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实用青年教师个人培养计划表精选5篇
【导言】此例“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实用青年教师个人培养计划表精选5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个人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方案【第一篇】
自从踏入教育界,我便体会到了身上的责任与压力。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知自己在起步阶段存在的诸多不足,如:业务水平有待提高,教学经验有待丰富,知识领域有待拓宽。和老教师相比,我们有太大的差距,“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我们迫切得期待在老教师们的带领下,尽快成熟、尽快完善。特制定此规划。
我相信,在领导的关怀下,在老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年轻的我们一定会快速地成长,成熟,成才!
一、发展方向
1、争做学习型教师
(1)、提高专业水平。
认真阅读《新课程标准》以及《新课程标准解读》等有关资料,钻研新教材,新课标,研究教法,体会新课程的性质、价值、理念,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多读教育专著,多看权威性的教育类期刊杂志,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等,了解更多著名教育专家、行家的观点,了解当前的教改动态,为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指引方向。勤听课,通过课堂听课,与授课者进行交流与沟通;勤质疑,勇于提出自己的问题或不同观点,在共同探索中达到共同进步;从中得到真切的感受,不断完善自我,促进个人专业知识的提升,让自己与新课程同成长。
(2)、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新思想,掌握新方式,运用新理论,提高教学效果。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自己的课堂教学。
2、争做反思型教师
在以前的忙碌的教学工作中,我往往容易忽略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善于反思对于一位教师来说非常重要,养成多思多想的习惯,每节课后,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有价值的东西赶快记下来,享受成功,弥补不足,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在反思中,我们学会了理性思考,提高了教学效率,也让我们不再只是辛勤的耕耘者,更是教研工作者。从反思中提升教学研究水平,对于自己的每一次实践要进行深入的反思,通过不断总结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才能在解决矛盾中促进发展。只有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才能尽快跟上新课改的步伐,加快自己成长的速度。
3、争做科研型教师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但课要上得好,还应有一定教育科研的能力。最近几年,我积极撰写学科的论文和案例,并且在市、区级都获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发现自己在课题的研究和论文的发表上做得不够,以后应该多向这方面努力,争取每年都能研究一个课题,向各种刊物多投稿,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
二、专业成长目标
为了更好地实现专业的成长,我将树立坚持学习的态度,进行有计划的课外阅读活动。力求每节课及时记录反思,跟踪记录自己的教学历程。力求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按培养方案上规定的时间,实现自己由实践型教师向科研型方向发展,努力成为学校的优秀教师。
1、专业成长途径
(1)、认真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①、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培训,做好记录,写出反思;
②、认真学习新课程的相关知识,做好业务积累;
③、认真观摩名家课堂教学实录,并向校内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④、坚持每天读教育教学方面的刊物,坚持写读书笔记,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⑤、坚持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多渠道广泛学习的原则,切实提高专业水平,教育教学理念;
⑥、积极参加各类继续教育培训,参加课题研究(可以先有自己的小课题),提高自己的教科研水平;
⑦、养成良好的反思、写作习惯,在反思中成长、奋进、创新;
2、认真实践,提高教育教学成绩和水平
①、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
②、力争每学期在学校规定的数量基础上多执教公开课,构建自主合作、探究高效的理想的课堂;
③、及时搜集资料,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以提高自己的总结能力、表达能力;
④、进一步提高自己利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的能力。
⑤、加强对后进学生的辅导工作,力争每学期都能有人进步提高;
⑥、坚持往博客和网站上多传文章。
⑦、努力优化教法,勇于创新、从而形成自己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
⑧、与他人进行专业合作,实现同伴互助。
三、近几年的奋斗目标
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充满爱心、耐心、细心;有一定的修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能独立承担几节观摩课,并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认可;能有自己的研究课题,自己撰写的教学论文或是教学随笔能在评比中获奖;使自己的课堂管理有特色,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营造良好的班级精神风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自信乐观的价值观。
四、具体措施
1、养成天天阅读的好习惯。
自实行“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后,我真正认识到学生阅读的重要,老师更是不言而喻的。我会认真阅读学校给推荐的《生本教育》等众多教育名家的教育教学专著,让自己成为一名有素养的教师。
2、做一个勇于课堂实践的老师。
课堂是老师能力检验的一个大舞台,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节课,不仅是学生的需要,也是教育发展的最终目标。发展教育就是要让老师的发展带动学生的发展。做一个科研型的教师,不断地实践、探索、总结自己的教育行为,必将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科研型的教师、学者型的教师。
3、坚持写“教学反思”。
“优秀不是时间的积累,而是反思后的创造”。教学反思是“老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坚持反思可以总结实践、升华经验,坚持每天写教学反思、教学随笔,可以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并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形成自己的研究课题。
“一步登天不可能,但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有可能”。人的潜能是无限的。个人专业化成长规划的设计与制定是对自我的一种挑战,同时也是对自己事业乃至人生目标追求的系统化、理论化。所以,我一定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原则挑战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成为一名合格且优秀的中学教师,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以上计划只是一个开始,我相信经过自己的努力,会逐渐朝着理想的目标一步步迈进,成为学生、家长、领导信任和喜爱的老师。
看过“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方案”的人还看了:
青年教师培养方案【第二篇】
一、指导思想
㈠为培养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学校决定实施本计划。
㈡本计划通过选拔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教师,学校给予政策和经费支持,使他们能立足实际、潜心研究、尽快成长。
㈢选拔与培养以德才兼备为标准,引入竞争机制与激励机制,遵循精选、重用、厚待的原则。
二、培养计划
本计划以五年为一个培养周期,分为二个阶段进行培养,即“3+2”的培养模式。
㈠重点培养
学校每年选拔100名青年教师,进行为期三年的重点培养。入选青年教师为人文学部、社会科学学部的,学校给每人每年提供支持经费3万元,其他学部每人每年支持经费6万元。
㈡精英培养
在重点培养阶段完成后,学校组织进行集中考核,每年再从中选拔出50名优秀青年教师,进行为期二年的精英培养。入选青年教师为人文学部、社会科学学部,学校每人每年提供支持经费10万元,其他学部每人每年支持经费20万元。
三、选拔条件
㈠重点培养阶段
⒈热爱祖国,学风端正,师德师风高尚。
⒉具有博士学位,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科研能力及发展潜力、较高的`外语水平和对外交流能力。
⒊具有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⒋历年来年度考核合格以上。
⒌截止到申报当年的12月31日,原则上申请者年龄不超过35周岁,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申请者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身体健康。
⒍教学效果突出,得到广泛认可和好评。
⒎近三年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著作和完成的研究项目及获得的科研经费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处于本学科中青年教师的前列。
㈡精英培养阶段
经过三年重点培养,全部考核合格,成果突出。
四、选拔程序
在学校人才与学术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学校各职能部门明确责任、相互配合,积极推动本计划实施。
㈠重点培养人选
⒈个人申请。
⒉各中层单位学术委员会对申报人选进行评议,有序推荐人选。⒊学校资格审查。
⒋各学部学术委员对各中层单位的推荐人选进行评议,产生拟定人选。
⒌公示拟定人选。
⒍经学校审议,正式确定人选。
㈡精英培养人选
对于按计划完成重点培养阶段的优秀青年教师,经同行专家评审后,由校学术委员会进行评议,从中选拔50名学术业绩突出的青年教师作为精英培养人选。
五、培养措施
㈠对年龄在本计划资助范围内的青年教师,破格应聘教授职务原则上需具有“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入选经历。完成精英阶段培养
任务的优秀青年教师,应聘高一级职务时,5年内可不占本单位限额。
㈡优先选派到国外高水平大学从事合作研究、参加重要国际会议或到国内高水平机构进修学习。
㈢在科研项目申请、评奖评优等方面给予优先推荐。
㈣)重点培养阶段每人每月享受500元优秀青年教师津贴,精英培养阶段每人每月享受1500元优秀青年教师津贴。
㈤各中层单位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配套支持措施。
六、目标考核
㈠学校对入选者实行目标管理,入选重点培养阶段人员培养结束后应达到申报教授职务业绩条件,入选精英培养阶段人员培养结束后应达到破格申报教授职务业绩条件。
㈡各中层单位根据学校的总体要求和本单位学科发展规划,同入选者协商确定具体的量化任务指标,并制定详细的研修及科研工作计划。
㈢各中层单位应根据具体的量化指标,分年度对入选者进行量化考核,将考核结果报学校备案。连续2年未通过考核的入选者,学校将终止其资助资格。
㈣各阶段培养期满后,将由学院学术委员会、校学术委员会对入选者资助期内取得的学术业绩进行考核,并给出综合评定意见。
七、其他
㈠各相关部门实施的有关青年教师资助计划整合纳入本计划中。原资助计划入选者如入选本计划,则按本培养计划执行;如未入选本计划,则按原资助计划资助至协议期满。
㈡在本计划实施前3年,实行过渡期,可以在相关部门实施的有关青年教师资助计划中择优选拔精英阶段培养人选。
㈢为支持交叉学科青年人才成长,学校开辟单独评审推荐渠道,限额单列。
㈣对于出国留学人员,留学期限为一年以内的可以申报本计划。对于逾期未归的,其资助资格自动失效。
㈤学校鼓励入选者安心本岗位工作。对调离学校或教师岗位的入选者,学校将取消其资助资格。入选者培养结束后应在学校服务满5年,对于未完成服务期者,需按比例返还培养经费。
㈥培养周期结束后,自动退出本计划,不可重复申报。
2022年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及实施方案【第三篇】
通过谈心,使她树立更加牢固的专业思想,勤奋工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在交谈中研究处理在教学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使他成为学校教学的骨干力量。
1、教学理论
新课标无论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习要求以及对学生的评价等方面与过去的教材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一名教师,应有扎实的理论功底,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做到不断学习,不断“充电”,才能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才能始终站在教学改革的前沿。因此,我将经常和老师一起钻研教育教学理论。通过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教学杂志,起交流学习体会,畅谈学习心得,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同时我还会把自己教学实践经验、外出培训学习,对新课标的内涵理解和老师分享。就如何进一步了解新课标的理念,如何探索出适应我校学生的教学方法,如何调整教学中出现的不足……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2、备课听课
1)、做到了每个月帮助老师备一节课,检查一次教案,真正的提高老师在教材的教材分析和处理方教案的能力。
2)、做到了每个月听老师一节课,并给出其做出详尽的讲评,以便帮助老师提高。
3)、做到了每个月给李老师上一节示范课,起到了示范、牵引的作用。
4)、指导陈李老师进行教案教学情况,认真教案写指导过程中的记录与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做好教案的整理收集。
以上便是我本学期骨干教师帮扶工作的总结体会。说是帮扶,其实是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几年来,我教学水平的进步,教学成绩的取得,都是各级领导精心指导和同事关心帮助的结果,我发自肺腑的向各位领导表示“感谢”。希望各位领导、同事一如既往的支持我、帮助我,我又一次整理好行囊,积蓄力量,向下一个驿站吹响了冲锋的号角。
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第四篇】
一、指导备课方面
由于我与被指导老师的任教年级不一样,就计划每月指导彭文梅老师进行一次常规备课。在备课过程中,深入理解新课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确立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并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本校的教学实际确立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通过这个活动来提高她对教材的理解驾御能力。
二、常规教学方面
每月互听一节课,课后进行交流,找出不足,总结经验,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指导老师利用多媒体设计一节公开课,突出科研课题的主题,培养与挖掘学生的主体体验。
三、教育科研方面
1、每月一次进行校本研修学习,在网上和学校订的刊物上查找进行学习,抄写笔记,谈体会,写反思,交流感受。共同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并能将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2、指导青年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争取在市、省级获奖。
四、课外辅导方面
学生课外辅导是教师成长的摇篮,为发展我校的教育特色,让教师充分在活动中得以锻炼,我将指导彭文梅老师,根据其自身的优势,来辅导学生,一起完成各项教育辅导工作,参加区、市举办的各种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五、摄像、新闻报道等
由于工作之需,我还将指导彭文梅老师新闻报道等工作。从摄像的'注意事项、资料的编辑和保存、新闻稿件的报送、网站的维护等方面,培养她业务能力的提高,更好的做好学校宣传工作。
总之,作为指导教师我要认真负责,通过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相互切磋,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使被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第五篇】
一、指导备课方面
由于我与被指导老师的任教年级不一样,就计划每月指导彭文梅老师进行一次常规备课。在备课过程中,深入理解新课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确立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并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本校的教学实际确立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通过这个活动来提高她对教材的理解驾御能力。
二、常规教学方面
每月互听一节课,课后进行交流,找出不足,总结经验,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指导老师利用多媒体设计一节公开课,突出科研课题的主题,培养与挖掘学生的主体体验。
三、教育科研方面
1、每月一次进行校本研修学习,在网上和学校订的刊物上查找进行学习,抄写笔记,谈体会,写反思,交流感受。共同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并能将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2、指导青年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争取在市、省级获奖。
四、课外辅导方面
学生课外辅导是教师成长的摇篮,为发展我校的教育特色,让教师充分在活动中得以锻炼,我将指导彭文梅老师,根据其自身的优势,来辅导学生,一起完成各项教育辅导工作,参加区、市举办的各种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五、摄像、新闻报道等
总之,作为指导教师我要认真负责,通过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相互切磋,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使被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