望的。但是,学生的关注可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学习本课,除了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学会理性地思考,进而引导学生保护大自然,探究自然的规律,并学会善于从自然之中获得有益的启迪,有效利用大自然为人类造福。因此,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在读中感悟,在进行语言训练和语文能力培养的同时,加强与科学学科的联系,注重学科整合,搜集有关资料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寻找、发现、培养学生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浓厚兴趣。

设计理念

以疑促读,以读促思,读中感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与文中进行心灵对话,领悟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回忆上节课内容,用“先……再……然后……”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自由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可以多读几遍,不懂的问题,请在书上做好记号。

2、指名分节朗读,注意正音。重点朗读难读的句子。

三、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1、小组合作学习1~4自然段。

⑴读明白了什么请说说?

⑵提出不明白的问题讨论交流。

⑶当那只出来侦察的幼龟即将被嘲鸫啄食时,对此“我们”与向导的态度有什么不同?找出文中有关词句,完成下表。(见大屏幕)

神态语言我们向导

2、向导和“我们”为什么有完全不同的态度呢?

3、最终向导在什么情况下救那只幼龟?

4、表演读3、4自然段,着重全体向导看似冷淡的外表下所隐藏的对“自然之道”的真知灼见。

5、感悟启示:

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育,得到了启示。请把你的收获告诉给大家。

这是1篇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课文。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在自然面前,我们人类该做些什么呢?课文通过具体事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这就是自然之道。

请大家再次用心读课文,细细体味吧。

四、拓展延伸

生活中你有没有遇见过或听说过不按自然规律办事而最终受到自然的惩罚的事例?

例举一、两件,在班上说一说,议一议。

板书设计

9、自然之道

“我们”救一只幼龟误导众幼龟→众幼龟被海鸟啄食

(违反自然之道──→事与愿违)

《自然之道》说课稿【第二篇】

教学要求:

1.认识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海鸥、争先恐后、若无其事、鱼贯而出、气喘吁吁”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方法与过程:通过初读、再读、细读这三个层次的读书活动,使学生体会逐步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准备:布置预习任务、制作幻灯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 解释课题:自然之道。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释一下自然之道的意思。

2 检查对课文内容了解了多少:说一说故事的主人公都有谁?(生物学向导、我们、绿龟、嘲鹰和海鸥)学生答,老师板书。

3 检查生字。请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写,注意思考,根据黑板上已经有的词语,把生词写在恰当的位置上。(巢穴、侦察兵、食肉鸟、饱餐、若无其事、棒球帽、气喘吁吁)

4 检查对错,然后请学生们说一说这些词为什么写在这个位置。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即考察了学生自学生字的情况,也了解了在初读课文中学生是否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理清文章脉络。

1 师:现在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课文。要想学好课文,首先就要读好课文。读课文不能盲目的读,每次读了课文,我们都要有收获才行。你们看昨天的预习大家就都有收获,昨天的课文就读的有意义。通过初读课文了解了主要内容,今天再读课文,就要有更高的要求——理清文章脉络。对于一个故事来说,就是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等。现在就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各是怎样的。

学生读课文,老师巡视。

2 全班交流,通过理顺故事的过程进行分段。指名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些内容。

设计意图:给学生们渗透阅读方法,给叙事性的文章分层,可以按着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展开来进行。

3 引导理解第二自然段。

师:第二自然段属于故事情节的内容吗?那写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读一遍。看看写了什么内容。(学生读课文,交流文章内容。)在这里写这一段有没有用?

引导学生理解,在讲故事中加入适当的补充说明,能让读者看得更明白。不但如此,这里还有一个特殊的作用。出示最后一句,说说写了什么?跟后面有没有联系?这里给后面的故事打下了一个伏笔。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恰当的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增加文章的完整性和趣味性。

设计意图:写作方法的渗透。

第二课时

一、学生默读课文,独立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细读课文,体会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要说明的道理。要完成这个任务,在细读的时候,就要有自己的感受(板书——有感受)什么感受呢?我给举个例子,比如你从课本中有什么发现,发现字里行间藏着什么意思,还有你对课文上所说的事情有什么体会,又如你有了什么想法等等,都算感受。(板书:发现、体会、想法)要想在读的时候有感受,就要一遍读一遍想,哪里有想法就应该画出来,有什么感受就简单得写下来,就是一边读一遍写写画画,也就是最简单的读书笔记。

2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记录感受。老师巡视指导。大约进行十分钟。

设计意图:先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知道在读书时该做些什么,应该怎样去做。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时间和思考时间,使他们能真正的认真读书,静心思考,读出自己的感受。

二、交流感受,深入理解课文。

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的体会。老师注意结合学生的谈话,引导学生们理解文章的重点段落和句子。

1 在交流中从三个方面进行引导:有感情的朗读(结合四、八自然段进行)体会人物的心情、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2 理解文章所要说明的道理。重点理解向导的话。

3 再次感受文章的结构:发生、发展、高潮。

三、写话练习。

根据你的理解,完成下面的填空:这是一个()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大自然是有它自己的道理的,由于我们(),才使这些海龟受到了伤害。(学生写,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实现读写结合,将学生理解的道理反馈外化。

四、拓展练习

还知道这样的故事吗?悲剧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五、总结。

咱们人类自称是万物之长,其实真正的万物之长是大自然,不遵守大自然的规律做事,必将使我们受到惩罚。作为人类,该如何才能真正创设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空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

自然之道说课稿【第三篇】

为了能在实践教学中突出新课标的理念,关注学生的发展,体现人文关爱和时代气息,真正做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我想把这次说课内容的主标题定为"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并以此作为理论基座和贯穿说课各环节的主线。从教材理解、学情分析、教法、学法设想、教学程序安排、教学设计特色几个板块进行一一说明和体现。

一、感悟教材:

《自然之道》主要讲了我和我的同伴们在美丽的小岛上发现一只幼龟正面临着被食肉鸟吃掉的危险,从而萌发救助之心,然而却导致更多幼龟被食肉鸟吃掉的悲惨后果。从而说明了遵循"自然之道"的重要性。这篇课文围绕"大自然的启示"的主题取材,通过生动的事例说明道理,是说理性比较强的课文。

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单元训练目标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①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③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虽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但是他们的思维和认知水平还处在待发展状态,自我控制能力和协调能力比较低,学习主动性不是十分高,对文本的探究能力容易受老师的影响,或者仅仅停留在表面阶段。因而,在课堂上就很难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与唤起学生的学习需要。但有一点很好,就是学生的好奇心强,探究欲望高,喜欢和他人交往,善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合作。这也正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教学时,我将针对学生的饿这些情况,有效的落实教学方法。

三、教法设想: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体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完美体验,促进表达与发展的过程。所以,为了落实课改精神,在教学中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这节课,我将营造自主、合作、平等、和谐的良好氛围,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主要采用疑问导读法,并辅以问题情境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达到"无为而治"的教学境界。在刚拿到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发现这篇课文的可以大体的分为两段,一是我们好心救助那只危险的小幼龟,二便是我们救了它却发现我们做了一个多么"愚不可及"的事情。两段的情感有较大的起伏,对学生的情感冲击较大。我发现这既是文本的难点重点同时也是一个突破点。学生能不能对这篇文章产生共鸣就看能不能有效地利用这个关卡。

于是我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便是将教材用分批呈现的方式来进行解读。用一群同样的主人公干的同样的一件事来串连两个段落。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呈现那个小屿上美丽的风光下,爬着一只弱小而可怜的幼龟,然而在它的背后却正盘旋着一只可怕的食肉鸟,眼看这只可怜的幼龟就要被这只凶恶的食肉鸟当成美餐了,画面就定格在这个千钧一发的时刻。这时我将抛出一个尖锐的问题:这个时候如果是你看到这样的画面你会怎么做?一强一弱的强烈对比,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原有的情感积淀,正义感和一颗除强扶弱的心让学生不能不对这个的画面动容,救助小幼龟的强烈呼声在他们的心底涌起。这个时候,我将极力地肯定他们这份爱心,毕竟他和学生原有的情感思路十分相附,于是我再将故事讲下去:那群可爱的旅客们也是这样做的,也许这个时候还有学生会大大的松了一口气,为那群旅客也为那只险被吞食的幼龟而庆幸。 就在这个时候,学生的胜利感充拆着他们的时候,我将呈现第二份的教材,同样是这群人,干的同样的这件事,后来到底如何了呢。

通过研读学生才得知"我们干了一件多么愚不可及的事情。这个结论就犹如重型炸药,为什么我们除强扶弱反而却害了别人呢?这个时候才是思维迸发的突破点,新的理念与原有道德观念的冲击会让学生百思不得其解,这个时候教师只有适时地加以引导,让学生畅所欲言,做到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闪光,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现自我的殿堂,最后让学生在探究中得出: 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事与愿违,好心办坏事;大自然中的现象是十分复杂的,没有调查清楚就不要乱作决定或指挥;当人自作聪明时,就可能以主观意志代替客观规律,聪明反被聪明误等等当然最后的时候教师还可以有个小结:强调自然之道的重要性。最后我的想法是利用一个"蛹化成蝶"动人故事,而告诉同学们在我们神奇的大自然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或是那样奇妙的规律,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究欲望。

四、教学设计特色:

1、紧紧把握语文课程改革的新走向。

新课标倡导学习方式的转变,阅读教学必须摆脱以情节分析为主线,以提问应答为载体的低效模式。因此,我在预设的教学中,从整体着眼,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整体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并从中获得语言和思想的共鸣,达到了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有效对话,真正使语文课堂得到了开放。

2、抓住课堂闪光点,着重开展创造性的语文实践活动。

本篇课文蕴涵着丰富的训练学生想象力的因素,所以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主要抓住让学生自由畅谈这样一个机会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潜能,鼓励学生去创新,去大胆想象,并把它完整地表达出来。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训练语感和提高创新思维。

总之,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以人文关爱为出发点,以新课标精神为理论依据,力求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能主动的学习,有效的学习,并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真正体现了"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的宗旨。

小学四年级语文《自然之道》优秀教案【第四篇】

以下是四年级语文下册的课文《自然之道》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

一、说教材

《自然之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1篇讲读课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看到一只正离开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龟被一只食肉鸟叼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赶走食肉鸟,把幼龟抱向大海。正当他们为自己保护小动物的善举而沾沾自喜时,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原来这只幼龟是侦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他们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丰富学生的见识,使学生认识到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同时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但要注意这是一项长期训练的内容,不能要求过高,不能急于求成;在进行精读课文时,要交流学生的自己的阅读感受,从中受到启示: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不然好事变成了坏事。

二、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难点是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过程

1、引入“道”: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这篇课文的题目比较抽象,所以,新课伊始,我先出示一个故事,让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成语?同学们很快猜出这个成语是拔苗助长。我随后又问:“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说出了拔苗助长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会把事情弄得更糟的道理。从这我引出课题 “自然之道”。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讲述这个道理。

为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我又让学生听课文范读。学生听范读后再进一步读,边读边思考文章每一部分讲了什么,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对四年级的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所以在此我设计了这一环节。)教师在学生概括完文章主要内容后总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课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先了解每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然后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2、感悟“道”:

为使学生进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我运用了演中促读,演中理解的方式。可爱的小海龟被我们不经意间深深地伤害了,看大屏幕,全班齐读“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请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表演这三个自然段叙述的情景。如果你会表演了,也就读懂了。

⑴ 学习第三自然段。请一名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找出描写幼龟动作的词“探”“欲出又止”“踌躇”,请两个学生扮“幼龟”,带头饰上台表演,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价,相机指出“欲出又止”、“踌躇不前”的意思。比较书写“幼”和“幻”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嘲鸫”的表演,体会嘲鸫的心情。范写“啄”字。

⑵ 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我和同伴”及“向导”感情或表情的词语,“焦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想想两者对话时的心理活动:他们说这句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l()dquo;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结果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了那只小龟,嘲鸫呢?并再次体会嘲鸫“颓丧”的心情。

为使学生进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我又设计了两个比较句子的题。

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第一范文网=]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

这件蠢事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呢?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自由读6~7自然段。

数十只食肉鸟因为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 展开想象: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而“我和同伴们”此时心情怎样?

填空:理解我和同伴此时的心情:“天啊!”同伴_____地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我也_____地说:“___________。”

再比较句子,体会“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向导由冷淡到不情愿到补救到不得不发出悲叹,齐读最后一句。

教师总结:只有人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保护小海龟,违背自然之道只能伤害小海龟。

3、使“道”深入学生内心: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所以我让学生想像,当海滩上最后一只海龟艰难的爬进大海,看到那长长的沙滩足迹时,你最想说什么?同学们,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根据学生发言,教师适当拓展延伸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了社会,真正体现了大语文教学 观,使“道”深入学生内心。教师相机出示课件并总结:大自然有一定的规律,比如:候鸟迁徙不能挽留;山涧小鱼难以在鱼缸中生活,温室也难育参天大树,我们要尊重大自然,否则将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请看这是一只被圈养的老虎,管理者让它和一只牛关在一起,居然能和牛和睦相处,可见这只牛已失去了野性。南京着名生物专家吴琦老先生在会上直言抨击了逐年兴盛的商业类“虎牛相争”、“虎鸡相斗”行为,建议政府部门尽快放虎归山。让我们共同遵循自然之道吧!

四、说板书

自然之道

遵循 违背

保护 伤害

小海龟

五、说课后反思

这一课的教学中运用了表演法、朗读法、比较法、想象、揣摩人物内心、填空等多种方法力求在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自主感悟,自觉内化,真正懂得文本所承载的价值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在交流讨论中,在分析比较中学生受到启示,更深入的感受到人类应按自然规律办事,更好地为自然服务这一思想。设计根据新课标精神,使语文教学与媒体运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情景;利用文字信息,感悟质疑;利用表演,升华情感;利用学科整合,拓展迁移,最终达到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的目标。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2029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